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学考模拟)
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d5d85d5aeaad1f346933fcf.png)
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施旺和()A.达尔文B.克里克C.沃森D.施莱登【答案】D【解析】解:A、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A错误;B、克里克是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家之一,他也提出了中心法则,B错误;C、沃森是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家之一,C错误;D、施旺和施莱登建立了细胞学说,D正确.故选:D.细胞学说是由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者即可正确答题,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了解课本中所列举的一些科学家及其成就.2.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A.水B.糖类C.蛋白质D.脂质【答案】C【解析】解: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故选:C.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为两大类,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其中无机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水,有机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识记并理解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之一B.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多会引起抽搐C.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D.生物体处在不同发育期,含水量基本一样【答案】C【解析】解:A、无机盐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有,A错误;B、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多会导致肌无力,B错误;C、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当这些无机盐缺乏时会患相应的疾病,C正确;D、生物体处在不同发育期,含水量不一,D错误.故选:C.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不同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的含水量不同,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与结合水,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的代谢活动越强,抗逆性越差.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 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 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 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本题的知识点是水和无机盐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内的比较多,对相关知识点准确的回忆并应用于每个选项是解答的关键,这就需要建立知识点的网络以便准确的回忆.4.人体内,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是()A.抗体B.血红蛋白C.组蛋白D.肌动蛋白【答案】A【解析】解: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将抗原杀灭.故选:A.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可以进入人体后,大多数的可以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可以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给T细胞,引起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大量产生抗体,并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清除抗原.当机体再次感染相同抗原,会刺激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本题主要考查抗体的化学本质,意在强化学生对抗体是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5.某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见图,该细胞可能是来自于()A.乳酸菌B.洋葱根尖C.人口腔上皮D.荷叶【答案】D【解析】解:A、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图中该细胞不可能是乳酸菌细胞,A错误;B、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图中该细胞不可能是洋葱根尖细胞,B错误;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图中该细胞不可能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C错误;D、荷叶细胞具有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该细胞可能为荷叶细胞,D 正确.故选:D.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3、细胞器分布的归纳:①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②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③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4、分析题图:题图是某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见图,该细胞具有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可判断该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本题结合某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的图象和功能,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6.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四种色素扩散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A.叶绿素a;胡萝卜素B.叶绿素b;胡萝卜素C.胡萝卜素;叶绿素aD.胡萝卜素;叶绿素b【答案】D【解析】解:四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所以胡萝卜素随着层析液扩散的最快,而叶绿素b随着层析液扩散的最慢.故选:D.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扩散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关键是理解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和识记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对于这类试题学生要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基本原理,牢固掌握基本知识.7.在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A.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B.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解:有氧呼吸过程中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物是丙酮酸;线粒体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过程产物是葡萄糖.故选:A.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的场所及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回忆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和发生的场所,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对于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和场所及发生的物质变化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8.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A.叶绿素aB.叶绿素bC.叶黄素D.胡萝卜素【答案】D【解析】解:“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实验结果:说明胡萝卜素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故选:D.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另外注意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9.某些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B.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C.双缩脲试剂-蛋白质-蓝色D.甲基绿-DNA-绿色【答案】C【解析】解:A、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A正确;B、苏丹Ⅲ染液可用于鉴定脂肪,呈橘黄色,B正确;C、双缩脲试剂可用于鉴定蛋白质,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紫色,C错误;D、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D正确.故选:C.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10.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B.衰老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C.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险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答案】A【解析】解:A、在体内分散和转移是癌细胞的特征,A错误;B、衰老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如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使头发变白,B正确;C、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降低,C正确;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险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正确.故选:A.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本题考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衰老的特征,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11.如图表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B.曲线b代表牵引染色体的纺锤丝长度变化C.曲线c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两条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D.曲线d代表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答案】B【解析】解:A、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前期开始向两极移动直至达到细胞两极,对应于曲线a,A 正确;B、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纺锤丝的长度越来越短,对应与d曲线,B错误;C、后期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逐渐移向细胞两极,所以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两条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对应于c曲线,C正确;D、后期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逐渐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对应于曲线d,D正确.故选:B.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中还进行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动物细胞中中心体逐渐移向两极,所以中心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最大;(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所以纺锤丝的长度越来越短,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两条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该过程中中心体的行为、着丝点与中心体的位置关系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形成、出现和消失分别发生在细胞周期中的()A.前期、中期、后期B.间期、前期、末期C.间期、前期、后期D.前期、后期、末期【答案】C【解析】解:1、在有丝分裂的间期,由于DNA分子的复制,形成染色单体;2、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染色质逐渐缩短变粗,变成染色体;3、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消失,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故选:C.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平时学习可善记口诀: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体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13.