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文学思潮课件
90年代的文学思潮 PPT
2
一、90年代文坛概观
(一)90年代文学面临的新局势 1.文学失去社会轰动效应,进入平静而寂寞 的发展时期。 2.文学由社会话语中心走向边缘。 3.商业主义大潮突起,精英文化受挫。
3
(二)90年代文坛特征
1.文学潮流的淡化。90年代,在“新写实”小说之后,文 学界也出现了一些文学潮流的命名,如“新历史小说”“新 状态小说”“新体验小说”“个人写作”“私小说”等等, 但总体而言,不论是文学的流派还是分期,都没有严格的界 线和清晰的分野,缺乏80年代以来便于归纳的特征和时间界 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作家本身对文学的潮流的形成和 推动已经失去了热情。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兴起, 使社会形成了多元共生的世界,文学走向了多样化的道路, 而市场的选择进一步打破的原有的文学秩序 2.长篇小说创作的兴盛。不论是先锋文学、寻根文学、新 写实,在80年代,各个文学流派均主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 至90年代,随着作家和新时期文学的进一步成熟,长篇成为 众多追求的东西。如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 原》、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私人生活》等。 而其原因主要有:(1)作家的“文学史”意识;(2)各种 “文学奖”的暗中激励;(3)市场经济的推动,如电影电 视改变的需求。 4
3.80年代以来“先锋文学”等的形式探索出现了 疲软的趋势,至90年代,作家开始注重文学内容的 表现,形式探索相对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与内容 相比,形式成了薄弱的环节。 4.新的写作题材被进一步开拓。具体表现为,都 市生活、海外生活这些以往关注较少的题材受到重 视;乡土文学在夹缝中顽强生长;“体制外人士” 出现;关注弱势群体的书写分量加重。 5.文坛三足鼎立:官方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知识 分子精英文学、大众世俗文学三分天下。这三大板 块在创新独立、坚定固守、回归传统等方面呈现出 了各自的特色,使得当代文坛佳作不断,精彩纷呈。 5 6.文学批评的出现新的特征,即理论化和学院化。
9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一节、90年代文学转型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的转型, 其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不仅作为一种经济方式,而且还作为一种生活方 式,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文化态度。韦伯、哈 贝马斯等人认为现代社会本质上是世俗社会,90年代的中国最 大的社会思潮是世俗化思潮。世俗化不可避免地与商业化、欲 望化相联系,波德里亚、福柯以及西方的文化研究者和女性主 义者都在致力于这种问题的研究。金钱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中的作用空前增大,中国进入了消费时代。快乐、刺激、另类 的事情印证着金钱的价值,痛苦的精神思索、神圣的理想失去 了存在的意义。 二、文学的人文价值被淡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文学的体 制也发生了变化,作家从体制中脱离出来,变得边缘化,其结 果是作家的写作自由增大,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变得正常化,作
家的存在受到市场的影响,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的关系不清白 了,媚俗的情况愈来愈明显,文学放弃了超越性的精了阿尔都塞所说的“意识 形态机器”的控制,题材、样式、手法空前的多元化:题材杂 多、价值分化、日常生活浮出、世俗化增强。大众文化、文学, 网络文学对严肃文学构成冲击。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与新思潮 一、后现代主义:资本主义进入高度发达时期(后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的产物,是对这种社会的一种社会 学概括。是现代主义的一个新的发展,与现代主义的关系:1、 都是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的;2、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 二、基本特征:反对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对确定性和终极价 值持怀疑态度;强调多元化,对社会进行调侃和反讽。文学表 现是:消解宏大叙事,反精英意识,价值立场向大众转移,手 法常用的是反讽、戏拟、拼贴等。 三、中国文学中的后现代特征
第十三章 90年代小说
第五章 80、90年代文学思潮
文学中人性、人情、人道主义问题的 讨论是80年代前期规模最大的文艺思 潮。 文艺界(朱光潜、毛星、王元化等等) 开始在反思中呼唤人的尊严、人的价 值和人的权利。 周扬在纪念马克思诞生100周年的学术 报告会上发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 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人民日报》发表胡乔木《关于人道 主义和异化问题》,对此进行了批判。
市场经济。在计划经济时代,精神生产是 按计划进行的,被看作是很纯洁的,不受 商品意识支配的。进入市场经济时期,文 学作品成了商品,其生产、销售、消费都 有着浓厚的商业色彩。 《废都》:“当代《金瓶梅》”、“知识分子 灵魂的史诗” 布老虎丛书
大众文化的挤压:过去.文学史基本上关注 的是纯文学史、新文学史传统,但是在90 年代大众文化一直是大众追随的目标,那 些习惯于指点江山的作家感到疑惑,人们 为什么不来读我们的书?
