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导论(名词解释及问答)
食品工艺学导论试卷答案
《食品工艺学导论》试卷一、名词解释1.栅栏效应:影响食品保藏的各个栅栏因子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的“栅栏”使食品中的微生物在这些因子的作用下被杀灭或抑制,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
2.干耗:冻结食品冻藏过程中因温度的变化造成水蒸气压差,出现冰结晶的升华作用引起的食品表面干燥,质量减少的现象称为干耗。
3.热力致死时间:是指在特定热力致死温度下,将食品中的某种微生物恰好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时间。
4.胀罐:正常情况下罐头底盖平坦或呈内凹状,由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致使罐头出现凸状,这种现象称为胀罐或胖听。
5.复水比:是复水后沥干质量与干制品质量的比值。
6.渗透:溶剂从浓度较低的溶液一侧经过半透膜向浓度较高的一侧扩散的过程。
7.发酵:是指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果汁或麦芽谷物进行酒精发酵产生CO2并引起翻动的现象。
8.固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固态培养基上的发酵过程。
9.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利用。
10.食品辐射保藏:是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照射食品或原材料,进行杀菌、杀虫、消毒、防霉等加工处理,抑制根类食品的发芽和延迟新鲜食物生理过程,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藏期的方法和技术。
二、填空1.食品按其加工处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低温保藏食品、罐藏食品、干藏食品、腌制食品、烟熏食品和辐射食品。
根据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果蔬制品、粮油制品、肉禽制品、乳制品等。
2.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以分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大类。
3.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由pH值、氧气、水分、营养成分和温度等。
4.脂肪自动氧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诱发期、增殖期和终止期。
5.食品的保藏原理有无生机原理、假死原理、生机原理和完全生机原理。
6.化学药剂的杀菌作用按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即抑菌和杀菌。
7.在食品的加工和保藏过程中,食品将可能发生四中褐变反应,分别是美拉德反应、焦糖化、抗坏血酸氧化和酶促褐变。
食品工艺学复习
食品工艺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和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药品。
2、肉的成熟:刚屠宰的肉是柔软,且具有很好的持水性,经过一段时间放置,肉会变硬,持水性下降,继续放置一段时间,肉又变软,持水性恢复,风味改善的现象。
3、淀粉老化:经糊化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放置,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形成致密的高度晶化的淀粉分子。
4、冻结点:指食品中的水分开始冻结形成冰晶的温度。
5、最大冰晶生成带:食品中心温度从-1℃降到-5℃时,食品中近80%的水分冻结成冰,此温度范围成为最大冰晶生成带。
6、罐藏原理:杀死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和钝化食品中酶的活性,同时创造一个不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使食品达到在室温得以长期保藏的目的7、罐藏食品:将食品原料经预处理后装入能密封的容器中,经排气、密封与杀菌处理等工序,使罐内食品与外界环境隔绝而不被微生物再污染,同时罐内大部分微生物杀死并使酶失活,达到食品在室温长期保藏的目的。
8、TDT:指在特定温度下,将食品中的某种微生物恰好全部杀死的时间。
9、D值: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下,微生物活菌数每减少90%所需的时间。
10、Z值:杀菌时间变化10倍所需改变的温度数。
11、F值:采用特定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温度。
12、超高温杀菌:指将食品密封在容器中,放入液体介质中或直接将液体食品泵入处理槽中然后进行200-1000MPa的加压处理,并保持一定时间,从而使微生物杀死。
13、食品干制:指在尽可能不改变食品风味的前提,利用各种方法脱除食品中的水分,使其降低到一定水平,并保持低水分状态,以延长食品的贮藏期。
14、升华干燥:冷冻干燥,指干燥时物料的水分直接由冰晶体蒸发成水蒸汽的干燥过程15、表面硬化:干制品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渗透性极低的干燥薄膜,将大部分水阻隔在食品内部,形成外部较硬,内部湿软,干燥速率急剧下降的过程。
16、中间水分:指Aw在0.6-0.65,含水量在20%-40%的食品。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主要用于新鲜水果、蔬菜等食品原料的保藏。
2、一般以pH值4.6 为界限,在此以上环境宜采用加压高温杀菌,在此以下环境采用常压(100℃以下)杀菌。
3、在食品加工与保藏过程中,与食品变质有关的酶类有氧化酶类、脂酶和果胶酶三种。
4、食品的低温保藏包括两个方面,即冷藏和冻藏。
5、在食品的几个特征中,卫生和安全性是食品最重要的属性;营养和易消化性是人们对食品的最基本要求。
6、在食品烫漂过程中,一般以过氧化物酶是否失活作为食品中酶活性钝化的指标酶。
7、淀粉老化在水分含量 30%~60%时最容易发生,而当水分含量在 10% 以下时基本上不发生。
8、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有 pH值、氧气、水分、营养成分、温度。
9、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食品中的酶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所造成的。
10、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大类。
)、酸化(pH值)、降11、可将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t)、降低水分活度(Aw低氧化还原电势(Eh)、添加防腐剂(Pres)、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称为栅栏因子。
12、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依赖于微生物的初始数量的控制、加工过程的除菌和防止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控制。
13、在食品冷却过程中,通常采用的冷却方法有空气冷却法、冷水冷却法、碎冰冷却法和真空冷却法。
14、食品空气冷藏的工艺效果主要决定于储藏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速等。
15、常用的合成有机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酯、脱氢醋酸和脱氢醋酸钠和丙酸盐。
16、在食品冻藏过程中,冻结速度会影响冻结食品的质量,为了保证冷冻食品的质量,一般采用速冻法。
