《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失业的种类
自然失业
周期性失业
隐性失业
3.奥肯定律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数据,提出失业与产出变动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奥肯定律。
内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奥肯定律揭示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
资源配置效率(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重减少);
规模的节约,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即规模经济;
知识的进展。
萨缪尔森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
∗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
∗资本(机器、工厂、道路)
∗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实际总供给与潜在总供给
实际总供给: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当前实际生产出来的产量。即:
Exogenous: None
Lag Length: 1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7)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2.361502
0.0201
Test critical values:
根据1978---2007年北京市国的第一产业就业量L1,产出量和物价总水平的统计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上述设定的两种模型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
Estimation Command:
=====================
LS LNL1 C LNP LNY
Estimation Equation: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内容
绝对收入假说:收入的绝对水平决定消费(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相对收入假说:收入的分配状况及消费者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决定消费(詹姆斯·杜森贝里James Stemble Duesenberry) 生命周期假说:消费者根据一生的收入流来优化一生的消费流(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持久收入假说:持久性(而非暂时性)收入水平决定消费(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局限
绝对收入假说在肯定收入对储蓄约束和心理功能影响这两个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其局限在于:
谢谢观看
公式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是假定消费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函数,其基本公式是:
(式中C为现期消费,α为自发性消费即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Yt为即期收入,βYt表示 引致消费),它的基本含义是消费是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的和,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即期收入。
主要观点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的其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第二,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第三,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 第四,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第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概括起来,绝对收入假说的中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以及边际消费的倾向递减。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经济学术语
01 内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 系也就是消费倾向。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 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

• 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把消费支出的大小与收入水平联系起来,认为收入的绝对水 平决定了消费,因此一般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 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 就是消费倾向。绝对收入假说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实际消 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第二,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 收入水平;第三,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第四,边际消费倾 向本身是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第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 向。总之,绝对收入假说的中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以及边 际消费倾向递减。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在整个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是凯恩斯第一次把消费与收入水平联系在一起,从宏观经济 学的角度明确地把消费支出作为收入水平的函数, 并且用平均消费倾 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这些概念来说明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对以后的 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绝对收入假说的最大缺 点就是它以心理分析为基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推测,从 而缺乏坚实的基础,尤其是缺乏经验研究的论证。美国经济学家库茨 涅兹研究了1869-193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得出了:第一、 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第二、边际消费倾向不 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基本是相等的。 以上结论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即“消费函数之谜”。
• 四、相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是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J· 杜森贝利(J. Dusenberry) 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来的。同年,莫迪利安尼 在所著的《储蓄一收入比率的波动:经济预测问题》一文中,也独立 地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它是早期较有影响的一种消费理论。其主要内 容是,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储蓄率要 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 因素变动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短期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 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 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 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短期与长 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了。这些结论与统计资料基本上是一致的。 由于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相对收入假说 强调了人们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 团的示范效应,这一点是十分有意义的。相对收入假说中关于棘轮效 应的论述解释了消费的稳定性,说明了消费对经济稳定的作用。但是, 相对收入假说同样缺乏充分而有力的经验证明,弗里德曼认为可以把 相对收入假说作为持久收入假说的一个特例。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宏观经济环境,让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宏观经济指标:实验中将涉及到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2. 政策模拟:学生将扮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的角色,参与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并观察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3. 经济增长与发展:通过模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将了解什么是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对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主题:确定实验的主题,包括关注的宏观经济指标和政策模拟范围。

2.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实验所需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获得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

3. 制定政策:根据实验结果,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4. 实施政策:进行政策的模拟实施,观察政策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

5.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实验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宏观经济研究提供借鉴。

四、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在模拟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合理的货币政策则能维持通货膨胀率在适当水平,保持经济的稳定。

此外,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引导和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实验结论宏观经济学实验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并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了解到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更深刻地认识到宏观经济环増长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经济学中绝对收入假名词解释

经济学中绝对收入假名词解释

经济学中绝对收入假名词解释
绝对收入假说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是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的和,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即期收入。

