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章)

合集下载

第6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宏观经济学》

第6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宏观经济学》

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
1、设某一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函数为i=150-6r ,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r,设P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为M=150。

试求:
(1) 总需求函数。

(2) 若P=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 若该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AS=800+150P,求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2、如果消费需求C=100+0.8Yd,投资需求I=150-6r,税收T=50,政府支出G=40
(1)求解产品市场均衡时的IS方程;
(2)如果经济的名义货币供给为150,货币需求为L=0.2Y-4r,分别求解当价格水平P=1、1.2和1.5时的LM方程;
(3)分别求解当价格水平P=1、1.2和1.5时使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到达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

(4)如果在P=l的价格水平下,名义货币供给从150 下降到125和100,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均衡有何变化?
3、设总供给曲线为Ys=2000+P,而总需求曲线为Yd=2400-P
(1)求供求平衡点
(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10%,求新的平衡点并与
(1)比较指出当时的经济状态。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10%,求新的平衡点并与(1)比较指出当时的经济状态。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10%,求新的平衡点并与(1)比较指出当时的经济状态
(5)本题中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中财宏观经济学第6章 工资、价格与失业

中财宏观经济学第6章 工资、价格与失业

6-5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PC 表明工资膨胀率随失业率增加而递 减


另 * 代表自然失业率, 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可写 为PC : gw ( * ) (2) ,其中 衡量工资对失业 率的反应程度

如果 Wt = 本期工资 Wt+1 = 下期工资 Wt 1 Wt gw = 工资膨胀率, 那么 g w W
将价格与成本联系起来 厂商按至少能够补偿其生 产成本的价格供给产品
t
(1)

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 > * ,工资下降,当 < * 时,工资上升 ( - *) 叫做失业缺口
6-6
菲利普斯曲线

假定经济处于价格稳定和失业率等 于自然失业率的均衡状态



如果货币存量增加10%, 为了使经 济恢复到均衡状态,工资和价格必 定增加10% PC 表明: 如果工资额外上升10%, 失业率 必定下降 如果工资上升, 价格会随之上 升,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 的产出和失业率
6-11
通胀预期与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1960以后, 原有的菲利普斯 曲线关系被打破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如何运 行的?
[Insert Figure 6-6 here]
为了检验附加预期菲利普斯 曲线, 对预期价格通货膨胀 水平做测量 最好的估计是 今年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去年 的, e = t-1 • 图 6-6 显示了附加预期菲利 普斯曲线的方程: e t 1 (u u* )


尽管已经有了几种合理的理论,我们仍然不能完全了解为什么工资W 与 价格P 的调整是缓慢的, 所有现代的模型,不论其出发点如何不同, 结论却趋于一致: 短期内 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而在长期内则是垂直的

第6章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第6章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图 6.13 确定稳定状态的劳均资本量
.
6-52
公式 6.19

.
6-53
图 6.14 稳定状态的劳均资本量决定
.
6-54
储蓄率 s的提高
• 在稳定状态下,储蓄率 s的提高会提高劳均资 本和劳均产出,但对各总变量增长率没有影 响,Y、K、I、C、S都按n增长。
.
6-55
图 6.15 储蓄率提高对稳定状态的劳均资 本量的影响
.
6-64
图 6.19 劳动力增长率提高的稳定状态效 应
.
6-65
全要素 生产率z的增长
全要素 生产率z的持续提高导致人均收入的 持续增长。 一国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源泉:不断改进整 合要素投入、创造产出的方法,提高全要素 生产率。
.
6-66
图 6.20 索洛增长模型中的全要素生产率 的提高
.
6-67
提高。
.
6-35
图 6.11马尔萨斯模型中的人口控制
.
6-36
马尔萨斯经济增长模型有多大用处
• 模型给出了1800年之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一 个很好的解释,与马尔萨斯模型完全相符。
• 马尔萨斯没有预测到技术进步对人口增长的 影响。
• 马尔萨斯未能考虑人均储蓄(投资)对经济 增长的作用。
.
6-37
索洛模型
.
6-41
公式 6.12

