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容词的活用等。
其中,名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伶官传序》中的“函”字)、坚持正义 (《六国论》中的“义”字)、筑舍定居 (《游褒禅山记》中的“舍”字) 等。
2. 作状语:一天天地 (《六国论》中的“日”字)、乘船 (《石钟山记》中的“舟”字) 等。
3. 名词 + 宾语: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如“渔人甚异之”中的“渔人”字。
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动词 + 名词:表示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如“吾射而不精”中的“射”字。
2. 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的“舟”字。
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形容词 + 名词:表示这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的“利”字和“强”字。
2. 形容词作定语:表示这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如“山多石,少土”中的“石”字和“土”字。
3. 形容词 + 宾语:表示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如“可烧而走也”中的“走”字。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在学习中,需要重视对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每天”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上食尘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向下”【总结】1.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译为“用对待……的方式”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2.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译为“用……”“借助……”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⑶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⑷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3.表比喻:译为“像……一样”⑸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4.表状态:译为“……地”⑹日削月割(天/月:一天天/月月地)(《六国论》)(二)名词作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规律一]名词放在“能”“可”“足”“欲”“敢”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2.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咽下)(《六国论》)[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恐怕该责备你吧?)(《季氏将伐颛臾》[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籍吏民,封府库(籍:造册登记)(《鸿门宴》)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衣:穿。
怀:怀里揣着)(《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范增数目项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要解决的就是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
(《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
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
(《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文言文词类活用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俘虏 • 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被他俘 虏。
(6)名词+补语
(后置介宾短语,翻译时介宾短语应提前)
• 沛公军(于)霸上 《鸿门宴》
• ---驻扎
• 沛公欲王(于)关中
• ---称王
• ---伏兵 • 大国,其实力是难以估计的,恐怕会有埋伏。 •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 ---逃跑的人 • 追击溃散逃跑的败军,使百万尸体倒地。 • 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 ---收获、体会、心得 • 常常有体会。
(2)之+动
/
其+动
•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 ---到达的人
•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 ---少数人、多数人
• 以小易大 • ---小的东西、大的东西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 我没看出那种人聪明在哪。
• 常在于险远 • ---险峻的地方、僻远的地方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足以使人羞耻, (以)官职高的人为师,那就近乎谄媚了。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
• ---数次改变 • 男人的行为没有标准,数次改变他的品德(品 德上三心二意)。
五、使动用法
• 1、名词的使动用法 • (1)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
• ---使……活过来、使……长肉 (先生的恩德,有如让人死而复生,让白骨生肉。)
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口技》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
例:(1)早.出暮.归。
《促织》(2)草.行露.宿。
(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勾践灭吴》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于此。
《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
《促织》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之名词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之名词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词类活用是一个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知识点。
其中,名词的活用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理解和掌握名词的活用,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名词用作动词。
这是名词活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
当一个名词在句子中处于谓语的位置,并且它所表达的动作或行为与主语之间存在主宾关系时,这个名词往往就活用为动词了。
比如说,“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军队”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驻军”。
再比如,“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本是“蹄子”,在此处意为“用蹄子踢”。
名词用作动词的情况多种多样。
有时,名词与能愿动词、副词等组合在一起,也会活用为动词。
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与能愿动词“能”结合,意思是“游泳”。
“二月草已芽”里的“芽”,受副词“已”修饰,解释为“发芽”。
其次,名词用作状语也是常见的现象。
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方式、工具、处所、时间等。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中的“面”,意为“当面”,是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而相如廷叱之”中的“廷”,指“在朝廷上”,是动作发生的处所。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意思是“用箕畚”,属于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然后,还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比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使……称王”。
另外,名词的意动用法也值得我们关注。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就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为了更好地掌握名词的活用,我们需要多读多练。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留意那些可能存在活用现象的名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和理解。
同时,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比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左右欲刃相如”。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技法指津】文言文中的名词活用,就是在句子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把名词临时转化为别的词类,一般有四种情况: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讲解。