具体来说,随着当期收入的提高或减少,当期的消费支出也会相应提高或减少,即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

然而,消费支出变化的幅度小于收入变化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此外,当期收入水平越高,则消费支出变化量占收入变化量的比值就越少,即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递减。

该假说所涉及的收入仅指消费者的现期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水平,且不考虑与其他消费者收入的比较,故称绝对收入假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可查阅凯恩斯的相关经济学著作或咨询专业的经济学家。

宏观经济学 第4章 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 第4章 消费理论

式中:MPC=c=dC/dYd;
APC= C0/Yd +c
本式说明在线性需求曲线模型中,平均消费倾
向是递减的,而边际消费倾向是不变的;
2 、线性储蓄曲线
S=-C0+bYd
式中:MPS=b=dS/dYd;
APS= -C0/Yd +b;
MPC+MPS=c+b=1;
APC+APS=1;
第二节 其他消费理论
一、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
1 、最早进行长期消费研究的经济学家 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1946 年库兹涅茨根据美国1869年至1938年之 间的国民收入与个人消费支出的长期经 济资料,以十年为一个时期,求出了每 个时期的平均消费倾向。
2 、统计结果:尽管从1869年到1938年 之间美国国民收入增加了7倍多,但其 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在0.84至0.89之间变 动。
3、现期消费支出取决于现期的财富状 况和一生中预期的收入状况。
3 、对消费行为的解释:如图:
当人们收入增加时,由于存在着消费的 示范作用,家庭的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 入的比重较大,消费水平也较高。
而当经济衰退时,家庭收入比起高峰期 收入来说有所下降,但由于存在着消费 的棘轮效应,人们将尽可能少地削减原 有的消费水平,这使消费沿着一条斜率 比长期消费曲线斜率小的曲线缓慢下降。
3 、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指随着可支配收入 的提高,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 重会逐步减少。(P59倒第3行)
4 、存在着自发性消费:
自发性消费指当家庭收入为零时,为了维持 家庭成员的生存而必须支出的消费。(P59倒 第1行)
五、线性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
1 、线性消费曲线
C=C0+cYd

宏观经济学14

宏观经济学14

消费支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变化 就是无法预测的。如果一个变量的变化 是无法预测的,就可以说这种变化遵循 随机游走(Random Walk)。因此,霍 尔的观点被称为随机游走假说。
随机游走假说的简单证明
为了获得终生效用的最大化,一个代表 性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对各个时期的消 费进行选择。
一生效用:
aWR1 aWR0
o
YL
图 14-11 财富变动与消费曲线的移动
14.5随机游走假说
14.5.1 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霍尔将理性预期理 论应用于持久收入假说对消费者行为进 行了研究,认为持久收入假说与理性预 期理论的结合意味着消费者遵循随机游 走,这就是随机游走假说(Random Walk Hypothesis)。
4、到时期2结束时消费者刚好用完其全 部收入。
第一期:消费者的储蓄 S Y1 C1 第二期:消费者的收入:Y2 (1 r)S
收入约束条件:C2 Y2 (1 r)S 把 S Y1 C1 代入上式,整理得到:
(1 r)C1 C2 (1 r)Y1 Y2
将该式两边都除以1+r ,得到:
NL T
NL T
生命周期消费函数表示 为:
C aWR bYL
式中:
消费者在第T年拥有WR的财富,a为 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c为劳动收入的 边际消费倾向。
14.2.2含义
根据生命周期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 为:
C aWR cYL WR c
YL YL
YL
生命周期消费函数
C
aWR1 aWR0
库兹涅茨的研究结果:
时间 1869-1898 1884-1913 1914-1933
APC
0.867
0.867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理论基础】
以IS-LM理论为基础,进行IS曲线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分析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国民收入变动。
在三部门经济模型中,IS曲线是根据国民收入均衡条件I+G=S+T推导出来的,因此I、G、S、T中任何一个因素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移动,进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动。
关于财政收入及支出如何影响IS曲线移动,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说明:
0.0029
R-squared
0.507072
Mean dependent var
-0.271429
Adjusted R-squared
0.507072
S.D. dependent var
40.79111
S.E. of regression
28.63895
Akaike info criterion
gdpr单位根检验:
Null Hypothesis: D(GDPR)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None
Lag Length: 0 (Automatic based on SIC,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2在Workfiles中建立相关时间序列(Series)并输入数据;
3对各Series进行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根据结果判定序列的单整阶数;
4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OLS估计,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保存回归方程;
5对各Series取自然对数并进行Unit root test,判定其单整阶数;
10.75376
Sum squared resid
38695.06
Schwarz criterion
10.80204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答:(1)简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1、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凯恩斯指出:在通常情况下,总需求函数中的消费部分,确以总所得(以工资单位计算)为其主要变数。