.
6-42
公式 6.13: 人均储蓄的增长

.
6-43
图 6.12 劳均生产函数
.
6-44
公式 6.14: 收入-消费均衡条件

.
6-45
公式 6.15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六讲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六讲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
上式可改写为:
pte= apt-1+ (1-a) pt-1e 进一步,在a<l的情况下,预期价格水平 是由过去的价格水平所决定的,是适应性预期 假说的一个重要特征。
附加适应性预期不仅改变了菲利浦斯曲
线的位置,而且还改变了均衡状态下的
产出水和价格水平,以及实现充分就业
的货币政策。他们从总需求曲线和附加 预期的总供给曲线得出,在pte>0的情况 下,附加预期时均衡状态下的产出和价 格将分别于和高于忽略预期时的水平。
理性预期假说认为,紧缩政策一定会有产量— 成本。比如:政府采用货币紧缩政策,会使总 需求曲线移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会感 觉到货币存量的减少,因此人们会调整自己的 预期,总供给曲线也会发生移动(最多遇到一 些可以忽略的小时滞),从而没有产量—就业 成本。
不过,理性预期假说又指出,只有信誉 良好的政府的紧缩政策才会没有成本, 若不然,即使政府公开了其通货紧缩政 策,人们也不会相信,反通胀还是有成 本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包含着这样一个假定: 由于价格调整缓慢(称为价格刚性或粘性), 市场可能不会出清,所以经济可能处于 一种持续的非均衡状态,即持续的(非自 愿)失业状态。这一假定受到信仰古典传 统学者的批评。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指出,价 格会以相当快的速度调整以出清市场, 虽然在短期内经济可能是非均衡的,但 在长期,经济将自动回到自然产出率和 就业率,即回到宏观经济均衡状态,没 有非自愿的失业存在。
理性预期假说的政策含义
理性预期分析认为:(1)预期货币供给的 增加将提高一般价格水平而对真实产出 和就业没有影响;(2)只有未预期到的货 币意外才影响短期真实变量。如果货币 供给是当局依照一些“已知”的规则决 定的,那么即使在短期当局也不可能通 过系统性货币政策影响产量和就业,因 为这可能被行为人预见到。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1考点难点归纳1.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从IS -LM 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 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 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

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 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 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 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M 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第六章 失业 曼昆宏观经济学

第六章 失业 曼昆宏观经济学
这个式子表明,稳定状态失业率U/L取决 于离职率s和就业率(就职率)f。离职 率越高,失业率越高;就业率(就职率 )越高,失业率越低。
§6.2 寻找工作和摩擦性失业 ——失业的第一个原因
一、失业的一个原因
失业的一个原因是,要使工人与工作岗 位相匹配,需要一些时间。
由于工人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 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E代表就业工人人数,U代表失业 工人人数
在每一时期,失去自己工作的就业者比 例为s,找到工作的失业者比例为f。离 职率和就职率决定了失业率。
如果失业率既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找 到工作的人数是fU,而失去工作的人数 是sE,
则 fU=sE fU=s(L-U) 或 fU/L=s(1-U/L)
U/L=s/(s+f)
供给 失业量
雇佣的劳 动量
需求
愿意工作的 劳动量
劳动
二、工资刚性的三个原因 1、最低工资法 2、工会和集体议价——工会的垄断力量 3、效率工资 高工资使工人的生产率更高。
即使削减工资减少了企业的工资总额,它也降 低了工人的生产率和企业利润。
即企业也不愿降工资。
§6.4 §6.5
失业的形式与结论。 见书第157-163页,自学。
1、许多公共政策力图通过减少摩擦性失 业来降低自然失业率。
(1)政府就业机构传播工作空位信息。 (2)公共筹资的再培训计划。 2、另一些政府计划无意中增加了摩擦失
业量。这些计划之一是失业保障。
通过减轻失业者的经济困难,失业保障增பைடு நூலகம்了 摩擦性失业的数量,并提高了自然失业率。那 些得到失业保障津贴的失业者寻找新工作的压 力小了,并很可能放弃所提供的没有吸引力的 工作。
摩擦性失业的原因如下:
1、经济学家把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需 求构成变动称为部门转移。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第7章【圣才出品】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第7章【圣才出品】

第6章长期经济增长6.1复习笔记一、经济增长的源泉一个经济体中,产品和服务的产出取决于诸如资本和劳动等可获得的投入品的数量及其生产率。

1.增长核算等式生产函数描述了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关系,即:()Y AF K N =,生产函数表明,如果投入与生产率保持不变,产出也将保持不变,即不存在经济增长。

