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

合集下载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一.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光源、光屏
二.实验步骤:
1、观察并记录下凸透镜的焦距。

2、将光源、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光源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光源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在移动光屏找像时,要保持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

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
4、读出物距和像距后,要分别与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相比较。

5、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信息作出归类和比较。

三.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论:
1、实像总是倒立的,像和物在透镜的异侧;虚像总是正立的,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2、当u=2f时,成等大的像;u>2f时,成缩小的像;u<2f时,成放大的像。

所以两倍焦距是成像放大还是缩小的分界点。

3、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一倍焦距
4、当u>f时,使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少,像的大小变小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具体该怎么做呢?以下是WTT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教法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

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师:我手里有个照相机,会使用照相机的同学请举手!请你给一位同学先拍一张全身像、再拍一张较大的半身像。

其他同学观察照相机和被照同学的距离有没有变化。

(学生拍照后,教师利用电脑将两张照片展现在大屏幕上。

)师:这两张照片的大小不同,可能是因为刚才拍照时什么发生了改变引起的?生:被照的同学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师:我们再做两个实验:请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较大的凸透镜,先靠近课本看书上的字,再伸直手臂看大屏幕,观察两次成像情况。

(学生实验后,请一位同学说出这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师:刚才实验时凸透镜两次成像不同,可能是由于什么条件不同造成的?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二)进行新课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板书:【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生:可能跟物距有关。

生: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板书:【猜想】①可能跟物距有关;②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师:同学们的猜想都非常好,我们今天用实验只研究一下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距的关系。

实验0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解析版)

实验0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解析版)

实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实验步骤】:①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2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③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④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f 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⑤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⑥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⑦表格:透镜焦距f= cm【实验结论】: 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 物距(u )与像距(v )的关系 应用 u ﹥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u>v 照相机 u=2f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u=v 测焦距 f ﹤u ﹤2f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u<v 投影仪 u=f不成像 获得平行光束 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考点方向】: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其中利用太阳光来寻找焦点时一定要:让太阳光正对透镜(使光线平行于透镜主光轴)。

2、操作过程中,应固定好蜡烛、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物体的像。

此时应去掉光屏,透过凸透镜观察火焰的成像情况。

4、光屏上没有像原因:①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内;②焦距太大,像成在光具座外。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本节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的第三节,本章是光学部份的重点章,全章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通过(tōngguò)探索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并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xiànxiàng)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现象(第一节),第二单元是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实像和虚像,也能成缩小的虚像(第二节),第三单元是通过实验探索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经历并体味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第三节),第四单元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第四、五节)。

探索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教材以探索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u)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索、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本节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道实像和虚像的概念.(2)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3)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学生能在探索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dào li),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péiyǎng)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索创造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xué sheng)团结协作的精神。

八年级学生(xué sheng)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在知识方面,懂得少许浅显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较简单的物理现象,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在能力方面,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和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学习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器材准备: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各有什么特点?生:(学生思考、回答)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放大镜先看书本上的文字,然后再用放大镜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

你发现了什么吗?请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

生:描述看到的现象。

如: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缩小的,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正立的等。

(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师: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凸透镜,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有很大不同:有时是正立的,有时是倒立的、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思考一下,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提炼学生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课的探究课题: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2、猜想假设师: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

(说明:一定要给学生留一定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并且让学生充分讨论。

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教师版)

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教师版)

第1页(共4页)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精讲)知识梳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火柴装置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下物距u 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 和f 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观察成像情况并记下物距u 和像距v。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调整光屏的位置,看能否在光屏上找到像。

如果不能,试着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观察蜡烛的像,判断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5.将步骤2、3、4重复多做几次.结论u>2f 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u<2f 时,v>2f,成倒立、放大的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温馨提示1.实验时,调整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使三者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蜡烛燃烧一段时间会变短,为使像仍然成在光屏中央,根据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如果只调光屏,应将光屏向上调;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下调。

3.如果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仍会成完整的像,只不过像会变暗.4实验中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是:①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像没能成在光屏上。

②烛焰在焦点以内或在焦点上,成的是虚像。

典例讲解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

凸透镜成像5条规律

凸透镜成像5条规律

凸透镜成像5条规律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光线平行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相关推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篇1【三维目标】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

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

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2、难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用具】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用小玩具按照课本P61图3-47所示的方法做一个实验,移动放大镜或白纸板的位置,会在白纸上看到怎样的像?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特征。

