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学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合集下载

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多重平衡体系平衡的计算》

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多重平衡体系平衡的计算》
step1: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 K = c(CO2)∙c(H2) c(CO)∙c(H2O)
三、提升训练
(2019全国Ⅰ卷改编)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
①使纯 H2 缓慢地通过处于 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 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 金属钴(Co),平衡后气体中 H2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 CO 还原 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CO2(g) + 3H2(g) CH3OH(g) + H2O(g) CO2(g) + H2(g) CO(g) + H2O(g) V L; 开始时 1 mol CO2 和 3 mol H2;平衡时,CH3OH(g) a mol,CO b mol。 “守恒法”计算
C守恒: O守恒:
n(CO2)消耗 = n(CH3OH) + n(CO)= (a + b)mol n(CO2)平衡 = (1-a-b)mol n(CH3OH)平衡 = n(H2O) n(CO)平衡 = n(H2O)
step2:
判断多重 平衡类型
连续型 竞争型
1.根据已知方程式 2.运用盖斯定律
Key:找准反应的消耗量
流程分析或“三段式”
分清主反应和副反应
Key :两个方程式运用
三段式或元素守恒
下节精彩
(2017北京卷)
氯化过程:TiO2 与 Cl2 难以直接反应,加碳生成 CO 和 CO2可使反应得以进行。 已知:TiO2(s)+2 Cl2(g) = TiCl4(g)+ O2(g) ΔH1= +175.4 kJ·mol-1
02 多重平衡体系的分析及
平衡常数的计算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20讲-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20讲-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

第20讲-适度拓展:重要的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一、考向分析1.与氧化还原反应联系(1)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确定产物②结合溶液环境,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方法进行配平(2)电子转移数目有关的计算(3)指定产物的确定①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分析与判断;②电极反应产物的分析与判断2.复杂离子有关问题(1)过渡金属与氧形成的氧基离子:如TiO2+、VO2+、VO2+、ZrO2+等。

(2)过渡元素形成的络合离子:如Cu(NH3)42+、Zn(OH)42-、PtCl62-、[Fe(CN)6]3-等。

(3)多酸根离子:如Cr2O72-、Cr3O102-、H3V2O7-、Mo7O246-、W7O246-等。

3.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电离问题(1)沉淀的形成与K sp有关计算问题:①离子开始沉淀、完全沉淀的pH,②除杂控制pH范围等。

(2)氧化物、氢氧化物的两性问题:①两性氧化物如:V2O5、Cr2O3等,②两性氢氧化物如:Ti(OH)4、Nb(OH)5等。

(3)分步电离的复杂离子问题4.考查形式(1)选择题(2)填空题(3)化工流程题二、知识梳理过渡元素包括:ⅢB~ⅦB、Ⅷ、ⅠB和ⅡB的所有元素,又称过渡金属;也就是d区、f区和ds区的元素,而d区则是更典型的过渡元素。

第四周期过渡元素被称为第一过渡系元素,也叫轻过渡系元素;第五、六周期过渡元素被称为第二、第三过渡系元素,也叫重过渡系元素。

轻过渡系元素一般化学性质较活泼,而重过渡系元素一般化学性质较稳定,因为受到镧系收缩、锕系收缩的影响同一副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减弱。

轻过渡系元素一般低价态化合物稳定性更高;重过渡系元素一般高价态化合物的稳定性更高。

第三过渡系金属的化学性质更稳定,反应难度大,化合物种类少,考查几率较小。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介绍了Fe 、Cu 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 Zn 、Hg 、Ag 的部分性质也有所涉猎;而Mn 、Cr 、Ti 、V 、Ni 等的部分化合物也有呈现。

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学案)

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学案)

第2讲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学案一、知识重构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1)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

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非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F2 Cl2 O2 Br2 I2 S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3)根据电化学装置中电极反应进行判断①原电池: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②电解池: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4)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反应条件和产物价态高低进行判断①与同一物质反应,一般越易进行,则其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

