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为人民服务》奉献教案

《为人民服务》奉献教案

《为人民服务》奉献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奉献精神的需求日益增长。

1.1.2 奉献精神是一种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社会、他人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1.1.3 奉献精神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体现。

1.2 教学目的1.2.1 让学生了解奉献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1.2.2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2.3 引导学生将奉献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1.3 教学方法1.3.1 采用讲授法,通过讲解奉献精神的内涵和案例,使学生了解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1.3.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奉献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1.3.3 采用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亲身体验奉献精神的力量。

二、知识点讲解2.1 奉献精神的内涵2.1.1 奉献精神是指个人为了社会、他人或集体利益而自愿付出努力、奉献时间和精力的精神状态。

2.1.2 奉献精神是一种无私的、利他的精神,强调个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1.3 奉献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激发个人的潜能和动力。

2.2 奉献精神的意义2.2.1 奉献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2.2 奉献精神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动力,能够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2.3 奉献精神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能够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2.3 奉献精神的体现2.3.1 奉献精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助人为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等行为上。

2.3.2 奉献精神体现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无私奉献等行为上。

2.3.3 奉献精神体现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志愿者服务、慈善捐助、环保行动等行为上。

三、教学内容3.1 奉献精神的内涵和意义3.1.1 通过讲解奉献精神的内涵,使学生了解奉献精神的本质和特点。

3.1.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3.1.3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于奉献精神的兴趣和热情。

第六讲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左守志)2012.3

第六讲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左守志)2012.3

谭千秋最后一课
•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的杨东起中学的谭千秋老 师正在给高二(1)班上政治课,教室突然摇晃起来,几秒 钟后,玻璃全部碎了。谭老师大喊:“地震了,快往楼下 跑!”在他的指挥下,绝大多数学生跑下楼,但是仍然有4 个学生吓得在原地手足无措。就在他返身去拉四个学生的 时候,教学楼开始坍塌,已经没有逃出去的机会了,谭老 师让四个学生多在课桌底下,而后自己张开双臂扑了上去。 5月13日夜里,当人们在废墟中吊起一块楼板的时候,发现 了谭老师。此刻,他已不幸遇难,但他依然弓着身子,张 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护着的四名学生,都还活着。 他那张开色双臂,是一双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碍、 一心奉献社会的双臂。
• • • • • •
海尔的服务承诺
海尔服务人员承诺:
一证件:上门服务出示上岗资格证; 二公开:公开出示海尔“统一收费标准”,并按标准收费,公开出示维 修或安装记录单,服务完毕后请用户签署意见; 三到位:服务后清理现场到位,服务后通电试机演示到位,服务后向用 户讲解使用知识到位; 四不准:不准喝用户的水,不准抽用户的烟,不准吃用户的饭,不准要 用户的礼品; 五个一:递上一张名片,穿上一副鞋套,自带一块抹布,赠送一份小礼 品。
“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华益慰
• 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北 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 • 从医56年,做过数千例手术, 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 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 • 他用一生的实践向世人诠释 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 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 多好啊! • 他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对 得起病人。爱人,知人,医 乃仁术。
再 见

二、奉献社会
1、 奉献社会的社会做贡献。
奉献,就是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的目的不是 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 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 正因为如此,奉献社会就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 特征。

《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教案

《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教案

《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无私奉献精神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1.2 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学习无私奉献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1.2 课程目标1.2.1 让学生了解无私奉献的概念和意义。

1.2.2 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无私奉献的快乐和成就感。

1.3 教学方法1.3.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无私奉献的内涵。

1.3.2 运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1.3.3 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无私奉献的过程。

二、知识点讲解2.1 无私奉献的概念2.1.1 无私奉献是指个人在行为上不考虑个人利益,以他人的利益为重。

2.1.2 无私奉献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

2.1.3 无私奉献是一种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2.2 无私奉献的意义2.2.1 无私奉献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2.2 无私奉献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2.2.3 无私奉献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去奉献。

2.3 无私奉献的实践2.3.1 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等。

2.3.2 参与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捐款捐物等。

2.3.3 在工作中,积极主动承担责任,为集体和社会做出贡献。

三、教学内容3.1 知识讲解3.1.1 通过案例分析法,讲解无私奉献的概念和意义。

3.1.2 通过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1.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无私奉献的过程。

