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苏教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独树一帜(dú shù yī zhì)D. 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劳动的艰辛。
B.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C.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D. 他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对答案胸有成竹。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眼疾手快B. 瞬息万变C. 雪上加霜D. 铁证如山4.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演员的表演真是出神入化。
B. 他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C. 这次考试难度较大,同学们都感到压力山大。
D. 她为了考试,连续几个星期熬夜,真是日夜兼程。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昨天去了公园,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
”B. “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喜欢看。
”C.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爬山吧。
”D.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找到,请你帮我一下。
”6.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她每天早上都会去跑步。
变换后:她每天早上跑步。
B. 原句:他写的文章很生动。
变换后:他的文章生动。
C. 原句:我们学校有一个美丽的花园。
变换后:我们的学校有一个美丽的花园。
D. 原句:这个问题很难,我们需要一起讨论。
变换后:这个问题很难,我们需要讨论。
7.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个小村庄就像一颗镶嵌在山间明珠。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百读不厌。
C. 雨中的城市,就像一幅水墨画。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友谊.(yí) 纠葛.(gé) 静谧.(mì) 侃侃..而谈(kǎn)B.下载.(zǎi) 匀称.(chèn) 蹉跎.(cuō) 危言耸.听(sǒng)C.窗槛.(jiàn) 裹挟.(xié) 亘.古(gèn) 休戚.与共(qī)D.造诣.(yì) 熨.帖(yùn) 炽.热(chì) 良莠.不齐(yǒu)2.下列各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爱戴殴打蜇居不卑不吭B.开销煤碳报酬半途而废C.渲染厮杀肿胀百尺竿头D.呕气延申按摩变幻莫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由于家乡雨水不足,土地贫瘠,全村人经过多次讨论,最后决定安土重迁....到另一个地方。
B.这个月公司的业绩差强人意....,没能达成预期目标,这也提醒我们要及时整改工程方案。
C.老贝尔曼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
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D.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班长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看着他搞怪的动作,同学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一个作家,如果是用很讲究的中国话写作,即使他吸收了外来的影响,他的作品仍然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D.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我的屋子,或扣我的门,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人。
5.请从下面一段话中筛选出最能准确表达核心意思的三个词语(每词不超过三个字)。
(3分)我们在这里聚会,并不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我们每一方都有这样的利益,就是维护我们的独立和我们人民的安全;我们每一方都有这样的希望,就是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可以在其中和平相处,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让历史而不是让战场对他们的不同理想作出判断。
苏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苏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卷苏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角色(ju é)蓓蕾(bèi)暂时(zhàn)人才济济(jǐ) B. 剥皮(bāo)成绩(chéng)勾当(gōu)拈轻怕重(zhān) C. 强迫(qiǎng)宿舍(shè)熟悉(shú)哄堂大笑(hōng) D. 创口(chuāng)连累(lěi)开拓(tuò)模棱两可(léng)正确答案是:C. 强迫(qiǎng)宿舍(shè)熟悉(shú)哄堂大笑(hōng)。
A项,蓓蕾(bèi) --bèi,暂时(zhàn) --zàn;B项,剥皮(bāo) --bāo,勾当(gōu) --gòu,拈轻怕重(zhān) --ni ān;D项,连累(lěi) --lèi。
故选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凭借“大数据”这个金字招牌,在“大智”公司工作的年轻人收获了不少羡慕的目光,一有机会他便首当其冲,幸运地融入大公司的企业文化。
B. “书香浸润校园,墨香飘洒人生”。
学校举办读书节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C.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句诗明白如话,但是,其探求“愁”之内涵的意境却十分深远。
D.“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听着这些什么也不图、什么也不争的干净透明的歌曲,让我们感受到时光匆匆,时不我待。
正确答案是:D.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听着这些什么也不图、什么也不争的干净透明的歌曲,让我们感受到时光匆匆,时不我待。
A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句中没有“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的意思。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如歌生命,是一曲永无休止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生命的意义。
在这曲生命的乐章中,有欢乐、有悲伤、有挫折、有成功。
而每个人都是这曲乐章的演奏者,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奏响属于自己的人生之歌。
(1)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是一曲永无休止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生命的意义。
B.文章以生命如歌为题,意在表达生命的过程充满了欢乐和悲伤。
C.每个人都是生命的演奏者,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奏响属于自己的人生之歌。
D.文章以比喻的手法,将生命比作一首歌,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生命,是一曲永无休止的乐章”这句话,点明了生命的本质。
