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6章,标准贸易模型The Standard Trade Model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6章

国际经济学第6章
伯斯纳(M.V. Posner,1961)等人利用熊比特的创新理论,从创新与技术 ( 差距的动态关系中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基础以及国际贸易格局的动态 变化,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技术差距论” (The Technological Gap Model)。 熊比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是分析创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在熊比特看来,所 谓创新,既可以是新产品、新生产工艺和新材料的出现,也可以是发 现新的产品市场或者组织生产过程的新方式。由于各个企业在企业家 才能、创新能力和机遇等方面的差异,创新并不会在所有企业同时、 普遍出现,而是在个别企业中首先出现。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总是在 少数企业中率先出现和实施,并可以拥有垄断优势,获得垄断利润。 在垄断利润的吸引下,众多企业加入模仿的行列,这将引发投资高潮, 并推动整体经济活动逐步走向繁荣和高涨。随着模仿企业的增加,垄 断利润逐步消失,企业投资热情下降,经济将从高峰跌落,并逐步走 向衰退和萧条。如图6.1所示。
6.1 技术差距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6.1.1 技术差距论
在现实中,生产技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研发活动的开展, 技术创新不断出现。如果两个国家的研发投入和成功率存在 差异,或者技术创新速度存在差异,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 两个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将不断变化。
技术差异及其变化影响产品的可获得性,进而导致贸易的产 生和贸易格局的变化。创新性产品首先在某个国家出现时,这个 国家就在该产品上拥有排他的可获得性,其他国家不能生产该产 品,如果有需求,就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
6.1.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品生命周期最早是属于市场营销的范畴,主要是用于分析产品 进入市场以后销售行为的变化规律。弗农(R.Vernon,1966) 等人把这一概念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从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 的生产特征出发,分析创新时机、规模经济和不确定性对国际 贸易模式的影响,创建了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 此分析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生产决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国际 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参见:Vernon Raymo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80, May, 1966, 190-207. 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产品的生产周期可以划分为新产品 的引入阶段、新产品的成长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在生命周 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特征、通过分析国际间的创新、模 仿以及技术差距的产生和消失,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 了分析。由于各国在基础科研能力、研发投入、市场规模和竞争 状况、人力资本存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创新同样不会在所有国 家同时出现,而是在少数国家率先出现,这样就导致不同国 家之间出现技术差距。创新国能够生产新产品,并且具有技 术垄断优势。后进国因为不掌握该项新技术,在有需求的情 况下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所以,波斯纳认为,技术也可以 视为独立的生产要素,这种技术要素不仅在时间上反映着各 国拥有程度上的差异,而且即使从动态的角度去考察,各国 由于技术革新的进展不一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差距。 国家之间在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静态和动态差距,构成了国际 贸易的基础,这样就出现了国际贸易。随着后进国家的进口 不断增加,其国内企业开始模仿生产。在模仿生产的过程中, 后进国家逐步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国际技术差异不断减少、 并最终消失。如图6.2所示。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1、时机本钱(opportunity cost):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时机,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比拟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时机本钱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时机本钱,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拟优势。

3、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是指以各国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4、单位产品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6、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7、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8、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应和需求同时到达均衡的状态。

9、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demand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0、相对供应曲线(relative supply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供应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1、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