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辨认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答案】C【解析】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而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故选:C.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此题中,考生只需识记分裂中期时的染色体行为特点,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14.下图中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为: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故选:B.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核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5.如图所示的细胞名称是()A.精细胞B.卵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答案】D【解析】解:A、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应不含染色单体,A错误;B、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应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C、初级精母细胞中应含有同源染色体,而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D、次级精母细胞是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不含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含有3条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染色单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6.某动物的精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A.32条、16个、64个B.32条、8个、64个C.16条、8个、32个D.16条、0个、32个【答案】A【解析】解: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某动物的精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该动物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1)初级精母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32条;(2)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初级精母细胞含有16个四分体;(3)初级精母细胞中,一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含有DNA分子数为64.故选: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和四分体数目变化: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四分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题干中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17.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一些不同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精原细胞、卵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C.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而卵细胞无变形过程D.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极体产生,而在精子形成过程中无极体产生【答案】A【解析】解:A、精原细胞、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A错误;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3个极体退化消失,B正确;C、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而卵细胞无变形过程,C正确;D、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3个极体产生,而在精子形成过程中无极体产生,D正确.故选:A.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区别: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相同点:①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细胞都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性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减半;②染色体行为相同:复制联会(可交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③性细胞染色体是由性原细胞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来,种类都为2n种.18.下列各项采取的实验方法分别是()①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②不断提高水稻抗病品种的纯度③鉴别一只羊是否为显性纯合子.A.杂交、测交、自交B.杂交、自交、测交C.自交、测交、杂交D.测交、杂交、自交【答案】B【解析】解:①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杂交法或自交法;②不断提高水稻抗病品种的纯合度,采用连续自交法;③鉴定一只羊是否纯种,可以测交法.故选:B.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会运用杂交法、自交法和测交法去鉴别显性动植物体是否为纯种、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等,学会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方法.19.在下列过程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②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③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植株;④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⑤无子西瓜的大量繁殖.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解: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①错误;②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②正确;③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③正确;④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④正确;⑤无子西瓜的大量繁殖,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⑤正确.所以②③④⑤正确.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特定的培养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所以花药的离体培养、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的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后杂种细胞的培养以及植物的大量快速繁殖都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外植体愈伤组织根、芽→试管苗.脱毒植物苗的取材一般是幼嫩的芽或茎,主要是这些部位不带病毒.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着细胞的发育方向(或分化).培养中必须具备植物激素、无机物(矿质元素)、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愈伤组织的特点是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呈无定形状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养料.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植物组织培养中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消毒和灭菌:外植体可以用酒精消毒;操作前手需用酒精消毒;培养基需用高压蒸汽灭菌.20.A种植物细胞和B种植物细胞的结构如图所示(仅显示细胞核),将A、B两种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诱导二者的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若经过组织培养后得到了杂种植株,则该杂种植株是()A.二倍体;基因型是D d Y y R rB.三倍体;基因型是D d Y y R rC.四倍体;基因型是D d Y y R rD.四倍体;基因型是DD dd YY yy RR rr【答案】C【解析】解:据图分析,A物种基因型为D d,属于二倍体,B物种的基因型为Y y R r,也属于二倍体,植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种细胞含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基因型为D d Y y R r,属于异源四倍体.故选:C.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将来自两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则杂种细胞中含有2个亲本的遗传物质.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B.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C.基因突变都可以遗传给后代D.基因重组是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答案】D【解析】解:A、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A错误;B、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B错误;C、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但体细胞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D、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故选:D.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2、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类型;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类型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衡阳市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衡阳市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中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eecb97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9.png)
衡阳市2022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森林生态系统全年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 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D.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2. 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微生物分别是()A.酵母菌、酵母菌、毛霉、乳酸菌B.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C.毛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D.酵母菌、乳酸菌、毛霉、醋酸菌3. 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主要原因在于:()A.近亲结婚容易使后代产生新的致病基因B.近亲结婚的双方携带的致病基因较其他人多C.部分遗传病由隐性致病基因所控制D.部分遗传病由显性致病基因所控制4. 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5. 如果某人下丘脑受损伤,则会导致()A.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B.体温发生变化C.血糖浓度发生变化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6.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B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C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D使种群间停止基因交流,各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7. 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①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基因型的方法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测交、杂交、自交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8. 小麦和玉米的叶片中含有正常叶绿体的是()A.小麦叶片中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B.玉米叶片中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C.小麦和玉米叶片中的叶肉细胞D.小麦和玉米叶片中的维管束鞘细胞9. 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10. 下列关于基因成果的概述,错误的是()A.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用于诊断治疗疾病B.在农业上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性的农作物C.在畜牧养殖业上培养出了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D.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对污染环境的净化11. 叶绿体基粒由若干个囊状结构堆叠而成,下面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囊状结构膜、叶绿体内膜、外膜所含各种成分的比例相同B.囊状结构薄膜上分布的各种色素都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C.光能转变成电能,进而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在囊状结构薄膜上完成D.水的光解无需酶的催化,所以基粒囊状结构上不含有酶12.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是()。
