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精选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5.3《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历史:5.3《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3课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素材1.原始资料古蜀文化区的地域与年代巴蜀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是战国秦汉时才形成的。

《史记·苏秦传》说秦“西有某某,南有巴蜀。

〞《李斯传》载谏逐客书曰:“惠王用X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

〞在殷周之际,那么只称蜀。

《后汉书·光武帝纪》注:“蜀有巴郡,故总言之(巴蜀)〞,就保留了古老的地域概念。

殷墟卜辞与周原卜辞均有蜀无巴,故可遥称为古蜀文明。

其地域X围我们曾加论证:“殷墟卜辞中的蜀的中心地区在某某平原,蜀文化圈的X围大体上和后来《汉书·地理志》所载与巴蜀同俗的地域相当。

它在江汉地区与南传的二里头文化(夏文化)相遇,在陕南与商文化相遇,在渭滨与周文化相遇。

〞关于殷墟卜辞中蜀的地理位置,目前还有不同意见,但多数学者仍主X在“陕南或某某境内〞。

笔者亦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变。

古蜀文化圈的内涵是所谓的“早期蜀文化〞,以资与东周的“巴蜀文化〞相衔接和区别。

这个文化圈的X围为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所证实。

具有三星堆──十二桥蜀文化性质的遗存在某某平原有密集的分布;含有蜀文化因素的遗址在某某沙溪、汉源麻家山、阆中坪上,忠县中坝以及江汉平原西部均有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含有蜀文化因素的多寡,和该遗存与某某平原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呈现出蜀文化向外传播的波圈现象。

可见,三星堆、十二桥确是古蜀文化区的中心遗址。

此表下接战国时期的“巴蜀文化〞,此处从略。

其年代推断为近年来碳十四测定所证实。

三星堆遗址第一期的年代在距今4 740±115到4 075±100年之间;第二、三期的年代距今约3 935±240到3 165±285年之间;第四期的年代距今2 875±70年。

十二桥遗址早期年代距今约3 680±80年。

总之,相当于中原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时期。

过去,学者们囿于识见往往不相信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所记:“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

中华文明与治理水患

中华文明与治理水患

中华文明与治理水患作者:黄剑华来源:《月读》2022年第04期中国幅员辽阔,江河众多,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曾多次发生洪涝灾害,有的水患非常严重,给古代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存造成了极大危害。

所以,治理水患也就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

上古尧舜时代,经常闹洪灾,《孟子·滕文公上》描述当时的情形说:尧的时候,洪水横流,四处泛滥,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大地上成为鸟兽的居处,人们无处安身,低地的人只有在树上搭巢,高地的人则要挖洞穴而居。

可见处境是非常严峻的。

《史记》记载,尧曾公开征求能治水者,当时分管四方诸侯的四岳与群臣都推荐鲧,于是尧付鲧以重任,负责治理全国的水害。

鲧在危难之际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殚精竭虑,治理洪水,传说他甚至偷来了天帝的息壤以填塞洪水。

《山海经·海内经》记述说:“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传说息壤是一种神奇的泥土,可以无限生长,用来阻挡填塞洪水显然是非常好的东西。

然而,鲧治水的手段主要是采取筑堤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并不能阻挡洪水的泛滥,在每年秋冬千辛万苦筑起的堤坝,一到春夏洪水大肆泛滥之时又被冲垮了,就这样年年修年年垮,治水九年都没成功,导致鲧的悲壮命运。

当时继承尧摄行天子之政的舜,巡行天下,对鲧的治水无状十分生气,《史记·夏本纪》说:“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舜在严厉惩处了治水失敗的鲧之后,又举贤任能,任命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担当治理洪水的重任。

大禹治水,吸取了父亲鲧的教训,放弃了单纯堵塞的方法,改为湮疏并用,着重采用了疏导的手段。

据《尚书》与《史记》等的记载,为了行之有效地治理水患,大禹对全国的山川河流进行了详细勘查,“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将全国划为九个州,每州征调民力,组成治水大军,疏通河道,使洪水东归于海,使百姓有地可居,有田可耕。

《史记·夏本纪》记述大禹“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三星堆讲解词

三星堆讲解词

第一展馆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您到三星堆参观游览!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00年~2800年,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面积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历史的渊源从春秋战国时期向前推进了约2000年;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其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三面城墙包围着的古城,北面是鸭子河,城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

3000多年前如此宏大规模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据考证这里曾经是古蜀国的国都所在地。

狭义的三星堆特指遗址内的三个黄土堆,它与北面犹如一弯新月的月亮湾,隔着古老的马牧河南北相望,“三星伴月”由此得名,并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

1929年的春天,当地农民燕(yan1)道成在自家院子附近挖水沟时偶然发现了400余件具有浓郁古蜀地方特色的玉石器,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

从30年代开始,几代考古学人便在此发幽探微。

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商代祭祀坑的相继发掘,上千件精美文物横空出世,广汉三星堆从此名扬天下。

第一单元雄踞西南—古蜀2000年沧桑史古史传说记载,蜀人的远祖出自黄帝,古蜀国有五代蜀王。

第一代蜀王叫蚕丛,他最大的功绩是教民种桑养蚕;第二代蜀王名叫柏灌,关于他的具体记载几乎没有,只知道“柏灌”是一种水鸟;第三代蜀王叫鱼凫。

“凫”就是鱼鹰,三星堆发现了大量鸟的造型,其中鱼鹰的形象最多,一般认为,与三星堆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鱼凫王。

