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科中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中风中医护理要点

中风中医护理要点

中风中医护理要点
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血管疾病,需要认真的中医护理来协助患者康复。

以下是中风中医护理的要点:
早期护理
- 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包括症状、体征及病史等。

- 保持安静: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刺激和干扰。

-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和家人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减少焦虑和抑郁。

中医治疗
-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对症治疗的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功能。

- 草药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使用中药来调理身体,促进康复。

-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紧张。

- 中医食疗: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推荐适当的食物来促进康复。

饮食调理
- 饮食清淡:减少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 控制盐摄入:避免高盐饮食,控制盐的摄入量有助于控制血压。

- 补充维生素: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和康复。

- 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确保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足。

康复训练
-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 言语治疗:进行言语和语言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 改善协调: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提高患者行走和动作的控制能力。

以上是中风中医护理的要点,通过综合运用中医治疗、饮食调理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中风患者恢复健康和功能。

然而,具体的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请在使用中医护理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并获得准确的指导。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建议收藏)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建议收藏)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5、情志护理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6、临证(症)施护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中风病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洁等诱因,以致阴阳失调,气血错乱,临床表现为猝然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亦有未见昏迷,仅见半身不遂者。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风痰瘀阻证。

证候:口眼歪斜,舌强语睿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舌暗紫,苔滑腻。

②气虚血瘀证。

证候: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③肝肾亏虚证。

证候: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

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护理要点(1)按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患者肢体正常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预防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Q(3)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四肢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

②患者出现头痛、颈项强直、呕吐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③注意患者安全,防呛咳窒息、跌倒坠床、压疮及烫伤、走失等意外。

④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4)给药护理:使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血压变化,严格控制滴速;使用抗凝纤溶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严格掌握剂量。

(5)饮食护理①患者宜进营养均衡软食,以植物蛋白为主,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忌肥甘厚味之品。

②患者应多饮水,多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③患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时,可采用鼻饲饮食。

(6)情志护理:①语言疏导法。

运用语言,鼓励患者间多沟通、多交流。

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调节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Q②移情易志法。

通过娱乐、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

③五行相胜法。

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善于运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中医护理常规--脑卒中

中医护理常规--脑卒中

中医护理常规--脑卒中
引言
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脑
部血液供应中断而引发脑部组织损伤。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法,对于脑卒中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脑卒
中的常规方法。

中医护理常规方法
1.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脑卒中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中医辩证施治理论,中医师可以开具
相应的中药方剂以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状况,促进病灶及周围组织
的修复。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针灸疗法可以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病人的气血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
卒中患者的症状。

经过针灸疗法的治疗,患者的恢复速度可能加快。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手法之一。

通过对特定穴
位和经络的按摩刺激,可以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消除病灶团块,
促进康复。

4. 中医膏方:中医膏方是一种外用药物。

通过将中药制成膏剂,患者可以直接涂抹在病灶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修复。

结论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具有独特
的优势。

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中医膏方的使用,
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

然而,请在接受中医
护理之前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张宝春,林敬怡.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21,27(6):150-152.
- 张小兰,陈顺.《中医药护理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19.。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功能缺陷的疾病。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恢复等方法。

以下是一套中医护理方案,希望能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

一、调理气血1.中药调补:根据中风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一副适合的中药方剂,如补益气血的六君子汤,活血化瘀的加味四物汤等,以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促进康复。

2.食疗调理:中风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有益于气血调理的食物,如红枣、黄芪、枸杞、黑芝麻等,以补充气血不足,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扶正祛邪1.拔罐疗法:拔罐疗法能通过负压作用促进经络的通畅,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2.灸法:灸法是通过燃烧艾绒或中药,将其热力传导到患者体表,以刺激体表经络,温通经脉,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促进康复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康复方法之一,通过针刺经脉穴位,调理气血,促进神经再生,加速康复进程。

2.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手法疗法,通过按摩患者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提高患者功能恢复能力。

3.跌打损伤疗法:对于中风患者出现的肢体活动障碍和肌肉骨骼疼痛等问题,可采用跌打损伤疗法,通过特殊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增加关节灵活性。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中的中风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康复等方法。

这些方案针对中风的病因和病理机制,通过中药调补、食疗调理、拔罐疗法、灸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跌打损伤疗法等手段,起到平衡气血、加速康复的作用。

