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合集下载

《黄河颂》课堂实录及点评

《黄河颂》课堂实录及点评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录音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思路:以诵读有关黄河诗句为序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学习主题;抓住主题的关键字眼,意在唤起学生对黄河的求知欲,为下文的学习打下铺垫。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要求你们回去搜集一些关于黄河的诗句,不知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了?(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关于黄河的诗句可真多!看来,同学们课前一定下了不少的功夫。

今天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光未然的《黄河颂》。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师:《黄河颂》这个课题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生异口同声地答出:颂!)师:那“颂”有什么含义,“颂”什么呢?生:“颂”是歌颂,赞颂的意思,《黄河颂》就是歌颂黄河,赞颂黄河。

师:课文是怎样歌颂黄河、赞颂黄河的?学了课文以后就会明白的。

请问我们同学当中有没有见过黄河的?(没有)那我们先一起到黄河边走走。

二、感性认识思路:这一环节,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出示八幅黄河的有关图片,配上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让学生看图片,听音乐,感受黄河。

第一幅图片是九曲连环的黄河整体图,第二幅是黄河夕照图,第三幅到第八幅是黄河壶口瀑布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图片 )师:欣赏黄河的美丽壮观,惊涛澎湃以后,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黄河的感受。

(大家纷纷举手)生:我看到了汹涌澎湃的黄河掀起的万丈狂澜。

生:我感受到了黄河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气势。

生:我体会到了黄河那英雄的气魄和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生:我觉得自己的心快要跳出了胸膛,浑身的热血在沸腾。

……三、吟读黄河颂歌,探究黄河精神思路:第一步,通过通读全文,理解课文深刻内涵。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黄河颂》是中国现代作家毛泽东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它以豪迈的气势歌颂了中国的母亲河——黄河。

这篇诗歌在语言上富有力量感和感染力,因此被广大读者喜欢和传诵。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黄河颂》,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伟大的历史价值,培养学生对于国家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1. 课文——《黄河颂》2. 黄河流域地图3. 图片和视频资源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黄河相关的视频,如黄河的流经情况、黄河的治理、黄河的防洪等等,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询问他们对于黄河的一些事实性知识。

二、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10分钟)在导入之后,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一下黄河的位置、起源、流经情况、特点、文化价值等等,让学生对于黄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朗读黄河颂(15分钟)在学生对黄河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开始逐句带领学生朗读《黄河颂》,并加以解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停下来,让学生发表感想并进行简要的点评。

四、语言运用与理解(15分钟)在学生朗读和理解之后,教师可以从语言层面对诗歌进行分析,比如诗歌中出现的一些文言词汇、修辞手法等等,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五、思考黄河的价值(10分钟)在学生对于黄河颂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价值和意义,如黄河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六、拓展活动(15分钟)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等形式,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黄河的更多知识,如黄河的发源地、历史流变、今后的发展前景等等,以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七、反思与总结(5分钟)在课程结束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对这节课进行反思与总结,让学生表达他们对于诗歌和黄河的观感,并评价一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1. 让学生根据《黄河颂》的意境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表达自己对于黄河的感受。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导入环节:教师播放《黄河颂》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这首音乐所蕴含的力量和激情。

然后向学生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意义?黄河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有何深远影响?导入问题:你们对黄河了解多少?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学习过程:第一部分:黄河是怎样的?教师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黄河的发源地、流域范围、长短、流程、泛滥频率等基本知识。

并引导学生观看黄河的地理图,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走向。

第二部分:黄河的历史意义教师向学生介绍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包括黄河文化的发展、黄河的泛滥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黄河流域的重要历史事件等。

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三部分:《黄河颂》的歌词分析教师向学生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歌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这首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通过歌词的逐句解析,让学生领略到《黄河颂》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师向学生传授《黄河颂》的歌曲,带领学生一起唱响这首激昂的音乐,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对黄河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情。

并通过学唱这首歌曲,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的壮丽和伟大。

第五部分:黄河的现状和保护教师向学生介绍当今黄河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包括黄河的退缩、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

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黄河的保护和治理之策,激发学生对于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结与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热爱黄河、关注黄河、保护黄河。

并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了解更多有关黄河的知识,增强对黄河的认识和理解。

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黄河的作文,介绍黄河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意义。

2.收集有关黄河的图片和资料,制作一份关于黄河的展板。

《黄河颂》教学实录与反思

《黄河颂》教学实录与反思

《黄河颂》教学实录与反思引言《黄河颂》是一首由中国作曲家光未然创作的管弦乐作品,以描绘中国黄河的壮丽和澎湃之景。

该曲曾多次被用作教学材料,旨在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本文将对《黄河颂》的教学实录进行记录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黄河颂》,学生能够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2.教学准备:–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曲目介绍、作曲家介绍等内容)–音乐播放器和音响设备–小黑板和彩色粉笔3.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黄河颂》的片段,让学生先感受音乐的力量和美感。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对黄河的印象。

–导入(10分钟):•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和作曲家光未然。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辅助,让学生对《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有所了解。

–分析曲目(20分钟):•向学生解释《黄河颂》的乐曲结构和演奏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曲目的构成和表达手法。

•通过讨论,让学生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分析曲目的特点。

–课堂欣赏(15分钟):•播放完整的《黄河颂》。

•听完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讨论和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回答问题,例如:《黄河颂》以何种方式表达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它在何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提供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小论文的作业,题目为《《黄河颂》中的音乐表达》。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进一步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黄河颂》音乐表达的文章。

4.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紧凑,时间控制得宜,学生参与度较高。

–利用多媒体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和中国文化。

–在作业布置环节,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引入听觉、视觉和互动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对《黄河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颂》的作者、背景和内涵。

