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活动实践课案例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3篇)
第1篇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出发,分析了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引言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实践应用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2. 实践环节薄弱: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数学教学的实践应用认识不足,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应用。
三、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实践,提高能力(1)开展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2)组织数学竞赛、数学小论文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改进评价体系,关注实践能力(1)将实践能力纳入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2)鼓励学生参与数学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实践指导(1)组织教师参加数学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对数学实践应用的认识。
(2)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积累实践经验,为学生的实践应用提供指导。
四、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中学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开展数学实验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 实施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数学实验,如测量三角形面积、探究圆的性质等。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希望能够给各位老师一些启发。
这个实践活动是关于“数学与生活”的主题。
首先,我给学生们出了一个任务,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他们需要收集各种数字资料,比如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家庭用水、用电量等等。
然后,学生们需要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比如计算家庭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分析家庭用水、用电的规律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运用到所学的各种数学知识,比如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平均数的计算、图表的绘制等等。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比较自己的数据和结果,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小组讨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展示环节,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在展示环节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口头陈述、图表展示等形式,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这样的展示环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从中学会更多的交流技巧和沟通技能。
通过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发现学生们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这样的实践活动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给各位老师一些启发,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数学化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本文以某中学开展的一次数学化教学实践为例,分析数学化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二、案例介绍1. 案例背景某中学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开展了一次数学化教学实践。
本次实践涉及七年级全体学生,教学内容为《三角形》这一章节。
2. 案例目标(1)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3. 案例实施(1)教学内容设计本次数学化教学以《三角形》这一章节为基础,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①几何图形与三角形的关系;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证明方法;③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④团队合作完成数学问题探究。
(2)教学过程①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新课讲授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证明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③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
例如,探究三角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解决方案。
④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探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⑤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数学化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三、案例分析1. 教学效果(1)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数学化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案例实验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以探究式学习为例,介绍一种中学数学实验教学案例。
一、背景介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提供具体的问题背景和操作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测量和对比,学生应能够准确理解数的大小和数的位值。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老师准备一些小球和一个精确的天平,将小球分别装入三个透明容器,其中一个容器装有一百个小球,一个装有十个小球,一个装有一个小球。
2. 实验探索:学生拿起容器逐一称量,观察并记录读数。
3. 实验总结: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大数和小数的特点,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4. 概念巩固:在实验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大数和小数的排列顺序进行理解和记忆,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数的位值概念。
四、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掌握数的比较和排列顺序,巩固数的位值概念。
五、实验的教学意义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数的大小和数的位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观察,学生应能够明确地发现,小数指的是比1小的数,大数指的是比100大的数。
他们还应该能够发现,数的位值决定了数的大小。
七、部分学生的思考和总结一些学生会思考为什么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一些学生还会思考什么是无限小数。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物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可以利用动画演示三角函数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2. 注重基础,循序渐进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在讲解新知识之前,要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3.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列举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注重实践,提高应用能力数学知识的应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案例1. 教学内容:一次函数(1)创设情境: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一次函数图像,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身高与年龄的关系等。
初中数学课例简要评析教案
初中数学课例简要评析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评析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 自主探究环节:教师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折叠等操作,观察并猜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交流,验证猜想的正确性,从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 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
