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品质鉴别培训资料
评茶员资格培训资料
80-90℃水温
(3)茶水比例
用水比例要因茶而定 红茶、绿茶、紧压茶以1:50为
宜 乌龙茶以1:22为最好
(4)泡茶时间
如冲泡不足5分钟,汤色浅,滋味淡 超过5分钟,汤色深,味浓涩 我国目前通用的审评标准 成品茶用3克茶叶,冲150毫升沸水,泡5分
感官审评是用人的感觉器官评定茶叶品质的 高低
理化检验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茶叶进 行分析与测定,只具有某种因子与茶叶品 质的相关性
因此,目前国内外对茶叶品质的鉴定仍都采 用感官审评法。
(一)审评的基本知识
1、评茶室的条件 评茶室是用感官进行审评茶叶的地方,要求干燥清
洁、空气新鲜、背南朝北、光线充足 标准的评茶室在北窗均装有30度倾斜的黑色半形遮
理想的分类方法有三条依据:
1、必须表明茶品质的系统性 2、必须表明制法的系统性 3、必须表明内含物质变化的系统性 根据以上茶叶分类的依据按顺序将茶叶分为
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乌龙)茶、 红茶。
(二)茶叶分类方法
1、绿茶类 初制工序:
杀青 揉捻 干燥
杀 青
杀 青
揉捻
干燥
初制关键:杀青 品质特征:绿叶清汤
评
茶茶
茶
叶叶
感 官 审 评 基 础
分 类 及 品 质
知特
员 资 格 培
识征
训
一、茶叶分类
(一)茶叶分类的依据
我国茶叶分类历史源远流长 概括起来,有按茶叶品种、茶叶产地, 采制季节、鲜叶老嫩、茶叶外形、内质、 制法等不同情况的种种分法 这些分法是历史的产物,并在相应的 历史阶段上有其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但是 它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茶叶品质鉴别知识
茶叶品质鉴别知识一、茶叶品质的定义茶叶品质一般指色、香、味、形与叶底。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香、味是核心品质。
但茶叶的商品性强,美观的外形与光润的色泽也是不容忽视的。
茶叶的品质主要表现为外形和质。
外形使茶叶的外观特征,即茶叶的造型、色泽、匀整度、匀净度等。
质是指经冲泡后所表现出的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及叶底的形态、色泽等。
二、茶叶品质的形成(一)影响因素A 茶树的品种、地域。
其中包括海拔、纬度、光照、温度、湿度、栽培过程中的灌水及施肥。
B加工工艺C具体化学物质的变化(二)茶叶色泽茶叶色泽包括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色泽三个方面。
色泽是鲜叶含物质经制茶发生不同程度降解、氧化聚合变化的总反映。
A茶叶色泽的化学组成构成茶叶色泽的有色物质,主要是黄酮、黄酮醇、类萝卜素、叶绿素及其转化物质、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
根据其溶解性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
脂溶性色素是构成绿茶外形和叶底色泽的主体部分。
水溶性色素是构成绿茶茶汤色的主要物质。
黄烷酮是使茶汤发黄绿色的主要物质。
红茶汤色主要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其中茶红素使汤色变红浓,茶黄素使茶汤明亮,茶褐素使茶汤发暗。
B影响茶叶色泽的因素1.品种鲜叶中有色物质是构成茶叶色泽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叶绿素、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黄酮类物质。
前三种是脂溶性色素与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有关。
茶树品种不同,叶子中所含的色素及其他成分不同,使鲜叶呈现出深绿、黄绿、等不同的绿色。
而鲜叶的颜色与茶类的适制性有关。
深绿色的叶绿素含量高,多酚类含量较低,用来制绿茶,则具“三绿”的特点。
如用来制红茶,则干茶色泽青褐,叶底乌暗。
浅绿色或黄绿色叶绿素含量较低,多酚类含量较高,适制性广。
如制红茶则干茶色泽乌黑油若润,汤色、叶底红亮。
2.栽培条件综合影响茶树的生长及叶子的颜色,对茶叶色泽影响较大。
茶区纬度不同,由于温度、湿度、日照长短及强弱等气候因素不同,适茶叶的叶色及含成分也不相同。
纬度低的南方地区,温度高,日照强,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及多酚类的合成,这种制红茶,汤色及叶底红艳,品质好,制绿茶干茶色深暗,汤色叶底较黄,品质不如红茶。