B.文章通过描述生命中的欢乐、悲伤、挫折、成功等,展现了生命的丰富内涵。
C.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是生命的演奏者,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奏响属于自己的人生之歌。
D.文章通过生命如歌的比喻,表达了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生命的过程充满了欢乐和悲伤,这是生命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B.文章认为每个人都是生命的演奏者,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D.文章认为挫折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不断前行。
(4)文章中“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奏响属于自己的人生之歌”这句话,有什么作用?(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生命如歌”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间的声音》日落西山,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留下一抹余晖。
风刮过小巷,白天贪玩的孩子全都分散在各个角落,邻里闲聊的声音也暂时停歇,整个小镇安静下来了。
这时,空气里充满了过往的喧闹和生机。
我抬头望,蔚蓝的天空带着淡淡的紫霞,第一次觉得天空是那么熟悉和亲切。
不一会儿,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光,整个村庄都仿佛沐浴在了月光之中,再一看,已是夜半更深了。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束光作家毕飞宇经过院墙的一道小门,就可以朝村庄的深处走去。
几十年前的夜晚,天际是漆黑一片,与村庄一起隐没在深深的夜色里面。
整个的村庄,除了高高扬着的,或者低低垂着的,除去挂在油灯上的几撮亮晃晃的煤油灯,就没有别的光了。
光是一种非常孤单的东西,它不会发光的时候,只有等待。
年纪稍大一点的男性都喜欢拉歌唱,尽管嗓音还不错,但又有什么用呢?他们等待着光的到来,只有等到了光,他们才有勇气向恋人求爱。
有%d分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作者用华丽的词藻描写乡村夜晚的朴素之景,富有画面感。
B.“院墙的一道小门”引路,村庄的深处是故事的发生地。
C.“漆黑一片”一词写出了村子人与外界的隔绝,语言简洁传神,为后文求爱不果做了铺垫。
D.文章以“一束光”标题,既写了乡村夜晚的亮光,也通过光暗示人物的理想与勇气。
2.文章首段描述的是什么样的乡村夜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中多次提到“等待”,请分析“等待”的具体含义。
4.文中的“拉唱”是指什么样的场景,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状态?5.结尾段提及的“有%d分”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秋夜》鲁迅capacity)后的第一天晚上。
淡下来,已经消尽,只剩破壁;不多时, Expedition)又起来,驱我入暗室中。
这是医院的暗室。
墙,卷边,蓬蓬不顺滑,conomy)牙��,还睡在壁上,是徐志摩送石民的大中。
我睡的下铺,上铺是王艺争。
他的床却不是我平常睡的,原来被他们圈去,给了那睡在地铺上的病家了。
倒也不难,旧梦里寻得来的旧茧稠伞,给了我,刚好可以铺一铺。
屋外,是霏霏的秋雨。
街灯惨淡的放在那里,照着各有心思的人们的脸,度过这和平的夜晚。
小园里满种着桂花,那里见过开花,只暗oubliander,一阵香来,把个寂寞也搅浑了。
苏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潇洒振聋发聩潜移默化B. 漫不经心沉鱼落雁雕梁画栋C. 恍然大悟娇揉造作纷至沓来D. 精卫填海源远流长息息相关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许多名胜古迹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各种兴趣小组。
C.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D. 他的演讲激起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的强烈共鸣。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
B.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D. 他努力学习,希望能够考上名牌大学。
4.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恢弘、壮丽B. 豁达、开朗C. 严谨、严格D. 崇高、伟大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C. 他非常勤奋,每天都学习到深夜。
D.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6. 下列词语中,属于反义词的一项是()A. 高兴、快乐B. 深沉、浅显C. 稳重、轻浮D. 慷慨、吝啬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B. 他的笑声如洪钟般响亮。
C. 她的舞蹈跳得非常优美。
D. 他学习非常努力。
8. 下列词语中,属于形容词的一项是()A. 飞快地B. 美丽的C. 看见D. 静静地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朵花好像在向我微笑。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C. 他学习非常努力。
D.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学习非常努力,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如花朵般绽放。
D. 他努力学习,希望能够考上名牌大学。
苏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必修一、二)
苏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必修一、二)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期末试卷(附答案)
第Ⅰ卷(20分)
一、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喧嚣(xiāo)濡染(rú)蝉蜕(ruì)胡诌(zhōu)
B.剥蚀(shì)嗔怒(zhēn)隽永(juàn)矗立(chù)
C.老媪(áo)纶巾(guān)铿锵(kēng)猝然(cù)
D.充塞(sài)谗言(chán)戍卒(shù)嗜好(shì)
2.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憾费尽心机按捺不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抉择历历在目妄自菲薄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C.萦绕至高无尚恪尽职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急躁汗流浃背废寝忘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不喜欢他。
B.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幺大的能耐。
C.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
高一语文上期末试卷苏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sēn mò guǎ yán)B.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C. 脚踏实地(jiǎo tà shí dì)D.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轿车逐渐进入普通家庭。