4. 拓展延伸环节: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表现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能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3. 能力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中,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4. 情感态度: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较强,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总之,本节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案例【案例主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集中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活动、民主、自由【背景】我在进行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时,在拓展思维环节举出了下面这样一个例题,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很有感想:……例题:在一个双休日,某公司决定组织48名员工到附近一水上公园坐船游园,公司先派一个人去了解船只的租金情况,这个人看到的租金价格如下表所示:船型每只船载人数租金大船 5 3元小船3 2元。
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怎样的租船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严禁超载)……师:谁能公布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突然间,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这次第一个举起了手,很惊奇,便马上让他发言了。
也有了我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生:我认为可以租大船,可以租小船,也可以大船和小船合租!(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我赶紧制止。
)师:很好!你为他们设计了三种方案。
那你能不能再具体为他们计算出租金呢?生(一下子来劲了):如果租大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5=9.6只,因为不能超载,所以租大船需10只,则所付租金要3×10=30元。
如果租小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3=16只,则所付租金要16×2=32元。
如果既租大船又租小船……(说到这里,该生卡了壳)(我边认真听,边将他的方案结论板书在黑板上,看见卡了壳,便赶紧答上话)师:刚才×××同学真的不错,不但一下子设计了三种方案,还差不多完成了全部租金的计算,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要有勇气展示自己,你今天的表现就非常非常地出色,你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好,下面我就让我们一同把剩下的一种方案的租金来完成吧。
(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中得出):设租用x只大船,y只小船,所付租金为a元。
则:5x + 3y = 48 ,a = 3x + 2y 得到:a = 1/3x + 32因为:0 <5x <48 且x为正整数所以:x = 9时,a最小值= 29即租用9只大船和1只小船时,所付租金最少,最少租金为29元。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围绕“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展开,旨在提高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分析与解题能力,通过精选的数学案例,使学生掌握数学核心概念、解题策略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涉及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多个方面,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的对象为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问题分析。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教师需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得到提高和成长。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数学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如代数中的多项式、方程、不等式,几何中的图形性质、相似与全等,概率统计中的概率计算、数据分析等;(2)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包括算术运算、代数运算、几何图形的绘制与计算等;(3)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4)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证明和反驳;(5)掌握数学解题策略,如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归纳与演绎等,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学软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5)开展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如数学竞赛、小组讨论、数学游戏等,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4)通过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等;(5)注重数学美育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023年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七篇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优秀4篇)
2023年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七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优秀4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七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案例篇一近年来,教师有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
我想购买一套住房,我想把我和爱人在家经常讨论买哪个小区、贷款多少、还款多少年等问题推给学生讨论,借以复习已学过的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列举我们身边的教学目标:1、实例使学生意识到中学数学知识尤其是函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用数学的原动力。
2、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训练学生对主要信息的捕捉,体验现实问题决策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教学重点:建模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数学模型的建立。
教学过程:师:最近老师想以贷款的方式购买一套住房,在走访了几个同类小区后,老师把目光锁定在相同条件下两个小区。
a小区,首付6万元,每月还款1152.8元。
b小区,零首付,每月还款1562.5元。
贷款年限不少于3年,必须在退休之前还清,对于我来说,不得超过15年,请同学们帮我拿主意,看我究竟该选哪个小区?(学生沉思片刻,开始动手演算。
)生:老师你应该哪种省钱选哪个。
我设贷款为x月,所交金额为y元。
ya=60000+1152.8xyb=1562.5x师:那我们如何比较呢?(教师的适当引导有助于学生把已有的零散知识整理成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一次不等式组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生:可以用不等式,令yayb即:60000+1152.8x1562.5x60000409.7x解得:x由于是房贷问题,所以有x同理求得,当x147时ya即:当x小于147时选b小区;当x等于147时选a和b小区均可;当x大于147时选a小区。
师:利用我们所学的不等式知识,可以得到答案。
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生:可以用函数图像。
师:好,请同学们借助函数图像解决。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不同的画图像的方式,请他们分别上黑板自己画出他们自己认为的图像,这一部分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师:让我们共同分析一下这三个图像吧!生a:老师,我认为图像甲画得不对,因为x、y不可能为负数。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角形全等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一节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为主题的数学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包括SSS、SAS、ASA、AAS、HL。
2. 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提出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三角形全等?2. 新课讲授(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并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SSS、SAS、ASA、AAS、HL等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每组派代表展示证明过程,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教师点评学生的证明过程,强调证明方法的选择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4.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解题思路。