一、名词作动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它在句子中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它前面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和形容词。
如果一个句子中的名词并不具备名词的语法特点,而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名词活用为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的动作、行为。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名词后面带宾语,一般活用为动词。
名词一般是不能带宾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宾语,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为动词了。
例如:(1)但微颔之。
(《卖油翁》)――只是略微点点头。
(2)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驴子忍不住发怒,用蹄子踢它。
以上两例中,“颔”(原意为“下巴”)“蹄”(原意为“蹄子”)均为名词,后面均带宾语“之”,因此可以判定它们活用为动词,分别解释为“点头”“用蹄子踢”。
2.名词后面带补语,活用为动词。
按照常理,名词后面是不能带补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补语,此时,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
例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唐朝慧褒和尚当初在那里筑舍定居。
句中“舍”(原意为“房子”)后带有介词短语“于其址”作其补语,可见,“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筑舍定居”。
3.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能、欲、可、当)或副词时,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鸿门宴》)――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担任丞相。
(2)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
(1)句中“王”前面有能愿动词“欲”(意为“想要”),此处便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称王”。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 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 3、天雨墙坏(雨,下雨)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 5、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动,认为……聪明) 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 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8、愿为市鞍马(市,买) 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6、一鼓作气(鼓,击鼓) 17、朝服衣冠(服,穿戴) 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19、冬雷震震(雷,打雷) 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 22、有仙则名(出名) 23、有龙则灵(现灵) 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5、书帛曰:“陈胜王。
”(称王) 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28、环而攻之(环,包围)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31、皆下之(攻下) 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 35、天下缟素(穿孝服) 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 (二)名词作状语 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7) 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46)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 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 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9、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用网捕) 10、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11、箪食壶浆(用箪,用壶) 12、乃丹书帛(用朱砂)。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文言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恐怕被曹操抢先。)
6、 名词+代词
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代词前面的名词往 往活用为动词。
“命名”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2) 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起名”
(3) 字而幼孩(《种树郭橐驼传》) 译:养育你们的小孩。
7、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
6.表对人的态度。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 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 “当作……一样”。
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Nhomakorabea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 度:像对待兄长那样 ②(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 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 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 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 鹿 “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名 词 活 用 为 动 词 的 规 律
名词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1、名词+名词 2、 能愿动词+名词 3、 名词+补语(介词 结构) 4、 否定副词+名词 5、 所+名词 6、 名词+代词 7、名词的前后有“而” 连接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名余曰正则兮;(取名,命名)2、字余曰灵均;(取表字)3、纫秋兰以为佩;(联结)4、夫唯捷径以窘步(走偏斜的路;寸步难行)5、路幽昧以险隘(变得凶险而狭隘)6、头上玳瑁光(发光)7、仕宦于台阁。
(任官)8、冬雷震震,(打雷)夏雨雪(降下,落下)9、有仙则名(出名)不能名其一处(说出)莫名其妙10、蹄之(用蹄踢)11、不蔓不枝(生藤蔓,长丫枝)二、名词作状语1、朝搴阰之木兰兮,(在早上)夕揽洲之宿莽;(在晚上)2、孔雀东南飞(朝东南)3、手巾掩口啼,(用手巾)4、卿当日胜贵,(一天天)5、理实如兄言(按道理)6、朝成绣夹裙,(在早上)晚成单罗衫;(在晚上)7、乌鹊南飞(向南)小丘西行(向西)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8、船载以入(用船)9、夙兴夜寐(在早晨,在夜里)10、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11、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一样)12、群臣吏民能面刺(当面)归纳:状语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时间、工具、方法、方式、方向等修饰语。
三、使动用法1、足以荣汝身(使……荣耀)2、以此下心意(使……委屈)3、逆以煎我怀(使……受煎熬)4、祁祁伤豳歌,(使……悲伤)5、萋萋感楚吟(使……感伤)6、白日丽飞甍(使……明丽)7、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8、士贰其行(使……不专一)9、二三其德(使……三心二意)四、意动用法1、余既不难夫离别兮,(把……当成难事,形容词意动)2、薄霄愧云浮,(觉得……惭愧,形容词意动)3、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形容词意动)父异焉(觉得……奇怪,形容词意动)4、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意动)5、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看待,名词意动)五、形容词做名词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好品质)2、不抚壮(壮年)而弃秽兮,(恶德)3、三岁食贫(贫穷的生活)六、形容词做动词1、其黄而陨(变黄)2、杂申椒与菌桂兮,(杂聚)3、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远离)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它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改变了其基本的语法功能,而具备了其他词类的特点。
下面将分别介绍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是指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衣锦还乡。
(衣:穿衣)2. 风正一帆悬。
(风:顺风)二、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是指动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蚕食鲸吞。
(蚕、鲸:蚕一样地吞食)2. 燕雀处堂。
(燕雀:比喻敌人)三、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指形容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根深蒂固。
