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简介
张衡的资料研究报告
张衡的资料研究报告
张衡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是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
以下是关于他的资料研究报告。
张衡生于东汉末年,大约在公元78年左右出生于江苏邻水(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人物。
他自幼聪明好学,对于天文地理和数学方面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他年轻时,曾经广泛学习古代文献,对于众多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
张衡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尤其是在天文学和地理学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浑天仪是一种可以观测天体运行的仪器,可以用来确定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规律,成为了后来中国天文学的基础。
地动仪则可以用来检测地震,对于地震学的研究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除了在科学领域有所突破外,张衡还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
他曾经在东汉初期担任吏部尚书的职务,以及后来魏晋时期的散骑常侍,甚至还被封为杨平侯。
在文学方面,张衡曾经创作了许多诗歌,其中包括名为《党怀英新十一首》的长诗,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
尽管张衡的科学贡献非常重要,但他并没有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
在张衡的后半生中,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政治和宗教的压力,他的地位逐渐下降。
最终,他因为贪污罪名被贬谪到南海岛(今广东省湛江市),在那里去世,享年72岁。
总结来说,张衡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成就在科学和文学上都有所表现,对于中国古代科学和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尽管他的后半生遭遇了困难和不公正待遇,但他的贡献和成就仍然被后世所重视和尊敬。
张衡名言名句
张衡名言名句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张衡简介
2.张衡的名言名句
3.张衡名言名句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张衡,字平子,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文学家。
他对于科学和文化的贡献极为卓越,被誉为“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泰斗”。
张衡留下了许多名言名句,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人生在世,没有事情是不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有恒心和毅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恒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
另外,张衡还有一句名言:“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地位,而应该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获得地位;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努力提升自己,让别人能够了解和认可自己。
张衡的这些名言名句,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第1页共1页。
张衡简介
称赞 有条理
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 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 乞骸骨 尚书
告老还乡 征召授官
四年卒。 四年卒。
史职,五载复还。 辄积年不徙。自 去 史职,五载复还。 积年不徙
就
调动
辞去
浑天仪
洛阳平昌门南的灵台就 是 当时的天文台。这里 的总管是灵台丞,属太 史令管辖,上面有候气 的、候风的、候日的、 候星的等40多人,张 衡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经 过了无数次的观察、研 究、测验,于公元11 7年在洛阳研制成功了 观察天象的新型仪器— —浑天仪。这是世界上 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 型天文仪器。
拨动机关
龙头的
就
用
自从
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 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 学者咸怪其无
未有之
与今义相同
征兆
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 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 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张衡简介
张衡(公元78—139年), 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 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 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 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 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 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 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 一座巍巍丰碑。
第一段
勾划出能表现张衡的博学多才的句子
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贯六艺,才高于世。十年作《二京赋》
才
方向
永和初, 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
离开京城
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 豪右, 不轨。 下车,治威严, 法度,
张衡简介
,诞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 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阳市城 北五十里石桥镇)。祖父张堪是地方 官吏,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张 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 还要靠亲友的接济。正是这种贫困 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到社会下层的 劳动群众和一些生产、生活实际, 从而给他后来的科学创造事业带来 了积极的影响。在数学、地理、绘 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表现出了非 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述
返回目录
张
成
就
衡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 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 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 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 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 等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 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 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 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 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 祀千龄,令人景仰。”
返回目录