(3)每组派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教师点评学生的解题过程,强调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初中数学实践教学的例子(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开展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一次初中数学实践教学活动为例,探讨实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本次实践活动以“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活动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四、活动内容1. 活动准备(1)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如购物、烹饪、交通等,并记录下来。
(2)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如数学公式、计算器等。
2. 活动实施(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现象进行研究。
例如,某小组选择“购物打折”这一主题,研究如何计算打折后的价格。
(2)小组合作各小组根据所选取的主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计算,并得出结论。
例如,某小组通过计算发现,在购物时,选择合适的折扣方式可以节省更多的钱。
(3)成果展示各小组将研究成果以PPT、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总结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
3. 活动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活动效果1.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 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沟通协作,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六、反思与建议1. 教师在活动前要充分准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指导。
2.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之阿布丰王创作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一、教学设计:1 学习方式: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
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罕见的关系。
它不但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而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
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而且灵活的应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纵、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 学习任务分析: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纵、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而且在以直观操纵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 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介入本节课的操纵、探究成为可能。
4 教学目标:(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纵、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纵,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但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篇一: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建模的含义;探究数学建模的基本规律。
2、挖掘教材,探索教材知识内容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点。
教学准备:1、材料:甘蔗、FLASH软件、小刀、多媒体各项设备。
2、知识:初中数学二年级部分几何、代数相关知识;环保、城建等知识。
教学重点: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挖掘教材中的应用问题的素材。
教学难点:现实问题到数学模型之间的信息加工、分析处理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启发发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即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数模化(抽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1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通过画图、列表、分析数据、寻找规律,发现并验证皮克定理;(2)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亲身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地投入活动;(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类比、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验在解决多变量问题中采用变量控制法的科学思维方法.二、活动重点: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学会寻找思考问题的着眼点,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领悟数学思想. 三、活动难点: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与图形内部及它边上的格点数之间关系的探究. 四、活动过程:本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活动一.概念认识在平面上,先画一系列的水平直线和一系列的竖(垂)直直线,使得任意两个相邻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均为一个单位,这样就在平面上建立了一个方格网(如左图). 方格网中的每个交点叫做格点(如左图中的点A、B、C、D、E…).显然,每一个小方格(如图中带阴影的小方格)就是一个面积单位.如果一个多边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2格点多边形(如图中的多边形ABCDE) 知识延伸:如下图a,把多边形的任何一边向两方延长,如果其他各边都在延长所得直线的同一旁,这样的多边形叫做凸多边形.而图b中的多边形不具备这种性质,称为凹多边形. 二.自主探究1.求下列多边形的面积2.我们设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为S,多边形内部的格点数为N,它的边上的格点数为L,写出下图中格点多边形的N、L3.仿照2中的图在网格纸上画出符合条件的不同格点多边形 1)画3个满足条件N=0的格点多边形,求出它们的面积S 2) 画3个满足条件N=1的格点多边形,求出它们的面积S 3) 画3个满足条件N=2的格点多边形,求出它们的面积S 第二阶段课内活动一.对第一阶段活动的再认识 1.认识格点多边形 2.识别凹、凸多边形3.归纳格点多边形面积的求法4.会数格点多边形边上及内部的格点数二.探究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与边上、内部格点数的关系活动一探究N=0的格点多边形中S与L之间的关系图形序号 N S L ? ? ? ?… … … …满足N=0的格点多边形中的S、L之间存在一个什么样的3关系,你能表示出来吗? 活动二探究N=1的格点多边形中S与L之间的关系图形序号 N S L ? ? ? ?… … … …满足N=1的格点多边形中的S、L之间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活动三探究N=2的格点多边形中S与L之间的关系图形序号 N S L ? ? ? ?… … … …观察上表,你又有了什么发现?篇二: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请大家先观察下列生活中一些现象(多媒体演示),再回答问题:(1)一位外地教师问小王裘村中学在什么位置,小王告诉他从裘村汽车站出发,往东走1000米,再往北走50米,就是裘村中学。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Studying mathematics in middle school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 student's education. 数学是中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It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strong foundation in problem-solv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 它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坚实基础。
Mathematics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economics. 数学在科学、技术、工程和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One of the common challenges students face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is understanding complex concepts and applying them to real-life situations. 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面临的一大挑战是理解复杂概念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Students may struggle with topics like algebra, geometry, and statistics, which require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学生可能会在代数、几何和统计等主题上遇到困难,这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
Teachers play a vital role in helping students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by providing clear explanations, engaging activities, and personalized support. 老师在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挑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提供清晰的解释、有趣的活动和个性化支持。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新的课程标准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具体的教学中。