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反应,Al与水加热反应也不明显,所以还原性:Na>Mg>Al;非金属单质F 2、Cl 2、Br 2、I 2与H 2反应,F 2与H 2暗处剧烈反应并爆炸,Cl 2与H 2光照剧烈反应并爆炸,Br 2与H 2加热到500①才能发生反应,I 2与H 2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缓慢发生反应,且为可逆反应,故氧化性:F 2>Cl 2>Br 2>I 2。

①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条件越容易,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2021届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二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学案及训练)

2021届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二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学案及训练)

专题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学案及训练)知识梳理1.原电池工作原理图2.原电池装置升级考查图(1)装置①②③中,电子均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或内电路)。

(2)装置①中,不可能避免会直接发生Zn+Cu2+===Cu+Zn2+,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能量转化率比装置②低。

断开K1后,装置①中会发生Zn+Cu2+===Cu+Zn2+,不如装置②稳定。

(3)盐桥的作用:原电池装置由装置①到装置②的变化是由盐桥连接两个“半电池装置”,其中盐桥的作用有三种:a.隔绝正负极反应物,避免直接接触,导致电流不稳定;b.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构成闭合回路;c.平衡电极区的电荷。

(4)离子交换膜作用:由装置②到装置③的变化是“盐桥”变成“质子交换膜”。

离子交换膜是一种选择性透过膜,允许相应离子通过,离子迁移方向遵循原电池中离子迁移方向。

分类训练角度一燃料电池1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H 4+H 2O =====催化剂△3H 2+CO ,每消耗1 mol CH 4转移12 mol 电子B.电极A 上H 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 2+2OH --2e -===2H 2OC.电池工作时,CO 2-3向电极B 移动D.电极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 2+2CO 2+4e -===2CO 2-3答案 D角度二 可逆电池2.(2020·天津理综,6)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图中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a 电极反应为I 2Br -+2e -===2I -+Br -B.放电时,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大C.充电时,b 电极每增重0.65 g ,溶液中有0.02 mol I -被氧化D.充电时,a 电极接外电源负极答案 D3.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 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 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 +x S 8===8Li 2S x (2≤x ≤8)。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学案.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学案.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1讲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贺新[第一项][考纲展示]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 )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典例解析]例1、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果分子的组成或结构变了,其化学性质就变了。

C.构成宏观物质中微观粒子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如离子键、共价键等。

D.储存在物质中的化学能在化学反应前后是不变的。

[答案]D命题意图分析:命制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物质构成、性质及其变化实质的理解,考查学生头脑中对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情况。

并希望通过类似的试题将高中化学教育的着眼点引向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的化学概念、构建重要的化学观念方面。

本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观念性知识: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多样的微观粒子在构成物质时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如离子键、共价键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观粒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按照特定的方式结合才构成特定的物质;每种物质都有其自身独有的性制裁是因为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微观组成和结构物质一旦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微观结构乃至微观组成就改变了,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改变了;这种微观组成、结构、微粒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等的改变决定了化学反应是从环境中吸收能量,还是往环境中释放能量。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学案5 氧化还原反应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学案5 氧化还原反应

热点题型突破
学案5
3.以电子守恒为核心,建立起“等价代换”,找出有关物质之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间的关系进行计算等。如将一块镁、铝、铁的合金溶于足量 盐酸中, 若再加入氢氧化钠使之完全沉淀, 则金属离子结合 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为金属与酸反应时失去电子的 物质的量,据此可进行有关计算。 4.串联电解池时,流经各个电极上的电子数相等。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专题二
两类重要的无机反应
学案5
学案 5 氧化还原反应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最新考纲展示】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基础知识回扣
学案5
1.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回扣
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学案5
(1)下列粒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①②④⑤⑥ 。 ① Fe2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②SO2 ③Fe ④ Cl2
⑤ H2O2 ⑥ HCl ⑦ Fe3