12、相对工资(relative wage):是指一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

第六章国际经济学课件

第六章国际经济学课件
直接补贴: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贴 间接补贴:政府对出口商品的财政税收优惠
目的: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国际市场 竞争力,扩大商品出口。
国内补贴
国内补贴(domestic subsidies),是提供给进 口竞争产品生产者的补贴。
经济效应:
低效率的国内生产者获得收益 保护效应 对进口国家来说,福利损失比关税和配额少
超国民待遇
超国民待遇,是指中国在同等条件下给予外商直接投 资高于本国国民投资的待遇,如中国对外资企业一直 采取税收优惠、投资优惠、外汇管理优惠等许多优惠 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在开放初期对中国更多地吸引外 资的确起了重要作用。 2008年1月1日期,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 25%,此前外资的所得税是15%,内资是33% 。 自2010年12月1日起,中国将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 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外企超国民待遇的 时代宣告终结。
四、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福利效应
Dd 价 格 Sq Sd
P0
Pw+t a b c d Sw+t
Pw
0 Q1
q
Q3 Q0 配 额 Q4 Q4 Q6
Sw
国内补贴
Sq Dd 价 格 P0 Pw+t
a
Sd
补贴 b
Pw
பைடு நூலகம்
Sw
0
Q1
Q2
Q3
出口补贴
Sq P2 P0
E 补贴 F G
Sd
价 格
P1
Df
0
Q1
Q2
Q3
歧视性政府采购
歧视性政府采购,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法律或不 成文规定,在本国政府机构招标采购时给予本国 厂商优先获取采购订单的一种非关税壁垒。 动机是保证政府购买构成本国产品需求、增加本 国就业、支持本国新产业的发展等。

标准贸易模型

标准贸易模型

标准贸易模型标准贸易模型是建立在李嘉图模型、特定要素模型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这几个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模型综合基础上的,是一个更具有一般性的世界贸易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国际经济学中的很多重要课题。

当国家间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它们之间的相互贸易可以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因此这里选择标准贸易模型对这种经济条件下反倾销的贸易保护做出分析。

当各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时,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两国进行自由贸易,各国都更多地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与他国进行交换,从而提高各自的福利。

标准贸易模型的前提假设是:世界由两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都生产A与B两种产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两国的相对价格分别为PA/PB,PB/PA;社会将根据相同成本产出最大原则确定生产,而按照福利最大化原则选择消费。

如下图1 所示,本国生产点是Q,消费点是D,价格线O 与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同时相切,意味着同时满足了生产和消费最大化要求,此时,本国消费组合为QA2、QB2,产出组合为QA1、QB1,A产品供过于求,ΔQA = (QA1−QA2),B产品供不应求,ΔQB = (QB1−QB2),因而出口A,进口B。

图1:标准贸易模型(V1,V2,V3无差异曲线;O、等价线;O'TT'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正常情况下,如果PA/PB上升,本国贸易条件改善,生产点与消费点分别转化成Q'、D’,本国整体福利水平上升,而外国福利水平下降,本国贸易所得大于外国贸易所得;但是如果本国降低它具有比较优势的A产品价格,即PA/PB下降,而这一相对价格的下降是由于人为压价倾销,则本国福利水平下降,但价格优势所带来的竞争力使本国产品A顺利出口挤占国际市场,这样就对外国国内生产A产品的产业及其工人工资造成最直接的冲击,典型表现是外国A产业厂商倒闭,工人失业,社会保障体系负担加重。

根据上述模型,当外国A产品的产业及其工人工受到冲击、社会保障体系负担加重时,为保证A产品产业的生存、工人的就业和社会稳定,外国政府最终将被迫主动或被动地设置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减少A产品进口,保护A产业及其工人的经济利益。

国际经济学第6章,标准贸易模型The Standard Trade Model

国际经济学第6章,标准贸易模型The Standard Trade Model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 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
1、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对本国有利还是有害? 2、当一国经济增长时,参与国际贸易是否能提 高增长的利益?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1、经济增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QC
平衡性增长 balanced growth
QC
QC
QC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 外国对本国进口的产品进行补贴对本国有利, 对本国出口的产品进行补贴对本国不利;外国 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征收关税对本国不利,对本 国进口的产品征收关税对本国有利。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 贸易条件的收入分配效应
↑ PM/PX ↓
相关问题
1989年间,政治变动席卷东欧。这场变动的一个 结果是西欧贷款的方向发生了变动。西欧国家尤 其是德国,80年代曾向美国大量贷款,如今开始 将钱借给邻近的东欧国家。利用收入转移问题的 分析考虑:上述情况会怎样影响西欧产品对美国 和日本产品的相对价格?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 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 – 福利恶化型增长(悲惨的增长) immiserizing growth
经济增长(福利↑)+ 贸易条件恶化(福利↓)= 福利↓
相关问题
A国和B国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用于 生产两种产品X和Y。两国的技术水平一样,X 是资本密集产品,A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分析 下列情形中,两国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变化: a. A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b. A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c. B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d. B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收入转入(福利↑)+ 贸易条件恶化(福利↓)= 福利↓