3.2 案例分析3.2.1 选择一些典型的无私奉献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2.2 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无私奉献行为,并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和意义。

3.2.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精神教案

《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精神教案

《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精神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无私奉献精神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1.2 无私奉献精神是一种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社会、他人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1.1.3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使他们能够为社会、他人做出贡献。

1.2 课程意义1.2.1 无私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 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2.3 无私奉献精神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1.3 课程目标1.3.1 学生能够理解无私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1.3.2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

1.3.3 学生能够将无私奉献精神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二、知识点讲解2.1 无私奉献精神的内涵2.1.1 无私奉献精神是一种不求回报、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

2.1.2 无私奉献精神是一种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

2.1.3 无私奉献精神是一种为社会、他人着想的精神。

2.2 无私奉献精神的表现2.2.1 无私奉献精神在个人行为上的表现,如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等。

2.2.2 无私奉献精神在社会行为上的表现,如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2.2.3 无私奉献精神在职业行为上的表现,如敬业、奉献等。

2.3 无私奉献精神的价值2.3.1 无私奉献精神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3.2 无私奉献精神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2.3.3 无私奉献精神能够培养人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三、教学内容3.1 理论知识3.1.1 无私奉献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3.1.2 无私奉献精神的表现和方式。

3.1.3 无私奉献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3.2 案例分析3.2.1 分析一些无私奉献精神的典型事例,如雷锋、白求恩等。

3.2.2 分析一些无私奉献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2.3 分析一些无私奉献精神在职业领域中的体现。

3.3 实践活动3.3.1 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等。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

一、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一章——理解服务群众的重要性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服务群众的含义和意义1.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服务社会的意识1.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 教学内容2.1 服务群众的定义2.2 服务群众的重要性2.3 服务群众的实践途径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服务群众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服务群众的重要性3.3 分享服务群众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服务群众3.5 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服务意识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服务群众的感悟文章二、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二章——培养奉献精神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奉献社会的含义和意义1.2 培养学生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1.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2. 教学内容2.1 奉献社会的定义2.2 奉献精神的重要性2.3 培养奉献精神的途径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奉献社会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奉献精神的重要性3.3 分享奉献社会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3.5 总结:引导学生树立奉献意识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奉献社会的活动方案三、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三章——掌握服务技能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服务技能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1.3 引导学生将服务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服务技能的定义和分类2.2 服务技能的重要性2.3 掌握服务技能的途径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服务技能的含义和分类3.2 讲解服务技能的重要性3.3 分享掌握服务技能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技能3.5 总结:引导学生重视服务技能的培养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一个提升服务技能的计划四、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四章——参与社会实践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1.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1.3 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 教学内容2.1 社会实践的定义和意义2.2 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2.3 社会实践的经验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社会实践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3.3 分享社会实践的经验和感悟3.4 小组讨论:如何策划和参与社会实践3.5 总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一个社会实践项目五、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五章——塑造良好职业形象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职业形象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意识1.3 引导学生掌握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方法2. 教学内容2.1 职业形象的定义和意义2.2 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方法和技巧2.3 良好职业形象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职业形象的定义和意义3.2 讲解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良好职业形象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制定一个提升职业形象的行动计划六、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六章——倾听群众声音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倾听群众声音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关心群众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倾听群众声音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倾听群众声音的定义和意义2.2 倾听群众声音的方法和技巧2.3 倾听群众声音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倾听群众声音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倾听群众声音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倾听群众声音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倾听群众声音3.5 总结:引导学生关心群众、倾听群众声音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倾听群众声音的感悟文章七、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七章——解决群众问题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解决群众问题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3 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解决群众问题的定义和意义2.2 解决群众问题的方法和技巧2.3 解决群众问题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解决群众问题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解决群众问题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解决群众问题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解决群众问题3.5 总结:引导学生关注问题、解决问题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解决群众问题的活动方案八、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八章——提升服务质量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追求卓越、提升服务质量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提升服务质量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提升服务质量的定义和意义2.2 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和技巧2.3 提升服务质量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提升服务质量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提升服务质量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提升服务质量3.5 总结:引导学生追求卓越、提升服务质量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一个提升服务质量的计划九、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九章——创新服务方式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创新服务方式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创新服务方式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创新服务方式的定义和意义2.2 创新服务方式的方法和技巧2.3 创新服务方式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创新服务方式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创新服务方式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创新服务方式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创新服务方式3.5 总结: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创新服务方式的活动方案十、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章——构建和谐社会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促进和谐的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构建和谐社会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构建和谐社会的定义和意义2.2 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和技巧2.3 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案例分享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构建和谐社会3.5 总结:引导学生热爱和平、促进和谐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感悟文章十一、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一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1.2 培养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2. 教学内容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和意义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2.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3.3 分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5 总结: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文章十二、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二章——提高法律意识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提高法律意识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法律意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2. 教学内容2.1 法律意识的定义和意义2.2 提高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2.3 法律意识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的作用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法律意识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提高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3.3 分享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3.5 总结:引导学生重视并提高法律意识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提高法律意识的活动方案十三、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三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善于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团队协作精神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团队协作精神的定义和意义2.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方法和技巧2.3 团队协作精神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的作用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团队协作精神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5 总结: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一个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计划十四、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四章——提升自我修养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自我修养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自我修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2. 教学内容2.1 自我修养的定义和意义2.2 提升自我修养的方法和途径2.3 自我修养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的作用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自我修养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提升自我修养的方法和途径3.3 分享提升自我修养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我修养3.5 总结:引导学生重视并提升自我修养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提升自我修养的感悟文章十五、教案名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第十五章——展望未来、持续发展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2 培养学生具备前瞻性、规划未来的意识1.3 引导学生将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 教学内容2.1 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意义2.2 展望未来的方法和技巧2.3 持续发展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的作用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讲解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意义3.2 讲解展望未来的方法和技巧3.3 分享展望未来的实践案例3.4 小组讨论: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3.5 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持续发展理念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持续发展的活动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核心理念及其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6 我参与 我奉献---服务社区(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6 我参与 我奉献---服务社区(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6 我参与我奉献—服务社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和社区对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理解社区服务的含义,具备为社区服务的意识。

