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习俗 布朗族有哪些礼仪与禁忌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布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布朗族拥有丰富多样的风俗文化和独特的礼仪习俗,其中包括婚礼习俗、葬礼习俗、节日庆典等。
以下是对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的介绍。
一、婚礼习俗布朗族的婚姻自由恋爱的程度相对较高,但在结婚前仍然有一定的仪式和习俗。
在婚礼前,男方需要向女方家长表示婚姻诚意,并支付新娘的嫁妆。
在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在宗教人士的主持下进行祈福仪式,祈求幸福和美满的婚姻。
随后,双方家庭会举行盛大的婚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婚之喜。
二、葬礼习俗布朗族对祖先有着深厚的敬意,葬礼在他们的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布朗族的葬礼通常会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一般为3至9天,时间更长的可以达到数月甚至一年。
在葬礼期间,亲友们会相聚在一起,进行吊唁和悼念的仪式。
布朗族相信死者灵魂会重新转世,因此还会有回祭仪式,祈求亡者能够在来世得到保佑。
三、节日庆典布朗族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傣历年”,即中国农历新年。
这个时候,布朗族会进行丰富多彩的传统庆祝活动,如赛龙舟、打葫芦等。
这些庆典不仅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有助于加强布朗族人的文化传承。
四、服饰布朗族的服饰多彩多样,富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男性通常穿着长衫和裤子,外面搭配蓝色的外衣。
女性则穿着丰富多彩的旗袍,并用彩色的腰带进行装饰。
布朗族的服饰以花纹为主,颜色鲜艳,很具有观赏性。
五、舞蹈布朗族舞蹈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会在节日庆典或其他重大活动中进行表演。
布朗族的舞蹈形式多样,有独舞、集体舞、对峙舞等,动作矫健有力,富有民族特色。
布朗族的风俗文化礼仪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些风俗习俗不仅体现了布朗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积淀,也是他们和其他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桥梁。
随着社会的变迁,布朗族的风俗文化礼仪也在发展与传承中不断演变,这对于保护和传承布朗族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布朗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布朗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布朗族是中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土著民族,主要居住在木老元、摆榔两个乡。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布朗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希望有所帮助!
布朗族的节日
布朗族大部分节日与傣族相似,“过新年”,“进洼”、“出洼”等,另外布朗族还有“赕帕”,这一天傣历一月十五,“赕坦”是傣历八月十五日。
布朗族最特色的节日是年节、祭寨神、洗牛脚、关门节。
年节:布朗族用傣语叫“京比迈”,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节日,在年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红糖糯米粑粑。
他们还要用芭蕉叶包成两份,各插上一对蜡条,两朵鲜花,关到家族长家中。
其中一份装入家族长卧榻上方挂的家族神位内,作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献给家族长。
关门节:布朗族也同傣族一样叫“豪瓦沙”,这一天家族成员要给家族长送一朵鲜花、一对蜡条,去祭家族神,并跑着为家族长举行洗手、洗脚礼,表示祈福。
全家男女老幼还要向房门,楼梯及家具杂物的鬼灵磕头,分别奉两对蜡条作为祭品,祈求人畜来年平安。
布朗族的风俗
婚俗、食俗、丧葬习俗、歌舞习俗。
布朗族的婚俗,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
布朗族人特别喜欢吃酸性食品,还常腌制酸味食品,布朗族以大米为主食,布朗族人还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
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蚁卵的`习惯,也很喜欢饮茶。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
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
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施行火葬。
布朗族人常用歌舞来欢度隆重的节日,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唱各种曲调,弹奏各种乐器。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
民族禁忌-布朗族
民族禁忌-布朗族
旧时,布朗族禁忌种种。
现大部分禁忌逐渐淡化,但在生产、生活中仍保留着若干传统禁忌的影响和习俗。
择其要者,举例如下:
(1)打扫寨子期间,不准人进出寨子。
(2)过新年期间出门玩耍,不准在外住宿。
(3)上山种地,住临时搭的地棚时间不能超出一个月,须在28天以内赶回村寨,否则要杀鸡祭祀家神。