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790d61fe4733687e21aa90.png)
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
题(扫描版)
参考答案
C 2D
27:(1)
(2)第三营养级 不会 (3)c 、d
(4) 化学 种群繁衍
28:(1)A B (2)Aa×Aa (3) 4种 +
+A A 和a a A A +
29:(1)玫瑰精油
(2)先打开后关闭(少答不给分) 既可以放气,又可防止污染(2分,答出一点给1分)
(3)洗去浮尘(类似答案可酌情给分) 后 果胶(多答“纤维素酶”不扣分) (4)选择 碳源、氮源(2分。
少答给1分,错答不给分) (5)重铬酸钾(2分) 不能(2分) 30:(1)①同期发情 ②胚胎移植
(2)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促性腺激素 (3)D 、E
(4)不一定相同,因为这些胚胎可能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它们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2a032076a20029bc642d98.png)
2016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生物总分:100+20分时量:60分钟命题: 审题: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A.第一和第二阶段B.第二和第三阶段C.第一和第三阶段D.第三和第二阶段2.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A.CO2B.H2O C.C2H5OH D.C3H6O33.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四种色素扩散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A.叶绿素a;胡萝卜素B.叶绿素b;胡萝卜素C.胡萝卜素;叶绿素a D.胡萝卜素;叶绿素b 4.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是()A.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B.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5.右图曲线表示农田中Ⅰ昼夜温度的变化、Ⅱ光照强度的变化、Ⅲ植物吸收CO2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B. a点的形成是由于夜间的低温造成的C.在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的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6.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0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7.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轮藻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实验前叶片质量相等,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光照1 h(光照强度相同),再测其质量变化。
湖南省衡阳县一中2015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生物试题
![湖南省衡阳县一中2015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生物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a074938915f804d2b16c1d0.png)
衡阳县一中2015年上期高二学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二)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1、一株玫瑰属于生命系统中的哪个层次A.细胞B.个体C.种群D.生态系统2、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是A.C B.O C.H D.N3、在植物细胞中以储存能量的形式存在的糖类是A.葡萄糖B.糖原 C.乳糖D.淀粉4、右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②与③是静止不动的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D.细胞识别与糖蛋白①有关5、下列细胞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A.中心体B.细胞核C.染色体 D.内质网6、下列物质进出人体细胞的实例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氧气从组织液进入肝细胞B.二氧化碳从胰岛细胞进入组织液 C.K+从组织液进入心肌细胞D.水分进入组织细胞7、比较DNA和RNA的分子结构,DNA特有的化学成分是A.核糖与胸腺嘧啶 B.核糖与腺嘌呤C.脱氧核糖与腺嘌呤 D.脱氧核糖与胸腺嘧啶8.细胞代谢的进行不仅需要酶,而且需要能量。
下列关于ATP的描述正确的是A.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ATPC.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线粒体是合成ATP的唯一场所9、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A. 提供物质B. 提供能量C. 提供场所D. 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10、A—P~P~P中的“高能磷酸键”个数是A.1 B.2 C.3 D.41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B.细胞既能分化又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12、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A.红光和黄绿光B.黄光和蓝紫光C.红光和橙光D.红光和蓝紫光13、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同源染色体联会B.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着丝点分裂14、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A.EeFf x EeFf B.EeFf x eeggC.ffGg x FfGg D.ffgg x FfGg15、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后所形成的产物分别是A.DNA、RNA、蛋白质B.DNA、RNA、氨基酸C.RNA、DNA、核D.RNA、DNA、蛋白质16、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A.AAbb×aabb B.AABb×aabbC.AaBb×AaBb D.Aabb×aaBB1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B.种群年龄组出的改变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个体大小的改变18、豌豆是遗传学上常用的一种实验材料。
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byfen
![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byfen](https://img.taocdn.com/s3/m/781e1a7848d7c1c708a1459d.png)
衡昭县一中2016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分值:100分时量:90分钟命题人:刘翠娥—、选择题(20小题,每小題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麦芽糖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检测到 B.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C.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D.糖类物质在细胞中不能储存2.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4℃的冷水中,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易变性B.多酶片口服后,其中的酶会在胃中被消化成为氨基酸C.植物细胞中提取的ATP注射给人体后会改善心肌炎患者的代谢状况D.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用于各项生命活动3.细胞增殖过程中,可能不会发生的是()①基因突变②纺锤体的形成③DNA含量改变④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4.经研究发现,从孕妇的羊水中提取的千细胞在实验室经培养后形成了骨骼、血管、肌肉、神经以及肝脏等多种人体器官组织。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神经细胞的分化程度比干细胞的分化程度低C.提取的千细胞与其形成的肌肉细胞染色体组成不同D.经培养后形成的多种人体组织细胞中mRNA存在差异5.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定是单倍体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定不是单倍体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定是单倍体6.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不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B.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具有叶绿体C.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中蛋白质种类、数量完全不同D.基因突变只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7.对有关实验及调查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加入CaCO3防止叶绿素被破环B.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使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是否产生酒精C.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使用卡诺氏液固定根尖细胞D.仅调查某个高度近视家族的发病情况,不能得出人群中高度近视的发病率8.人类的下列基因可以在同一个细胞内表达的是()①胰岛素基因和胰高血糖素基②促性腺激素基因和生长激素基因③促性腺激素基因和性激素基因④胰蛋白酶基因和解旋酶基因A.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9.若人的成熟神经细胞核中DNA 含量为a,下列各项核DNA含量分为2a、a、0.5a的是()A.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B.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精细胞、极体C.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口腔上皮细胞、成熟红细胞D.正在发生凋亡的细胞、癌细胞、卵细胞10.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
湖南省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检测生物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检测生物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b69f23f5901020207409ccd.png)
2017年衡阳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检测试卷生物本试卷包括第I卷和第Ⅱ卷,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组成DNA在基本单位是A.含N的碱基B.五碳糖C.磷酸D.脱氧核苷酸2.右图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方框内基团的名称是A.氨基B.羧基C.甲基D.碱基3.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A.蛋白质B.糖类C.核酸D.脂质4.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的离子是A.Ca2+B.Cu2+C.Mg2+ D.Fe2+5.关于细胞中水含量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C.生物种类不同,含水量没有差别D.一般来说,老年人细胞中含水量比婴儿要少6.真核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是A.中心体、高尔基体B.液泡、内质网C.核糖体、溶酶体D.叶绿体、线粒体7.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没有核糖体B.有以膜为界的细胞核C.没有染色体D.无DNA分子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B.植物细胞壁中含有纤维素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糖原是动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9.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A.叶绿体的外膜上B.类囊体的薄膜上C.叶绿体的内膜上D.叶绿体的基质中10,下列反应中,不会产生A TP‘的生理过程是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C.光反应D.暗反应11.下列选项中,对光合作用影响最小的是A.温度B.光照强度C.氮气的浓度D.二氧化碳的浓度1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13·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具有的特点是A.不能无限增殖B.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C.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D.不易转移扩散14.下列关于人的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B.年幼的个体内没有衰老细胞C.年老的个体内没有幼嫩细胞D.细胞不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15.右图为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