茶叶审品专业知识完整版
茶叶审评专业知识(完整版)——《中国茶文化精英交流群》内部分享资料茶叶审评:是审评人员用感官鉴别茶叶的过程。
即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
一、审评技巧茶叶的品质审评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
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
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
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1、嫩度a、一般嫩度好的茶叶,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
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
b、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
c、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d、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
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2、条索a、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
b、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c、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d、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
e、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f、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g、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细紧有锋苗紧细尚有锋苗尚紧实尚紧稍松粗松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3、色泽a、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
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b、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
c、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第二章 茶叶检验标准培训讲解
六、茶叶标准的制定
制订茶叶产品标准的程序 茶叶标准的制订程序,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这里主要讲名优 茶企业标准的制定)。 准备阶段→标准起草→上报审定→审批
四、国外茶叶标准现状
国际组织标准 与茶叶有关的国际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 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见表1)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标准。 FAO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主要有10项(见表2)。 ISO涉及茶叶产品标准有ISO3720一1986《红茶——定义 和基本要求》,标准对红茶中化学成分作了要求(见表3), 全世界共有30多个国家采用这一标准。
课件分享
请同学们下载参考,如有相关问题,请直接回复此帖子交 流讨论。
茶叶单审击评此与检处验编Ⅱ辑(检母验版部标分)题样式
单击第此二处章编辑茶母叶版检副验标题准样 式
*
9
一、茶叶标准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史