(4)神龛和家神柱是供奉祖先的地方,任何人都不得靠在旁边,否则认为得罪祖先,会给家庭带来不幸。
(5)火塘上的铁三角架搁歪了,只能由家长扶正,晚辈不能扶正,以免家中不吉祥。
(6)火塘是神圣的,禁止跨越。
(7)家中有婴儿,忌带绿叶入屋内。
(8)家中有孕妇,忌带猎物进家。
(9)饮酒时,先滴一点在地上,表示敬祖先,然后再饮。
(10)在家里不准许高声喧哗、吐痰、哼小曲儿、吹口哨、若有违者,视为没有教养,须向主人谢错。
(11)不能乱摸僧侣和老人的头,认为这是不尊重对方。
(12)老人的卧室不能擅自进入,免得老人休息不好,会生气。
(13)登入布朗族人竹楼时要脱鞋,表示尊重主人。
(14)父母亡日,家里人忌下地劳动生产。
(15)凡是雷电触击过的树木不能使用。
布朗族习俗 布朗族有哪些礼仪与禁忌
布朗族习俗布朗族有哪些礼仪与禁忌>日常主活中的礼仪及禁忌布朗族的住房有地居式和竹楼两种,一般分里屋和外屋两部分,里屋为主人的寝室和存放东西处,外人不得进入。
西双版纳布朗族住竹楼,登上布朗族的竹楼需脱鞋或换拖鞋。
楼上室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踩踏,也不能从火塘上跨过,外来人不能将自己用过的三脚架支在布朗人家的火塘上。
布朗族每个家庭都供有家神,一般供于家里堂屋内的中柱上,用芭蕉叶、甘蔗叶、蜡条等拴扎而成,禁止触摸。
布朗族男子大多包白色或黑色头帕。
头帕是布朗族男子尊严的象征,严禁外人触摸。
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布朗族通用傣历,过年节也和傣族的泼水节在同一时期(即公历4月13日一15日),但不划龙船也不举行泼水活动。
这一天,家家吃红糖糯米粑粑,互相拜年,参加赶摆和放高升等。
历史上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一般每个寨子都有奘房。
进人布朗族村寨的奘房时要脱鞋。
奘房内佛龛前的台板地和佛爷、和尚的卧室,不能随意进入。
不能用手摸佛爷、和尚和老人的头部。
布朗族每个村寨还有寨心神“得那曼”,有的以在寨子中央竖一根木桩来表示,周围垒上石头;有的则以立五根木桩,中间一根削尖来表示。
“得那曼”不允许任何人触摸,也禁止在其周围大小便。
每年农历二月和七月,要举行全寨性的祭寨神活动,祭祀活动持续3天。
届时寨门外高悬木刻、蔑盘等,以示禁止外人进寨,本寨人和本寨的客人也不得出入寨门,违者罚祭猪一头。
布朗族还把村寨附近的参天古树视为神树、龙树,每年要举行祭祖活动。
祭祖期间,不准吹口哨,不准玩乐器。
祭祖后3日之内,严禁外人进入本寨,也不允许任何人接近龙树。
平时禁止砍伐神树及其周围的树林,不准在其中挖土取石,更不允许任何人在神林区内大小便。
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参加布朗族的婚礼,应接受新郎、新娘的盥洗礼。
一般当客人来到主人家竹楼前时,站在楼梯口迎接客人的新郎、新娘,一人捧水壶,另一人持毛巾,为来客倒水、卷衣袖,让客人洗手,然后入席。
布朗族村寨有村社公共墓地“南山”。
布朗族的介绍
布朗族的介绍布朗族[bù lǎng zú]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可分为布朗和阿瓦两大方言区,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
历史史学界一般认为布朗族源自古老的“百濮”族群。
中国古籍中很早就有对百濮的记载,《尚书·牧誓》中提到参加周武王伐纣的西南诸部落中就有濮人。
“濮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其中操孟高棉语的一支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
濮人在我国史籍中有过许多称呼,秦汉时称为“苞满”、“闽濮”,魏、晋、南北朝时称“闽濮”,隋、唐、五代、宋朝时期称为“朴子蛮”,或“扑子”、“朴子”、“扑”、“蒲满”、“蒲人”等,元、明、清时期称为“蒲满”或“蒲人”等。
自西汉王朝在云南设置益州郡,下辖嶲唐(保山)、不韦(保山以南)等县,濮人地区就纳入了西汉王朝郡县的范围。
西晋时,永昌濮人的一部分向南迁移唐宋时期,“扑人”受南诏、大理政权统治,元初,滇西蒲人已使用铁锄,其首领每年以一定数量的铁锄作为贡纳,上交元朝政府。
明朝典籍记载说:“蒲人……事耕锄,……知汉语,通贸易” 。
明朝设置顺宁府(今凤庆一带)时,即以蒲人中的贵族充任土知府。
经过长期的民族迁徙和部落、部族的分化融合,原先居住在澜沧江和怒江中下游的濮人的一部分,发展为今天的布朗族。
布朗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或“巴朗”,临沧市和保山市的自称“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思茅的自称“本族”,澜沧县文东乡的自称“翁拱”,镇康、景东的自称“乌”或“乌人”。
过去,其他民族对布朗族的称呼也各不相同:双江傣族称之为“腊”,拉祜族称之为“卡帕”、“卡普”,西双版纳傣族称之为“闷”,哈尼族称之为“阿博”或“阿别”,当地汉族及彝族称之为“蒲满”或“濮曼”等。
布朗族的风俗作文
布朗族的风俗作文你知道布朗族吗?这可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民族呢!先说说他们住的地方吧。
布朗族大多居住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他们的房屋就像一个个温馨的小窝,藏在那一片翠绿之中。
传统的布朗族房屋一般是干栏式建筑,下面一层用来养些家禽家畜,上面才是住人的地方。
这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复式楼”,只不过楼下住的是小鸡小鸭之类的小可爱。
说到吃的呀,那可就更有特色了。
布朗族的美食简直是味蕾的一场奇妙旅行。
他们有一道非常有名的酸茶。
这酸茶的制作可讲究了,要经过好多道工序。
做好之后,喝上一口,那酸酸的味道就在嘴里散开,就像有一群调皮的小酸精灵在舌尖上跳舞,特别开胃。
还有竹筒饭呢,把米装进竹筒里,再加上一些腊肉之类的食材,放在火上烤。
烤的时候,那竹筒就开始散发着淡淡的竹香,混合着米饭和腊肉的香味,等烤好打开竹筒,哇,那香气直往鼻子里钻,吃起来更是软糯可口,感觉每一口都充满了大自然的味道。
布朗族的服饰也超级好看。
女人们穿着色彩鲜艳的筒裙,裙子上的图案精美得就像一幅幅会动的画。
这些图案可都有特殊的含义呢,有的是象征着吉祥如意,有的是讲述着古老的传说。