为了提高产量,要么增加投入量,要么提高生产率,或者两者同时增加。

产出增长率、投入增长率和生产率增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K N Y A K N a a Y A K N∆∆∆∆=++此式是生产函数的增长率形式,被称为增长核算等式(growth accounting equation)。

式中Y Y ∆——产出增长率;A A ∆——生产率增长率;K K ∆——资本增长率;N N ∆——劳动增长率;K a ——产出的资本弹性;N a ——产出的劳动弹性。

产出的资本弹性K a 表示资本存量增加1%时,产出增长的百分数;而产出的劳动弹性N a 则表示劳动投入量增加1%时,产出增长的百分数。

两者都是从历史数据中估算出来的,其值介于0和1之间。

2.增长核算的计算步骤(1)将产出增长/Y Y ∆划分成三个部分:①由生产率增长引起的产出增长;②由资本投入增加/K a K K ∆引起的产出增长;③由劳动投入增加/N a N N ∆引起的产出增长。

(2)在实证研究上,增长核算(growth accounting)能够衡量出产出增长的三个来源的相对重要性。

典型的增长核算分析包括四个步骤。

①衡量在考察期内的产出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

=YY ∆产出增长率=KK ∆资本增长率=NN ∆劳动增长率②通过历史数据估算产出的资本弹性K a 和劳动弹性N a 的值。

③计算资本和劳动对产出增长的贡献。

KK K a ∆资本增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N N Na ∆劳动增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④计算作为余量的生产率增长率(经济增长中不能由资本与劳动的增加解释的那部分)。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章)-内生增长理论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章)-内生增长理论

(6.2)
可以看出,该模型把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索洛模型作为 时的特例,即。如此设计的模型中,出现了两个要由经济系统本身决定其 存量变化的变量:资本和知识。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以后,经济增长分析 的复杂性增加了。因此,分析和讨论将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假定产出 不受资本影响,考察知识和产出如何增长;第二步,放弃资本不影响产 出的假定,分析这种一般情况下资本、知识和产出如何增长的问题。
(t ) A (t ) (t ) (1 a L ) A y y (t ) (1 a L ) A(t ) A(t )
(6.4)
值得注意的是y(t)不再像以前那样表示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 而直接代表人均产出。g仍表示技术进步增长率,即知识增长率。 但g不再当常数看待,而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变量:
(6.7)式的特殊含义是,当 1且 g (t )恒等于 n
(t ) 0 , g (1 ) 时,
即知识的增长率 g (t ) 恒为常数。鉴于此,把 n (1 ) 记为 g * ,即
n g* 1
(6.8)
进一步分析知识增长率(即人均产出增长率) g (t ) 的变动情
L




g (t )[ n ( 1) g (t )]
(6.6)
n (1 ) g (t ) 0
可知当 n (1 ) g (t ) 0 时, (t ) 0 , g (t ) 上升;当 g
(t ) 0 , g (t ) 不变。 g (t ) 下降;当 n (1 ) g (t ) 0 时 g 时,
Y (t ) [(1 a K ) K (t )] [(1 a L ) A(t ) L(t )]1 (t ) B [a K K (t )] [a L L(t )] [ A(t )] A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章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章

•摩擦性失业的原因:信息不完全、劳动力
地区流动、部门间转移、市场需求变动和
技术变革等
•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实际工资刚性的存在 •失业保障、最低工资法等政府政策对解决 失业问题有负面影响
Thank You!
1.结构性失业
由于工资不能自由下降,劳动力市场
供求失衡所形成的失业
工资刚性→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工
作岗位配给
实际工资
失业人口 刚 性 实 际 工 资
供给
需求
就业 人口
愿意就 业人口
劳动
结构性 失业
2.结构性失业出现的原因
最低工资法:政府制造的工资刚性
——造成不熟练工人、青年人的失业
——初衷是保护工人利益,但结果可能
四、政府政策与失业
1.公共政策与摩擦性失业 • 传播岗位信息和提供培训支持可降低自 然失业率 • 失业保障增加了摩擦性失业 2.最低工资法 • 当最低工资低于均衡工资时,降低了劳 动量需求 • 对低收入人群的福利影响是不确定的
本章小结
•自然失业率是长期经济中接近的失业 •失业的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就业的稳定状态:新就业者人数=离职者人数 f U= s E
U s 可以得到:自然失业率= L s f
例:假设一国的成年人口由以下构成: 就业人数为1.34亿、失业人数860万、非劳 动力人口7090万。求: (1)劳动力人数。 (2)劳动力参与率。
(3)失业率。(武汉大学2011研)
解:(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 人数=1.34+0.086=1.426(亿)。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总人 口=1.426/(劳动力人数+非劳动力人口) =1.426/(1.426+0.709)≈0.668。

