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市级公开课五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公顷》教案

苏教版市级公开课五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公顷》教案

苏教版市级公开课五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公顷》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公顷》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公顷的概念,知道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对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有一定的认识。

但公顷作为较大的面积单位,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在生活实际中,公顷的概念也较少被提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公顷的大小,理解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公顷,知道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公顷进行面积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土地资源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公顷的概念,知道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理解公顷的大小,能运用公顷进行面积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公顷的大小,激发学习兴趣。

2.实际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加深对公顷概念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讲解法:教师讲解公顷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公顷模型、平方米模型、PPT课件。

2.学具:学生作业本、计算器、小组讨论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农田、公园等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公顷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公顷?公顷是什么概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公顷的定义,讲解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示例: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

让学生进行互动提问,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面积。

每组选定一个教室,使用公顷模型和平方米模型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册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册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册教案5篇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册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册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29~30页“分数除法(三)”。

教学目标: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1.能够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能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1.出示课外活动情况图问:从图中,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2.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

3.重点引导:跳绳的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4.引导观察,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1.指导完成P29的试一试的1,2题。

2.你能根据方程_×1/5=30编一道应用题吗?3.请你想一个问题情景,遍一道分数应用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1.引导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预习整理前面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三)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解:设操场有_人参加活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册教案2教学目标: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集团校公开课《认识公顷》教案

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集团校公开课《认识公顷》教案

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集团校公开课《认识公顷》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公顷这一面积单位。

公顷是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学会用公顷作为单位来计量土地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的概念,会计算不同形状的面积。

但是,对于公顷这一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实际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公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公顷的概念,掌握公顷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能够用公顷作为单位来计量土地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公顷的概念,掌握公顷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公顷这一单位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实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达到理解公顷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公顷和平方米的图片、视频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农田、公园等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场景的面积。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场景的面积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平方米”、“平方千米”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公顷。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公顷的定义和公顷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公顷的大小。

例如,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等于100米×100米的正方形面积。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小数和整数相乘》教案(公开课;定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小数和整数相乘》教案(公开课;定稿)

小数和整数相乘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同学们,西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但在不同季节,它的单价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出示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么列式?数量关系式是?(单价×数量=总价)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么列式?2.35乘3就表示几个2.35相加的和?2、引发思考:这两道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比有什么不一样?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乘整数”。

揭示课题:小数乘整数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一)探索一位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沟通情境说算理)1、师: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研究,0.8*3得多少。

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

2、汇报算法(1)0.8+0.8+0.8(电脑出示)师:这种算法是谁写的呢?请他上来介绍一下他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有补充或疑问请举手。

(2)0.8元=8角,8×3=24角,24角也就是2.4元。

(3)8*3=24,所以0.8*3=2.4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转化成了整数乘法。

(4)小数的意义:下面看看孙一丹是怎么想的。

它是从什么角度去思考的?(5)画数轴图:还有一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看懂了吗?(6)还有不少同学是用乘法竖式计算的。

这是新知识。

谁能上来在黑板上教教我们怎样列竖式计算。

3、学生板演:竖式追问:3和谁对齐?先算什么?再做什么?竖式算法思路和谁的算法思路相近?近在哪里?(都是先算8*3)这里的8*3表示8个角乘3得24个角,这里的8*3表示什么?(8个十分之一乘3得24个十分之一,也就是2.4。

)指两人说。

4、出示错误竖式:有个同学是这样写的,你觉得有问题吗?(要末位对齐)4、师:对比,这几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竖式计算算理清晰,简洁明了,研究复杂的小数乘整数计算,竖式计算占有优势。

5、板书横式答案和答。

师:这多种算法的结果都是2.4。

板书:横式答案和答(二)探索两位小数乘整数的算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用字母表示数》 区级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用字母表示数》 区级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用字母表示数》区级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字母表示数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用字母表示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顺利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概念,知道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数。

2.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够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

3.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概念,能够抽象地用字母表示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同时,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直观地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讲解和展示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实例: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用于让学生实践用字母表示数。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中的数量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

通过实例,引出字母表示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数。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字母表示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实例,尝试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换实例,互相检查对方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是否正确。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案(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案(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案(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多边形的特征,学会用钉子板上的方法来描绘多边形,并能够运用多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多边形的特征和性质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多边形的特征,学会用钉子板上的方法来描绘多边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多边形的特征,学会用钉子板上的方法来描绘多边形。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边形的性质,能够运用多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发现多边形的特征;通过操作钉子板,让学生学会描绘多边形;通过讨论和讲授,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边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钉子板:准备一个钉子板,用于学生操作和观察多边形。

2.多边形图片: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多边形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多边形。