“宣传人道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社会主义异化论 的思潮,不是一般的学术理论问题,而是关系到 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能否正确认识 社会主义实践的有重大现实政治意义的学术理论 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的带有根本性质的错误观点, 不仅会引起思想理论的混乱,而且会产生消极的 政治后果。” 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
民间写作立场:指一种非权力形态也非知 识分子的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 渗透在作家的写作立场、价值取向、审美 风格等方面。 陈思和 庙堂;广场;把自己隐藏在民 间, “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余华 利用这个题材探讨了中国民间对苦难的承 受力和承受态度。
这些作品在揭露现实生活存在的严峻性时 一点也不比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差。但 它驱逐了意识形态化的廉价的天堂预言, 也不像某些知识分子所表达的孤愤绝望的 现代战斗立场,小说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被 拉到了最为接近的方位,挣扎在生活底层 的人民表现出独立(而不是借助知识分子 话语)的面对苦难的本色。
90年代文学思潮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与探索中的新思潮
一、9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1、后现代主义的内涵。 2、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介绍。
3、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文本。
先锋小说是当代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文本, 新写实主义、新状态、新历史主义、王小波与王朔小说 等被视为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变体。
二、私人化女性写作
1、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海男《我的情人们》等的讨论。 2、对私人化女性写作内涵的理解。
三、女性主义写作的困惑与出路
1、狭隘边缘与孤芳自赏。 2、超性别意识。
八、思考题:
1、谈谈90年代的社会与文化。 2、谈谈90年代文学思潮的概况。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
一、定义:见教材。
2、王晓明等参与。《读书》杂志刊发一组讨论文章。
3、张承志和张炜提倡道德理想主义:呼唤古典人文情
怀;思考现代道德人格;坚持理想信仰;呵护灵魂 与宗教情感。如《心灵史》《柏慧》等。
二、文化保守主义
1、现代化与本化结合阐扬中华本土文化。 2、儒学在20世纪的创造性的转化。
3、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的作家作品:《白鹿原》《曾国藩》《雍
二、90年代文学的全方位转型
1、题材杂多,载体多样; 2、价值立场、审美意识深刻分化,文学观念进一步开放;
3、诉诸生活流和原生态的日常性叙事,注重文体实验和形式探
索,文学具有了独立话语权; 4、世俗化倾向,对现实、生活进行个人化体验和挖掘;
三、90年代文学转型潜藏的危机
1、商业化语境的负面影响;
2、发达的大众传媒的冲击;
四、“新写实”与现实主义的关系
1、在对“新写实”与现实主义的比较研究中,有论 者认为:“新写实”在渊源上与以往的现实主义 一脉相承,应该把它归入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之 中。 2、关于“新写实”与现实主义的关系问题,更多的评论者则 着 重分析比较了二者不同的审美特征。
第六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 5、鲁迅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意义;
❖ 6、你认为中国作家协会这样的组织和机构对 你的写作有切实的帮助吗?你对它作何评价?
❖ 7、你对《读书》和《收获》杂志所代表的趣 味和标榜的立场如何评价? 8、对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你是否承 认它们的权威性?
附
❖ 发放问卷是否是一次“弑父”行为?