高二生物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完整版)
![高二生物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d5c7e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b.png)
高二生物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完整版)高二生物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完整版)小编整理有关高二生物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每天需要好好练习!生活岂能百般如意,正因有了遗漏和缺憾,咱们才会有所追寻。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二生物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内容,欢迎使用学习!高二生物期中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2.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4.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一定是黑色的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5.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6.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A与bB.Y与yC.E与ED.f与f7.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体的是()A.YyRrCcB.AAbbccC.aaBbccD.aaBBCc58.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TtBb和ttBbB.TtBb和TtbbC.TtBB和ttBbD.TtBb和ttBB9.落花生的厚壳对薄壳,紫种皮对红种皮为两对相对性状,现有厚壳紫种皮与薄壳红种皮落花生杂交,F1全为厚壳紫种皮。
在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薄壳紫种皮落花生为3966株,则能稳定遗传的厚壳红种皮落花生的株数大约为()A.1322B.1983C.3966D.793210.果蝇的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假如每对染色体上各有一对杂合的基因,且等位基因间都具有显隐性关系,在果蝇形成的卵细胞中,全部都是显性基因的配子出现的几率是()A.1/2B.1/4C.1/8D.1/1611.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属测交的一组是:()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12.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A.4和9B.4和27C.8和27D.32和8113.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2表现型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④F1表现型的比例⑤F2基因型的比例A.②④B.①③C.④⑤D.②⑤①14.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B.AABbC.aaBbD.AaBb15.能够产生YyRR、yyRR、YyRr、yyRr、Yyrr、yyrr六种基因型的杂交组合是()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16.哺乳动物卵细胞形成的场所是()A.卵巢B.输卵管C.子宫D.__17.减数__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顺序是()A.复制→分离→联会→__B.联会→复制→分离→__C.联会→分离→复制→__D.复制→联会→分离→__18.与有丝__相比较,减数__所特有的是())A.DNA分子的复制B.着丝点的__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D.出现四分体19.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体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20.在下图中属于次级卵母细胞继续__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示意图的是()21.右图为某高等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属于)A.卵原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22.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细胞比例()A.1:1:2:4B.1:1:1:2C.1:1:2:2D.1:1:1:323.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精子细胞,根据图中染色体类型和数目,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A.①③B.②⑤C.①④D.③④24.某动物卵原细胞有6条染色体,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着丝点数和四分体数分别是A.6和12B.6和3C.12和6D.12和1225.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下列哪一项的染色体数目相同()A.初级精母细胞B.减数第二次__中期的细胞C.精原细胞D.体细胞26.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卵细胞的种类分别是()A.4种和1种B.4种和2种C.4种和4种D.8种和2种27.性染色体存在于()A.精子B.卵细胞C.体细胞D.以上三种细胞28.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A、1/4B、1/6C、1/8D、1/1629.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30.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将纯非糯性品种与糯性品种杂交得F1,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花粉的微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A、1:1B、1:2C、2:1D、不成比例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40分)31.(12分)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如下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2)F1红果的基因型是¬_______,F2红果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3)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___________。
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41085f77cd184254a353504.png)
衡阳县一中2016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学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时量80分钟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施莱登和A.施旺B.沃森C.达尔文D.克里克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A.细胞膜B.核糖体C.核膜D.细胞质3.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A.ATP B.葡萄糖C.O. D.ADP4.右图为某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分子的转运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5.小丽没有吃早餐,第四节课时因饥饿而晕倒,此时最好给她喝A.纯净水B.矿泉水C.葡萄糖水D.生理盐水6.要洗去衣服上的猪油油渍,应选用A.蛋白酶B.脂肪酶C.核酸酶D.淀粉酶7.小明尝试用糯米和酵母菌制作酒酿(酒精含量约10%),最佳做法是A.10℃,有氧发酵B.50℃,有氧发酵C.10℃,无氧发酵D.28℃,无氧发酵8.臭氧层破坏会使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危害人体健康。
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CO2的排放B.氟利昂的排放C.SO2的排放D.NO2的排放9.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正确的做法是A.大量利用野生资源B.对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C.不断引进外来物种D.进行围湖造田10.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不同。
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北极苔原B.温带草原C.高山草甸D.热带雨林11.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
其中,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A.动物的无氧呼吸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动物的有氧呼吸D.植物的光合作用12.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描绘的景象,可视为群落的A.物种组成B.垂直结构C.种间关系D.次生演替13.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A.目测估计法B.标志重捕法C.逐个计数法D.样方法14.老鼠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指间是有蹼存在的,但生出的幼鼠指间无蹼,这些蹼消失的原因是A.细胞分化B.细胞凋亡C.细胞分裂D.细胞癌变15.小张用斐林试剂检测某一运动饮料中的还原糖,必须用到的实验用具是A.吸水纸B.显微镜C.酒精灯D.双面刀片16.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A.1个精细胞B.2个精细胞C.3个精细胞D.4个精细胞17.右图是某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的受精作用示意图。
湖南省衡阳市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32d0af48d7c1c709a1451a.png)
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41、下列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色盲 B.白化病 C.猫叫综合征 D.艾滋病42、杂交育种所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以上三种都可以4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所用到的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4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 A.群落 B.细胞 C .种群 D.个体45、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血浆B、组织液C、血浆和组织液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4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钾离子B、性激素C、葡萄糖D、血红蛋白47、下列化学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是:( )A、蛋白质在消化道里的水解B、核糖体上蛋白质的合成C、NaHCO3与血浆中的乳酸中和D、丙酮酸氧化分解48、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49、右图表示一反射弧,若在S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感受器产生感觉B.兴奋在该神经元内只向中枢单方向传导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D.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内传导50、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 )A、小脑B、下丘脑C、大脑D、脑干51、某一病人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已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请分析可能受损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哪一个区受到损伤?( )A、W区B、S区C、V区D、H区52、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 ( )A、胰岛素B、性激素C、生长激素D、促胰液素53、下列激素能降低血糖的是:( )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肾上腺素D、甲状腺激素54、下列是激素的功能的是:( )A、催化作用B、构成细胞结构C、调节作用D、氧化分解供能用心爱心专心- 1 -55、下列是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反应速度比较快B、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范围比较广泛D、作用时间比较长56、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是:( )A、大脑B、小脑C、下丘脑D、脊髓57、能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B、T细胞C、效应T细胞D、浆细胞58、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A、抗体B、性激素C、淋巴因子D、溶菌酶59、浆细胞可以由下列哪一种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A、T细胞B、吞噬细胞C、效应T细胞D、B细胞60、下列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 )A、皮肤B、体液中的溶菌酶C、黏膜D、T细胞二、非选择题:65、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6分)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如甲图所示。
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
![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231b92f3968011ca300911b.png)