B. 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
C. 她的讲话既生动又幽默,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D. 近期,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有效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3. 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树梢,仿佛是一块银色的圆镜。
B. 这篇文章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让我陶醉其中。
C.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和自信,仿佛能战胜一切困难。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古代汉语常用词汇的一项是()A. 花草B. 山川C. 风雨D. 骑士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研究得很透彻,已经发表了几篇论文。
B. 我对他的建议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C. 她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总是面带微笑。
D. 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B.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班的骄傲。
C. 他的言谈举止得体,让人印象深刻。
D. 这项政策实施后,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用心良苦,终于取得了成功。
B.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C. 他的脸色苍白,显然是病了。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 苏教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24分)一、基础知识(16分,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粗糙.( cāo )呕哑.( yǎ)狙.击( jū)羽扇纶.巾(guàn)B. 熨.帖( yù)粗犷.(guǎng )坍圮.( pǐ)赫.然在目( hè)C. 隽.永( jùn )蛰.伏( zhé)隐遁.( dùn)转弯抹.角( mā)D. 斐.然( fēi )恪守..( kè)祈.祷( qǐ)臭名昭.著(zhāo)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慰籍撒手亘古不变不速之客B. 铿锵模糊一愁莫展百无聊籁C. 坐落贤惠无济于事雕栏玉砌D. 梗概跌宕真知灼见苍海桑田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最后的长春藤叶》)②我非常喜欢让小溪凉爽的流水从我张开的手指缝隙间地淌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③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的朱红……(《我与地坛》)A. 启示急切炫目B. 启事急促炫目C. 启示急促炫耀D. 启事急切炫耀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毛泽东的词大多以翻云覆雨....的磅礴气势书写革命豪情,意境雄浑优美,风格豪迈奔放,确实如柳亚子所称赞的“虽苏、辛不能及”。
B. 1945年,声名显赫....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C. 为什么有些人在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D. 她是怎样心猿意马....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句是:()A.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
苏教版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瞠目结舌(chēng)B. 脍炙人口(kuài)C. 风驰电掣(chè)D. 溢于言表(y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新事物、新概念、新名词层出不穷。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C.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D. 他的发言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走进教室,看见黑板上写着:“今天下午第三节课,全校师生参加运动会。
”B. 我最喜欢的一句诗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他说:“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出发了。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引人入胜。
4. 下列词语中,形近音近但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奔跑跑步B. 奔腾飞奔C. 沉默寂静D. 谦虚谦恭5.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导师,引导我们走向知识的殿堂。
B. 星星闪烁,就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注视着人间。
C. 他勤奋好学,就像一块璞玉,经过雕琢后定会光彩照人。
D. 这场雨下得真大,仿佛要把整个城市淹没。
6. 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我们学校的学生素质很高,学习成绩优异。
B. 这次比赛,我们队表现出色,获得了冠军。
C. 他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D.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读起来很有趣。
7.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优秀。
B. 我们既要关心国家大事,也要关心身边的小事。
C. 他虽然学习努力,但是成绩并不理想。
D.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
8.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为人正直,深受大家的信任。
B. 这场演讲比赛,她表现得非常出色。
C. 他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苏教版附答案)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苏教版附答案)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苏教版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及其详细答案
咼中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共22题,每小题3分,共66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 的一项是()A. 摭拾(zh e)啮噬(ni e攒蹙(cu cn)鲜为人知(xi oi )B. 衽席(r en商榷(qu e)甄别(zh en挥斥方遒(qi QC. 戕害(qicn g)颓圮(p》赭色(zh e)锲而不舍(q)D. 不啻(d》搭讪(shm)桑梓(z I横槊赋诗(shu o)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这时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憾了。
B. 凡高不愿自己继续成为提奥的负担,于是想到了死亡,他害怕自己发起病来不能自恃,所以选择在清醒的时候开枪自杀。