❖ 答:显然不是。那些在年龄是我们的父辈 的作家与我们的写作没有任何继承关系, 我们不是看他们的书长大的。说我们是 “喝狼奶长大的”,也许没错,但我们的 自我感觉更像是一些孤儿。如果说到“父 亲”,也许是海明威、卡夫卡、博尔赫斯 这样一些人。但他们从来不承认我们是他 们的儿子。
❖——韩东《备忘:有“断裂”行为的问题回答》
第六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一、概述
❖ 文学走向边缘——“精英”文化受挫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型,文学商 品化 读者与市场选择文学 部分作家还在保持创作的独立性
90年代文学形态
❖ 主流文学
表达国家意志和正统意识形态的文学,主要特 征是突出党的领导,弘扬革命传统,关注现实 生活。
❖ 精英文学
目的在于人的觉醒和人的现代化,遭遇困境。
❖ 新写实主义:同样反映出作者精神信仰的 破碎
❖ 讨论是以文学的危即为出发点的,如何 看待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文学自然成为争 论的焦点,三种观点: 一是不赞同对王朔的批评,如白烨、杨 争光、刘心武等,如王蒙的《躲避崇 高》,反对把王朔现象视为文学危机的 表征。 二是对文学的现状表现出深切的忧虑。 如张炜、张承志。《以笔为旗》。 三是折中。人文精神的讨论,文学和知 识份子存在一个再度确立价值理念的问 题。其真正的分歧不是要不要人文精神, 而是在新的时期理想主义和世俗主义之 间的一场冲突。
第三十三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三、大众文学 1、新中国文学传统中,文学的娱乐功能一直不受重视。 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从港台引进的通俗的、消闲的 文学作品开始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的青年和市民中流 传。 2、20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开设了金庸小说的专题课 程,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 3、国家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也开始大量播放娱乐性的电 视节目。消费性通俗文艺已经开始被知识界和国家意识 形态部分接受。 4、1993年的“陕军东征”,是大陆文学第一次以商品 形态征服读者的典型例证。 5、文学商品化,既消解了文学的政治热情,也消解了文 学的启蒙热情,往往导致文学原有的基本特征,如创造 性、批判性、审美性、价值和意义指向等的忽视。
2、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出现的“后现代主义” 问题,理论界与批评界的看法颇多分歧,争论的 焦点主要有: ①当代中国文学是否存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 问题。 ②如果承认当代中国文学不同程度受到西方后现 代文化的影响,那么对此接受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③面对9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及文学现象, 如何正确看待它?
第三节 新启蒙文学思潮的延续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启蒙文学思潮”及 其相关的价值观念和文学观念,一直在精英文学 创作和批评中得以坚守。尽管日趋“边缘化”, 以至于退却到大学讲堂,退却到一些发行量甚少 的精英文学期刊,但它还是顽强地生存着,并为 一批有文学理想的青年所重视。面对商品经济的 大潮,他们一直坚持发出独立的声音,对相关的 当代精神现象进行着冷静的评价。 1、1993年6月,《上海文学》杂志发表王晓明 等人的对话《旷野上的废墟——文学与人文精神 的危机》,由此引发了历时3年的全国性“人文 精神大讨论”。
在这一时期依托国家媒体、文学奖等官方媒介 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文学,依托专业期刊、 高等教育等专业媒介的知识分子精英文学,依 托图书市场、新型网络等各大媒介的消费市场 中的大众通俗文学,这三种文学形态各显神通。 它们各自按照自身的逻辑发展,并构成复杂的 对话关系。 二、多元化文学思潮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1、1998年北京大学召开“后现代主义与中国 当代”当代研讨会。
中国现当代文学 zdl第11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第四节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女性主义是随着西方妇女解放运动而兴 起的思想潮流。在西方,女权主义与女 性主义侧重点分别在权力和性别上。反 映了西方妇女争取解放的先后不同的两 个时期。
女性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呈现 出空前繁荣景象 。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实质上起到了联合 女性写作的纽带作用,对促进女性写作 的繁荣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90年代是一个文化转型的年代,是各种 文学思潮孕育、萌动、嬗变、碰撞的年代。 在此既可以看到80年代以来许多文学思潮的 延续与新变,又可以看到各种新思潮的涌动 与勃发。
90年代诸多文学思潮中影响最大、波 及范围最广的当推后现代主义思潮。它是继 现代主义之后最先在西方出现的一种文学艺 术潮流。它是资本主义社会进入高度发达时 期(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 等)的产物。
三是解构主义思维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形成和 发展起来,是后现代主义一个重要分支。