第四代蜀王叫杜宇,杜宇就是杜鹃鸟。

相传他“教民务农”,倍受爱戴,但却无力治理蜀地的水患,而来自川东荆楚地区的开明氏,由于治理了水患,受到人民的拥戴,取代了杜宇而成为第五代蜀王。

推测蚕丛、柏灌、鱼凫三代是从夏朝至商末周初,杜宇估计是从商末周初至春秋中叶,开明氏则是从春秋中叶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

在北达汉水流域,东至荆江地区,西南迄大渡河,金沙江及今贵州北部一带,分布着许多蜀文化的遗址和遗迹,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成都平原。

郫县古蜀文化2

郫县古蜀文化2

古蜀都城寻蜀根古蜀文化纵古今一、郫县的起源1、“郫”字的注解郫从卑从阳,卑者地势低洼的地方,阳是岷山之阳,那么郫的本意就是岷山以南的广大地势低洼的地方。

2、郫县的形成到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之后设立郡县制,郫县是秦国最早的设立的郡县之一,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郫县作为县名这个名称一直延用至今,从未改过。

3、古蜀都城地位的确立最早在距今4000年左右,郫县在今古城遗址出现了成都平源史前城址聚落,它是成都平原最早的政治中心之一,具备了早期都邑形态,在西周末时期望帝杜宇“治汶山下邑曰郫”《蜀王本纪》,在《华阳国志》记载望帝杜宇“移至郫邑”,郫县作为文献中记载的最早都城地位确立。

开明时九世将郫邑移至成都,表明从望帝到开明九世之间郫县一直是古蜀国的重要都邑所在地。

秦灭巴蜀后,张仪筑郫城,郫城是秦国灭蜀之后最重要的城址之一,但现在郫城的位置未确定,在现郫县城北的杜鹃城遗址有人认为它是望帝杜宇的都邑,经近年的考古证明杜鹃城遗址实际上是西汉早期郫县的县城治所,只不过我们现在的县城位置南移罢了。

从这些史实表明郫县是古蜀故都,是有历史和考古依据的,郫县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都城文化。

二、郫县与蜀文化的关系1、蜀文化它主要是指川西平原地区从最早建立古蜀国到现在人们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组合,我们考古学一般把古蜀文化界定为从古蜀国建立到汉代初期古蜀人创造的文化。

2、郫县与蜀文化的关系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郫县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望帝杜帝和丛帝开明是古蜀国的两个重要始祖和前驱,以他们为代表的望丛文化是古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扬雄、严君平、何武,宋代张俞、司马光等是蜀文化的重要缔造者和有机组成部分。

3、郫县与三星堆、金沙遗址之间的关系三星堆遗址鼎盛时期的遗存是古蜀鱼凫王朝创造的文化,而望帝杜宇是鱼凫王朝的继任者,他们之间有一个文化传承关系,都是古蜀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

金沙遗址极有可能是杜宇王朝有遗存,而成都市商业街船棺是开明氏五世左右的王室家族墓地,所以郫县的以望丛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化与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船棺葬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古蜀历史故事

古蜀历史故事

古蜀王朝历史故事汇编四川古地理环境:据地质学家们说,四川盆地在遥远的石炭纪曾是一个巨大的内陆海,后来沧桑变化使积水由三峡东泄,内陆海变成了膏腴的成都平原,并形成了盆地周围高山环绕、众多江河穿流全境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古代蜀人的栖息繁衍提供了一方气候温暖适于农耕的区域。

但每当温柔的岷江野性复发、泛滥成灾时,平原便成了沼泽。

自远古时代起,古代蜀人就开始了与水患的斗争。

四川有“千河之省”之美誉,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1419条,绝大多数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如此众多的河流为古代四川的植物、动物的繁衍创造了一个华胥乐园。

一、蚕丛时代1、古蜀人为古羌族一支居住在岷山河谷,依山势而居,垒石为穴,从甘肃、陕西一带迁徙至岷江上游,击败戈基人,在岷山站稳脚跟,并更名为蜀族,人称为蜀山氏,生活以牧业为主要生活来源、兼营狩猎和养殖,养殖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养蚕缫丝。

2、蜀山氏的女子嫁给黄帝为妃,所生的后代就是古蜀王国的开山鼻祖——蚕丛。

蚕丛及其族人,眼睛生得很特别,竖直向上。

古有“蚕丛纵目”之说,三星堆发掘出众多贴金纵目人面像,有说那个长长眼珠的就是蚕丛王的化身。

3、蚕丛带领族人继续向东南方向迁徙,从岷江上游顺江水入川到的瞿上,逐渐发展农耕。

蜀地山林茂盛,物产丰富,犀牛、牦牛、大象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瞿上城,是蚕丛在成都平原立国治蜀建立的第一个都城。

是蚕丛王创造辉煌古蜀国历史的第一个“指挥所”。

4、在夏桀十四年,夏桀派大将军扁攻打蚕丛和有缗氏,于是蚕丛跟有缗氏说用美女来让夏桀没有打仗的心情,果然夏桀被美女迷惑后,宣布要回到朝廷。

西周时期,蚕丛被其他部落打败后,蚕丛的子孙后代,都各别逃到姚和雟〈两地于今四川西昌一带〉,最后由新势力鱼凫来结束这次战争。

5、蚕丛是“蜀”的化身,他主要的功绩是“教民蚕桑”,是中国华厦第一个把山上野蚕变为家蚕的人,是古蜀国第一个蜀王。

“蚕”图腾崇拜使古蜀族的心理凝聚起来,最终成为维系和发展本集团力量的一种精神纽带,并开始向周边扩张,后来迁移到成都平原立国。

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解说词完整版

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解说词完整版

金沙遗址博物馆解说词(开头语)现在各位已经站在三千年前金沙遗址的土地上了,让我们走进金沙,一起开始一次金沙发现之旅吧。

(走进博物馆大门后)金沙遗址发现于2001年2月8日,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

它位于成都市的西北部,介于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距离我们市中心天府广场约5公里。