宏观经济学 第6章AD-AS模型

宏观经济学 第6章AD-AS模型
五、短期总供应曲线〔包括凯恩斯总供应曲线和常规总供应曲线〕
1、假设:
①、工资刚性〔Wage Rigidity〕货币工资向下具有“刚性〞,人们喜欢工资上涨,却不愿意工资下降,所谓“只能涨不能跌〞;
②、货币幻觉:人们只注意货币的票面价值,却容易忽略货币的实际购置力;
四、古典总供应曲线
1、定义:古典总供应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
2、分析:这是一种极端情况,古典学派假定W和P可以自由变动,所以劳动市场总可以迅速到达均衡,于是N位于是充分就业点,Y那么是潜在产出;
如果我们不采用古典学派的这一假定,那么,虽然短期中的W或P不一定能得到及时调整,但在长期它们总可以慢慢调整到需要的程度,因而长期中的W、P可被视为完全伸缩的;所以,长期中的劳动市场始终均衡,N=N*,y=y*,反映在图中是一条垂直的曲线,这时,它被称为长期总供应曲线;
本章重点:AScurve、ADcurve、宏观生产函数、劳动市场均衡、潜在产量、充分就业、长期总供应曲线、工资下降刚性、货币幻觉、实际货币余额、货币中性等
讲义:
第一节 AD(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函数
1、总需求的定义: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由AD=C+I+G+NX;
2、总需求函数的定义:被定义为产出〔或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
3、公式:以两部门经济为例:
①产品市场均衡
②货币市场均衡
消去r得:
该式即为总需求函数,代表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二、AD曲线的推导:
1、方法一〔从简单收入——支出模型推导〕

华东理工大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题库完整

华东理工大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题库完整

华东理⼯⼤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题库完整第6章经济增长⼀、选择题1.⽣产函数Y=F(K,L)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规模收益不变( A )(zK,zL)=zY。

