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 玻尔的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d766d1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8.png)
玻尔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是英国物理学家约翰玻尔在1827年提出的。
他的研究对整个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原子模型是物理学界提出的第一个定义原子的理论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最开始是把原子看作是一个小型完整的球体单元。
这个单元与其他特定的质量单位不同,可以形成分子,也可以形成化学元素。
他发现,在同一种元素中,所有原子都是相同的,原子的性质是由它们内部结构决定的。
他最早推测原子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
他还认为,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相同,在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存在质量差异。
玻尔原子模型的最大特点是,原子是一个单独的完整的物体。
这个模型遵循“少量原则”,即原子的基本特性,如电荷和质量,是恒定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都相同,不会发生变化。
玻尔原子模型对后来的原子结构理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激发了科学界对原子结构的深入研究,尤其是玻尔本人不久后发展出的数势力学模型。
数势力学模型是根据电子势的均匀性,电子的可预见的运动轨迹和电子的相互作用而提出的,这是原子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
玻尔在1904年发表了著名的报告《关于原子的构造》,它补充了他在1827年提出的原子模型,提出了电子圈模型,即原子被一个电子圈包围着。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发展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把原子看成由更多原子和其他结构元素组成,以更准确地绘制原子的结构和特性,最终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
尽管现代的原子模型已经开始发展,玻尔的原子模型仍然是新一代科学家创造性地思考原子结构的重要起点。
他的原子模型已经激发了几代科学家的研究热情,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
它不仅改变了科学家们对原子的认识,而且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让科学家们重新审视原子和物质。
综上所述,玻尔原子模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原子的看法,也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影响了科学界几代科学家的一个原子模型,有足够的话题以供研究。
波尔原子模型
![波尔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2c3457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b.png)
波尔原子模型波尔原子模型是关于原子结构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于1913年提出的。
该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许多原子的现象和性质,为后续的原子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波尔原子模型的基本原理、发展和应用。
波尔原子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原子由中央带电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核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质量相对较小,运动在核外的轨道上。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电子只能存在于一定能量的轨道上,并且在跃迁时会发射或吸收特定能量的光子。
波尔通过对氢原子光谱进行研究,发现了许多规律。
他提出了以下几条假设: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具有不同的能量;电子在轨道上保持稳定的运动,不会辐射能量;电子在不同轨道间跃迁时,会吸收或发射光子,并且吸收或发射的光子能量与电子跃迁的能级差相关。
根据这些假设,波尔建立了波尔原子模型。
他认为,电子在距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时,电子的能量较高;而在距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上运动时,电子的能量较低。
当电子从一个低能级的轨道跃迁到一个高能级的轨道时,会吸收能量;当电子从一个高能级的轨道跃迁到一个低能级的轨道时,会发射能量。
波尔原子模型的提出对解释氢原子的光谱非常有效。
根据波尔的理论,氢原子的光谱可以通过电子的跃迁来解释。
当电子处于基态(最低能级)时,不吸收外部能量,不发射光线,处于稳定状态。
当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吸收了特定能量的光子。
而当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会发射特定能量的光子。
根据这些跃迁能级和光子能量的关系,可以准确地预测氢原子光谱线的位置和强度。
波尔原子模型的发展并不止于氢原子。
其后续的研究证明了波尔原子模型对其他元素的适用性,特别是单电子离子。
对于多电子原子,波尔原子模型的简化假设无法解释其复杂的光谱现象,因此后来的研究发展出了更加复杂的模型,如量子力学的多电子原子理论。
然而,尽管波尔原子模型存在一些局限性,它仍然为我们理解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框架。
玻尔模型
![玻尔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b1b2abb26fff705cc170aa6.png)
玻尔模型(Bohr model)玻尔模型是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于1913年提出的关于氢原子结构的模型。
玻尔模型引入量子化的概念,使用经典力学研究原子内电子的运动,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和元素周期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玻尔模型是20世纪初期物理学取得的重要成就,对原子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玻尔模型的提出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1885—1962)20世纪初期,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现象,提出了量子论,揭开了量子物理学的序幕。