17、用空气干燥时,食品干制工艺条件主要包括干燥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速等。
18、冷冻食品的早期质量受PPP 条件的影响,而最终质量受TTT 条件的影响。
食品工艺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详解
1、食物:可供人类食用或具有可食性的物质统称为食物。
2、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3、食品加工:就是将食物或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过程。
4、食品工艺: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
5、水分活度:食品表面测定的蒸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
6、MSI:在恒定温度下,以AW对水分含量作图所得到的曲线称为水分吸附等温线。
7、水分梯度:干制过程中潮湿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首先有水分蒸发,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向周围介质中扩散,此时表面湿含量比物料中心的湿含量低,出现水分含量的差异,即存在水分梯度。
8、导湿性:同时,食品高水分区水分子就会向低水分区转移或扩散。
这种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向低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称导湿性。
9、导湿温性: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由水分梯度引起的导湿温现象被称为导湿温性。
10、干制品的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形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其他可见因素等各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11、干制品的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
12、复水比:物料复水后沥干重(M复)和干制品试样重(M干)的比值。
13、瘪塌温度:在冷冻干燥的二级干燥阶段需要注意热量补加不能太快,以避免食品温度上升快,使原先形成的固态状框架结构失去刚性变为易流动的液态,从而导致食品的固态框架结构瘪塌,干制品瘪塌时的温度即为瘪塌温度。
14、酸化食品:有些低酸性食品物料因为感官品质的需要,不宜进行高强度的加热,这时可以采取加入酸或酸性食品的办法,将整罐产品的最终平衡PH控制在4.6以下,这类产品称为“酸化食品”。
15、F0值: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单位为min。
16、Z值:是杀菌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单位为℃。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主要用于新鲜水果、蔬菜等食品原料的保藏。
2、一般以pH值4.6 为界限,在此以上环境宜采用加压高温杀菌,在此以下环境采用常压(100℃以下)杀菌。
3、在食品加工与保藏过程中,与食品变质有关的酶类有氧化酶类、脂酶和果胶酶三种。
4、食品的低温保藏包括两个方面,即冷藏和冻藏。
5、在食品的几个特征中,卫生和安全性是食品最重要的属性;营养和易消化性是人们对食品的最基本要求。
6、在食品烫漂过程中,一般以过氧化物酶是否失活作为食品中酶活性钝化的指标酶。
7、淀粉老化在水分含量 30%~60%时最容易发生,而当水分含量在 10% 以下时基本上不发生。
8、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有 pH值、氧气、水分、营养成分、温度。
9、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食品中的酶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所造成的。
10、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大类。
)、酸化(pH值)、降11、可将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t)、降低水分活度(Aw低氧化还原电势(Eh)、添加防腐剂(Pres)、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称为栅栏因子。
12、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依赖于微生物的初始数量的控制、加工过程的除菌和防止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控制。
13、在食品冷却过程中,通常采用的冷却方法有空气冷却法、冷水冷却法、碎冰冷却法和真空冷却法。
14、食品空气冷藏的工艺效果主要决定于储藏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速等。
15、常用的合成有机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酯、脱氢醋酸和脱氢醋酸钠和丙酸盐。
16、在食品冻藏过程中,冻结速度会影响冻结食品的质量,为了保证冷冻食品的质量,一般采用速冻法。
17、用空气干燥时,食品干制工艺条件主要包括干燥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速等。
18、冷冻食品的早期质量受PPP 条件的影响,而最终质量受TTT 条件的影响。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向低水分转移或扩散的现象。
导湿温性: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导湿温现象。
复水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复原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热端:高温低湿空气进入的一端冷端:低温高湿空气离开的一端干端:干制品离开的一端湿端:湿物料进入的一端顺流: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动方向一致逆流: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动方向相反瘪塌温度:在二级干燥阶段当温度升高到使干燥层原先形成的固态状框架结构失去刚性、发生熔化或产生发粘、发泡现象,即使食品的固态框架结构发生瘪塌(collapse),此时的温度称为瘪塌温度初级干燥:在冰晶形成后,通过控制冷冻干燥机中的真空度和注意补充热量,冰可快速升华,使食品形成的全部冰被全部升华完毕,这一过程称为初级干燥或升华干燥二级干燥:当食品中的冰全部升华完毕,升华界面消失时,此时食品的水分含量还有15—20%时,水分含量下降变慢,干燥就进入另一个阶段称为二级干燥。
商业灭菌:将病原菌、产毒菌及在食品上造成食品腐敗的微生物杀死,罐头内允许残留有微生物或芽孢,不过,在常溫无冷藏狀況的商业贮运过程中,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引起食品腐败变质,这种加热处理方法称为商业灭菌法。
巴氏杀菌:在100℃以下的加热介质中的低温杀菌方法,以杀死病原菌及无芽孢细菌,但无法完全杀灭腐败菌,因此巴氏杀菌产品没有在常温下保存期限的要求。
D值:在一定的处理环境中和在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每杀死90%原有残存活菌数时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