金沙遗址是在一个基建工地的施工中偶然被发现的。

发现的当年,就被评选为“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经过几年来的考古勘探与发掘,目前已经基本确认遗址的分布范围在5平方公里以上。

在遗址内已发现了大型宫殿式建筑、祭祀活动场所、一般居住区、墓地等重要遗迹现象。

在金沙遗址内已经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还有大量的陶器、象牙以及野猪獠牙和鹿角。

这些发现使我们对金沙时期古蜀人的生活、生产、丧葬习俗、宗教祭祀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遗址的性质、年代等也有了基本的结论。

从这个遗址的规模和一些高规格的重要遗迹、遗物的发现推测,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文明之后,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代蜀国的都邑所在。

金沙遗址是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也是四川省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迷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可以说金沙遗址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复活了一段失落的历史,揭示了一个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古代文明。

并将成都市的建城史从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左右。

金沙遗址的发现如一声春雷,再次掀起了古蜀王国神秘的面纱。

而金沙村这个成都市西北郊平淡无奇的小村庄,在2001年初顿时成为西部的磁场,社会关注的焦点,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从南大门到遗迹馆间)金沙遗址发现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党和国家领导非常关心、关注金沙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建设工作,江泽民、曾庆红、吴官正、乔石、宋平、尉建行、王乐泉、吴仪、李岚清、李铁映、姜春云、陈至立等二十多位中央领导先后视察了金沙遗址,并指示要把金沙遗址发掘好、保护好、建设好。

汶川著名旅游景点介绍(大禹故里四川汶川县主要旅游景点介绍)

汶川著名旅游景点介绍(大禹故里四川汶川县主要旅游景点介绍)

汶川著名旅游景点介绍(大禹故里四川汶川县主要旅游景点介绍)一、《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

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横跨卧龙、耿达两乡,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约70万公顷。

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享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区内共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

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动物金丝猴、羚牛等共有5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44种。

据统计区内其它动物种类如:脊椎动物有450种,其中兽类103种,鸟类283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25种,鱼类18种;昆虫约1700种。

据已采集的植物标本统计,区内植物有近4000种。

高等植物1989种,在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1604种。

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达24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清树,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3种。

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水能蕴藏量。

这里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熊猫圈养场,饲养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大熊猫60多只。

为你展示圈养和半野生放养下大熊猫的生活,大熊猫专家进行的研究工作。

春暖花开时,你可聆听熊猫求爱绵绵情歌,观看大熊猫婚配的热闹场景;金秋时节,你有机会目睹熊猫宝宝的降生过程。

更大的惊喜则是与大熊猫零距离接触并合影留念,感受人、动物和大自然的和谐,留下美好的回忆。

二、《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位于汶川县境内,以潘达尔生态旅游区、水磨古镇和水乡藏寨水利工程为依托,属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

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

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

成都三国文化遗址一览古蜀文明的起源是岷山河谷,包括成都平原、临邛(今邛崃)、江源(今崇州)、南安(今乐山)这一"三角地带"。

蒙文通先生《巴蜀史的问题》指出:"中国农业在古代是从三个地区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是关中,一个是黄河下游,在长江流域则是从蜀开始的"。

他主张"农业是从江源入成都平原的,江源、临邛,正是岷山河谷,蜀的文化可能从这里开始"。

如果说古蜀文明从一个"三角地带"开始,那么,蜀汉文化遗址的"铁三角",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特色是城市的标志,而城市最大的特性是文化性。

蜀汉文化核心区域是成都的心灵、神韵和独特风俗的实体代表。

西汉至东汉,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天府之国已基本形成;三国时期,成都作为蜀汉政权的中心。

虽然从刘备建都到后主投降才短短42年,但成都在三国文化里的核心地位当仁不让,而且是三国文化的"首府"。

既是"首府",其凝聚的核心在哪里?成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四座帝陵。

一是惠陵;二是成汉李雄的安都陵;三是前蜀王建的永陵;四是后蜀孟知祥的和陵。

年代最早、影响最大、又是首批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便是刘备的惠陵。

惠陵不但是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帝陵,而且是唯一保存至今、毋庸置疑的三国时期皇帝陵。

惠陵还是一座合葬墓,除刘备外,还葬有甘夫人和吴夫人。

历代修葺,均有史志书、舆地书等详细记载。

旧时坟堆甚大,异峰突起,成为回望城内皇城的一个瞭望台。

后来在惠陵旁边修建刘备庙,南北朝时在刘备庙旁再建武侯祠。

惠陵边那棵盛传为诸葛亮手植的古柏,俨然已经成为他鞠躬尽瘁的象征。

"密叶四时同一色,高枝千岁对孤峰。

此中疑有精灵在,为见盘根似卧龙。

"这是唐朝诗人雍陶的描绘。

据《昭烈忠武陵庙志》卷二引《陆游记》记载,有位唐代节度使曾来武侯祠,从该古柏上取下一树枝,制成手板,以书写记事,被记入后来的一种《图志》,遭到批评。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

浅述巴蜀文化学院:地科院09级师范(4)班学号:222009305210046姓名:宋钊锋摘要: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

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巴蜀文化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特色独具,影响深远的区域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构成中处于重要地位。