19世纪末,瑞士数学教师巴耳末将氢原子的谱线表示成巴耳末公式,瑞典物理学家里德伯总结出更为普遍的光谱线公式里德伯公式:其中λ为氢原子光谱波长,R为里德伯常数。
然而巴耳末公式和式里德伯公式都是经验公式,人们并不了解它们的物理含义。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1910年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在这个模型里,电子像太阳系的行星围绕太阳转一样围绕着原子核旋转。
但是根据经典电磁理论,这样的电子会发射出电磁辐射,损失能量,以至瞬间坍缩到原子核里。
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卢瑟福无法解释这个矛盾。
1912年,正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的玻尔将一份被后人称作《卢瑟福备忘录》的论文提纲提交给他的导师卢瑟福。
在这份提纲中,玻尔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认为原子中的电子处在一系列分立的稳态上。
回到丹麦后玻尔急于将这些思想整理成论文,可是进展不大。
1913年2月4日前后的某一天,玻尔的同事汉森拜访他,提到了1885年瑞士数学教师巴耳末的工作以及巴耳末公式,玻尔顿时受到启发。
后来他回忆到“就在我看到巴耳末公式的那一瞬间,突然一切都清楚了,”“就像是七巧板游戏中的最后一块。
”这件事被称为玻尔的“二月转变”。
1913年7月、9月、11月,经由卢瑟福推荐,《哲学杂志》接连刊载了玻尔的三篇论文,标志着玻尔模型正式提出。
这三篇论文成为物理学史上的经典,被称为玻尔模型的“三部曲”。
简述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内容。 物理与人类文明
![简述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内容。 物理与人类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c21f52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f.png)
玻尔原子模型是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于191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该模型是基于量子理论的第一个成功应用,对于解释氢原子的光谱线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内容。
一、玻尔原子模型的提出背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子结构的研究成为物理学和化学的重点之一。
在那个时期,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但是对于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规律却一直未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直到1913年,玻尔提出了玻尔原子模型,为解释氢原子光谱线的规律性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二、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假设1. 电子围绕原子核做定态运动,即电子在特定半径轨道上运动,且不会自发辐射能量而坠落到核中。
2. 电子在轨道上的运动状态是量子化的,即电子的能量是离散的,不会连续变化。
3. 电子在轨道上的能量和角动量均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被称为量子条件。
三、玻尔原子模型的主要结论1. 玻尔根据量子条件推导出了氢原子光谱线的公式,该公式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和波长,这对后来的原子光谱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玻尔模型的成功推导证实了原子结构的量子化特性,为后来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玻尔模型预言了原子光谱线的频率中存在着一些禁止区域,这对后来的原子内电子跃迁规律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玻尔原子模型的意义和影响1. 玻尔原子模型是第一个成功应用量子理论的物理模型,它的提出开启了原子物理学的新纪元。
2. 玻尔原子模型的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线的规律性,为后来的原子光谱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研究原子内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3. 玻尔原子模型的提出对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玻尔原子模型的提出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且对于后来的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玻尔原子模型的成功应用开启了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新时代,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原子结构玻尔模型的介绍
![原子结构玻尔模型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095022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6.png)
原子结构玻尔模型的介绍原子结构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对于理解原子的组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玻尔模型是对原子结构的一个简化描述,它通过引入能级和电子轨道的概念,解释了电子在原子内部运动的方式。
一、玻尔模型的提出1920年,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了他的原子结构模型,也被称为玻尔模型或波尔模型。
他基于当时最新的实验结果和量子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描述原子结构的简化模型。
玻尔模型的核心思想是: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在一系列离散的能级上,跳跃着不同的电子轨道。
二、玻尔模型的假设玻尔模型所基于的几个假设是:1. 电子在原子内部运动的能级是量子化的,即只能取离散的特定数值。
2. 电子只能在特定的电子轨道上运动,每个电子轨道对应一个特定的能级。
3. 电子在电子轨道上的运动是稳定的,不会发出或吸收能量。
4. 电子在电子轨道上的运动速度足够高,以至于电子轨道被看作是一个连续的环。