《辞海》对标准下的定义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榜样、规 范。 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以科学技术和实践 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法定部 门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的特殊技术文件,是有关各方共 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1、茶叶出口国国家标准 茶叶出口国家制定国家检验标准的有肯尼亚、印度、斯里 兰卡、日本、土耳其、孟加拉和毛里求斯等国。
2、茶叶进口国国家标准 有美国、澳大利亚、埃及、巴基斯坦、英国、法国、德国 等国。
国外茶叶标准分为国际茶叶标准、出口国茶叶标准和进口 国茶叶标准。
五、茶叶标准样
茶叶实物标准样是产销双方共同制订遵守的标准 依据。目前,我国执行的茶叶实物标准样有毛茶 标准样(6级12等、逢双等设样)、加工标准样(分 级不分等)、贸易标准样三种类型,分别供工厂收 购初制茶、产销双方、市场贸易计价使用,其中 毛茶标准样需要每年更换一次,加工标准样可以 隔几年更换一次。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培训课件(PPT 53张)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5、色素
茶叶中色素(pigment): 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一类 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 含量(占干物质) :1%。 脂溶性色素:包括叶绿 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等,对干茶和叶底的色 泽有很大影响。 水溶性色素:包括茶黄 素、茶红素、茶褐素、 黄酮、花青素等,决定 着茶汤的色泽。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一)绿茶的品质化学特征
品质特征:香高味醇, 清汤绿叶。 加工基本原理:高温杀 青,破坏酶活性,抑制 茶多酚的酶促氧化。 色的品质化学:叶绿素 及脱镁叶绿素起主导作 用。 香的品质化学:在热化 学作用下,茶叶中低沸 点的青臭气被挥发,而 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得以 显露。 味的品质化学:主要是 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 高低,以及两者比值的 协调。
3、氨基酸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极易溶 于水,其含量因茶的品 种、部位而变动。 含量(占干物质) : 1~4%。 主要组成:茶氨酸、天 冬氨酸、谷氨酸、精氨 酸、丝氨酸等。 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具 有鲜爽味,对茶汤的滋 味有积极作用。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6、糖类
茶叶中糖类(茶多糖, tea polysaccharide): 包括可溶性糖和不溶性 糖,如纤维素、半纤维 素、淀粉和果胶等。 含量(占干物质) : 20~25%。 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可 溶性糖具有甜味,除构 成茶汤的滋味外,还参 与香气的形成,如甜香、 焦糖香和板栗香。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二、茶叶色香味形的由来
茶作为一种饮料和食品, 茶叶的色香味形,是茶 其基本品质主要反映在 叶品质的综合反映,除 色、香、味、形等方面。 了形依赖于物理作用外, 色香味均以品质化学成 分为基础。
茶艺师培训资料二
茶艺师培训资料二二、茶叶等级与茶具质量识别1.茶叶的细分(1)绿茶绿茶有大宗绿茶和名优绿茶之分。
大宗绿茶是指除名优绿茶以外的炒青、烘青、晒青等普通绿茶,大多以机械制造,产量较大,品质以中、低档为主。
大宗绿茶根据鲜叶原料的嫩度不同,由嫩到老,划分级别,一般设置一至六级六个级别,品质由高到低。
名优绿茶是指造型有特色,内质香味独特,品质优异的绿茶,一般以手工制造,产量相对较小.绿茶一般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加工而成。
杀青是形成该茶类品质的关键工序,根据杀青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炒热杀青茶和蒸汽杀青茶两类。
炒热杀青是我国绿茶的传统杀青方法.其优点是香味浓醇鲜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按干燥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炒干(锅炒或滚炒)、烘干和晒干,分别称为炒青茶、烘青茶和晒青茶。