2、凯恩斯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所说"现期"是指本期收入,不考虑过去的和未来的收入;所说"绝对"是指收入的绝对水平,不考虑收入的相对水平;所说"实际"是指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不考虑按货币计算的名义收入。

这种对收入的限定,是凯恩斯的收入理论与其他收入理论的重要区别。

3、消费支出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消费支出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长幅度,0<MPC<1。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一种规律,随着收入的提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支出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就是凯恩斯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凯恩斯认为,这一规律之所以起作用,是基于人类的基本心理法则。

5、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这是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推导出来的。

(2)简述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1、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这一点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相同。

2、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因为其影响因素在长期中变化不大,这种长期消费倾向的稳定性对消费函数之谜是一个很好的解释。

这一点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的结论相同。

3、从短期考察,储蓄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

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

4、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在一起,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

(3)简述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对生命周期假说的研究主要围绕这样一个中心论点:每个人都根据他自己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就是说,各个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与储蓄决策都反映了该家庭谋求在其生命周期内达到消费的理想分布的或多或少的企图,而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

宏观经济中消费理论主要要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中消费理论主要要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中消费理论主要要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论。

绝对收入理论是由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来的。

他强调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

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倾向。

其核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

具体: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主要有如下几个关键性的结论:1、消费仅与当期收入有关;2、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

亦即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呈递减状态。

这被叫做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3、在消费函数为非线性函数这一更为常态的假设下,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的趋势。

这被叫做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使得有效需求呈现出不足的趋势,进而导致国民收入均衡的位置低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致使失业率居高不下。

凯恩斯通过三大基本规律来说明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这三大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预期)边际收益率递减规律和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这三者均会导致人们将收入以货币形态保持在手中,使得消费和投资减少,进而减少了有效需求。

相对收入理论是由杜森贝提出的,他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1)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

(2)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

(3)短期考察,储蓄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

(4)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在一起,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百科:这一理论因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者的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的而得名。

《宏观经济学》实验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学》实验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作者:————————————————————————————————日期:宏观经济学实验一报告实验人:禹锴班级:经济24班学号:2121802110实验日期:2014/6/11《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实验时间:2014年6月11日 系别: 经济学类 专业班级: 经济24班 学 号: 2121802110 姓名:禹锴 成 绩:【实验题目】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消费函数【实验目的】加深对消费函数相关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为分析与运用有关经济政策打下基础。

【理论基础】绝对收入假说:J.M.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

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式中:Y 表示总消费,X 表示总收入,下标t 表示时期;α0 、α1 为参数。

α1参数称为边际消费倾向, 其值介于0与1之间。

α0指不受收入影响的自发消费,后一项指受收入因素和边际消费倾向影响所形成的引致消费 。

【实验要求】掌握消费理论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和了解相关的计量分析方法和软件【实验方案与进度】利用我国的经验数据、使用Eviews 软件估计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并进行预测。