3.能够通过行动参与社区服务,展现关爱社会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社区服务的意义和内容。

2.社区服务的方式和方法。

3.为社区服务的例子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采用“讲授 + 提问 + 互动”模式。

老师通过生动的事例和图表等方式,让学生对社区服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和认识,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形成能为社区服务的习惯和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5分钟)1.课堂前准备一张社区地图和社区服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社区。

2.请一位同学回答下面这个问题:“什么是社区?”3.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区是什么,社区服务的重要性以及自己能够为社区做些什么。

第二步:讲授(25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概念和内容,并通过图表等方式表现出来。

2.介绍学生社区服务的方式和方法,如义务劳动、环保合同、志愿者服务等。

3.提高学生对社区服务的保护意识,防止破坏环境、损害公共财物等行为的发生。

第三步:实践(50分钟)1.学生分组参与社区服务行动。

2.发现自己可以帮助到社区内的哪些人或事物,提出改进建议或者督促维护。

3.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动与分享体验,不仅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更增强了社区责任感,能够更好地和社区融为一体。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针对本次实践活动,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经验的分享,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明确的改进计划。

2.回到课室,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将服务行动和学习心得写成日志、文章或小视频等形式,宣传社区服务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扩大服务的领域。

五、教学评价1.课后请学生写一篇总结体会的小作文,对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体验进行记录和归纳。

2.教学评价体系主要由3部分构成:课堂表现、服务行动反馈和总结回顾。

3.对于表现出色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成为社区服务的中坚力量,带领其他学生一起践行出社区服务的价值,从而构建更美好的社会。

义务劳动教案:无私奉献,志愿服务社会

义务劳动教案:无私奉献,志愿服务社会

义务劳动教案:无私奉献,志愿服务社会第一章:了解义务劳动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义务劳动的概念和意义,认识到无私奉献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义务劳动的定义义务劳动的意义无私奉献的精神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义务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无私奉献的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义务劳动的重要性。