重要的是,中风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

04
药物治疗与护理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方法
中药汤剂一般采用砂锅或陶瓷锅煎煮,避免使用铁锅或铝锅。煎药前需将药材浸泡30分 钟,水量以高出药面2-3厘米为宜。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滤取药液。
服药时间
根据病情和药性确定服药时间,一般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对于急性期患者,可遵 医嘱增加服药次数。
主动运动
注意事项
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应遵循循序 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 同时,要注意保暖和防止跌倒等意外 情况。
随着患者肌力的恢复,鼓励其进行主 动运动,如屈伸关节、抬举肢体等, 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语言功能恢复训练技巧
发音训练
从单音节开始,逐渐过渡到多音 节、单词、短语和句子的发音训 练,以改善患者的发音清晰度和
语音流畅性。
口语表达训练
通过让患者复述故事、描述图片等 方式,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 组织能力。
听力理解训练
通过播放录音、讲述故事等方式, 提高患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感 知能力。
心理康复辅导策略
01
02
03
情志调护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 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其树立积极的治疗态 度和信心。
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
不同疾病状态下,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在中风患 者的药物治疗中,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并发症情况,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05
康复训练指导与护理
肢体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被动运动
在患者肌力较弱时,由医护人员或家 属帮助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如按摩、 推拿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 。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避免与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同服。注意观察患者 服药后的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 科室: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 文化程度: 入院日期:
• 证候诊断:中脏腑 痰蒙清窍证□ 痰热内闭证□ 元气败脱证□
中经络 风火上扰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气虚血瘀证□ 阴虚风动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意识障碍□ 半身不遂□
1.体 4.饮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位□2.观 察□ 3.皮肤口腔护理□ 食□5.其他护理措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六)二便失禁
• 1.观察排便次数、量、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尿液的色、质、量,有无尿频、尿 急、尿痛感。
• 2.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使用便器时动作轻缓,避免拖、拉,以免擦伤 患者的皮肤,每次便后将会阴部及肛周擦洗揩干。如留置导尿,做好留置导尿护 理。
• 3.进食健脾养胃益肾食物,遵医嘱进行肠内营养补充。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艾 灸□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3.皮 肤 针□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4.中药熏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5.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3.穴位敷贴□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4.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1.循经拍背□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穴位敷贴□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中风药物治疗是迅速恢复患者体能的主要手段,但伴随着药物治疗的同时,中医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与并发症,促进康复。

本文将从饮食、按摩、针灸等方面介绍中风中医护理的方案。

饮食护理1.膳食清淡:中风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宜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葱、大蒜等。

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蔬菜、水果等。

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避免食物单一导致营养不均衡。

2.饮食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不得喝较多的酒,少吃咸腌食品,以免引起高血压或加重中风后的水肿乃至头痛。

3.绿色蔬菜:绿色蔬菜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脂等功效,如菠菜、芹菜、茭白等。

建议每天多吃一些绿色蔬菜,有益于身体康复。

按摩护理中风后,患者的身体容易出现松弛、僵硬、肌肉无力等现象,需要进行按摩。

按摩的部位包括患侧或者对侧的面部、颈部、手臂、腿部等部位。

较为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推、捏、拿等,具有活血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等作用,其中:1.手指按摩:用手指在太阳穴处、眉毛上方按揉10~20次,可促进头脑清醒、缓解头痛。

患瘫侧上肢揉按肩部和上臂,并用拇指在上臂外侧两头轻轻捏揉,有助于促进肌肉松弛,防止变形,避免多余不必要的疼痛。

2.搓背部:双手分别从正侧和对侧搓拿,在颈部区进行左右滑推,然后推至背部。

对侧的手臂位于胸前,保持肘部弯曲,患瘫侧的手臂向身体外侧平伸,或捧着一件物品,以含义促进肌肉运动。

3.抚摸腿部:手掌横于背侧,用力握拳,从腰际一直按摩到足跟。

将手按压在患一侧小腿后部,以上位向下按摩,以促进气血流通。

针灸护理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重复针灸可以改善大脑功能,提高神经性运动障碍的康复率。