新写实主义思潮
它属于80年代一种小说思潮,对应 于8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大写的人”解 体、终极理想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 体生存艰难等多元而混乱的现实,以及 1987年之后新潮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 状,是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应。
》》》 再次,90年代文学边缘化和泛商品化使文学 非意识形态化特征得到强化;告别史诗,告 别突发性和戏剧化,诉诸生活流和原生态的 日常性叙事;消解忧患意识,关注平民悲欢 的世俗化倾向。 可见,90年代商业文化语境使中国文学面临 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并由此开始了全方 位的转型。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与探索中的新思潮
从90年代中国文学实践来看,决定 后现代特征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人”的观念变化
{
二是存在主义思潮 三是解构主义思维
第33章90年代文学思潮及新写实小说
值得一提的“王朔热”
• 王朔的小说曾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形成了一股 “王朔热”,而王朔小说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是他的 “顽主”系列。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千万别把我当 人》、《玩的就是心跳》、《一点正经也没有》、 《我是你爸爸》等等。 • 这些作品以颠覆性的小说叙事反叛了占主流地位的知 识分子话语,一切美好、庄严、神圣的情感和价值,在 小说中受到无情的调侃。 • 它们表现了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变化,又处在社会 世俗化加剧的潮流中,市民文化价值观念开始受到器 重。而且王朔小说从一开始就具有了鲜明的文化快餐 性质,并构成了文学多元格局中的“一元”。
三、后现代主义与文学的 世纪末重构
• 1、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作家创 作的影响; • 2、90年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化;
四、90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 • • • • 新写实主义 新历史主义 女性小说 新生代(晚生代)小说 散文创作
新写实小说
• 一、含义 • 1、产生的背景; • 2、含义 • 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 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 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 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本态人生的新的文学倾向。 • 新写实小说发端于1987年,这一年,《钟山》杂志 正式打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这面大旗。从此 以后,一批冠以“新写实”名称的小说在文坛上不 断涌现。其中主要以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 刘庆邦的代表作家。
三、以池莉《烦恼人生》为例, 分析新写实小说创作特点
• 2、“零度”叙述口吻
• 新写实小说的叙述者往往是单纯的旁观 者,不动声色地叙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叙述者极少分析人物心理或自我阐释, 不显示明确的判断倾向。
三、以池莉《烦恼人生》为例, 分析新写实小说创作特点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90年代市场经济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学转型后的特点。
了解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掌握90年代的主要文学思潮、流派的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 90年代文学转型中国文学进入90年代以后,理论界有所谓“后新时期”之说,虽然至今“后新时期”的内涵还是众说纷纭,但其所标示的90年代和80年代文学的差异则是明显的。
一、文学的生存方式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经济中心的确立和商业时代的来临,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文化态度都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文化理念迅速蜕变,文化世俗化特征愈加明显,在90年代,我们已经很难找到文化与非文化的真正区别,我们从前赋予文化的那种神圣的精神内涵正在被消除。
这使得人们对作为文化组成之一的“文学”的期望值也愈来愈低。
文学不仅不再具有轰动效应,而且其生存方式本身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随着文化的分流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90年代文学形成了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知识分子精英文学、大众通俗文学三分天下的格局。
