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实力与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实力与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每年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大学生们找工作难很无奈,而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找不到好人才也很无奈。不少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专业背景,用人单位还纷纷对大学生的软实力提出高要求。根据某高校今年对80多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大学生的“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而计算机、外语、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已经退居其次了。
那到底什么才是大学生就业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指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大学生的就业上,主要是指除了学校、毕业证书等硬指标外的个人素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要求。如今单位招人将“就业软实力”与学历、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专业技能等智力因素要求放在一起考量并视作是更加重要的方面来考查。大学生就业的软实力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等,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规划、职业政策,以及求职择业策略与技巧、创业与职业实践的指导。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不仅仅要有文凭,有资质,更要具备敬业精神,语言表述这样的软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有调查显示,目前市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责任心、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希望大学生能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办事能力。
为什么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呢?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就业政策、制度滞后等客观因素影响,又有大学生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素质上的偏差等主观方面的因素。从客观方面而言,许多高校都加强了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服务功能,如就业政策宣传、信息服务、技巧培训和组织招聘等实用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就业压力。从主观方面而言,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就业观、以及择业心理等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些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的。
1、许多大学生上大学以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由于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主观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大学期间不能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对大学生涯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导致浑浑噩噩过完四年,临到毕业时对照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才傻了眼。
2、学生偏爱“硬条件”:在科技大学3月20日举行的春季双选会上,机械学院毕业生小拿着厚厚一叠材料穿梭在招聘现场。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三级证书,优秀学生会干部,模团干,暑期三下乡优秀分子……“一本本货真价实的证书见证我大学四年的努力,我会尽量在这些硬条件方面博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人际沟通、工作态度、创新意识、道德品质这六项人才基本素质,在大学生眼里哪一项是最为重要的呢?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工作经验”排在第一,占总量的48.4%;其次为“专业知识”;然后是“工作态度”;而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在学生眼里最重要的人才标准榜中垫底。
3、盲目的就业:很多人没有明确的就业意识,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工作,就想随便先找一份工作算了。他说:“特别是有的外地毕业生,要是公司能解决户口,让他干什么都行,其实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很重要,选择了什么样的职业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必须要认真地考虑。”现在许多来求职的毕业生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位一点儿了解都没有,甚至对公司都不了解,而有的就开始提要求了。一些外地学生要求把自己调到就行,干什么无所谓。
4、拼命要进大城市大公司,想要一毕业就有高工资高待遇。没有考虑用人单位的想法,将自己的“硬件”看的很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就一定要达到。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求问题等等。
当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弱点和弊端
(一)较弱的集体归属感和人际能力
对集体的归属和团结意识较为薄弱,在思想层面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反映在行动上欠缺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影响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独立工作能力。
(三)过窄的专业教育和较弱的文化熏
许智宏教授说:“大学要转变人才观念,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不仅把握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兼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拥有健康的体魄、完美的人格。”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之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学会生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和竞争能力,从而幸福地度过一生。
而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更多的考虑到应聘者的“软实力”。
大学生要想在就业竞争中获得成功,仅有竞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具备雄厚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品德、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竞争实力是在大学生活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塑造的结果。
重素质用人单位看重“软实力”
不少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专业背景,用人单位还纷纷对大学生的软实力提出高要求。
如很多企业都把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精神”等容写在招聘广告上,还有一家公司招聘条件上写着“应聘人员需要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教授指出,目前,学校在大学生“软实力”培养方面有欠缺,“怎么改变从小学到大学的‘惟成绩论’?怎么培养和市场需求相吻合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董克用指出,公司喜欢“软实力”强的大学毕业生无可厚非,这其实是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所谓的“软实力”并不容易衡量,因此公司用人时不宜走极端,“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不好,他到工作岗位上就能工作好吗?我对此表示怀疑”。
还有,很多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清华、北大、复旦、人大毕业,更希望本科毕业后再报读研究生,这似乎这样更容易找到工作。在很多工作都失之交臂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抱怨:“我的背景为什么没有那么强呢?”什么叫背景强呢?复旦强不强呢?但是你有没有见过复旦遭遇麻省理工MBA的无语。“强中自有强中手”,背景是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的。把希望寄托在硬件上,无疑是缘木求鱼,而且风险极大,遇到比自己背景强的人,马上就蔫了。
其实,除了“硬实力”,我们还可以比拼更多的“软实力”。从严格的意义上讲,除了第一轮筛选是火拼硬件能力外,其他拼的都是“软实力”:“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激情在哪里?你的决心在哪里?你的执行力怎么样……诸如此类。很多公司在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时,对应届生的专业知识不是特别在意的。他们看重的,更多的是的软件能力。一个跨国企业曾说过:“我们更希望招聘的员工是白纸一,我们更容易把他们培养成为符合我们工作的员工。”当然,你想进入这家公司工作的前提是,你是一好纸。什么是好纸呢?即“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