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检测技术周杏鹏第七章讲义

合集下载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学习课件【新版】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学习课件【新版】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作业学号姓名刘浩峰专业核技术及应用提交作业时间2014 12 10无损检测中的CT重建技术1无损检测1.1无损检测概述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认。

中国在1978年11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无损检测学术组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

此外,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船舶、宇航、核能等行业还成立了各自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成立了省(市)级、地市级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东北、华东、西南等区域还各自成立了区域性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

无损检测缩写是NDT(或NDE,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也叫无损探伤,是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射线、超声、红外、电磁等原理技术并结合仪器对材料、零件、设备进行缺陷、化学、物理参数检测的技术。

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及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尺寸、分布及其变化进行检查和测试。

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无损检测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主要有射线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液体渗透检测(PT)、涡流检测(ECT)、声发射(AE)和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

1、射线照相法(RT)是指用X射线或γ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器材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破坏性检验方法。

工作原理是射线能穿透肉眼无法穿透的物质使胶片感光,当X射线或r射线照射胶片时,与普通光线一样,能使胶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产生潜影,由于不同密度的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照射到胶片各处的射线强度也就会产生差异,便可根据暗室处理后的底片各处黑度差来判别缺陷。

现代检测技术

现代检测技术

《现代检测技术》综述前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现代化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的形式和方式趋于多样性,管理也更加科学,人们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常规的检测参数、检测手段、检测仪表难以满足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从一般的单参数测量到相关多参数的综合自动检测,从一般的参数的量值测量到参数的状态估计,从确定性的测量到模糊的判断等等,已成为当前检测领域中的发展趋势,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各种新的检测技术和新的检测方法,这些技术和方法统称为现代检测技术。

检测的发展和现代检测技术:检测是指在各类生产、科研、试验及服务等各个领域,为及时获得被测、被控对象的有关信息而实时或非实时地对一些参量进行定性检查和定量测量,而工业化的发展则对传统的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生产过过程能正常、高效、经济的运行,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某些重要的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基于这样的理念现代检测呼之欲出。

1 检测的发展:检测技术是20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广泛应运价值的交叉学科,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依靠人工为主。

通过专家现场获取设备运行时的感观状态,感知异常的震动、噪声、温度等信息,凭经验确定可能存在何种故障或故障隐患。

(2)第二阶段是信号分析监测与诊断阶段。

随着传感器技术、测量技术以及分析技术的发展,状态监测逐步发展为依靠传感器和测量仪器获取设备的工作参数(如频率、振幅、速度、加速度、温度等参数),通过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参数进行对比,确定故障点或故障隐患点。

(3)第三阶段是现代化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阶段。

随着信号处理技术、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也发展到计算机时代,数据采集工作站采集现场的各种传感器信号,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数据发送到远程的监测与诊断工作站,利用各种信号处理技术和分析软件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

现代检测技术1

现代检测技术1

测量中存在累进性系统误差。
用阿卑-赫梅特准则判断,得:
=0.485
求出均方根误差的平均值:
≈0.076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装备及控制系
22
1.4.3 随机误差
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
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可以在大量重复测量数据的 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统计规律
变差型系统误差。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装备及控制系
16
1 系统误差的发现
1)恒定系统误差
校准和对比 改变测量条件 理论计算及分析
2)变值系统误差
累进性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其数值随着某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 增加或减小
累进性系统误差的检查:马利科夫准则,适用于判断、发
现和确定线性系统误差。此准则的实际操作方法是将在同一条
件下顺序重复测量得到的一组测量值
,按序排
列,求得: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装备及控制系
17
式中:Xi——第i次测量值; n——测量次数; ——全部n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简称测量均值; νi——第i次测量的残差。
求出它们相应的残差ν1,ν2,…νn, 并将这些残差序列以中 间νk为界分为前后两组分别求和,然后把两组残差和相减, 即
1
教学大纲
1.绪论(2学时) 2.先进传感技术(8学时) 3.红外检测技术(10学时) 4.专家系统(4学时) 5.软测量技术(4学时) 6.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8学时)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装备及控制系
2
第一章 绪论
1.1 检测的概念
定义:检测是指利用敏感元件或其他获取 手段得到被测量的信息。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装备及控制系
①由被测对象本身引起的误差:性质、状态、条件以及被测