衡阳县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期中)生物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共9页.时量90分钟,满分90分.第I卷(1~20题,共40分)1.下列有关生物体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严重缺铁的人容易产生乳酸中毒B.一个DNA分子彻底水解后能得4种脱氧核苷酸C.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2.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②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③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④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⑤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O、N四种⑥a属于不能水解的糖,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⑦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⑧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四种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与DNA结合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D.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原理:秋水仙素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细胞不能正常分裂4.“分子伴侣”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和转运,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蛋白质)的形成。
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A.内质网 B. 核糖体 C. 高尔基体 D. 溶酶体5.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理(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生物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理(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生物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706c7583d049649a665854.png)
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若利用细菌大量生产人胰岛素,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需有适当运载体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细菌B.需有适当的酶对运载体与人胰岛素基因进行切割与黏合C.重组后的DNA,须在细菌体内转录,翻译成人胰岛素D.人胰岛素基因与运载体DNA混合后,只得到一种DNA分子(重组DNA)2.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A B C D大肠杆菌等供体质粒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缝合针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载体提供目的基因的生质粒质粒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物受体大肠杆菌等大肠杆菌等大肠杆菌等质粒A.A B.B C.C D.D3.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欲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育种方法是()A.人工诱变育种 B.基因工程育种 C.单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就产生了定向变异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A.黄色黄色、绿色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C.猫叫综合征D.无籽西瓜6.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④自然选择学说对环境条件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没有能作出科学的解释.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乙种群: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B.乙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C.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D.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9.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④Na+⑤血浆蛋白.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⑤10.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1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若在A 点处给以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的情况是()A.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B.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发生一次偏转12.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13.当一个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生理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14.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b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C.c引起下丘脑分泌③胰高血糖素D.d引起下丘脑产生④电位变化15.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6.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17.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18.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细胞周期变短B.注射“甲流”疫苗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手段C.当结核杆菌再次入侵人体时,浆细胞可识别结核杆菌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细胞,最终使人体免疫功能全部丧失19.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这些老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老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老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胰岛B细胞受损B.体内细胞缺乏胰岛素的受体C.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20.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21.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后不会引起()A.水盐调节紊乱 B.性腺发育停止C.血糖浓度逐渐降低 D.体温调节紊乱22.奥运会,其反兴奋剂的力度一届超过一届,检测手段也更为先进.但高科技的力量却为许多服用者推波助澜,有些不容易检测出来的基因工程产品如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就可能诱惑一些运动员服用或使用.以下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可以注射,也可以口服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协同作用C.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D.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23.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①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导D.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增加24.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5.某种淋巴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该细胞解体死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浆细胞中也存在C.穿孔素是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抗体D.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26.(12分)(2015秋•衡阳县校级期中)如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1)B常用的方法是,C、F过程常用的药剂是,该药剂的作用是.(2)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是(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该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3)假设你想培育一个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种,它的性状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其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如果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为缩短育种时间常采用的方法是(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该方法的原理为.(4)现有三个水稻品种,①的基因型为aaBBDD,②的基因型为AAbbDD,③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每年只繁殖一代,若要获得aabbdd植株,至少需要年的时间.27.(10分)(2015秋•衡阳县校级期中)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b的实质变化是.(2)①~⑥的存在说明了.(3)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约为.28.(18分)(2014秋•忻州校级期中)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为调节物质):(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为,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物质(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填字母)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如果图中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不能反向的原因是.(4)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方式称为.(5)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甲分泌的激索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A激素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物质有关.(6)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若利用细菌大量生产人胰岛素,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需有适当运载体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细菌B.需有适当的酶对运载体与人胰岛素基因进行切割与黏合C.重组后的DNA,须在细菌体内转录,翻译成人胰岛素D.人胰岛素基因与运载体DNA混合后,只得到一种DNA分子(重组DNA)【考点】基因工程的应用.【分析】1、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解答】解:A、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细菌需要运载体,A正确;B、人胰岛素基因进行切割需要限制酶,将人胰岛素基因与运载体黏合需要DNA连接酶,B正确;C、在细菌体内转录,翻译成人胰岛素,因为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C正确;D、人胰岛素基因与运载体DNA混合后,可能得到三种DNA分子;外源DNA自连、重组DNA、运载体DNA自连,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步骤,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A B C D供体质粒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提供目的基因的生大肠杆菌等物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缝合针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质粒质粒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载体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受体大肠杆菌等大肠杆菌等大肠杆菌等质粒A.A B.B C.C D.D【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2、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解答】解:基因工程中,供体是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分子手术刀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缝合针是DNA连接酶,载体常用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受体是大肠杆菌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工具和操作步骤,能正确区分供体、受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3.