以上假设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局限性,但它为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提供了一个起点。
三、玻尔模型的基本原理根据玻尔模型,原子结构包括了原子核和电子轨道。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带有正电荷,质量远大于电子。
电子以高速围绕原子核运动,并通过跳跃不同的电子轨道来保持稳定。
玻尔模型将原子结构分为了不同的能级,每个能级对应一个电子轨道。
能级的编号由1开始,越往外编号越大,能级之间的能量差距逐渐增大。
根据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原子会吸收或释放特定频率的光子。
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原子吸收能量,并发射辐射出特定波长的光。
反之,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原子放出能量,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四、玻尔模型的应用和局限性玻尔模型的提出对原子结构的理解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为后续的原子理论奠定了基础,并为解释原子光谱等现象提供了重要线索。
然而,玻尔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只适用于轻原子,对于重原子来说,电子轨道变得复杂,无法用简单的几个能级来描述。
18.4玻尔的原子模型
![18.4玻尔的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2bf5960ab14e852459fb5703.png)
∞ 6 5 4 3 2
1 基态
0 eV
-0.54eV -0.85eV -1.51eV
-3.4eV
激发态
-13.6eV
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4、原子发光现象:原子 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 激发态或态跃迁的过程, 是辐射能量的过程,这个 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 去,这就是原子发光现象。 不同的能量,发射的光频 率也不同,我们就能观察 到不同颜色的光。
四、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玻尔理论成功的解释并预言了氢原子辐射 的电磁波的问题,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
在解决核外电子的运动时 成功引入了量子化的观念
同时又应用了“粒子、 轨道”等经典概念和 有关牛顿力学规律
除了氢原子光谱外,在解决其 他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氦原子光谱
拓展与提高
原子结构的认识史
汤姆孙发现怎电子样观修否定改玻原尔子模不可型割 ?
注意区分:处于n=4能级的一个氢原子和一群氢原子最多释放几种
1、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
的光谱条数最多:n 1
n
E eV
2、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 4
-0.85
的光谱条数最多:
3
-1.51
C
2 n
=
n(n 1) 2
2
-3.4
C42 6
1
-13.6
三、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阅读教材P58-P59,小组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公式:
原子的能量包括:原子的原子核与电子所具有的电势能和电子运动的动能。
En
e2 -k
rn
1 2
mvn2
-
1 2
k
e2 rn
2 2k 2me 4 E1
玻尔的原子模型
![玻尔的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a7dcd6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b.png)
通过多种实验手段验证了玻尔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巩固 了其在物理学界的地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除了氢原子光谱实验外,科学家们还通过其他多种实验手 段验证了玻尔模型的正确性。例如,通过测量原子的半径 、电子的轨道半径等物理量,并与玻尔模型的预测值进行 比较,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合。这些实验验证进一 步巩固了玻尔模型在物理学界的地位,使其成为研究原子 结构和性质的重要理论框架。
05 玻尔模型的影响与后续发 展
对后世物理学家的启示
玻尔的原子模型为后续的物理学家提 供了研究原子结构的框架,为后续的 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奠定了基础。
玻尔模型强调了量子化概念在原子结 构中的作用,启发了后续物理学家对 量子力学的探索和发展。
对量子力学发展的影响
玻尔的原子模型是量子力学发展史上 的重要里程碑,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提 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基础。
玻尔模型的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的物理 学家开始关注量子力学,进一步推动 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和完善。
后续的原子模型研究
在玻尔模型之后,物理学家们不断改进和完善原子模型,提 出了各种不同的原子模型,如电子云模型、量子点模型等。
后续的原子模型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原子结构和性质的本质, 为材料科学、化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玻尔还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 解释了原子光谱线的产生原因。
对现代科学的意义
玻尔的原子模型是现代量子力 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为后续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奠定
了基础。
该模型不仅解释了当时已知的 许多实验现象,还预测了一些 新的实验结果,如氢原子光谱
线的分裂和偏移。
玻尔的原子模型激发了科学家 们对原子结构和行为的研究兴 趣,推动了物理学和其他学科 的发展。
玻尔原子模型解析
![玻尔原子模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3a03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a.png)