⑧ HNO3 (2)实验室可用浓盐酸分别与 KMnO4、MnO2、KClO3 等多 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 ①上述反应中, HCl 表现的性质是 还原性 、 酸性 。 ②在常温下,浓盐酸与 KMnO4 可反应生成氯气,KMnO4 中的 Mn 被还原为+ 2 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 ③KMnO4、 MnO2 和 Cl2 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KMnO4>MnO2>Cl2 。
热点题型突破
【得分技巧】

【高三】2021届高考化学第二轮专题考点复习教案(带参考答案)

【高三】2021届高考化学第二轮专题考点复习教案(带参考答案)

【高三】2021届高考化学第二轮专题考点复习教案(带参考答案)【化学的特点及其解法】是一类客观性试题,由于其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且评分较客观等优点,在各类中考试卷中已成为固定题型。

在化学中考试卷中,选择题一般占48%―50%。

因此,选择题的得分,已成为制约很多学生整份试卷得分高低的瓶颈。

了解化学选择题的特点、类型、掌握解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保障。

本文拟从这些方面作简单介绍,旨在抛砖引玉。

一、选择题的特点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

二、解答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解答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是:1. 认真审题,读懂“题干”和“问句”的含义;2.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3. 转换思维方向,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去伪存真,准确求解。

根据化学选择题的特点,解答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直接判断法这是解化学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解题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

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正误型”选择题。

例1.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气体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放出大量的热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解析:本题考查的实验现象,属于识记水平。

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石蜡燃烧没有白烟,硫粉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气燃烧火焰呈淡蓝色,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所以,可直接判断本题答案为D。

(2)筛选淘汰法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概念、原理类选择题,也常用于解答组合型选择题。

例3. 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A.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B. 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 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脏物D. 用含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解析:本题是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题,涉及物质的溶解性、酸与盐反应、酸与碱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三二轮化学教案最新范文

高三二轮化学教案最新范文

高三二轮化学教案最新范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二轮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二轮化学教案1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完成芳香烃一节的教学及第一节2-1脂肪烃的习题讲评第一课时:(1)复习芳香烃、苯的同系物概念;(2)复习巩固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3)能力提升;拓展与溴取代及硝化反应的实验,产物的提纯。

第二课时:(1)苯的同系物(甲苯)的化学性质;(2)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第三、四课时:对脂肪烃、芳香烃巩固训练,讲评相关习题2、教学目标:在复习苯的结构和性质后,重点介绍苯的同系物。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从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规律和思考方法,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问题。

要注意脂肪烃和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要善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重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的同系物结构中苯环和侧链烃基的相互影响3、资料准备: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分子球棍模型、实验视频4、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第一课时:以旧带新,复习提升;第二课时:对比、联系学习新知。

通过比较苯和甲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第一课时【方案Ⅰ】复习再现,对比思考,学习迁移复习再现:复习苯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计算机课件、立体模型展示苯的结构,通过实验录相再现苯的燃烧、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及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

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列表对比小结。

提示:从苯的分子组成上看,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其性质应该同乙烯、乙炔相似,但实际苯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说明苯的结构比较稳定。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中的热能变化学案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中的热能变化学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能变化[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焓变(ΔH )与反应热的含义。

6.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再研真题]1.(2020·全国Ⅰ卷,节选)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

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 2的催化氧化:SO 2(g)+12 O 2(g)=====钒催化剂 SO 3(g) ΔH =-98 kJ·mol -1。

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V 2O 5(s)与SO 2(g)反应生成VOSO 4(s)和V 2O 4(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图知,V 2O 4(s)+SO 3(g)===V 2O 5(s)+SO 2(g) ΔH 2=-24 kJ·mol -1①,V 2O 4(s)+2SO 3(g)===2VOSO 4(s) ΔH 1=-399 kJ·mol -1②。

根据盖斯定律,由②-①×2得2V 2O 5(s)+2SO 2(g)===2VOSO 4(s)+V 2O 4(s) ΔH =(-399+48)kJ·mol -1=-351 kJ·mol -1。