关键词:巴蜀文化;特征;影响因素前言: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文化的摇篮,孕育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几个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类型——黄河流域的邹鲁文化、三晋文化和燕齐文化;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

其中巴蜀文化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

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一、巴蜀文化的含义巴蜀文化是指以巴蜀地区为依托,北及天水、汉中区域,南涉滇东、黔西,生存和发展于长江上游流域,具有从古及今的历史延续性和连续表现形式的区域性文化。

早在人类起源时代,就有巫山人和资阳人的先后出现,这是传说的“巴蜀同囿,肇于人皇”的时代,可见其始源就具有悠久性和独特性。

到新石器时代,特别是晚期由文化积累到文明诞生的时代,巴蜀经历了独特的灰陶文化时代,玉器文化时代和青铜文明时代。

距今4500年前成都平原六座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宝墩文化,昭示着聚落的集聚终于诞生出初期的城市文明。

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衍变起来的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为代表的殷商西周时期古蜀文化,展示了玉器时代的独放异彩和青铜文明的不同凡响。

成都商业街战国早期船棺葬和新都马家大墓的发现,证实了古蜀开明王氏的存在不再是子虚乌有。

古蜀国传说五祖从蚕丛、柏灌、鱼凫到杜宇、开明,这些不同时代的蜀族的生息和发展,就植根在考古发现的这一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上。

成都平原是当时长江上游古文明发展的中心,是长江文明的结穴处和生长点,这就是整个先秦时期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

都江堰历史文化

都江堰历史文化

都江堰历史文化四川有太丰厚的文化,太多的景观,但都江堰是一定要看的。

毕竟都江堰“是宜与长城,并耀秦皇代”呢。

都江堰为战国晚期李冰所主持修建。

可以说,是历史选择了李冰。

从鲧筑堤堵水失败,到禹开河疏导成功以及后来蜀国首领鳖灵治水,无疑为认识洪水治理洪水积累了经验。

到李冰时,才能运用前人经验,创造性地组织修筑了都江堰这庞大的水利系统工程。

历史造就了都江堰。

那时,诸侯群雄争霸,而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富兵强,一举统一华夏大势所趋。

“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秦王毅然挥兵率先取蜀,使秦最终统一了天下。

李冰任蜀郡守,深知都江堰不仅仅是水利设施,更是中华民族从割据走向统一的一项重大举措。

自此“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蜀为天府之国也由此而来。

近观都江堰,一个无坝引水工程,除庞大水网河渠外,主要是渠首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以分流分沙,泻洪排沙,引水输沙,保证枯水不缺,洪水不淹,泥沙少淤,水旱从人了。

李冰不仅主持修建了都江堰,而且总结出一套“水经”。

“蜀守李公凿离堆以利蜀,刻‘深淘滩,低作堰’六言于石,立万世治水者法。

”最近,在宝瓶口崖壁发现清代石制量水尺,已是难得的文物了。

而今在此处水中吊装了电脑水位监测仪,千年古堰一跃而“电脑化”了,真正步入古人“水旱从人”的梦境。

李冰官至郡守,秦始皇统一中国,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而李冰之时秦国又设多少郡已不得而知了,那些郡守姓甚名谁更无稽可考了,独有李冰,因都江堰而名烁古今。

不但垂于青史,且祠庙以祭,浩浩五千年,文官武将,享此殊荣者,能有几人两千年来,都江堰不但没有因时间推移而被淘汰,反而一直发挥着作用,且愈加显示出奇迹般的价值。

因此,李冰被后人尊为“川主”,敬奉为神,尽享人间香火。

这就是有情又无情的历史与现实!站在秦堰楼,凭栏眺望,岷江自崇山峻岭中奔腾而来,而烟雨悄然朦胧了千里平原沃野,都江堰就在岷江与沃野间,默默地分洪与灌溉。

中考地理复习 专题九 时事热点

中考地理复习 专题九 时事热点

四、 自然灾害类
命题角度: (1)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灾害发生地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 (3)灾害预警和防治措施。
五、 重大会议与体育赛事类
1.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0年东京奥运会,是由日本奥林匹克委员 会举办的国际性运动会,于2021年7月23日开幕、8月8日闭幕。 2.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2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数字开 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日晚在会上发表视频致辞。 3.2021年9月26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开幕,主题 为“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4.2022年2月4日—2月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北京冬季奥运会 将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 5.第33届奥运会将于2024年7月27日到2024年8月12日在法国首都巴黎举办, 这是继1924年巴黎奥运会后,时隔整整100年,巴黎再次举办奥运会。
五、 重大会议与体育赛事类
命题角度: (1)会议或者赛事举办地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概况; (2)考查城市的职能和发展方向; (3)考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4)考查会议或者重大赛事举办产生的影响及举办地的旅游资源; (5)结合会议或者赛事举办的时间,考查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 (6)考查会议或赛事举办地的农业、工业发展条件。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 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命题角度: (1)根据人口政策落地时间,考查地球运动; (2)考查我国的人口特点和人口问题; (3)考查应对人口问题的措施。
二、 中国重大科技与考古发现类 1.神州十二号——筑梦航天

岷山的故事简介

岷山的故事简介

岷山的故事简介
岷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省南部。

岷山以多峰、险峻、秀丽而闻名,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岷山被誉为“天下第九山”的美誉,因为它的绝美景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吸引了无数游客。

岷山的主峰是海拔为5588米的
九寨沟主峰,被认为是四川省的最高峰。

岷山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岷山上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如著名的五老峰寺庙。