男人们的服饰虽然没有那么花哨,但也透着一种质朴的帅气。
他们头上有时候会缠着布巾,看起来特别有民族风情。
在布朗族的节日里,那更是热闹非凡。
比如说年节,就像我们的春节一样重要。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村子都像被欢乐的魔法笼罩了。
大家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布朗族的舞蹈节奏感很强,大家的脚步轻快地移动着,手臂挥舞着,就像一群快乐的鸟儿在聚会。
而且在节日里,还有各种祭祀活动,他们怀着敬畏之心,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布朗族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习俗,就是他们非常尊敬老人。
在家庭里,老人就像是家里的宝贝,大家都听老人的话。
吃饭的时候,最好的食物都会先敬给老人,这种尊老的传统就像一条温暖的河流,流淌在每一个布朗族家庭里。
布朗族就像一颗独特的明珠,他们的风俗就像明珠上闪耀的光芒,吸引着我们去了解、去感受这个充满魅力的民族。
布朗族有何饮食习俗
布朗族有何饮食习俗布朗族有何饮食习俗中国自古就很讲究饮食习惯。
布朗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西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
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早稻为主,善种茶。
那么,布朗族文化中有哪些特色的饮食习俗?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布朗族的饮食习俗布朗族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荞麦、豆类、薯类、小红米等副食品。
喜吃糯食。
多数人家日食三餐,中午习惯吃冷饭,米饭多采用蒸和煮两种方法,布朗族男子的竹筒煮饭尤具特色,清香可口。
蔬菜品种繁多,主要有白菜、青菜、莲花白、瓜豆、萝卜、茄子、辣椒、韭菜、番茄等。
布朗族妇女采集的食用菌、木耳、山笋、蘑芋、山薯和各种野菜可供食用。
肉类以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肉食为主或辅之麻雀、竹鼠、蛇、麂子等飞禽走兽之肉,同时还可到河里捕捞鱼、虾、螃蟹等为食。
西双版纳布朗族使用的食具是圆形桌和圆形矮凳,用竹篾编制而成。
过去,餐具多用竹节代替,食不用箸。
解放后,布朗族群众的得到了改善。
如今,人们所使用的炊具以铁铝制品为主,使用搪瓷或瓷的盆、碗、匙、碟、杯,用碗筷进餐。
西双版纳布朗族食物的烹制方法有煮、炒、烧、烤、腌、生食、舂食等几种。
制作方法虽简单,但颇具本民族的特点。
煮类食品以清煮为主,一切可食之物都可用煮的方法制作;炒类食品多用在肉食上,如猪肉、牛肉、鸡肉及兽肉多用炒的方法来烹调,喜用辣椒、姜、蒜、韭菜等作配料;烘烤类食品主要有烤肉、烤鱼;烧类食品以包烧为主,鱼肉、菌类、野菜等都可用芭蕉叶包成小包,放在火塘内烧,较具特色的有包烧鲜鱼、包烧鲜肉、螃蟹松等;油炸类食品有油炸鸡蛋糕和油炸花蜘蛛等;布朗族嗜酸味食物,也善于制作腌制类食品,主要有酸肉、酸鱼和酸笋;酱类食品有虾酱等;干菜类常采集柳蒿晒干储存;生食类有各种生肉食品和生牛血。
思茅地区的布朗族喜食鸡肉稀饭、田鼠稀饭和狗肉稀饭,尤其是田鼠稀饭最为珍贵,常用于招待客人。
布朗族的饮料有茶和酒,男女普遍吸草烟,男子抽短烟斗,烟味辣;妇女抽长杆烟斗,烟丝味淡。
布朗族如何祭拜祖先的?布朗族崇拜仪式介绍
布朗族如何祭拜祖先的?布朗族崇拜仪式介绍布朗族的鬼神崇拜山神。
居住在山区的布朗族特别尊奉山神,重视山神祭祀。
他们认为山神掌管山林,每年须供祭4次以保安宁。
墨江的布朗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五或初六,要以米、酒、茶、纸钱和红公鸡祭祀山神。
白摩(巫师)杀鸡、点香、烧纸钱、念咒祈祷。
祷毕再烧纸钱,或将纸钱沾鸡血贴于树上,表示奉献。
社神。
村寨的守护神。
各村寨中央设有寨心木桩,周围以石块砌成高台,表示为社神所居。
也是祭祀的社神中心。
墨江的布朗族每年农历二月间,用牛一头、公鸡一对、谷一斗、米一升、香一把为祭品,在“神林”中祭祀社神。
由白摩用削尖的栗木棍杀牛,割下牛头挂在树上,同时献鸡、烧香。
祭毕,全村老少在树下聚餐。
妇女特别是孕妇及其丈夫禁食牛头、鸡头。
祭后三天内不准下地劳动,不能接近大树。
(见彩图[村寨守护神(布朗族)]水鬼。
勐海县布朗族认为一种名“苦拉”的水鬼,在鬼中的地位最高。
他们形容水鬼是人头蛇身,每当下大雨、涨大水时就出来作祟。
人见之即死。
要请祭司在河边念经,将饭盒、土锅、碗筷等丢入河里,供其享用。
为与水鬼隔离,他们严禁引水进寨,并不准在寨内挖沟修塘或凿井储水。
火神。
崇拜礼仪甚多。
在刀耕火种年代,每年烧地要先祭火神,祈求保护生灵,不要烧越出界,伤害人畜。
在家里,房屋正中的方形火塘是祭火神的主要地方。
凡婚嫁、丧葬、过继子嗣等重大事件,都要在火塘边举行祭礼。
并有不准跨越火塘、不准脚蹬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在火塘上放置鞋袜衣裤等禁忌;否则,便认为会触犯火神,祸及全家。
墨江的布朗族认为灶神能保合家平安和六畜兴旺。
在除夕吃团圆饭前,需先以糯米(或高粱)饭团、肥肉、酒等置于灶头,合家跪拜祭祀灶神。
此外,在二三月间还要祭灶。
祭时供茶、酒、饭各一碗,由家长持鸡拜献,然后杀鸡,拔毛沾血贴于灶上。
中国各个民族的礼仪习俗
中国各个民族的礼仪习俗中国各个民族的礼仪习俗仫佬族:尊老重礼,老人进餐,都由晚辈争着盛给;冬天围炉取暖,让老人坐背风的地方;如一家有老人去世,全村的人都要前往吊唁。
男女青年在郊外相逢,不论相识与否,均可邀请对唱,若拒绝邀请,则被视为不礼貌。
羌族:宴席的上座须请老人坐,待其就座后,其他人才能坐下,饮酒时也必须由最年长的先饮;老人进屋,屋内的人都要起立相迎;路与老人,要侧身让路,如骑马遇老人,要下马行礼;歌舞时要有老人领头;儿女不得随便说父母的名字。
村寨里有人盖房,大家都无偿的去帮忙;遇有婚事,亲友邻居都前往庆贺;遇有丧事,邻里都要帮忙料理,前往吊唁。
布朗族:对远方的来客,总是要热情的用水酒、清茶等予以款待。
相互帮助和协作是布朗族的优良传统。
村寨里一家有事,大家都要相帮;逢年过节,亲戚朋友都要相互拜访,请客吃饭、送礼,以示团结友好。
撒拉族:讲究礼节和馈赠。
见人不论相识与否,都要客气的说“色拉姆”(你好吗?);在婚丧、生育、远行看望尊长时,都要送礼;对来客都以丰盛的.饭食款待,宴请宾客时,不炒菜,只吃烩的碗菜。