二、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淡化在市场化的商业社会中,由于影视传媒的日益发达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社会的读者已越来越不耐烦文字阅读而情愿以影视画面来愉悦放松自己,文学的精神价值也变得模糊。
这就使得文学在90年代逐渐地由中心退居边缘。
在“边缘化”的过程中文学不得不接受商品社会法则对自身的侵袭,媚俗性的操作有时反而成了文学得以繁荣的一个动因。
进入90年代以后文学一方面被迫退到边缘,一方面却又频频制造热点以吸引人注意。
1994年以来各种新口号风行就是一例。
先是《北京文学》在 1994年初亮出”新体验小说”的大旗,随后《钟山》和《文艺争鸣》联合推出“新状态”小说创作口号,《春风》杂志打出“新闻小说”的口号,《上海文学》除了首倡“文化关怀小说”外还与《佛山文学》联手举办“新市民小说”展,《当代小说》也标举起了“新都市小说”的旗帜,再加上“新乡土”、“新移民”、“新宗教”等种种口号,90年代的文学呈现出表象的热闹非凡。
第十一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四、 “新历史”小说
“新历史小说”受“新写实小说”的影响很大,除取 材外,主要特征与“新写实”极为相似,尤其“新 历史小说”在“记史”的掩盖下,将新写实小说被 琐事的“实录”遮蔽的“故事性”的特点,发挥得 淋漓尽致。这使得新历史小说的可读性甚至远在新 写实小说之上,从而最后完成了对先锋小说文体实 验导致的精英化倾向的反拨。 苏童的《妻妾成群》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李晓 的《相会在K市》和尤凤伟的《石门夜话》。
第十一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一、文学环境的变化
1、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并获得体制上的合法
性。 2、“全球化”的发展。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 在知识界对于“西方”这一空间的认识的变 化。 3、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立场的公开呈现 。
二、重要文学现象
1、文学潮流的淡化
“长篇小说热”和“散文热” 2、批评在文学界的角色,变得更具独立性,
七、都市文学的兴起
反映都市经济领域运作中的人和事,反映 发展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各种人生状况、心 态和价值观,反映都市人的开放意识与现代 意识,等等,是当代中国都市0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文学的表现“内容”被突出和重视,而形式的探索 相对地处于“边缘”的位置。 反思“历史” 八九十年代之交的社会和文化“转型”,知识分子 位置和功能的变化,商业社会中的消费取向,使得 一部分作家更急迫地关注生存的精神性问题。 日益突出的“新”现象,如都市生活,市民趣味等, 也是90年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内容。
五、其他“新”字号小说
“新女性小说”往往也被人叫做“私人小说”,
或“私人写作”、“个人化写作”等,主要 是指陈染和林白等近年的小说。 “新市民小说联展” “新现实主义”
六、荒诞小说
12第八章__90年代以来的文学思潮
新体验小说的创作中也存在不足:忽略了小 说虚构特性的魅力。
2018/1/15
文法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2)
35
三、新市民小说
• (一)概述 1994年底,《上海文学》和《佛山文艺》刊出了“‘新市 民小说联展’征文暨评奖启事”。启事中说:“城市正在成 为九十年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人文景观。一个新有有别于计划 体制时代的市民阶层随之悄然崛起,并且开始扮演城市的主 要角色。在世俗化的改革奔小康的利益角逐之中,个人的生 命力空前勃动,然而它又是极其原本与粗始化的。城市的发 展将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生长点之一,它最终将会给古老的 中华文明带来什么,现在尚难完全把握,但是它已经成为我 们时代的一个不容回避的人文命题,处于城市社会生活的现 实背景之下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期刊,也必将对这一命题加以 自己的演绎和阐释。”启事宣告将从1995年起发起和举办 “新市民小说”的旗号,刊载了新市民小说作品。 邱华栋, 凡一平,胡丹娃,何顿,张欣,姜丰等。
2018/1/15
文法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2)
7
(二)雅俗文学的对立共存与互补。 (三)市民话语和知识分子个人话语的互渗 和互拒。 (四)现实主义的开放性发展和后现代主义 的东方化蜕变。
2018/1/15
文法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2)
8
三、九十年代文学的六大模式
(一)文学旗帜的演化 由为人生而为生存;由写人生理想和集 体(阶级、民族)的历史命运,转而写普通 人的生存状态。
2018/1/15
文法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2)
12
(五)文学扫描的热点 由注意人与外部社会的冲突,转而向内探察 人性的弱点与心理的误区。
2018/1/15
文法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2)
13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女性作家的写作,突出的有: 迟子建(1964-)认为历史是 日常的。具有忧伤而温暖,宁 静又悠远的格调。创作持续。
◆
以及卫慧、棉棉等。
◆
新生代小说作家活跃。
第二节 生存的困惑:新写实小说
