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练习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见教材第95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有何历史影响? 提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 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 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是,苏联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成为制约苏联经济发展 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主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 大多照搬苏联模式,最终造成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挫折。
4.意义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 宁主义,是在__帝__国__主__义____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2)创造性地提出___社__会__主__义___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 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 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习目标
学科素养
了解列宁领导 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
的十月革命爆 性和深远意义。
发的原因、过 2.从“时空观念”的角度理清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历程,
程,理解十月 从中概括十月革命的特点和伟大意义。
革命的世界历 3.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
提示:冬宫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成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是 临时政府的基地和象征。革命武装攻占冬宫彻底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的统治,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性事件。
[图解历史] 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情境再现] 挖教材 5 . 阅 读 “ 帝 国 主 义 武 装 干 涉 和 苏 俄 内 战 形 势 图 (1918—1922 年)”(见教材P93):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怎样的形势?苏维埃政权采 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形势: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 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使苏俄红军面临着与外国干涉军、国内叛军同时 作战的形势。 措施: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权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一 切人力、物力应对战争的威胁。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案【课标要求】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共三个子目。

“列宁主义的形成”一目描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成为矛盾的集合点,工业的发展促进俄国社会民主共党的成立。

列宁主义在一时期产生,主张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十月革命”的胜利一目讲述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第三目“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探索。

本课讲述了世界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革命到建设的历史,突出其历史意义,强调其历史经验。

【教学目标】1.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时间,理解其重要意义。

2.通过史料的解读、归纳与辨析,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及新经济政策实施的重要性。

3.领悟苏俄在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过程中的开创性与艰辛,感受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充满曲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列宁、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教学过程】环节一:播放纪念列宁150周年诞辰视频。

过渡:列宁在现在的俄国人眼中,仍然是传奇般的存在,今天我们将会一起学习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探索。