这些寺庙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址。

岷山的故事中还有许多神话传说。

传说岷山是由女娲补天余下的第一块石头所变化而成,因此岷山被认为是女娲补天的痕迹之一。

还有传说岷山是为了保护中国免受外敌入侵而诞生的银龙藏身之地。

总而言之,岷山是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山脉,它的壮丽景色、丰富历史和神秘的传说使其成为中国和世界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岷山:从这里走出一个三星堆

岷山:从这里走出一个三星堆

岷⼭:从这⾥⾛出⼀个三星堆图⽚在构成横断⼭的“七脉六江”中岷⼭、岷江位于最东端是横断⼭的东部边界⼀⼭⼀江不仅南北同⾏⽽且⼭⽔同名岷⼭⼭脉横断⼭最具有传奇⾊彩的⼭脉在华夏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她是天帝在⼈间的都⾢著名学者蒙⽂通先⽣甚⾄认为岷⼭是昆仑的原型古⼈也⼀直视岷江为长江的正源视岷⼭为长江发源地⼀直到明代徐霞客在《江源考》中才纠正为⾦沙江很多学者们认为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明,其源头亦在岷⼭因⽽岷⼭被认为是古蜀⽂明的发祥地那么在规模、体量上并不怎么起眼的岷⼭⼜是⼀座什么样的⼭呢?▲航拍岷⼭⼭脉,摄影/李忠东01 不安份的⼭在青藏⾼原⼭脉体系中岷⼭⼭脉既不甚⾼⼤,也不算绵长它被挟裹在秦岭、邛崃⼭、龙门⼭、巴颜喀拉⼭之间多少显得微不⾜道岷⼭⼭脉北起⽢肃省西南部南延⾄四川省北部西北接西倾⼭,南与邛崃⼭相连包括⽢肃南部的迭⼭,四川北部的摩天岭、雪宝顶⼤致呈南北⾛向全长约500公⾥有“千⾥岷⼭”之说▲横断⼭范围图。

岷⼭是长江⽔系的岷江、涪江分⽔岭也是长江⽔系⽩⽔河与黄河⽔系⿊⽔河的分⽔岭岷⼭地区的地貌界线⼗分清晰岷江以东,由海拔4000⽶左右的⼭峰组成地形切割强烈,⼭岭峰峦重叠,峰脊峥嵘破碎河⾕深切,峡⾕及嶂⾕发育岷江以西为松潘⾼原地表微受切割保留海拔4000⽶与3800⽶的两级夷平⾯⼭岭浑圆,沟⾕开阔曲流发育,沼泽草甸⼴布构成岷⼭⼭脉的岩⽯主要为灰岩和⽩云岩这种可溶解于⽔的岩⽯是这⾥⼴泛发育喀斯特地貌形成世界独⼀⽆⼆地表钙华的关键图⽚▲航拍岷⼭下的黄龙钙华,摄影/杨建岷⼭⼭脉是⼀座受构造挤压形成的褶皱⼭脉同时⼜是⼀条断裂带体系由南坪⼀维古断裂、松潘断裂、岷江断裂、虎⽛断裂、松坪沟断裂等组成总体展布近南北⾛向长400公⾥,宽90公⾥是中国南北地震构造带中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曾发⽣多次⼤地震如1713年的茂州7级地震1879年的⽢肃武都8级地震1933年的茂县叠溪7.5级地震1976年松潘-平武两次7.2级地震最近⼀次2017年8⽉8⽇的九寨沟7级地震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少难以完全恢复▲512⼤地震之后四川地质构造孕震形势图,画⾯上⽅灰⾊阴影为岷⼭区域。

岷山_精品文档

岷山_精品文档

岷山岷山,又称岷江山、岷山脉,是中国四川省的一座重要山脉,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主峰岷山顶海拔5596米,是四川省最高峰,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高峰之一。

岷山脉纵贯四川境内,形成了雄奇壮丽的天然景观,被誉为西南地区的“神山”。

岷山是中国著名的武术名山,也是它一脉的起源地。

岷山上曾经生活过众多武林高手,他们吸收了岷山独特的山体气息,磨练自身武艺,创造了独特的岷山派拳法和武学体系。

岷山的险峻山峦和特殊的环境气候,给了这些武林高手良好的锻炼条件,使他们的武艺更为精湛和高超。

岷山也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保护区之一。

这里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尤其是岷山的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有近千种野生植物,其中不少是独特珍稀的物种。

岷山的森林覆盖率相当高,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草药等自然资源。

岷山地区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遗迹和旅游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岷山大佛,岷山大佛坐落在岷江边上的悬崖绝壁上,是中国四大石刻佛像之一。

这座巨大的佛像高达38.55米,宽度约为24.53米,是中国最大的岩石雕刻佛像之一。

岷山大佛造型庄严威武,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岷山还有众多的古迹和历史遗址。

其中著名的有岷山石窟,岷山石窟是一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石窟内保存有许多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石窟记录了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是研究古代艺术、宗教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岷山地区还有许多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氛围。

岷山周边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其中著名的有彝族、藏族等。

他们保存着自己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岷山地区的民族文化。

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欣赏到多彩的舞蹈、歌曲和手工艺品,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

岷山地区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

这里有丰富的登山、徒步和滑雪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探险和挑战自我。

岷山的历史故事

岷山的历史故事

岷山的历史故事岷山,位于中国四川省的北部,是蜀山的主峰之一。

这座绵延崇山峻岭的山脉蕴藏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故事。

岷山的历史悠久,早在古代,这里就是蜀地的重要篇章。

相传,三皇五帝时期,伏羲在岷山修炼,开创了八卦文化。

岷山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繁荣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岷山的历史故事中最为人所知的是关于李冰和李白的传说。