1)炒青茶按干茶的形状区分,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
以长炒青的产地最广、产量最多.长炒青的主产区是浙江、安徽和江西三省。
浙江有杭炒青、遂炒青和温炒青;安徽有屯炒青、芜炒青和舒炒青;江西有婺炒青、赣炒青和饶炒青等。
长炒青的品质特征是:中高档茶条索紧结,浑直匀齐,有锋苗,色泽绿润;香气浓高,滋味浓醇,汤色黄绿清澈,叶底黄绿明亮.长炒青经精制后称为眉茶,主要出口销售。
近年来,也有部分产茶省将长炒青精制加工后作为窨制花茶的原料。
圆炒青也是我国绿茶的主要品种之一,历史上主要集散地在浙江绍兴市平水镇,因而称为“平水珠茶”,毛茶又称为平炒青.外形呈颗粒状,高档茶圆紧似珠,匀齐重实,色泽墨绿油润。
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醇,汤色清明,叶底黄绿明亮,芽叶柔软完整.圆炒青经精制后称为珠茶,主要出口非洲国家。
扁炒青外形呈扁平形,有龙井茶、大方茶、旗枪茶等。
龙井茶因产地不同,有西湖龙井茶和浙江龙井茶之分。
2)烘青茶烘焙干燥的绿茶都属烘青茶。
有毛烘青和特种烘青。
毛烘青是条形茶,产区分布甚广,各主要产茶省均有生产,以浙江、安徽和福建三省为最多。
品名一般在“毛烘青”前加产地名,如浙毛烘青、徽毛烘青、闽毛烘青、湘毛烘青、苏毛烘青、川毛烘青和滇毛烘青等.特种烘青即烘青名优茶,主要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开化龙顶、江山绿牡丹等.毛烘青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尚紧直,有锋苗,露毫,色泽深绿油润;内质香气清纯,滋味鲜醇,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明亮完整。
高级评茶员培训课程表
高级评茶员培训课程表
以下是一个高级评茶员培训课程表的例子: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培训
1. 茶叶分类与鉴别
2. 茶叶的采摘、制作和加工工艺
3. 茶叶的保存和存放技巧
4. 茶叶的品质评估标准
5. 茶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第二阶段:品茶技巧培训
1. 闻茶:学习如何通过嗅觉评估茶叶的香气
2. 看茶:学习如何通过外观评估茶叶的外观特征
3. 品茶:学习如何通过口感评估茶叶的质量
4. 茶叶冲泡技巧:学习如何正确冲泡不同种类的茶叶
5. 茶具的使用和维护技巧
第三阶段:茶文化与茶艺培训
1.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传统
2. 不同地区的茶文化特点
3. 茶道与茶艺表演技巧
4. 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5. 参观名茶产地和名茶企业
第四阶段:茶叶市场和销售培训
1. 茶叶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2. 茶叶的市场定位和销售策略
3. 茶叶品牌的推广和营销
4. 客户服务与沟通技巧
5. 参观茶叶市场和茶叶企业
以上课程表仅为示例,实际的高级评茶员培训课程内容可能因培训机构和个人需求而有所不同。
茶品质的鉴别
茶品质的鉴别红茶真假(1)手抓要验明优质红茶的“正身”,首先就是用手去感触红茶条索的轻重、松紧和粗细。
优质红茶的条索相对紧结,以重实者为佳,粗送、轻飘者为劣。
用手触摸茶叶的最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了解红茶干茶的干燥程度。
随手拈取一根茶条,干茶通常有刺手感,易折断,以手指用力揉搓即成粉末。
如果是受潮的茶叶,则没有这个特征。
但是,在触碰茶叶的时候,不要大把抓,避免手上的汗水渗入茶叶中导致茶叶受潮。
(2)眼观随手抓取一把干茶放在白纸或白色瓷盘上,双手持盘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观察红茶干茶的外形是否均匀,色泽是否一致,有的还需要看是否带金毫。
条索紧结完整干净,无碎茶或碎茶少,色泽乌黑油润(有的茶还会显现金毫)者为优;条索粗松,色泽杂乱,碎茶,粉末茶多,甚至还带有茶籽、茶果、老枝、老叶、病虫叶、杂草、树枝、金属物、虫尸等夹杂物,此类茶视为次品茶或劣质茶。
此外,通过冲泡后看汤色和叶底也能进行辨别。
优质红茶的汤色红艳,清澈明亮,叶底完整展开、匀齐,质感软嫩;次品茶和劣质茶的汤色则为红浓稍暗、浑浊的色泽,有陈霉味的劣质茶则表现出叶底不展、色泽枯暗的特征。
(3)鼻嗅即利用人的嗅觉来辨别红茶是否带有烟焦、酸馊、陈味、霉味、日晒味及其他异味。
优质红茶的干茶有甘香,冲泡后会有甜醇的愉快香气,次品茶和劣质茶则不明显或夹杂异味。