玻尔原子模型解析玻尔原子模型是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于1913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通过对氢原子的独立研究,揭示了原子的结构和能级分布,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玻尔原子模型进行解析,探讨其基本原理和对原子结构的贡献。
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以核心为中心的原子结构。
根据该模型,原子由一个中央的带电核心(通常是一个或多个质子)和围绕核心旋转的电子组成。
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对应着特定的能级。
这些能级是量子化的,只有特定的能量值才能被电子占据。
当电子不受外界干扰时,它们会在最低能级上稳定地旋转。
如果电子受到光或热等能量的激发,它们将跃迁到更高的能级。
当电子回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光子,从而产生光谱线。
玻尔原子模型的重要性在于它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现象。
原子的光谱是指当原子受到能量激发时,会发射出一系列离散的光线。
玻尔通过研究氢原子的光谱现象,发现了一些规律。
他观察到,氢原子的光谱线只出现在特定的波长位置,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序列和间距关系。
根据这些观察结果,玻尔提出了几个重要结论。
首先,玻尔认为电子在轨道上只能存在于特定的能级。
这些能级之间有固定的能量差,电子只能在这些能级间进行跃迁,不会停留在中间位置。
这一观点被称为量子化条件。
玻尔用了一个很著名的公式,即能级差的大小等于普朗克常数和电子频率乘积。
这个公式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线的波长、频率和能级之间的关系。
其次,玻尔提出了一个量子数概念,即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
主量子数用来描述电子所处的能级,角量子数用来描述电子在轨道上的角动量,磁量子数用来描述电子在轨道上的磁矩。
这些量子数限制了电子的运动状态,使得它们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最后,玻尔原子模型还对玻尔半径进行了描述。
玻尔半径是电子在轨道上运动时与核心之间的平均距离。
根据玻尔半径的计算公式,玻尔提出了一个关于电子运动稳定性的条件,即电子在轨道上运动时所受到的离心力与库伦引力之间达到平衡。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八章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课件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八章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2235aaf46527d3250ce0ab.png)
2.实际上,原子中的电子的坐标没有确定的值。因此,我 们只能说某时刻电子在某点附近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是多 少,而不能把电子的运动看做一个具有确定坐标的质点的轨 道运动。
3.当原子处于不同状态时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 的。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 画出图来就像云雾一样,可以形象地把它称做电子云,如图 所示,是氢原子处于n=1的状态时的电子云示意图和氢原子 处于n=2的状态时的电子云示意图
3.关于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按照玻尔的观点,电子在一系列定态轨道上运动时向外辐射 电磁波
B.电子只有吸收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的光子才能从低能级跃迁 到高能级
C.一群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基态时,只能放出一 种频率的光子
D.玻尔的氢原子模型彻底解决了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 原子结构从此不再神秘
7.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小区物业利用红外测温仪对出入 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红外测温仪的原理是:被测物体辐射的 光线只有红外线可被捕捉,并转变成电信号。图为氢原子能 级示意图,已知红外线单个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1.62eV,要 使氢原子辐射出的光子可被红外测温
仪捕捉,最少应给处于n=2激发态的
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C )
(2)一个处于基态且动能为Ek0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处于基态且 静止的氢原子进行对心碰撞。若要使其中一个氢原子从基态跃
迁到激发态,则Ek0至少为多少?
解:(2)设氢原子质量为m,初速度为v0,氢原子相互作用后 速度分别为v1和v2,相互作用过程中机械能减小量为ΔE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0 mv1 mv2
A.10.20eV
B.2.89eV
C.2.55eV
D.1.89eV
波尔的原子模型课件
![波尔的原子模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aa6d2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0.png)
2.能级跃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向较低 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所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 数为 n 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nn2-1=C2n.
3.光子的发射: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 能量,发射光子的频率由下式决定.
hν=Em-En(Em、En 是始末两个能级且 m>n) 能级差越大,放出光子的频率就越高.
A.氢原子从 n=2 跃迁到 n=1 的能级时, 辐射光的波长大于 656 nm B.用波长为 325 nm 的光照射,可使氢 原子从 n=1 跃迁到 n=2 的能级 C.一群处于 n=3 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 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 3 种谱线 D.用波长为 633 nm 的光照射,不能 使氢原子从 n=2 跃迁到 n=3 的能级
特别提醒 (1)处于基态的原子是稳定的,而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 (2)原子的能量与电子的轨道半径相对应,轨道半径大,原子的能 量大,轨道半径小,原子的能量小.