毛南族:路遇老人和小孩,招呼之后要亲切搀扶让路。
如遇挑担负重者,必替其挑负一程,嘱其慢行。
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座,有好吃的,首先要给老人,晚辈要给老人斟酒添饭,敬茶献烟。
对过路人不论认识与否,必打招呼并邀其进家喝茶、吃饭;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招待热情而有礼貌,客人留宿时,比拿出最好的被子、蚊帐,让出厢房给客人。
谁家有婚丧或建房等事,不需请求,村里各家都会自动出人帮忙。
仡佬族:客人来访,全家人要起立迎接;主人与客人谈话时,如果想从它们之间穿过,必须说声:“对不起,过一下”。
村寨中的老人年满60岁时,其子女、亲戚和相邻都要为其祝寿,并杀狗设宴进行庆贺。
布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布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布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中国民族文化各有不同,因而习俗自然也不同。
布朗族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
除吉林、宁夏外,其他省份均有布朗族分布,以杂居为主。
那么在布朗族文化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布朗族风俗习惯民族服饰布朗族穿着简朴,布朗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
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
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
景东布朗族妇女的着装已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
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
妇女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
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
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宽大长裤和对襟无领上衣缠头巾。
民族婚俗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象。
成人礼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
届时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取红毛树黑烟,彼此为异性染齿。
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可以公开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动。
恋爱“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
布朗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语言和热情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
梳妆打扮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
布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也可以单独夜访。
是青年男女进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求婚男女双方恋爱感情笃深,男子就会向女子提出求婚。
布朗山区许多地方求婚时以花为媒。
小伙子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花献给姑娘,当姑娘确认这个小伙子是真心地爱她时,就在花束中挑选最美丽的一朵戴在头上,借此表示同意婚事。
婚礼布朗人的婚礼也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至3次。
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
布朗族节日文化
祭寨神
农历一月或六月择日举行,节期三天。是 以树寨为单位的祭祀活动,祭祀目的是祈 求寨神保佑全寨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祭 神时,要先杀一只鸡,然后到村寨的四周 和寨子中心滴水祭祀,祭祀完毕大家一起 欢宴,最后全寨的青年人都去挖竹鼠,并 以竹鼠肉敬神,祈祷丰收。
由于布朗族居住地区较为分散,各自所处 的具体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及与先进民族 的交往程度都互不相同,因而其社会经济 发展程度极不平衡。
到本世纪50年代,临沧、保山,思茅等地 区的布朗族已发展到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 而西双版纳地区的布朗族仍处于原始社会 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同 时还保存部分氏族公社的内容,土地绝大 部分属于村社公有和氏族占有,“刀耕火 种、轮歇抛荒”的耕作方式是这里的主要 农作方式,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十分落后, 生产力水平极低。