(zK,zL)=Y。

(K,L)=Y。

(K+1,L+1)—F(K,L)=12.如果⽣产数Y=F(K,L)规模收益不变,那么( D )(zK,zL)=zY。

(K/L,1)=Y/L。

=f(k),其中Y是⼈均产量,k 是⼈均资本。

D.以上全部。

3 以下关于资本的边际产量MPK的陈述,错误的是( C )= f(k+1)-f(k).会随着k的增加⽽减⼩。

C.如果资本很少,则MPK很⼩。

与⽣产函数y=(k)的斜率相等。

4.资本存量的变化等于( B )A.投资加上折旧。

B.投资减去折旧。

C.投资乘以折旧。

D.投资除以折旧。

5.如果资本平均持续50年,折旧率为( B )%,即每年。

%,即每年。

,即每年即每年2。

6.在⼀个没有⼈⼝增长的稳态⾥( D )A.⼈均资本量保持不变。

B.⼈均投资等于⼈均折旧。

C.⼈均储蓄等于⼈均折旧。

D.以上全部。

7 如果没有⼈⼝增长,⼈均资本的稳态⽔平将会上升,只要( C )A.⼈均投资量下降。

B.折旧率上升。

C.储蓄率上升。

D.以上全部。

8 如果y=k1/2,s=,折旧率δ=20%(即),⼈均资本存量的稳态⽔平等于( A )。

.。

9 在第8题描述的稳态下,⼈均储蓄量和⼈均投资量等于( A )A.0.8。

10 假设⼀个处于稳态的国家实施了提⾼储蓄率的政策。

达到新的稳态后( B )A.⼈均产量将⽐之前增长得更快。

B.⼈均产量将⽐之前⾼。

C.⼈均资本量和之前相同。

D以上全部正确。

11.资本的黄⾦律⽔平k*⾦表⽰的稳态中,下列哪项值最⾼( A )A.⼈均消费⽔平。

B.⼈均产量。

C.⼈均消费的增长率。

D. ⼈均产量的增长率。

12.不考虑⼈⼝增长,在资本的黄⾦律⽔平k*⾦处( B )(k*⾦)=δk*⾦。

=δ。

(k)达到最⼤值。

D 以上全部。

13.如果y=k1/2,δ=5%=,资本的黄⾦律⽔平k*⾦=100,那么与资本的黄⾦律⽔平相关的储蓄率是( D ) A.5%,即。

宏观经济学 第6章adas模型

宏观经济学 第6章adas模型
二、宏观生产函数:[反映了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1、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这是因为: ,y与三种要素:技术、劳动和资本有关系,短期中,假定技术水平不变(同时也不考虑A),而资本K则代表经济社会现有的资本存量,其基数很大,所以相对变化很小,于是,K在短期可视为外生变量,记为 ;
2、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这是因为 中,虽然长期的A(技术)、N(劳动)、K(资本)都是可变的,首先,技术在这里是被省略掉了,没表示出来;而劳动和资本市场会自动调节到均衡状态,达到市场出清,所以长期的就业必然是充分就业,而相应产出y也就是充分就业下的产出,即潜在产出;
四、古典总供给曲线
1、定义: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
2、分析:这是一种极端情况,古典学派假定W和P可以自由变动,所以劳动市场总可以迅速达到均衡,于是N位于是充分就业点,Y则是潜在产出;
如果我们不采用古典学派的这一假定,那么,虽然短期中的W或P不一定能得到及时调整,但在长期它们总可以慢慢调整到需要的程度,因而长期中的W、P可被视为完全伸缩的;所以,长期中的劳动市场始终均衡,N=N*,y=y*,反映在图中是一条垂直的曲线,这时,它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五、短期总供给曲线(包括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1、假设:
①、工资刚性(Wage Rigidity)货币工资向下具有“刚性”,人们喜欢工资上涨,却不愿意工资下降,所谓“只能涨不能跌”;
②、货币幻觉:人们只注意货币的票面价值,却容易忽略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三、劳动市场及其均衡(完全竞争条件下)
1、厂商使用劳动的原则(如右图所示)
利润最大化条件:劳动的边际产品=实际工资,因为:
则Max 存在的一阶条件为:

宏观经济学 第6章 劳动力市场

宏观经济学 第6章 劳动力市场
1
0 2 4 6 8
-4
-2
96 1 3 5 7 9 1 3 5 7 96 96 96 96 97 97 97 97
1 1 1 1 1 1 1 1 1Βιβλιοθήκη 1 1 1 1 1 1 1 1 1 1
97 98 98 98 98 98 99 99 99 99 99
9 1 3 5 7 9 1 3 5 7 9
宏观经济学
一、劳动力市场 二、失业的变动 三、工资和价格的决定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和 自然失业率
第六节
劳动力市场
一.失业: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都是失业。 失业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没有工作
非社会公共机构的平民人口(成年人口 数):除16岁以下未成年人、军队服役和 监狱服刑人口外,潜在的可就业的人口数。 就业是指处于受雇佣与“自我雇佣”的状态; 劳动力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 失业率是劳动力中没有工作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率。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 u U L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成年人口总数 labor force 劳动力参与率 = population of working age
2019年1月14日星期一
16
各国工资决定的共同点:
1.典型情况是工人拿到的工资要超过工人的保留工资。 保留工资:指使工人感到工作和失业无所谓、无差 异时的工资。 2.工资通常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环境:失业率越低,工 资就越高。 原因: 工人一方:有一定的谈判能力获取高于保留工资的 报酬。 企业一方:愿意支付高于保留工资的工资吸引工人, 即效率工资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 章 35 12 126of