然而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不断的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案例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和阐述,而且还会对教学行为进行记叙,能够充分的反应和体现教学过程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
接下来,笔者就对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如下详细的分析。
一、教学案例1.教学案例的涵义。
所谓的教学案例就是指对实际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描述,包括具体的情境、问题、矛盾等。
它是一个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过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的一系列事件。
2.教学案例的特点。
首先,教学案例与论文相比,在文体和表述上论文是以议论和说理为主的,而案例则是以记录和叙述为主,同时进行必要的、适当的议论和说明。
也就是说,案例是通过对故事的讲述,以此来阐述和说明一定的道理。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写作思路和方法上,两者的区别也是非常大的。
其次,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在课前就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一种反映。
前者是在教学活动之前,后者是在教学过程之后,两者在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除此之外,教学案例比较适合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教学设计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最后,与教学实录相比,虽然这两者比较相似,都是对教学情境进行具体的描述,但是教学实例是有针对的对教学情境进行记录,必须是作者经过反复的思考的结果。
综上所述,教学案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本身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浓缩性和启发性,这也是教学案例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3.教学案例的构成要素。
根据初中数学的特点,教学案例的设计一般需要包括如下几种基本要素:首先,在背景上应该把事件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等,都向读者交代清楚。
创新的中学数学教学案例分享
创新的中学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越来越多的中学数学教师正在开展创新的教学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些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案例,希望能够给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案例一:游戏化学习在某中学数学教师的课堂上,老师创新地将数学与游戏相结合,通过游戏化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几何学的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一个名为“寻宝游戏”的小组活动。
学生们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需要解决一道与几何有关的问题,并给出答案。
解题正确的学生将得到一个提示,并根据提示找到隐藏在教室不同角落的线索。
通过搜集多个线索,并解开谜题,学生们最终找到了宝藏的位置。
这个案例中,老师创新地运用游戏元素,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学生们通过游戏,不仅巩固了几何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合作和团队合作意识。
案例二:项目驱动学习某中学数学教师在教授代数学的过程中,采用了项目驱动学习的方法。
老师组织学生们分为小组,要求他们选择一个真实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代数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学生们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和分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最终形成了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
在展示环节,学生们用图表、PPT等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
通过项目驱动学习,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探索精神,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一所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提高问题求解的能力。
此外,数学教师还结合互联网资源,建立了一个数学学习的在线平台。
数学教学的实践案例研究(3篇)
第1篇一、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以某中学为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案例进行研究。
二、案例介绍某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该校共有12个教学班,其中6个为初中数学实验班。
该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案例实施1. 改革课程设置该校将数学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兴趣课程三个层次。
基础课程以教材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拓展课程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兴趣课程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数学特长。
2. 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数学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思维能力。
(3)问题解决式教学:教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1)多媒体课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学知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2)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3)在线测试:教师利用在线测试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强化教师培训该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学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提升教学水平。
四、案例效果1. 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高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措施,该校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在各类数学竞赛中,该校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
2.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该校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竞赛等活动,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教学实践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学实践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以某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教育为例,分析教学实践教育的实施过程、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教学实践教育提供借鉴。
二、案例实施过程1. 教学实践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想象力,提出新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2. 教学实践教育内容(1)设计实践活动:根据数学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数学竞赛等。
(2)组织实践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实践活动的背景、意义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指导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活动,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3. 教学实践教育实施(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建模: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利用数学软件、教具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案例效果1.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敢于提出新的解题方法,创新思维得到锻炼。
3.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4.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教学实践教育的实施,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精准教学_实践案例(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精准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精准教学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个初中数学精准教学的实践案例,通过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案例背景某初中数学教师,面对新学期新班级的学生,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而另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决定开展精准教学实践。