• 一、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 呈现普通人平凡的日常生活 。 • 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真实状态的现实 还原, • 批评了传统文化对人类生活的扭曲和扼 杀。 • 零度情感叙事。
•《小鲍庄》获全国优 秀中篇小说奖。《长 恨歌》获得茅盾文学 奖。其作品大多表现 对社会人生、文化历 史问题的深沉思考。 •她善于从平凡的生活 中发掘底蕴,抉微勾 沉,纤毫毕现。笔墨 素淡,情韵幽婉。对 上海的解读尤其独到 而深邃。
第六节、转型期先锋小说与新生代作家
一、余华的创作:1960年 生,浙江海盐人,1984年 开始文学创作,写下《十 八岁出门远行》、《现实 一种》、《世事如烟》、 《河边的错误》、《活着》 等几十个短、中篇小说。
二、毕飞宇:(1964-)江苏兴化、 1987年扬州大学中文系毕业。任 教于南京特殊师范学校,后调入 《南京日报》,现在江苏省作协 《雨花》杂志社工作。 八十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著有小 说集《慌乱的指头》、《款款而 行》、《睁大眼睛睡觉》、《青 衣》、《玉米》、《平原》等。 作为新生代作家,其作品诗意细腻, 具有非凡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性。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 第一节 90年代文 学转型 • 市场经济中心的 确立。 • 人文精神淡化, 读图时代的到来。 • 文学的边缘化和 非意识形态化。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与新思潮 ◆杰姆逊,后现代在中国的介绍。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人的书写的零度情感,符号化; 2、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引领。荒诞, 焦虑; 3、解构主义思维。实主义小说
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90年代文学思潮
——《谢冕· 新时期文学的转型——关于‚后新时期文学》
2、文学(化)转型的具体表现:
▲ 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化心态的发生了转变。 ‚我们已经没有旧式的意识形态,只有商品消费,而商品消 费的同时就是自身的意识形态。‛
——丹尼尔·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金钱也能生成一种专制主义,决不会比政治专制主义宽厚 和温柔。这种专制主义可以轻而易举地统治舆论和习俗,给不 太贫困者强加贫困感,给不太财迷者强加发财欲,使一切有头 脑的人放弃自己的思想去大街上瞎起哄,使一切有尊严的人贱 卖自己的人格去摧眉折腰。‛
“今天,文学的危机已经明显,文学杂志纷纷 转向,新作品质量普遍下降,有鉴赏力的读者日益 减少,作家和批评家当中发现自己选错了行当,于 是踊跃下海的人越来越多。‛ ‚今天的文学危机是一个触目的标志,不但
标 志了公众文化素养的普遍下降,更标志着整整几 代人精神素质的持续恶化。文学的危机实际上暴 露了当代中国人人文精神的危机,整个社会对文 学的冷淡,正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我们已经对发 展自己的精神生活丧失了兴趣。‛ ——《王晓明· 旷野上的废墟》 “在90年代初,我们猝不及防地目睹了作家在 新的社会背景下的又一次的‘转向’和精神‘溃 败’。这 种转向和溃败,以前或由于政治力量的压力,而现 在,则是物质、金钱的诱惑和挤迫。‛ ——《洪子诚· 文学‘转向’和精神
90年代文学思潮
一、90年代文学转型
1、新意识形态的出现:经济实利主义
▲ 社会转型: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社会向商品—市场为中心的现代社 会的渐变。
▲ 文学(化)转型:前新时期→后新时期
▲ 后新时期文学: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新时期文学内部因为新质的产 生,出现了以告别革命、反启蒙、淡化主流为目标的新的思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 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 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 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 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1.彻底的反传统。 1.彻底的反传统。 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 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 。 3.崇尚所谓“零度写作” 3.崇尚所谓“零度写作”。 4.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 4.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
第一次: 五四”时期, 人的觉醒” 第一次:“五四”时期,“人的觉醒” 第二次:70-80年代, 女性意识的觉醒” 第二次:70-80年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年代 第三次:90年代, 个人化写作” 第三次:90年代,“个人化写作” 90年代
中国当代文学
思
考
题