Z值:热力致死时间10倍变化时相应改变的加热温度数,单位为℃F值:在121.1℃温度条件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所需要的热力致死时间,单位为min初温:指杀菌操作开始时,罐内食品冷点处的温度冷点:罐头在杀菌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最缓慢的点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传热曲线。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食品加工:将食物(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过程。
成熟:水果或蔬菜的器官连接在植株上时所发生的变化现象。
一般随着成熟过程的进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
(注意适度,否则会迅速后熟,迅速出现严重品质降低)。
后熟:水果脱离果树或植株后于消费或加工前所发生的变化。
最后的后熟程度是在采收后形成的最佳食品品质。
质量:食品好的程度,包括口感、外观、营养价值等。
或者将质量看成是构成食品特征及可接受性的要素。
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和营养学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的加工保藏;研究加工、包装、运输等因素对食品质量、营养价值、货架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开发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应用科学。
食品科学:应用基础科学及工程知识来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性质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科学。
食品的脱水加工:从食品中去除水分,在该条件下不导致或几乎不导致食品性质的其它变化(除水分外),是一种用于长期保藏食品的极其重要的食品加工操作。
食品干燥保藏: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并始终保持低水分的保藏方法。
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游离水和结合水可用水分子的逃逸趋势(逸度)来反映,我们把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
导湿温性: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无论是液态还是气态)从高温向低温处转移。
导湿性:水分扩散一般总是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亦即是从内部不断向表面方向移动。
这种水分迁移现象称为导湿性。
干制品的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
自然干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干制食品的方法:晒干、风干、阴干。
人工干制:在常压或减压环境重用人工控制的工艺条件进行干制食品,有专用的干燥设备。
冷冻干燥:将食品在冷冻状态下,食品中的水变成冰,再在高真空度下,冰直接从固态变成水蒸汽(升华)而脱水,故又称为升华干燥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对于特定种类的微生物进行杀菌达到某一个温度时,微生物已全部死亡,该温度即热力致死温度热力致死时间曲线(Thermal death time curve,简称TDT曲线):用以表示将在一定环境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恰好全部杀灭所采用的杀菌温度和时间组合F0值:单位为min,即TDT121.1,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食品加工:将食物(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过程。
成熟:水果或蔬菜的器官连接在植株上时所发生的变化现象。
一般随着成熟过程的进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
(注意适度,否则会迅速后熟,迅速出现严重品质降低)。
后熟:水果脱离果树或植株后于消费或加工前所发生的变化。
最后的后熟程度是在采收后形成的最佳食品品质。
质量:食品好的程度,包括口感、外观、营养价值等。
或者将质量看成是构成食品特征及可接受性的要素。
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和营养学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的加工保藏;研究加工、包装、运输等因素对食品质量、营养价值、货架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开发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应用科学。
食品科学:应用基础科学及工程知识来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性质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科学。
食品的脱水加工:从食品中去除水分,在该条件下不导致或几乎不导致食品性质的其它变化(除水分外),是一种用于长期保藏食品的极其重要的食品加工操作。
食品干燥保藏: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并始终保持低水分的保藏方法。
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游离水和结合水可用水分子的逃逸趋势(逸度)来反映,我们把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
导湿温性: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无论是液态还是气态)从高温向低温处转移。
导湿性:水分扩散一般总是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亦即是从内部不断向表面方向移动。
这种水分迁移现象称为导湿性。
干制品的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
自然干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干制食品的方法:晒干、风干、阴干。
人工干制:在常压或减压环境重用人工控制的工艺条件进行干制食品,有专用的干燥设备。
冷冻干燥:将食品在冷冻状态下,食品中的水变成冰,再在高真空度下,冰直接从固态变成水蒸汽(升华)而脱水,故又称为升华干燥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对于特定种类的微生物进行杀菌达到某一个温度时,微生物已全部死亡,该温度即热力致死温度热力致死时间曲线(Thermal death time curve,简称TDT曲线):用以表示将在一定环境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恰好全部杀灭所采用的杀菌温度和时间组合F0值:单位为min,即TDT121.1,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
食品工艺学导论试卷答案
《食品工艺学导论》试卷一、名词解释1.栅栏效应:影响食品保藏的各个栅栏因子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的“栅栏”使食品中的微生物在这些因子的作用下被杀灭或抑制,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
2.干耗:冻结食品冻藏过程中因温度的变化造成水蒸气压差,出现冰结晶的升华作用引起的食品表面干燥,质量减少的现象称为干耗。
3.热力致死时间:是指在特定热力致死温度下,将食品中的某种微生物恰好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时间。
4.胀罐:正常情况下罐头底盖平坦或呈内凹状,由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致使罐头出现凸状,这种现象称为胀罐或胖听。
5.复水比:是复水后沥干质量与干制品质量的比值。