中级宏观经济学6

中级宏观经济学6
Y F(K,L)
Y 是充分就业或自然失业率状态的产出, 此时,
资源被充分配置。
“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等于自然失业率
2020/9/22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11
长期中的总供给曲线
• 根据公式:Y F(K,L)
▪ 充分就业时的产出与价格无关,所以在长期
中,总供给 (LRAS) 曲线是垂直的:
2020/9/22
会有较大差异,
2020/9/22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3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第 3-8章)
• 产量是由供给方决定的:
– 资本、劳动的供给 – 技术
• 商品和劳动需求的变化 (C, I, G ) 只影响价格, 不影响数量.
• 价格的完全伸缩是一个重要假定, 所以古典理论应用于长期分析.
2020/9/22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在长期均衡,如果 一段时间后,价格将
Y Y
上升
Y Y
下降
Y Y
保持不变
这种价格调整使经济走向长期均衡
2020/9/22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18
M > 0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A = 初始均衡 P
LRAS
B = 货币政策M 变化后的新 的短期均衡
C = 长期均衡
2020/9/22
P2
C
P
A
Y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B SRAS AD2
2020/9/22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
26
案例学习:
1980年代的石油冲击
40%
10%
1980年代:
30%
一次有利的供
20% 10%
8%
给冲击—石油
0%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6章-1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6章-1

nominal (in current dollars) CHAPTER 6 Unemployment
real (in today's dollars)
slide 27
解释2:
工会
工会会员数
year 1930 1945 1954 1970 1983 2001
percent of labor force 12% 35% 35% 27% 20.1% 13.5%
动力市场处于稳定状态,或长期均衡状态.
▪ 均衡条件是:
s E = f U
就业者中失去 工作的人数
失业者中找到工 作的人数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7
求解均衡失业率
f U = s E
= s (L –U )
= s L – s U
求解 U/L:
(f + s)U = s L
所以,
12 10 8 6 4 2 0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35
欧洲失业的增长
两种解释:
1. 欧洲的大部分国家有非常慷慨的社会保障计 划.
2. 技术变革使得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相对于熟 练工人下降了.
这种需求的转换同样在美国发生,但美国的工 资刚性问题要小得多,所以这种转换在美国主 要是扩大了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之间的工资 差距,而非失业.
RBU % of total
12.9%
construction
6,881
18.4
19.0
manufacturing
18,149
14.6
15.5
transportation comm. and pub util wholesale trade

中级宏观经济学Ch6失业

中级宏观经济学Ch6失业
中级宏观经济学ch6 失业
目录
• 失业概述 • 自然失业率与周期性失业率 •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失业 • 政策干预与治理失业措施 • 长期中降低自然失业率途径 • 总结与展望01失业概述源自失业定义与类型失业定义
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在积极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仍然无法获得就业机会的现象。
失业类型
根据失业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等 类型。
04
政策干预与治理失业措施
财政政策对治理失业作用
扩大政府支出
通过增加公共工程项目、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政府支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
减税政策
降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留存收益,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 增长和就业增加。
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减轻其经济压力,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提供就业信息和指

建立健全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为劳动者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和 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 就业。
鼓励劳动力迁移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 鼓励劳动者从失业率较高的地区 或行业向就业机会更多的地区或 行业迁移。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制度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基本 生活保障,减轻其生活压力,同时促进其积 极寻找工作。
02
自然失业率与周期性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概念及意义
自然失业率定义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 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 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意义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部分经济增长理论.ppt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部分经济增长理论.ppt

②国民收入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具有下列 依存关系:国民收入增长率随着人均收入 的上升先递增后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5.5 古典增长模型

推导过程:
人均收入>维持生存水平→国民收入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 人均收入<维持生存水平→国民收入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 结论:在长期时,人均收入=维持生存水平
§15.3 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2)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增 长的情况大不相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 差距十分悬殊。 (3)增长的势头变化很大。最好的实绩是 1950—1973年的战后黄金时代,人均收 入在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得到显著改善, 次好的时期是1870—1913年,位居第三 的是1973—1992年。
§15.2 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式
dY 1 Y GDP瞬时增长率 dt Y dK 1 K 资本瞬时增长率 dt K dL 1 L 劳动瞬时增长率 dt L


§15.2 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式
Y 1 A 技术瞬时增长率 t Y Y L 劳动的产出弹性 L Y Y K 资本的产出弹性 K Y
§15.1 经济增长的源泉


2.潜在GDP增长的源泉: (1)总劳动时间(Aggregate Hours)增长
人均劳动时间的增加; 劳动参与率的提高; 人口增长。


(2)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提高
§15.1 经济增长的源泉

Labor Productivity
总收入或总产出的增长率stdtdidtdydtdidtdidtdy资本的增长率ststdtdkdtdk为了保证劳动力充分就业必要条件是总产出必须按劳动供给的增长率n增长dtdldtdy162基本内容要保持两要素都充分就业则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必须相等即162基本内容若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可以证明总产出yt资本kt劳动lt储蓄st投资it和消费ct都以相同的不变速率n增长

