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
●活动与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学习情况座谈会,让每位同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总结出自己的学习名言。
2.学完课文后,哪一点对自己最有启发,写篇随笔,字数、形式不限。
3.开放探究
阅读文段,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说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50字左右)
动筒(人名)尝于国学(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中看博士论难(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着冠:成年)?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结无文。
”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岂合:怎么能)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
博士无以对。
”
可探究:(1)敢于怀疑。
(2)不迷信,不盲从。
(3)要培养创造性思维等。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目标:1.学习一些常用的实词含义。
2.了解个人修养的内容、学习态度和态度。
3.背诵课文。
I积累积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论语敏而好学()默而识之()诲()2.解释以下虚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们不知道的时候不会生气。
也是一位绅士()3)学习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不要羞于问问题[5)默而识之()3.写出以下常用词。
学而不厌()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填空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言行的书,是______体散文,共_____篇。
2)孔子,名字——————————————————————————————————————————————————————————————————————————————————。
3)“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与探索1.从这十则“论语”中,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出自于本文的四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课所选的十则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则,说一说它对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练习1.根据提示填空1)论述新旧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觉得光阴似箭,岁月不等人。
我的句子是:_________。
3)孔子指出只要虚心学习,到处有“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试题
乏公仓州月氏勿市运河学校<论语>十那么测试题一、答复以下问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①吾日三吾身( ) ②可以.为师矣(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 )2.古人读书很注意学与思结合,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教导弟子,。
〔用<论语十那么>中的原文答复〕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4.从选文中摘出两个成语。
、。
5.把以下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也。
6.读了上面文段,请你谈谈懂得了哪些学习方法或者哪些修身做人的道理?〔至少说出两点〕。
二、文言文课外练习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①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②。
常射于家圃③,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④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⑤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⑥,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⑦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⑧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①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
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3
10 《论语》十则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择.其善者而从.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 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里所提到的“为人谋、与朋友交”和“传不习乎”,这些自省的内容,在今天还有没有意义?为什么?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什么意思?它讲了一个什么道理?6. 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说明了什么道理?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什么意思?在你与人交往时是不是这样做的?学了此文后,你对今后的设想是什么?8. 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什么?②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身修养?③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求知态度?9. 文中的语句有的现在已经演变成了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学弈孟子①今夫②弈③之为数④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⑤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⑥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⑦;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⑧将至,思援弓缴⑨而射之,虽与之俱10学,弗若之11矣。
为是12其智弗若与13?曰:非然也。
①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②[今夫]用在句子开头,表示下面是设想一种情况,或者提出一个问题,要加以论述。
③[弈]指下围棋。
④[数]技术、技艺。
⑤[弈秋]一个叫“秋”的善于下棋的人。
⑥[诲]教导、指教。
⑦[惟弈秋之为听]只听着弈秋讲弈。
⑧[鸿鹄(hónghú)]大雁,天鹅之类的鸟。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试题
介父从州今凶分市天水学校<论语>十那么同步练习一、积累与稳固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吾日三吾身〔〕④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吾日三..吾身〔〕〔〕③为人谋而不忠.乎〔〕④见贤思齐.焉〔〕3.填空。
①<论语>的“论〞字读,<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字,是时鲁国陬邑人,我们古代伟大的家、家。
③子曰:“,可以为师矣。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二、探究与体验〔一〕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加解释。
通,意思是:通,意思是: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士不可以..不弘毅B.仁以为..己任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把文中的成语摘抄在下面。
A BC D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宋濂苦学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嗜.〔〕走.〔〕以是..〔〕假.〔〕7.翻译句子。
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8.谈谈你读本文后的感受。
答案一、积累与稳固1.略 2.按一定的时间快乐;每天泛指屡次;尽心竭力;相同。
3.lún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家;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温故而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年级语文第10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第10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基础巩固:1.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愠.()三省.()罔.()殆.()3.找了句子中的通假字;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6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诲女知之乎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④择其善者而从之(从:)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⑦见贤思齐焉(齐:)⑧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⑩三省吾身:(省:)择其善者:(善者:)@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翻译句子: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阅读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教版七上语文《论语》十则精品系列同步练习
