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类实验吸附等温线:
I 吸 附 量
Ⅱ 吸 附 量
吸 附 量
Ⅲ
相对压力P/P0 Ⅳ 吸 附 量
相对压力P/P0 Ⅴ 吸 附 量
相对压力P/P0
相对压力P/P0
相对压力P/P0
II型 和 IV型 等温线
II nad
多层吸附 (从点 B开始)
B p/p0
对无孔材料比较适用
IV
在低压下类似于 II 型
B p /p 0
nad
在高压下发生孔内冷凝
III型 和 V型
III
等温线
p/p0
吸附质之间具有强相互 作用, 比如当水分子吸附 到疏水性活性炭上时
nad V nad
在低压下类似于 III 型 在高压下发生孔内冷凝
p/p0
单组份吸附平衡关系
(1)亨利定律
在足够低的浓度范围,吸附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表述: 或
亨利常数
吸附过程的传质
一、 吸附机理
吸附质在吸附剂的多孔表面上的吸附过程分四步:
1、吸附质从流体主体通过分子扩散与对流扩散穿过薄膜或边 界层传递到吸附剂外表面,称为外扩散过程。 2、吸附质通过孔扩散从吸附剂的外表面传递到微孔结构的 内表面,称为内扩散过程。 3、吸附质沿内孔表面的表面扩散。 4、吸附质被吸附在孔表面上。 对于化学吸附: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有键的形成,第四步 可能较慢,甚至是控制步骤。 对于物理吸附:由于吸附速率仅取决于吸附质分子与孔表 面的碰撞频率和定向作用,第四步几乎是瞬间完成的,吸 附速率由前三步控制,统称为扩散控制。
第六章 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主要内容及要求: 1.学习并掌握吸附的基本原理、吸附平衡、吸 附动力学、吸附过程及设备。
2.结晶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吸附、结 晶设备及流程。
3.了解膜分离的基本原理、过程分类、膜和膜 组件的类型以及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6.1 吸附分离过程 6.1.1 吸附过程基础
硅胶的化学通式为:SiO2· H2O。 n 用硅酸钠与无机酸反应生成硅酸,其聚合物在适 宜的条件下聚合、缩合而成为硅氧四面体的多聚 物,经聚集、洗盐、脱水而成为硅胶。 硅胶的表面保留着大约5wt.%的羟基,是硅胶的 吸附活性中心。在200℃以上羟基会脱去,所以 硅胶的活化温度应低于200℃。 硅胶常作为干燥剂用于气体或液体的干燥脱水, 也可用于分离烷烃与烯烃、烷烃与芳烃,同时硅 胶也是常用的色谱柱填充材料。
膜应具备下述两个特性:
第一:膜必须具有两个界面,分别与上游 侧与下游侧的流体物质互相接触。 第二:膜应具有选择透过性。
膜的种类
根据 膜的 材质
根据 材料 来源
根据 膜的 结构
根据 膜的 功能
固 体 膜
液 体 膜
天 然 膜
合 成 膜
多 孔 膜
致 密 膜
离 子 交 换 膜
渗 析 膜
微 孔 过 滤 膜
硅藻土是由硅藻类植物死亡后的硅酸盐遗骸 形成的,基本质是含水的无定形SiO2,并含有 少量Fe2O3、CaO、MgO、Al2O3及有机杂质, 外观一般呈浅黄色或浅灰色,优质的呈白色, 质软,多孔而轻。硅藻土的多孔结构使它成为 一种良好吸附剂,在食品、化工生产中常用来 作助滤剂及脱色剂。
沸石分子筛是结晶铝硅酸金属盐的水合物, 其 化 学 通 式 为 : Mx/m[(AlO2)x· 2)y]· 2O 。 (SiO zH M代表阳离子,m表示其价态数,z表示水合数 ,x和y是整数。沸石分子筛活化后,水分子被 除去,余下的原子形成笼形结构,孔径为3~ 10Å。分子筛晶体中有许多一定大小的空穴, 空穴之间有许多同直径的孔(也称“窗口”) 相连。由于分子筛能将比其孔径小的分子吸附 到空穴内部,而把比孔径大的分子排斥在其空 穴外,起到筛分分子的作用,故得名分子筛。
(a)A 型
(b)X 型
两种常用沸石分子筛的结构
沸石分子筛的吸附作用有两个特点:(1)表 面上的路易斯中心极性很强;(2)沸石中的笼 或通道的尺寸很小,使得其中的引力场很强。 因此,其对吸附质分子的吸附能力远超过其他 类型的吸附剂。即使吸附质的分压(或浓度) 很低,吸附量仍很可观。沸石分子筛的吸附分 离效果不仅与吸附质分子的尺寸和形状有关, 而且还与其极性有关,因此,沸石分子筛也可 用于尺寸相近的物质的分离。
(2)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Langmuir基于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对气体推导出简单和 广泛应用的近似表达式:
单分子层 最大吸附量
Langmuir常数,与温度有关
由实验数据确定
尽管与Langmuir方程完全吻合的物系相当少,但有大 量的物系近似符合。该模型在低浓度范围就简化为亨利 定律。Langmuir模型被公认为定性或半定量研究变压 吸附系统的基础。
(4)物理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吸附也可以是多分子 层吸附,而化学吸附通常只是单分子层吸附,某些情 况下,化学吸附单分子层上还可能发生物理吸附; (5)物理吸附瞬时发生,而化学吸附一般需要达到 一定的活化能后才发生。
无论是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吸 附,吸附都是发生在吸附剂表面 的一种表面现象,为了增大吸附 容量,吸附剂应具有大的比表面 积,因此,吸附剂常为多孔结构 的固体颗粒。
6.1.2 吸附分离过程与技术
根据待分离物系中各组分的性质和过程的分离要 求(如纯度、回收率、能耗等),在选择适当的吸附 剂和解吸剂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工艺过程和设备。 常用的吸附分离设备有:
吸附搅拌槽
固定床吸附器 移动床 流化床
吸附方法分类
分离组分的多少 分离组分浓度的高低 床层温度的变化 进料方式 单组份吸附 痕量组分脱除 不等温操作 连续进料 多组分吸附 主体分离 恒温操作 分批进料
物理来自百度文库附与化学吸附的比较
理化指标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吸附作用力 吸附热 选择性 吸附层 吸附速率 可逆性 发生吸附温度
范德华力 接近于液化热 低 单或多分子层 快,活化能小 可逆 低于吸附质临界温度
化学键 接近于化学反应热 高 单分子层 慢,活化能大 不可逆 远高于吸附质沸点
吸附类型的判断
(1)物理吸附热与冷凝热在一个数量级上,而化学 吸附热与其反应热在一个数量级上; (2)适宜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所有的气体-固体体 系中都将发生物理吸附,而化学吸附只有当气体分子 与吸附剂表面能形成化学键时才发生; (3)物理吸附的吸附质分子可通过降低压力的方法 解吸,而化学吸附的吸附质分子的解吸要困难得多, 往往是不可逆的;
二、常用吸附剂
吸附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吸附 剂和无机吸附剂。
常用的有机吸附剂有活性炭、球性炭 化树脂、聚酰胺、纤维素、大孔树脂 等; 常用的无机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 铝、硅藻土、分子筛等。
1.活性碳——非极性吸附剂
活性碳是碳质吸附剂的总称。各种含碳有机 物均可以制造活性碳,活性碳的制造主要有 两步: 1碳化;2 活化。 活性炭具有非极性表面。为疏水亲有机物的 吸附剂,特别适合于吸附非极性或弱极性有 机物;它性能稳定、抗腐蚀、吸附容量大。 广泛用于:脱除水中有机物;水溶液中的色 素等。
变温吸附循环操作在两个平行的固定床吸附器中进 行。其中一个在环境温度附近吸附溶质,而另一个 在较高温度下解吸吸附质,使吸附剂床层再生。
三、变压吸附(PSA)
变压吸附原理:
变压吸附是在 接近等温条件 下依据吸附量 随压力的变化 特性而实现的 吸附过程。
6.2 结晶
晶体的粒度分布是产品的一个重要的质量 指标,通常用平均粒度来描述粒度分布。
超 过 滤 膜
反 渗 透 膜
渗 透 汽 化 膜
气 体 渗 透 膜
无机材料膜
有机高分子膜
膜材料选择
选择依据:膜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以 及膜材料与分离体系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选择方法:溶解度参数选择法、 Lansdale 膜 材料选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膜材料含水率 法、分子模拟法等。 常用有机膜材料: 纤维素衍生物、聚砜类、 乙烯类高分子、含硅高分子、聚烯烃(聚乙烯、 聚丙烯等)、聚酰胺类及杂环含氮高聚物(最 常用的是聚酰亚胺、含氟高分子(聚四氟乙烯 等)。
6.1.2 吸附分离过程与技术
6.1.1 吸附过程基础
一、吸附过程
吸附是指流体(气体或液体)与 固体多孔物质接触时,流体中的 一种或多种组分传递到多孔物质 外表面和微孔内表面并附着在这 些表面上形成单分子层或多分子 层的过程。