6.渗透:溶剂从浓度较低的溶液一侧经过半透膜向浓度较高的一侧扩散的过程。
7.发酵:是指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果汁或麦芽谷物进行酒精发酵产生CO2并引起翻动的现象。
8.固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固态培养基上的发酵过程。
9.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利用。
10.食品辐射保藏:是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照射食品或原材料,进行杀菌、杀虫、消毒、防霉等加工处理,抑制根类食品的发芽和延迟新鲜食物生理过程,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藏期的方法和技术。
二、填空1.食品按其加工处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低温保藏食品、罐藏食品、干藏食品、腌制食品、烟熏食品和辐射食品。
根据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果蔬制品、粮油制品、肉禽制品、乳制品等。
2.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以分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大类。
3.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由pH值、氧气、水分、营养成分和温度等。
4.脂肪自动氧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诱发期、增殖期和终止期。
5.食品的保藏原理有无生机原理、假死原理、生机原理和完全生机原理。
6.化学药剂的杀菌作用按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即抑菌和杀菌。
7.在食品的加工和保藏过程中,食品将可能发生四中褐变反应,分别是美拉德反应、焦糖化、抗坏血酸氧化和酶促褐变。
食品工艺学导论
食品工艺学导论绪论1、食品按照其加工处理的方法可分为低温保藏食品、罐藏食品、干藏食品、腌渍食品、烟熏食品和辐照食品。
根据原料的不同可分为果蔬制品、粮油制品、肉禽制品、乳制品等。
2、食品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作为商品的食品需符合以下六项要求:卫生和安全性、营养和易消化性、外观、风味、方便性、储运耐藏性。
其中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是营养和易消化性。
3、什么是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是运用食品科学原理研究食品资源的选择、加工、包装、保藏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卫生安全、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学科。
4、什么是食品保藏学?食品保藏学,是专门研究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食品保藏方法的原理和基本工艺,解释各种食品腐败变质现象的机理并提出合理的、科学的防止措施,从而为食品的储藏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的学科。
5、按照食品保藏的原理可将现有的食品保藏方法分为哪几类?答:按照食品保藏的原理可将现有的食品保藏方法可分为下述四类:①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②抑制变质因素的活动达到食品保藏目的的方法③运用发酵原理的食品保藏方法④运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6、现代食品加工的主要目标现代食品加工有三个主要目标:①确保加工食品的安全性②提供高质量的产品③使食品具有食用的方便性(延长新鲜食品供应期和货架期、减少厨房操作)第一章1、食品的保存原理,概括起来有四种,即无生机原理、假死原理、不完全生机原理和完全生机原理2、杀菌方法及选择原则加热杀菌方法:巴氏杀菌:杀菌温度65~80度,用于不耐热食品,适用于高酸食品常压杀菌:指101.32kPa、100度以上的杀菌处理。
适用于高酸食品高压杀菌:101.32kPa以上、100度以上。
适用于低酸食品。
杀菌原则:a.杀菌方法的选择,一般以pH值4.5为界限。
b.以食品中耐热性最强的细菌为对象菌c.加热杀菌时应充分考虑到食品的热敏感性3、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食品工艺学是研究食品加工过程、食品成分变化、食品质量控制和食品加工设备等方面的科学。
在食品工艺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首先,我们可以从食品加工的角度来看。
食品加工是指将原料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变化,通过加工制成符合人们口味和需求的食品的过程。
这其中涉及到许多名词,比如杀菌、脱水、冷冻、热处理等。
杀菌是指通过高温或化学方法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改善食品的卫生状况。
脱水是指去除食品中多余的水分,以减少食品的容易腐败性。
冷冻是指将食品在低温下保存,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食品,使食品中的微生物被杀死,达到保质保鲜的目的。
其次,我们可以从食品成分变化的角度来看。
食品工艺学也涉及到食品中成分的变化,比如蛋白质的变性、淀粉的糊化、脂肪的氧化等。
蛋白质的变性是指在加热或酸碱条件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淀粉的糊化是指在加热的条件下,淀粉颗粒吸水膨胀并释放出淀粉分子,使食品变得黏稠。
脂肪的氧化是指脂肪在空气中或者高温下与氧气反应,产生酸败味和有害物质。
最后,我们可以从食品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
食品工艺学也涉及到食品质量控制的一些名词,比如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GMP(良好生产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等。
HACCP是一种系统性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通过分析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确定关键控制点,以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
GMP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良好的生产规范,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食品安全标准是指国家或地区制定的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重金属残留标准、农药残留标准等。
总的来说,食品工艺学涉及的名词非常广泛,涵盖了食品加工、食品成分变化和食品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希望以上解释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食品工艺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填空题等
《食品工艺学》一、名词解释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是指经过加工和处理,作为商品可供流通的食物的总称2.罐头食品:指凡用密封容器包装并经高温杀菌的食品。
3.食品冷害:指在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的现象。
