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语文

时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大都在感叹:现在的中职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上呈现出“万马齐喑”的局面,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的确,中职招生大都是在普高之后,生源质量肯定是有差距的,这不仅在我校,在其它地区,其情形恐怕也不是很好。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本应是最有魅力的语文课,长期以来却不受学生欢迎。教师往往在苦口婆心地讲,而下面往往会出现睡觉、发短信、聊天等情形。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处境是怎样形成的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缺少足够的师生互动,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的。

至圣先师孔子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道理。在有人声称“中职语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的同时,我们有时也会听到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甚至一些极普通的人们用神往的语气谈到自己当年学习语文是多么多么的快乐,语文课是如何如何的有趣。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把学习语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那么米卢“快乐足球”的魔力也将会在我们语文教学上施展魅力。

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尝试体会。

一、展开笑容,打开学生的心扉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怪圈”: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导,应当以一种严肃或者严厉的态度来压服学生,以达到控制教学节奏,组织教学秩序,完成教学内容的目的,特别是中职学生中大多是调皮、不守课堂规矩的,更应采用这种严肃的教学方式。殊不知这样的压制虽然表面上能让吵闹的课堂一时得以安静,但学生的心离教师则更远,这样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睡觉的学生更多了。我认为课堂上应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的投入学习。所以“微笑服务”并不是服务行业特需的,教师的笑容对学生同样重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学生注目的焦点,你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可能成为学生对你所教学科好恶的原因。带着一副灿烂的笑容走进课堂,学生也会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一个自信的微笑,便是一个无声的鼓励;一个亲切的笑容,便是一个无声的表扬与赞美。在这样如沐春风的微笑中,学生就更容易敞开心扉,与你交心,从而使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可能。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具有丰富情感的科目,特别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中职语文教材越来越具有人性化,越来越感性,这就更需要教师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难以想象,一个老是板着脸,毫无激情的语文教师,能把语文课上得生动、优美。另外,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过

程,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细腻、微妙的情感交流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创新”的过程。只要教师“情之所至”,学生必定“金石为开”,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二、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布置悬念,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达到以疑激思,调动学生探索的目的,但事实上,教师的“设问、提问”却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按自己的要求,将学生虽不大规范,却是正确的,甚至是有见地的答案“格式化”,甚至因为提问“差生”得不到“满意”的答案而不再提问“差生”,而专点学习较好的学生来问。这样,渐渐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和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都有一个七彩的经验世界。对他们来说,其经验世界都是独特的,对同一个问题,带着各自的经验背景,渗透着各自的个性与风格,常常表现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这些,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要壮其胆,鼓其志,励其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发展思维,锻炼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也激发其求知欲望。

三、创设情境,营造生动可感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不仅是一门基础课,更是一门“文学”欣赏课。从古至今,一篇篇名作之所以脍炙人口,遐尔传诵,是因为这些作品都饱蘸着文人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生命。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种语言文字美和意境美呢?首先,教师要对教材深思熟虑,使自己的感情融于课文,使课文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活现于自己的脑海,然后再现给学生。也就是说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感动学生。其次,教师要提供高水平的朗读。通过教师自己或名家深情并茂的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像一个出色的向导,引导学生叩开情感意境之门,饶有兴致地投入到课文中。如教《水调歌头·游泳》时,教师可以用铿锵的语调去解读“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磅礴气势;在教《雨霖霖》时,则用低缓的语调解读作者伤感和忧郁的情怀,这样讲读相结合,既能营造适于教学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放音乐,绘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如教《琵琶行》时,我播放了琵琶名曲《四面埋伏》,借琵琶乐声感染学生;在教授《威尼斯》之前,我让学生上网查阅威尼斯风光图,并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威尼斯城的示意图,这样别开生面的预习作业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一改过去不爱预习的坏习惯,克服烦躁心理,仔细阅读繁琐的课文描

述,认真完成示意图的绘制,达到充分预习的目的,在课堂上,同学们就能对威尼斯城的布局各抒己见,讨论异常激烈,一改过去教师自问自答“一言堂”的尴尬局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把“表演”带进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笔者认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能将自己对文学发自内心的爱好传染给学生,不是不顾一切地“灌”,而是想方设法地“引”,能认真设计每一堂课,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或多或少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所以可以大胆地进行课堂创新教学尝试,把“表演”带进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在教授戏剧、小说单元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演出或自己排演课文剧。如教授小说单元的《阿Q正传》一文,可以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观看碟片,从而形象地、全面地把握阿Q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上《项链》一文时,我抛弃了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笨方法,让学生分组排演课文剧。从小说改写为剧本,到结尾的续写其实就是一个深入理解小说内容的过程;从挑选演员、排练到演出的过程就是学生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全面展示的过程。把“表演”带入课堂,使艺术形象更深地打动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表演结束了,却意犹未尽,自然消除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上不思考,课后不温习”的坏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