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此对农村环境也造成了巨大压力。文章以陕西关中地区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转变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1-0010-01
农村居民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保理念是创建全国生态文明
村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方式逐步由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变,消费模式向多层次发展,精神追求逐步增加,在此要求农村居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要逐步增强。
一、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现状调查
为了更加实际的反映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笔者选择对典型a县进行实地调查。a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地区,国道、省道、高速傍城而过,地势平坦,县域国土面积577平方公里,管辖十镇4乡208个村。本次调查所覆盖的村庄基本均有河流经过,水源丰富,水质清纯;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涉及调查的农户共200户,农村居民806人,男女比例基本均等。
1.农村能源资源结构利用调查
农村能源利用由生物能向燃煤过渡。农村燃料使用一般以秸秆和
燃煤为主,有的家庭使用煤气,但占总能源使用的比例不高。由于秸秆自身发热量不足,加上秸秆的收集、贮运方面的原因以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使秸秆使用量减少。由于缺乏合理的秸秆利用途径,大量秸秆被就地焚烧,燃烧带来局域空气的污染,严重了影响交通与航空环境。局部地区具有薪材使用条件,常年的薪材使用导致大量林木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农村居民用煤质量较差,时间长、面积大、排放方式简单,对空气造成比较大的污染。
2.农村生活污染排放调查与分析
(1)生活污水排放。从调查结果来看,部分村庄没有建设集中处理生活用水的公共设施,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方面:①厨房污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及油类使用的增加,大量的动植物脂肪增大了对环境的污染。调查发现一户农村居民家庭每月食用油用量从几年前的1kg增加到现在的每月5kg。可见,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成分正在朝不利于净化处理的方向发展。②是生活洗涤污水。农村居民的生活洗涤用品有洗洁精、洗衣粉和肥皂等。根据调查,一户4口之家的农户每月要使用1-2瓶500g的洗洁精,因为洗涤污水中含有大量化学成分,很多农村居民因为家里没有排水道而将污水直接倒在地面上,或倒入简陋的排水道,因为部分排水道与河道相通从而导致污水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源污染,也使农村居民饮水、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生活垃圾排放。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生
活、农业生产垃圾种类和数量相应增多,以调查的陕西省a县为例,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垃圾成分主要有:①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食物垃圾、纸、布料、木料、金属、玻璃、塑料、陶瓷、燃料灰渣、碎砖瓦、废电器、废器具;②农业生产垃圾:化肥农药、杂草、果树枝条、落叶、废塑料(如地膜等)、禽粪。农村生活垃圾面广量大,不仅占用了大量耕地面积,而且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特别是在汛期,各种垃圾随着雨水输入河道、溪流,严重污染水体并且造成河道堵塞。
二、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分析
1.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意识存在误区
针对调查中a县农村居民回答“如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这一问题的结果来看,他们的理解仅停留在”卫生意识”层面上。所谓的“卫生意识”就是保持周围生活环境干净整洁的意识,而不是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意识,因此出现了不少为了卫生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象。
2.关中地区农村家庭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弱化了农村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
目前陕西关中a县农村家庭:(1)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核心家庭比重上升,家庭规模在缩小,总户数在增多。这使得能源及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总量增加,相应产生的废弃物增加。(2)家庭功能发生变化,单个家庭的生产、消费能力增强。农村集体权利的分
散和弱化是由家庭生产和消费能力的增强引起的,个体的行为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环境保护机制也就随之弱化。(3)家庭关系发生变化,老年人的地位开始下降,家庭权威结构发生改变。这对传统农业造成了冲击,例如粗放式、大量使用化肥的耕作方式在逐渐替代传统的精耕细作、使用农家肥的耕作方式。(4)工作方式发生变化,青壮年常年进城务工,农事活动大多由老人及妇女操持,导致一些繁杂的但有利于环境的农事活动如:秸秆的储运、利用,农家肥的使用被放弃。(5)生活方式发生变化,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民工进城,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冲击和改变,农村中的年轻一代崇尚消费的生活理念也在慢慢取代崇尚节约的生活理念,形成炫耀性消费,传统节能、节俭、环保的田园生活方式渐渐被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取代。这些有关于生产方式和生活理念上的变化,也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三、转变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策建议
1.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技能水平、增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会议等多种形式及工作中的各种时机向广大农村居民传授生态科普知识,宣传发展经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农村居民认识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自觉投身于生态村建设。二是大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每年聘请农、林、牧、副、渔、沼气、环保等各方面的技术人员,举办苹果、猕猴桃、石榴、柿子、植树、沼气、工业“三废”治理与管理等技术培训班。让农户积极参加培训,增加生态知识和发展农
村经济的本领;三是抓中小学学生环境保护教育。老师向中小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知识,从小培养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控制农村人口数量,减轻环境压力,使人口与环境、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人既是各种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各种资源的消耗者。有限的资源,无节制的人口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生活越来越贫困。控制人口无计划增长的措施,如广泛宣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科学知识;把计划生育工作计入村规民约,配备专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做到药物、工具免费送上门,免费提供节育手术,并给于适当的经济补贴。对只生一个子女的夫妇给于鼓励,从孩子出生至14岁每年发给一定数额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对婴儿、幼儿实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通过以上措施,控制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使人、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洁.陕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法治化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分析,2010(15).
[2] 陈希勇.四川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出路分析[j].农村经济,2010.
[3] 叶红芳.促进甘肃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探讨[j].甘肃水电水利技术,2010(9).
[4] 常颖.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j].北方经济,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