C. 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
D. 在朱丽叶临终前数日,雨果给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尽情倾泻着沉封在心头的情感:你知道,我爱你已达五十年之久,这是一个美丽的奇遇。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人类的祖先在迁徙过程中_______ 了漫长的岁月。
②人类固然不希求逢到哀苦,然而为了________ 人生的美好,也不应该躲避痛苦。
③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_ 的断然压力。
④在________ 的林海深处,也许生长着一些不为人类所知的稀有物种。
A. 度过领略商榷苍莽B.渡过领略商榷苍茫C.度过领会商量苍茫D.渡过领会商量苍莽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先攻中国近代史,以研究谭嗣同出了丰硕的成果,打响了第一炮,奠定了他在治学上的坚实基础,此后研究成果不绝如缕.,最后在美学领域擎起大旗。
B.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 我们不能因为基础差、底子薄,就对自己妄自菲薄..;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苏教版_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谈笑风生B. 轻歌曼舞沐浴春风C. 息息相关融会贯通D. 炽热炎炎一帆风顺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最近几年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
B. 我相信通过这次讨论,对大家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C. 他的演讲富有激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帆”指的是一艘孤零零的帆船。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依山尽”表示太阳落山的样子。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凌绝顶”表示登上最高峰。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片枫叶像火一样燃烧着。
B. 这场雨下得像瀑布一样。
C. 他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D. 那朵花像火焰一样绚烂。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他告诉我:“明天下午三点在图书馆门口集合。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历史、地理、文学等多个方面。
C. 我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听古典音乐。
D. “这个问题很难,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吧。
”6.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热心帮助同学。
B. 他学习非常努力,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C. 这个故事很感人,让人流下了眼泪。
D. 他不喜欢运动,所以身体比较虚弱。
7.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这个地方风景优美,值得一游。
B. 他的表演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这项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D. 他年纪轻轻,却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8.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很喜欢你的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期末考试(附完整答案)
郓高B 区高一1月月考语文试题第I 卷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友谊.(y í)纠葛.(g é)静谧.(m ì)侃侃.而谈(k ǎn )B. 下载.(z ǎi )匀称.(ch èn )蹉.跎(cu ō)危言耸.听(s ǒng )C. 窗槛.(ji àn )裹挟(xi é)亘.古(g èn )休戚.与共(q ī)D. 造诣.(y ì)熨.帖(y ùn )炽.热(ch ì)良莠.不齐(y ǒu )2.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爱戴殴打蜇居不卑不吭B. 开销煤碳报酬弱不经风C. 渲染厮杀肿胀百尺竿头D. 呕气延伸按摩变换莫测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所谓见解,包括对一事物的主张或评论,以及驳斥别人的主张而_________自己的主张。
②那些想利用克隆技术_______生命或再造人的企图是注定不能得逞的,而科幻小说中的所谓克隆出大批完全相同的人也将是不可能的。
③进步终究要战胜落后,科学终究要战胜愚昧,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这是历史不断____人们的科学真理。
A. 申述延缓启示B. 申诉延续昭示C. 申述延续昭示D. 申诉延缓启示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不久前有人搞了个自行车收藏展,在展品介绍中使用了“自行车收藏之最”等字眼,引来众多玩车人的贻笑大...方.。
B. 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C. 电信部门虽然对话费调整作了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莫衷一是....,普遍觉得话费“明降暗升”。
D. 苏菲与中国电影失之交臂....,《芬妮的微笑》的主角将由奥地利当红首席女星妮娜担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们已经渐渐步入贫富差距十分悬殊的社会阶段了,我并不怀疑“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先见之明,但是面对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政府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应对策略。
高一语文试卷题期末苏教版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装模作样沉鱼落雁瓜熟蒂落B. 雕梁画栋遒劲有力喜出望外C. 恣意妄为恍若隔世妙手偶得D. 沧海一粟脍炙人口雕虫小技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这次考试,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复习上。
B.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C.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D. 由于天气原因,火车晚点,导致很多旅客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最近读过的最好的作品。
”他说。
B. 我喜欢听音乐、看电影、打篮球。
C. 他的文章中引用了许多古代诗人的诗句。
D. “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
”他对我说。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条小溪,像一条绿色的飘带,在山间蜿蜒流淌。
B. 她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悦耳。
C. 那座山,仿佛是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俯瞰着脚下的一切。
D.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