1.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义务劳动的了解。

步骤二:讲解义务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步骤三:分析一些无私奉献的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义务劳动的重要性。

步骤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义务劳动的价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义务劳动的价值,认识到志愿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义务劳动的价值志愿服务社会的意义无私奉献的精神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义务劳动的价值和志愿服务社会的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志愿服务社会的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义务劳动的价值。

2.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义务劳动价值的了解。

步骤二:讲解义务劳动的价值和志愿服务社会的意义。

步骤三:分析一些志愿服务社会的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义务劳动的价值。

步骤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义务劳动的形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义务劳动的各种形式,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义务劳动方式。

3.2 教学内容:义务劳动的形式选择适合自己的义务劳动方式无私奉献的精神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义务劳动的各种形式。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适合自己的义务劳动方式。

3.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义务劳动形式的了解。

步骤二:讲解义务劳动的各种形式。

步骤三: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适合自己的义务劳动方式。

步骤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四章:如何参与义务劳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参与义务劳动,学会组织和管理义务劳动。

4.2 教学内容:参与义务劳动的步骤组织和管理义务劳动的方法无私奉献的精神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参与义务劳动的步骤和组织管理的方法。

为人民服务教案范文

为人民服务教案范文

为人民服务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讨论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引导学生从个人成长、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等方面,认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分享为人民服务的实例:介绍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快乐和自豪。

3. 分析为人民服务的方法:探讨如何在生活中为人民服务,如关爱身边的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4. 反思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为人民服务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5. 总结经验,提出倡议: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提出今后为人民服务的计划。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在心中种下为人民服务的种子。

2. 讨论:分组讨论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家共同感受为人民服务的伟大。

4. 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为人民服务,讨论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5. 反思:让学生对照自身,思考在为人民服务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7. 倡议:鼓励学生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为人民服务的计划。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其对为人民服务的认识和态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后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3. 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资料。

2. 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源。

3. 课堂讨论所需的道具和用品。

4. 学生反馈表,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首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服务的意义。

2. 主体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如环保服务、社区服务、学习帮助等。

热情服务奉献社会教案

热情服务奉献社会教案

《热情服务奉献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了解热情服务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 掌握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践行热情服务的方法和技巧。

-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能够积极主动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帮助。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热情服务的实践意义。

-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提升服务能力和奉献意识。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使学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

- 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热情服务的内涵和意义。

- 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热情服务的方法和技巧。

- 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热情服务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

- 如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其在服务社会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热情服务的表现和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热情服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享自己对热情服务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角色扮演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热情服务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和实践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瓶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志愿者服务的视瓶,展示志愿者们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或者参与过类似的热情服务的行为?这些行为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出热情服务奉献社会的主题。

职业道德与法律12——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与法律12——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2—— 12 职业道德与法律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新授 1知识目标:理解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能力目标:在服务和奉献中丰富职业经历,实现人生价值情感目标: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和廉洁从职的意识懂得服务和奉献的意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板书设计】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复习〗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和意义?〖导入新课〗学习指导 P 39 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结合我们所学的专业谈谈,在工作中的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

〖讲授新课〗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㈠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事例:P 53 高原上的邮差——王顺友服务群众,就是要求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

在职业活动中提倡服务群众,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道德标准。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每个公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能力如何,都能够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先公后私、尽职尽责、诚实劳动,也是为人民服务;为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做好工作,守法经营,也是为人民服务。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涉及“为什么人”问题的根本要求。

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必须认真思考并解决好这一问题,牢固树立“服务”“奉献”意识,并落实到职业生涯的实践中。