1. 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 “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 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 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 ”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 “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 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 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 仪”那样大的成果 。
返回目录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返回目录
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 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 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 五 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 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 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 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 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 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 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 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 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 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 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
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
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着有科学、哲学、和文学着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着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着《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
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到之间。
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
张衡介绍
•简介
• 张衡 (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 编辑 •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 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 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 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 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 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 鄂伯。
2、张衡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 通了六艺的道理,而且还喜欢研究算 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但在 青年时期,他的志趣大半还在诗歌、 辞赋、散文上,尽管他才高于世,却 没有骄傲之情。平常从容淡泊,不喜 欢与俗人相交。
步入仕途
汉和帝永元(89年—105年)年间,张衡被 推举为孝廉,但他没有接受,公府几次征召 也不到。当时,国家太平已久,自王侯以下, 没有不奢侈过度的。张衡于是仿照班固的 《两都赋》,殚精竭思十年,才作成《二京 赋》,用以讽谏朝廷。大将军邓骘欣赏张衡 的才华,多次征召他,张衡都不应命。[6] 公元100年(永元十二年),张衡应南阳太 守鲍德之请,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 八年后,鲍德调任京师,张衡即辞官居家。
机械
张衡掌握高明的机械技术, 据传他当时还制做过两件神 奇的器物。一件是有三个轮 子的机械,可以自转;一件 是一只木雕,能在天上飞翔。
数学
《后汉书》提到,张衡曾写过一部《算罔论》 《灵宪》是网络天地而算之,故称《灵宪算 罔论》。从《九章算术· 少广》章第二十四题 的刘徽注文中得知有所谓“张衡算”,张衡 给立方体定名为质,给球体定名为浑。他研 究过球的外切立方体积和内接立方体积,研 究过球的体积,其中还定圆周率值为10的开 方,这个值比较粗略,但却是中国第一个理 论求得π的值。
演讲稿关于张衡
演讲稿关于张衡张衡,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他的一生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我将就张衡的生平和成就,以及他在中国科技史上的地位,做一番简要的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张衡的生平。
他出生于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他在地理学、天文学、数学等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
尤其是在地理学方面,他发明了浑天仪,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测量地理方位和测定时间的仪器。
他还编著了《西京赋》,这是中国古代地理学著作的开山之作,对后世的地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谈谈张衡在中国科技史上的地位。
张衡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杰出代表,他的成就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浑天仪和《西京赋》为中国古代地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世的科学家和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他的成就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中国科技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最后,我想说的是,张衡的成就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光辉篇章,更是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他的勤奋、执着和创新精神,都是我们今天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我们应该铭记张衡的成就,传承他的科学精神,努力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张衡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位伟大科学家,他的成就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浑天仪和《西京赋》为中国古代地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世的科学家和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应该铭记张衡的成就,传承他的科学精神,努力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他的成就点赞!。
张衡简介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个人资料简介
张衡简介东汉天文学家张衡个人资料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下面由yjbysXX为大家整理的东汉天文学家张衡个人资料简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
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
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着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着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
