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血管瘤的CT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肝血管瘤的CT表现,提高对肝血管瘤的认识。方法:对63例肝血管瘤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肝血管瘤CT平扫多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类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环状强化,静脉期强化区扩大或呈等、高密度强化,延迟扫描病灶填充呈等密度改变。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是诊断肝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肝;血管瘤;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资料与方法

本组63例,其中男24例,女39例;年龄21-62岁,平均41.3岁。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较典型,随访1年以上无明显变化。采用西门子AR.C 及欢悦双排螺旋CT机,扫描层厚8-10 mm、层距8-10 mm,病灶处3-5 mm薄层扫描。增强扫描为静脉注入100 ml碘海醇,3 ml/秒,开始注射后延时20-30秒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并对病变区进行延迟扫描。

2结果

平扫所见:病灶位于右肝前叶16例,右肝后叶21例,左肝18例,肝左右叶多发者8例,共85个病灶。其中呈圆形、类圆形病灶76个,长条形病灶9个;78个病灶边界清楚,7个病灶边界欠清。病灶内径最大11 cm,最小0.8 cm,多数为2-5 cm。77个病灶呈均匀低密度,CT值23-45 Hu,8个病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

增强所见:73个病灶动脉期边缘明显强化,呈结节状强化(34个)、环状强化(11个)及斑片状强化(28个),强化程度接近同层腹主动脉;静脉期强化区逐步向中央扩展,密度逐渐下降,部分病灶高于同层肝实质密度;延迟扫描病灶完全或大部分等密度充填71个,高于肝实质密度3个,低密度区明显缩小11个,其中8个平扫所见病灶内更低密度区未见强化。

3讨论

3.1肝血管瘤的病理基础:肝血管瘤病理学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四型[2],绝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多较小,直径多为2-4 cm,肿瘤多为暗红色或紫褐色,边界清楚,有不规则纤维性包膜。质地较软,其内充满血液,肿瘤中心往往可见灰白色纤维疤痕,有时也以散在小块状分布于瘤体中。镜下可见瘤体为含血液的血管腔构成,血管壁厚薄可以不同。瘤体内常可见血栓形成、血栓机化[3]。

3.2肝血管瘤的CT表现:平扫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低密度影,大多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均匀,部分可见中心更低密度影(见于大病灶),多为单发,病灶内径多在2-4 cm(见图1)。平扫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相鉴别,必须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表现为:(1)动脉期病灶边缘明显强化(见图2),可以是结节状、斑片状、环状或不规则状,这种边缘高密度影为含造影剂的血液,由于血管瘤内血液交换速度较慢,所以早期仅见于边缘部分。部分病灶可见中心点状强化或弥漫性强化。(2)随时间推移增强区域进行性向中央扩展(见图3),其充填时间和瘤体大小有关,一般小血管瘤充填时间短,大血管瘤充填时间长。本组病例充填时间多在5~10分钟,个别达15分钟。部分血管瘤强化不明显或不强化,这与其病理类型有关。薄壁型腔隙扩大明显且壁内无肌肉组织,故造影剂进入,较多滞留时间较长,即强化明显;而厚壁型由于腔隙小造影剂不易进入或进入很少,即增强不明显或不增强[4]。(3)延迟扫描呈等密度充填(见图4),少数较大血管瘤增强扫描时中心低密度始终不强化,则提示有血栓形成或血栓机化改变。肝血管瘤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表现为快进慢出,极具特征性。本组63例中明确诊断59例,4例表现不典型未能作出明确诊断。肝血管瘤的诊断标准为:(1)平扫低密度灶;(2)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随时间延长强化区扩大,密度逐渐降低;(3)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5]。

3.3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1)原发性肝癌:平扫为低密度灶,增强典型表现为动脉早期强化,门脉期造影剂退出较快,延迟扫描为低密度,常在瘤周见一低密度假包膜影,与血管瘤较容易鉴别。有时原发性肝癌表现不典型,与肝血管瘤不易鉴别,若增强时强化病灶超出原平扫低密度灶范围,则可以考虑为血管瘤,这与其病理机制相关,而这在原发性肝癌中从未见到。此外,肝细胞癌动脉期的强化程度不如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平均增强CT值约40 Hu,而肝血管瘤平均增强CT值达102 Hu[6]。且原发性肝癌一般有肝硬化和肝炎病史,AFP呈阳性。(2)单发转移瘤:多为乏血供,平扫为低密度灶,常可见晕环征,增强常无明显强化,少数血供丰富,但由于其多为门脉供血,因此动脉期很少见强化改变,门脉期常表现为周边强化,中心不强化,即“牛眼征”。此点可与血管瘤鉴别。(3)肝腺瘤:平扫为低密度灶,增强见动脉期、实质期的强化,其强化程度不如血管瘤明显,周围常可见包膜影。

总之,对肝血管瘤的CT诊断必须掌握好检查技术,平扫很难作出鉴别诊断,必须增强扫描,并做到快速注入造影剂,快速扫描,延长扫描时间。肝血管瘤CT表现具有特征性改变,认真分析影像特征,诊断较容易。对不典型病例,可

结合其他检查方法或随访复查作出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