06《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06《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工业品的品质差异较明显,其消费结构与一国的收 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从需求方面看,发生在工业品 之间的贸易与两国的发展水平或收入水平有密切关系。 所以,重叠需求理论适合于解释工业品贸易。
另外,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他们之间对 工业品的重复需要范围较大,因此工业品的贸易应主 要发生在收入水平比较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
End30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人进一步 发展了这个从动态角度考察国际产品贸易的周期性规律。 克鲁格曼认为,发达国家以固定速度持续有序地开发新产 品,而发展中国家没有或缺乏产品创新能力。在发展中国 家模仿和吸收发达国家新产品生产技术这段滞后期间,发 达国家垄断新产品出口,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老产品(几乎 是完全竞争的产品)。每种新产品国际贸易都要经历发达 国家发明、出口、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向 发达国家出口的四个阶段。事实上,技术更新是以实现和 增强竞争力为转移的。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不仅存在一个 滞后问题,而且存在承受巨大技术转让费问题。
第六章 重叠需求、技术变 化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 第二节 技术差距理论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End 1
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需求 偏好相似论)
一、消费者行为假设 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三、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的异同
End 2
概述
无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还是要素禀赋理论,都是从 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即从技术差异、要素禀 赋差异等供给方面的因素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决定,而关于 需求方面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决定则并未提及。另一方面, 基于生产理论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比较注重于静态分析, 总是假设供给方面条件不变,而在现实中,这些国际贸易 的重要决定因素总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例如,由于 技术进步或创新,国际贸易中新产品或新品种总是不断地 出现,即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总是在不断更新。

国际经济学-第六章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第六章ppt课件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这种消费模式的 传播,对发达国家或收入水平较高国家产品 的出口十分有利。消费模式传递对发达国家 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发 达国家生产的耐用消费品等产品在满足了国 内需要以后,一部分产品可能被发展中国家 或收入水平处在上升阶段的国家所吸收;另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国内已经饱 和,甚至处在衰落期的产品形成源源不断的 需求。

总的来说,重叠需要理论是从消费者行为,即需求 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的。即如果两个国家人 均收入水平越接近,则这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重叠 部分就越大,因而,两国的贸易关系就越密切。产 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在产品的发 展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在初始期,决定比 较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研究与开发;在成长期,决定 比较优势的最重因素是资本;而在成熟期,非熟练 或半熟练劳动则是决定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力量。
由于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比较低,所以 当一国或食物进口国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对 食物的需求可能增加很少,甚至不增加,因 而其价格的变动也很小。而随着收入水平的 提高,人们对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则比较大。 这意味着,生产食物的国家和生产奢侈品的 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所面临的需求条件或市场 前景是不同的。从国际贸易条件的角度说, 各国乃至世界总体上的收入水平越高,奢侈 品以及消费品中的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越 多,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越有利。
图中,横轴表示 人均收入水平y, 纵轴 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 商品的品质等级q, OP 表示二者的关系。E和F 之间的商品,两国的重 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 的基础。当两国的人均 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 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 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 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收 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 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 能越密切。