4.食品辐射保藏: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照射食品或原料,进行杀菌、杀虫、消毒、防霉等加工处理,抑制根类食物的发芽和延迟新鲜食物生理过程的成熟阶段,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藏期的方法技术。
5.食品腌渍保藏:让食盐或糖渗入食品组织内,降低其水分活度,提高其渗透压,或通过微生物的正常发酵降低食品的pH值,从而抑制腐败菌的生长,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获得更好的感官品质,并延长保质期的储藏方法。
6.食品的烟熏保藏:利用木材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熏制食品,以赋予食品特殊风味并能延长食品保藏的方法。
7.食品干燥保藏:是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并始终保持低水分可进行长期贮藏的方法。
8.食品冷冻保藏:采用降低温度的方式对食品进行加工和保藏的过程,根据降低温度的程度,在0-8度加工称为冷却或冷藏,温度在-1摄氏度一下的加工称为冻结式冷藏。
9.食品化学保藏: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来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尽可能保持它原有品质的措施。
10.食品低温保藏:利用低温技术将食品温度降低并维持食品在低温状态以阻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
11.食品罐藏:将食品装在容器中密封后,用高温处理,将微生物杀死,在防止外界微生物再次入侵的条件下,可以使食品在室温下长期贮藏的食品保藏方法。
12.食品变质:食品在感官品质、营养价值、安全性以及美学上的吸引力,其中之一者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称为变质。
13.食品腐败:食品中的含氮物质,由于微生物而引起的腐臭现象。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主要用于新鲜水果、蔬菜等食品原料的保藏。
2、一般以pH值为界限,在此以上环境宜采用加压高温杀菌,在此以下环境采用常压(100℃以下)杀菌。
3、在食品加工与保藏过程中,与食品变质有关的酶类有氧化酶类、脂酶和果胶酶三种。
4、食品的低温保藏包括两个方面,即冷藏和冻藏。
5、在食品的几个特征中,卫生和安全性是食品最重要的属性;营养和易消化性是人们对食品的最基本要求。
6、在食品烫漂过程中,一般以过氧化物酶是否失活作为食品中酶活性钝化的指标酶。
7、淀粉老化在水分含量 30%~60%时最容易发生,而当水分含量在 10% 以下时基本上不发生。
8、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有 pH值、氧气、水分、营养成分、温度。
9、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食品中的酶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所造成的。
10、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大类。
)、酸化(pH 11、可将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t)、降低水分活度(Aw值)、降低氧化还原电势(Eh)、添加防腐剂(Pres)、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称为栅栏因子。
12、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依赖于微生物的初始数量的控制、加工过程的除菌和防止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控制。
13、在食品冷却过程中,通常采用的冷却方法有空气冷却法、冷水冷却法、碎冰冷却法和真空冷却法。
14、食品空气冷藏的工艺效果主要决定于储藏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速等。
15、常用的合成有机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酯、脱氢醋酸和脱氢醋酸钠和丙酸盐。
16、在食品冻藏过程中,冻结速度会影响冻结食品的质量,为了保证冷冻食品的质量,一般采用速冻法。
17、用空气干燥时,食品干制工艺条件主要包括干燥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速等。
食品工艺学导论(名词解释及问答)
食品工艺学导论名次解释:1.冷冻食品TTT概念:指速冻食品在生产、储藏及流通各个环节中,经历的时间和经受的温度对起品质的容许限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2.栅栏因子:指食品防腐的方法或原理归结为高温处理,低温冷藏,降低水分活度的酸化,降低氧化还原电势,添加防腐剂,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的作用。
3.食品的干制过程:实际上是食品从外界吸收足够的热量使其所含水分不断向环境中转移,从而导致其含水量不断降低的过程。
4.吸收剂量:在辐射源的辐射照场内,单位质量被辐射照射时,吸收的辐照能量称为吸收剂量,简称剂量。
5.罐藏:是将食品原料经预处理后密封在容器或包装袋中,通过杀菌工艺杀灭大部分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在维持密闭和真空条件下,得以在室温下长期保藏的食品保藏方法。
6.品质改良剂:通常是指能改善或稳定制品的物理性或组织状态,如增加产品的弹性,柔软性,黏性,保水性和保油性等一类食品添加剂。
7.涨罐:正常情况下罐头底盖呈平坦或内凹装,由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只是罐头出现外凸状,这种现象称为胀罐或胀听。
8.栅栏效应:保藏食品的数个栅栏因子,它们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使存在于食品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这种食品从微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是稳定和安全的,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
9.顶封:在食品装罐后进入加热排气之前,用封罐机初步将盖卷入到罐身翻边下,进行相互勾连操作。
10.水分活度:是对微生物和化学反应所能利用的有效水分的估量。
11.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包装在容器中,以备交付给消费者的食品。
12.罐头的真空度:罐头排气后,罐外大气压与罐内残留气压之差即为罐内真空度13.罐头食品的初温:是指杀菌刚刚开始时,罐头内食品最冷点的平均温度14.D值:在一定的环境和热力致力的温度下,杀死某细菌群原有残存活菌数的90%所需要的时间。
15.冷害:在低温储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等的储藏温度虽未低于其冻结点,但当储温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这些水果蔬菜等的储藏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病害现象,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这种由于低温所造成的生理病害现象称为冷害。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1.食品罐藏:将经过一定处理的食品装入一种包装容器中,经过密封杀菌,使罐内食品与外界环境隔绝而不被微生物再污染,同时杀死罐内有害微生物(即商业灭菌)并使酶失活,从而获得在室温下长期保存的保藏方法2.顶隙:罐内食品表面(包括液汁)与罐盖之间的距离3.软饮料: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的0.5%的制品,不包括饮用药品4.碳酸化作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一般称为二氧化碳饱和作用或碳酸化作用5.返砂:糖制品经糖制、冷却后,成品表面或内部出现晶体颗粒的现象,使其口感变粗,外观质量下降6.流汤:蜜饯类产品在包装、贮存、销售过程中容易吸潮,表面发黏等现象7.大豆分离蛋白:一种含蛋白质高达90%的大豆蛋白制品。