环节二:出示材料,讲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进入20世纪的俄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资本主义类型的国家,然而总体上俄国发展仍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几乎每年都发生局部的饥荒……俄国工业化的进展造就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代产业工人,他们虽然只占劳力总数的10%,却蕴藏着强大的革命能量……俄国工人的工资水平居全欧洲末位,平均每天劳动时间却长达11个小时,劳动条件恶劣,职业病流行。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工人群体的壮大,他们渴望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工资待遇,渴望发出工人群体的诉求,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33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33张ppt)
了什么新发展?
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 界历史意义
水平1—2学习目标 : 知道列宁主义的诞生;能够描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 历程;能够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能够简述苏俄(联)不同时期建 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水 平 3 — 4 学 习 目 标 : 能够运用文献资料,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 景;能够根据不同的时空尺度,多角度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能够 通过苏俄(联)经济发展的演变脉络,辩证认识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实 践中的经验教训,理解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和进步性;能够通过文献资料 和合作探究,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大国崛起》
时间
罢工次数 参加人数
1914.8—12 1915
68次 1000次
3.5万 54万
一战—导火索
1916
1507次
100万
假设你是当时的俄国士兵或者是工人、农民,你会对当时的统治者提出怎样的控诉?
要和平,反对战争;要面包,要粮食,要土地; 要求社会变革……
“打倒沙皇” “打倒战争”
(一)背景
列宁主义鼓舞并引导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
02
惊世壮举 ——十月革命的胜利
材料: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9万多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
能几个人合用一支。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
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
张……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国内危机四伏。
战争期间工人的罢工情况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二)标志
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 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苏]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 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四卷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2.教师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学生活动: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4.教师总结:强调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整理一份关于十月革命的过程、意义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历程的学习笔记,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3)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进行课堂分享。
(4)难点突破: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阅读与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的历史书籍,拓宽知识视野。
(2)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红色景点等,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悟和爱国情怀。
(3)开展课题研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认识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文章,字数8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影响:
积极影响: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 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 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消极影响: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 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 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 低,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导致战后经济与政治危机
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
建立工农联盟 允许私营企业 引入国外资本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922年12月,苏联成立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斯大林与列宁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
指导思想: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二月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频频失利 国内危机加剧:和平、面包、土地
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罔顾人民诉求、镇压人民反抗
二月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1917年俄历2月23日爆发二月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
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罔顾人民诉求、镇压人民反抗
1917年11月7日 俄历10月25日,攻占冬宫
十月革命
开辟了社会主义新纪元·改变了20世纪世界格局
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11月8日 俄国苏维埃政权正式建立 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开辟了社会主义新纪元·改变了20世纪世界格局
1918年3月3日 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十五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34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34张ppt)
——《人类文明史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1、沙皇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2、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政治基础: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材料三: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9万多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 支。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 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国内危机四伏。
2、 内容
01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的前夜”
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02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对俄国的认识
03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一国胜利论”
04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建立政权的方式
低微,与农民阶级①有阶天级然:的密无切产联阶系级。壮无大产阶;级革命性强。
②组织:布尔什维克党成熟;
材料六:1895年,列宁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898年,③俄思国想社:会民成主熟工革党命第理一论次代—表马大列会主召义开,。 1900年初列,宁列主宁义流放的期指满导,;7月回国后在德国创办了马克思主义者的第 一张全俄政治报纸④《群火众星:报》工,农为联俄盟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上和
——(美)莫斯《俄国史》
1、小农经济占优势;
2、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3、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远远落后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资本
主义发展缓慢。
经济基础: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恐吓、束缚和监视…… 1861年获得解放之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更 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 资低微。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共50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共50张ppt)
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士兵们对战争持有越来越否定的态度,一致希 望和平。这解释了为什么布尔什维克的思想和口号会 在他们中间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
——《关于1917年10月上半月军队状况的军情报告节选》 思考:从中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二月革命后俄国没有退出一战; 士兵们反对战争,希望和平; 布尔什维克的观点受到俄国士兵的欢迎; 俄国上层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同主张?由此可见列宁主义有何意义?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4、列宁主义的意义
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
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
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
义。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
了强大思想武器。
革命
形势 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容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
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
的革命”。
——列宁
沙俄士兵拿着斧头去参加一战
外因: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刺激了俄国革命
布尔什维克为什么能成功?
“和平”“面包和土地”
沙皇末日——1917年3月(俄历二月)
3月8日,参加游行示威的人数超过9万; 3月9日,参加游行示威的人数超过20万; 3月10日晚,沙皇下令采取恐怖手段镇压; 3月11日晚,士兵起义,拒绝向人民开枪;
“革命摇篮” “红色灯塔” “超级大国” “老大哥”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 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源起—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 二、探索—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一、源起—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
(一)革命之理论:列宁主义 1、列宁主义的形成
(1)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 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 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 布尔什维克”。标志着布尔什维克 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 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理论探索、实践探索爆发的原因、过程 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重难点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难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核心概念
列宁主义、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
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二)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2、内容
——张建华《俄国史》
思考:利用材料分析,为什么这“功劳”是有限度的?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积极作用: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局限性: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应战时需要的非常措施,但生产关系不适应当时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经济严重匮乏
材料: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
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
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
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路径。”
——《苏联史》
思考: 1、据材料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台的目的是什么?
2、其实质是?
目的: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他认为 “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 遍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 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据此理解十月革命 的性质是( )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2.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 益尖锐。 3.工业的发展造就了第一代产业工人。 4.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1914-1917年,俄国征兵1500万人,包括未成年 人,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 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 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支。沙俄国在战场上频吃 败仗。因为参加一战,在1917年,农村男劳动力 减少47.4%,粮食收获量减少1/4。参战造成300 万难民无家可归,缺衣少食。因为饥荒,1916年 罢工就要1500起,参加人数超过100万。农村头5 个月就有510次起义。
阿塞拜疆 亚美尼亚
哈萨克 乌兹别克
土库曼 吉尔吉斯
塔吉克
加盟时间
1936.12.05 1936.12.05 1936.12.05 1924.10.27 1924.10.27 1936.12.05 1929.10.16
斯大林时代:回归理想,弯道超车
农业: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

富农我囤们积所粮以食采,取投新机经倒济把政的策问,题就,因是此因,必为须它实为行社农会业集体化,改变
大 林
农 工村 业主所:义有必事制须业形优服式先务。发。展当重它工不业再,为资社本会主主义义工服业务化的是时从轻工业开始的,
杜会候主,义让则它是见从鬼重去工吧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
1921年,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反对布尔 什维克
1920年6月开始的坦波夫农民起义 1920年夏天开始的西伯利亚农民起义 、托木斯克省的科雷万农民起义 1920年9~10月叶尼塞省农民起义 1920年10月伊尔库斯克省的农民起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19高中人教版统编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