3.多媒体设备: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多边形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多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多边形。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多边形的特征是什么。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钉子板上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钉子板上的方法来描绘多边形。

五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授课设计苏教版 【篇一: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授课设计(崭新全册)[1]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授课内容:1、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 页例1 - 例4 以及练习一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 - 11 页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平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领悟数学与平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感情与态度:经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领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边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看作些准备。

授课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授课难点:理解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时安排: 3 课时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授课内容:认识负数〔p1-3 练习一1-5 题〕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出入、海拔高度等拥有相反意义的量。

3、感情与态度: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亲近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授课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授课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授课过程:课前游戏: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相反的话。

一、授课例 1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告片头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授课用正负数和0 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 摄氏度师: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 3 摄氏度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出示图片:南京0 摄氏度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出示图片:北京零下 3 摄氏度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案(校内教研公开课)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案(校内教研公开课)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案(校内教研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是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小数,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读写和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小数无处不在,学生对小数的接触和理解程度不尽相同。

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小数。

2.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小数。

2.教学难点: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数卡片、实物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小数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如商品价格、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关注小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小数卡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小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点,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数读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读写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支付、身高体重比较等,让学生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五年级教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某一课题而编写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

教案的编写需要理清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以下是一些教学专家给出的方法和建议。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24-----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教案(扬州区级公开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教案(扬州区级公开课)

《解决问题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有序思考在生活中的运用,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的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获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情境导入师:王大叔想围一块花圃,可是他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能帮助王大叔解决吗?出示:王大叔用10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块长方形花圃,可以怎样围?师:找出关键词?(10根1米)你可以知道什么?(长方形的周长是10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10根小棒,你们能动手围一围,并记录好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生:长和宽的和是5米。

板书:10÷2=5(米)师:根据10根1米长的木条,也就是每一根木条的长度都是1米,可以知道什么?生: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

师:刚才我们通过用小棒围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想想看如果不用小棒围,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10÷2=5(米),长和宽的和是5米。

宽1米,长4米;宽2米,长3米。

师:那要不要继续往下列举,长3米,宽2米?2.解决问题师: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1: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块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师:你可以知道什么?(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长和宽的长度和一定是11米,板书:22÷2=11(米),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要求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面积与什么有关?(长和宽)师: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是11米,那长和宽具体是多少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选择典型例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通过一一列举的方法,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一一列举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基本运算和问题解决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一一列举的方法,将问题分解,逐步解决。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一列举的策略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引导,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一列举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一列举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难点: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自觉地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一一列举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材料。

2.练习题、小组讨论卡片等教学工具。

3.教学场地和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一一列举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找出问题的答案。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找出问题的答案。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总结一一列举的策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案(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案(定稿)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108-109探索规律“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发现钉子板上围成的多边形的面积,与围成的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多边形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字母式子表示关系。

2.使学生经历探索钉子板上围成的多边形面积与相关钉子数间的关系的过程,体会规律的复杂性和全面性,体会归纳思维,体会用字母表示关系的简洁性,发展观察、比较、推理、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获得探索规律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规律的奇妙,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探索钉子板上多边形的面积与多边形边上钉子数、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综合、归纳多边形的面积与多边形边上钉子数、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老师已经上面围了一些多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用这样的点子图代替钉子板。

这里每相邻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都是1cm,相邻4个点围成的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cm²。

师:这些都是在钉子板上围成的多边形,你想研究多边形的哪些内容呢?师:好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和钉子板上这些多边形的面积有关的知识。

你们猜想一下,这些多边形的面积会和哪些什么因素有关?师:是否和你们说的这些因素有关呢?下面我们就借助这些多边形来研究。

二、分层探索,发现规律(一)引导尝试,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

引导:请大家观察多边形,按要求数一数,算一算,在教材第108页的表格里填一填。

(1)数一数或算一算每个多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2)数一数每个多边形上的钉子各有多少枚;(3)想一想多边形的面积和边上的钉子数有怎样的关系。

2.学生交流,板书完成下面表格。

3.观察数据,比较发现。

引导:你能看出这些多边形的面积和边上钉子数的关系吗?同桌先说一说。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学期公开课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市级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学期公开课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市级公开课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4-95页例1、改编练习。

【教材简析】一一列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和画图等策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价值已有了一些具体的体验和认知。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一些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是多样的,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从而增强根据需要解决问题的特点,灵活选用策略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用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会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本节课教材提供的情境问题中涉及的相关知识也都是学生已有的,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很好的准备。

本课“一一列举”的策略也是学生有过往学习经历的,但思考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比较薄弱。

此外,动手操作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列举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自己和他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列举要按顺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能灵活应用列表等形式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准确理解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会应用一一列举的策略。