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世界贸易组织

第六章世界贸易组织(WTO)6.1从GATT到WTO6.1.1《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Tariff And Trade ,GATT )的诞生1930年:经济大危机中世界各国面临重重困境及一系列惊慌失措的表现;美国“ 斯穆特—赫利法案”的巨大效应. 为保护国内经济,针对1 9 2 9年美国股市崩盘,美国国会通过了提高关税的《斯穆特--赫利》法案,结果引起贸易伙伴一系列报复,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进一步衰退。

1941年:美国与英国《大西洋宪章》相关看法;“希望达成各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充分合作…… 致力于促进所有国家,不论大小,战胜或者战败……”1944年:美国、英国、苏联、法国等战胜国代表聚集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城,召开了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并签《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1946年10月,各国大会相继通过拟建国际贸易组织的《哈瓦那宪章》,但因该宪章未能获得美国国会批准,致使该组织未能如约成立。

各国与会代表通过谈判,妥协,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原宪章起草委员会将这些协定及宪章中某些项内容综合起来,形成《关税和贸易总协定》;1948年元月1号生效建立“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国际性权威机构,旨在鼓励和推动全球自由贸易与经济发展。

至少对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进程,无论是繁荣或是衰退,都有相对准确的预期和强力的调控。

6.1.2从GATT到WTOGATT在国际上,首次以法律形式提供了整套调整国际贸易及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并对其成员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具体规定。

1947—1993年,GATT先后举行了“八个回合”的谈判;其中前七次主要以讨论并议定关税、非关税措施和货物贸易框架协议为主。

乌拉圭回合”除上述传统议题外,还把服务、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纺织品和服装、农产品、新世贸组织成立等问题纳入解决议题和范畴。

至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那种各自为政以及混乱、无序的失控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观。

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第八版—第六章详解

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第八版—第六章详解
分纵轴到需求曲线的任一条水平线
完全垄断市场
3、MR曲线在AR曲线之下 MR=A/B-2/B×Q=A/B-1/B×Q - 1/B×Q
P=A/B-1/B×Q=AR MR=P-1/B×Q=AR-1/B×Q MR曲线在AR曲线之下
完全垄断市场
3、MA曲线在AR曲线之下 由MR=P-1/B×Q可知:
1.MR与P之间的差异取决于厂商销售量Q及需求 曲线的斜率B
Q为销售量;P为单位产品价格;A, B为常数
完全垄断市场
2.MR与AR曲线有相同的纵轴截距且MR平分纵轴到需求曲线的任 一条水平线
由①式可以得到反需求函数 P=A/B-1/B×Q=AR ②
则总收益: TR=PQ= (A/B)×Q-1/B×Q2 边际收益: MR=dTR(Q)/d(Q)=A/B-2/B×Q ③ 比较②、 ③式可知: MR与AR曲线有相同的纵轴截距且MR平
出点位于边际收益(多 销售1单位产品的收益) 与边际成本(多生产1单 位产品追加的成本)相 等之处,即MC曲线与 MR曲线的交点。
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均衡
可以看到利润最大的 产出点Q*对应的是价 格P*
右图阴影部分为厂商 获得的垄断利润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特征
1、同一类产品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产品内 在品质、外观形象以及消费者主观评价等。
2、厂商数目较多,可以忽视对手的反应,独立决策。
3、产业的进入壁垒比较少。
4、由于存在产品的异质性,厂商对产品价格具有一定的影 响力。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模型的假设 1、第一,每个厂商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
品,也就是说它的顾客不会由于微小的价格差别 而去购买其他厂商的产品,产品的差异确保每家 厂商在行业中对它所特有的产品拥有垄断地位,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竞争 2、第二,每个厂商都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 格。