李冰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工程师和军事家。

据说,他在岷山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这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都江堰的修建为蜀地带来了灌溉水源,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之一。

另一位与岷山有关的重要人物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李白曾多次在岷山一带游历,他笔下的《望岳》是他对岷山景色的描绘。

在这首诗中,他写道:“岷山千里雪飘飘,丹水照山红。

”他用诗意表达了对岷山壮丽景色的赞美,也将岷山的美丽传诵于世。

岷山还有一个与历史故事有关的重要地点是岷江。

岷江是四川省的主要河流,也是岷山的母亲河。

岷江从岷山蜿蜒而过,形成了壮丽的峡谷景观。

岷江流域曾经是川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许多有关历史的遗迹和文化遗产。

岷山的历史故事辗转传承,将这座山脉与中国古代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里的山川、人文和历史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岷山的历史故事通过世代的口耳相传,使得这座山脉成为了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总之,岷山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从李冰的水利工程到李白的诗歌描绘,再到岷江的壮丽景观,岷山的历史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文化的辉煌和瑰丽。

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还是对自然景观有所追求的人来说,岷山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

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

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

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

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

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

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

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

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博物馆陈列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神。

第一单元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第一组雄踞西南(古城、古国)本组陈列旨在粗略勾勒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说明时空框架及纵向关系。

首先,遗址全景模型向大家清楚地显示出三星堆遗址的全貌。

其中有东、西、南三面城墙和北面的鸭子河所围成的中心区域——城区,城区里有的人文景观三星堆和月亮湾;有举世瞩目的一、二号大型祭祀坑……其后,由一批能够反映时代序列的陶器组合和大量的辅助照片,图板和翔实的考古资料,雄辩地证明了这里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古蜀历史曾在这里展开过无比辉煌灿烂的一叶。

汶川古珠

汶川古珠

遥想汶川珠近年来,随着古珠文化的兴起,汶川古珠也做为一个独特的珠(管)系列,进入了广大爱好者的视线,因其特殊的文化和品质,受到了广大爱好者的喜爱。

汶川古珠系列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大品种:1:琉璃珠管:管子主要以蓝色和绿色的琉璃管为主,也有少许其他颜色。

特征是颜色艳丽,适合穿成项链,或者搭配在古珠链里衬托颜色。

珠子是碟型珠居多,中原文化的玉佩组中经常见到类似的珠子,经常和西玛串在一起搭配。

2:费昂斯管:汶川出土的费昂斯管数量居全国首位,型制以管子居多,大小尺寸及颜色分类差别很大,也是以蓝色和绿色居多。

3:砗磲管:汶川的砗磲出土数量也居全国首位,型制上以管状和片状两种居多,大小长度不统一。

(以上三个品种的相关资料已经有前辈发过帖子做过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4:白玉珠:地方玉质,石英岩类的质地,颜色为白色,有些带有沁色则十分漂亮,盘玩后质地会变温润,颜色不变。

型制上也分为管状和片状,以片状居多,大小差别不大。

(相同材质的玉珠在西北一些文化中也能见到,最著名的就是齐家文化的米珠,齐家文化和汶川文化据说是有渊源的,但具体怎么个联系,小弟也没整理出可靠的头绪)5:鸡骨白:在高古鸡骨白系列中属于一个大数量品种,但数量远少于夏家店系列的鸡骨白,质地比夏家店系列的好很多。

型制上只见管子状,2厘米以上大管子非常少,一般多见于小管子,长度在厘米间。

地方玉质,本身颜色不同,但长时间入土钙化后都呈现出鸡骨白色,有些带沁色的特别漂亮,白色的盘玩后质地变润,也会逐步恢复原有的玉色,颜色丰富,红褐、米黄色、土黄色居多,另见红、绿、蓝、紫、青等颜色。

小弟自2013年7月开始接触到汶川珠后,就对其中的鸡骨白系列情有独钟,盘玩后爱不释手。

因为喜欢,所以开始深入了解珠子后面的文化和本源,网上相关的文章很少,阅读了前辈写的一些相关资料后,得出了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观点:“汶川古珠是指大约从商周到汉代期间,存在于四川西部岷江流域,以汶川,理县、茂县为主要分布区的珠子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明,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多个文化源头和文化源头区。

中华民族的始祖不仅有黄河流域古代部落集团的父系首领黄帝和炎帝,还有公认的女性始祖黄帝元妃嫘祖。

人类由山地走向平原,加上基于对神奇自然现象的不解而产生的超自然神灵信仰,历史上普遍存在圣山及超自然神的崇拜,在中国即古史传说中的圣山“昆仑山”崇拜和超自然神“上帝”崇拜。

神仙崇拜和道教信仰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二千多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古发现表明,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从而改写了中华文明起源史。

这一切,皆集中于一个地区――西蜀岷山。

而中国古代盛行的“五岳四渎”山川崇拜,其至尊之地和长江的江源地也在西蜀岷山。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支系众多的藏羌彝系统民族,在民族渊源上依然与岷山有着重要联系。

因此,研究西蜀岷山的历史文化,应是中华文明探源工作的重要内容。

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今天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有着重要意义。

为此,笔者特撰写本文,希望引起人们对岷山历史文化及其资源价值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高度重视,促进对岷山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关于岷山的概念及其地理范畴“岷山”一名历史久远,是中国最古老的名山之一。