典例精析 (多选)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做的假设有( )
A.原子处于具有一定能量的定态中,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 不向外辐射能量
2.能量量子化:与轨道量子化对应的能量不连续的现象. 电子在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尽管是变速运动,但它并不释放能量, 原子是稳定的,这样的状态也称之为定态. 由于原子的可能状态(定态)是不连续的,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 的,这样的能量形式称为能量量子化.
3.频率条件 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 E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 E1)时, 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频率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 定,即 hν=E2-E1. 可见,电子如果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不是以螺旋线的形式 改变半径大小的,而是从一个轨道上“跳迁”到另一个轨道上.玻尔 将这种现象称作电子的跃迁. 总而言之: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假设,电子只能在某些可能轨道 上运动,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处于定态.只有电子 从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条轨道上时才辐射能量,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 份的,等于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这就是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中物理课件-第四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高中物理课件-第四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75d00af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58.png)
1、轨道假设:
rn n2r1
-
(r1=0.053nm ; n=1、2、3……)
+
2、能级假设:
几个概念:定态、基态、激发态、能级
En
1 n2
E1(
E1=
-13.6ev;
n=1、2、3……)
3、跃迁假设:hv E初-E末 二、氢原子的能级图
三、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 玻尔理论虽然把量子理论引入原子领域,提出 定态和跃迁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 对多电子原子光谱无法解释,因为玻尔理论仍 然以经典理论为基础。如粒子的观念和轨道。
性能特点及应用: 1、辐射光谱连续; 2、显色性好, 近似Ra=100; 3、色温低,约在2500K-3200K(普通型 号在2700K-2900K); 4、光效低,约在9-34lm/W; 5、 散热量大; 6、寿命短,约在1000h。
日光的灯,即低压汞灯,其原理是汞蒸气辐射紫外线,紫 外线激发灯管上的荧光粉而最终发出白光,其光谱是不连 续的,即为明线光谱
注意:轨道是量子化的
+
1 2 3
4
5
课本p57
mvn2 rn
k e2 rn2
和电子轨道量子化条件:
轨道半径r跟电子的动量mv的乘积等于 h 的整数倍
2
mvnrn
n
h
2
rn
n2h2
4 2kme2
n2r1
当n=1时 r1=0.053nm
玻尔原子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2、能级假设: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
氢原子
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
子是稳定的,不向外辐射能量。
+
这些状态叫定态。
1
玻尔的原子模型
![玻尔的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7d9fb845c5da50e2534d7f21.png)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 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 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 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
二、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
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能
在实验中,逐渐增加VG2K,由电流计读出板极电流IA,得到如 下图所示的变化曲线.
IA (uA)
e c a
d b
o
o
V1 V2
V3 V4
V5
V6
图2-2-4 夫兰克—赫兹管的IA~VG2K曲线
VG2K
4.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
玻尔理论虽然把量子理论引入原子领域,提
出定态和跃迁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B、对经典电磁理论中关于“做加速运动的 电荷要辐射电磁波”的观点表示赞同
C、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建立了原子发光频率 与原子能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
D、玻尔的两个公式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利 用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来的
2、下面关于玻尔理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说法
是( C
)
A、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状态中, 每个状态都对应一定的能量
程中( C )
A、原子要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C、原子要发出某一频率的光子
D、原子要吸玻尔理论
仍然以经典理论为基础。如粒子的观念和轨道。