国际经济学第6章

国际经济学第6章

(3)优惠关税
对特定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 或免税待遇。主要有“洛美协定”国家之间的特惠税和普遍优惠制。
关税种类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A.反倾销税:倾销、倾销类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第6条、“正常价格”、《反倾销协议》
B.反补贴税:补贴、《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C. 普遍优惠制(GSP):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贸易 优惠的一种形式,简称“普惠制”。根据该制度,发达国家单 方面地削减或取消对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成品或半制 成品的进口关税。
(4)外汇倾销
(5)其他措施
图6-8
P
出口补贴的局部均衡效应——小国
SX P2 P1
a b
c
d
E
DX
O
Q 1 Q2
Q 3 Q4
X
图6-8
P
出口补贴的局部均衡效应——大国
SX P2 P1 PW
a b d c e f E
DX
O
Q 1 Q2
Q3 Q4
X
6.3.2
管制出口的措施
(1)出口管制的商品
(2)出口管制的形式与措施
内的消费、生产、出口和收入分配等产生影响。
图6-3
P
小国征收出口关税的局部均衡
S PW
a
PW-t
b
c
d
D O QD Q D′ Q S′ QS Q
小国征收出口关税的经济效应包括: A.价格效应:国内市场价格将下降
B.消费效应:a
C.生产效应:a+b+c+d D.贸易效应:出口量的下降
E.财政效应:c
(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 以发展转口贸易为主,包括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对外贸易 区、保税区等。 (2)工贸型的经济特区 以优惠条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生产以出口为主的制成品的区 域,主要有出口加工区、自由边境区等。 (3)科技型的经济特区 以科技为先导,以生产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出口产品为 主的自由经济区,包括自主型科学工业园区和引进型科学工业园区。

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6.2.4规模经济、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




分析框架:垄断竞争贸易模型 除了规模经济外,再引入要素禀赋差异这一 因素 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针对两个部门) 假设现有两个部门——X与Y,其中X是资本密集 型部门,属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Y是劳动密集 型部门,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要素市场仍假 设为完全竞争结构。 假设A、B两国除了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外,其他一 切条件都相同,其中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 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在规模经济报酬递增的条件下:
产出的增长比例比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高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平均成本(单位成本)降低。
本章结构


6.1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的含义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6.2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 易
垄断竞争市场与差异产品下的产业内贸易 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3)封闭条件下
Y
一般均衡点在图中的A点,在A 点相对价格线(Px/Py)与生 产可能性边界相切。 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两 国两种产品都生产,社会福利 也相同。
T

A
C
O
T’
X
图6-1
6.1.2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4)开放条件下
均衡点E对两国来说都不再是稳定的,两国
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 如果A国专门生产X,B国专门生产Y,A、B两 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出的产品一半与对方 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生产 可能性边界,位于图6-1中直线TT’的中点C, 这时,很明显,两国都会获益。 即使不存在比较优势,外部规模经济也可导 致国际贸易的产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学第六章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学第六章2

The gravity equation
A multi-country framework where i,j=1...C denotes countries; k=1,...,N denotes products (Any variety of a good counts as a distinct product) i yk denotes country i’s production of good k. pi are the same across all countries, normalized i to unity. Then yk measures the value of production. i GDP of a country equals Y i = N yk , and k=1 the world GDP is Y w = C y i . i=1 j s denote country j’s share of world expenditure, s j = Y j /Y w . Balanced trade is assumed in each country.
Y jY i = s j s i Y w = X ji =s Y = w Y
j i
The bilateral trade equals 2 i j Y Y ) Yw The bilateral exports from country i to country j are proportional to the product of their GDPs. X ij + X ji = (
The gravity equation
Suppose Countries are completely specialized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a product, Demand is identical and homothetic across countries. Free trade (No tariff or transport costs). A good produced in any country is sent to all other countries in proportion to the purchasing country’s GDP.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第八版第六章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第八版第六章

行业中厂商越多,则各厂商定价越低
24
不完全竞争理论

均衡的厂商数

向下倾斜的曲线pp表明行业中厂商越多,各厂 商的产品定价越低

厂商越多,厂商面临的竞争越激烈

向上倾斜的曲线cc表明行业中厂商越多,每个 厂商的平均成本越高。

随着厂商数的增多,各厂商的销售量下降,每个厂商 都无法沿着下降的平均成本曲线达到很低的水平

假定某个行业中的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

现实中,许多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也即具有 递增报酬)