8.干酪:以乳、稀奶油、部分脱脂乳、酪乳或混合乳为原料,经凝乳并分离排出乳清而制得的新鲜或发酵成熟的乳制品9.消毒乳(IDF):通过热处理来降低乳中与乳有关的由致病菌引起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细菌为目的的工艺过程,而且一产品最小化物化感官变化为原则10.复原乳:全脂乳粉溶解后,制成的与普通市乳组分相同的液体乳11.再制乳:将脱脂乳粉溶解后,加入无水奶油,再均质化制成12.菌株:通过均质机的强力机械作用将乳中的脂肪球破碎,使粒径变小的过程13.乳粉: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14.调制乳粉:以生牛羊乳或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添加剂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制成的乳固体含量不低于70%的粉妆产品15.活力:1ml皱胃酶溶液或1g干粉在一定温度下35℃,一定时间(40min)能凝固原料乳的毫升数来表示3.涂料铁:马口铁罐镀锡的均匀与否会影响铁皮耐腐蚀性。
食品工艺学资料
食品工艺学资料一、名词解释1、发酵:发酵是生物氧化的一种方式,一切生物体内都有发酵存在。
广义发酵是指微生物进行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上,有机物进行彻底的分解代谢释放能量的过程。
工业生产上的发酵: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活动将所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合成产生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
2、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具有独特风味的食品。
3、初级代谢:指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4、次级代谢: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5、苹果酸-乳酸发酵:就是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将苹果酸分解为乳酸和CO2的过程。
6、库尔巴哈值:是指麦芽中总可溶性氮与麦芽总氮的比值7、反巴士德效应:在酵母基质(麦芽汁)中含有较高的葡萄糖(包括果糖)(0.4-1.0%),分子氧存在不能抑制发酵,有氧呼吸反而受到抑制,这称之为反巴氏德效应。
8、葡萄糖阻遏效应:当麦汁中含有0.2-0.5%葡萄糖时,葡萄糖会抑制酵母分泌麦芽糖渗透酶,抑制麦芽糖的发酵,只有葡萄糖的浓度低于0.2%时,抑制解除,麦芽糖才能开始发酵,这称之为葡萄糖的阻遏效应。
9、矿泉水: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10、奎宁水:是由苏打水、糖、水果提取物以及奎宁调配而成的液体11、速溶茶(茶精):以茶叶副产品或鲜叶为原料,通过提取、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加工成一种易溶入水而无茶渣的颗粒状、粉状或小片状并能迅速溶解于水的新型固体饮料茶12、茶乳酪:茶叶浸提液放冷后,出现乳酪状的浑浊物,这种现象称为“冷后浑”,这种浑浊的乳状物称为茶乳酪。
13、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个体,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向低水分转移或扩散的现象。
导湿温性: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导湿温现象。
复水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复原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热端:高温低湿空气进入的一端冷端:低温高湿空气离开的一端干端:干制品离开的一端湿端:湿物料进入的一端顺流: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动方向一致逆流: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动方向相反瘪塌温度:在二级干燥阶段当温度升高到使干燥层原先形成的固态状框架结构失去刚性、发生熔化或产生发粘、发泡现象,即使食品的固态框架结构发生瘪塌(collapse),此时的温度称为瘪塌温度初级干燥:在冰晶形成后,通过控制冷冻干燥机中的真空度和注意补充热量,冰可快速升华,使食品形成的全部冰被全部升华完毕,这一过程称为初级干燥或升华干燥二级干燥:当食品中的冰全部升华完毕,升华界面消失时,此时食品的水分含量还有15-20% 时,水分含量下降变慢,干燥就进入另一个阶段称为二级干燥。
商业灭菌:将病原菌、产毒菌及在食品上造成食品腐敗的微生物杀死,罐头内允许残留有微生物或芽孢,不过,在常溫无冷藏狀況的商业贮运过程中,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引起食品腐败变质,这种加热处理方法称为商业灭菌法。
巴氏杀菌:在100 C以下的加热介质中的低温杀菌方法,以杀死病原菌及无芽孢细菌,但无法完全杀灭腐败菌,因此巴氏杀菌产品没有在常温下保存期限的要求。
D值:在一定的处理环境中和在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每杀死90%原有残存活菌数时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
Z值:热力致死时间10倍变化时相应改变的加热温度数,单位为CF值:在121.1 C温度条件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所需要的热力致死时间,单位为min初温:指杀菌操作开始时,罐内食品冷点处的温度冷点:罐头在杀菌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最缓慢的点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传热曲线。
876华农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储藏:对商品或者物品对存放,体现备用意图。
2、贮藏:对有生命的活动对象采用积极的方法使得其质量保持一定存放一定时间。
第二章食品品质劣变及其控制3、美拉德反应:又称羰氨反应,是还原性糖类物质和氨基酸物质反应产生的。
4、抗坏血酸氧化:抗坏血酸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和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红褐色物质的结果,或者抗坏血酸在缺氧和酸性条件下生成糖醛进一步产生褐色物质的结果。
5、Q10:温度系数,温度每改变10摄氏度时因改变酶活而影响的酶促反应速率(范特霍夫规则)6、商业无菌:杀灭食品中所以病原菌和产毒菌,以及在正常贮存和销售条件下能生长繁殖并导致食品变质的腐败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的货架寿命。
7、杀菌:是指杀死食品中一切微生物的过程。
8、巴氏杀菌法:温度65~80摄氏度下杀菌(高酸食品)9、常压杀菌法:压力101.325kPa,温度100摄氏度条件下杀菌处理(含酸高)10、高压杀菌法:101.325kpa以上,温度100摄氏度以上的杀菌。
(含酸低)11、渗透:溶剂由低浓度溶液透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过程。
12、栅栏效应:在保藏食品的数个栅栏因子中,它们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使得存在于食品中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这种食品从微生物学角度考虑是安全的。