现代检测技术教案

现代检测技术教案

绪论教学要求1.掌握检测等基本概念。

2.了解工业检测技术涉及的内容。

3.掌握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4.明确本课程的任务。

5.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教学课时1学时教学内容一.检测(Detection)的定义(联系具体、日常生活的例子,如举“操冲秤象”的例子过程来说明检测的定义)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

能够自动地完成整个检测处理过程的技术称为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二.检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举例说明:检测技术是现代化领域中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工业检测技术的内容(了解)四.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掌握)1. 系统框图(0-1)2. 传感器(Transducer)及定义3. 显示器4. 数据处理装置5. 执行机构6. 自动检测系统举例(0-2)五.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举例介绍)当前,检测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断提高检测系统的测量精度、量程范围、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2.应用新技术和新的物理效应,扩大检测领域3.发展集成化、功能化的传感器4.采用计算机技术,使检测技术智能化5.发展网络化传感器及检测系统六.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本课程的任务是:在阐明测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逐一分析各种传感器是如何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的,并介绍相应的测量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及各种传感器在工业中的应用。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要举一反三(演示光电开关,提问和讨论可以哪有几种用途,启发!),富于联想,善于借鉴,关心和观察周围的各种机械、电气等设备,重视实验和实训,这样才能学得活、学得好,才有利于提高今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一个问题给学生回去思考:举出课堂上演示过的光电开关共有哪几种用途,第二次上课时,回答得越多越好。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教学要求1.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信息工程课程代码: 843000 总学时: 48 总学分:编写单位:信息工程系编写人:贺德全审核人:审批人:批准时间:年月日目录实验一电子计数器测频和测周的原理 (2)实验二数字存储示波器原理和应用 (6)实验三信号频谱分析和测试 (11)实验四(综合性实验)滤波器频率特性测试 (18)主要参考文献 (24)实验一电子计数器测频和测周的原理一、实验目的任务1. 了解频率测量的基本原理。

2. 了解电子计数器测频/测周的基本功能。

3. 熟悉SJ-8002B电子测量实验系统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1. 频率测量,并了解测频方式下:闸门时间与测量分辨率关系。

2. 周期测量,并了解测周方式下:时标、周期倍增与测量分辨率关系。

三、实验器材1. 计算机1台2. SJ-8002B电子测量实验箱1台3. Q9连接线1根四、实验原理1.测频原理所谓“频率”,就是周期性信号在单位时间变化的次数。

电子计数器是严格按照f=N/T的定义进行测频,其对应的测频原理方框图和工作时间波形如图1-1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测量过程:输入待测信号经过脉冲形成电路形成计数的窄脉冲,时基信号发生器产生计数闸门信号,待测信号通过闸门进入计数器计数,即可得到其频率。

若闸门开启时间为T、待测信号频率为fx,在闸门时间T内计数器计数值为N,则待测频率为fx = N/T (1-1) 若假设闸门时间为1s,计数器的值为1000,则待测信号频率应为1000Hz或1.000kHz,此时,测频分辨力为1Hz。

图1-1 测频原理框图和时间波形2.测周原理由于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因此在测频的原理中对换一下待测信号和时基信号的输入通道就能完成周期的测量。

其原理如图1-2所示。

图1-2 测周原理图待测信号Tx通过脉冲形成电路取出一个周期方波信号加到门控电路,若时基信号(亦称为时标信号)周期为To ,电子计数器读数为N ,则待测信号周期的表达式为O X T N T ⨯= (1-2) 例如:fx = 50Hz ,则主门打开1/50Hz (= 20ms )。