事实上,在红茶的加工过程中,如果加工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和加工技术(如萎凋、发酵等)控制不当,或者因红茶成品储藏不当,就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品质的气味。
然而,有些不愉快的气味含量较少,嗅干茶时不容易被发觉,此时就要通过冲泡来辨别,发现含有酸馊味、陈味、霉味的茶,其气味不是太浓重,可以尝试通过烘焙处理后来改善品质。
(4)口尝当干茶的外形、干燥度、色泽、香气等都符合选购标准后,可以取若干茶放入口中咀嚼辨别,根据滋味进一步了解品质的优劣。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汤来进行品评。
优质红茶的滋味主要以甜醇为主,小种红茶具有醇厚回甘的滋味,工夫红茶以鲜、浓、醇、爽为主。
第四章 茶叶品质鉴赏的基本知识(转载-老师课件)
二、茶叶审评的要求
1、审评环境 感官审评需要有一个适合的审评室,
室内光线要充足、均匀,避免阳光直 射。室内墙壁、门窗、天花板宜涂成 白色,并安装足够的灯管以便在自然 光较少时用。审评室要求干燥、清洁, 空气流通,避免烟、酒、腥、辣等异 味进入。最好设在高处且远离有异味 的场所。
二、茶叶审评的要求
叶底色泽 高级绿茶:嫩绿、翠绿、鲜绿 大众绿茶:黄绿、深绿 青茶:绿叶红边 红茶:红亮、红艳 黄茶:嫩黄、褐黄 普洱茶:红褐、黑褐
描述叶底色泽术语: 细嫩:芽头多,叶子细小嫩软; 柔嫩:嫩而柔软; 柔软:手按如绵,按后伏帖盘底; 匀: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均匀一致; 杂: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不一致; 嫩匀:芽叶匀齐一致,嫩而柔软。
汤色类型 高级绿茶:嫩绿、浅绿、翠绿、杏绿 大众绿茶:黄绿(普洱生茶) 青茶:金黄、橙黄(普洱生茶)、橙红 红茶:红亮、红艳、深红、红暗 普洱茶:红浓、褐红 黄茶:杏黄、浅黄、深黄 白茶:微黄
描述汤色术语: 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鲜艳: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鲜明:新鲜明亮。也适用于叶底。 深:茶汤颜色深;浅:茶汤色浅似水。 明亮:清净透明;暗:不透亮,也适用于叶底 混浊: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五、茶叶审评的步骤(方法)
(三)方法 1、外形,通过把盘评外形因子 条索:松紧、弯曲、壮瘦、圆扁、轻重 嫩度:锋苗、含毫量 整碎:条索的匀整程度 色泽:类型、深浅、枯润、匀杂 净度:是否含有茶类或非茶类夹杂物
五、茶叶审评的步骤(方法)
(三)方法 2、内质
茶样3克→审评杯→150毫升沸水5分钟→审 评碗→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 汤色:类型、深浅、明暗、清浊 香气:类型、纯异 高低及持久性 滋味:浓度、强弱、厚薄、爽涩、纯杂 叶底:嫩度、匀度、色泽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课件
茶汤主要滋味
咖啡碱、花青素、(缩)酚酸
茶汤主要滋味
Vc、没食子酸
茶汤辅助滋味
茶皂素
茶汤辅助滋味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三、不同茶类的品质化学特征
茶叶的色香味形,一方 对于茶叶,除了必须符
面代表了各种茶类的特
合卫生标准外,各种茶
有品质,同时又由于它
类各有其特征,并有与
的色泽悦目,香气诱人, 其特征相适应的色香味
拢牛儿醇、橙花叔醇、苯甲醇、茉莉内 酯
红茶主要香气
芳樟醇及其氧化物
黑茶主要香气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4、茶味形成的生化原理
滋味类型 鲜爽 甜 涩 苦 酸 辛辣
呈味成分
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茶黄素、 茶黄素咖啡碱络合物
糖、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茶红素
备注 茶汤主要滋味 茶汤辅助滋味
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
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一类
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
等,对干茶和叶底的色
含量(占干物质) :1%。 泽有很大影响。
水溶性色素:包括茶黄
素、茶红素、茶褐素、