中风后的针灸护理主要有:1.电针治疗:向透瘫肢体行经的及穴以电刺激治疗的方法;电刺激不仅可以消除肌肉的痉挛、使肌肉得到松弛,而且有增加血流、增加患区吸收渗出液的作用。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突发性疾病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引起脑组织损
伤的疾病。

中风后,中医护理措施可以起到辅助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以下是针对中风的中医护理措施:
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具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作
用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桃仁等,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供血。

2.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脑血管的功能
恢复。

常用的针刺穴位有百会、曲池、内关等。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神经功能,缓解肌
肉紧张。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推拿、揉捏、敲击等。

4. 中医饮食调理:根据中医理论,中风患者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
辛辣、油腻、牛羊肉等食物。

适当增加水果、蔬菜、鱼类的摄入,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有助于康复。

5. 中医理疗:如火罐、艾灸等中医理疗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促
进康复。

6. 中医养生:建议中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避免
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以上是中风中医护理的常见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措施仅作为辅助
治疗手段,患者还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定期复诊,并在治疗期间注意身体状况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

中风病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中风病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中风中医辨证护理常规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壅塞,瘀血内阻。

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愤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

中风有和中脏腑之分。

一、护理常规【临床表现】一、中经络:平素眩晕、头痛,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手足拘挛,苔薄白,脉弦滑。

二、中脏腑:突然昏迷,昏迷不醒,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粗,舌红,苔黄,脉滑数。

【临证护理】一、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二、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昏迷不醒、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4、半身不遂的病人,应避免患肢受压变形,应维持肢体的功能位置。

五、中风患者语言不利,行动不方便,生活不能自理,护士要给予开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一、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二、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维持营养。

【用药护理】一、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二、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转变。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刻,神志清醒后当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转变,避免头晕,注意安全。

【情志护理】一、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二、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眷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踊跃医治。

【并发症护理】一、肺部感染脑部病报可能致使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淤血;较长时刻不翻身,会致使肺部份泌物坠积;和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发生。

应增强护理,如每3-4小时轻轻变更病人的体位并轻拍背部,使肺部份泌物不至于长期积贮,并使它容易排出。

喂食时要特别小心,尽可能避免发生。

二、褥疮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褥疮,好发部位在腰背部、能尾部、股骨大转子、、足跟处。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
辩证施护:
1.生活起居:病室安静.整洁,定时通风,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中
脏腑者头抬高15`~30度。

有头晕目眩症状者,病室宜暗,避免强光,噪声刺激。

2.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丸剂用温开水送服,或用水溶化后服用。

神志不清者给予鼻
饲给药,或选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服用通腑泻热药后观察大便排泄情况。

3.饮食护理:宜清淡。

低盐易消化食物,忌肥甘,辛辣食物,戒烟酒。

阳虚或寒症者,宜食甘温食物,禁忌生冷寒凉食物;阴虚或热证者,宜食甘凉食物,禁忌辛辣温热性质食物。

4.情志护理: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的不同,正确运用语言技巧,采取劝说开导法、愉悦开导法、
以疑释疑法,转移注意力法等。

5.对症处理:A.神志昏蒙者:遵医嘱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百合等,以醒目开窍。

B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浊较盛,鼓励患者尽量可出痰液,可按天突穴,以刺
激咳嗽反射,不能自主咳嗽排痰,给予翻身叩背等。

中风急性期应保持口腔清
洁,防止口腔分泌物误入气道。

C.预防并发症: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用红花油按摩受压部位,注意保持患
者肢体功能位,防止中风后的二次损伤。

每日做口腔护理,二
便失禁者保持外阴清洁,便后及时清洗等。

6.加强干预措施:A 经常出现一过性头晕,肢体麻木,怠倦嗜卧,步履不证等应引起重视,
B 中风先兆时有发作者,宜早期治疗:根据偏虚、偏实投以补、消之剂,
不离补肾、平肝、活血、化痰等。

C.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D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摄生有度,防中风于未然。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专科护理常规一、康复科中风恢复期定义中风恢复期是指一般于发病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患者神智渐清,痰火渐平,饮食稍进。

临床表现患者多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口眼歪斜。

药物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可采取鼻饲的方式服用汤剂。

辩证施护1、气虚络瘀:表现为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患侧手足浮肿、语言謇涩、面色萎黄、苔薄白、舌淡紫、脉细涩无力。