5. 下列各句中,句式结构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虽然取得了好成绩,但是并没有骄傲自满。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许多科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C. 她在舞台上表演得非常出色,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我对他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阅读理解(50分)(一)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二)古诗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题目。
……三、作文(2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说明:以上试卷内容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高一年级语文苏教版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恣意妄为B. 落落大方雕梁画栋C. 纵横交错恣意妄为D. 风和日丽欢蹦乱跳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B.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旅行不得不取消。
C. 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使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作家。
D.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幅画的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B. 这个方案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C. 我喜欢运动,尤其是打篮球和踢足球。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并不骄傲。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B. 他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地理、科学等方面的书籍。
C. 这个故事很有趣,让人听了之后回味无穷。
D. 她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片树林像一幅水墨画,静谧而美丽。
B. 这场雨下得真大,仿佛要把整个城市淹没。
C. 他的声音洪亮,仿佛能穿透云层。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爱不释手。
6. 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B.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的历史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
C.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章回体小说,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D.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的神魔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
7. 下列各句中,用词准确、得体的一项是()A. 我昨天晚上熬夜看书,结果今天早上起不来床。
B. 这道题目很难,我做了好半天也没有做出来。
C. 这部电影拍得很好,我非常喜欢。
D.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我一口气就读完了。
8. 下列各句中,语法结构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苏教版高一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瞒天过海轻歌曼舞恍若隔世B. 轰轰烈烈鸡毛蒜皮水乳交融C. 倾盆大雨瞎子点灯一丝不苟D. 眼花缭乱情不自禁青出于蓝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已有数亿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B. 通过这次数学竞赛,使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他的讲话高瞻远瞩,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D. 他的勇敢、智慧和毅力,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帆风顺B. 破釜沉舟C. 走马观花D. 振聋发聩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她的演讲犹如春风化雨,让人深受感动。
C. 面对困难,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决不能畏首畏尾。
D. 他的画技精湛,每幅作品都栩栩如生。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来自四川,是我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
B.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C. 她喜欢音乐、舞蹈、绘画,还有写作。
D. 我们要认真学习,争取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科技改变生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手机、电脑、互联网等高科技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手机手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以前,人们出行需要携带大量的现金,而现在,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所有的支付问题。
此外,手机还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电脑电脑的普及,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我们可以通过电脑办公、学习、娱乐,甚至进行电子商务。
同时,电脑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让我们能够了解更多的知识。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苏教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徜徉涟漪晨羲通衢暮蔼B、愧怍赊账钳治寇冕疏浚C、罢黜媲美猖獗唆使缱绻D、戕害孝悌摧嵬信笺针贬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是()A、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
B、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C、我是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所以心情好得要命,和车厢里所有萍水相逢....的人道着“新年快乐”。
D、2001年9月11日,美国国内的班机遭恐怖分子劫持,撞毁了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罹难者达数千人,真是祸起萧墙....。
3、对下列语句层次划分恰当的一项是()①总之,我们要拿来。
②我们要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