(根:扎根)2. 厚积薄发。
(厚、薄:积累丰富和积累少)四、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指形容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大雅:高尚的人)2. 聪明正直。
(聪明:聪明智慧的人)五、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状语的语法功能。
例如:1. 风餐露宿。
(风、露:在风里吃,在露天睡)2. 车载斗量。
(车、斗:用车子装,用斗量)六、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动词或形容词在后面接宾语时,不表示动作的直接对象,而是表示动作行为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影响或结果。
例如:1. 栗斯惴惴,生之者甚少。
(生之者甚少:使人活下来的很少)2. 损己利人。
(损己利人:使自己受损失而使别人得到好处)3.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使璧完整地归还赵国)4.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使羊丢失后再修补羊圈)5. 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6. 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使汗毛竖起,使骨头发冷)7. 息事宁人。
(息事宁人: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安静下来)。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一般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一般动词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或功能发生临时变化,被用作另一类词语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今天来讲一讲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一般动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名词的主要用途是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野、蛇”都是名词,“野(郊外)”是主语,“永州”是“野”的定语,“蛇”是“产”的宾语,这些这是名词的常用法。
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名词还可以活用为动词(作谓语)。
如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都是名词作动词的词类活用,下面来梳理名词作“一般”动词词类活用的十种情况。
一、名词带宾语举例: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分析:这里的“籍”(原意是书籍,名词)用作动词,后面“吏民”是宾语,意思是“官吏和百姓”,整句话意味着为官吏、百姓编造名册。
可以翻译成:登记官吏百姓户口。
二、能愿动词+名词举例: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分析:“王”本来就是“君王、大王”的意思,是名词,前面带能愿动词“欲”(想要)。
“王”用作动词,意思是“称王”,读wàng。
整句话可以翻译成: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
三、名词带补语举例: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分析:“军”(原意是军队,名词)带补语“霸上”,作动词,意思是“驻军”。
可以翻译成:沛公在霸上驻军。
说明: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上句中“军”意思是驻军,就是述语)的成分,与述语之间存在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上句意思沛公驻军在霸上,“霸上”就是补充说明驻军的目的地。
同时也要说明:这句话还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
完整的应该是“沛公军于霸上。
”同时还要说明:这句话也是状语后置。
“于霸上”本应放在“军”前,是沛公于霸上军,现在放在“军”后了。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2名词用作动词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不归咎上天
秦师遂东就向东出发了
皆玄衣白刃(都穿黑衣,提着雪白的刀)
4.能愿动词+名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能游泳
左右欲刃相如想要杀相如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识其本名
5.名词+介宾
(这个名词又不是句子的主语或另一动词的宾词,用如动词)
唐浮图慧褒舍于其址筑屋居住
比喻式
公式一般为:比喻词+名词
1、静影沉璧(《岳阳楼记》)—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檐牙高啄(《阿房宫赋》)——屋檐突起,犹如牙齿
3、古来万事东流水(《梦游天姥吟留别》)像东流水
连谓式
公式为:动+名+动
1、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谭嗣同》)出头告发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建舍定居
特性式
5、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用木匣装
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六国论》)——以礼对待
趋动式
公式:方名+动
1、负势竞上(《朱元思书》)——向上升
2、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或东或西流击
3、并力西向(《六国论》)——向西进军
4、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指
动补式
公式为:动+介+名
1、匣而埋诸土(《工之侨献琴》)——装在匣子里
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坚持到最后
3、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捕蛇者说》)——靠后
陈述式
公式为:名+动(形)
1、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挂
2、明月半墙(《项脊轩志》)——明月照着
3、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荆轲刺秦王》)——法律规定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和"锐"是兵器,可见也名词化了。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1)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愚公》)(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促织》)"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平险"的"平"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险"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
如:(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3)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崤之战》)(4)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quot;(《崤之战》) "生之"是"使我生"," 忿恚尉"是"使尉忿恚"," 勤民"是"使民劳累"," 闲敝邑"是"使敝邑闲",都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
如:(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名词的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在句子中常充当主语、宾语;它前边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和形容词。
但是,它不能带宾语、补语,不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
如果一个名词不具备自己的语法特点,反而具备了动词的那些语法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吃饭。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用木匣子装。
规律三::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规律五:名词前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质:做人质。
二、名词作状语。
状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的。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而是常用副词充当。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作状语,起到副词的作用。
有的翻译时需要加上适当的介词。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曹)操军破,必北还。
北:向北方。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例: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人:像人一样。
三、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翻译为“以……为……”或“把……当作……”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老师四、名词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
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
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翻译。
例:阙秦以利晋。
