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二教案
地域发展差异讲课教案
![地域发展差异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1a415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3.png)
地域发展差异讲课教案教案标题:地域发展差异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分析不同地域的发展差异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探讨如何减少地域发展差异,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1. 地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2. 地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3. 不同地域发展差异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4. 减少地域发展差异的措施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分析地域发展差异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 如何提出有效的减少地域发展差异的措施和方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PPT。
3. 地图、统计数据等相关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域的发展差异,并提出问题:你认为中国哪些地区的发展差异比较大?为什么?二、讲解地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影响因素(15分钟)1. 讲解地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2. 分析地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人口分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
三、分析不同地域的发展差异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20分钟)1.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不同地域的发展差异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包括人口流动、经济增长、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由地域发展差异带来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四、探讨减少地域发展差异的措施和方法(15分钟)1. 分析当前中国政府采取的减少地域发展差异的政策措施,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
2. 引导学生讨论个人和社会在减少地域发展差异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中国减少地域发展差异的发展方向。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能够分析不同地域的发展差异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并能够探讨减少地域发展差异的措施和方法。
同时,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33c3508762caaedc33d497.png)
《§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并对比分析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划分界线及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4、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教学重点】1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教学难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地图册PPT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列举)2016年我国人均GDP排名前20名城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板书)一、四大地区的差异(一)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读图)P13图1-12“我国四大地区”(问题)P14活动——问题1:我国四大地区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简称表示)(回答)略(板书)(二)四大地区1、东部地区(13个):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台琼、港澳2、中部地区(6个):晋豫皖、鄂湘赣3、东北地区(3个):黑吉辽4、西部地区(12个):陕甘宁青新蒙、云贵川渝藏桂(问题)P14活动问题2:(回答)家乡陇县在陕西,属于西部地区。
(承转)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差异突出,表现在诸多方面。
(板书)(三)发展差异(读表)“我国四大地区基本情况”。
(问题)我国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差异?为什么?(回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读图)四大地区经济发展比较(问题)我国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何差异?为什么?(回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板书)1、水平、速度差异:(读图)P15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问题)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高二地理优秀教案1.3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东、中、西差异
![高二地理优秀教案1.3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东、中、西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0565eb1cf84b9d529ea7a4c.png)
1.3区域发展差异 第1课时东、中、西差异 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 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地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地时空发展状况 .3•掌握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域发展差异 .:■鸽遂屢阻自主学习載材独立思君问題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1 •划分依据:①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②对外开放程度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 •产业结构差异 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产业 ③加工制造业和④第三产业⑤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地比重结构相对发达工业 结构 以轻型或⑥轻重混合型产业 为主 表现出一定地⑦过渡性特征以⑧重型产业为主2. 工业化与城市化地差异r 地带 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 工业 化差 异工业化进程快 ⑨相对落后工业产值 ⑩较高较低工业结构 ?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地比重相当大,咼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城市 化差 异城市化.水平较咼?较低 城市综合 经济实力 ?较咼 较低 城市密度较大?较小3.对外开放地区域差异地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时间 早?.晚 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低对外开放 程度对区 域经济地 影响 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地科学技术和 ?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 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地技术和O 21管理水平:有助于本地企业 主动融入O 2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O 23市场竞争,进而提咼产 品地竞争力探究点一三大经济地带地差异 【探究材料】读“我国2002年东、 A _______ , B _______ , C _______ . 2 .「A 地带第二产业居全国之首,集中了我国_____________课堂渚动区合柞援窕贡歳互动擅击思錐1 .写出图中A 、B 、 C 分别代表地经济地带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 ”,探究下列问题■擁-产业 曲第二产业 匸擁三产业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四大工业区.3 .位于B地带中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写出四个)4 .三个经济地带存在地比较突出地差别是()A •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 .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地配置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D •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地配置5.有关中部地区发展方向地说法,不正确地是()A .把山西建成我国地煤炭能源基地B .湖北适合发展轻纺工业和建成以武汉为中心地钢铁基地C.湖南、江西适合发展多种有色金属工业D .河南郑州适宜发展成为我国地钢铁基地6 .东、中、西部地区目前处于区域发展地哪个阶段?【探究归纳】1 .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2 .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4. C5.D6 .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阶段,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向高效益地综合发展阶段过渡•中、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目前仍处于发展地初期阶段,部分区域随着资源开发,处于工业化地起步时期•【规律总结】1.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地基础分析区域差异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入手•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地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地结果•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地先决条件,但不是重大,咼新技术产业突出传统型工业为主为主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较咼;城市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城市化水平最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综合经济实力中等综合经济实力较弱【考例探究1】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科学院构建地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中国东、IMW31网I側丁L例* Lwy aKM! 2(01 20冊210地区发展支持系统东部地区「121.2中部地区113.3西部地区110.2注:1995年全国为100.0中国东、中、西部地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答案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地比重•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解析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迁移教材关于东、中、西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知识,即可解答本题探究点二对外开放地区域差别【探究材料】教材P19图1- 18我国改革开放地时空发展•1.