【实验过程与步骤】1、我们采用1980年到2007年28年间的数据。

(1)X 为农村居民收入 ,Y 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2)数据采用当年价格计算(3)由于所用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需要检验其平稳性,然后再在数据具有同阶单整的基础上对绝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等模型的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2.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01t t Y X αα =+(1)居民消费支出(Y)Y序列的水平ADF检验Y序列的一阶差分ADF检验Y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从检验结果看,在1%、5%、10%三个显著水平下,各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 临界值均分别为-3.724070、-2.986225、-2.632604,只有在Y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4001875,大于5%的临界值,表明Y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

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V1

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V1

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V1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并通过模拟操作,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二、实验步骤1. 进入实验网站,进行模拟操作;2. 选择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的相关变量,进行调整;3. 观察调整后的变量对经济的影响,记录数据;4. 修改宏观经济政策,观察对经济的影响;5. 综合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实验结果及结论1. 经济周期对经济的影响通过对经济周期变量的调整,我们发现经济周期对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

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GDP增长、就业率提高、通货膨胀会逐渐加强,而当经济衰退时,GDP下降、就业率降低、债务增加。

2.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过对通货膨胀变量的调整,我们发现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大。

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将导致货币价值下降,物价上涨,进而导致人民币购买力下降,经济衰退,国际贸易不利等。

3. 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当我们在实验中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时,我们发现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迅速反映。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我们可以影响到经济产出、通货膨胀等关键指标。

例如当我们提高利率时,会抑制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使经济放缓。

4.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宏观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调整政策,探究了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我们得出了结论: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

政策调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走向,是我们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实验心得这次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政策操作。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宏观经济的运行方式和政策调整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风险带来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凯恩斯消费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

该理论主要探讨了消费行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试图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

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经济活动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消费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

凯恩斯将收入分为两部分:可支配收入和不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税收后的收入,而不可支配收入则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利息、租金等。

凯恩斯认为,消费水平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即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 = a + bY,其中C表示消费,Y表示可支配收入,a表示自发性消费,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这是因为,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会提高可支配收入,进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活动。

反之,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消费,防止经济过热。

然而,凯恩斯消费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凯恩斯消费理论假设消费者具有理性的预期,但实际上,消费者可能受到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消费行为并不完全理性。

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关注短期经济波动,而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消费行为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人口结构等。

尽管如此,凯恩斯消费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为理解消费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政府可以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政策工具,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凯恩斯消费理论自提出以来,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提出了多种消费理论模型,如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收入假说等。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摘要: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是宏观经济学中一种理论,它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其绝对收入水平。

本实验报告通过对一群参与者进行调查和收入变动实验,验证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参与者的消费行为确实受到其绝对收入变动的影响,支持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观点。

引言: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是凯恩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人们的消费决策主要取决于其绝对收入水平,即个人的消费水平与其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的有效性,本实验报告采用调查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方法:本实验选取了一百名参与者,他们的年龄和职业背景涵盖了各个群体。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他们的个人信息和消费行为,并进行了一次为期三个月的收入变动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对参与者的收入进行了随机调整。

具体操作方式为,在每个月的开始,我们会公开抽取其中的一半参与者,增加他们的收入,而另一半参与者则保持原有的收入水平。

并且,我们对参与者进行了随机分组,每个组别的参与者在初始收入和收入变动上都是相同的。

实验结果:通过对参与者进行调查问卷和收入变动实验的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首先,这些参与者的消费行为确实与其绝对收入水平呈现正相关。

在实验期间,收入增加的参与者的消费金额较高,而收入不变的参与者的消费金额保持相对稳定。

其次,参与者在收入变动后的消费行为也得到了改变。

收入增加的参与者在接受到额外收入后,他们的消费行为更趋向于提升生活质量,例如购买高档商品、增加休闲娱乐活动的花费,而收入不变的参与者的消费行为相对保持不变。

这些实验结果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理论观点一致,说明一个人的消费水平确实主要取决于其绝对收入水平。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调查和收入变动实验,我们验证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的消费行为确实会受到其绝对收入变动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三讲商品市场均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国民收入核算等式: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从“总产出=总支出”来看,产出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因素。

从“总收入=总产出”来看,产出取决于资本、劳动、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个生产要素。