黄酮、花青素等,决定
着茶汤的色泽。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6、糖类
茶叶中糖类(茶多糖, tea polysaccharide): 包括可溶性糖和不溶性 糖,如纤维素、半纤维 素、淀粉和果胶等。
1、茶多酚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又称茶 鞣质、茶单宁,是一类 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 混和物。
含量(占干物质): 24~36%。
主要组成:儿茶素类、 黄酮(醇)类、花青 (白)素类、(缩)酚 酸类。
与茶叶品质的关系:重 要的滋味物质,具有强 烈的收敛性,苦涩味较 重。
第四章 茶叶品质鉴赏
三、审评内容:
1、外形: 茶叶外形即可反映原料老嫩,又可判断制茶技术的好坏。 嫩度:审评茶叶的嫩度主要看各种芽叶所占的比例、叶质老 嫩、有无锋苗和茸毛、条形的光洁度;
条形:审评条形主要看它的松紧、弯直、整碎、壮瘦、扁圆、
轻重、匀齐等; 色泽:主要审评茶叶的色度和光泽度两个方面。色度是指茶叶 的颜色和色的深浅程度;光泽度是指色面的亮暗程度; 净度:指茶叶干净与夹杂程度。审评茶叶中茶梗、茶籽、朴片
冷闻:主要区别香气的持久性。
审评茶叶香气时,还应注意排除外界的干扰,如抽 烟、擦香脂、用香皂等均会影响审评香气的准确性。
(3)、看汤色:茶汤靠视觉来审评。茶叶冲泡后,其内含成 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汤色。 (4)、尝滋味:由味觉器官来区别。茶汤温度以50℃左右为
宜,如茶汤温度过高,味觉易麻木;如温度太低,一
第二节:茶叶品质审评
一、审评室的布置: 朝向:审评室的朝向应背南面北,以求光照均匀;
色调:墙壁、天花板均以刷白色为好,以增加室内光线的明亮
度; 环境:干燥、清洁、空气新鲜,无怪异气味。 1、干评台:放置样茶罐、样茶盘,审评茶叶外形; 2、湿评台:放置审评杯、碗,泡水开汤、审评茶叶的内质; 3、茶样柜:置于干湿评台的后方或侧面,用以存放茶叶样品。
外形评比:条索、老嫩、色泽、整碎、净杂。 内质评比:叶底的嫩度、匀度与色泽,并辨别有 无异味及真假。汤色、滋味、香气作为参考条件。 茶汤准备方法:准确称取茶样3.0g,放入200ml250ml审评杯中,用150ml开水冲泡5分钟,把茶汤 沥出,看汤色、尝滋味、闻香气,评叶底。
2)审评方法
A 对样评茶 主要对照评比生产样外形的嫩 度、匀整性与内质的叶底。 B 品质比较 根据外形和内质的各项审评因 子,根据品质的高低按百分制给各因子 (一般为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 五因子)打分,然后乘以各因子所占的权 数所得的总和。
茶叶质量标准与品质控制培训讲义
一、茶叶质量标准
一、茶叶质量标准
3、茶叶卫生指标标准 (适用全国)
国家茶叶卫生标准 GB2762-2012规定茶叶中铅和稀土的最低限值, GB2763-2012规定茶
叶中苯醚甲环唑等25种农药的限量值,最初的只规定六六六、滴滴涕两种, 2005版本的规定了八种农药的限量值
不得检出(≤0.02) 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
≤5
敌敌畏(dichlorovos) 不得检出(≤0.03)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0.5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Hun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一、茶叶质量标准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Hun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一、茶叶质量标准
一、茶叶质量标准
1、六大茶类产品标准 (全国通用) ⑴、绿茶:GB/T14456.1-2008对绿茶的基本要求 GB/T14456.2-2008对大叶种的绿茶进行的标准规定。
⑵、红茶:GB/T13738.2-2008对功夫红茶进行标准 规定,GB/T13738.1对红碎茶进行标准规定, GB/T1373.3小种红茶进行标准规定。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Hun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一、茶叶质量标准
3、茶叶卫生指标标准 (适用全国) 国家茶叶卫生标准
项目
指标 (mg/kg)
项目
铅(以Pb计)
≦5
稀土
≦2
1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嗅:开汤后5分钟就进行闻嗅,这时不正常的香 气易嗅出。主要辨纯异。