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欲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育种方法是()A.人工诱变育种 B.基因工程育种 C.单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考点】杂交育种.【分析】本题是杂交育种的应用,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使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个个体上的育种方法.【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 的新品种,由于aabb是隐性状,该性状一旦出现就是纯合体,因此可以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A、人体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才有可能得到需要的类型,不是不是最简捷的方法,A错误;B、基因工程育种技术难度大,B错误;C、单倍体育种中,花药的离体培养比较复杂,不容易成功,不是最简捷的方法,C错误;D、杂交育种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是最简捷的方法,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变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的原理、优缺点比较,对于不同育种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往往忽略题干信息“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就产生了定向变异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考点】诱变育种;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2、植物体细胞杂交:来自两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3、基因突变的特征: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B、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理是基因重组,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B正确;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C正确;D、现代生物技术和人工选择的综合利用,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性状,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人工诱变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A.黄色黄色、绿色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C.猫叫综合征D.无籽西瓜【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解答】解:A、黄色自交出现黄色和绿色是性状分离,没有发生变异,A不属于;B、红果蝇中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属于;C、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属于;D、无籽西瓜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属于.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6.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④自然选择学说对环境条件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没有能作出科学的解释.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同时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故现代生物进化论中对种群水平及基因水平的研究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与发展.【解答】解: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这应该是自然选择学说的长处,①错误.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现代生物进化论则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正确.③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③正确.④自然选择学说没有能够认识到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不可能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④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明确两种学说的区别和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乙种群: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B.乙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C.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D.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1、根据种群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种群的基因频率是:A=24%+×72%=60%,a=4%+×72%=40%;乙种群的基因频率是:A=36%+×48%=60%,a=16%+×48%=40%;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等,因此甲乙两个种群生物无突变,且生活的环境基本一致.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对于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的概念与形成.【专题】正推法;生物的进化.【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大多数物种的形成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有些物种可以不通过地理隔离而直接产生生殖隔离,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或人工诱导多倍体.【解答】解:A、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选择等,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B正确;C、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D、新物种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9.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④Na+⑤血浆蛋白.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⑤【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物质的判断,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液中的物质都可以组成内环境,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组成物质.【解答】解:①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错误;②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③二氧化碳和氧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④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⑤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⑤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对于内环境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0.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湖南省衡阳市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模拟检测试题(扫描版)
![湖南省衡阳市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模拟检测试题(扫描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0a135169dc5022abea00d4.png)
2017年衡阳市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标准答案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1-5DABDC 6-10DCCBD 11-15C DBAC 16-20BCDBA 21-25DCCBD 26-30BADBB 31-35CAADC 36-40CBBDA 本卷共6小题,60分41、(1)内质网高尔基体(2)胞吐蛋白质降低血糖(3)⑧ (4)流动性42.(6分)(1)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2)氧气(3)无氧(4)吸收空气中的CO2(5)CO2酒精43、(1)隐 (2)A a 2/3(3)X a Y 1/2 (4)遗传咨询44、(1)转录细胞核(2)①(3)核糖核苷酸(4)核糖体翻译45、(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生产者 O2(3)分解者(4)强46、(1)传入神经下丘脑(2)甲状腺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增多(3)(负)反馈(4)神经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af2916ad02de80d5d84029.png)
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人们利用X射线、紫外线等处理野生青霉菌,最终培育出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其育种原理是()A.基因重组 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突变 D.染色体数目变异2.与正常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所不具有的特点是()A.茎秆粗壮 B.果实比较大C.含糖量增加D.种子比较小3.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是()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适者生存 D.用进废退4.癌症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细胞癌变的变异类型属于()A.染色体数目变异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D.个体基因型频率的改变6.马与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产生的后代骡也是不可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 C.诱变育种 D.无性繁殖7.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A.外正内负 B.外负内正 C.外负内负 D.外正内正8.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9.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A.小脑 B.下丘脑C.脑干 D.大脑皮层10.在进行人工淡水鱼养殖过程中,为了促进雌鱼排卵,多产鱼苗提高产量,可以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这主要是因为提取液中含有垂体细胞合成的()A.甲状腺激素B.蜕皮激素 C.胰岛素D.促性腺激素11.连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战士,内环境依然能保持稳态,其调节机制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1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双向传导的13.机体调节体温的中枢和感觉温度变化的中枢分别在()A.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下丘脑C.下丘脑,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14.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参加平衡木项目比赛时,展现了出色的身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A.脊髓 B.小脑 C.脑干 D.下丘脑1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A.神经递质 B.CO2C.Na+D.O216.人体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A.单向 B.双向 C.单向或双向D.不能确定17.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18.下列遗传病中,哪项是染色体病()A.白化病B.红绿色盲 C.21三体综合征D.先天性聋哑19.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高B.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D.基因重组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20.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该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A.使染色体再次复制 B.使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使细胞稳定在间期阶段21.某种群中,基因型AA个体占25%,Aa个体占60%,那么基因A与a的频率为()A.50%和50% B.25%和75% C.55%和45% D.30%和70%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23.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A.基因自由组合 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染色体交叉互换24.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指()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体液 D.组织液25.