在经济危机后的大萧条时期,总需求是制约总产出的关键因素。

凯恩斯提出国民收入的大小由总需求决定。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围绕总需求分析,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仅分析产品市场。

在产品市场上,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总收入(Y)恰好等于总支出(E),则有Y=E,当Y=E时得到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模型称Y-E模型。

第一节消费一、消费与储蓄•消费(C)是居民户对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是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

•储蓄(S)是指收入中除用于消费外的余额。

(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

如果用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消费函数是:C=f(Y)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

如果用S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储蓄函数是:S=f(Y)•②长期消费函数:C=by 其中b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长期储蓄函数:C=(1-b)y(二)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①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PC=c/y•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PS=s/y•②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MPC=△c/△y•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APS=△s/△y消费与储蓄的关系•Y=C+S•APC+APS=1•MPC+MPS=1(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凯恩斯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以及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调控作用。

二、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RBC模型,该模型基于随机需求和技术冲击,建立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宏观经济的增长和波动。

本次实验中,我使用Matlab程序,设置了4组不同的参数,包括央行政策利率、产出、劳动力和技术进步率。

然后运行程序得到相关的经济变量结果,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指标。

三、实验结果通过运行程序,我得到了四组实验结果,分别对应不同的央行政策利率、劳动力、产出和技术进步率。

下面将对每组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1.央行政策利率和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实验参数设置如下:央行政策利率:2%劳动力:1.5%产出:1.5%技术进步率:2%得到的经济增长率为1.27%,通货膨胀率为1.66%。

表明央行政策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呈正相关,与经济增长率呈负相关。

因为央行政策利率的升降会影响到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

如果利率过高,银行的贷款利率会提高,企业借款成本相应增加,生产成本升高,从而导致企业减少投资、生产效率下降、经济增长减缓。

高利率下借款成本变高,导致居民减少消费,需求下降,进而导致价格调控不力,通货膨胀率会上升。

2.劳动力和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实验参数设置如下:央行政策利率:1.5%劳动力:2%产出:1.5%技术进步率:2%由结果可知,经济增长率为1.50%,通货膨胀率为1.57%。

表明劳动力与通货膨胀率呈负相关,与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

因为劳动力的增加会导致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供给改善,从而增加就业率和提高经济增长率。

增加就业率可以促进居民收入提高,激发消费需求,从而带动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但对于通货膨胀,如果劳动力过多,可能导致生产过剩,库存压力增大,企业降价促销,会影响物价水平。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设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设