二、精准教学策略1. 全面了解学生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建立学生个性化档案。
2. 分析学生差异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档案,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
3. 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制定以下差异化教学方案:(1)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辅导,通过小组合作、课后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学习能力强但应用能力较弱的学生:加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实施精准教学教师根据差异化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实施精准教学。
具体措施如下:(1)课堂提问: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作业布置: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课后辅导: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三、案例实施1. 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教师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数学课堂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动手实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案例实施(一)教学内容本案例以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为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教学活动(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直角三角形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模型,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勾股定理。
(2)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动手实践:学生根据讨论结果,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操作,如测量墙壁的高度、计算楼层的层数等。
3. 教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勾股定理的应用,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案例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勾股定理的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改进(1)丰富教学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创新教学方法:尝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充分发展。
五、案例总结本案例以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动手实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数学活动实践课《购物》
----教学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三维目标:
1、让学生正确理解常见的购物优惠措施,并能切合实际、货比三家,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通过具体案例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4、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本课题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来源,以有趣的购物活动为载体,通过与信息技术、数学等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应该怎样科学合理的购物,增强社会常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以实现策略的最优化。
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人人学有所获、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主要围绕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一主线,分四个环节展开研究。
环节一:谈话导入,通过复习折数,引入促销。
明确活动内容及研究性学习这一目标指向。
环节二:自主探究,体验感知。
这一环节设计学生对两个具体购买事例进行探究,分别是购买羊毛衫和帮助老师购票。
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具体分析商品的优惠措施信息,选择最佳购买场所,懂得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及认知能力,从而使主题研究不断的深入化。
环节三:拓展延伸。
学生根据前面自主探究获得的经验,进行自主拓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折数,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学习了折扣,请大家完成下表
你是怎样求得?(板书:现价÷原价=折数)
师:各大商场为了吸引顾客,经常进行各种促销活动。
请看
(1)满400送400购物券最多打几折?
(2)满200返还60现金最多打几折?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钱买你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活动一
题目是:天冷了,乐乐的爸爸想给爷爷买羊毛衫,在选购同一款式羊毛衫时,他收集到下列信息:
师:你认为买哪个店里的羊毛衫最实惠?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怎样买最实惠,时间是5分钟。
活动后,我让学生们谈一谈感受。
师:大家说的很好,B店销售经理觉得顾客比较少,因此增加促销力度,改成买400送300礼金券
师:这次你选择哪家店呢?
让学生通过这两次购物的选择,说说自己的想法。
并进行小结。
三、活动二
练习:出示科技馆的票价:
成人票:30元;学生票:打七折;10人团体票:150元(成人、学生均可)。
某班学生要去科技馆参观,请同学们帮他们算一算。
怎样买门票最省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为什么后面两种情况,一个57人,一个58人,选择却不一样呢?
四、活动三
某电器卖场运进一个型号的洗衣机,洗衣机成本400元,希望售出后能有大约100元的盈利。
请你帮助设计一个促销广告。
五、整理归纳
学生回顾购物学问和窍门,谈体会感受
教学反思: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怎样购物已经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活动中掌握一些技能,学会一些方法。
所以我设计了《购物》这节综合实践课。
一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折数的认识,包括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促销形式;第二课时是利用所学的折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上面呈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具有两方面特点:一、突出现实性、实践性
我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此为基础努力构建一个更贴近学生真
实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
具体体现在以下环节:
课前,让学生去商场体验,调查访问各种商品的优惠措施信息。
上课让学生观看我拍摄的一些商场的促销优惠信息,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非常直观的感知,熟悉生活场景的再现使学生犹如置身于真实的大社会氛围之中,学生顿时兴趣倍增。
再现两次购物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实践购物。
最后进行拓展提升,让学生设计促销广告。
这些活动的设计,很自然的就与生活联系了起来。
让学生亲自参与进去,亲自尝试,培养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学习方式体现活动性。
如:课堂上购买表的填写过程中,学生小组交流、展示、亲自参与实践的活动,以活动做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这些活动全是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实践能力,真正体现到了以学生为本的特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把问题抛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时,我对每一步提出的问题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设疑激趣。
当学生有困惑时,我不忙于给答案,而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释疑,并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这样,学生既能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从而让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经历了购买到物美价廉商品的社会体验,学习认识、参于理解的这一过程,学生自觉地探索、领悟,创新地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相关的参与适应、改善社会生活的能力。
达到综合实践课实践的目的。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个问题:我设计的活动的结果是开放性的,因此学生在信息交流的过程,有着一定的争论,我在组织活动一时,这其中的引导不够顺畅,耽误点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