《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
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张衡生平介绍博通经籍张衡的家族世代为当地的大姓。
他的祖父张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曾把家传余财数百万让给他的侄子。
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张堪被任命为蜀郡太守,随大司马吴汉讨伐割据益州的公孙述,立有大功。
其后又领兵抗击匈奴有功,被拜为渔阳太守。
曾以数千骑兵击破匈奴来犯的一万骑兵。
此后在他的任期内匈奴再也没有敢来侵扰。
他又教人民耕种,开稻田八千顷,人民由此致富。
所以,有民谣歌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张堪为官清廉。
伐蜀时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对公孙述留下的堆积如山的珍宝毫无所取。
蜀郡号称天府,但张堪在奉调离蜀郡太守任时乘的是一辆破车,携带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
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
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
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
张衡生平简介
张衡生平简介张衡生平简介张衡,字平子,南阳五圣之一,在文学方面张衡也有着重要的成就,并且还和司马相如、扬雄还有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张衡的职业很多,有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还是地理学家,并且张衡在东汉的官职有官至太史令,晚年入朝任尚书。
而在张衡的一生最主要成就是开创了我国天文,地理研究的先河。
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且认为月球自身是不能发光的,而月亮带来的光,主要是太阳光的反射,正确的解释了月食现象。
张衡由于幼年时期,家境衰败,生活贫困,所以他早期接触的劳动生产过程和生活实际需要,给他后来的发明带来了影响。
16随后,张衡游览山水,当时他的兴趣爱好还是在诗词歌赋上,结交了许多文人雅客。
后来在刘祜的邀请下,张衡进京做官,开始他的科学研究。
他一生为中国天文学、地震学所作出的贡献也在此期间完成。
后来张衡逝世,享年6十岁,知道宋徽宗期间,并追封为西鄂伯。
为了纪念张衡,在1970年,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表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1977年,联合国天文组织又把小行星1802改名为“张衡星”,2022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9092命名为“南阳星”,一次纪念张衡及其诞生地。
张衡发明了什么张衡一生的发明很多,最著名的是张衡的地动仪,当时称为候风地动仪,据记载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直径八尺,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有一条龙首朝下的龙,每条龙的嘴巴里面都有一颗铜珠,每条龙下面有一只张大嘴巴的蟾蜍。
当地震发生时,龙嘴里的铜珠会掉进蟾蜍的口中。
所以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地震仪之祖,但它只限于预知地震的大概方向。
浑天仪也是张衡发明的,张衡在制作了浑天仪后,还写过一篇文章,但现已流失,只在其他史书上有做了引述。
瑞轮荚是张衡发明的自动日历,它主要是靠流水作用,从每月第一天开始,每一天出现一片叶子,到满月后一共15片叶子,然后每天再收起一片,循环开始。
指南车也是张衡发明的,它主要是利用齿轮的机械原理,车箱内用一种能装了齿轮,车箱外壳上放了木人,无论车子朝哪个方向转动,木人伸出的臂永远指向南方。
张衡的资料
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
字平子。
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召县石桥镇)人。
少游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通五经,贯六艺,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
自元初二年(115)至永建初,两次为太史令。
精通天文、历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
在天文学理论方面,张衡是浑天派的主要代表。
关于天地之起源,他认为天地未分之前,乃是一片混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聚为地,阴阳相荡,产生万物。
他还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食形成的原因,认为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蚀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他依据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肯定了宇宙的物质性和无限性。
张衡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著作收集在清严可均所编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在数学上著《算罔论》,曾计算球的体积。
又创圆周率π=92/29。
张衡还擅长文学,撰写诗、赋、铭等三十余篇,其中《东京赋》、《西京赋》、《南都赋》为世人称道。
存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辑刻在《张河间集》内。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
张衡简介_张衡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张衡简介张衡 张衡 (78~139),东汉家,天⽂学家,家。
字平⼦。
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召县⽯桥镇)⼈。
少游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通五经,贯六艺,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
⾃元初⼆年(115)⾄永建初,两次为太史令。
精通天⽂、历算,在前⼈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
在天⽂学理论⽅⾯,张衡是浑天派的主要代表。
关于天地之起源,他认为天地未分之前,乃是⼀⽚混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聚为地,阴阳相荡,产⽣万物。
他还第⼀次正确地解释了⽉蚀形成的原因,认为⽉光是⽇光的反照,⽉蚀是由于⽉球进⼊地影⽽产⽣的。
他依据当时的天⽂学知识,肯定 了宇宙的物质性和⽆限性。
张衡把中国古代⾃然科学和哲学推向了⼀个新的⾼度,其著作收集在清严可均所编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中。
东汉著名的天⽂学家、⽂学家、思想家。
字平⼦。
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桥镇)⼈。
⼗六七岁时曾游三辅(今陕西西安及附近⼀带地区),观察社会历史情况。
不久到洛阳,读《五经》,学六艺。
永元⼗⼆年(100),为南阳太守鲍德主簿。
永初⼆年(108)拜郎中,后迁尚书郎。
元初⼆年(115)任太史令等职。
永和元年(136)为河间相,后⼜拜尚书。
永和四年卒于官。
张衡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是天⽂学。
他是古代浑天说代表⼈物之⼀。
在相传为张衡所作的《浑仪图注》中,具体阐述了浑天说:浑天如鸡⼦,天体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地⼩。
天地都乘⽓⽽⽴,载⽔⽽浮。
浑天说在较长的内⽀配了中国的宇宙结构学说。
他著有《灵宪》,解释天地起源及天体演化的⼀些问题。
他以为在中原能看到的星数约⼆千五百颗,⽽全部星数则有⼀万⼀千五百⼆⼗颗之多。
《灵宪》中并讲解了⽉⾷发⽣的基本道理。
张衡⼜改进了浑天仪(即现在的天球仪),利⽤齿轮系统把浑象与计时漏壶联系起来,能在室内观测到恒星的位置。
他还设计制造了候风地动仪,仪器⽤铜铸成,象⼀个酒樽,中间有⼀都柱(即震摆),都柱周围平列着⼋个⽅向的机械。
张衡
张衡
张衡(公元78年~139年)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河南南阳人。
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的观测天体的浑天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
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由于张衡在天文、地理、历法、地震、器械等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