被吸附的流体称为吸附质,多孔固体颗 粒称为吸附剂。吸附达到平衡时,吸附 剂内的流体称为吸附相,剩余的流体本 体相称为吸余相。 由于吸附质和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不 同,吸附剂对不同吸附质的吸附能力也 不同,因此当流体与吸附剂接触时,吸 附剂对流体中的某个或某些组分相对其 他组分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从而实 现物质的分离。
2.活性氧化铝——极性吸附剂
活性氧化率的化学通式为:Al2O3· 2O nH 氢氧化铝胶体经过灼烧脱水而制得一种多孔大表 面吸附剂。
活性氧化铝的表面活性中心是羟基和路易斯酸中
心,极性强,对水具有很高的亲和作用。
广泛用于脱除气体中的水分,也常用作色谱柱填
充材料。
3.硅胶-极性吸附剂
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
纯经验方程
多组分吸附平衡关系 (1) Langmuir方程扩展式
忽略各吸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他组分的吸附 仅仅减小了吸附表面上的空位:
纯组分吸附时的对应值
例 6-1
(2) Langmuir-Freundlich方程的扩展式
Langmuir方程扩展式和Langmuir-Freundlich方程 的扩展式缺乏热力学一致性,故理论依据不充分, 只具有半经验性质,但应用起来比较简便。
7.3 吸附平衡
一定条件下,流体(气体或液体)与吸附剂接 触,流体中的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经足够长 时间后,吸附质在两相中的含量不再改变,即 吸附质在流体和吸附剂上的分配达到一种动态 平衡,称为吸附平衡。
相同条件下,流体中吸附质的浓度高于 平衡浓度时,吸附质将被吸附;反之,流体 中吸附质浓度低于平衡浓度时,吸附剂上已 吸附的吸附质将解吸进入流体相,直到达到 新的吸附平衡。可见,吸附平衡关系决定着 吸附过程的方向和极限,是吸附过程的基本 依据。 吸附平衡关系通常用等温下吸附剂上吸 附质的含量与流体相中吸附质的浓度或分压 间的关系表示(吸附等温线)。
吸附
解吸
多孔吸附剂中流体的浓度分布和温度分布
(2)外扩散传质过程
吸附质从流体主体对流扩散到吸附剂颗粒外表面 的传质速率方程为:
相应的传热方程为:
(3)内扩散传质过程
吸附质在微孔中的扩散有两种形式-沿孔截面的扩 散和沿孔表面的表面扩散。前者根据孔径和吸附分 子平均自由程之间大小的关系又有三种情况:分子 扩散、纽特逊扩散和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扩散。 当微孔表面吸附有吸附质时,沿孔口向里的表面上 存在着吸附质的浓度梯度,吸附质可以沿孔表面向 颗粒内部扩散,称为表面扩散。 在吸附剂颗粒的微孔中进行传质的数学模型很 类似于在多孔催化剂颗粒中的催化反应,一般应 用Fick第一定律来进行描述
(3)Freundlich和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
Freundlich方程是用于描述平衡数据的最早的经验关 系式之一,其表达式为:
特征常数,与温度有关
Freundlich方程不但适用于气体吸附,也适用于液体吸附。 就气体吸附而言,压力范围不能太宽,在低压下不能简化成 亨利定律,压力足够高时又无确定的使用极限,通常适于描 述窄范围的吸附数据,大范围的数据也可分段关联。
平均粒度为相当于筛下累计质量比为50% 处的筛孔尺寸值。
6.3 膜分离
6.3.1 膜
6.3.2 膜组件 6.3.3 膜分离过程
6.3.1 膜
膜分离:以天然或合成薄膜为质量分离剂,以 压力差、化学位差等为推动力,根据液体或气 体混合物的不同组分通过膜的渗透率的差异实 现组分的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过程。
吸附剂的再生方法主要有变温法、变压法、惰性气 体吹扫法和置换再生法
一、固定床吸附
ti—吸附质首先出现在床层出口端时间; tb—对应馏出物最大允许浓度时间,称破点时间; te—床层饱和时间。 (te-ti)——对应床层吸附区或传质区长度
二、变温吸附(TSA)
变温吸附原理:利用吸附量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而实现的
膜的制备方法
1、高分子膜的制备 定向拉伸法、核径迹法(痕迹刻蚀法)、 熔融挤压法、溶出法等。 2、无机膜的制备 烧结法、溶胶-凝胶法、化学提取法、 高温分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