读图1- 18,说出我国对外开放地时空格局是怎样变化地?2 •我国地改革开放为什么从东部开始?东部经济地发展,对中、西部会产生什么影响?试谈谈你地看法•【探究归纳】1 .本图反映地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所经历地时空历程:从时间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地四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才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从此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至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地开放格局•从空间轴上看,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地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地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地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带2 •东部地带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东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地海运;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地一些城市,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地人们思想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地危机感和紧迫感•东部开放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拉大了与中、西部经济发展地差距•不过,国家适时调整了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地发展战略,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地发展差距正在缩小•【规律总结】对外开放地区域差异(1) 我国地对外开放战略:沿海T沿长江、陇海一兰新线T沿边境•(3) 对外开放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因为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地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区企业地技术和管理水平;区域开放程度高,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地竞争力【考例探究2】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地叙述,正确地是()A •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一兰新线,再到沿边境地开放次序B •西部地带对外开放地程度较高,吸纳外资地能力较强C.西部大开发并不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地经贸合作D •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地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答案A解析西部地带地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能力较低;西部大开发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地经贸合作;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地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竞争力•。
103高二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103高二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01dfc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5.png)
区域的发展差异(1)【前言】一、东、中、西差异二、南方与北方三、西部大开发2022年中国各省人均GDP排行榜(前10)这些城市的分布有何规律?分布规律:集中于东部沿海一、东、中、西差异(一)划分依据和范围(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发展速度差异1、产业结构差异读下图,比较我国2022年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产业结构差异——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以重型产业为主【P15活动】1、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
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活动2:P15~16】(1)该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来看: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应进一步加强轻工业的发展。
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图为202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看图说明东、中、西地带工业化的差异东部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相对滞后;东部工业产值明显高于中西部。
(东部:高新技术产业,西部:传统工业)看表格,202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表格反映东、中、西部地带城市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东部城市化水平高于中西部;东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高于中西部同类城市;东部城市密度高于中西部。
地区发展差异教案.doc
![地区发展差异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52b35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3.png)
地区发展差异教案.doc第六单元第一课地区发展差异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与地区的区别,增强国际意识;2、通过读图和讨论活动,了解划分过节的方法和依据;3、在地图上找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总结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4、运用数据、图片和实例,从多个方面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和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1、世界国家的数量,他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
三?教学设计及其依据(一)导入新课由两幅图片,美国与卢旺达自行车的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到。
美国的孩子们骑得是非常先进的变速山地车,而卢旺达的孩子们则玩的简易木制自行车。
他们在性能及价格上差别很大。
为什么美国的孩子可以享受这么优越的生活,卢旺达的孩子则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地区发展差异(二)国家和地区这一章是本书最后一章,前四章介绍了地理基础知识,了解了世界的自然环境特征,居民与聚落的情况,但世界各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整个世界是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最后一章首先介绍了世界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它们的差异,最终是要寻求更好的合作。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一章也是为学好世界地理打好基础。
这一目通过介绍国家、地区、国界划分等基本常识,为本单元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开宗明义,指出: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一家和地区。
国家具有完全的主权,国家的主权不容侵犯;地区指一些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地区没有完全主权。
二者在法律地位上有区别的。
但是,国家之间,不论面积大小,人II多少,经济贫富,政治制度有何不同,其法律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不能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应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即引出本节课89页阅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单元活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单元活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ebbf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b.png)
单元活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案标题:单元活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2. 掌握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不同地区发展差异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包括经济差异(如城市化水平、工业结构)、文化差异(如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社会差异(如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等方面。
3. 分析方法和技巧的引导:教授学生如何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统计分析、图表分析等。
4.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体的地区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深入分析其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发展差异,并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以PPT或讲解形式,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包括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3. 分析方法和技巧的引导:向学生介绍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4.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体的地区,向学生展示相关数据和信息,引导学生分析其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发展差异,并准备小组展示。
6. 小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其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7.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关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地考察资料,用于引入和展示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fbc13b7e21af45b207a815.png)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激情导入