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采用的主要育种方法是()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D.基因工程育种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26.(10分)(2015秋•衡阳县校级期中)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内环境主要包括(用图中标号表示),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2)正常人血浆的pH为,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离子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3)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7.(10分)(2012秋•濉溪县期末)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①种子返地种植→多种变异植株新品种②甲品种×乙品种→F1F2性状稳定遗传的新品种③甲品种×乙品种→F1幼苗若干植株新品种④正常幼苗植株新品种⑤甲种生物某基因乙种生物→新品种(1)属于杂交育种的是(填序号),依据的原理是.(2)①过程的育种方法是.(3)若用方法③培育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与方法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4)③④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5)若用方法⑤培育抗虫棉,此过程最大的优点是,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有.28.(10分)(2015秋•衡阳县校级期中)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请回答:(1)激素A的名称是,激素B的名称是.(2)外界寒冷时,人血液中激素C含量将会(3)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和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这是一种调节机制.29.(10分)(2012秋•江阴市校级期末)如图A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的过程,图B是图A 中⑤结构的部分放大.分析回答问题:(1)图A中的③④⑤共同构成.(2)②结构中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3)构成⑤结构的基本骨架是.(4)静息时,⑤结构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当⑤结构接受刺激后,由于对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膜两侧电位发生改变,产生兴奋.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人们利用X射线、紫外线等处理野生青霉菌,最终培育出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其育种原理是()A.基因重组 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突变 D.染色体数目变异【考点】诱变育种.【分析】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形成新的性状;X射线、紫外线等高能量射线会导致青霉菌基因发生改变,突变形成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解答】解:X射线、紫外线属于诱导基因突变的物理因子,在X射线、紫外线等高能量射线的照射下会导致青霉菌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产生新的基因,新的性状,因此可以突变形成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X射线、紫外线等处理野生青霉菌考查基因突变,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2.与正常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所不具有的特点是()A.茎秆粗壮 B.果实比较大C.含糖量增加D.种子比较小【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专题】对比分析法;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分析】多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一般表现为茎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但多倍体植株由于营养生长比较旺盛,生殖生长比较缓慢,所以发育延迟,结实率低.【解答】解: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叶片种子和果实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例如,四倍体葡萄的果实比二倍体品种的大得多,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二倍体的品种几乎增加了一倍.但多倍体植株由于营养生长比较旺盛,生殖生长比较缓慢,成熟期迟.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多倍体植株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是()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适者生存 D.用进废退【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分析】1、拉马克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其主要观点: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解答】解:A、过度繁殖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A正确;B、生存斗争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B正确;C、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C正确.D、用进废退是拉马克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要求考生识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能与拉马克进化理论的内容进行区分,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4.癌症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细胞癌变的变异类型属于()A.染色体数目变异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此外,患癌症的几率还与年龄、免疫能力等因素有关.【解答】解:细胞癌变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此外,患癌症的几率还与年龄、免疫能力等因素有关.所以细胞癌变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D.个体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BC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6.马与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产生的后代骡也是不可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 C.诱变育种 D.无性繁殖【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物种的概念为: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可分为:生态隔离、季节隔离、性别隔离、行为隔离、杂种不育等.【解答】解:马与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产生的后代骡也是不可育的,说明了马和驴属于不同物种,因此存在生殖隔离现象.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种的概念的理解,属于理解范畴,较易.7.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A.外正内负 B.外负内正 C.外负内负 D.外正内正【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当神经纤维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答】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和线粒体.【解答】解: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A正确;B、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所以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B正确;C、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错误;D、突触由①、②、③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结构及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A.小脑 B.下丘脑C.脑干 D.大脑皮层【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本题考查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解答】解: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在人类为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具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要求对小脑、大脑皮层、脑干等的功能熟记,难度一般.10.在进行人工淡水鱼养殖过程中,为了促进雌鱼排卵,多产鱼苗提高产量,可以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这主要是因为提取液中含有垂体细胞合成的()A.甲状腺激素B.蜕皮激素 C.胰岛素D.促性腺激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促性腺激素的重要作用是促进卵巢中卵泡的生长和发育,是由垂体释放的.【解答】解: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生长激素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分泌等;所以促进雌鱼排卵,使用的应该是促性腺激素.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垂体的功能,知道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11.连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战士,内环境依然能保持稳态,其调节机制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解答】解:根据题意,连续奋战的战士不能及时补充到食物,体中血糖含量会下降,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同时,地震灾区水源、空气会被污染,人员会受伤等情况,通过免疫调节维持稳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理解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1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双向传导的【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将兴奋传入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是将兴奋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点.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解答】解:A、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A正确;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随着神经递质的释放,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化学信号又转化为电信号,B正确;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C正确;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3.机体调节体温的中枢和感觉温度变化的中枢分别在()A.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下丘脑C.下丘脑,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散热;(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解答】解:(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感觉温度变化的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调节中枢和感觉中枢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14.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参加平衡木项目比赛时,展现了出色的身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A.脊髓 B.小脑 C.脑干 D.下丘脑【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中枢.【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故参加平衡木项目比赛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A.神经递质 B.CO2C.Na+D.O2【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答】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6.人体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A.单向 B.双向 C.单向或双向D.不能确定【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通过突触结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7.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1、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2、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4、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5、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解答】解:A、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A错误;B、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B错误;C、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能够起分析综合,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C正确;D、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D错误.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 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学考模拟)、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 分)1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施莱登和 A .施旺 B .沃森 C .达尔文D .克里克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 A .细胞膜 B .核糖体 C .核膜D .细胞质3•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 A . ATP B .葡萄糖 C . O .D . ADP 4. 右图为某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该分子的转运方式是 A.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被动运输D .主动运输5. 小丽没有吃早餐,第四节课时因饥饿而晕倒,此时最好给她喝 &臭氧层破坏会使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危 害人体健康。