答案:2V 2O 5(s)+2SO 2(g)===2VOSO 4(s)+V 2O 4(s) ΔH =-351 kJ·mol -12.(2021·湖南高考,节选)氨气中氢含量高,是一种优良的小分子储氢载体,且安全、易储运,可通过下面方法由氨气得到氢气。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图像学案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图像学案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图像1.(2021·广东选择考)反应X===2Z经历两步:①X → Y;②Y → 2Z。

反应体系中X、Y、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X) 随t的变化曲线B.t1时,c(X)=c(Y)=c(Z)C.t2时,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D.t3后,c(Z) =2c0—c(Y)【解析】选D。

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X===2Z经历两步:①X→Y;②Y→2Z。

因此,图中呈不断减小趋势的a线为X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呈不断增加趋势的线为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先增加后减小的线为Y的浓度c 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X是唯一的反应物,随着反应的发生,其浓度不断减小,因此,由图可知,a为c(X)随t的变化曲线,A正确;由图可知,分别代表3种不同物质的曲线相交于t1时刻,因此,t1时c(X)=c(Y)=c(Z),B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t2时刻以后,Y的浓度仍在不断减小,说明t2时刻反应两步仍在向正反应方向发生,而且反应①生成Y的速率小于反应②消耗Y的速率,即t2时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C正确;由图可知,t3时刻反应①完成,X完全转化为Y,若无反应②发生,则c(Y)=c0,由于反应②Y→2Z的发生,t3时刻Y浓度的变化量为c0-c(Y),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Z的浓度的变化量为2[c0-c(Y)],这种关系在t3后仍成立,因此,D不正确。

【补偿训练】(2020·江苏卷)CH4与CO2重整生成H2和CO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CH4(g)+CO2(g)===2H2(g)+2CO(g)ΔH=247.1 kJ·mol-1H2(g)+CO2(g)===H2O(g)+CO(g)ΔH=41.2 kJ·mol-1在恒压、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比n(CH4)∶n(CO2)=1∶1条件下,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2021-2022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分子结构和性质(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分子结构和性质(含解析)

2021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分子结构和性质(含解析)1.以下现象与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的是①霓虹灯发出有色光②棱镜分光③激光器产生激光④石油蒸馏⑤凸透镜聚光⑥燃放的焰火,在夜空中呈现五彩缤纷的礼花⑦日光灯通电发光⑧冷却结晶A.①③⑥⑦ B.②④⑤⑧ C.①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⑥⑦【答案】A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中共价键键能越高,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B.元素周期表中的ⅡA族和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不能形成共价键C.水分子可表示为H—O—H ,分子中键角为180°D.N-N、N=N、N≡N键能之比为1.00: 2.17 : 4.90 ,说明N2分子中π键键能> σ键键能【答案】D3.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SO2和SiO2 B.CO2和H2OC.NaC1和HC1 D.CC14和KC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SO2和SiO2均含有共价键,都是共价化合物,但SO2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A错误;B.CO2和H2O均含有共价键,都是共价化合物,且都是分子晶体,B正确;C.NaC1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

HC1是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C错误;D.CC14是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KC1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键、化合物及晶体类型判断4.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A.NH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B.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存在2个共用电子对C.NaOH和Na2O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D. PCl5和BF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NH3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则NH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故A正确;B、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存在4个共用电子对,故B错误;C、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Na2O只含有离子键,故C错误;D、PCl5中P原子、BF3中B原子都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展示】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

(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知识网络金属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单质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根据电离出H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根据电离出OH —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酸碱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盐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烃烃的衍生 物物质纯净物混合物要点扫描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3、CaCO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

2021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3 化学基本理论5

2021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3 化学基本理论5

学案5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最新考纲呈现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把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三周期为例,把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为例,把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基础回扣1.下列8种符号:63Li、73Li、14 6C、14 7N、16 8O、2311Na、2412Mg、3517Cl(1)包含________种元素,________种核素,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

(2)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3倍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质量数相等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7863Li和73Li(2)(3)14 6C16 8O(4)14 6C14 7N2.依据下表选择有关序号,并用相应的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主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一H二①②③④三⑤⑥⑦⑧⑨⑩⑪⑫四⑬⑭…………(1)这些元素中,______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________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________是最不活泼的元素。