教师:对你所观察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我们知道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八法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八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一、作图成像法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助力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邀请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

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

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

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

具体方法是先根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

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

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

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

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

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

孙悟空连忙向前冲去,准备与之决斗。

这时,孙悟空发现,妖精好像怕自己似的,连忙向远处逃去,而且变得很大,但还是倒立的。

孙悟空大声呼道:“妖精,哪里逃?”忙连翻几个筋斗,但有冰山挡着,翻到冰山前时,山洞中的“妖精”没有了!这时,在山洞中刚睡着的猪八戒被孙悟空的叫声惊醒了,连忙从山洞中出来叫道:“猴哥,哪里有妖精?”出来一看,看到冰山外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孙悟空,哈哈大笑到:“猴哥,你又在变戏法哄人了,让我来教训你一下!”连忙拾起钯子,向孙悟空打去,没打到孙悟空,把冰山打碎了,孙悟空又变成了原来一样大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师哥俩分别看到了什么吗?同学们,谁能把刚才的故事重述一遍?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初二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实验0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实验0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实验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①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2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③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④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f 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⑤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⑥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 ⑦表格:透镜焦距f= 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实虚大小 正倒 2u f >2u f = 2f u f >>【实验结论】:【考点方向】: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室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有5cm、10cm 和30cm,我们所选的透镜最好在10cm—20cm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

其中利用太阳光来寻找焦点时一定要:。

2、操作过程中,应固定好蜡烛、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为止,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物体的像。

此时应。

4、光屏上没有像原因:①;②。

③。

④。

5、若像成在光屏左上角,可将①;②。

6、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大致在,目的是:。

实验时发现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该如何操作:①②③。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6所示的光具座 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 应放置__凸_透_镜__。
②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 向__左____移动,光屏应向__左___移动。 (填“左”或“右”)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要了解灾情,首先派直
升机对地面拍照。所用照相机的焦距为50mm,则所
成像到镜头的距离
(C)
A.小于50mm
B.等于50mm
C.略大于50mm
D.大于100mm
幻灯机的工作原理
投影器
幻灯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幻灯机的原理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 灯 机 的 使用 灯片离凸透镜距离在f<u<2f 的地方 灯片倒插 若想使投影出的像变大: 应使幻灯机靠近凸透镜,同时使幻灯机远离光屏。



图4
下图是用同一相机拍摄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苏州“留园·曲溪楼”的景色照片.比较两图可知, 拍摄甲照片时相机镜头到景物的距离较_小___,拍摄
乙照片时相机底片到镜头的距离_较_小__(选填“较
大”或“较小”).
例8、甲、乙、丙、丁是镜头焦距不同的四架相机,它们
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用它们在同一地点拍摄同 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4中,照片___D___是用相机 甲拍摄的,照片___B___是用乙拍摄的,照片___A___是用 丙拍摄的,照片___C___是用丁拍摄的。
1、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
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光屏上得不到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显示在光屏上。

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1、估测凸透镜焦距 f = cm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3、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表格三)注意事项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表有关系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使物体向前运动的和阻碍物体运动的.由于物体匀速运动,物体处于状态,故等于拉力.只要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变量).分别确定滑动摩擦力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请写出控制变量的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1.如图1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填入表格。

2.如图14-1乙所示,把砝码放在木块上,以改变木板与木块间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

初二物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初二物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初二物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概念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2、像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到光心的距离,即成最清晰的像时光屏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3、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调节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观察像时应以最清晰,最明亮时为准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注意:实像异侧倒立,虚像同侧正立成像规律1、焦点:成实像与成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内(u<f)时成虚像,物体在焦点外(u>f)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上时(u=f)不成像2、二倍焦距点: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f<u<2f)成放大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上(u=f)成等大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外(u>2f)成缩小实像。

3、实像都是倒立的,且物体和像在凸透镜异侧。

虚像都是正立的,且物体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4、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注意:远近都是指距凸透镜的距离,无论成实像还是虚像,都是物体越靠近焦点,像离焦点越远,但所成的像越大。

判断像是放大还是缩小,除了用物距和焦距比较外,还可以用像距和物距比较。

如果像距大于物距,即v>u,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如果v<u,那么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易考点1、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有两个一致性:像随物体移动方向的一致性;像的大小随像距大小变化的一致性2、透镜一部分被遮挡,仍能生成完整的像,只不过像变暗,透镜破裂去掉一半后也能成完整的像,相当于遮挡了一部分,像大小,位置不变,只是变暗些。