利:使……得利练习一、指出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词意。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2.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⑥座廷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终于在朝堂上召见相如。
以上例句都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翻译时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介词“在”、“到”、“由”等,使之变成介词结构。
⑦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耽误了时间,按照法律都要砍头。
⑧予分当引决。
(《〈指南录〉后序》)—按照情理,我本应该自杀。
⑨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按照道义,我本不应杀人。
以上例句都表示动作行为所依据的道理,翻译时可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上介词“按”、“依据”等,使之成为介词结构。
(4)方位名词作状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从小丘往西走一百二十步。
③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过秦论》)—在国内建立法令制度,……在国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互相争斗。
(5)时间名词作状语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项伯就在夜里骑马飞跑到沛公的军营。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规律总结: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主语+【名词】+谓语名词活用为状语[小练习]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两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B.沛公欲王关中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俊才星驰E.籍吏民,封府库二.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王无罪岁”中的“罪”,就是“怪罪”的意思。
“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是“用眼睛示意”。
在文言文中,名词用作动词有以下七种情况:1.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情况:(1)名词+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上宴》)——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例如:(1)驴不胜怒,蹄之。
蹄,用蹄子踢。
(2)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函,用木匣子装。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鼓,敲起鼓;之,词义被弱化,只起协调音节的作用。
(2)否定副词、副词作状语+名词例如: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江水又向东流。
例如: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王,名词受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意思是“为王”。
(3)能愿动词+名词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例如: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后带补语“于其址”,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
例如:(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是名词,天南是名词,两名词相连,烛用作动词,意思是“照”。
(2)刑人如恐不胜。
刑是名词,人是名词,两名词相连,刑用作动词,意思是“施加刑罚”。
(3)极视听之娱。
极是名词,“视听之娱”是偏正短语,极用作动词,意思是“穷尽”。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
(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特指代词“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指人或事物,“所”后面的名词要活用为动词。
“罾”本是名词,意思是“鱼网”,例句中在“所”后面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网捕”。
(10)名词和动词之间有连词“而”,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例如:(1)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建墓”。
(2)顺流而东。
东,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向东行”。
(3)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
巷,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住在街巷”。
(11)特指代词“者”只能加在动词、形容词后,故其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例如:——赵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封侯”。
(12)状语一般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谓语,故用作状语的名词或介词结构后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例如:(1)瓮牖绳枢之子。
“瓮牖绳枢”四个词都是名词,其中“瓮”“绳”是名词作状语,可译为“用瓮”“用绳”;“牖”“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做窗户”“系门轴”。
(2)而独以钟名。
名,在介词结构“以钟”后面,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命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翻译方式一般有三种:1.表示工具或器物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用+工具(器物)+工具(器物)的功用”的格式翻译,或者直接用表工具(器物)功用的动词翻译。
例如:(1)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可译为“用指甲划破”,或者直接译成“划破”。
(2)或棹孤舟。
棹,可译为“用桨划”,或者直接译成“划”。
2.表示趋向、处所、方位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于(向)+名词”的格式翻译。
例如:狼不敢前。
前,可译为“向前”。
3.表示事物称谓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支配名词的动词+名词”的格式翻译。
例如:(1)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可译为“建墓”。
(2)刑人如恐不胜。
刑,可译为“施加刑法”。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军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学习⑤填然鼓之鼓:敲鼓,打鼓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规律总结: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小练习](2012.福建卷)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履.苍莽中履:鞋子三. 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使动,使……臣服的意思。
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通常是让名词指代的人或事物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系的动作或行为。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生死而肉骨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
形容恩惠极大。
肉:使……长肉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③序八州而朝同列给八州排列座次并使它他们同列而朝。
列,队列④既来之,则安之。
来:动词使动用法, 使……来,安:动词使动用法, 使……安定⑤宦士三百人于吴。
宦:名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让……做帝王的仆人”。
[小练习](2012.天津卷)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四.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侣”“友”,就是“把……当作伴侣/朋友”名词的意动用法,通常是把名词的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1)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衣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衣带”。
(2)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把……当做边邑”。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意动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鱼肉:以……为鱼肉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以……为疆界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以……为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