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
4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
在规模经济下:



产出随着所有投入品的增加成正比例更快的 增长 平均成本(单位成本)随着市场的规模降低
5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
表6-1: 某一假定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

几个厂商,每个都大到足以影响价格,但没有一家拥有绝 对的垄断地位。 每个厂商制定价格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反应,还要考虑竞 争者的反应。

寡头垄断中厂商的价格策略是相互依存的。

15
不完全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的特殊情况 围绕相互依存性的问题,有两个关键性的假 设:


每个厂商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 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当作既定价格
28
垄断竞争与贸易

CC:
AC = F/Q + c = n x F/S + c
PP:
P = c + 1/(b x n)
29
垄断竞争与贸易

从一体化市场中获利:一个具体数据的例 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1、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 – 假设:
两种产品:棉布(C)、粮食(F)
TT QC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
等价值线(isovalue line): PC * QC + PF * QF = V
或: QF= V/PF -(PC/PF)* QC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2、本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 恶化,减少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而本国的进 口偏向型增长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并 带来额外的收益。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 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 – 福利恶化型增长(悲惨的增长) immiserizing growth
经济增长(福利↑)+ 贸易条件恶化(福利↓)= 福利↓
利水平越高; 3、无差异曲线越往右越平坦。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 相对价格与相对需求
当相对价格 PC/PF 上升时 (1)消费移动到一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社
会福利改善了; (2)相对价格变动使消费点随无差异曲线向靠
近粮食和背离棉布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棉 布的相对需求会减少。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
一种产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其相对供给量 的增加。
PC / PF
RS
QC / QF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2、相对价格与相对需求
PC * DC + PF * DF = PC * QC + PF * QF = V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 相对价格与相对需求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无差异曲线向下倾斜; 2、无差异曲线的位置离原点越远,所对应的福
• 外国对本国进口的产品进行补贴对本国有利, 对本国出口的产品进行补贴对本国不利;外国 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征收关税对本国不利,对本 国进口的产品征收关税对本国有利。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 贸易条件的收入分配效应
(2)收入在国家内部的分配
关税:( PM/PX)h↑ PM/PX ↓ 出口补贴:( PX/PM)h↑ PX/PM ↓
相关问题
A国和B国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用于 生产两种产品X和Y。两国的技术水平一样,X 是资本密集产品,A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分析 下列情形中,两国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变化: a. A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b. A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c. B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d. B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三、国际收入转移:RD曲线的移动
假设本国对棉布的边际支出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pend)比外国高,而本国对粮 食的边际支出倾向比外国低。
三、国际收入转移:RD曲线的移动
• 收入转移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假设本国对棉布的边际支出倾向比外国低,而 本国对粮食的边际支出倾向比外国高。
三、国际收入转移:RD曲线的移动
• 相对价格与相对需求
一种产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其相对需求量 的减少。
PC / PF
RD
QC / QF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3、相对价格的确定
– 假设: 两种产品:棉布(C)、粮食(F) 两个国家:本国(出口棉布)、外国(出口粮食) QC = 本国的棉布数量 QF = 本国的粮食数量 QC*= 外国的棉布数量 QF*= 外国的粮食数量
• 经济增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往往来自于经济增 长的偏向性,因此这种经济增长可称为偏向性 的经济增长(biased growth)。
平衡性增长 balanced growth
QC
PC / PF
QC / QF
PC / PF
QC / QF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 经济增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 收入转移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如果收入转出国对出口产品的边际支出倾向比 转入国高,那么收入转移使转出国的贸易条件 恶化;如果收入转出国对出口产品的边际支出 倾向比转入国低,那么收入转移使转出国的贸 易条件改善。
三、国际收入转移:RD曲线的移动
• 极端的可能性