㈡在服务和奉献中提升道德境界事例:十米车厢的“微笑天使”——邓红英服务和奉献过程,既是职业历练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经验阅历会不断丰富,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会得到反复强化,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会得到不断磨练,道德品格和道德境界会得到提升。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目录
CONTENTS
• 服务群众的理念 • 奉献社会的价值 • 服务群众与奉献社会的实践 • 提升服务群众与奉献社会的质量 • 服务群众与奉献社会的未来展望
01
CHAPTER
服务群众的理念
理解服务群众的含义
服务群众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 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优化服务流程
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使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所需服务。
04
CHAPTER
提升服务群众与奉献社会的 质量
提高服务质量
增强服务意识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群 众服务。
提高服务技能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 务能力。
优化服务流程
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服务群众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公务 员的基本职责,要时刻把群众放在心 中最高位置,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 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培养服务群众的意识
强化宗旨意识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 置,自觉抵制个人主义和享乐主 义。
增强公仆意识
视群众为亲人,视群众为朋友,时 刻关心群众的安乐疾苦,积极为群 众排忧解难。
01
02
03
参与志愿服务
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 助和服务,如扶贫济困、 助老助残等。
捐款捐物
通过捐款捐物的方式,为 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物质 和精神上的支持。
传播正能量
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动, 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和信 息,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正 能量。
03
CHAPTER

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4、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4、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学目标1.认知1)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涵义及基本要求2)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对从业者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意义2.情感态度观念认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重要意义,树立服务和奉献意识。

3.运用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养和树立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意识。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1)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意义及其基本要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而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自觉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的基础,只有比较透彻地理解了这一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才能为学生在今后的道德实践中自觉践行这些要求,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2)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帮助学生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自觉践行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脚点。

学生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要求及其意义,只是从“知”的层面解决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自觉服务与奉献的意识,认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信念,并做到知行统一,把服务与奉献的职业道德要求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去,则应是本节课的更高更重要的教学目标。

2.教学难点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社会阅历较浅,无法深刻把握这些道德规范所蕴涵的意义;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也给学生认同和内化这些道德要求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需要多增加一些学生能够接受又有一定吸引力的案例素材,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体验的过程中自觉增强服务和奉献意识。

3.结构线索从道德认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要求)入手,到道德情感与信念(在服务和奉献中提升道德境界,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再落实到道德行动(在实践中抵制腐败,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

学情分析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社会阅历不足等。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优质课教案_1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服务社会的情怀,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全面发展自我,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爱岗敬业的意识。

2.知识·能力:懂得服务社会能体现人生价值促进自我发展;知道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3.过程·方法:通过体验感悟,能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在活动中奉献社会,快乐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1.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2.增强奉献观念,培养敬业精神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图案(播放幻灯片1)教师:大家认识图片中的标志吗?(学生猜想)追问:从这一标志的整体构图来看,你认为它有什么样的寓意呢?(学生预设:标识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寓意奉献一片爱心。

中间“手”的造型,寓意着在他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也象征着一只和平鸽,寓意着放飞梦想,向往和平,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标识的整体造型像英文“青年”首写字母“Y”的样貌,代表着志愿者的青春与活力。

)教师过渡:中国青年志愿者标识向我们传达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追求,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份追求,来学习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二框服务社会。

(播放幻灯片2)讲授新课过渡语:我们要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是真正做到了服务和奉献社会呢?(播放幻灯片3)活动一、欣赏视频,感悟提升请大家欣赏焦作青年志愿者短片,捕捉短片中令你感动的瞬间。

(播放幻灯片4视频,两分钟)师:你记录下了哪些令你感动的画面?(学生预设:爱心粥棚,给清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去看望孤寡老人,给老人梳头、穿鞋,唱歌,表演节目等; 到山区义务支教,陪伴留守儿童; 在青年志愿亭做志愿者,服务来往的人们;到体育馆做志愿者,义务清洁场内环境。

教师评语:嗯,爱心粥棚,让寒暖的早晨变得温暖。

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爱,让晚年更幸福。

为人民服务 教学教案

为人民服务 教学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社会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

二、教学内容1. 人民服务的定义:为人民服务是指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提供帮助和支持。

2. 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 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为人民服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为人民服务的定义和重要性。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力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提升:总结为学生服务的方式,并强调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作业,了解学生对为人民服务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行动力: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有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用于课堂分享。

2. 小组讨论材料:提供一些为人民服务的活动方案,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考。

3.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为人民服务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情景剧,体现为人民服务的主题,进行课堂表演。

2. 服务计划制定:让学生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为人民服务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服务内容、时间、方式等。

3. 分享会:邀请社区志愿者或公益活动组织者来校,与学生分享服务经验,激发学生的服务热情。

七、教学作业八、教学拓展1. 参观访问: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区服务机构、公益活动组织等,了解它们为人民服务的经验和成果。