2、肝肾阴虚:表现患肢僵硬、拘挛变形、或肌肉萎缩、舌红脉细。

3、风痰瘀阻:表现为舌强语蹇、肢体麻木、脉弦滑。

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不宜偏嗜,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过饱饮食可造成食滞,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应多食蔬菜水果、蜂蜜等,保持大便通畅。

2、气虚者宜食梗米、大枣、山药、黄芪等3、肝肾阴虚患者多头晕目眩,宜多食白菜、黄瓜等蔬菜。

4、风痰瘀阻患者要少食鱼腥、忌肥甘厚味、戒烟酒。

并发症的护理1、肢体功能障碍:注意瘫痪肢体的正确摆放,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

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

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2、口眼歪斜: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要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

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

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

3、语言不利: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

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健康指导1、高脂血症者忌食动物内脏,少食花生等含油脂多、高胆固醇的食物。

2、按时服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3、注意生活起居,室温冷热适宜。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渣屑,以防止压疮 的发生。
定时翻身拍背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道 分泌物的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降 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及时处理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预防复发
通过护理干预,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降低中风复发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 担。
02
辨证施护原则与方法
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
01
02
03
中经络型
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语言不利,但意识清 晰。
中脏腑型
病情较重,出现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等症状。
恢复期型
中风后遗症期,以气虚血 瘀为主要表现。
针对不同证型施护措施
持,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个体化护理方案制定
01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 体质等因素制定个体化 护理方案。
02
针对患者具体症状,如 头痛、眩晕、失眠等,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03
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 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减 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04
结合季节气候特点,调 整护理方案,如春季防 风保暖,夏季防暑降温 等。
1 2 3
压疮处理
一旦发现压疮,应立即采取减压措施,如使用气 垫床、水垫等,同时保持创面清洁,促进愈合。
肺部感染处理
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应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 加强呼吸道护理,如吸痰、雾化等,以保持呼吸 道通畅。
其他并发症处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施,如控制血糖、调节血压等,以减轻患者痛苦 。
定期评估患者状况,调整护理方案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睿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证的疾病。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言语表达等情况。

(2)了解患者饮食,生活方式、休息及排泄等情况。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中脏腑:a.痰蒙清窍证。

证候: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睿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

舌质紫暗,苔白腻。

b.痰热内闭证。

证候: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睿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

舌质红,苔黄腻。

c.元气败脱证:证候: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②中经络:a.风火上扰证。

证候: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b.风痰阻络证。

证候:头晕目眩,痰多而黏。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c.痰热腑实证。

证候;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咳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d.气虚血瘀证。

证候: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清,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阴虚风动证。

证候: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

(3)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运动以利气血运行。

(4)加强基础护理,保持肢体良肢位摆放,防跌倒、坠床等意外。

(5)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四肢活动等情况。

②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6)给药护理:①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Q②及时记录服至宝丹、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药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生。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也称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脑血管的阻塞或破裂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

中风的发生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认知障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结合了中医理论和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风中医护理方案的内容。

1.舒筋活络:中风往往导致肢体肌肉的瘫痪和活动受限,舒筋活络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拿等手法来刺激穴位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

在中风患者中,常用的舒筋活络手法包括拿捏、搓揉、推拿、刮痧等。

这些手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2.中药调理: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滞、血瘀等原因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来改善这种状况。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活血化瘀方、通络祛痹方等。

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选用具有益气健脾、温肾壮阳等功效的中药进行调理。

中药调理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进行个体化的调配。

3.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通过刺激腧穴来调节气血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在中风患者中,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电针、火针、艾灸等。

这些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善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等症状。

4.饮食调养:中医认为饮食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中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

常见的饮食原则包括少盐、低脂、高纤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

此外,中医还推荐一些特殊食物的使用,如黑豆、红枣、核桃等,这些食物被认为具有补气滋阴、活血化瘀的作用。

5.心理疏导:中风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患者常常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中医护理方案中也重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疏导和调理。

医生和护士可以通过言语安慰、倾听患者的心声、提供必要的动力和支持等方法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对康复的信心。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病情进展。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内容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内容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内容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内容近年来,中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肢体瘫痪、言语困难甚至生命危险。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中风患者的康复过程中。

中医护理方案内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1. 中风的中医护理原则和要点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是“防病于未病,治病于未病”,即注重预防为主,及早采取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

