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共同生活的一种生物群体结构。
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个物种之间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群落的结构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探讨群落的结构。
首先,群落的物种组成是群落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受到环境条件、资源利用和物种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物种组成可以反映出群落所处的生境类型,比如森林群落中常见的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草原群落中常见的草本植物和食草动物等。
同时,物种组成还可以反映出群落的相对稳定性和流动性,比如稳定的群落中物种组成相对固定,而动态的群落中物种组成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
其次,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物种多样性可以通过物种的丰富度和物种的均匀度来度量。
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的种类数目,而均匀度指的是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丰度。
物种多样性对于群落的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高物种多样性的群落具有更高的生态系统功能,比如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抵抗外界干扰和逆境的能力更强等。
而低物种多样性的群落则容易出现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
最后,物种的相互关系也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作用。
直接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和竞争等,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可以维持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例如,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可以控制一些物种的数量,从而维持群落的平衡。
间接相互作用包括共生和拮抗等,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可以调节群落中物种的数量和分布。
例如,植物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共生关系可以提供养分和保护植物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总之,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个物种之间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的相互关系等方面都对群落的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群落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并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4-3群落的结构课件(52张)
生 物
决定因素
b.意义:提高了利用 __阳__光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湿度、盐碱度的差异、生物自 身_生__长__特__点___的不同以及人与
必 修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
动物的影响等
③
__食__物_____条件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__种__类____和__数__量____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 的_丰__富__度___。
返回导航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成因: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____不__同__的__空__间______。 2.两种类型:
类别 项目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现象 ___分__层______现象
____镶__嵌______分布
①植物分层: a.影响因素:_光__照___
地形变化、__光__照__强__度__、土壤
生 物 必 修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三、种间关系 1.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_作___为__食__物___。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资__源____和__空__间____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通过摄 取寄主的_养__分_____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_相__互__依__存___,彼__此__有__利____。
2.探究原理: (1)调查方法:常用__取__样__器__取__样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两种统计方法:__记__名__计__算__法__和__目__测__估__计__法__。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知识梳理1.群落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01生物种群的集合。
(2)举例①一个池塘里全部鲤鱼。
(□02×) ②一个池塘里全部鱼。
(□03×) ③一个池塘里所有生物。
(□04√) (3)与种群的关系同种生物个体――→全部□05种群――→所有种群□06群落2.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1)研究的问题(2)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12种群。
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不同群落的□13物种数目有差别,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1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15丰富度,即群落中□16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17越丰富。
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18越低。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①土壤动物具有□19趋暗、□20趋湿、□21避高温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22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23种类和数量。
⑤丰富度统计方法:一是□24记名计算法,二是□25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32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33越多,群落结构也□34越复杂。
(4)用具分析①诱虫器诱虫器中的□35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它利用土壤动物具有□36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远离光源、热源。
②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37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5)注意事项①取样时应注意□38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结果偏差较大。
②用体积分数为□3970%的酒精杀死并保存标本,若要保存活体通常用含有湿棉花的试管收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教案
群落的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群落的概念2.识别群落类型,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2.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4.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群落的涵义2.群落的结构特征教学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三、学情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内容,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
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进而导入新课;在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并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通过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图片以及课本上的资料,讲解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内容;最后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群落的结构预计用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引导学生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学生:看图,完成讨论题。
群落的结构-课件
根系发达、茎杆粗壮的木本 和草本植物在阳光充足的区域生 长;某些喜阴的植物只能生长于 它们的阴蔽之下;而极喜阴的苔 藓等则只能生长于小草下形成地
被层。
荔枝、木棉、榕树等 只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 方;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 植物南方北方都可生长; 红松等喜凉怕热植物只能 生长于东北较为寒冷的地 方;雪莲等生长于终年积 雪的雪峰之上。
水平结构
分析,这种分带由海拔(地形)造成的温度 和湿度差异引起而不是生物自身差异引起 的。
知识小结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三、种间关系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1、记名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 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 限的群落
6、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 喜鹊和施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 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和互利共生 B.捕食和寄生 C.捕食和互利共生 D.寄生和捕食
7、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 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 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 伏、光照的明暗、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环境因素 影响,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