服务社会教案模板小学

服务社会教案模板小学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服务社会的例子,它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服务社会?”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服务社会可以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活动体验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爱心传递”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服务社会的项目,如帮助老人过马路、打扫社区卫生等。

2.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体验服务社会的快乐。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教师强调:服务社会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服务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服务社会项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服务社会项目?”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选择服务社会项目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同时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些成功的服务社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成功因素。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为社区添光彩”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服务社区的项目,如绿化环境、关爱留守儿童等。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

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1)理解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2)懂得服务和奉献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利用案例和情景,使学生认同“服务不低贱,奉献不吃亏”的观念,增强学生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

增强学生自觉抵制职业腐败的情感。

3.运用能够用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指导行动,从小事做起,从做好卫生值日、维护课堂纪律、维护班集体荣誉做起,学好知识,练好技能。

崇尚服务和奉献的美德,抵制职业腐败,自觉为人民服务。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服务和奉献的意义首先,要从理论上理解服务和奉献的意义。

其次,要正确认识“服务”。

再次,要正确认识“奉献”。

最后,要紧密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情况,把握服务和奉献的意义。

2.教学难点懂得服务和奉献的意义由于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服务和奉献的意义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不足和误区。

因此,解决了重点问题,提高对“服务”和“奉献”认识,难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结构线索本课时的主题是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让学生理解服务和奉献的基本要求,增强热情服务和无私奉献的意识。

本课时按照知—信—行的逻辑顺序进行。

教材运用王顺友典型案例,导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白服务群众并非高不可攀,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都在接受他人的服务;人人都在为社会作贡献,也都在享受他人的工作成果。

接着用邓红英案例引路,自主感悟服务和奉献的意义在于提升道德境界。

利用社区做义工的几组镜头,引发学生思考并认同“服务不低贱,奉献不吃亏”,形成“我要去服务和奉献”的理念。

为此,要学好知识,练好技能,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做准备。

最后,自觉抵制职业腐败,倡导廉洁从职。

三、学情分析中职学生是高素质劳动者的后备军,是将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职业态度,事关重大。

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年龄尚小,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认知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也不丰富,对服务和奉献的重要意义,理解不深、不透。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教案标题: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掌握不同年龄段如何以不同方式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a. 解释服务群众的概念,包括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等。

b. 解释奉献社会的概念,包括为社会做出贡献、改善社会环境等。

2. 不同年龄段的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方式:a. 幼儿阶段:- 培养幼儿的基本礼仪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 开展简单的公益活动,如捐赠物品给需要的人。

b. 小学阶段:- 学习如何主动帮助他人,如帮助老人过马路、照顾弱势群体等。

- 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公益活动,如义卖、环保活动等。

c. 中学阶段:- 学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如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 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如环境保护、贫困救助等。

d. 高中阶段:- 探索个人的兴趣和专长,将其应用于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活动中。

- 参与社会组织或项目,如红十字会、国际志愿者项目等。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的公益活动视频,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愿。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年龄段的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方式,进行展示和讨论。

4.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参与一项公益活动,如义卖、环保清理等,让他们亲身体验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乐趣和重要性。

5. 反思讨论:学生回顾实践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讨论如何持续发展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行动。

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对不同年龄段的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方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实践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反思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对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认识和反思能力。

教学资源:1. 视频资源:相关的公益活动视频。

2. 实践活动资源:义卖、环保清理等公益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整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25