(完整版)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

(完整版)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

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归率目标认知: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会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总结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倒正实虚放大或缩小u>2f 倒立实像缩小f<v<2f 照相机u=2f 倒立实像等大v=2f 特点:实像大小转折点f<u<2f 倒立实像放大v>2f 幻灯机u=f 不成像特点:像的虚实转折点u<f 正立放大虚像v>u 放大镜规律方法指导:一、要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同学们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3.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现在,我们利用这三条光线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作法:①画一直线表示主光轴;②把透镜放在主光轴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轴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③物体分别放三个位置(u<f、f<u<2f、u>2f);④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的光线.;⑤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相交于一点;⑦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这就是物体的像;⑧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不相交,反向延长,交于物体与透镜的同侧;⑨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用虚线表示其成的像为虚像,如图所示: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诀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中考物理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04)

中考物理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04)

中考物理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04)【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到右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处,使2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的倒正和大小,并测量像距和物距。

3.把蜡烛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的倒正和大小,并测量像距和物距。

4.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f 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的倒正和大小,并测量像距和物距。

5.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6.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去掉光屏,在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观察这个像的倒正和大小。

【实验表格】透镜焦距f= cm【实验结论】【必会考点】1.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像距变大。

(物近像远像变大)2.物体远离凸透镜,像靠近凸透镜,像变小,像距变小。

(物远像近像变小)3.凸透镜成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4.虚像和实像,倒立和正立的像分界点是焦点,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二倍焦距处。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5.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物体的像。

此时应去掉光屏,透过凸透镜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虚像。

6.蜡烛不断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

7.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析版)

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析版)

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是常见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详见下表(1)。

表(1)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图a)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图d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图b)u=f不成像射出的是平行光线0﹤u﹤f正立、放大的虚像v﹥f放大镜(图c)a.u﹥2fb. f﹤u﹤2fc.0﹤u﹤fd.u=2f凸透镜成像光路图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应用:测焦距。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知识点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目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距变化成像规律变化、像的虚实。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等。

【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器材。

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水平线上。

2、将蜡烛放在远处(此时u>2f),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

3、将蜡烛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2f>u>f,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

4、将蜡烛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u=f,移动光屏,看能否成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篇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中考的一个考点。

在透镜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尽管我们都通过实验研究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实际练习时仍会因规律遗忘感到做题困难。

现介绍几招记忆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方法一:列表记忆法(f为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规律表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1. 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是物体在焦点以外。

当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像和物体一定在凸透镜的异侧,并且像是倒立的。

2. 凸透镜成虚像的特点是: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像和物体一定是在透镜的同侧,并且像是正立、放大的。

3. 从表中看出,有三个“没有”:①没有正立的实像;②没有倒立的虚像;③没有缩小的虚像。

方法二:数轴记忆法说明:1. 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即物距u等于焦距f)时,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因为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射出,平行光不能相交,所以不能成像。

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外时成实像,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内时成虚像,即物体成像以焦点F 分为界点,分成虚像和成实像的区域,物体的位置分别在成虚像和实像的区域时,所成的像就对应数轴图上的规律。

2. 2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2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实像,在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实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

方法三:口诀记忆法由列表和图像记忆法中可以归纳出下面的简单口诀: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远像近像变小。

方法四:图像法光路图法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涉及到四幅图,如下:光路图法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虽然说可以从本质上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找到成像的原因,但是由于现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路图不要求掌握,只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因此,同学们只需对此方法简单了解。