对于中风患者而言,中医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症状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中医护理的要点:1.1 控制饮食:中风患者应当控制高脂肪、高盐、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整粮食品。

1.2 忌烟酒:中风患者应禁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脑血管的负担。

1.3 保持心情愉快:中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

研究表明,情绪不稳定会导致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病情。

1.4 适度锻炼:中风患者应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恢复功能。

2. 中医护理方法和技巧2.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经典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针刺,以改善疾病症状和促进身体的自我调节和康复。

对于中风患者,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抗炎,增加脑功能的修复。

2.2 中药疗法: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风的康复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风后期,中药可以通过舒筋活络、祛痰止血、扶正固脱的作用,促进病情的好转。

2.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特有的物理疗法,对于中风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减轻疼痛和瘫痪症状。

2.4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条进行艾炷刺激,以调节气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在中风患者的护理中,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帮助舒缓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科中风护理常规

中医科中风护理常规

中医科中风护理常规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为主证。

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

病位在心、脑、肝、肾。

现代医学中得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面神经麻痹等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心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宜安静,光线柔与,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

三、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减少搬动。

半身不遂者,保持患肢功能位,早期给予功能锻炼。

四、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呼吸、血压、体温、脉搏、舌苔、二便、四肢活动等情况,详细记录。

对烦躁不安者应加用床栏。

五、加强口腔护理,用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每日二次,保持口腔清洁。

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双眼。

做好防褥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

尿失禁者遵医嘱给予留置导尿,定期进行膀胱冲洗。

六、临证(症)施护:1、阳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高热者,予头部冰袋冷敷,并将头部垫高约2一3cm、遵医嘱针刺人中、涌泉、内关等穴位。

2、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可艾灸神厥、气海、关元穴。

3、尿潴留者,可按摩关元、中极、气海穴等,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可给予麻仁丸口服或番泻叶5g泡水饮服。

七、遵医嘱准确、按时给药。

八、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肥甘、辛辣等刺激之品,禁烟酒。

昏迷与吞咽困难者,应遵医嘱给予鼻饲饮食,如牛奶、菜汤、米汤、豆浆、藕粉等。

九、神志清醒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劝慰患者保持心境平与,防止过度情绪波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十、运用各种康复仪器为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鼓励患者遵医嘱采用针灸康复治疗。

教会患者及家属锻炼得正确方法,以利于患者出院后得家庭康复与护理。

十一、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1、帮助患者制订功能锻炼计划,并指导其正确得功能训练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腹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

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挡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期进行膀胱冲洗。

(5)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取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症)护理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可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经常食用含粗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眩晕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

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肾、脾。

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梦证、肝肾阴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的者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用。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宜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
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痉证
因阴津亏虚、阴阳失调所致。

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

各种脑膜炎、脑血管病、高热惊厥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发痉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时间和发作后等情况。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邪壅经络证、热甚发痉证、阴血亏损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具有传染性者,执行传染病隔离制度。

(3)重症患者应住单间,必要时实施保护性约束。

(4)有义齿者,取下义齿,垫上牙垫,以免脱落而堵塞气道。

(5)治疗与护理求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减少刺激,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抽搐。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发痉的次数、持续时间、发作时和发作后的情况。

(2)观察体温、呼吸、血压、舌、面色、神志、汗出、二便等变化。

(3)目瞪口呆。

汗出如油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宜温服,少量频服。

(2)咽困难者,遵医嘱鼻饲给药。

4、饮食护理
(1)发作期禁食。

(2)一般给予富有营养、宜消化的食物。

(3)热甚发痉者,给予流食,以保证足够的水分。

(4)阴血不足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5、情志护理
(1)患者常有紧张、恐惧心理,向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以增强其信心,使其安心养病。

(2)对高热心烦者要耐心劝慰。

同时做好家属工作使之配合治疗护理。

6、临证(症)施护
(1)患者抽搐时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领扣,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氧。

(2)抽搐较重者应用牙垫,防止咬破自己的舌头。

(3)抽搐时,适时约束,以免发生意外损害。

(4)发作时遵医嘱给予针刺。

三、健康指导
1、易感外邪而致痉者,注意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重视锻炼身体。

2、阴血亏虚致痉者,注意饮食调养,避免过劳。

3、高热致痉者,及早就医,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