(整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案25
精品文档
第二单元 恪守职业道德
第二课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精品文档
教案
精品文档
教案
课程名称 德育
授课教 师
总学时
36
授课对象
2011 级学前教育专业
课序
4
授课时间
2012 年 3 月
授课学时
2
使用教材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 第 1 版 主编:雷波 周雪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本课程的有关资料、图片、网络资料。
(2)、怎样服务群众? ( 3)、结合案例思考:服务群众有何意义? (4)、结合前两节课所学的内容,畅谈感受。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师归纳: 服务群众:就是要求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 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 质量的服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问题导入:如何为人民服务?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师点拨三点。
阅读“点评”, 用 PPT 出示,让学生观看视频《张
喜伟——身残志坚,奉献社会》,进行小组讨论、
交流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对学生的发言做赏析性点评,在此基础上归纳总
结:
观看视频《张喜伟——
身残志坚,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国 理解奉献社会的基本
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 要求。
桥都冲断了,我是拉着骡子尾巴一路蹚泥过来的。”
乡里的同志说:“老王,一连几天雨都没停,你可
以避一避、等一等嘛,太危险了。”可王顺友却说:
“不敢耽搁,邮包里有报纸,还有两个学生的录取
通知书。而且,我来了,就说明这里与县里的联系
没有断。”一席话,让在场所有的人激动不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1)理解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2)懂得服务和奉献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利用案例和情景,使学生认同“服务不低贱,奉献不吃亏”的观念,增强学生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

增强学生自觉抵制职业腐败的情感。

3.运用能够用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指导行动,从小事做起,从做好卫生值日、维护课堂纪律、维护班集体荣誉做起,学好知识,练好技能。

崇尚服务和奉献的美德,抵制职业腐败,自觉为人民服务。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服务和奉献的意义首先,要从理论上理解服务和奉献的意义。

其次,要正确认识“服务”。

再次,要正确认识“奉献”。

最后,要紧密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情况,把握服务和奉献的意义。

2.教学难点懂得服务和奉献的意义由于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服务和奉献的意义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不足和误区。

因此,解决了重点问题,提高对“服务”和“奉献”认识,难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结构线索本课时的主题是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让学生理解服务和奉献的基本要求,增强热情服务和无私奉献的意识。

本课时按照知—信—行的逻辑顺序进行。

教材运用王顺友典型案例,导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白服务群众并非高不可攀,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都在接受他人的服务;人人都在为社会作贡献,也都在享受他人的工作成果。

接着用邓红英案例引路,自主感悟服务和奉献的意义在于提升道德境界。

利用社区做义工的几组镜头,引发学生思考并认同“服务不低贱,奉献不吃亏”,形成“我要去服务和奉献”的理念。

为此,要学好知识,练好技能,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做准备。

最后,自觉抵制职业腐败,倡导廉洁从职。

三、学情分析中职学生是高素质劳动者的后备军,是将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职业态度,事关重大。

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年龄尚小,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认知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也不丰富,对服务和奉献的重要意义,理解不深、不透。

特别是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对“服务”和“奉献”理解有误,认为上班当工人与“服务”无关,上班挣钱,没有“奉献”的义务。

加之,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职业腐败现象。

这些都严重影响中职学生的做人准则和职业态度。

因此,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活动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创境激趣】1、阅P53“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默默行走20年,王顺友在崎岖的山路上走完了21次万里长征。

”(可讲解下面更详尽的故事)大凉山的儿子----王顺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交界处的大凉山,这里一道道状如刀锋的山梁并排交织,山与水之间形成落差巨大的大河深谷,道路艰险绝少平地。

就在这些交通十分不便的大山里散落着许多少数民族村落。

在不通公路的乡村,靠着骡子和马开辟的马班邮路,是当地群众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

乡邮员王顺友就是一位20年如一日在漫漫高山邮路孤独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把信息和希望带给这里各族群众的人。

在一去十多天的邮路上,王顺友要翻越陡峭的山路,忍受恶劣的气候,应对泥石流、洪水、飞石、野兽、强盗等种种危险,还要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为的就是要把报纸、信件和脱贫致富的信息送到当地群众手中。

王顺友对自己的辛劳无怨无悔。

人们眼中的王顺友,干瘦、沉默,40岁的人看上去像是年过五十,走路时身体习惯地前屈着,这些都是长期在高山邮路上行走造成的。

当地货物的流通要靠马帮,王顺友在崎岖的山路上经常能碰上他们,熟悉的马帮常常想拉王顺友入伙,说:“像我们这样干,受的累少,不受管束,挣的钱比你多,以你现在的操劳,少说一年也挣个十万八万的。

”王顺友只是嘿嘿一笑,他说:“送信的工作是伟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邮政的工作是在为老百姓做事情。