凸透镜成实像之深入探究

凸透镜成实像之深入探究
几 个角 度进行 , 无论 实 验结果 是 成是败 , 有创 新就
有 收获 。
( 稿 日期 :0 9 1 . 收 2 0 .2 3 0)
实 验完成 后 , 到的结论 往往 是零 碎 的 , 师 得 教
凸 透 镜 成 实 像 之 深 入 探 究
口 肖元 刚 吴 迪
安 徽 省 蚌 埠 第 五 中 学 2 3 0 300
4 实 验 完 毕 后 的 及 时 总 结 和 评 价 。 利 于 巩 固 知 有 识 。 强 学 生 的 创 新 意 识 增
而得 出正确 的结论 。实验教 学 的 目的不 仅仅 是让 学 生顺 利完 成某 个 实 验 , 是让 他 们 掌 握 探究 问 更
题 的方法 , 同时提 高他们 的动手 动脑 的能力 , 增强 他 们 的创 新 意 识 。 因此 , 实 验 的评 价 也 必须 从 对
方 。在 自然界 、 活 中和 实验 室 里 我 们 都 能看 到 生
看 ?如何 去看 ?会 不 会 有 其 他 可 能 出现 的现 象 ?
《 学仪 器 与实验 》 2 教 第 6卷 2 1 0 0年 第 4期
・ 5 2 ・
类 似 的仪器 混为一 谈 , 如将 圆筒 测力计 、 板测 力 平 计 称 为弹簧 秤 。三 是 方 言 和 普通 话 夹 杂 使 用 , 对
仪 器 的读音 不准 。如 在 叙 述实 验 结 论 时将 “ 同名 磁 极相 互排 斥 ” 成 “ 互 推 斥 ” 将 阿基 米 德 原 说 相 , 理 中的“ 力 ” 成 “ 重 说 重量 ” 等 。演 示 实 验 不 仅 等
要 现象 清楚 , 且 还 要 面 向全体 学 生 。教 师 要 想 而
方 设法 增大 演 示 实 验 的 可见 度 。投 影 放 大 、 械 机

凸透镜成像规律(罗明方)

凸透镜成像规律(罗明方)
倒立 、 2.当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______ 放大 、_______ 实 像;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 _______
3.当物体在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______ 放大 、 正立 、_______
虚 像;像距大于物距。 _______
不能成像 4.当物体放在交点上时, _______,光线经折射后平行射出。
点燃的蜡烛
光具座 凸透镜
光屏
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上?
点燃的蜡烛 光具座 凸透镜 光屏
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调节蜡 烛中心、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它们的三心在 同一高度上。
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1
2017/6/3
测定凸透镜的焦距2
移动透镜,直到屏上出现最小、 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焦距近似等
u=3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f<u<2f,即
f<30cm<2f,解得:15cm<f<30cm,
2f<60cm,当物距为65cm,u>2f。所以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随堂练习5
1、无限远处的太阳光垂直射在凸透镜上, 则( )B A.成像在2倍焦距处
B.成像在焦点上
C.成像在焦点内
D.不成像
随堂练习5
放大 或缩小 正立 或倒立
与物体同 侧或异侧
像距 v/cm
像距v与焦距 f或物距u的 关系
u>>2f u>2f
84 14
u>2f
u=2f u=2f 2f>u>f
12
10 10 9
2f>u>f
u=f u=f u<f u<f
7
5 5 4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一、教学任务分析《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这节的内容涉及到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其中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是探究初中物理规律典型课,且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点知识。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实像的概念等准备知识。

利用自制照相机给学生拍照,引入探究课题。

指导学生在光具座上找到放大、缩小的实像。

采集学生的实验数据共同比较、分析、推理、归纳实验结论。

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在学生脑海中构建成像的动态过程,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的教学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实验、归纳的科学方法,初步学会将数据转化为图形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时知道量变会引起质变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距与像距。

(2)知道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规律。

(3)初步学会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过探究凸透镜成缩小、放大实像过程,感受观察、类比、归纳等科学方法、体会合作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实验中互相配合、相互交流,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感悟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规律。

难点:探究过程中“像与物”所在范围的确定。

四、教学资源1.演示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自制照相机、光屏、蜡烛、火柴、书写投影仪等2.学生实验:光具座、蜡烛、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火柴、印有数轴的透明胶片、记号笔等3.课件:自制PPT幻灯片,凸透镜成像动画演示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规律。

本设计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设置合理探究点,在教师控制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进行有序实验探究。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归纳物理结论。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物理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规律。

方法是:先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倒立实像与放大倒立实像。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再通过多媒体动画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探究过程中“像和物”所在范围的确定。

方法是:缩小每组学生的探究范围,每小组只需找到一次成实像的物距、像距,而结论的得出则依靠每小组提供在透明胶片上的数轴点重叠后反映出的共性归纳得出。

由于透明胶片上反映的共性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将物距、像距分别与f、2f比较是水到渠成的。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1课时。

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流程图说明情景Ⅰ体验活动1使用自制照相机或凸透镜观察窗户,观察到什么现象?引出课题活动Ⅰ体验活动2在光具座的光屏上找一个清晰的像。