约1分钟
激发学习热情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北方都存在着很大差别。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中、西区域差异,下面我们继续来看一下南北方区域差异。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习成果展示
解决疑惑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①北方:平顶房,过去民居多土坯房。
②南方:屋顶坡度大,多尖顶房。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交通)
①古代交通:南船北马。
②交通便利程度:北方方便且通达性好;南方受河流阻隔,不如北方便利。
③交通运输方式:北方是铁路和公路的主要分布区;南方内河运输也是一种普遍方式。
【小结】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北方都存在着很大差别。
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有什么疑问吗?谁能帮助解决一组共同完成
【合作探究】
1.试分析两地气候的差异
南方
北方
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1月均温
>0°C
<0°C
年降水量
>800mm
<800mm
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温度带属亚热带,干湿地区属湿润地区。
【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
秦岭淮河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1.界线
二、南方与北方:2.自然条件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 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e86a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e.png)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案标题:区域发展差异教案目标:1. 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原因;2. 探讨区域发展差异对社会经济和人口流动的影响;3. 分析并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区域发展差异是什么?它对社会和经济有什么影响?知识探究:2. 学生小组合作研究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案例,包括国内和国际的例子。
他们应该考虑地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3. 学生小组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如此显著?有哪些原因导致这种差异?4.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口流动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人口流动如何影响不同地区的发展。
应用活动:5. 学生小组选择一个他们认为发展差异较大的地区,并设计一个解决方案来减少或消除这种差异。
他们应该考虑到地区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6.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与全班分享。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提供反馈。
总结:7.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强调区域发展差异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应对区域发展差异。
延伸活动:8.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差异,并与国际学生进行交流和比较。
评估方式:- 学生小组的研究记录和分享- 学生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展示- 学生对区域发展差异的理解和思考的书面总结教案特点和指导:- 教案通过引入、知识探究、应用活动和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影响。
-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研究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 学生通过设计解决方案和展示分享,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适当调整教案的内容和难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1349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7.png)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标题: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探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认识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现象和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促进区域发展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教学目标:1. 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特征;2.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3. 探讨如何促进区域发展的平衡和可持续性;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特征;2.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3. 如何促进区域发展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教学难点:1.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2. 探讨如何促进区域发展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区域发展差异的案例研究资料;3. 实地考察的相关安排和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具有明显发展差异的地理区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如此明显?这些差异对于地区和个人有何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状况的差异;2.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如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历史文化等因素;3. 探讨区域发展差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经济贫富差距、人口流动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区域发展差异案例进行分析;2. 每组展示自己的案例研究结果,包括该区域的发展现状、原因分析和影响等;3.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案例进行比较和总结,分析不同区域发展差异的异同点和共同特征。
四、实地考察(30分钟)1.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选择一些具有明显发展差异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2.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差异;3. 学生回到教室后,进行实地考察的总结和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和体会。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a4594131b765ce050814e8.png)
湘教育版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
本节设计了分组活动“东部与中西部差异图表分析”,从多方面比较了东部与中西部差异,既让每组同学开展合作探究,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也设计了“东部与中西部在未来格局中哪个占主体地位”辩论题目,让学生把课堂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发挥学生主人翁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东部、中西部的优劣势的全面认识,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思辩能力、阐述能力。
2.课程强调地理学习的生活性、实践性,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南北方饮食习惯、民居建筑差异来导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最后通过中美西部开发的比较,让学生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教训,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提些合理化的建议,不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关心国家建设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二.教材分析《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材以我国为例,阐述了南北方、东西部差异,由三部分组成:南北方差异、东中西差异、西部大开发。
考虑西部大开发内容与东中西差异内容衔接紧密,学生对南北方差异熟悉,因此大胆地重组教材,将“南北方差异”提到“东中西差异”之前学习。
本节内容用实例诠释了本章第一节区域基本特征:区域间差异性,同时为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了理论铺垫。
本节有关南北方差异,初中虽以学过,但要求掌握的是感性知识,在高中阶段应提升到理性分析,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明确优势,找准问题,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了解南北方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发展方向;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比较东、中、西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案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0fd33290c69ec3d5bb75ec.png)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学习目标二、学习课时:3课时自学导入学习目标一了解、熟悉本节的地理主干知识【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阅读教材P13—23,完成下列问题1.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密度 B.自然条件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地理位置2.下列重要城市中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 )A.北京、南宁 B.重庆、南京 C.大连、合肥 D.沈阳、哈尔滨3.中、西部经济地带不利于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矿产资源短缺 B.能源资源短缺C.水资源短缺 D.人才、技术和资金匮乏4.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B.中部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优于东部C.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东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D.中西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较大比重5.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B.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C.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D.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