受水制约,芦苇、 泽泻等水生植物只能长 在浅水或水边;红树、 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 近;松、杉、柏树等能 长在比较干旱处,仙人 掌、沙棘等可长在极干 旱的沙漠。鸭子、青蛙 只可在水中或水源附近 活动,而鹰、黄羊、沙 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自 由活动。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 上的配置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4.3 群落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 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 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 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2.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 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A
B
体表寄生
生
物
B 寄生虫
数
量
A 宿主(寄主)
时间
B A
体内寄生
3.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 夺资源和空间等现象。竞争的结果常 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 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 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水平结构: 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 盐碱度的差异
水平结构的特点: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 的镶嵌性。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 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境的光、热、 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 负面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对我们的 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A
生 物
C
数 量
B
生生物物BA
生物B 生物A
时间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彼此有利,分开至少一方不能独立存活
AB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 内 种内互助: 护犊行为、育雏行为 关 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的行为
种
互利共生: 白蚁与鞭毛虫、大豆与根瘤菌 动物与大肠杆菌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一题多变】 (1)若C组的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 (2)若上述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_。
答案 (1)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平衡 (2)②④
知识点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P74-75) 梳理教材新知
②一定________。
③各种________的集合。
(3)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六个问题: ①群落的________组成,丰富度。 ②________关系。 ③群落的________结构。 ④群落的________。 ⑤各种群占据的位置。
⑥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4)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________。
3.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 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 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 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图1),飞蝗的 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见图2)。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 下列问题。
(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________,蛙与飞蝗的关系是
②竞争
b.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③寄生
c.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④互利共生 d.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答案】 1.(1)①× ②× (2)①地点 ②区域 ③生物种群 (3)①物种 ②种间 ③空间 ④演替 (4)种群
2.(1)不同群落 (2)丰富度 物种数目 (3)丰富 3.①—c ②—b ③—d ④—a
掌握核心内容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及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
1.全面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 (1) 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如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 林等一定范围内。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活动过程 ①土壤中稍大型的小动物用 包着纱布的镊子 取出,微小动 物用细孔尼龙纱布 筛出,装入有固定液的瓶中,贴上标签。 ②将固定后的标本倒入培养皿中。 ③在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进行分类,将数量和种类记录在 表中。
(3)分析讨论 ①土样中的动物是否能全部找出来?为什么? ②根据不同地点相同深度土样中小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的 不同,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
17
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 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 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 合理的解释是( D )
提示:①不能;有些更微小的动物会“漏网”。 ②土壤是土壤中小动物居住和觅食的场所。土壤中小动物 的组成及其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 程度,如土壤的肥沃程度、酸碱度、温度、湿度、各种有毒化 学物质的含量等都会影响小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数量。
解析: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对象是土壤 样本内肉眼可见的所有小动物,调查的指标是小动物种类(丰富 度)。
2.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 (1)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 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光照不是影响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 的唯一因素,温度、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等都属于影响因素。
(2)水域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不是温度,虽然随着深度的 增加温度也会发生变化,但主要因素还是光照,在 200 米以下 水域中几乎是没有光的,所以缺乏绿色植物。
第四章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比较下列各组物种组成的多少?
平原
< 山地 草地 < 林地
远离大陆的岛屿
< 大陆附近的岛屿 群落间的过渡地带 > 非过渡地带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 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 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二、种间关系
1、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2007年4月11日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全部的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 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都不是
例1、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鸡,鱼, 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 构成一个(D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例2、下列实例中属于群落的是( C ) A.一片草地里的全部跳蝻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 C.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昆虫、蜗牛等 所有生物 D.海洋中全部的鱼
生物B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时间 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相互抑制
3、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 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例如: 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 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 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寄主 寄生者
5.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 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 使它们能( D ) 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都正确 6. 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广东省高一必修三 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全套教案
4.3 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要求能够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特征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引导与学生归纳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材料一:①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②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③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鲫鱼、藻类等动物和植物;④一个池塘中的鲤鱼、鲫鱼、藻类等所有的生物。
1.种群和群落的概念辨析。
(1)材料一中属于种群的是哪几组?属于群落的是哪几组?