第三章食品低温保藏13、食品低温保藏:就是利用低温技术使得食品温度降低并维持在低温状态,以防止食品腐败,防止食品腐败,延长食品保藏期。
14、冷却:食品不断放出热量而降低温度的过程食品冷却方法15、冷风冷却法:(又称空气冷却法)利用低温冷空气作为冷却介质,使其流过食品表面而使食品温度下降的一种冷却方法。
(水果、蔬菜、鲜蛋、乳品、肉类等等)优点:广泛使用于不能使用水冷却的食品。
缺点:当室内湿度低时,食品干耗过大16、冷水冷却法:利用低温水将被冷却食品冷却到指定的温度。
(鱼类、家禽)(喷淋式和浸渍式)优点:和冷空气冷却相比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可以缩短冷却时间,不会产生干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艺学导论名次解释:1.冷冻食品TTT概念:指速冻食品在生产、储藏及流通各个环节中,经历的时间和经受的温度对起品质的容许限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2.栅栏因子:指食品防腐的方法或原理归结为高温处理,低温冷藏,降低水分活度的酸化,降低氧化还原电势,添加防腐剂,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的作用。
3.食品的干制过程:实际上是食品从外界吸收足够的热量使其所含水分不断向环境中转移,从而导致其含水量不断降低的过程。
4.吸收剂量:在辐射源的辐射照场内单位质量被辐射物质吸收的辐照能量称为吸收剂量,简称剂量。
5.罐藏:是将食品原料经预处理后密封在容器或包装袋中,通过杀菌工艺杀灭大部分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在维持密闭和真空条件下,得以在室温下长期保藏的食品保藏方法。
6.品质改良剂:通常是指能改善或稳定剂制品的物理性或组织状态,如增加产品的弹性,柔软性,黏性,保水性和保油性等一类食品添加剂。
7.涨罐:正常情况下罐头底盖呈平坦或内凹装,由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只是罐头出现外凸状,这种现象称为胀罐或胀听。
8.栅栏效应:保藏食品的数个栅栏因子,它们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使存在于食品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这种食品从微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是稳定和安全的,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
9.顶封:在食品装罐后进入加热排气之前,用封罐和初步降盖卷入到罐身翻边下,进行相互勾连操作。
10.水分活度:是对微生物和化学反应所能利用的有效水分的估量。
11.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包装与容器中,以备交付给消费者的食品。
12.罐头的真空度:罐头排气后,罐外大气压与罐内残留气压之差即为罐内真空度13.罐头食品的初温:是指杀菌刚刚开始时,罐头内食品最冷点的平均温度14.D值:在一定的环境和热力致力的温度下,杀死某细菌群原有残存活菌数的90%所需要的时间。
15.冷害:在低温储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等的储藏温度虽未低于其冻结点,但当储温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这些水果蔬菜等的储藏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病害现象,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这种由于低温所造成的生理病害现象称为冷害。
16.商业无菌:是指杀灭食品中所污染的病原菌,产毒菌以及正常储存和销售条件下能生长繁殖,并导致食品变质的腐败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的货架寿命。
17.固形物含量:指固态食品在净重中的百分率。
18.腌制:指用食盐,糖等腌制材料处理食品原料,使其渗入组织内,以提高其渗透压降低其水分活度,并有选择性的抑制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从而防止食品的腐败,改善食品食用品质的加工方法。
19.中间水分食品:是指湿度范围在20%~40%,不需要冷藏的食品。
20.干燥速度曲线:表示干燥过程中任何时间干燥速度与该事件的食品绝对水分之间关系的曲线。
问答题1.实验为什么具有防腐作用?答:实验对防腐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来实现的。
①实验溶液对微生物细胞有脱水作用②食盐溶液能降低水分活度,微生物不能生长③食盐溶液对微生物产生生理毒害作用④食盐溶液中氧的浓度下降,抑制一些好氧微生物生长⑤食盐能够妨碍微生物所分泌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
2.食盐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对微生物细胞的脱水作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抑制细胞生长或造成细胞死亡②降低水分活度,自由水减少,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③食盐溶液中的一些离子,浓度过高对微生物产生生理毒害作用④食盐水渗透食品组织内形成盐溶液浓度过高,使氧气溶解速度下降,一直微生物的生长⑤食盐能够妨碍微生物所分泌的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
3.简述果树采用气调冷藏的优点答:优点,a抑制果蔬后熟,b减少果蔬损失c抑制果蔬生理病害d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e防止老鼠的危害和昆虫的生存4.哪些因素影响罐头传热效果?答:①食品表面积②干燥介质的温度③空气流速④空气的相对湿度⑤真空度5.烟熏的目的是什么?答:烟熏的目的主要有:①赋予制品特殊的烟熏风味,增加香味②使制品外观产生特有的烟熏色,有促进发色作用③脱水干燥,杀菌消毒,防止腐败变质,使肉制品耐储藏④烟熏成分渗入制品内部防止脂肪氧化。
6.罐头排气的目的是什么?答:排气的目的主要有①防止或减轻因加热杀菌时内容物的膨胀而使容器变形或破损,影响金属罐卷边和缝线的密封性,防止玻璃跳盖②防止罐内好气性细菌和霉菌生长繁殖③控制或减轻罐藏食品在储藏过程中出现马口铁罐的内壁腐蚀④避免或减轻罐内食品色,香,味的不良变化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损失。
7.什么是胀罐?有哪几种主要类型?答:正常情况下,罐头底盖呈平坦或内凹状,但是由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致使罐头出现外凸状。
这种现象称为胀罐或胖听。
主要原因有:①物理性胀罐②化学性胀罐③细菌性胀罐8.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有:食品的结构;食品的大小;食品的水分与食品的结合形式及水分迁移的机理等因素9.怎样按时间和距离划分食品冻结速度?答:按时间分食品的中心温度从-1°c下降至-5°c所需的时间,在30min以内,属于快速冻结,超过30min则属于慢速冻结。
按距离分冻结速度还可以用单位时间内-5°c的冻结层从食品表面伸延向内部的距离来判断。
因此可分为快速冻结u≥5~20cm/h;中速冻结u=1~5cm/h;慢速冻结u=0.1~1cm/h10.辐照杀菌的优点有哪些?答:优点:①杀灭菌效果好,可按目的进行剂量调整②低剂量照射的食品在感官上并没有什么变化③即便高剂量辐射照,食品中的化学变化也很小④没有外加非食品物质的残留⑤与加热杀菌相比,射线穿透性强,能瞬间均一地达内部,杀死病毒和害虫⑥节省能源,加工效率高⑦处理方法简便,不论食品是固体、液体、冻结状态、干货还是鲜货、大包、小包、还是散包,均可包装或捆包好进行杀菌处理。
11.果脯蜜饯煮制的方法有哪几种?答:①一次煮制法②多次煮制法③快速煮制法④减压煮制法⑤扩散煮制法12.食品冷却的目的是什么?冷却的方法有哪些?答:食品冷却的目的是快速排出食品内部的热量,使食品温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降低到冰点以上,从而能及时的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化反应速度。