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4、下面这段文字空缺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___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________已经是幸福的了。
____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___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________不是浅尝辄止。
A、不过而尽管乃至但是都B、假使也可是甚至况且也C、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都D、虽然但可是乃至况且也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有《白氏长庆集》。
杜甫,字子美,其诗歌艺术堪称集汉魏至盛唐诗歌之大成。
有《杜少陵集》C、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三校联考语文试卷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2分)①食物是危险的,但食物更是美好的。
②第一集《自然的馈赠》播出后,《舌尖上的中国》便成了新浪微博热门关键词,□□让那些“不看电视很多年”的80后,纷纷锁定每晚22:30的央视一套,坐等这部传说中的“吃货指南”。
③更夸张的是这部纪录片引发的“吃货效应”。
来自淘宝的数据显示:5月14日开播至今,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高达400万次,片中出现的毛豆腐搜索量甚至增长了48倍。
有人在微博上爆料:第一集介绍云南火腿之后,某淘宝店产生33笔订单,其中32笔是在节目播出当晚。
据说,有不少吃货是按图索骥,边看电视边下订单。
有网友专门制作菜单,香菇灌汤包、西湖醋鱼、葱烧海参、剁椒鱼头等片中提到的食物悉数尽收;有网友提议开个相关食品实体店;有网友呼吁干脆组个美食旅行团走一路吃一路……《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北大》等各种“舌尖体...”也开始在网上雨后春笋般涌现。
④播出效果这么火,《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却表示“挺不适应”,“好多人理解的,跟我们原来想表达的,不是很吻合。
”在陈晓卿看来,《舌尖上的中国》远不止是一部“吃货圣经”,而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也不应该只是“吃货”的狂欢。
⑤《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但比起片中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画面,这部纪录片更为人所称道的是它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这一点,在《舌尖上的中国》的海报上也有体现——既是筷子与肉,又是远山近水与轻舟。
美食,和美食背后的人与事,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中国韵味。
⑥从繁华的东南沿海大都市到边远的大山深处的村落,去年3月,《舌尖上的中国》开始在全国大规模拍摄。
一年多时间,央视纪录频道二三十人的团队走南闯北,包括港澳台在内,选取了60多个拍摄点,拍下了一道道美味佳肴,更记录了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
陈晓卿说,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
“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揭示出中国是个大一统的国家。
”陈晓卿认为,《舌尖上的中国》更关心的正是人与食物的关系。
⑦对中国人而言,吃,大概是最能把所有中国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了。
《舌尖上的中国》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浙江慈城有一对空巢老人,他们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儿孙从宁波回来,为儿孙制作可口的年糕,一家人吃着年糕唠家常。
然而,短暂的团聚后,儿孙们各自开车离去,家里又剩下这对老人。
“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原有的大家族也在发生变化。
我们希望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
”陈晓卿说。
⑧《舌尖上的中国》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祖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艰辛的劳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也有食物的演变过程,有方寸间的方桌厨房,也有广袤的祖国山河……“《舌尖上的中国》这类片子其实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片。
因为爱中国饮食,所以更爱中国。
”资深媒体人陈女士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其实它讲的不是美食,而是深入美食背后,讲文化传承,探讨当今社会中人类该如何善待食物、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文化学者胡野秋这样评价《舌尖上的中国》。
(节选自吴晓东《〈舌尖上的中国〉:一个民族的情感共鸣》)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②段中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而 B. 甚至 C.于是 D. 同时2.根据文意,请写出第③段中“舌尖体”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2分)3.原文中有下面文字,应该把它添加在第段后,文章表达才比较完整清晰。
(2分)原文:“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光讲吃,不就跟美食栏目一样了?这个片子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来做的,希望观众能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品读到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看到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陈晓卿说。
4.对本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为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价值就在于传播了中国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
B.第④段中,面对播出效果的火爆,《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表示“挺不适应”,意在表现陈导对待名利荣誉的淡定从容。
C.《舌尖上的中国》的海报设计富有创意,也体现了这部纪录片的浓郁的中国韵味。
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片中浙江慈城的一对空巢老人精心制作年糕,盼等儿孙回家团聚的故事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5.据报道,第65届戛纳电影节组委会主席南尼·莫莱蒂曾特意点名观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片花。
综观全文,请你推断是哪些原因引发了他观看这部影片的兴趣。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15分)①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
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②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