政府于1956年重修了他的坟墓,科学院院长为墓碑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张衡生平事迹及2020
张衡生平事迹及XX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
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
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
《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
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
在科学发明创造方面,张衡更是 ___和世界文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中国的浑天仪,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起,开始了迅速的发展。
西汉的耿寿昌发明了最早的浑天仪。
公元125年左右张衡在耿寿昌、傅安和贾逵的基础上,加上地平环和子午环,制作成了完整的浑天仪。
李约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张衡是演示用浑仪(中间装有地的模型)的首创者,同时又成功地利用水力来运转浑仪(包括观测用)上的环圈,他用一种方法把演示和观测两者的效用结合起来了。
自此以后,这两种浑仪的制用方法经过几百年都没有多少改变”;“据我们所知,关于浑仪的资料,以张衡的《浑仪》一书的残篇为最古(约公元125年)。
”他还创制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亦名浑象)。
根据《宋书·天文志》记载,该浑天仪至东晋犹存。
张衡在公元132年制造了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非常科学和准确,史称“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此外张衡还制造了三轮自转车、指南车、自飞木雕等。
参考:百度百科—张衡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杰出的物理学家
中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张衡简介: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功绩: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我国天文学发展的历史是悠久的。
到汉代已有盖天、宣夜和浑天等学派。
盖天说认为,天如盖,盖心是北极,天盖左旋,日月星辰右转。
宣夜说认为天无定形,日月星辰“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并不附着于“天体”之上。
浑天说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地乘气而立,载水而行。
宣夜说后来不幸失传了,盖天、浑天两说并行,竞相争鸣,比较科学的浑天说渐占上风。
同时,观测天象的仪器也不断出现,如武帝时洛下闳制造了浑天仪,宣帝时耿寿昌又造了浑天仪,和帝时崔瑗的老师贾逵更制造了黄道铜仪。
张衡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
任太史令后,他更加勤奋地“研核阴阳”,终于“妙尽璇玑之正”。
元初四年(公元117年),一件成就空前的铜铸浑天仪,被张衡造了出来。
浑天仪主体是几层均可运转的圆圈,最外层周长一丈四尺六寸。
各层分别刻着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还有“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纬等等天象。
张衡的历史故事
张衡的历史故事张衡(78年-139年),字次山,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河南封丘(今河南省封丘县)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和发明家。
他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贡献对中国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衡的天文学和地理学成就是他最为著名的贡献之一。
他是中国古代最早使用仪器观测和记录天象的学者之一。
他发明了“浑天仪”,这是一种可以用来观测天体运动的仪器。
浑天仪的原理基于天球的概念,通过仪器的旋转和倾斜可以模拟出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天空景象。
张衡利用浑天仪观测了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并对它们的运动规律进行了记录和研究。
他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天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也为中国科学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地理学方面,张衡最著名的成就是他提出了“地动说”。
他认为地球是圆形,并且自转和公转。
这一观点颠覆了古代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对地理学和天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衡通过观察日食和地震等现象,提出了地动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古代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除了天文学和地理学,张衡在数学和医学领域也有重要的贡献。
他的数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圆周率和平方根的方法上。
他提出了一种用有理数逼近圆周率的方法,并计算出了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的数值。
这一方法在数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学方面,张衡研究草药并总结了丰富的草药疗法,对后世的医学研究和实践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张衡还有一项重要的发明,那就是“地动仪”。
地动仪是一种用来检测地震的仪器,通过测量地面振动的幅度和方向来判断地震的发生。
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检测仪器之一,它为古代中国的灾害预警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张衡是一位全才型学者,他在多个领域的杰出成就使得他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的研究和发明不仅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张衡的历史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成就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张衡的介绍
张衡介绍
张衡(78-139),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学术成就
张衡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学家。
他的成
就涉及到天文学、地震学、机械技术、数学乃
至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有两项最重要的工作——著
《灵宪》,作浑天仪。
此外,在历法方面也有所
研究。
《灵宪》是张衡有关天文学的一篇代表作,全
面体现了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和发展。
原文被《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所征引而传世。
文中介绍的天文学要点如下:
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天体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月蚀起因于地遮日光,月绕地行且有升降。
他认识到太阳运行(应是地球公转)的某些规律,正确解释了冬季夜长、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昼夜等时的起因。
他指出在中原可以见到的星有2500个,与今人所知略近。
他经过对某些天体运转情况的观测,得出一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结论,与近世所测地球绕日一周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的数值相差无几。
【最新推荐】张衡简介-范文word版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张衡简介篇一:张衡简介张衡简介张衡(78~139),中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字平子。
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