(2)阐述其他组别不属于种群或群落的原因。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一.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不同群落的重要差别
2、丰富度
科学家研究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注意: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
垂直结构(分层)
空间结构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水平结构
2、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一、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错误!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研究的问题3.研究群落的基础:研究种群。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错误!1.意义: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连线]错误!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错误!1.土壤生物的特点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3.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共研探究]1.如图,池塘中的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着多种生物,请分析以下问题:(1)列举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植食性鱼、肉食性鱼、微生物等。
(2)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
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的数量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减少。
(3)群落的概念:由(2)可知,生活在该池塘的各个种群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它们构成的这个有机体就是群落,其含义为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4)群落概念的4个关键点①随着时间的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②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群落内的各种生物聚集在一起才能发生关系。
③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④不是简单随机聚集,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
2(1)由上表可看出:不同群落的物种种类和数目有差别。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来衡量。
(3)由表中信息可推测: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节 群落的结构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研究的问题3.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海拔越高,物种丰富度越低。
三、种间关系1.常见种间关系的类型(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 和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 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2.实例(连线)提示:①-Ⅲ ②—Ⅳ ③—Ⅰ ④—Ⅱ四、群落的空间结构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2.类型1.土壤生物的特点及调查方法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3.探究步骤准备——⎩⎪⎨⎪⎧(1)制作取样器(2)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 ↓取样——⎩⎪⎨⎪⎧(1)去表层落叶(2)取一定土壤样品(3)注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采集小动物——⎩⎪⎨⎪⎧(1)常规方法:诱虫器取虫(2)简易方法:镊子或吸虫器取虫 ↓观察和分类——⎩⎪⎨⎪⎧(1)设计表格便于记录(2)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名称(3)使用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统计和分析——⎩⎪⎨⎪⎧(1)统计丰富度(2)完成研究报告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鄱阳湖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构成群落。
( )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第四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竞争还是捕食?
1、桦木林中出现云杉幼苗后,不断生长,最 终桦木林被云杉林取而代之。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1、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3、菟丝子与大豆 4、根瘤菌与大豆 5、鸟与羽虱
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 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 与丝兰的关系( A )
森林 生物 群落
从北方到南方,群落的物种组成有何变化?
苔原
常绿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 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 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从热带 到极地生物物种数如何变化?
营巢鸟
哥伦比亚 1395种(N4-8) 巴拿马 1100种 (N8.58) 佛罗里达 143种 纽芬兰 118种 格陵兰 56种(N64-77)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 物。 1 2、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池塘中其他种群 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 种群,还是一个群落?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藻类--真菌共生的关系是:藻细胞进行光合作 用为整个地衣植物体制造有机养分,而菌丝则吸收 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 使藻细胞保持一定湿度,不致干死。这样构成了地 衣的藻菌之间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互利共生
传粉、传播种子动物与植物的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同生共死”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特点: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 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高中生物3 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测试(教师版)含答案
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
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B。
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
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答案】A【解析】丰富度是指该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数,而捕食关系,不能使被捕食者的数量降低为0,因此没有改变落叶松的丰富度,A项错误;据图可知,幼虫密度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B项正确;由于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的数量先于松针长度变化,表明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D项正确.2.如图所示的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答案】B【解析】分析曲线可知,三种食虫蝙蝠都在夜间活动,但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相对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不是互利共生关系,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B错误;蝙蝠夜间觅食,既可以避免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也可避免遭遇许多天敌的捕食,C、D正确。
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种群密度能够真实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C.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种群和群落的丰富度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答案】D【解析】种群中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错误。
基础生态学-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成层现象,从陆生植物群落来说,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 分,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和 湿度条件,而决定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理和 化学性质,特别是水分和养分。由此看来,成层现象是植 物群落与环境条件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生物 群落所处的环境条件越丰富,生物的种类就越多,群落的 层次也越多,层次结构也越复杂;反之则物种少,层次数少, 层次结构也就简单。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在完全发育了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 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 被层等四个基本结构层次。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的成层性包括地上成层与地下成层,层( layer)的分化主要决定于植物 的生活型,因生活型决定了该种处于地面以上不同的高度和地面以下不 同的深度。 植物群落的地下成层性是由不同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达到 的深度不同而形成的。最大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在表层,土层越深,根量越 少。