教师:点评,指出学习的重点、存在的问题。
目标导学学习目标二掌握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及发展差异【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1.学生阅读教材P13-20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完成下表2. 完成教材P15和P19“活动”内容教师:归纳小结13、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见教材P19图1—18)【配套练习1】1.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 )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2.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东部季风区——冰川纵横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青藏高寒区——“高”和“寒”3.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我国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南京与银川分别属于 ( ) A.中部、西部地带 B.东部、西部地带C.东部、中部地带 D.西部、东部地带4.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开放次序B.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吸纳外资的能力较强C.西部大开发并不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D.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教师活动】点拨方法学习目标三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主要差别【教学活动】生—师型。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内蒙古省级优课)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内蒙古省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b2657b2208a1284ac950439d.png)
第三节:区域发展的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四个区域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4.理解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及原因。
【活动过程】活动一:阅读课本P13第一段,了解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划分的依据及分布。
1.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读P13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完成下表。
并设计图例在中国政区图上填注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带东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西部经济带范围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3.我们的家乡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一个地带?活动二:1.阅读课本P14第一段和图1-13,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发展水平差异,完成下表。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发展水平差异项目东部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科技教育水平发展机遇12.阅读课本P14“产业结构差异”和图1-14,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产业结构差异。
(1)据图1-14分析,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有何共同点?(2)据图1-14分析,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有何不同点?(3)由上述(1)、(2)两问,分析导致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完成下表。
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工业结构3地带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工业产值工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密度4.阅读课本P18-19填写下表。
中、西部东部对外开放时间对外开放程度外资吸收能力活动三: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高二地理上学期《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三课时教学案
![高二地理上学期《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三课时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64855e1711cc7931b7169c.png)
(3)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注明知识要求:A“识记类”
B“理解类”
C“应用类”
D“能力提升类”
合作探究
备注
图1-1-1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据图回答(课本)
(1)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那几个省市区
(2)中部经济地带包括哪几个省市区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6.青岛、大连、天津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劳动力廉价优质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④水源、动力充足⑤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7.西部经济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
西部经济地带包括、、、、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十个省级行政单位
2.中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________的差异、________的地域分布和________的不同。
3.三个经济地带区域差异的主要表现:
(1)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最高,________最低,东、中、西________排列,差距在逐渐________。
(3)哪个经济地带区位优势较好
图1-1-1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较,据图回答
(1)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差异
(2)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速度有何差异
(3)为什么要实施东部经济地带帮扶西部经济地带
当堂检测
备注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根据中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完成4~5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7讲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7讲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1be54aba1aa8114531d910.png)
第27讲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区域认知)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认知)3.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以世界或我国某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
2.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认识区域1.区域的含义(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①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②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①指标⎩⎪⎨⎪⎧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可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②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易错提示】“区域”和“地域”的异同: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
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2.区域的类型类型含义举例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自然区域如高原区、平原区;人文区域如方言区、水田农业区功能区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城市经济区以城市为中心,并且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3.区域的特征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的形成: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差异+地形的影响→自然环境差异→社会经济差异。
2.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似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温暖湿润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多有运河连通矿产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似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其布局临海型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占突出地位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发达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大量移民3.我国的区域差异(1)成因: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气温:由南向北递减;降水:受夏季风影响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新
人教版高二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学案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学习提纲
一、东、中、西部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劣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