【教学方法与工具】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启发学生用表格等形式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的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数的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简化四则运算,运用数的单位进行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五年级数学苏教版》。

2. 教具:教学投影仪,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时间:5分钟)1. 教师展示一支铅笔,并问学生们认为它有多长。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铅笔的长度。

3. 教师请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可以用不同单位表示的物体。

Step 2: 学习新知(时间: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2. 学生们根据教材内容,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单位换算示例。

3.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并引导学生将其进行数的单位换算。

Step 3: 拓展练习(时间:20分钟)1. 学生们进入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并使用不同的单位表示它的尺寸。

2. 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如何进行单位换算,然后将结果汇总。

3. 每个小组随机选取一名学生上台演示他们的结果,并与全班进行比较分析。

Step 4: 归纳总结(时间: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数的单位换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综合练习,测试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Step 5: 课堂反馈(时间:5分钟)教师布置写作业,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数的单位换算。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业。

2. 整理笔记,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数的单位换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能够解决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定稿;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定稿;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定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的一节公开课,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转化的概念,让学生体会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四年级时学习了简单的方程解决问题,对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转化策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转化的概念,知道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转化的概念,学会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转化策略。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引入转化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转化的作用。

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转化策略。

通过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制作PPT,准备黑板。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了解转化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哪个面积更大?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例,让学生体会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呈现一个实际问题:一个水池,水深1.5米,现在要把水抽干,每小时可以抽0.1米,需要多少小时才能把水抽干?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体会转化策略的应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小数和整数相乘》教案(公开课;定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小数和整数相乘》教案(公开课;定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小数和整数相乘》教案(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小数和整数相乘》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运算方法,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小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运算,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运算方法。

2.小数乘整数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运算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运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和整数相乘的问题。

例如,一件商品原价为2.5元,现在打8折,求打折后的价格。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运算方法。

如2.5乘以3,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乘整数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例如,让学生计算2.5乘以3,2.5乘以4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运算方法。

教师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汇报。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以小数的运算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案(区公开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案(区公开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案(区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不规则图形,如圆、三角形、梯形等,以及相关的计算工具。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一些不规则图形,如圆、三角形、梯形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平方数等。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整数的认识和运算。

2. 分数的认识和运算。

3. 小数的认识和运算。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整数的认识和运算。

(1)通过示例和实际应用情境,介绍整数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巩固和训练学生的整数计算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培养学生运用整数进行问题求解的能力。

2. 分数的认识和运算。

(1)通过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2)通过实际例子和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分数的兴趣和想象力。

3. 小数的认识和运算。

(1)通过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法,引导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2)通过实例和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小数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苏教版)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实例、计算器、教学PPT等。

五、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整数的认识和运算(1)引入整数的概念,通过教学实例讲解整数的意义和特点。

(2)讲解整数的加减法规则,并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第二课时:分数的认识和运算(1)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法。

(2)讲解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规则,并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和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课时:小数的认识和运算(1)引入小数的概念,通过教学实例讲解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法。

(2)讲解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规则,并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3)开展实际应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小数的运算方法。

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5篇

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5篇

2022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5篇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并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出简要的、合理的说明。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1、师:故事引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凡提的故事吗?今天老师这里有一个“老爷爷分地”的数学故事,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画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读故事(尽可能有感情地)故事:有位老爷爷要把一块地分给他的三个儿子。

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三分到了这块的。

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

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2、师: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3、学生猜想后畅所欲言。

4、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聪明的阿凡提是怎么让三兄弟停止争吵的?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1)、三兄弟分的地真得一样多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吗?(2)学生独立操作验证。

五年级数学上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苏教版)教案一:整数的认识及运算教学目标:1. 认识整数的概念,理解正整数和负整数;2. 能够进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 掌握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1. 整数的认识及运算规则;2. 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教学难点:1.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2. 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学生:教材、练习册、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展示图形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整数呢?整数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整数是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数的集合。

那什么是正整数?什么是负整数呢?学生:(学生回答)教师:正整数是大于零的整数,用“+”表示;负整数是小于零的整数,用“-”表示。

请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说明)二、整数的加法运算(教师通过具体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整数的加法运算。

请看下面的例子:2 + 3 = ? 请问这个式子的答案是多少呢?学生:(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答案是5。

那如果是-2 + 3 = ? 或者是-2 + (-3) = ? 答案又是多少呢?学生:(学生回答)三、整数的减法运算(教师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教师:下面我们学习整数的减法运算。

请看下面的例子:5 - 2= ? 请问这个式子的答案是多少呢?学生:(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答案是3。

那如果是-5 - 2 = ? 或者是-5 - (-2) = ? 答案又是多少呢?学生:(学生回答)四、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教师通过数轴的图示,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教师:同学们,我们还可以通过数轴来表示整数。