布朗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根据2000 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有9 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 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打洛、西定和八达 等山区,其余散居于临沧、思茅地区。布 朗族主要聚居地群山连绵起伏,茶山郁郁 葱葱,是闻名世界的普洱茶的故乡。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根据历史文献 记载,永昌一带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 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 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濮人”中的一 支很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
第3天称为“麦帕雅晚玛”,即日子之王来 临之日,是新年伊始之日,类似公历元旦、 农历春节,庆祝新年的活动主要在这天举 行。
洗牛脚
每年五月,施甸的布朗族还要过洗牛脚。 届时老人和头人头戴斗笠,披蓑衣,手执 杨柳、桃枝扎成的扫把,牵着羊,把支支 红纸小幡插在各家门前,最后把羊牵到 寨子外宰杀煮熟共餐。
布朗族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是 著名的普洱茶的产地。布朗山的布朗族人 实行母子连名制。小孩出生3天拴线命名, 将母亲的名字连在孩子的名字之后。
布朗族文化风俗介绍 PPT
禁忌
布朗族的禁忌极其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婚姻禁忌
绝大多数地区的布朗族禁止氏族内婚,禁止同 姓通婚。按传统习俗,不许纳妾,不许在婚前 和婚外发生性行为,如有违反必惩罚。[2]
妊娠禁忌
妇女怀孕期间不能填坑,不能补漏洞,不能让 旁人踩着脚,不能吃献祭神灵的食品,不能砌 灶,不能进入新娘卧室。
生育禁忌
不拿绿叶进家门,不拿野兽肉进家,产妇不满月忌 串门。
居住禁忌
布朗族认为火塘是一家人安宁之所在,不论家人或 是客人皆不能用脚踏火塘和三角架,也不能把别人 用过的铁三角架支在自己家中的火塘上,不然会给 主人带来不吉;客人不能背靠主人供“家神”的房 柱,否则会冒渎神灵,给主人带来不测。 凡雷击过的、断了梢的、藤条缠身的和供过神灵的 树木皆不能做建筑材料;做“中柱”的树木在砍伐 时不能出浆,出浆者认为不吉,必须另砍。而山上 的树木不能用来做房屋柱梁。
祭祀禁忌
祭“寨神”时,禁止外人入寨,若有外人闯入,要 罚祭猪一头。本寨成员在这三天之内不准磨刀、背 水,不准出入寨子,不准高声喧哗;祭祀期间忌动 土、修建房屋等。
天文历法
布朗族的祖先经过长年累月的生产斗争实践,积 累了不少天文、历法、天气变化规律的知识,并 总结了原始的辨别方位、季节和气候的方法。 布朗族人对于日月星辰都有其称谓,并根据日月 星辰的升降、树木的向背来认识方位。一般,晚 上以北斗星的方位来辨别方向和时辰。白天,以 阳光照射的方位来辨别方向。阴天,则以植物生 长状况辨别方向,如树皮阳光直射呈光滑的一面 则是东方,背着阳光的树干呈淡绿色,还长些鲜 苔的一面是西方。
12 民族建筑 13 风俗习惯 ▪ 丧葬习俗 ▪ 歌舞习俗 14 民族节庆 ▪ 过年节 ▪ 关门节
双江布朗族的古老民俗
双江布朗族的古老民俗布朗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 7个人口较少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总人口近 1O万人,主要在西南边境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活动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等地的边疆山区或半山区,与汉、傣、哈尼、拉祜、佤等其它少数民族交错杂居。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布朗族文化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形成了包括宗教信仰在内的具有区别性和独特性的民族文化。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相传是中国古代濮、蒲和朴的后代。
唐朝时称为“朴子蛮”,元、明、清时称为“蒲蛮”。
部分人自称为“布朗”,部分人自称为“阿瓦”、“伊瓦”、“翁拱”等,汉族和傣族人称之为“濮满”、“蒲满”等。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
解放前生活在布朗山上的布朗族人还保留着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在平坝地区生活的布朗族人,由于受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快的汉族、傣族人的影响,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
布朗族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是著名的普洱茶的产地。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对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适应的结果,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重要特征。
布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由于居住分散,布朗族形成了地区间语言的差异,有西双版纳布朗语和镇康的“乌语”两种方言。
布朗人除讲本族语言外,一般还能讲佤语、汉语和傣语,少数知识分子已会使用傣文和汉文。
一、布朗族的饮食文化茶与布朗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茶是款待贵客佳宾的必备饮料,是馈赠亲友的重要礼品,是敬神祭祖的供物。
布朗族自古种茶也吃茶饮茶,是一个善于种茶和制茶的民族。
研究表明,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
布朗族居住的地区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少雨多雾,适宜于种植茶叶。
布朗族群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在布朗山上广泛种植茶林,制作茶叶,使这个边远的山区成为“普洱茶”的重要产地,布朗族因此也成为种菜制茶的能手。