宏观经济学 第6章 总收支模型 图文

宏观经济学 第6章 总收支模型 图文
衡国民收入更大数量的增加
二、乘数的计算
Y 1 1
A 1 c 1 c(1 t)
每一个乘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乘数的作用机制 ▲自发性支出增加意味着总需求的提高
▲为满足增加的需求,总产出增加 ▲总产出增加带来更大的总收入 ▲总收入增加导致总需求又增加
如此循环,最初的支出增加导致收入 多轮次增加,所以均衡收入的增加量大 于初始支出的增加量
S C (1 c)YD
★包括自发性储蓄和引致性储蓄
▲ 可支配收入
YD Y TA TR
Y tY TA TR
(1 t)Y TA TR
代入消费函数,可得:
C C cTA cTR c(1 t)Y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1992
5

费 支
4

( 3 负储蓄
c

万2 亿
b
美a
元1

四、乘数作用的影响因素 ▲ 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 经济中资源的闲置状况 ▲ 收入中用于购买进口品的比例 ▲ 税率水平的高低
第四节 政府对国民收入的调节
一、政府行为对总支出的影响 政府购买支出G 政府转移支付TR 政府税收TA
二、政府对均衡国民收入的调节 ▲通过乘数作用的调整 ★改变G和TR,产生乘数效应 ★改变税率t,改变乘数效应 ▲通过财政制度的自动调整 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三、政府调节与财政预算 ▲财政预算盈余
BS TA G TR
tY TA G TR
财政预算盈余由哪些变量决定?
▲政府财政政策对预算盈余的影响 G 增加,则BS减少 t 增加,则BS增加
▲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 含义:充分就业收入下的BS 作用: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说明 政策的扩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能1、2、3,详见书P159
二、中央银行的作用
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 1948年12月1日组成 职能: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
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 信贷规模分配: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领导权力决定按地域和工业部门分配信贷规模。 ✓ 发行货币:中国人民银行独家发行货币的权利使它能够影响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和业务活动。 ✓ 法定储备金比例:中国人民银行有权改动法定储备金比例。自1988年以来,这个比例一直为13%。 ✓ 制定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制定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官方利率。 ✓ 公开市场操作:目前,发行国债的数量还不够大,而且市场的流动性还没有大到使依靠公开市场操作非
一、货币供给的衡量
3、货币供给影响总需求的渠道
第一个渠道 ✓ 通过影响利息率,影响有效需求 第二个渠道 ✓ 为有效需求的实现提供所需要的交易货币 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的复杂影响在第十三章研究,本章
研究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一、货币供给的衡量
4、货币供给的概念
货币供给:在一定的时点上,公众实际持有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 总和。公众是指处于中央银行系统之外的所有家庭、企业、地方 政府等经济单位。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3、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 如:必须具备业务经营所需的自有资本,并达到管理部门所规定
的最低资本要求; 必须照章纳税; 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和发展动力。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2)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资金, 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不是生产流通领域,而是货币
信用领域, 商业银行不是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而是为
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3)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银行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银行,首先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上,商业银
行与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不同。 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
为法定准备率。 法定准备率使得银行体系中可以成倍地创造
货币供给。
问题
我国的商业银行有哪些?
tips:例如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有哪些?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哪些?城市 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有哪些?
参考答案
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包括:
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 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参考答案
∆D=(1/r)* ∆R=(1/25%)*40000=160000元 1/r =1/25%=4
二、复杂情况下的存款乘数
得到公式∆D=(1/r)* ∆R,其中∆D表示最终存款的增加量(或是中央银行新增 的货币发行) , ∆R表示增加的存款准备金,r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r表示存
款创造乘数。
例题
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5%,假设中央银行 购买了甲的有价证券(价值为40000元),中 央银行没有支付现金,而是通过支票账户支付 的,甲直接把40000元存进了某个银行,利用 公式求存款创造乘数是多少,最终存款的增加 是多少?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4)金融服务职能 银行由于联系面广,信息比较灵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银行业务中的广
泛应用,使其具备了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条件,咨询服务,对企业“决 策支援”等服务应运而生,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专业化的发展,又要求把 许多原来的属于企业自身的货币业务转交给银行代为办理,如发放工资, 代理支付其他费用等。 个人消费也由原来的单纯钱物交易,发展为转帐结算。 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从多方面给商业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 在强烈的业务竞争权力下,各商业银行也不断开拓服务领域,通过金融服 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大,并把资产负债业务与金 融服务结合起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己成 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2)支付中介职能 商业银行除了作为信用中介,融通货币资本以外,还执