活动Ⅱ学生实验1利用光具座在光屏上找到倒立、缩小像。

活动Ⅲ学生实验2利用光具座在光屏上找到倒立、放大像。

活动Ⅳ 讨论分析、归纳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条件。

活动Ⅴ 讨论分析、归纳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

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引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题。

第二环节,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得出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规律。

七、教案示例(一)引入使用自制照相机或凸透镜观察窗户,观察到什么现象? (二)新课1.师生互动:用自制的照相机给学生“拍照” 2.提问:(1)你看到“底片”上的人是原来的同学吗?(不是,是同学的像) (2)“底片”上人的像从何而来?(光通过凸透镜形成的)3.设问:凸透镜能成什么性质的像?凸透镜成不同的像各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介绍物距、像距及光具座4.体验活动在光具座的光屏上找一个清晰的像。

5.实验探究过程任务1:按顺序将光源、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他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任务2:如图1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探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条件。

任务3:如图2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探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

6.课件模拟探究过程利用课件的动态表达能力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

任务1:如图3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无限远处,用鼠标托动物体,使物体逐渐靠近焦点,同时观察像的位置如何变化,像的性质如何变化。

7.总结规律。

八、教学方案建议1.可以尝试用一个自制照相机拍照引入本节课题。

选择恰当的探究点,控制探究范围,铺设实验台阶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共同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2.通过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让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

实验可以分段进行,先了解实验用的器材和它们的作用,接着进行尝试实验,学会器材的安装和调试,最后寻找像,讨论研究光屏上像的特点。

3.在已经尝试实验的基础上,主要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分析知道实验所需数据记录的对象:“物距”、“像距”和“焦距”。

由于凸透镜不变时焦距也不变,提示对数据归纳的办法。

4.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成像规律进行归纳小结时用表格的形式,知道表格描述物理现象也是一种常见方法。

学习活动单(1)班级:_____ 姓名:____ 日期:____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倒立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和光具座。

实验步骤:1.实验仪器的安装和调节。

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将它们的中心位置调节到等高。

2.在光屏上找缩小、倒立的像。

固定凸透镜,把蜡烛放在透镜的一侧某一位置,将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由靠近透镜处向远处慢慢移动,看到光屏上成像后,再将光屏前后微调,直至在光屏上显示十分清晰的像。

不断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显示缩小、倒立的像。

将物距u、像距v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改变物距再找到一个清晰缩小、倒立的像记下物距u、像距v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焦距f=10cm3.在下面的标尺(表示主光轴)上,根据上面表格中的物距、像距,标出物和像的位置。

结论:光屏上成缩小、倒立像时,物距、像距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单(2)班级:_____ 姓名:____ 日期:____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成放大、倒立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和光具座。

实验步骤:1.实验仪器的安装和调节。

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将它们的中心位置调节到等高。

2.在光屏上找放大、倒立的像。

固定凸透镜,把蜡烛放在透镜的一侧某一位置,将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由靠近透镜处向远处慢慢移动,看到光屏上成像后,再将光屏前后微调,直至在光屏上显示十分清晰的像。

不断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显示放大、倒立的像。

将物距u、像距v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改变物距再找到一个清晰、放大、倒立的像记下物距u、像距v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焦距f=10cm3.在下面的标尺(表示主光轴)上,根据上面表格中的物距、像距,标出物和像的位置。

结论:光屏上成放大、倒立像时,物距、像距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第5课时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A)2.会正确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操作;(B)3.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A)【学习检测】1.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______像,而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它只是由发散光线的__________会聚而形成的,所以其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张白纸,移动白纸,在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厘米,则此凸透镜f_________厘米。

的焦距(2)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调整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定凸透镜,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一定距离,然后移动_________找像,眼睛观察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像最_________时,记下物距u 、像距v。

(5)在归纳实验结果时,将读出的物距和像距分别和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

(6)将实验得到的结论填入下表:3.在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距透镜12厘米处放一物体,那么物体经凸透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如果换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物体位置不变,那么物体经凸透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小明利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如图1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20厘米刻度处时,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50-60”、“60-70”或“大于70”);在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应该是如图2中的图__________(选填“(a)”、“(b)”、“(c)”或“(d)”)。

(a) (b) (c) (d)图2★5.小王同学在探究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他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厘米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大于1倍焦距的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3(a )、(b )和(c )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3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3(a )或(b )或(c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比较图3(a )和(b )和(c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