1.90年代文学转型后的特征怎样? 1.90年代文学转型后的特征怎样? 2.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有何特点? 3.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有何特点?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新历史主义小说: (1)否定历史的客观真实性。 (2)嘲弄历史的所谓本质和规律。 (3)对主体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相对性和片面性有清 醒的认识。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4.大众文化思潮: 4.大众文化思潮: 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 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 大众文化的特点: ①商品性 ②通俗性 ③流行性 ④娱乐性 ⑤大众传媒的依赖性中国当代文学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人文精神”作为一个外来词,与“人文科学”、“人 人文精神”作为一个外来词,与“人文科学” 本主义” 本主义”、“人道主义”都是同一个词。但内涵不同。 人道主义” 今天我们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对 今天我们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对 人类命运、幸福与痛苦,对人的存在、价值与尊严的强 烈关怀和承担责任的精神。 而王蒙等人从世俗立场来理解人文精神。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l993年,王晓明等 l993年,王晓明等 《旷野上的废墟----文学与人文精神危机》: 旷野上的废墟----文学与人文精神危机》 认为当前文学已出现危机,它“ 认为当前文学已出现危机,它“不仅标志着公众文化素养 的下降,更标志着整整几代人文精神素质的持续恶化,文 学危机实际上暴露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危机” 学危机实际上暴露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危机”。 认为当前文学危机的表现有两种: 一是媚俗,如王朔; 一是自娱,如张艺谋 。 呼吁作家进行“灵魂救赎” 呼吁作家进行“灵魂救赎”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3.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 3.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 新历史主义: 到现在还是一个没有共同理论纲领的学术流派, 到现在还是一个没有共同理论纲领的学术流派,是一 个还没有得到公认的尚不确定的概念。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 1982年在《文类》杂志的前言中,打出“新历史主义” 1982年在《文类》杂志的前言中,打出“新历史主义” 的旗号。 海登· 海登·怀特: 《元历史》《话语转喻学》《形式之内容》 元历史》《话语转喻学》《形式之内容》 观点:历史是一种语词建构起来的文本,是一种“ 观点:历史是一种语词建构起来的文本,是一种“文学虚 构的历史文本” 是一种“语言的虚构”,从而把“史学” 构的历史文本”,是一种“语言的虚构”,从而把“史学” 变成了“诗学” 变成了“诗学”。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一节 90年代文学转型 90年代文学转型 一、文学的生存方式发生变化 二、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淡化 三、文学的非意识形态化特征强化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与探索中的新思潮 一、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发展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 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 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 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后现代主义渗透到当代社会的所有方面。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第四节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一、女性主义理论
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女性在全世界范 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 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 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 女性主义理论的奠基作品: 彼森《女性之城》、沃尔斯通克拉夫特《为女权辩护》 彼森《女性之城》、沃尔斯通克拉夫特《为女权辩护》、 沃尔芙《自己的一间屋》、波伏娃《第二性》 沃尔芙《自己的一间屋》、波伏娃《第二性》、 弗里丹《女性的神话》、米利特《性政治》 弗里丹《女性的神话》、米利特《性政治》、 格里尔《女太监》 格里尔《女太监》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1.对科学和技术的压倒一切的信仰和信任; 1.对科学和技术的压倒一切的信仰和信任; 2.推崇技术的正面效果; 2.推崇技术的正面效果; 3.认为发展是必然的,是现代思维希望的结果。 3.认为发展是必然的,是现代思维希望的结果。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是对现代主义景象的怀疑,最极端的是整个地排斥现 代性观点。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三节 关注人文精神及其文化思潮 一、人文精神讨论