《论语》十则·ABC测试卷练习(A卷)一、积累与运用1.结合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温故知新()②何以谓之文()③学而不厌()④诲人不倦()⑤敏而好学()()⑥不耻下问()2.判断题⑴“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⑵“学而不思”的意思是学习不集中思想。
()⑶“不耻下问”意思是说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耻。
()3.填空题⑴《论语》是记录的书,共篇,家经典著作之一。
⑵孔子,名,字,时,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⑶孔子在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⑷孔子曰:“,,,!”体现了孔子谦虚的精神。
4.选择恰当的名句、成语填入各句的空白处。
(填字母)A.学而不厌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温故而知新D.不亦乐乎E.诲人不倦F.学而不思则罔①“”,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现饭”,没意思,这是不正确的。
②毛泽东同志曾用孔子的名言教导我们: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对自己,“”,对人家“”,我们应该取这种态度。
③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
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
所谓“”,这话一点也不假。
④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
二、阅读与感受1.下列句子朗读中,停顿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思而/不学则殆C.择其善者/而从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3)思而不学则殆(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3.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文句。
(1)温故知新( )(2)见贤思齐( )(3)任重道远(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 )4.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 同步练习(一)
10《论语》十则同步练习(一)一、填空:1.孔子,名,字,时期人,我国伟大的家、家。
他是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的“论”读,它是记录的书。
3.我们常说的“四书”指的是、、、;“五经”指的是、、、和。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见不贤而内xǐng 也()其shù乎()士不可以不hóng 毅()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而不忠.乎()3.传.不习乎()4.见贤思齐.也() 5.不亦说.乎() 6. 士不可以不弘毅..()7.人不知而不愠.()8.学而不思则罔.()9. 思而不学则殆.()10.诲女.知之乎()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有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五、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解释为(2)诲女知之乎通,解释为(3)知之为知之,是知也通,解释为六、课文中有很多语句已成为成语,如:、、、等。
七、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见贤思齐也,。
2. ,勿施于人。
3. 士不可以不弘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八、简答题。
(1)课文所选的十则当中,既有谈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又有谈思想品德修养的,也有二者兼有的,请给它们分类。
谈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谈思想品德修养的:以上两个方面兼有的:(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阐述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吾日三省吾身”阐述了儒家一个什么主张?(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的理解。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的理解。
九、阅读《〈论语〉五则》,完成练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精选
20XX年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精选初一语文的论语十则有哪些同步练习题可以供学生们练习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精选,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精选:1.给下列各组加黑字的注音。
⑴组:A.论语()B.不亦说乎()C.游说()⑵组:A.儒家()B.默而识之()C.何有于我哉()⑶组:A.敏而好学()B.谓之“文”也()C.必有我师焉()2.选择正确的字,并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⑴_________人不倦(A.悔 B.诲)⑵人不知而不________(A.缊 B.愠)⑶学而不思则________(A.罔 B.惘)⑷孔文子________谓之“文”也(A.何以 B.以何)3.为句中加黑词选择最确切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时:()A.按一定时间B.有时C.时常②说:()A.说话B.同“悦”,愉快C.劝说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罔:()A.不清楚B.没有C.迷惑而无所得②殆:()A.精神疲倦而无所得B.危险C.疲倦⑶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①识:()A.认知B.知识C.记住②厌:()A.厌恶B.满足C.厌烦③诲:()A.认识到自己的过失B.引诱C.教导、诱导4.下列句子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订正。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做人不知道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⑵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⑶何有于我哉!解释:为什么还有我呢?()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释: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5.“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分析下列各句后回答: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E.学而不厌F.择其善者而从之G.敏而好学H.默而识之⑴属于顺接的有____________⑵属于转接的有____________6.本文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论语》十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论语》十则《论语十则》整篇都是人生格言,或谈求知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都给人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其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等都是妇孺皆知的修身养性的名句。
学习本文首先要会读会写愠,罔,殆,哉,悦等生字,能理解并运用温故知新,三省吾身、死而后已、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其次要了解并记住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还要能区别、熟记文中谈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不同语句,并联系实际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典题例析]例题: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怒惧)不亦说乎(通悦,愉快)B、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是知也(这)C、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D、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解析:此题考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的理解分析,属小综合题。
参考答案:D[课时训练]训练一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yun()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 __(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 _(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 ___(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 ___(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_(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 _(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 _________(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 ________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同步练习试卷