收入转出(福利↓)+ 贸易条件改善(福利↑)= 福利↑ 收入转入(福利↑)+ 贸易条件恶化(福利↓)= 福利↓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 出口补贴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 本国对出口产品实行补贴会使本国的贸易条 件恶化,而使外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3、贸易条件的收入分配效应
– 收入在国家间的分配 – 收入在国家内部的分配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 贸易条件的收入分配效应
(1)收入在国家间的分配 – 本国的关税是否对外国有利? – 本国的关税是否对本国有利? – 本国的出口补贴是否对外国有利? – 本国的出口补贴是否对本国有利?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是否外国的关税总是对本国不利,而外国的出 口补贴总是对本国有利?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相关问题
1989年间,政治变动席卷东欧。这场变动的一个 结果是西欧贷款的方向发生了变动。西欧国家尤 其是德国,80年代曾向美国大量贷款,如今开始 将钱借给邻近的东欧国家。利用收入转移问题的 分析考虑:上述情况会怎样影响西欧产品对美国 和日本产品的相对价格?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麦之勒悖论(The Metzler Paradox)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 贸易条件的收入分配效应
(2)收入在国家内部的分配 一般情况下,关税对本国的进口产品竞争部门 有利,对出口部门不利;而出口补贴则对进口 产品竞争部门不利,对出口部门有利。
相关问题
假定一个国家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而另一国 家对这种产品征收高关税来抵消补贴产生的影 响,从而使另一国家的产品相对价格不发生变 化,两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两国的福利有 何变化? 另一方面,假定另一国针锋相对地对自己的出 口产品进行补贴,其结果与上述情况有什么不 同?请对比分析。
内容
•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 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 国际收入转移:RD曲线的移动 • 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 标准贸易模型 —— the standard trade model • 标准贸易模型的基础
1、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 2、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3、世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4、贸易条件对国家福利的影响。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3、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
1、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对本国有利还是有害? 2、当一国经济增长时,参与国际贸易是否能提
高增长的利益?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 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
1、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对本国有利, 而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 贸易条件恶化。
• 世界市场中一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称为外部 价格(external prices)
• 一国国内市场中其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称为内 部价格(internal prices)
• 一国的贸易条件是指外部价格。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1、关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假设本国对进口粮食征收相当于产品价值 20% 的关税
• isovalue lines •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pend • Metzler paradox • standard trade model • terms of trade • transfers of income
相关问题
日本原本出口制造品,进口原材料如石油、粮 食。分析以下情况下日本贸易条件的变化 a. 伊拉克战争使石油供应紧缺。 b. 韩国扩展了汽车的生产能力,并在美国和加 拿大进行销售。 c. 美国的工程师建立了核反应堆以代替石油燃 料发电厂。 d. 俄罗斯农业歉收。 e. 日本降低牛肉和柑橘的进口关税。
对于任何给定的棉布的相对价格,偏向棉布的 经济增长导致棉布的相对供给增加;偏向粮食 的经济增长导致棉布的相对供给减少。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2、相对供给和贸易条件
假设本国出现了偏于棉布的经济增长。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2、相对供给和贸易条件
假设本国出现了偏向于粮食的经济增长。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 关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 本国征收关税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而 使外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 大国的关税会影响其贸易条件,而小国的关 税一般不影响其贸易条件。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2、出口补贴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假设本国向所有出口棉布的生产者提供相当于 产品价值 20% 的补贴。
RS
RD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4、贸易条件改变对福利的影响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国出口产品的 价格除以进口产品的价格。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 贸易条件改变对福利的影响
A rise in the terms of trade increases a country’s welfare, while a decline in the terms of trade reduces its welfare.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国的福利随着贸易条件 的改善而上升,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下降。
三、国际收入转移:RD曲线的移动
• 实例分析 – 美国的收入转移 – 转移问题与亚洲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