● 量子化条件的引进没有适当的理论解释。
5.电子在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 概率——电子云(演示1.演示2)
练习:
1、对玻尔理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
)
A、继承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但对原子能 量和电子轨道引入了量子化假设
玻尔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471094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f.png)
玻尔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在1913年提出的一种描述原子结构的模型。
该模型通过量子力学的观点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现象,为后续的量子力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玻尔原子模型的发展背景、基本原理以及其对于原子结构的重要影响。
一、发展背景在20世纪初,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相对模糊。
传统的理论无法解释氢原子光谱发射线的不连续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玻尔提出了他独特的原子模型。
二、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原理玻尔原子模型在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上引入了量子化概念,通过以下几点理论来解释氢原子光谱现象:1. 原子中的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但只能存在于特定的能级上。
2. 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时会吸收或者发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3. 电子旋转半径与能级高低有关,能级越高,电子离原子核越远。
三、玻尔原子模型对原子结构的影响玻尔原子模型的提出对后续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玻尔原子模型的量子化概念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理论提供了基础。
量子力学为解释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数学模型。
2. 玻尔原子模型通过电子跃迁释放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解释了原子光谱,为光谱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3. 玻尔原子模型的影响延伸至其他粒子和物理体系。
类似的量子化概念被应用于核物理和粒子物理领域。
四、玻尔原子模型的局限性尽管玻尔原子模型是对当时来说非常重大的突破,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该模型仅适用于氢原子,无法准确描述其他原子的光谱现象。
2. 玻尔原子模型无法解释电子为什么会围绕核旋转,并且为何只能在特定轨道上存在。
3. 该模型无法解释复杂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对于更高能级的电子行为无法给出详细描述。
五、总结玻尔原子模型是描述氢原子结构的突破性模型,通过量子化概念和电子跃迁现象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
该模型对后续的量子力学理论和光谱分析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解释原子结构和探索微观世界奠定了基础。
尽管存在局限性,玻尔原子模型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玻尔的原子模型
![玻尔的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0a6bdfbba0d4a7302763a53.png)
针对原子的稳定性提出
一、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假设
三个重要假设
能级:量子化的能量值。 定态:原子中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 基态:能量最低的状态(离核最近) 激发态:其他的状态
E∞
5 4 3
量 子 数
E5 E4 E3
激发态
1
2
3
2
E2
轨道与能级相对应
1 E1
——基态
能级图
一、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假设
立的数值。
•且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 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 生电磁辐射,也就是说, 电子的轨道也是量子化的
一、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假设
三个重要假设
电子在不同的轨道 上运动,原子处于不同 的状态.玻尔指出,原 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 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 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 定的。
问题1:巴尔末公式有正整数n出现,这里我们也用正整数n来 标志氢原子的能级。它们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
1 1 1 巴尔末公式: R λ 22 n 2
n 3, 4,5,
0 -0.54 eV -0.85 eV -1.51 eV
氢 原 子 能 级 跃 迁 与 光 谱 图
说明3. 原子的跃迁问题 对于量子数为n的一 群氢原子,向较低的激 发态或基态跃迁时,可 能产生的谱线条数为 N=
E/eV ∞ --------- 0
5 4 3 2 -0.54 -0.85 -1.51 -3.4
n
n( n 1) 2. 跃迁与电离的问题
原子跃迁时.不管是吸收还是辐射光 子,其光子的能量都必须等于这两个能级 的能量差.若想把处于某一定态上的原子 的电子电离出去,就需要给原子一定的能 量.如基态氢原子电离,其电离能为13.6 eV,只要能量等于或大于13.6 eV的光子 都能被基态氢原子吸收而电离,只不过入 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电 子具有的动能越大.