温嗅:隔一段时间,茶叶温热。这时香气较好, 主要辨香气的质量、高低与香 型。
冷嗅:滋味审评之后叶底审评之前,茶叶凉后再 进行闻嗅,辨香气之持久性。
专业审评人员在辨别茶叶香气
描述方法:采用术语描述,如香气从高到低可以 如下描述。
根据Punnett和Fridman的试验,水中矿物质对茶 叶品质影响, 氧化铁、 铝、 镁、 铅、钙等矿物 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对茶汤品质产生影响。
铁:当Fe2+达0.1ppm时,汤色变暗,滋味变淡,愈 多影响愈大;当Fe3+达0.1ppm,茶叶品质就不好。 铝:0.2ppm,产生苦味 钙:茶汤中含2ppm,茶汤变坏带涩,到4ppm,滋 味变苦 镁:2ppm,变淡 铅:<0.4ppm,变薄而带酸味;1ppm以上,味涩 且有毒。 锰:茶汤中加0.1—0.2ppm,产生轻微的苦味;加 到0.3—0.4ppm,茶味更苦 盐类化合物:硫酸盐1—4ppm,茶味有些淡薄,但 影响不大;到6ppm,产生一点涩味。氯化钠16ppm ,使茶味略为淡薄。亚硫酸盐达16ppm时,似有提 高茶味的效果,会使滋味醇厚。
5)乌龙茶
根据加工方法不同: 直条形 卷曲呈蜻蜓头形 圆结呈半球形
福建铁观音-包揉 广东乌龙茶-直条形
6)黑茶
外形粗狂,经压制可形成不同形状: 砖块形茶:如花砖、黑砖。 枕形茶:康砖、尖砖 碗臼茶:沱茶
2.茶叶色泽的形成
1)茶叶的色泽是 由鲜叶所含有的有色物质, 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产生变化而形成。
(10) 红艳型:红碎茶 (11) 深红型:普洱茶
(二) 嗅香气
审评方法:将茶杯握中手中,移至鼻前, 开启杯盖,深吸1-2次,每次2-3秒。由于茶 叶中所含的芳香油沸点不一,挥发的时间 也不一样,茶叶香气在不同的审评阶段表 现有所差异,因此,茶叶香气应多辨别, 一般香气分热嗅、温嗅和冷嗅。
名优绿茶:手工制作,量小,品质优良,档次高。
2)红茶
红茶加工方法有:
条形红茶-精制加工后为工夫红茶 红碎茶:红茶加工过程中经“揉切”工序,
适合做袋泡茶。
3)黄茶
紧直条形:揉捻工序形成。 牙尖形:无揉捻工序,自然形成。 兰花形:无揉捻工序,自然形成。
4)白茶
白茶类未经揉捻工序,其形状大多呈自然 花瓣形,其中白毫银针为全芽尖,满披白 毫,形式针而得名。
果香型:似水果香型,如蜜桃香(白毫乌龙),雪梨香, 佛手香,桔子香(宜红),桂圆香,苹果香等。
嫩香:芽叶细嫩,做工好的茶叶所具有的香气,与此同 有鲜嫩。
板栗香:原料嫩,做工好所具有的香气
毫香:茸毛多茶叶所具有的香气,特别是白茶。 甜香:工夫红茶具有,甜枣香。 花香:自然环境好,茶叶细嫩,做工好所具有的
(一) 看汤色
汤色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光线的强弱,茶 具的厚薄、大小,对色泽都有影响。因此,在审 评时应经常交换品具的位置,以消除外界因素对 汤色的影响。
1. 审评方法
审评汤色时主要看茶汤的色泽种类、深浅、明亮度和清浊度并用
术语进行描。
1)看色度:属哪一类型及深浅
2)亮暗度:(明暗度)。亮度好,品质好。绿茶看碗底,反光;红 茶看碗底及金圈,金圈发黄,且亮而厚时好茶。
二.设备条件(用具)
1. 干平台 高900mm, 宽600-700mm, 长短视审评 室大小及日常工作量而定, 黑色
2. 湿平台 高800mm,宽450-600mm, 长短视审评 室大小及日常工作量而定,白色一般北窗下放干 平台,距1.0—1.2m,后放湿平台,前后平行,工 作起来方便
3. 审评盘 白色, 有两种 正方形:230×230×30mm; 长方形:250×160×30mm 毛茶审评有的评茶员用直径为一米的样扁进行。
汤色的类型
(1)浅嫩绿型:太平猴魁,安化松针、开化龙顶等名茶
(2)杏绿型:龙井 (3)黄绿型:大众茶 (4)杏黄型:黄茶,如君山银针 (5)浅黄型:白茶 (6)金黄型:乌龙茶(如铁观音) (7)橙黄型:黑茶 (8)橙红型:武夷岩茶(如九龙袍) (9)红亮型:红茶(如祁红与滇红的汤色)
第四节 茶叶品质鉴别
一、茶叶色、香、味、形的由来
茶叶的品质特征有外形和内质。
外形:茶叶的外部特征。造型、色泽、匀整度、匀 净度等直观可见的特征。
内质:指经冲泡后所表现出的茶叶的香气、汤色、 滋味及茶渣。
1.茶叶形状的形成-制茶工艺决定
1)绿茶 初制工艺杀青-揉捻-干燥
大宗绿茶:机械加工,生产量大,品质中低档, 价格低,大众消费。
水质硬度对茶汤品质的影响: 水质硬度是溶于水中的Ca、Mg的化合物含量。 用度数表示,一升水中含有10mg CaO称1度。生活 用水总硬度应<25°(软水为<8 °的水)。硬度高 的水用于泡茶滋味淡薄。
水的硬度还会影响水的PH值。茶汤的色泽对PH很 敏感。当PH<5,对红茶汤色影响较小;PH>5, 色加深。当PH≥7时,茶黄素自动氧化损失,茶缺少 新鲜感,茶红素自动氧化,茶汤变深。
