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明礼仪特色班级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文明礼仪特色班级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中学附小韩蔚然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自古以来,礼仪就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尚礼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障,也是每个人立身社会、走向社会的人格基石。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也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们多数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居多,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过分看重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对文明礼仪知识的无知、少知、偏知和淡知,从而导致违规违纪、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文明礼仪教育,使之学会正确的认识问题,掌握判断是非美丑、荣辱善恶的标准,为逐步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学校文化都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
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基于此,我工作室力求通过文明礼仪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为依托,制定“文明礼仪特色班级”规划。对本班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对文明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将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人,让学生成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文明得体、受欢迎的人。
2、“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活动蕴藏着宝贵的教育时机,是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生成的不竭源泉。通过班级特色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精神境界,逐步形成班级成员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体现班级的凝聚力。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礼仪教育新模式,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构建以礼仪养成教育活动为主,以各学科教学渗透为辅的校园养成方法;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3、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综合素质,探索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礼仪教育特有的评价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⒈调查分析法: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
通过对我班学生的礼仪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现有状态。不同学生的差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从而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及措施。
2.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文明礼仪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课堂教学渗透、开展活动、知识竞赛等等,通过研究开辟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对学生行为影响力的研究。
3、经验总结法:模式筛选法、典型个案法。
利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概括教育现象,选择有代表性的总结对象,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在礼仪道德教育中规律性的结论,并使之有推广价值。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环境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班级口号、标志、班歌的确定,教室的具体布置等,通过感性认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1)班级口号、班级标志、班歌的确定;
(2)图书角、墙报的布置、使用;
(3)班级活动展示栏、评比栏。
2、制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班级公约、班级精细化管理形成民主的、有效的、便于实施的特色制度文化。
(1)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
(2)班级成员精细分工,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小干部的培养的研究。
3、行为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体验和感悟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1)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家长会活动、家长经验交流等(2)开展结合班级特色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
(3)开展增长见识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结合自己的特色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五、研究成果
(一)学生的转变
(1)初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调查显示,良好学习习惯基本形成,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少了,勤奋乐学的学生多了,大多数同学上课能大胆发表意见,作业完成得好,能提前预习,能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
(2)初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调查显示,学生的文明礼貌、品德行为、卫生习惯较前有了很大提高。学生中讲文明懂礼貌的多了;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多了;学生上下楼右行礼让的多了……校园里学生语言文明,仪表整洁,课间操、放学路队紧张有序,课题研究前后,学生行为习惯发生较大变化。
(3)养成教育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本班多次被评为“文明班集体”,在校级、区级和市级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奖,学生争先创优的意识得到增强。(二)教师的转变
养成教育促使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表现在:一是教师注重仪表,为学生做出学习榜样,满怀热情投身于工作和学习中。二是爱岗敬业,事业心强。三是教师个人在校级、区级和市级的各种竞赛(论文比赛,微班会比赛、班主任技能大赛等)中多次获奖。
(三)家长的转变
养成教育使家长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举办家长学校,迟到、缺席的少了,关心孩子发展主动与教师交流的多了,吸烟、接打手机的少了,衣冠整洁、主动问好的多了。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家长的一种共识。学生在校养成良好习惯,被带到家庭辐射到社会。
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班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的养成教育发展目标和评价细则,其科学性、可操作性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商榷。
2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