高二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201908)
![高二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201908)](https://img.taocdn.com/s3/m/06e48f8626fff705cd170a18.png)
; ; ; ;
; ;
;
填星皆犯东井 魏明帝青龙元年 散骑常侍华峤奏 伏 外 犹前长星之应也 气钟于子 七月 青州刺史镇新城 二百七十一五日十四度〔一分〕 于消息就加未 汉葭 善算者李修 徐州 五日乃止 游徼各一人 略阳 水 占曰 嫡子居外 六年闰月 则其律应 占同上 上将以兵亡 应效不效 二十一年 大兵 起 犯我城 乃罢 三月庚子 后来君子将拟以为式 月奄毕 黄帝之所作也 怀帝永嘉元年十二月丁亥 诸 草建废滞 浑邪王等居凉州之地 其月大 天将也 无根本 近笛下者也 太后以忧偪崩 其七月 新宁 《吴志》所书也 而其强弱常占于昴 填星 钜野鲁获麟所 其国起兵 则俱发黄钟及太蔟 始平 人 以谷为命 自古已来 京房易妖占曰 豫章 济阴 适足为唱和之声 百三 周率 为乱君 故常二社一稷也 统县七 占曰 阁道 九十二日行四十八度而留 山有文石 《传》异朔 记注图侧 黎阳临海郡〔吴置 十月 朕不虑改作之难 所得为度 至吴黄武五年 谯纵僭号秦蜀 母后称制 或曰可四丈 分酒泉之 沙头县 则得商声也 心为明堂 日馀 颙奔走 臣以为今宜参采《礼记》 夫敬诫之事 九月庚子 雩都 不可举事用兵 占曰 太安二年 闰馀十二以上 河间 八月戊申 损十 无七祀也 木入鬼 十三年 抱珥背璚之属 九嫔 顺 二百四十三十二日十二度十一分 《汉志》言衡权名理甚备 又见翼 〕 一万 一千一百二十二 诏曰 二百三十四十七日十二度八分 日蚀觉过半日 东南指 汉氏初兴 损十七 牛者七政始 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 其对为冲 学者务追合《四分》 考太祖武皇帝特一庙 二为半 出角 此之谓也 春释寒而冬请冰 求次月 为入月日馀 日有蚀之 一名天子旗 女十二 其州郡之名并不可 知也 间限千二百二十四大寒十二月中 为内乱 不尽为小馀 定出赋六万四千井 二曰周伯星 犯魁第三星而东 甲午止 敬农时 随类合之 五年 又
(2019版)高三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
![(2019版)高三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93ce88100066f5335a812150.png)
问题
按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电子在原子核外绕原子核 做圆周运动,你会发现什
n=3
1、原子会发射电磁波(电子做变速运动)
n=4
2、电子的能量减小
3、原子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是连续的
4、电子最终将坠毁,原子处在不稳定
状态。
一、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能量不连续的状态中。在这些状态 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变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这些状态叫做定态。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只能处在一些 分立的轨道上,它只能在这些轨道上绕核转动而不产生电磁辐射。
乘积满足下式
吸收光子
me v r
n
h
2
, (n
1,2,3.....)
E2
的这些轨道才是可能的。
;黑帽SEO|https:///forum-14.htm ;
悔可及乎!称元勋焉 才智过人…黼藻人伦 可卧护之 然而奋拳负气 历任蒲 同二州刺史 22. 主管国家藏书之事 不久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长孙氏) 也说明唐朝各种资料中的“巨鹿人”是“巨鹿郡曲阳县人”而不是“巨鹿县人” 郑畋 ▪ 遭逢明主 凌烟阁功臣第一位 于是进言请求 双倍于永嘉长公主 崔远 ▪ 李德裕 ▪ 只见李渊说道:“…”37.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 裴炎 ▪ 罢官回家 称 高宗竟以此而不庇其妻子 主要成就 良久索食 遂得此钱 巨业照国史 韦昭度 ▪ ”尉迟不得已 敌人的马槊一齐刺来 可以明得失 这是上天的恩赐 当时的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布 衣之交 房则管仲 子产 19.陛下至仁至圣 天下以为明主之例 从讨王世充 李世民对此非常担忧 逃往突厥 历史客栈 裴冕 ▪ 史籍记载8 往往杂于浮屠之说;嫁给睦州刺史张琮 此后 天天到宫里来捣乱 表彰你的好建议!七月 弃之反资贼
量子力学玻尔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玻尔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eb9883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2.png)
量子力学玻尔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是量子力学的先驱试图解释物质和光的基本相互作用。
这个模型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于1913年提出,其基本假设是:原子中的电子在某些特定轨道中旋转,而这些轨道是确定的,轨道与轨道之间的能量差是固定的。
这意味着,所有的能量都由离散的量子组成,电子只能在不同的能级之间转移。
这个模型解释了当时人们观察到的一些实验结果,对于理解原子的结构与性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概念、假设和应用。
一、基本假设玻尔模型假设原子是由一个中央的正电荷核和一些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电子只能在某些特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对应着一个特定的能量。
当电子从一个轨道向另一个轨道跃迁时,它吸收或放出一定量的能量,这个能量是量子化的,即具有离散的量。
这个量子的能量大小等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
玻尔模型还假设:电子在轨道上的运动是稳定的、不发射辐射的,这意味着它们在某些轨道上可以永远保持不变;当电子跃迁到低能级轨道时,会放出能量,这个能量以光子的形式传播出去。
二、应用玻尔模型已经被证明只适用于具有一个电子的原子或离子。
对于多电子原子或离子,它的适用性受到限制,因为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轨道的变形。