行着货币经营业的职能。 通过存款在帐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
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 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 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形成经济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 条和债权债务关系。
货币统计口径 ✓ M0=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 ✓ M1=M0+活期存款 ✓ M2=M1+小额定期存款+其他 ✓ M3=M2+大额定期存款+其他 本书采用的公式:M1=M0+活期存款
二、中央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作用
1、中央银行 政府的一个机构 和一般的商业银行不同 不追求利润最大化 目标:实现整个宏观经济的最优运行 2、中央银行的两个主要职能 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防止大量的银行倒闭 3、中央银行的日常职能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2、商业银行的功能
(1)信用中介职能 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集中到
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经济各部门; 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借入者的中介人或
代表,来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 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益收入,形 成银行利润。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5)调节经济职能 调节经济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剂社会各部门的
资金短缺,同时在央行货币政策和其他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 实现经济结构,消费比例投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调整。 此外,商业银行通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活动还可以调节本国 的国际收支状况。 (6)小结 商业银行因其广泛的职能,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十 分显著,在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中位居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现在的商业银 行已经凸现了职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000-1000*20%)—(1000-1000*20%) *20%= 1000*(1—20%)2 第N轮的贷款增加为:
1000*(1—20%)N 最终的存款创造为
1000*【1+ (1—20%) + (1—20%)2+▪▪▪+ (1—20%)N 】 =1000*{1/1-(1-20%)}=5000元
动性原则,不受政府行政干预。 其次商业银行与各类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不同。商业银
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齐全、综合性强,尤其是商业银行能够 经营活期存款业务,它可以借助于支票及转账结算制度创造存款 货币,使其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4、商业银行的利润 商业银行通过对存款支付利息,对贷款收取
第二节 存款创造与存款乘数
一、简单情况下得存款乘数 1、简单情况的假设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为0(如何理解,书
P161) 公众都利用活期存款的签发的支票进行交易
(如何理解,书P161) 商业银行仅开设了活期存款的储蓄种类,没
有开设像定期存款这类其它种类
第二节 存款创造与存款乘数
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以A、B代表两家商业银行,以甲 乙丙代表各个微观经济单位(如:家庭或企业),假设中央银行 购买了甲的有价证券(价值为1000元),中央银行没有支付现金 ,而是通过支票账户支付的,甲在商业银行A有存款账户,因此甲 直接把中央银行给的1000元的支票存在自己在商业银行A的账户 上。因此,商业银行A 的存款增加了1000元,存款贮备金也增加 了1000元。(见表1)
中级宏观经济学
常州大学
季小立
本次教学内容——第六章 货币供给
一、影响货币供给的三个行为主体 二、存款创造与存款乘数 三、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四、货币供给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第一节 影响货币供给的三个行为主体
一、货币供给的衡量
1、研究货币供给的意义(或重要性) 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 影响价格水平 影响产出水平 2、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直接效应: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的影响 间接效应:总需求变化对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影响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 、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 安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
其余还有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加邮政储蓄银行。
我国银行业分类介绍
四、公众的作用
公众的概念: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 如何理解:公众在货币供给决定中所起的作用? 以家庭为例,一个家庭得到100万元的收入,家庭在金融资产结构
利息,贷款利息大于存款利息的部分构成了 利润。
✓ 在存款量给定的情况下,贷款业务量越大, 利润越多
✓ 但商业银行还必须满足存款顾客取款的需要 ,这部分保留下来的存款就是商业银行的存 款准备金。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5、法定准备金制度 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以一定的比例留
作准备金。 这一比例是由中央银行依法规定的,故被称
常有效。但是,可以期望,公开市场运行在不久将来将起很重要的作用。 ✓ 再贴现: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1、商业银行:指通过存贷款业务赚取最大化利润的一类企业。 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也具
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 盈亏,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 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具体表 现于经营对象的差异。工商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 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