出身望族,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在洛阳任郎中,元初元年(114)迁升尚书侍郎。
元初二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共14年。
在天文学,中国古代宇宙论中的浑天说的代表人物。
汉代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有三家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张衡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并认为蛋壳之外的宇宙是无限的,在天地未分之前,混混沌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
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
由地溢出之气化为星。
这些关于宇宙起源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
正确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月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正确解释月食成因是月球进入地影而造成的)。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采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天球仪)和计时漏壶结合起来,制成漏水转浑天仪,用来演示星空变化,说明浑天说。
著有《灵宪》、《灵宪图》、《浑天仪图注》等。
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
在地震学,重视观测实践,亲自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比欧洲早1700多年。
(但先进出土的候风地动仪并不是张衡所制作的,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照图像仿制的在汶川、玉树等地地震时龙头嘴里的珠子并没有掉落,据说司南也是仿制的)在地理学,绘制有完整的地形图,并制造出“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等。
在气象学,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风信鸡早1000多年。
在机械学,制成能飞行数里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
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亲自测定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是周天的1/736,即29角分24角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小行星
小行星1802,即张衡小行星(1802 ), 是太阳系的小行星之一,位于小行星带。 小行星1802于1964年10月9日由南京紫金山 天文台发现。1977年,小行星1802被命名 为“张衡”,以纪念中国东汉的科学家、 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 小行星1802也是第一颗以中国人名命名 的小行星。此外,1970年,月球上的一座 环形山也以张 衡的名字命名。
பைடு நூலகம்
返回目录
1. 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 “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 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 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 ”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 “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 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 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 仪”那样大的成果 。
返回目录
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 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 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 五 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 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 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 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 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 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 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 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 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 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 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
返回目录
张 衡 小 时 候 的 故 事
张衡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祖父张堪自小志高力行, 被人称为圣童,曾把家传余财数百万让给他的侄子。 光武帝登基后张堪受荐拜官。曾被任为蜀郡太守随 大司马吴汉讨伐割据蜀郡的公孙述,立有大功。其 后又领兵抗击匈奴有功,拜为渔阳(今北京附近)太 守。曾以数千骑兵击破匈奴来犯的一万骑兵。此后 在他的任期内匈奴再也没有敢来侵扰。他又教人民 耕种,开稻田八千顷,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 谣歌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为官 清廉。伐蜀时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对公孙述 留下的堆积如山的珍宝毫无所取。蜀郡号称天府, 但张堪在奉调离蜀郡太守任时乘的是一辆破车,携 带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返回目录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述
返回目录
张
成
就
衡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 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 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 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 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 等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 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 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 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 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 祀千龄,令人景仰。”
同学们,大家好!
走 近 张 衡
生 平
概
张衡,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
,诞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 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阳市城 北五十里石桥镇)。祖父张堪是地方 官吏,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张 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 还要靠亲友的接济。正是这种贫困 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到社会下层的 劳动群众和一些生产、生活实际, 从而给他后来的科学创造事业带来 了积极的影响。在数学、地理、绘 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表现出了非 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