早在《尚书?禹贡》中已有大禹治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华阳黑水惟梁州。

岷、蟠既艺,沱、潜既道”,“岷山之阳”等记述。

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诗句,更是让现当代无数的中国人耳熟能详。

在历史文献记载中,“岷山”亦称“蜀山”、“汶山”、“渎山”、“沃焦山”等,在古史神话传说记载中则称“昆仑山”、“成都山”、“成山”、“成侯山”等。

岷山的概念,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古人所记载狭义的岷山指岷江源头区的今岷山山脉中段,以茂县九顶山为主峰。

唐代《元和郡县志?剑南道中》茂州汶山县条下记载:“(岷山)去青城山百里,天色晴明,望见成都。

山岭停雪,常深百丈,夏月融泮,江川为之洪溢,即陇山之南首也。

”清乾隆时期地理学家李元《蜀水经?江水》考证:“江水又南经九顶山,禹贡岷山也,在州东南二十五里。

……《汉书》注曰:岷山一名鸿蒙,一名沃焦,在陇山南首,故称陇蜀,直上六十里。

……晁以道曰:蜀山近江源者,通为岷山,连峰界岫,重叠险阻,不详远近。

青城、天彭诸山所环绕,皆古之岷山,青城乃其第一峰也。

……其高六十里,山有九峰,故名九顶。

”古人认为长江江源发源于此段山脉腹地,山有岷山、蜀山、汶山、渎山等名,故长江江源段亦称岷江、蜀江、汶江(水)、渎江(水),岷江一名沿用至今。

广义的岷山指北起甘肃东南部岷县境内,南止成都平原西部峨眉山、西南包括邛崃山的大小数百座山峰,主体部分分布于四川盆地西部。

此广义岷山,山名众多,古人称之为“皆岷山之随地立名者耳”。

《史记?货殖列传》记:“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

秦破赵,迁卓氏。

……(卓氏)曰:吾闻岷山(一作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致死不饥。

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

”表明秦汉时期既以临邛之山(今邛崃山)属岷山。

唐代《括地志》记载:“岷山在岷州溢乐县南一里,连绵至蜀几二千里,皆名岷山。

”唐末五代著名学者杜光庭在《成都记》中称:“岷山连峰接岫,千里不绝,青城乃其第一峰耳。

”故有“千里岷山”、“与太行伯仲”的说法。

宋代《资治通鉴前编》称:“岷山数百峰”。

《方舆胜览》称:“梁州西山皆岷。

”陆游《入蜀记》称:“自蜀郡之西,大山广谷,……皆岷山也。

”清乾隆地理学家李元《蜀水经?江水》引述前人记述:“蜀山近江源者,通为岷山……。

青城、天彭诸山所环绕,皆古之岷山。

”岷山的南端即著名的峨眉山,故苏东坡诗称:“岷峨雪浪”、“家在岷峨”,以峨眉山为岷山组成部分。

清代乾隆时期地理学家李元在所著《蜀水经?江水》中考证岷山称:“知岷、峨总是一山,只横障西南二处为异耳。

”直至民国时期,人们仍一直公认峨眉山为岷山南端。

193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臧励和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今地学家谓岷山之脉,自巴彦哈喇山脉东北分出……。

山之干脉,分为二支。

一支夹岷江南下,日岷山山脉。

中间起顶为青城山、邛崃山,其南端有峨嵋之绣峰。

连峰千里,山顶四时积雪,称为雪山。

一支东行者,日巴山之脉。

”1947年中华书局出版《辞海》“岷山”条下称:“岷山山脉,有青城山、大雪山诸名,其尽处为峨眉山。

”在历代文献记载中,岷山自川甘交界区的岷县境内发端,大体呈南北向一直向南,止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峨嵋山,绵延千余里。

在四川境内,穿越今广元市、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西部和阿坝州东部,于乐山市境西部凸起南端,青城山、峨眉山、九顶山、雪宝顶及邛崃山脉的四姑娘山、夹金山、巴郎山等著名山峰皆属广义岷山。

地质学上的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属于地理学上广义岷山的中段。

二、西蜀岷山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文化地位(一)岷山为嫘祖和大禹的诞生圣地、古蜀文明摇篮。

根据古史传说文献记载,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及其儿子昌意皆娶岷山蜀人女子为妻,岷山腹地的今茂县叠溪(汉代置蚕陵县)为古史传说中华人文女祖、蚕神和旅游行神“嫘祖”的故里。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

……昌意娶蜀山氏女”。

《谱记》载:“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

《汉书?地理志》载:“蜀郡有蚕陵县”,《水经注》官本“蚕陵”刻作“西陵”,清代考据学家考证“西陵”是“蚕陵”之误,“西陵氏”即“蚕陵氏”。

蚕陵氏即古蜀人先民蚕丛氏。

古岷山因山多野蚕,野蚕称“蜀”,故岷山称“蜀山”,居其山之民则称“蜀山氏”。

蜀山氏驯养野蚕“蜀”成为家蚕,因山多蚕故其民称蚕丛氏。

后来,蚕丛氏一支由岷山东进川西平原立国,以“蜀”为国号,建立了古史传说记载中的古蜀国第一王朝蚕丛王朝,蚕丛王成为该王朝历代国王的称号。

在古史文献记载中,黄帝娶嫘祖生昌意,昌意再娶于母族蜀山氏生颛顼帝,蚕丛王为颛项后裔,颛顼侄帝喾登位后“封其支庶于蜀”,故《世本》记:“蜀王每世相承为黄帝后”,《史记?三代世表》记西汉博士褚少孙言:“蜀王,黄帝后世也”。