布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布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布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包括婚礼习俗、饮食习惯、节日庆典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布朗族的风俗习惯。
一、婚礼习俗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多数是通过纳彩的方式来确定婚约。
纳彩是指男方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彩礼,并在彩礼中放置一枚戒指,代表订婚的意义。
在婚礼当天,布朗族人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进行传统的婚礼仪式,如拜天地、祭祀祖先、交换戒指等。
随后,新娘会被接到新郎家中,开始新的生活章节。
二、饮食习惯布朗族人的主食以米饭为基础,常用的食材包括玉米、小米、豆类、蔬菜等。
他们喜欢辛辣食物,尤其是辣椒。
在布朗族的饮食文化中,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菜肴,如酸汤鱼、青皮鱼、粉蒸肉等。
此外,布朗族人还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如喝酥油茶、饮食禁忌等。
三、节日庆典布朗族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如泼水节、绽花节、百花山庆典等。
其中,泼水节是布朗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节日期间,大家会相聚在一起,组织各种游戏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互相泼水。
这一活动不仅是娱乐,更是传承了布朗族的文化和习俗,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欢乐的精神。
四、服饰文化布朗族的服饰文化独具特色,主要以手工织制的布料为主。
女性常穿着色彩艳丽、花纹繁复的长衫和长裙,以及手工绣花的腰带和脚爪。
男性则主要穿着长袍和长裤,并佩戴精美的头饰物。
布朗族的服饰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手工艺术著称,成为了他们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五、民间艺术布朗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歌舞、音乐、剪纸等。
他们善于歌唱,歌曲内容多涉及生活、爱情、工作等主题。
布朗族的传统舞蹈热情奔放,充满节奏感和力量感。
剪纸艺术也是布朗族的传统技艺,他们用剪纸装饰家居,使其更加美观和具有地方特色。
布朗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活方式。
这些独特的文化特点不仅为布朗族人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并学习布朗族的风俗习惯。
浅析布朗族的民族文化和特点
浅析布朗族的民族文化和特点摘要:布朗族是全国人口最多的一个族群,其分布范围包括:云南省西双版纳、思茅市、临沧市、保山市等。
布朗族在与其它民族的融合过程中,产生了独特而又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
文章从民俗文化和服饰文化两个方面对布朗族文化和特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布朗族;民族文化;特征前言:布朗族是云南的一个特殊民族,是全国7个少数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拥有近十万人口,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等地区,与汉、傣、哈尼、拉祜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
布朗族经过长时间的生产性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文化。
一、布朗族的民族文化(一)民间文化民俗,就是一种由一国或一国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一种生活文明,它是一种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基础动力,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途径。
民间文化作为布朗族民族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创作与创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出生仪式。
布朗族的孩子大多在七日之后,进行“礼”仪式,也就是出生仪式。
安章负责布朗族的出生仪式。
孩子出生七日后,家长要携带大米(1~2 kg)和象征意义的金钱(通常为数元),让安章为孩子举行出生仪式和取名。
布朗族取名不是随便起的,他们会根据孩子的出生日期,给孩子取一个名字。
出家。
傣族传统上,一个人一辈子都要做一回僧侣,因为他觉得,只有在家里做了和尚,才能被看作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才能结婚成家,成为一个男人,才能得到村子的认同。
不然,就会被人看不起,找不到老婆。
云南布朗族地区的布朗族男人,由于受到傣族的熏陶,他们的南传佛教也是如此,出家的礼仪也大致相同。
刺青。
布朗族人有刺青的习惯。
刺青的部位是背部、胸部和胳膊。
刺青的样式可以按自己的爱好来挑选,没有特别的统一规定。
葬礼风俗。
布朗族的葬礼仪式通常是:招魂、竖旗、洗尸、装棺材、选择墓地、念经、出殡等程序。
(二)布朗族的禁忌习俗村子禁忌。
勐海县布朗族章郎村有六个寨子,其作用是防止不干净的事物侵入寨子,破坏寨子的安全。
布朗族传统习俗的类型与特点
一、布朗族传统习俗的类型与特点(一)布朗族传统习俗的类型1、婚礼习俗解放前,有父母包办、近亲联姻、指腹为婚的旧俗。