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下面对此进行详解。 下面对此进行详解。 考察1978-2000年间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年间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考察 年间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拟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模型: 拟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模型:
其中GDPP代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0年不变价) 代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年不变价) 其中 代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年不变价 CONSP代表人均居民消费(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代表人均居民消费( 代表人均居民消费 ),是常数项 (1990=100)缩减),是常数项,表示边际消费倾 )缩减),是常数项, 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向,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边际消费倾向大于 0小于 。 小于1。 小于
定义
绝对收入假说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绝对收入假说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第一,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第二,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第二,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第三,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 第三,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 ; 第四,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 第四,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 第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第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通常教科书或学术文章都是这样描述的。其次, 通常教科书或学术文章都是这样描述的。其次,把现 实问题转化为经济模型,这是一个经济问题“数理化” 实问题转化为经济模型,这是一个经济问题“数理化” 的过程。 的过程。
回归分析结果
采用Stata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得到如下回 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 采用 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 归方程: 归方程:
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3862,t值等于 , 值等于 值等于53.47,通过显著 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 性检验,意味着1978-2000年间中国居民收入每增加 年间中国居民收入每增加1 性检验,意味着 年间中国居民收入每增加 平均拿大约0.39元消费,符合绝对收入假设。由 元消费, 元,平均拿大约 元消费 符合绝对收入假设。 值为0.55,可能存在误差序列相关,在这里就不 于DW值为 值为 ,可能存在误差序列相关, 再进行分析了。 再进行分析了。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其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因此,扩大消费须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如城市居民每隔两年一次的加工资.但如何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却始终没有切实的措施,这是我国总消费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杜森贝相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由于示范效应与习惯效应的存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所以提高收入是稳定地提高消费的根本.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强调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接受这种理论,有助于扩大当前消费:尤其是年青人,目前收入不多,但可以鼓励他们把未来的收入用于现在,即贷款消费.为此应切实推出便利的贷款消费政策.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强调居民消费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即要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收入,一般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收入表示.按这种理论,我国应持续稳定地增加居民的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目的:验证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中,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模型选择:由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现期收入决定现期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且呈现递减的规律。公式:Y=a+bX, Y为现期消费,X就是现期绝对收入,b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1980年—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
由于二阶差分检验的t统计量为-8、953734,小于1%的临界值,所以存在协整关系。结果表明残差项为平稳序列,可以判断X1,Y1就是协整的。
(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函数:Y2=a+bX2
同样,变量Y2,X2都就是二阶单整序列,对其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以下数据:
由于二阶差分检验的t统计量为-9、293611,小于1%的临界值,所以存在协整关系。
Y2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5、958837,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Y2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就是平稳序列。即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Y2)序列就是二阶单整的。
X1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6、579317,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X1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就是平稳序列。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1)序列就是二阶单整的。
故实验结果验证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合理性,满足三个条件:边际消费倾向处于0-1之间;平均消费倾向抵减;消费与收入明显相关。
【实验过程与步骤】
1.输入数据
Y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
Y2: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
X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X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平稳性检验
Y1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6、002768,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Y1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就是平稳序列。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Y1)序列就是二阶单整的。
Y1=406、9314+0、60506 X1
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残差项平稳,方程有意义。并且可决系数 为0、997044,拟合度较高。同时,也存在协整关系。
由方程可知,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为406、9314,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68,即每增加1元钱的收入,愿意花费0、68元用于消费。
(2)农村居民:
t
X2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6、001748,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X1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就是平稳序列。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2)序列就是二阶单整的。
各数据均符合平稳性检验。
3、协整检验
(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函数:Y1=a+bX1
首先,变量Y1,X1都就是二阶单整序列,对其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以下数据:
我国1980年—201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
4.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分别检验城镇农村人均收入消费数据的平稳性。
5.协整检验:分别针对城镇农村中收入消费数据,运用eviews进行协整检验。
6.方程回归:得到城镇农村人均的边际消费倾向。
7.比较验证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由方程可知,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为52、66733,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74,即每增加1元钱的收入,愿意花费0、74元用于消费。
2、边际消费倾向比较
由结果可知,同一段时期内,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且均处于0-1之间。
因为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这个结果符合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每增加1元钱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减少了,而用于储蓄的增加了。
2、欧文·费雪与跨期选择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5、罗伯特·霍尔与随机游走假说
6、戴维·莱布森与及时满足的吸引力
【实验要求】
使用Eviews软件估计我国居民的消费函数,并进行预测。
验证并分析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以及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实验方案与进度】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15年4月29日系别:专业班级:
学 号:姓名:成 绩:
【实验题目】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消费函数
【实验目的】
在加深对消费函数相关理论的掌握与理解前提下,认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问题,并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为分析与运用有关经济政策打下基础。
【理论基础】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prob
F
162、6323>2且3、476055>2
均小于0、05
0、998792
26449、28
对于绝对收入假说模型Y2=a+b43;0、743654 X2
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残差项平稳,方程有意义。并且可决系数 为0、998792,拟合度较高。同时,也存在协整关系。
结果表明残差项为平稳序列,可以判断X2,Y2就是协整的。
【实验结果】
1、城镇居民:Y1=a+bX1
b=0、68
2、农村居民:Y2=a+bX2
b=0、74
【结果分析】
1、回归方程
(1)城镇居民:
t
prob
F
103、8919>2且6、014989>2
均小于0、05
0、997044
10793、52
对于绝对收入假说模型Y1=a+bX1,做回归分析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