保持食品的良好品质及新鲜度,延长食品的储藏期。
冷却方法:①空气冷却法②冷水冷却法③碎冰冷却法④真空冷却法。
13.目前常用的烟熏方法主要有哪几种?答:烟熏的方法有:①冷熏法②温熏法③热熏法④电熏法⑤液熏法论述题1 试述冷冻干燥的概念,原理及特点?答;冷冻干燥也叫升华干燥法;真空冷冻干燥,是将食品预先冻结后,在真空的条件下通过升华方式除去水分的干燥方法。
根据水的相平衡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水的三种相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当水的温度和压力与其三点温度压力相等时,水就可以同时表现出三种不同相态。
而在压力低于三点压力时,或者温度低于三相点温度时,改变温度或压力,就可以使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这就是升华干燥的原理。
冷冻干燥的特点;优点主要为;a整个干燥过程处于低温和基本无氧状态。
对干制品的色,香,味及各种营养素的保存率较高,适合极热敏和极易氧化的食品干燥。
b由于食品在升华之前被冻结,形成了稳定的骨架,该骨架在冰晶升华之后基本维持不变,故干制品能够保持原有的结构及形状,且形成多孔状结构,具有极佳的速溶性和复水性。
c由于冻结对食品的溶质产生固定作用,在冰晶升华后,溶质讲留在原处,避免了因溶质迁移而造成的表面硬化现象。
d升华干燥品的最终水分极低,具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
e 升华干燥过程所要求的加热温度较低,热损耗少。
缺点主要为;成本高,干制品极易吸潮和氧化,对色装有很高的防潮和透氧率的要求。
2 果蔬气调冷藏的原理是什么,与一般空气冷藏法相比有哪些特点?答;气调冷藏是在冷藏的基础上,利于调整环境气体来延长食品寿命和货架寿命,气调冷藏的原理即在一个封闭体系内,通过各种调节方式得到不同于正常大气组成的调节气体,以此来抑制食品本身引起食品劣变的生理生化过程或抑制作用于食品微生物的过程。
研究发现,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食品自身生理生化过程和微生物作用过程,多数与氧和二氧化碳有关,气调冷藏技术改变环境中气体组成,使其组分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而氧气浓度则低于空气中氧气,配合适当的低温调节。
气调冷藏的特点;优点有a抑制果蔬后熟b减少果蔬损失,c 抑制生理病害,d 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e 防止老鼠的危害和昆虫的生存。
缺点有;a 氧浓度过低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引起果蔬异常化谢,使其腐烂或中毒.b 品种不同需要单独存放,需要建多个库房C适合调冷藏的果蔬有限,D投资较高3食品解冻时造成汁液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答;解冻时造成汁液流失的原因有;1冻结的速度。
缓慢冻结的食品,冻结时造成细胞严重脱水,经长期冻结后,细胞间隙冻藏后,细胞间隙存在的大型冰晶对组织细胞严重脱水,经长期冻藏后,细胞间隙存在的大型冰晶对组织细胞造成严重的机械损伤,蛋白质变性严重,以致解冻时细胞对水分重新吸收能力差,汁液流失较为严重。
2冻藏温度,在冻结和解冻的温度都相同的条件下,冻藏温度不同,也会导致解冻时汁液的流失不同,较高温度冷藏,迅速形成大型的冰晶对细胞的破坏较为严重,解冻时汁液流失较多,低温度冷藏,冰晶体生长慢,解冻时汁液流失就较少3生鲜食品的PH值等电点时,蛋白质胶体稳定性最差,对水亲和力强。
PH值处于蛋白质等电点附近,汁液流失较大,PH值远离等电点时,汁液流失较少,4解冻速度缓慢解冻汁液流失较少5食品的切分程度。
冻结方式。
冻藏条件及解冻方式都有关系。
4简述食品腌制的基本原理,并说明腌制剂为什么具有防腐的作用?答:食品腌制的中基本原理是通过扩散和渗透作用进入食品的组织内,从而降低食品内的水分活度,提高渗透压,进而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动,达到防止食品腐败的目的。
腌制过程中的防腐作用主要通过不同腌制剂的防腐抑菌作用来实现的,食糖在腌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降低水分活度,提高渗透压来实现防腐作用。
微生物发酵的防腐作用,发酵型腌渍品的腌制过程中,正常的发酵产物中有乳酸及少量醋酸,二氧化硫,能使环境中的PH值降低,抑制微生物生长,二氧化碳对氧也有阻碍作用,而产物中少量乙醇具有防腐作用,利用微生物发酵防止食品腐败变质5.罐头常见的传热方式有几类,影响传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罐头常见的传热方式有:导热,对流,及导流对流混合传热。
影响传热效果的因素有a 罐头食品的物理特征,物理特征包括形状,大小,浓度,密度及粘度B罐藏容器的物理性质,厚度和几何尺寸c罐头食品的初温d杀菌锅的形式和罐头在杀菌锅中的位置6 影响微生物的耐热性的因素有哪些?请简介他们与耐热性的关系?答: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有:a 水分活度 b 脂肪 c 盐类 d 糖类 e PH值 f 蛋白质 d 初始活菌数 f 培养温度g 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①水分活度或加热环境的相对湿度对微生物的耐热性有显著的影响,水分活度越低,微生物细胞的耐热性越强:(2)脂肪存在可以增强细菌的耐热性,通过减少细胞的含水量增强耐热性;(3) 食盐是对细菌耐热性的影响较显著的盐类,当食盐浓度低于3%---4%时,能增强细菌耐热性,当食盐浓度超过4%时,随浓度的增加细菌的耐热性明显下降;(4)糖类通过降低食品的水分活度而影响微生物的耐热性,当蔗糖浓度较高时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而不同的糖类对受热细菌的耐热性保护作用也不同;(5) 微生物的耐热性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环境中最强,偏酸偏碱都会降低生物的耐热性;(6)蛋白质对微生物的耐热性起到增强作用;(7)初始活菌数越多则微生物耐热性越强;(8)处于稳定生长期的微生物比处于对数期耐热性强,另外成熟的芽孢比未成熟的耐热;(9)微生物的耐热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10)热处理温度越高则杀菌效果越好7 影响食品湿热传递的因素有哪些?试述他们与湿热的关系答:影响食品湿热传递的因素有:(1)食品的表面积食品表面积的增大将使湿热传递的速度加快,食品表面积增大后与加热介质的接触面增大,水份蒸发外逸的面积也增大,食品的传热和传质速度将同时加快(2)干燥介质的温度,食品的初温一定,干燥介质温度越高,传热温差越大,传热速度越快(3) 空气流速以空气作传热介质时,空气流速将成为影响湿热传递速度的重要因素,空气流速的加快不仅能够使对流系数增大,而且能够增加干燥空气与食品接触的频率,从而能够吸收和带走更多的水分,防止在食品表面形成饱和空气层(4) 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越低食品表面干燥空气之间的水蒸气压差越大,传热速度也随之加快(5)真空度食品处于真空条件下干燥时,水分就会在比较低的温度下蒸发8辐照杀菌与其他杀菌方式相比有哪些特点?答:辐照杀菌也称辐射杀菌,电离杀菌其特点是:有利方面:1 杀菌效果好,可按目的进行剂量调整 2 低剂量照射的食品在感官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3 即使是高剂量辐照,食品中的化学变化也很小 4 没有外加非食品物质的残留 5 与加热杀菌相比,射线穿透性强,能瞬间均匀的达到内部,杀灭病菌和害虫 6 节省能源,加工效率高7 处理方法简便,不论食品是固体,液体,冻结状态,干货,鲜货,大包,小包,还是散包,均可包装或捆包好了进行杀菌处理,不利方面: 1 杀菌剂量不同有时酶不能完全失活 2 化学变化虽然很微量但食品有可能产生不好的感官性变化3 对微生物的致死剂量对人来说相当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