如今,青年男女自由恋爱,通过打歌、对歌等活动互表爱意,互赠信物,男送女耳环或手镯,女回赠一双花草鞋。
确定关系后,一般由男方父母及媒人抬上米、盐、肉、酒、烟、红糖等物品到女方家,经历“说姑娘”、“过礼”等九道程序方能结婚。
迎亲启程时放铁炮三响,回到家放四响,称“三出四进”,意思是家有好事。
迎亲时经过“哭嫁”、“背新娘过沟”、“躲婚礼”、“讨钥匙”的程序才算完成。
新娘到家后,长者引新娘新郎进堂屋,长辈各站两旁,由执事人代新娘各赠长辈一包糖,然后拜天地、拜父母、敬酒,长辈回赠新人钱物。
入夜,伴郎撒瓜子祝贺新娘,同辈闹房,在院场打歌作乐,直到天亮。
2、丧葬习俗布朗族的丧葬据天启《滇志》“蒲人”条:“蒲人……永昌、施甸及十五喧、二十八寨皆其种……葬用莎罗布裹尸而焚之。
”史料记载布朗族的先民沿袭火葬习俗,后受汉族的影响,实行木棺土葬。
凡属非正常死亡者,不得停进堂屋,只能安埋在祖坟下端。
安葬完毕,孝男跪在坟前,请长者站在孝子后,用手抓把黄土撒向孝子,表示死者将衣禄留给后人享用。
孝子接土回家放置家堂内。
次日,子孙到坟地祭拜,称“复山”。
死后一百天上坟,称“百日祭”。
以后每逢清明节和七月半都要祭献,以示悼念。
3、饮食习俗布朗族对家族的长辈很尊重。
吃饭摆席,老人不入坐,晚辈便不能坐。
桌上主菜摆在长辈前面,由长辈一一分给大家。
妇女生了孩子有客人来访,客人给孩子留下一些钱物,意为希望孩子无病无灾,吉祥平安,主人则招呼客人吃鸡蛋、红糖及白酒一类的东西。
有客人到访,女人不得在人中穿梭,添茶送饭后不能转背,必须倒退出门,以此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4、祭祀习俗布朗族信奉万物有神,相信只要自己虔诚祭拜就能获得幸福。
因此,一年中保留有许多祭祀活动。
(1)跳会:是布朗族供奉观音菩萨的活动,亦称“赶庙会”。
二月初八这天吃过早饭后,由“当契”(管事)率领全村老幼,抬着猪、鸡等供品,先在观音前祭祀后,把猪、鸡抬至屠宰处屠宰,鸡分给“当契”家食用,猪肉则平均分给全村各户。
[布朗族的风俗]布朗族文化,布朗族有哪些手工艺术
[布朗族的风俗]布朗族文化,布朗族有哪些手工艺术
布朗族的手工艺水平虽然不高,但他们的竹编、纺织、染布、制茶等均带有浓郁的本民族色彩。
竹编布朗族居住地盛产竹子和藤篾,家庭用具、生产工具多偏爱竹制品。
每一个布朗族成年男子都会编织各种竹器,如篾箩、饭盒、簸箕、篾席、背篓、篾桌、针线盒等。
这些手工艺品多数自用,剩余的拿到坝区市场进行交换。
也有少数人以编制竹器为生。
布朗族男女都会编制盖房用的草排。
纺织布朗族妇女善于纺织,多在闲暇时间进行。
纺织原料有棉花、苎麻和葛线麻等数种,以纺织棉布为主。
这些布用来缝制上衣、筒裙、背带、布袋、裹脚布等。
纺织品种有斜纹布、平布和彩锦。
布的质地厚实耐穿,深受本族人喜爱。
有的地区,人们多半使用水平织机,纺织技术更进了一步。
近十年来,由于价廉物美、品种齐全的化纤纺织品大量销售,传统的纺织技术受到了冲击,一些布朗族妇女已经不纺纱织布。
染色布朗族的印染技术比较单一,所使用的染色原料是自家栽种的蓝靛和各种野生植物。
根据所需颜色采用不同的植物,如染蓝色取自蓝靛,染黄色取自黄花汁。
制作靛墨的程序是用水把蓝靛的叶、茎泡化,捞去渣滓待其沉淀。
染布时,再配上一种树皮,一起置于铁锅熬成蓝汁,然后将白线或白布放入锅中,反复熬煮几次即成蓝线或蓝布。
制茶布朗族妇女既是采茶能手,同时也是制茶能手。
她们用土法制
作的散茶、竹筒茶、酸茶很有地方特色。
工匠布朗族有木匠、铁匠和银匠。
以木工居多,能解板、盖房,制作桌椅板凳和织布机,但技术不高。
铁匠能制造简单的铁农具,银匠也能打制一些银饰品。
布朗族习俗 布朗族特殊的洗牛脚风俗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布朗族习俗布朗族特殊的洗牛脚风俗简介
导语:布朗族又被称为帮、阿瓦、或是翁拱。
主要分布在云南,保山等地。
作为一个,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许多传统节日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年节和
布朗族又被称为帮、阿瓦、或是翁拱。
主要分布在云南,保山等地。
作为一个,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许多传统节日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年节和洗牛脚最具民族特色。
布朗族在许多传统和习俗上都与傣族有着大同小异之处,就连民族语言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据称布朗族与傣族本是兄弟,其中布朗族为兄,傣族为弟。
过过年节是布朗族中最最隆重的节日,每到这一天,家家都要准备过年食物——红糖糯米粑粑。
食物准备好之后还要用芭蕉叶仔细包裹成两份,然后在每份上各插一对蜡条和两朵鲜花。
等待这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会由家中晚辈将两份红糖糯米粑粑送到家庭长家里。
其中一份要装进家族神位内,以祈求先祖保佑,另一份则献给家族长。
和汉族的春节一样,布朗族在过年节的时候同样有磕头拜年的习俗。
在行磕头大礼之时,各户的男性家长都要取下自己的包头巾,并代表自己的家庭向家庭长行磕头大礼。
礼毕之后还要象征性地用水帮家族长做洗礼,以祝愿家庭长长命百岁。
接受了晚辈的祝福之后,家族长也会同样还祝与人,祝福全家族的孩子们幸福安康。
等到日落时分,整个家庭人还会面朝夕阳举行滴水仪式。
洗牛脚是每年五月,施甸地区布朗族人的传统节日。
届时每家的老人与当家人都会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然后手持着用杨柳和桃枝扎成的扫把,一手牵羊行走于每家门前。
每走过一家就会在门口插下一支红
生活常识分享。
布朗族传统聚落构成及其礼仪——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芒景村为例
提升文件生效的速度袁将修改后的文件以电子版的形式分发给相关人 员审核袁将串行流程改为并行流程袁审核人以邮件的形式将意见反馈 给其它审核人员袁加快工作流程的响应速度遥
咱责任编辑院汤静暂
渊上接第 246 页冤作时需要站在梯子上。不利于现场工人操作,增加了 现场工人的工作危险性。
7)管架位置与塔平台相撞。 8)设备生根的管架预焊件相互重叠相撞。
2 小结
塔器的配管虽然复杂,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性,所以配 管工程师在进行塔器配管时要仅仅围绕相关规定,遵循相关配管原则 进行配管设计。结合类似塔器的配管经验、经典配管设计案例、目现