引发人文精神大讨论的原因: 一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世俗化,商品化加深,物 欲主义盛行,社会道德滑坡,责任感萎缩。 二是1990年代以来知识界、学术界格外沉闷,人文科学研 二是1990年代以来知识界、学术界格外沉闷,人文科学研 究不景气。 三是文学失血走向平庸,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意识丧失。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女性主义文学:指那些具有女权主义色彩,以自觉的女性 主义立场,用话语颠覆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的文学。 在中国,“女性文学” 则比“女性主义文学” 在中国,“女性文学” 则比“女性主义文学”具有更广 泛的含义,更多一些文学意义,更少一些政治意义。
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讨论的主要文章: 《人文精神: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人文精神寻踪》 人文精神: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人文精神寻踪》 《道统、学统与政统》《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 道统、学统与政统》《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 《危机?进步?》《人文关怀:一种知识与叙事》 危机?进步?》《人文关怀:一种知识与叙事》 《诗人,你为甚么不愤怒》《选择的自由与文化态势》 诗人,你为甚么不愤怒》《选择的自由与文化态势》 《人文精神偶感》 人文精神偶感》 分歧的实质与原因: 1.价值多元化的表征; 1.价值多元化的表征; 2.对人文精神的不同理解。 2.对人文精神的不同理解。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2.本土文化论: 2.本土文化论: 又被称为文化保守主义或新保守主义。是对一直占据 中国近现代文化主导地位的激进主义文化思潮的质疑、 反思和清理。 本土文化论又发端于海外新儒家思想。 1921年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1921年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标志现代新儒学诞生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新儒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1)崇儒尊孔、谋求儒学之现代复兴的基本理论立场。 (2)民族文化本位的基本理论立足点。 (3)援西入儒的学理路数。 (4)返本开新的思想纲领。 (5)寻求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内在统一。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二、决定中国文学后现代特征的主要因素
1.“ 1.“人”的观念的变化。 2.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 2.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 3.解构主义的思维。 3.解构主义的思维。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三、主要文学思潮
1.新写实主义思潮(80年代小说中已讲过) 1.新写实主义思潮(80年代小说中已讲过) 2.新生代文学思潮: 2.新生代文学思潮: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其作家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对于日常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其作家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对于日常 经验的强调和对于私人性叙事风格的追求;其小说的独 经验的强调和对于私人性叙事风格的追求;其小说的独 特性和个人性表现在对于存在的态度以及对于存在版图 特性和个人性表现在对于存在的态度以及对于存在版图 的体认、言说和绘制。 其一, 其一,经验表现域的拓展与存在可能性的挖掘。 其二,哲学化主题的生命性。 其三,后现代特征表现在:对人的欲望化解构和对启蒙叙 事的解构,美学风格上的后现代性。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二、相关文化思潮
1.道德理想主义: 1.道德理想主义: 作家张承志和张炜90年代提倡 作家张承志和张炜90年代提倡 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 一是对古典人文情怀的呼唤; 二是对道德人格的现代思索; 三是对精神、理想、信仰的坚持; 四是对终极、灵魂和宗教情感的呵护。
3.后殖民理论:“后殖民主义” 3.后殖民理论:“后殖民主义”是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在“二战”之后的冷战和后冷战时期对“落后”民族和 二战”之后的冷战和后冷战时期对“落后” 国家进行文化围剿和文化渗透的一种侵略政策,因而在 理论上常常表现为一种文化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和 文化帝国主义。 代表作: 萨义德《东方学》 萨义德《东方学》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