第7章机器视觉测量系统

第7章机器视觉测量系统
从边上的黑场照明
最适合凹凸不平表面及表面缺陷,缺点 是阴影太大。
7-2-1 照明 不同光源与照明技术效果举例
用明视野和暗视野照明对比
7-2-1 照明 不同光源与照明技术效果举例
用碗状照明消除晕眩光
7-2-1 照明 不同光源与照明技术效果举例
用透射光检查物体的有无
7-2-1 照明 不同光源与照明技术效果举例
7-1 图像传感器
7-1 图像传感器
7-1 图像传感器
视频信号
7-2 图像测量系统
图像采集
控制中枢、图像处理
镜头、图像传感器 照明
7-2-1 照明
光源 照明技术 不同光源与照明技术效果举例
7-2-1 照明 光源
方向
直射光:入射光基本 上来自一个方向,入 射角小,被照射物体 有阴影;
此范围内的物体能够清晰成像,这个范围被称为景深 (Depth of View,DOV) 焦距
7-28--22-2镜头 选择镜头的关键参数
物镜的焦距f
f可以短到几毫米,长达数十米; 变焦距镜头可以通过调节焦距获得不同的放大倍数。
相对孔径F=D/f(光圈)
D是镜头中光线能通过的有效圆孔直径,即入瞳,D越大,收 集的光线越多;如f = 50mm,D = 8.9mm,则相对孔径F= 8.9/50=1/5.6;
背光照明
漫射式:光源+平板,背面照射; 凝聚式:使用镜头将光线集中于一个方向; 黑场:适用于检测透明物体中的裂痕、气泡等。
7-2-1 照明 不同光源与照明技术效果举例
高角度亮场与低角度暗场
光照强、较均匀
光滑表面的文字、伤 痕等纹理检测
7-2-1 照明 不同光源与照明技术效果举例

李新光-Y2014600102现代检测技术基础Chapter7

李新光-Y2014600102现代检测技术基础Chapter7

I=f(U,Φ)=Id+Ip=GU+S Φ
(7-3)
光通量做微小变化时: dI=G dU+S d Φ
(7-4)
1 确定线性工作区
由Φmax----确定转折点M. 在线段MN上有:
G0U0=GU0+SΦmax
(7-5)
由此可得:
Uo=S Φmax/(G0-G)

G0=G+S Φmax/U0
(7-6)
9
23
§ 7.2 交变光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7--15 反向偏置光电二极管交流检测电路及图解计算 (a)检测电路 (b)图解法 24
§ 7.2 交变光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一)光电二极管交流检测电路 图7-15(a)给出了反自偏置光电二极管交流检测电路的基本形式。
首先确定在交变光信号作用下电路的最佳工作状态。假定输入光照度为正弦变化即 e=E0+Emsinωt,光照度的变化范围为E0±Em。若在信号通频带范围内,耦合电容Cc可 认为是短路.则等效交流负载电阻是Rb和RL并联。对应的交流负载线MN应该通过特性 曲线的转折点见图7-15(b),以便能充分利用器件的线性区间,其斜率由Rb和RL的并联电 阻决定。交流负载线与光照度E=E0对应的伏安特性相交于Q点。该点对应交变输入光照 度的直流分量.是输入直流偏置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 7.1 缓变光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18
§ 7.1 缓变光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也可以取0.6Uoc对应的点与原点连线来确定线性区间 19
三, 可变电阻型
20
(二), 电桥输入电路 21
§ 7.2 交变光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在许多场合下,光电检测电路接收到的是随时间变化的光信号,如瞬变光信号或各种类 型的调制光信号,这类信号称为交变光信号,其特点是信号中包含着丰富的频率分量, 当信号微弱时.还需要多级放大等。与缓变光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不同,在分析和设计 交变光信号检测电路时,需要解决下面的动态计算问题: (1)确定检测电路的动态工作状态.使在交变光信号作用下负载上能获得最小非线性失 真的电信号输出。 (2)使检测电路具有足够宽的频率响应.以能对复杂的瞬变光信号或周期光信号进行无 频率失真的变换和传输。 在本节里.我们将分别讨论这两方面的问题。

现代检测技术 (9)

现代检测技术 (9)

(BPF)、带阻(BEF)
A( )
A( )
kp
kp
p
A()
A( )
p
kp
kp
p 0 p
p 0 p
图7-5 (a) 四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第七章 信号调理
现代检测技术
A()
kp
kp /2
3dB
通带
kP
2
过渡带
r1 c1 p1 0 p2c2 r2
阻带
图7-5(b) 带通滤波器(BPF)
第七章 信号调理
vi R1
(1
R2 ) R3
优点:较小的输入电压能得到较大输出电流。
第七章 信号调理
现代检测技术
大电流、高电压电压/电流变换
VCC
Vi
IC
T
ZL
iL
R
i1
图7-8 大电流电压/电流变换
第七章 信号调理
现代检测技术
(2)负载接地型电压/电流变换
Vi
IC1
K
IC2
R
i1
VL
iL
ZL
图7-9 负载接地型电压/电流变换
现代检测技术
主要内容
7.1 7.1 信号放大
7.2
7.2 信号滤波
7.3 7.3 信号线性变换
第七章 信号调理
现代检测技术
信号调理
被测量
电信号
标准电
数字量
传感器
信号
信号调理
A/D转换
放大、滤波、衰 减、信号变换等
第七章 信号调理
现代检测技术
7.1 信号放大 7.1.1仪用放大器
C
R1
U1
R2
U01 R6