(2)短周期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________酸性最强;________碱性最强;________呈两性。

(3)⑥和⑭的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挨次是________。

(4)第三周期的元素中,______原子半径最大;________原子得、失电子的力量都很弱。

(5)在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

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溶液中的“三大”常数学案及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溶液中的“三大”常数学案及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溶液中的“三大”常数学案及训练核心知识梳理 核心知识梳理1.电离常数(K 电离)与电离度(α)的关系(以一元弱酸HA 为例) HAH ++ A -起始浓度: c 酸 0 0 平衡浓度: c 酸·(1-α) c 酸·α c 酸·α K 电离=(c 酸·α)2c 酸·(1-α)=c 酸·α21-α。

若α很小,可认为1-α≈1,则K 电离=c 酸·α2(或α=K 电离c 酸)。

2.电离常数与水解常数的关系 (1)对于一元弱酸HA ,K a 与K h 的关系 HAH ++A -,K a (HA)=c (H +)·c (A -)c (HA );A -+H 2OHA +OH -,K h (A -)=c (OH -)·c (HA )c (A -)。

则K a ·K h =c (H +)·c (OH -)=K w ,故K h =K w K a 。

常温时K a ·K h =K w =1.0×10-14,K h =1.0×10-14K a 。

(2)对于二元弱酸H 2B ,K al (H 2B)、K a2(H 2B)与K h (HB -)、K h (B 2-)的关系 HB -+H 2OH 2B +OH -,K h (HB -)=c (OH -)·c (H 2B )c (HB -)=c (H +)·c (OH -)·c (H 2B )c (H +)·c (HB -)=K w K al 。

B 2-+H 2OHB -+OH -,K h (B 2-)=c (OH -)·c (HB -)c (B 2-)=c (H +)·c (OH -)·c (HB -)c (H +)·c (B 2-)=K wK a2。

2021高中化学二轮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 学案(全国通用)

2021高中化学二轮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 学案(全国通用)

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下列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煤液化制得清洁能源B.用酒精测试仪检测酒驾C.将氯气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制漂白粉D.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解析:选D煤的液化是指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直接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间接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交警常用“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其反应原理为C2H5OH +4CrO3+6H2SO4===2Cr2SO43+2CO2↑+9H2O,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将氯气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制漂白粉原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时,经历了氯化镁—氢氧化镁—氯化镁的转化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2.下列变化按氮元素只被氧化、只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既可能被氧化又可能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自然固氮②硝酸分解③实验室制取氨气④氨氮废水脱氮指将NH3或NH错误!转化为N2A.④②③①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①④②解析:选A④中NH3或NH错误!转化为N2,氮元素只被氧化;②中硝酸分解H错误!22.4 LolD.CO气体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表现出还原性解析:选A 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22.4 Lol,则转移的电子数不为2 mol,C错误;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可说明CO在常温下就具有强还原性,D错误。

6.现有下列几个离子反应:①Cr2O错误!+14H++6Cl-===2Cr3++3Cl2↑+7H2O②2Fe2++Br2===2Fe3++2Br-③2Fe3++SO2+2H2O===2Fe2++SO错误!+4H+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氧化性:Cr2O错误!>Cl2>Fe3+B.氧化性:Cl2>Br2>Cr2O错误!C.还原性:SO2<Fe2+<Br-D.还原性:Cl->Cr3+>Fe2+解析:选A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并结合卤素单质及阴离子的性质递变规律推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r2O错误!>Cl2>Br2>Fe3+>SO错误!;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2>Fe2+>Br->Cl->Cr3+。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实验综合学案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实验综合学案

化学实验综合1.(2021·全国甲卷)胆矾(CuSO4·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某小组用工业废铜焙烧得到的CuO(杂质为氧化铁及泥沙)为原料与稀硫酸反应制备胆矾,并测定其结晶水的含量。

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胆矾时,用到的实验仪器除量筒、酒精灯、玻璃棒、漏斗外,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标号)。