请看这条数轴,这里是0,这边是正数方向,这边是负数方向。

请问正整数在数轴上是在哪一边呢?负整数在数轴上是在哪一边呢?学生:(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现在请你们分别标出数轴上的正整数和负整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圆的认识
执教人:李伦轩
时间:2012年5月28日
教学内容:教材93页——9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认识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吗?
二、师生互动,学会画圆
(一)尝试画圆
那同学们,你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想办法画一个圆吗?(指名板演)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画圆的方法?画圆的感觉怎么样?那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用圆规画圆
1、老师想画一个比这个大一点的圆,怎么办?学生介绍,教师在一旁适当补充说明。

同学们用圆规来试试看,能不能画出一个圆来?
2、交流: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的
3、老师也想用圆规来画个圆,你们做老师的指挥官。

教师画圆,故意出错。

学生指出并纠正。

从我画的过程中,想一想,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4、将圆规两脚的距离统一确定为5厘米,按步骤再画一个圆。

三、自主探究,研究特征
(一)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

③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④那请同学们在自己刚才画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⑤判断P94 “练一练”的第1题
(二)研究圆的特征
1、利用手中的圆片、直尺、圆规等工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一下。

提示问题:课件出示例3的4个问题。

2、汇报交流:谁能解释一下前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用字母表示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吗?
3、思考交流:通过刚才的操作你知道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吗?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四、自练反馈,巩固新知
1、判断题。

2、练习十七第一题
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这张表的?
3、练习十七第四题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五、运用新知,质疑释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开阳二小李伦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93—95页的圆的认识、圆的画法,即例1、例2、例3和相关练习。

这一节课是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

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扇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完成了两项任务:一是观察生活中的圆,二是剪圆形纸片。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以生活中的圆引入课题,有效地调动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知识。

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确的圆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做好感性认识上的准备。

二、动手操作画圆,在操作中认识圆及各部分名称。

特别是在学生掌握了规范画圆的基础上,我将课本中圆的各部分名称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自学探究,完成圆的特征的研究。

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我设计时也本着学生为主体的目标,以学生及小组合作为主线进行探究,而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配合学生的学习。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学时间分配及设计的不合理使得本节的教学任务未完成。

2、在把问题交给学生时,放的不彻底,不放心,又把问题从孩子嘴里抢了回来了。

3、课堂上多次代学生言,把自己的意愿强当成学生的意愿;这样给学生创造的锻炼机会,又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

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积淀。

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育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技能目标:
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即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根据本课特点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成如下几大环节: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先欣赏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

(幻灯片1)
谈话:看了刚才的那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发现它们都是什么图形?(出示幻灯片2:《圆的认识》)
2、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看到那些东西是圆形的?
(若学生提及了球之类的物体应说名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3、圆和以往学习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幻灯片3、4)(二)教学新知:
1、教学画圆:
(1)尝试画圆:
问:你会利用手中的物品画圆吗?
学生独立尝试画圆。

指名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画圆的。

你觉得圆和以前学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圆是一个曲线图形,以往学的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2)教学用圆规画圆:
问:我们除了用一些物体画圆,还能用什么来画圆?(圆规)你会用圆规来画圆吗?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谈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介绍画法,老师出示(幻灯片5),并总结: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注: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让学生将圆规的两脚的距离统一确定为4厘米,按步骤再画一个圆,并在小组里比一比谁画得好。

2、出示(幻灯片6)介绍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结合介绍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标出相应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写法。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圆里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完成随后的“练一练”第1题。

(幻灯片7)
3、学习圆的基本特征:(幻灯片8)
谈话:我们刚刚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接着我们继续研究圆有哪些基本特征。

请你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并将它剪下来。

(1)自主探索: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手中的圆形纸片,你发现圆有哪些特征?
(2)初步交流:说一说你在操作中的发现。

(3)逐步出示教材中的四个问题,围绕上述四个问题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怎么做的。

注:前三个问题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通过(幻灯片9 —14)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在同一个圆里: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一样;直径是半径的两倍(d=2r或r=d/2);圆是轴对称图形,并有无数条对称轴。

(4)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同桌间互相检查所画的圆是否正确。

(5)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圆的大小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有关,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越大,圆就越大;反之就变小。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1题:(幻灯片15)
各自在课本上填写,指名报答案,集体订正。

问:已知半径的长度如何求直径的长度?已知直径的长度怎么求半径的长度?
(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2、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幻灯片16)
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课件集体订正。

(四)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圆有哪些认识?你有哪些收获?
2、小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谁能想一想回答我?(幻灯片17)
(五)全课结束(幻灯片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