07现代检测技术

07现代检测技术

—辅助元器件和系统缓冲器限幅箝位缓冲电路的工作原理限幅箝位缓冲电路 1. 电压应力增强线路杂散电感开关管寄生电容2. 强的电磁干扰初始状态:T导通模态一:T关断,恒流充电p 近似认为L 的电压v L 为0;p C s 的电压为V dc ,D s 截止;p R s 的电压为0;p 恒流源I o 给开关管结电容C o 充电。

模态二:T关断,换流至D模态一:T关断,恒流充电p D s导通,C o和C s并联一起充电;p续流二极管D导通;p R s被D s和D短路;p i T = 0,L 与C s继续谐振,V Cs达到最大值V TP.模态四:换流结束,D导通模态三:T关断,换流至Dp i D>I o;p D s截止;p C s和C o同时放电;p到V Cs = V Co = V dc,I o完全流过D;p换流过程结束.初始状态:D导通模态一:T开通,换流至Tp i T增加,i D减小;p C s和C o同时放电.模态一:T开通,换流至T模态二:T导通,Cs充电p到工作点F,I T = I o;p续流二极管D自然截止;p i C s反向,此时Cs与L 谐振;p最终V Cs = V dc,换流过程结束。

模态二:T 导通,Cs充电模态三:T 导通,Cs充电完毕p最终V Cs = V dc,换流过程结束。

2.开通缓冲过程小结与思考学习箝位限幅缓冲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缓冲电路各元件的基本作用。