因古蜀国最早发祥于岷山,故西汉大文豪扬雄著《蜀王本纪》载古蜀王蚕丛“始居岷山石室”。

蚕丛死后陵葬岷山故地今茂县叠溪,汉代于其地置蚕陵县,至今在茂县叠溪一大石上仍保存着古人镌刻的“蚕陵重镇”四个大字。

古蜀人先民驯养野蚕“蜀”成为家蚕并以“蜀”作为族称、国号,因而在商代甲骨文中蜀人之“蜀”作卷曲的蚕形。

因古蜀人崇尚大眼,故“蜀”字后来演变为大眼人卷曲着身体怀抱一只虫(蚕),考古发现岷山东麓的三星堆古蜀国都城遗址出土的大量用于崇拜祭祀的眼形器,即蜀人崇尚眼睛的反映。

蜀山氏驯养野蚕“蜀”成为家蚕,嫘祖为蜀山氏女性先民、黄帝元妃,于是被后世奉为“先蚕神”。

宋代罗泌著《路史?后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养蚕、供衣服,后人祀为先蚕”。

茂县叠溪的“□”(叠)为专指今叠溪的独特地名用字,清代大金石学家孙诒让考证西周金文中的“□妊”之“□”即嫘祖的“嫘”字,表明嫘祖本为出于蜀山氏“叠”部落的女子,故嫘祖的“嫘”字在西周金文中从女从昼作“□”,只是后世因奉嫘祖发明了蚕桑丝绸,将“□”字的下部改为从丝而写作了“嫘”。

在古史传说中,嫘祖还是中国的旅游鼻祖,被后世尊为旅游行神。

北宋丁度《集韵》记载:“黄帝娶于西陵氏女,是为嫘祖。

嫘祖好远游,死于道,后人祀以为行神”。

嫘祖为中华人文女祖、蚕神、旅游行神,茂县叠溪为嫘祖故里,理所当然地应是建嫘祖神庙,供海内外华人祭祖、祭蚕神及供旅游者祈求旅游平安的圣地。

又据古史传说记载,大禹生于岷山汶川县石纽山刳儿坪。

按照古史传说记载的上古帝王世系,黄帝娶西陵氏(蜀山氏、蚕陵氏、蚕丛氏)嫘祖生子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生子颛项,颛顼生子伯鲧,伯鲧生大禹。

《史记?五帝本纪》记:“禹兴于西羌”,桓宽《盐铁论?国病》称:“禹生西羌”。

东汉大经学家刘向《新序?杂事》中记春秋晚期孔子的大弟子子夏与鲁哀公对话。

云:“禹学乎西王国”,西王国即西王母国,在氓山。

西汉扬雄著《蜀王本纪》明确称:“禹本汶山广柔人也。

生于石纽,其地名刳儿坪”,也就是今岷山山区汶川县石纽山刳儿坪。

至今,在汶川县石纽山上一崖壁上仍保留有古人横刻竖书的“石纽山”三个行楷大字,字体古朴凝重,颇有汉代行楷之风。

其前方平缓台地,当地羌民自古即传说为大禹所生之刳儿坪,旧有禹王庙,残垣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仍有保存,建筑遗迹至今可见。

傍有古人所建“圣母祠”,残垣尚存,为石墙体单体建筑,相传为禹母生禹处。

刳儿坪上方一山崖石壁上有横刻的隶书体“禹迹”二大字摩崖石刻,字体古朴刚劲,与汉隶近似,其镌刻年代当亦较早。

再上方山崖石壁上镌刻有古人镌刻的“大禹王故里”五个摩崖大字。

考古发现证明,当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的三星堆一期文化(宝墩文化)中的陶盂,在大体同一时期的被认为与夏文化有关的山西陶寺文化及稍晚的河南二里头文化中亦有大量发现。

古史文献记载岷山为蜀人发祥地,西北的黄帝及其儿子昌意先后与蜀山氏的嫘祖、昌仆通婚,形成了古蜀人。

上古蜀国的蚕丛、柏滢、鱼凫、杜宇先后四个古王朝,在亡国后其蜀王皆率民众隐退进入岷山。

考古发现表明,被考古界认为属于西北黄帝集团文化遗存的马家窑文化南传至岷江上游,与当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应即蜀山氏的文化)发生融合,形成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川西平原上的早期古蜀文化的重要文化源头,三星堆古蜀都城遗址的祭坛(三星堆)面向岷山祭祀,三星堆一金沙文化发现的大量古蜀国玉石器玉料也来源于岷山,证明岷山确为古蜀文明发祥地。

(二)岷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庭圣山“昆仑山”,岷山及其周边区域是古史传说中的人间乐园“都广之野”,岷山也是中国古代山川崇拜的至尊之地。

在古史传说记载中,上帝及众神皆居住在“海内昆仑山”上,此昆仑山不是现代地理学上的昆仑山,而是今川西北的岷山。

据被确认的中国先秦四大地理史书之一的《山海经?海内西经》记:“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此“帝之下都”,东晋郭璞注《山海经》称:“天帝都邑之在下者。

”传说中的西王母(又称西姥、金姆、王母娘娘)即居此昆仑山中。

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名曰西王母。

此山万物尽有。

”在传说记载中,此昆仑山上有凤凰、鸾鸟等百鸟,有食之长寿不死的“不死树”(寿木)、能起死回生及成仙的“不死药”、食之使人获得大智慧的“圣木”,还有甜美的“醴泉”、美丽的“瑶池”等等。

不仅上帝及百神居此山,天下仙圣亦由此山总领。

西王母的“不死之药”,食之可以成仙,以致于后羿上山求得不死之药,被妻子妲娥(嫦娥)偷食而奔月成为月精。

而此上帝下都所在的昆仑山在何处?著名前辈史学大师蒙文通先生考证即四川西北部的岷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