”王顺友一心为了群众连命都可以不要。

1998年8月,木里遭受百年罕见的暴雨、泥石流袭击,进入倮波乡的所有道路中断,整个倮波成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孤岛。

正当大家在咆哮的河水旁发愁的时候,忽然有人叫了起来:“快看,老王来了!”只见浑身是泥、满是伤痕的王顺友牵着泥骡子一步步走来,只有骡子背上的邮包因为用塑料布包了好几层被保护得干干净净。

他说:“路太滑,摔了几跤,桥都冲断了,我是拉着骡子尾巴一路蹚泥过来的。

”乡里的同志说:“老王,一连几天雨都没停,你可以避一避、等一等嘛,太危险了。

”可王顺友却说:“不敢耽搁,邮包里有报纸,还有两个学生的录取通知书。

而且,我来了,就说明这里与县里的联系没有断。

”一席话,让在场所有的人激动不已。

现在的王顺友已是一身的伤病,但他坚持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凉山的每个乡村都通上公路、都跑起汽车,让马班邮路被汽车邮路取代,让山里的每户人家都富裕起来。

思考1:是什么支持王顺友这样做从他对邮政工作的理解中可以找到答案。

“是在为老百姓做事情”----服务群众。

思考2: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对从业者有什么要求【引思明理】服务群众,就是要求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

自主学习P54。

讨论:“我毕业后要去企业当工人,服务与我无关”“我上班挣钱,天经地义,没有奉献的义务”。

教师点拨:服务群众并非高不可攀,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都在接受他人的服务;人人都在为社会作贡献,也都在享受他人的工作成果。

思考:什么是为人民服务1)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

2)先公后私:先公后私、尽职尽责、诚实劳动,也是为人民服务。

3)私(合法经营):为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做好工作,守法经营,也是为人民服务。

职业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在我国,每个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是为自己工作,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人和人在工作中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

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阅P55案例:公交车驾驶员“微笑天使”邓红英教师点拨: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服务和奉献的意义在于提升道德境界。

在服务和奉献的过程中,可以丰富经验和阅历,强化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最终提升道德品格和道德境界。

课堂活动设计:为同学打一杯饮用水。

有三个人示范即可。

3、阅P56三个镜头。

思考:做义工对于培养学生服务、奉献意识有什么作用教师点拨: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进行。

在观念上,深刻理解职业意义,正确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个别现象,认同“服务不低贱,奉献不吃亏”,形成“我要去服务和奉献”的理念。

在行动上,由于中职学生还没有踏上工作岗位,只有学好知识,练好技能,立足岗位,提高服务和奉献的本领,为将来在工作中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做准备。

4、讲解:列举职业腐败现象:财会人员做假帐;医生向患者要红包;新闻工作者从事“有偿新闻”等。

再请同学们列举一些。

问题:职业腐败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阅P57。

职业腐败损害了行业的形象和声誉,降低了行业的威信和地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职业腐败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浪费,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职业腐败践踏了职业道德规范,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侵蚀了从业者的工作激情和服务热情,败坏了社会风气。

中职学生要培养和增强廉洁意识,倡导廉洁从职。

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在服务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鉴别能力,明是非,知荣辱,辨美丑;要修道德,强免疫,远离各种不良诱惑;远离违法和犯罪,抵制职业腐败。

5、体验践行学生讲:在过去的岁月,自己曾经做过哪些“服务”和“奉献”的事情,至今想起来还感到激动、骄傲,说出其起因、经过和结果。

与同学们分享。

教师点评:适时称赞与鼓励。

【课堂小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基本要求、重要意义增强意识抵制职业腐败倡导廉洁从职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1.案例分析:志愿者:精心服务,默默奉献2008年8月8日晚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当晚,共有近2400名志愿者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服务,他们中的许多人虽与精彩的演出近在咫尺,却因必须坚守岗位而无法看上一眼。

他们说,即使看不到开幕式也值得!我们就是来“鸟巢”为大家服务的!特别可圈可点的是,那些曾经被有些人担忧难担大任的80后、90后年轻人,已经成为志愿队伍的主体力量,他们的精心服务和乐于奉献,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简析: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奉献得越多,得到的越多。

【课后作业】1.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六、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