A.烧杯B.容量瓶C.蒸发皿D.移液管(2)将CuO加入适量的稀硫酸中,加热,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与直接用废铜和浓硫酸反应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待CuO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边搅拌边加入适量H2O2,冷却后用NH3·H2O 调pH为~4,再煮沸10 min,冷却后过滤。

滤液经如下实验操作:加热蒸发、冷却结晶、________、乙醇洗涤、________,得到胆矾。

其中,控制溶液pH为~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煮沸10 min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结晶水测定:称量干燥坩埚的质量为m1,加入胆矾后总质量为m2,将坩埚加热至胆矾全部变为白色,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后称量,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总质量恒定为m 3,根据实验数据,胆矾分子中结晶水的个数为___________(写表达式)。

(5)下列操作中,会导致结晶水数目测定值偏高的是________(填标号)。

①胆矾未充分干燥 ②坩埚未置于干燥器中冷却 ③加热时有少量胆矾迸溅出来【解析】(1)CuO 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溶液,需要用到烧杯,由硫酸铜溶液得到胆矾,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需要用到蒸发皿。

(2)CuO 中含有氧化铁及泥沙,加入适量稀硫酸中,加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uO 与稀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O +H 2SO 4=====△CuSO 4+H 2O ,废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为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与直接用废铜和浓硫酸反应相比,该方法消耗的硫酸量少、不产生有毒气体。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学案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学案

有机化学基础高考评价必备知识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有机反应的类型。

3.有机合成的方法、官能团的引入和消除,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等。

关键能力1.理解与辨析: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结构辨析有机化合物类别,从官能团角度分析和推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归纳与论证: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变化,归纳有机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学科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辨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结合化学键和官能团从微观上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根据信息进行有机合成路线的分析或设计,并建立分析有机推断及路线设计的思维模型。

核心价值通过有机合成在材料发展和医药研发中的作用,感受化学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大贡献。

考点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高考引领]1.(2021·河北高考)苯并降冰片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结构简式如图。

关于该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苯的同系物B.分子中最多8个碳原子共平面C.一氯代物有6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分子中含有4个碳碳双键解析:B苯并降冰片烯与苯在组成上相差的不是若干个CH2,结构上也不相似,故二者不互为同系物,A错误;由题给苯并降冰片烯的结构简式可知,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与苯环相连的2个碳原子共平面,则该分子中最多8个碳原子共平面,B正确;苯并降冰片烯的结构对称,其分子中含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其一氯代物有5种,C错误;苯环中含有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特殊的键,故1个苯并降冰片烯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D错误。

2.(2021·全国乙卷)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酸的同系物C.与HO—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D.1 mol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得44 g CO2解析:C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碳碳双键、羧基、羟基,与乙醇和乙酸的结构都不相似,既不是乙醇的同系物,也不是乙酸的同系物,B错误;该有机物分子与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1 mol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 mol 羧基,与碳酸钠反应产生mol CO2,即22 g CO2,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展示】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

(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知识网络金属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单质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根据电离出H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根据电离出OH —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酸碱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盐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烃烃的衍生 物物质纯净物混合物要点扫描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 、H 2SO 4等,因为液态HCl 、H 2SO 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 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

如SO 2、NH 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 +、HSO 3—、NH 4+、OH —,不是由SO 2、NH 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 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

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烟、雾、云、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烟水晶、有机玻璃等都是胶体,都具有胶体的性质。

3.胶体粒子由于吸附作用可能会带电荷,但胶体是电中性的。

【热点透视】热点题型【典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的产物相同C.CO、NO、N2O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呈红色解析:SiO2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iO3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A 项正确;Na2O、Na2O2均由Na、O两种元素组成,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B项错误;CO、NO、N2O都是有毒气体,能污染环境,但NO在空气中与O2会迅速化合成NO2,C项错误;新制氯水中存在Cl2+H2,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由于含有H+,溶液呈红色,由于含有HClO,溶液的红色又褪去,所以现象为先变红色后褪色,D项错误。