2019高中人教版统编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

景 : 革
材料三:沙皇俄国本来就是帝国主义列强中经济落后的国 家,参加“一战”使得沙俄经济入困境。……由于军需供应不
命 足,装备落后,军事指挥的失误,再加上士兵情绪低落,俄国
条 战事不断失利,到1917年3月,俄国约150万人死于战争,四
件 的
百多万人伤残。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
工人运动。 (5)思想基础:1900 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2.诞生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3.内容: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体制施行的背景、内容和 影响。认识俄国为巩固新生政权、建设强大国家付出的艰苦努力
4.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新证评价苏联模式的影响,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一、 列宁主义的形成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对俄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开启 了俄国的现代化强国进程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
对世界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感叹号。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也帮助了全世界的先进分子,用无 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 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第 15 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前篇 自主预习
3.苏联模式 (1)方式:1924年1月,列宁逝世。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实施“社 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成就: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 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发展为世界工 业强国。 (3)表现:①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 令性计划体制;②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4)影响:①积极: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 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 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②消极: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 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 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3.内容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 最薄弱的一环”。 (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 得胜利”。 (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评价 (1)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 (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 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 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4.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新经济政策和斯
大林时期的体制内容
和影响,探究苏联建立 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 动。 2.过程 (1)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2)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 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 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粮收集制》
局限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农民 利益,导致战后经济、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提出
1918-1921
1921-1928
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
背景 新力经武济装干政涉策,特国内点战:争爆发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农民利益, 导致战后经济、政治危机;
主要 内容
承余子间认粮粮接以收私外集过有的制渡制一,到切农,余民社承粮除会认收口主归粮市国、义场家种;机通同制过时发允粮许食展税私生等营产市企场 业力机和,制外逐建资立企步工业农存联在盟;,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如何应对?
国内战争期间宣传义务劳动的海报
材料:共产党人可以把 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 话: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
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
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
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 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
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新经济政策的出台
A
C. 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全面推行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课后预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 动高涨的具体史实?
农1和、新新背经①资景济政产:政权阶策基级让本,社巩他会固们中,开滋经始生济使出得用了到消大恢极量复抵的;富抗 的方法②对受抗到国资家本管主控义的国经家济围运困作,急,需导实致 19现27工全业国化粮;食获得丰产,但国家收购到的 数量却③骤小然农下降经。济与私有制不利于大规模
工业建设。——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
存的局面。 二月革命“掘沙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一)背景 1.经济:俄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垄断组织出现,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阶级:工人阶级在大城市集中,力量壮大。 3.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4.组织: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 5.思想: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 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6.主观条件:列宁积极进行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关系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
用……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 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
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来自避免的。继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承
1.帝国主义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 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俄国国情: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 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一国胜利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 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建立政权方式: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 产阶级专政。
19世纪末俄国工业化的进展造就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代产业工人。他们然只占劳 动力总数的10%,却蕴藏着强大的革命能量。——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二:俄国作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不仅有垄断资本的无情剥削,而且 有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的残酷压榨。——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经济:俄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垄断组织出现,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阶级:工人阶级在大城市集中,力量壮大。 3.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推翻 沙皇统治
什么方向?
两个政权 临时政府、彼得格 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政权交给 临时政府
将俄国革命从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 向社会主义革命 推进
临时政府在干什么?
帝国主义战争 镇压人民反抗
1917年7月
彼得格勒工人和 士兵举行游行示 威,要求“全部 政权归苏维埃” 临时政府镇压示 威群众,公开反 对革命
1917年11月
——南宫《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
全国正在使用的有1000万把木犁和2500万个木耙,铁犁仅420万把,铁耙不满50万 个,农业机械几乎等于零。
——《苏联兴亡史》
















环马的”克诞
思 生


国家
人口 (亿人)
排 名
军队 (万人)
排 名
钢铁产 量(百 万吨)
排 人均军费 名 (美元)
的解放斗争
对世界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 天下的世界格局,实 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 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 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 主义两种制度并在与
竞争的新局面
“新和谐公社”蓝图
6
“到1916年末,(俄马的 克诞军思生)主死义 伤 人数将近700万。随着损失持续增 加,士气也就跟着持续低落。甚至 在战争的头一年中,就有许多士兵 开小差。到1917年初,逃兵人数 或许已达到100万甚至更多。”
——[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 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 家的革命。”
——列宁
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选择题1.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1倍,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工业中占优势,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占大多数。

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市场体制的建立D.工业化运动的开展2.瞿秋白曾作为记者于1920年8月访问苏俄,其后他在《赤都心史》中写道:“实际上‘粮食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为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真因——这种风潮,我们到莫斯科时已经很甚。

”为解决这一问题,苏俄推行的政策是( )A.改收粮食税B.农业集体化C.余粮收集制D.大规模垦荒3.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在分配土地,供应机器和拖拉机、种子,减轻农税,发放贷款等方面,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

从1929年起,还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

这些措施( ) A.加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促进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C.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保障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4.到1940年,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立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1913年增长了13.5倍,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B.原有工业布局的逐渐调整C.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5.如图为某学者所绘的《一战期间俄国国内时局示意图》,对该图解读全面的是( )A.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是短暂的B.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C.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D.沙皇改革催生俄国民主革命6.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

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

上述事件( ) A.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已经消失C.使无产阶级全面掌握了国家政权D.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7.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内战的结束,苏俄领导人试图用“军事方面获得的全部经验来解决和平建设的基本问题”。