10.《论语》十则时间:30分钟分数:80分一.积累运用。
(70分)1.填空。
(13分)①《论语》是一部记录:的书。
共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字:,是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家、家。
③《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3分)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默写。
(20分)①子贡问曰:“?”②孔子论述“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③曾子每天“三省吾身”,他省什么?(用原文回答)。
④同学们中的优点、缺点你该怎样对待?(用孔子的原话回答,共有两则);。
⑤孔子认为当老师必须有什么能力?(用孔子的原话回答)。
⑥孔子认为经过恶劣环境考验才能看出君子的比喻句是。
⑦孔子认为怎样才是“知”。
⑧曾子认为“士”会“任重而道远”,为什么?。
⑨“忠恕之道”的“恕”,孔子是如何解释的。
⑩学习了<论语>后,试猜猜港台明星苏有朋、任贤齐的名字从何而来?二、拓展阅读。
(30分)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2)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找出选文中的通假字,并说说意思。
(4分)2.解释文中加点字意思。
(10分)时:愠:三:省:信:传:罔:殆:诲:是: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⑴⑵4.辨析下面词语意思。
(8分)而:学而.时习之知: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学而.不思则罔是知.也5.选文中讲了学习方法的是第段;讲了学习态度的是第段;讲了个人修养的是第段;既讲学习方法,又讲个人修养的是第段。
(4分)。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论语〉十则》巩固练习一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二、注音。
愠()论()诲()柏()殆()弘(罔()三按原文填空:1 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 ,不亦远乎?7岁寒,________________.8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9、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B、诲女知之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__, 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 解释加点的字: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温故.罔.殆.诲女.是知.弘毅..后凋.其恕.乎2 译句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1) 试题
勾文六州方火为市信马学校<论语十那么>同步练习〔1〕一、<论语>是一部什么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书,——共________________篇,——是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之一。
二、孔子名什么?字什么?——名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三、用一句话概括:孔子是什么时代的人?是哪国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是________________时代鲁国人。
——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__家。
四、读准以下字音论语: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曾子:________________学而不思那么罔:________________诲女知之:________________诲女知之:________________自:________________仲尼:________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吾日三吾身: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那么殆: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由,诲女知之乎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解释加红色的词子曰:先生。
________________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学而不思那么罔: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那么殆:________________诲女知之: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吾日三吾身: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七、翻译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6) 试题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论语十那么>同步练习〔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为师矣。
〞.....〔〕,可以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愠.〔〕三〔〕曾参..〔〕〔〕罔.〔〕殆.〔〕弘.毅〔〕后凋.〔〕诲女..〔〕〔〕..〔〕〔〕陬邑二、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三、解释以下加点的字:学而.时习之而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那么罔人不知.而不愠知知.之为知之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之知之为知之.择其善者而从之.为.人谋而不忠乎为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四、翻译以下句子: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同步练
习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论语》十则 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 2.填空:(5分)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
是 家经典着作之一。
孔子,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8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 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
)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 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 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⑹不知①为不知②,是知③也(知③:
)
⑺见贤思齐焉(齐:
) ⑻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⑶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⑶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请分别就三个方面各举一则。
(5分)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
6.试将本文中的成语举出三例,并加以解释。
(3分)
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
8.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4分)
第二部分: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9.“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6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⑷温故而知新()
⑸学而不思则罔()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
10.《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3分)
11.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3分)
12.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分)
13.“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分)
14.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4分)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4分)
1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中的话说就是。
(4分)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5分)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填写)(5分)
20、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21、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4分)
22、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