5叶底盘: 精茶采用黑色小木盘 规格为100×100×20; 毛茶和名茶采用白色搪瓷漂盘. 此外,还有样茶秤或小天平(0.1g),时计器或定时钟, 网匙,茶匙,汤杯,吐茶桶,烧水壶等等。
茶叶审评用水
水的种类很多,有泉水,河水,井水,天落水, 湖泊水等,还有自来水,蒸馏水等。
各种水因溶解的物质不一,对泡出茶汤品质的影 响也不同。
1.嫩度:茶叶的嫩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 (1)芽的比例高,显锋苗的茶嫩度好。 ( 2)含毫量,同一茶树品种所制成的茶叶含毫量 越高品质越好。 (3)光糙度,茶叶越光润品质越好。
形状:茶叶有长条形,圆、扁、针形,等等。审评 时主要根据茶叶与标准样的属性。 长条形:从条索松紧、壮瘦、曲直、轻重、匀整、 扁圆 等方面去审评 圆形:从颗粒细圆紧结,圆整,松散(低级,松散 多团块)等方面去审评 扁形:从扁平(如龙井、大方、旗枪)、挺直、光 滑度等方面去审评
3)清浊度:清澈透明,无沉淀物,反光好;茸毛与冷后混应与其他 引起浑浊的物质分开。
2、所用术语描述
绿茶:嫩绿明亮→黄绿明亮→绿明→ 绿欠亮→ 绿 暗,黄暗等
红茶:红艳→红亮→红明→红暗→红浊等 红艳:鲜艳,金圈较厚,高级的红茶汤色。 红亮:明亮而红,鲜艳程度较差。 红明:红,尚明亮。 红暗:颜色深,明亮度差。 深红:颜色深而不暗。 红浊:沉淀物较多。
2) 鲜叶中的有色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蓝 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 (黄色或橙色)、叶黄素(黄色)、黄酮类 物质(黄色)和花青素。
茶-色泽
绿茶-绿色 红茶-红亮色 黄茶-黄汤黄叶 白茶-毫心银白 青茶(乌龙茶)-深翠绿、砂绿、乌
绿。 黑茶-黑褐色
3.茶叶香气的形成
4.茶叶滋味的形成
茶叶感官审评基本方法
一、环境条件 审评室(供茶叶品质感官审评的专用实验室)的环 境
(一)室外环境 ①安静;②无公害,无污染,无杂味;③地势干燥 ④北向房间,北面空旷,光线充足 (二)室内环境 ①安静;②干燥整洁;③空气新鲜流通;④ 装修宜
素雅,不宜五颜六色,光线充足,明亮(窗宜 大)。 有条件的安装空调和强度为700lux灯光
描述基本术语: 从高档茶到低档茶的基本描述为 :浓烈→浓厚→ 浓纯→醇厚→ 醇和→ 纯正→粗 涩→粗淡等。
(四)评叶底
高鲜持久→高→ 尚高→纯正→ 平和→ 低 →粗
注意事项:
1)杯盖子微开
2)要敏捷,时间应短,每次3秒左右。
香气审评是茶叶审评中难度较大的因子,除平时 要反复训练外,灵敏度高的嗅觉是得出正确结果 最基本的条件。
香气的类型
清高:清香高爽,久留鼻间,为茶叶较嫩且新鲜,制 工好的一种香气
清香:香气青纯柔和,香虽不高,令人有愉快感,是自 然环境较好,品质中等茶所具有的香气。与此相类的有清 正,清纯;清鲜略高一点。
1.滋味的审评项目 滋味的辨别从浓、淡(刺激性的强弱),茶汤的
厚薄(茶汤内含物的多少),爽涩,纯异等方面 去判断。
2、方法
当茶汤降至50℃左右,将大半匙(约5-8ml)茶汤 放入口中,让茶汤在舌中跳动,以便接触舌的不 同部位,然后,根据感觉对茶汤进行描述或排序 或打分。
一般说来,审评滋味时的茶汤是不吞下的。
• 茶叶滋味的形成 - 茶叶滋味的形成 呈味的
化学成分有: 涩味的儿茶素、鲜爽味的氨 基酸、甜味的糖、苦味的咖啡碱。
• 鲜叶中的成分及有味物质鲜叶中的成分直接、间 接影响茶叶的滋味。从溶解性分为有可溶于水与 不溶于水两大部分。溶于水的成分与滋味有直接 关系,不溶于水的成分,制造过程中在酶及热的 作用下,有部分转变为溶于水,这对滋味有一定 的影响。
评茶用水总的要求
最低应符合GB5749-85要求 水质要无色,透明,无沉淀物; 无肉眼可见物; 无味无臭; 浑浊度<3°; 水质硬度<15°; 微生物检测各项指标合格。
茶叶冲泡的三要素
泡茶的水温: 审评所有茶叶都用沸水(100℃)起泡。
泡茶的时间: 法定 2-10分钟,大多数为5分钟;
茶水比例: 红茶与绿茶等 1 ︰50(茶 :水);乌龙茶 1 ︰22
4. 审评杯碗: 白瓷烧制的专用杯碗, 厚薄、大小、 颜色、深浅力求均匀一致。 国际上采用的标准审评杯:高65mm,内径62mm, 外径66mm,杯柄有锯齿型缺口,杯盖内径为61mm ,外径72mm,盖上有一小孔,容量为150ml. 国际上采用的标准碗为:外径95mm,内径86mm, 高52mm。 我国毛茶审评杯的标准容量为250ml——200ml; 乌龙茶为 110ml (钟形)
审茶的程序
(一) 扦(称)样:扦大样, 扦小样 (二)把盘或称摇样盘 (三)干看外形 (四)湿看内质:看汤色、闻香味、尝滋味、评
叶底
扦大样
扦样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评判茶叶质量的关 键,扦样一定要有代表性,能代表所评茶叶质量的 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