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 . CO 2的排放B .氟利昂的排放A .纯净水 C .葡萄糖水6. 要洗去衣服上的猪油油渍,应选用 A .蛋白酶B .脂肪酶7. 小明尝试用糯米和酵母菌制作酒酿A . 10C ,有氧发酵C . 10C ,无氧发酵B. 矿泉水 D .生理盐水C. 核酸酶 D .淀粉酶(酒精含量约10%),最佳做法是B . 50C ,有氧发酵CD. N02的排放C. S02的排放9. 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正确的做法是A •大量利用野生资源B.对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C.不断引进外来物种D.进行围湖造田10.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不同。
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 •北极苔原B •温带草原C.高山草甸 D .热带雨林11. 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0、N 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
其中,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A .动物的无氧呼吸B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动物的有氧呼吸 D .植物的光合作用12.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描绘的景象,可视为群落的A .物种组成B .垂直结构C.种间关系 D .次生演替13.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A .目测估计法B .标志重捕法C.逐个计数法 D .样方法14. 老鼠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指间是有蹼存在的,但生出的幼鼠指间无蹼,这些蹼消失的原因是A .细胞分化B .细胞凋亡C.细胞分裂 D .细胞癌变15. 小张用斐林试剂检测某一运动饮料中的还原糖,必须用到的实验用具是A .吸水纸B .显微镜C.酒精灯 D .双面刀片16. 1 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A. 1 个精细胞B. 2 个精细胞C. 3 个精细胞D. 4 个精细胞17. 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 n)的受精作用示意图。
精细胞、卵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8.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A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B . DNA 是遗传物质22 .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做了右图所示的实验,此实验可称为A. 正交实验B. 反交实验C. 自交实验D. 测交实验A . 2n 、2n 和 2n C . n 、n 和 2nB. 2n 、 2n 和 nD . n 、n 和 nC. 糖类是遗传物质 D . RNA 是遗传物质19.假如某一 DNA 双链分子中的胞嘧啶 (C)的含量是20%,则该DNA 分子中鸟嘌呤(G)的含量是 A. 10% C . 30%20 .高等生物中,基因的本质是 A .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C . DNA 片段21 .在体外进行 DNA 复制的实验中, A . ATPC .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B . 20% D . 40%B .有遗传效应的氨基酸片段 D .氨基酸片段 不需要B . DNA 模板D . 4种核糖核苷酸寤评子一代臆肚塑舍于23.人类遗传病有多种诊断方法,通过患者对颜色的判断来进行诊断的遗传病是 A . 21三体综合症 B .人类红绿色盲症 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24.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下列诱因中, 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 •病毒感染B .紫外线照射C .秋水仙素处理D .摄入亚硝酸盐25.基因工程能够定向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 目前已应用于医药卫生、 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下列选项中,属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实例是 A .无子西瓜 B .四倍体葡萄 C .试管婴儿D .转基因抗虫棉26.人脸颊上有酒窝是显性性状, 无酒窝是隐性性状,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常 染色体上。
一对无酒窝的夫妇生出有酒窝小孩的概率是27.在养殖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四大家鱼时,工作人员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 似物, 促进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 随后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
该促性腺激素类似物的靶器官28.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 A .神经递质 B . CO 2C . Na +D . O 2 29.抗利尿激素在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30.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
定程度时,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受到抑制, 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这种调节方式为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调节 C .反馈调节D .体液调节31.在人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有多种,下列能升高血糖的激索是A .0B .1 / 4C .1/ 2D .3/4A .垂体B .性腺C .下丘脑D .甲状腺当体内失水过多时, 抗利尿激素A .糖B .水++ C .Na +D . K +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 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A. 胰高血糖素B.甲状腺激素C•生长激素 D.胰岛素32•现代观点认为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A. 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 --- 体液调节 D.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3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 当鹿吃草时,能量就从生产者流入第一营养级B. 孔雀开屏传递的是物理信息C.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同时固定了太阳能D. 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34.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垂直方向上,动植物的群落都具有分层现象B.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食物和栖息场所C. 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上,动物分布无差异D. 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上,植物分布有差异35. 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参加平衡木项目比赛时,展现了出色的身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A •脊髓B •小脑C •脑干D •下丘脑36. 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C.迁入率和迁出率D.出生率和死亡率37. 下图是一个正常染色体(a〜h代表不同的片段)的示意图,该染色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发生了结构变异。
下列四图中属于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的是九cdMd hi计心切订亍)Bc C* I h I;] 『I 打h J D.(2W| x斗b c E] h)38.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8%,基因型为as的个体占6%,该种群的基因A频率为60%,则基因a的频率是A. 74%B. 48%C. 40%D. 12%39. 当一种生物迁人适合其生存的新环境,很长时间后,其种群增长曲线最可能为40•下列生态系统中,通常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B.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1) 细胞膜结构中,物质 A 代表 _________ , B 代表 _______ 。
(2) 02和CO 2等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3) 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吸收所需物质和排出废物的物质运输 方式是图中的 ________________ 。
(4) 与图②运输方式相比,图③的物质运输方式的不同之处是(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以上细胞膜的功能分析可见,细胞膜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膜。
42. 孟德尔最早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
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合理设计了实验程序。
他以纯种高茎豌豆(DD )和矮茎豌豆(dd)作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交、F i 自交、F i测交等实验,按照假设一演绎的科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最后得出了基因的分离 定律。
据此分析以下问题并在空格上填写相关内容:(1 )F i 的表现型是 ________________ ,F 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 __________________ (2) 针对F 2呈现出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孟德尔提出了假说。
请从下列序号中选出假说41如图为通过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的全部内容:①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 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④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 通过测交实验,孟德尔成功地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
下面是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请在空格上填上相关内容。
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嵩茎儀茎(1) 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细胞名称,完成概念图: [a] __________ [b] ----------------- [c] ------------------- ,(2) c 或d 细胞的形成需要 _____________ 的刺激。
[c ]能产生 ______________ , [ d ] _______ 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细胞裂解, 使抗原释放出来并被消灭。
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 能参加特异性免疫的是[a ]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 可以迅速增值测交配子测交J后基因型 表现型 比例43•根据人体免疫的相关概念图回答问题: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 消灭该抗原。
4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模型,据图回答:(1)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属于, B 、C 、D 都属于(2) 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是通过生产者的 作用来实现的。
(3) 一个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 _____________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