民族传统聚落是少数民族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袁布朗族传统聚落也 不例外袁是他们从古至今生产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袁从不 同侧面记录了他们历史社会尧经济文化和民俗等信息袁是布朗族物质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结晶袁反映了他们尊重自然尧利用自然尧改造自 然尧征服自然的历程袁具有极高的乡土文化价值遥
1 聚落的构成及其礼仪
楼室的地板用竹笆或木板铺成袁四周用木板或竹笆做壁袁建有正 方形火塘袁上面有铁三脚架袁供煮饭做菜用遥 火塘上方用竹子搭一长方 形火炕头袁可悬挂各种肉类袁烘烤草烟尧谷物尧辣椒等遥 火塘边是家人活 动的地方袁全家人在这里吃饭尧取暖尧待客袁青年男女在这里谈情说爱遥 楼室里有两棵柱子分别代表家神袁一棵是男柱野绍哎冶袁另一棵是女柱 野绍南冶遥 靠里一侧用木板隔成小间做卧室袁客人不能进主人的卧室遥 靠 近火塘的里侧是老人的卧处遥
揖关键词铱芒景村曰布朗族曰聚落礼仪
芒景是一个由 668 户尧2737 人组成的村委会袁 下辖芒景上下寨尧 芒洪尧翁基尧翁洼 6 个村民小组袁其中布朗族占 98%袁隶属于云南省普 洱市澜沧县惠民镇遥 布朗族是云南省特有的 15 种少数民族之一袁布朗 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遥 布朗族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由封建 领主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野直过民族冶袁同时又是跨境民族袁 其聚居区分布在中国尧缅甸尧泰国尧老挝等国家遥 芒景村地处千年万亩 古茶林的核心区袁村民以茶叶种植尧加工及销售为主袁早在明清时期就 将茶叶作为宫廷贡品袁茶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内在的民族 精神动力遥
布朗族习俗 布朗族特殊的婚俗有哪些
[键入文字]布朗族习俗布朗族特殊的婚俗有哪些布朗人的婚礼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 至3 次。
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举行拴线礼仪式。
此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尽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劳动生活。
直到举行了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
第三次的婚典往往办在婴儿出生之后,这次一定要杀猪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布朗族青年在恋爱前,必须要举行一种名为“节”的成人礼仪式——染黑牙齿,通常女十三岁、男十五岁时举行。
每年寨中都有达到成丁年龄的少男少女,他们相约在一起,在夜晚来临时,聚在火塘边,燃起柴火,在戏耍玩笑的欢乐气氛中,少女们用“考阿盖”(即红毛树枝)在铁锅片上烧取黑烟灰,然后男女取烟灰,相互将对方的牙齿染成黑色。
只有经此染黑牙仪式,他们才算正式进入成年,从而获得恋爱、婚配的权利。
成人礼之后,小伙子开始走村串寨会姑娘,物色好对象之后,男青年应把自己找到对象的事告诉父母,由父母请一位老人带上一包茶叶,一包草烟去向女方父母正式提亲,女方父母如果同意这桩婚事,便收下礼物,请亲戚朋友和头人来吃草烟和喝茶,向朋友们公开女儿的亲事,并商定婚期。
从此小伙子和姑娘便可同床。
同床之后的一年内,必须举行第一次婚礼。
第一次婚札是在定情之后举行。
当预定的婚期来临时要举行“偷女婿”的仪式。
半夜鸡叫时分,新娘和女伴们悄悄来到新郎的住处,推醒新郎,轻轻说声“时间到了。
”新郎立即起身,背起早已装好的挎包,跟着新娘和他的女伴们到女方家去,这就叫“偷女婿”。
在新郎来到之前,新郎的岳母早已等候在竹楼门口。
女婿到来时,送给他一件新衣。
女婿也从挎包里取出一对蜡条插在门上,作为结婚的象征。
这时屋里早已宾客满座,恭候佳期。
一对新人进门后、并头跪在老人面前,由头人、长者、亲友将一缕缕白线缠在新娘新郎的手婉上,有些地方不举行拴线仪式,婚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布朗族习俗布朗族有哪些礼仪与禁忌
导语:日常主活中的礼仪及禁忌布朗族的住房有地居式和竹楼两种,一般分里屋和外屋两部分,里屋为主人的寝室和存放东西处,外人不得进入。
西双版
日常主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布朗族的住房有地居式和竹楼两种,一般分里屋和外屋两部分,里屋为主人的寝室和存放东西处,外人不得进入。
西双版纳布朗族住竹楼,登上布朗族的竹楼需脱鞋或换拖鞋。
楼上室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踩踏,也不能从火塘上跨过,外来人不能将自己用过的三脚架支在布朗人家的火塘上。
布朗族每个家庭都供有家神,一般供于家里堂屋内的中柱上,用芭蕉叶、甘蔗叶、蜡条等拴扎而成,禁止触摸。
布朗族男子大多包白色或黑色头帕。
头帕是布朗族男子尊严的象征,严禁外人触摸。
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
布朗族通用傣历,过年节也和傣族的泼水节在同一时期(即公历4月13日一15日),但不划龙船也不举行泼水活动。
这一天,家家吃红糖糯米粑粑,互相拜年,参加赶摆和放高升等。
历史上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一般每个寨子都有奘房。
进人布朗族村寨的奘房时要脱鞋。
奘房内佛龛前的台板地和佛爷、和尚的卧室,不能随意进入。
不能用手摸佛爷、和尚和老人的头部。
布朗族每个村寨还有寨心神“得那曼”,有的以在寨子中央竖一根木桩来表示,周围垒上石头;有的则以立五根木桩,中间一根削尖来表示。
“得那曼”不允许任何人触摸,也禁止在其周围大小便。
每年农历二月和七月,要举行全寨性的祭寨神活动,祭祀活动持续3天。
届时寨门外高悬木刻、蔑盘等,以示禁止外人进寨,本寨人和本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