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见氧化物的性质、氯水的性质。

该题重要的障碍点是氯水的组成:①氯水组成的复杂性:七种微粒(Cl2、H2O、HClO、OH—、H+、Cl—、ClO—);②氯水性质的多样性:根据氯水的组成,氯水具有多重性质,例如:HClO具有不稳定性和漂白性,含有HClO、H+具有酸性,含有Cl2、HClO具有强氧化性。

热点预测【典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乙酸钠溶液中通入CO2可制备乙酸B.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Na2O,在空气中生成Na2O2C.在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D.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可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解析:碳酸酸性弱于乙酸,A项错误;无论在纯氧中还是在空气中,钠燃烧的产物都是Na2O2,B项错误;CO2与CaCl2不反应,D项错误。

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

选项C考查了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氢氧化铁胶体的的制备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在阿伏伽德罗常数考查中也有所涉及。

【直击高考】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激光法蒸发石墨得到C60B.渗析法净化氢氧化铁胶体C.紫色的石蕊试液通过活性炭后变成无色D.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2.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制备时将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溶液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溶液B.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C.当一束强可见光通过该分散系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D.该分散系不稳定3.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科学的是()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钢化玻璃和普通玻璃的成分不同B.“地沟油”危害健康,其主要成分是油脂C.华裔科学家高锟因“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讯方面”的成就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处的纤维成分是二氧化硅D.合金的某些性能与组成其纯金属的这些性能不同5.下列对氧化物性质和用途的推断正确的是()A.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所有酸反应,又能与所有碱反应B.CO2、SO2、NO2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C.SiO2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可以制备硅酸D.Na2O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是过氧化物6.纯净物X、Z、P、Q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某些生成物已略去),物质X与P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通常状况下P为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若X为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则P既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化合物C.化合物Q只可能是碱D.X既可能为金属单质,也可能为非金属单质7.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并按某种共性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有简明易记的效果。

例如,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利用数轴的分类法可将其表示为0.01110根据这一分类法请回答:(1)将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粗略地表示在数轴上:。

(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KCl、Na2SO3、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方案I: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方案Ⅱ: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和其他化合物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①根据实验方案I进行分类时,经实验测得KCl、NaCl溶液的PH等于7, H2SO4溶液的PH小于7,Na2SO3、Na2CO3、NaOH溶液的PH大于7。

由此有些同学按分类法思想把Na2SO3、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为什么?。

②在方案I中,某同学发现盐类物质中的KCl、NaCl两种物质,它们在与其他物质混合时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你能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区分这两种物质吗?。

③在方案II中,三种钠盐用其他化合物中的可加以区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六种物质分为Na2SO3、Na2CO3、NaCl、NaOH和H2SO4、KCl两类。

在用H2SO4鉴别四种含钠元素的物质时,Na2SO3和Na2CO3很容易得到了区分,但鉴别NaCl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一难题吗?。

8.中学中常见的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B→C+D+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是铁,B是稀硝酸(过量)且A可溶于C溶液中。

则A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C、D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C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弱碱性,C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当D为氯碱工业的主要原料,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专题二化学用语和化学计量【考纲展示】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数目、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计算。

9.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知识回扣】知识网络化学用语与化学计量要点扫描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容易遗忘的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药匙。

2.容易遗忘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转移→定容→摇匀→倒出装瓶。

3.容易忘记的容量瓶使用方法(1)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

“查漏”的方法是: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容量瓶正立,将瓶塞旋转180度,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处仍无水渗出,则此容量瓶不漏水。

若漏水,可以在瓶塞涂点凡士林。

(2)要选择规格合适的容量瓶。

①常见容量瓶的规格有:50mL 、100mL 、250mL 、500mL 、1000mL 几种。

如配制溶液时明确知道所需容量瓶规格,则需将容量瓶规格一并答上。

②根据所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如配置480mL 某浓度溶液,则需选用500mL 容量瓶。

③不能用容量瓶直接溶解固体溶质,也不能用于稀释溶液。

④容量瓶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

4.容易忘记的注意事项(1)如下图所示: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末端应插入到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靠近容量瓶口处不能接触瓶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