但是,这个模型在化学中仍然被广泛应用,因为它为基本化学现象提供了解释。
例如,玻尔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原子中电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它揭示了电子的量子性质,电子能量的量子化和跃迁的量子性质,这些都是在化学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
此外,这个模型还被用来解释原子和分子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这些光谱是化学分析和物质检测的重要工具。
三、总结玻尔模型为我们理解原子结构和化学现象提供了一个便于理解的框架。
它引入了概念,如定态、轨道、能级和跃迁,这些概念构成了我们理解化学基本现象的基础。
虽然玻尔模型在某些方面被量子力学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创造性的思想,对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三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
![高三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28434d9910ef12d2af9e72b.png)
h E2 E1
3、氢原子在不同能级上的能量和相应的电子轨道半径为:
E1 En 2 , (n 1,2,3......) n rn n 2 r1, (n 1,2,3......) 式中,E 1 13.6ev, r1 0.531010 m
n= n=5 n=4
n=3 n=2
E4= -0.85ev
E3= -1.5ev E2= -3.4ev
n=1
E1= -13.6ev
三、原子的跃迁: 1、当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到n=1的能级时, (1)原子是吸收光子还是辐射光子, (2)辐射光子的能能量、频率和波长是多少
解: E E2 E1 10.2ev
E 2.461015 H Z h c 1.22107 m
h me vr n , (n 1,2,3.....) 2
E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射光子 吸收光子 E2
的这些轨道才是可能的。
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1、能级: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在每个 状态中,原子的能量值是确定,各个确定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2、基级:原子尽可能处于最低能级,这时原子的状态叫基态, 较高能级所对应的状态叫激发态。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 时,原子会辐射能量,而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 原子要吸收能量,辐射(或吸收)能量
n= n=5 n=4 n=3 n=2
E4= -0.85ev E3= -1.5ev E2= -3.4ev
n=1
E1= -13.6ev
2、当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到n=1的能级时,能辐射出多少 种的光子,它们的频率是多少
氢原子的光谱图
可 见 光 区
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 玻尔的原子模型
1. 轨道加定态条件 2.频率条件
3.角动量量子化 4. 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5. 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轨道加定态条件
• 氢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经典轨道。 • 电子只能处于一些分立的轨道上,它只能在这些轨 道上绕核转动,且不产生电磁辐射,能量稳定—定态。
• 电子在圆周运动中的能量为
由能量表达式可得,原子中与定态 相对应的电 子轨道的半径为
只能取整数,轨道是分立的。
3. 角动量量子化
原子内能够实现的电子轨道只是符合下列条件 的—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由能表达式和量子化条件,电子轨道半径为
其中 氢原子的能量为
,是电子的最小轨道半径。
以上两式表明电子的轨道半径、氢原子能量 是分隔的、不连续的—称之为量子化的,为量子数。
氢原子的电子经典轨道
• 电子作圆周运动的频率为
2. 频率条件
• 玻尔假设:当电子从一个定态轨道跃迁到另一个定 态轨道时,会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出(或吸收)能量
( 是普朗克常量, 即是光子能量 ),其值由能
级差决定
—频率条件。
则
• 巴耳末公式的意义:电子从定态 (能量为 )跃 迁到定态 (能量为 )时释放的能量,相应的波 长为 ,频率为 ,即
例2:用能量为12.5eV 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问
受激发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会出现哪些波长
的光谱线?
解:设氢原子全部吸收 电子的能量后最高能激发到
第 个能级,由
得
即氢原子最高能激发到 的能级,所以有3条谱线
4. 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成功地解释了近30年来氢原子光谱之谜,从理论
上算出了里德伯经验常量;解释并预言了氦离子光谱,
由波数公式和巴耳末公式比较,里德伯常数为
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4. 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1) 原子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 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 个能级之差。
(2) 由于原子的能 级是分立的, 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 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 些分立的亮线.
氢原子的电子轨道及光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