2、群落的交错区
群落交错区(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 ecotone): 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 (edge effect): 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
2、群落的交错区
我国大兴安岭森林边缘,具有呈狭带分布的林缘草甸, 每平方米的植物种数达30种以上,明显高于其内侧的 森林群落与外侧的草原群落。 美国伊利诺斯州森林内部的鸟登记上仅14种,但在林 缘地带达22种。
1、生态型
(1)气候生态型 长期适应不同光周期、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因子而形成的各种
生态型,如耐热性、抗寒性、抗旱性、长日照、短日照等。 (2)土壤生态型
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温度和肥分等自然和栽培条件下,可以 形成不同的生态型,如水稻和陆稻,每一作物的耐水肥 和耐瘠薄品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受水制约, 芦苇、泽泻等水生植物 只能长在浅水或水边; 红树、柳树等只能长在 水源附近;松、杉、柏 树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 仙人掌、沙棘等可长在 极干旱的沙漠。鸭子、 青蛙只可在水中或水源 附近活动,而鹰、黄羊、 沙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 自由活动。
例2、八面山(在湖 南桂东县)海拔2042米, 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 林,800至1300米为针 阔混交林,1300至1600 米为针叶林,1600至 1800米为灌木林,1800 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的 这种分带现象属于(水 平结构)。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空间结构
群落的演替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你能从物种组成上 说出二者的区别吗?
常绿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 的重要特征。 优势物种:对群落的结构和 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1、从极地到赤道,群落中物种数量变 化的趋势怎样?影响因素是什么?
群),也离不开环境中的其它生物。 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包括:
捕食
种内互助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三、种间关系
①竞争
竞争的原因: 食物、生存 空间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A
①竞争
生 物 数 量 时间(你死我活)
竞争力差不多 (此起彼伏)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 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1、在阴湿山洼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
上面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 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 ) A.生物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群体 2、下列实例中属于群落的是( C ) A.一片草地里的全部跳蝻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 C.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昆虫、蜗 牛等所有生物 D.海洋中全部的鱼
3、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 B· 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 C· 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 D· 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
4、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 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 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D ) 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都正确
越来越多
温度
我国南方
北方群落的丰富度?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苔原
常绿针叶林
2、试推断随着海拔升高,群落的物种 数量变化的趋势?
随着海拔升高,物种数量越来越少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纬度越低,物种丰富度越高; 海拔越低,物种丰富度越高; 自西向东,物种丰富度越高。
生物个体不但离不开自己的群体(种
练习
1、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 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 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A )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2、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 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 上称( 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水平结构
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
1.水平结构的特点:植物群落水平结构 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 2.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植物个体在 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 了许多小群落。 3.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地形、土壤湿度 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 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 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 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 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 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思考讨论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栖息场所等 (3)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 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 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 层现象。
群落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是植物与环境相互矛盾统一的反映。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木层
地被物层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 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 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 红鹤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 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苔鲜和昆虫。
5、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 有差异
6、(广东200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 (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C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 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④互利共生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④互利共生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④互利共生
A
生 物 数 量
B
B
A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同生共死(对双方都有利)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 个 体 数 1
捕食
B A 时间 A
个 体 数
2
竞争
A B 时间 B
个 体 数 3
B
互利共生
时间
个 体 数 4
寄生
时间
A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一只大象为了草原中唯一的水源而驱走斑马群
一片草场上的牛羊都吃草
②捕食
②捕食
A
B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先增加者为被捕食者
③寄生
寄生的结果:
一方受益, 一方受害
③寄生
③寄生
A
B
A B
体内寄生
体表寄生
生 物 数 量
B寄生虫
A宿主(寄主) 时间
生 物 数 量
B寄生虫 A宿主(寄主)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