为此,苏俄政府力主( )A.弱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给予农民经济上的独立性D.加快实行新经济政策8.苏俄从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

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

“背口袋”活动的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 )A.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B.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C.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9.1917年3月2日,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以“第一号命令”的形式发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全体军人在政治言行上服从苏维埃和士兵委员会的要求,国家杜马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只有在不违背苏维埃决议的情况下才准予执行。

这反映出当时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权力B.属于社会主义政权C.已与临时政府决裂D.已经控制俄国军队10.1918年,苏俄大批工人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搞粮食投机的“背口袋的人”,仅该年的6、7月份,苏俄政府就从这些人那里没收了200万普特的面粉。

这说明( )A.国家支持合法的自由贸易B.经济政策不符合时局需要C.苏俄政府维护农民的利益D.粮食垄断影响了民众生活11.苏俄(联)时期一项政策的推行使小规模的私人贸易和制造合法化,它偏重于农业和消费品的生产,置重工业发展于次要地位。

该政策对苏俄(联)的影响是( )A.动摇了公有经济统治地位B.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C.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D.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2.“公益捐”是俄国村社为满足自身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公共需求而自主募集的资金。

1928年初“粮食收购危机”爆发后,苏联政府采取将村社“公益捐”收归国有的政策,并借此迫使农民向国家售粮。

这一政策( )A.加强了国家对农村基层管控B.开辟了正确的农业发展道路C.扫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势力D.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踊跃支持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正是彼得格勒的工人又一次使危机突然爆发。

俄国同所有的交战国一样食品奇缺。

由于沙皇政府的无能和贪污腐化,以致不能实行诸如限制最高价格和定量供应等控制措施。

最深受食品匮乏之苦的是最贫穷的人。

1917年3月8日,食品骚动爆发了。

无疑是由于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骚动迅速发展为政治起义,聚集的人群高呼:“打倒沙皇!”城市里的部队拒绝向起义者开枪。

几天内,一个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在彼得格勒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美]帕尔默《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材料二1921年初,苏俄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战争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也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不满情绪影响了政治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

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削弱社会化和鼓励有限的自由经营。

其目的在于把占苏联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争取过来。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拥护。

它使苏俄遭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恢复,工农联盟日益巩固,苏维埃政权不断加强。

——摘编自《世界简史》材料三斯大林一再强调,苏联不能走“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他靠农民‘贡税’来积累资金”,据估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1/3以上。

随着工业化的推行,在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工业形成了以加强国家集中计划管理为目的的部门管理体制。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工人武装起义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结果。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和发展。

(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

(4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7年1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互相联合而与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

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

”11月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

”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

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材料二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材料三对斯大林体制,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①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的提高有巨大作用;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③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其必要性。

——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卷》、闻一《俄罗斯通史(1917~1991)》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日报》《大公报》对俄国彼得格勒起义的报道的相似之处,并指出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材料一中《民国日报》的评论的不同。

(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退却年代”和“剥夺年代”的内涵。

(4分)(3)对材料三中关于“斯大林体制”的三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分)答案一、选择题1.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1倍,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工业中占优势,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占大多数。

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市场体制的建立D.工业化运动的开展解析:选 B 由材料“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1倍,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工业中占优势,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占大多数”可知,国家资本主义和工商业发展很快,只有新经济政策时期才有此现象,故选B项。

2.瞿秋白曾作为记者于1920年8月访问苏俄,其后他在《赤都心史》中写道:“实际上‘粮食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为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真因——这种风潮,我们到莫斯科时已经很甚。

”为解决这一问题,苏俄推行的政策是( )A.改收粮食税B.农业集体化C.余粮收集制D.大规模垦荒解析:选 A 1920年“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遭到农民的激烈反对,1921年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故选A项。

3.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在分配土地,供应机器和拖拉机、种子,减轻农税,发放贷款等方面,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

从1929年起,还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

这些措施( ) A.加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促进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C.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保障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解析:选 B 据材料“给集体农庄以优待”“帮助集体农庄”可知,这些政策有利于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故选B项。

4.到1940年,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立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1913年增长了13.5倍,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B.原有工业布局的逐渐调整C.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解析:选D 据材料可知苏联在落后的东部地区建立重工业,到1940年其工业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其原因在于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国家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故选D项。

5.如图为某学者所绘的《一战期间俄国国内时局示意图》,对该图解读全面的是( )A.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是短暂的B.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C.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D.沙皇改革催生俄国民主革命解析:选 C 据材料中的示意图不难看出,一战期间俄国国内以沙皇为首的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彼此之间矛盾错综复杂,故选C项。

6.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

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