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续。
乡村里有狗吠鸡鸣牛哞,有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有静静地流淌的小河,在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
③走进田野,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
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到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都包含着铁质。
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所以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④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充分的存在理由。
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显得格外亮丽。
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都缘自树干的启迪。
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上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能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不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
土地时刻迸发出铁质的响声。
⑤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的人。
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高声地地骂一阵;悲哀时会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掩。
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
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闪电,他们不怕胼手胝足,他们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艰辛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
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种的姿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
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⑥乡村是农民的部落。
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人们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
城里人始终都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
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应该是我们思...。
...考.的问题⑦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
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蚀乡村而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得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
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永远不能忘记乡村的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6.在第3、4、5段中,作者形象地说明了“铁质”所具有的特质,请分点简要概括。
(3分)7.第6段在文中的作用。
(2分)8.“我”已“走进了城市”,为什么还说“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3分)9.下列对文章赏析不当..的两项是()()(4分)A.开篇“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
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的好处是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B.在第三段,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粱、谷子、玉米等农作物比作了自己的兄弟,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它们正在健康成长的模样。
C.本文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方法,生动表现出“我”对乡村无比亲切的感受。
D.本文着重阐述了乡村与城市的辩证关系,提醒每个出身农村的城里人不要忘记乡村铁质。
E.本文语言畅达,富有表现力,整散结合,把作者对乡村的情感表达得质朴而又动人。
10.从全文看,第6段中“我们思考的问题”应该不仅仅限于“是否要寻回乡村的铁质”,还应该包含其它内容,请写出其中的一点并就此谈谈你的思考。
(3分)(三)默写(5分)【任选5空,超过5空,按前5空评分】11.(1) 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诗经·蒹葭》)(3),英俊沉下僚。
(左思《咏史》)(4),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5)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6),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四)阅读以下作品,完成第12-15题。
(6分)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本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12.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一首五言律诗是《》。
(1分)1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
B. “况属”二字,起着承接、递进的作用,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再展开一个更为阔大的画面。
C.三四两句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含有草木摇落的悲秋之境。
D.全诗语言清新明快,结构严谨,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14.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请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以景结情的艺术效果。
(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13分)①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日将暮,取儿藁葬。
近抚之,气息惙然。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
夫妻心稍慰,但几神气痴木,奄奄思睡。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成以其小,劣之。
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
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喜而收之。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