了解缓冲电路的用途和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上跟随动作,它的浸入深度的变
化量为 H ,所受浮力变化量
F g D 2 H
4
克服了摩擦力 f r 后浮子才会开始动作,这就是仪表
不灵敏区的产生原因。✓可见:灵敏度与浮子直径有关,适当
H H 4
f r F gD 2
增大浮子直径,会使相同摩擦 情况下浮子的浸入深度变化量 减小,灵敏度提高,从而提高
测量精度
浮力法检测液位
(2)浮筒式液位计
浮筒式液位计属于变 浮力液位计,当被测 液面位置变化时,浮 筒浸没体积变化,所 受浮力也变化,通过 测量浮力变化确定出 液位的变化量。
图7-5为浮筒式液位计原理图
浮力法检测液位
图7-5所示的液位计是用弹簧平衡浮力,用差动变压器测量浮筒 位移,平衡时压缩弹簧的弹力与浮筒浮力及重力G平衡。即
电阻式液位计既可进行定点液位控制,也可进行连续测量。 定点控制是指液位上升或下降到一定位置时引起电路的接通 或断开,引发报警器报警。电阻式液位计的原理是基于液位 变化引起电极间电阻变化,由电阻变化反映液位情况。
图7-6为用于 连续测量的 电阻式液位 计原理图
R
2
A
H
h
2
A
H
2
A
h
K1
K2h
电阻式液位计
7.1.1 力学法检测液位 7.1.2 电学法和电磁法检测液 位 7.1.3 热学法检测液位
7.1.4 声学与光学法检测液位 7.1.5 核辐射法检测液位
7.1.1力学法检测液位
1. 压力法检测液位
(1)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是一种最为简单、直观的测量方法,它是利用连通 器的原理,将容器中的液体引入带有标尺的观察管中,通过 标尺读出液位高度,如图7-1所示的玻璃管液位计。
浮力法检测液位
(1)钢带浮子式液位计 图7-4为直读式钢带浮子式液位计,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液位计, 一般只能就地显示。
钢带浮子式液位计的测量误差
平衡时,浮子重量与钢带拉力之差W与浮力相平衡:W g D2 h
4 当液位变化 H 时,浮子浸入深 度 h 应保持不变才能使测量准 确,但由于摩擦等因素,浮子不会
整个传感器电阻为
R
2
A
H
h
2
A
H
2
A
h
K1
K2h
该传感器的材料、结构与尺寸确定后,K1、K2均为常数, 电阻大小与液位高度成正比。电阻的测量可用图中的电桥
电路完成。
✓特点 结构和线路简单,测量准确,通过在与测量臂相邻的桥
臂中串接温度补偿电阻可以消除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缺点 如极棒表面生锈、极化等,另外,介质腐蚀性将会影响
压力法检测液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压力法检测液位
压力法依据液体重量所产生的压力进行测量。
由于液体对容器底面产生的静压力与液位高度成 正比,因此通过测容器中液体的压力即可测算出 液位高度。 对常压开口容器,液位高度H与液体 静压力P之间有如下关系:
H P
g
式中, ——被测液体的密度( kg / m3 )。
压力法检测液位
kx gAH G
当液位发生变化时有
kx x gAH H x G
两式相减得 H 1 k gAx
液位高度变化与弹簧变形量成 正比。弹簧变形量可用多种方 法测量,既可就地指示,也可 用变换器(如差动变压器)变换 成电信号进行远传控制。
浮力法检测液位
钢带浮子式液 位计实物图
浮筒式液位计实物图
7.1.2 电学法和电磁法检测液位
1.电学法检测液位
电学法按工作原理不同又可分为电阻式、电感式 和电容式。用电学法测量无摩擦件和可动部件, 信号转换、传送方便,便于远传,工作可靠,且 输出可转换为统一的电信号,与电动单元组合仪 表配合使甩,可方便地实现液位的自动检测和自 动控制。
电学法检测液位
(1)电阻式液位计
7.1 液位检测方法 7.2 料位检测方法 7.3 相界面的检测 7.4 物位仪表分类与选用
7.1 液位检测方法
液位检测总体上可分为直接检测和间接检 测两种方法,由于测量状况及条件复杂多 样,因而往往采用间接测量,即将液位信 号转化为其它相关信号进行测量,如压力 法、浮力法、电学法、热学法等。
7.1 液位检测方法
液体密度为 1 ,一般都使 1 2 ,由图7-3得压力平衡方程:
P1 1gH h1 P
P2 2 gh2 P
P P1 P2
1gH 1gh1 2gh2 1gH Z0
P1、P2——引入变送器正压室和负压室的压力(Pa); H ——液位高度(m);
h1、h2——容器底面和工作液面距变送器高度(m)。
7.1.1力学法检测液位
2.浮力法检测液位
浮力法测液位是依据力平衡原理,通常借助浮 子一类的悬浮物,浮子做成空心刚体,使它在 平衡时能够浮于液面。当液位高度发生变化时, 浮子就会跟随液面上下移动。因此测出浮子的 位移就可知液位变化量。
浮子式液位计按浮子形状不同,可分为浮子式、 浮筒式等等;按机构不同可分为钢带式、杠杆 式等。
电阻棒的电阻大小,这些都会使测量精度受到影响。
电学法检测液位
(2)电感式液位计 电感式液位计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液位变化引起线圈电感 变化,感应电流也发生变化。电感式液位计既可进行连续 测量,也可进行液位定点控制。 图7-7为电感式液位控制器的原理图
电感式液位计由于浮子与介质 接触。因此不宜于测量易结垢、 腐蚀性强的液体及高粘度浆液。
第七章 物位检测技术
概述
物位检测包括液位、料位和相界面位置的 检测。它一般是以容器口为起点,测量物 料相对起点的位置。液位指液体表面位置, 液面一般是水平的,但在有些情况下可能 有沸腾或起泡。料位指容器中固体粉料或 颗粒的堆积高度的表面位置,一般固体物 料在自然堆积时料面是不平的。相界面指 同一容器中互不相溶的两种物质在静止或 扰动不大时的分界面,包括液—液相界面、 液—固相界面等,相界面检测的难点在于 界面分界不明显或存在混浊段。
电学法检测液位
(3)电容式液位计
电容式液位计利用液位高低变化影响电容器电容量大小的 原理进行测量。
常用于测量开口容器液位高度的三种压力式液位计如图7-2
压力法检测液位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液位测量,除可应用上述三种液位计外,还 可用差压法进行测量,它可在测量过程中需消除液面上部气压 及气压波动对示值的影响,差压式液位计测量原理如图7-3
差压式液位计原理
一般在低压管中充满隔离液体。若隔离液体密度为 2 ,被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