2. 掌握《黄河颂》的基本知识和文字韵脚。

3. 能够理解并朗读《黄河颂》的韵脚和意境。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教师出示《黄河颂》的诗词横幅,并简单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杨洪基。

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特点和重要性,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黄河知识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由讨论,了解黄河的起源、流经地域、对人们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然后学生将自己查找的信息分享给全班,并进行讨论。

3. 分析《黄河颂》的结构和韵脚教师出示《黄河颂》的全文,并引导学生理解其结构和韵脚。

教师解读并示范诗中的韵脚,让学生跟读,培养学生对韵脚的感知能力。

4. 集体朗读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黄河颂》进行朗读。

然后,各小组展示朗读成果,全班一起朗读《黄河颂》。

5. 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色教师出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色。

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黄河的感受和评论。

6. 创作黄河诗句学生分组进行创作黄河的诗句,要求诗句要有对黄河的描述和赞美。

然后,各小组轮流朗读自己的作品,并全班一起欣赏。

7.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问学生对黄河的认识有没有改变。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黄河颂》的部分诗句。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黄河的壮丽景色,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互动,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也通过创作黄河的诗句,进行了文学创作的尝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亲身感受和创作,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进一步加深。

《黄河颂》教学实录与点评

《黄河颂》教学实录与点评

《黄河颂》教学实录与点评《黄河颂》教学实录与点评【教学依据】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黄河颂》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一、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 (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要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三、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很好的朗读课文,教学时应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黄河颂》是著名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与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文章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新课程中强调教师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

根据《黄河颂》的特点,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可从朗读训练,培养语感,整体领会文意的角度出发,激发并强化学生的朴素的爱国情感。

本案例设计了四个活动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

首先以“黄河知识知多少”,调动学生知识积累,了解黄河历史,同时可调动起学习情感;然后以“吟诵黄河诗作”完成本课的朗读训练任务,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第三个板块中,注重从学生的理解感悟入手,让学生探究黄河精神的实质所在,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各抒己见,更是富有时代气息,学生虽没有诗人的生活体验,但仍可从自己所处年代出发,明确新时代的青年应持一种怎样的人生观念;最后以“咏唱黄河歌曲”作结,强化了课文的情感,深入了学生的心灵。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黄河颂》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歌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威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我设计了一节有趣的《黄河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前准备了一段介绍黄河的视频。

视频中介绍了黄河的起源、流经的地区以及黄河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对黄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导入新课在观看完视频后,我带领学生进行导入新课的活动。

我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黄河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回答。

通过这个活动,我希望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对黄河的兴趣。

3. 朗读诗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我请几名学生分别朗读诗歌。

他们可以根据诗歌的节奏和情感来朗读,以表达出诗歌的美感和力量。

我会解释一些生词和诗歌中的比喻典故,帮助学生理解。

4. 分组讨论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都要选择一段诗歌,分析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然后,小组成员要一起讨论他们的分析和理解,并进行汇报。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5. 创作练习为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练习。

每个小组要写一首类似于《黄河颂》的诗歌,歌颂他们所生活的地方或者他们心中的伟人。

学生可以借鉴《黄河颂》中的表达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创作完成后,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6. 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前,我进行了一次总结。

我与学生讨论了他们对黄河的新认识和对《黄河颂》的理解。

我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对黄河的伟大和威严有了更深的体会,并对诗歌的魅力有了更深的感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录,学生对《黄河颂》的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通过观看视频、朗读诗歌、分组讨论和创作练习等多种方式,全面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教学实录: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名为《黄河颂》的诗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引领我们进入美丽而雄浑的黄河之中。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老师的朗读。

(老师朗读《黄河颂》)同学A:老师,这首诗写的好美啊!我能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力量。

老师:没错,杜甫通过这首诗歌,赞颂了黄河的壮丽与伟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析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老师解析诗歌的内容)同学B:这首诗里的黄河真的好厉害,它既能湿润大地,又能给人们带来灾难。

这种矛盾的描写很有力量!老师:不错,黄河的特点就是既带来福祉,又有时会带来灾害。

这种复杂的情感和景象在诗歌中被很好地表现出来了。

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尝试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们积极参与分析)同学C:我发现诗里面用了很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比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就好像在形容黄河像一座孤城,真的很有画面感!老师:很有眼光!确实,杜甫通过精确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诗中的黄河更加生动有力。

最后,我们来体验一下这首诗的节奏与韵律。

(老师教学生们朗读诗歌)。

同学们整齐地朗读出了《黄河颂》,声音有序地回荡在教室里。

点评:这堂《黄河颂》的教学很成功。

老师通过朗读诗歌和分析诗歌内容,引发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

学生们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诗歌的观点和感受。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们的积极表现,诗歌的审美和情感也得到了很好的传达。

此外,老师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并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们朗读诗歌,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语感和音乐感,让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得到了体现。

总的来说,这节课是一堂充满活力和感染力的诗歌欣赏课。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对黄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诗歌真正地触动了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同学们在这堂《黄河颂》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受到了诗歌的美感,更是深入理解了黄河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并培养了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黄河颂》是一首以表达人民群众对黄河的深情和祈福之情为主题的长篇叙事诗,是中国毛泽东时代的文学经典之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黄河颂》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环保意识。

本文通过详细记录一堂《黄河颂》的教学实录,说明了教学内容安排、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反应。

一、教学内容安排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黄河颂》,教师事先准备了相关教学资源,如影音资料、课件和精选文段等。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影片《黄河颂》的片段,引发学生对黄河的认知和情感的引入。

2. 课文分析:教师结合课件和精选文段,对《黄河颂》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的主题、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3. 学习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黄河颂》,并进行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指导。

4. 群体朗诵:分组进行《黄河颂》的群体朗诵,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合作能力。

5.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在《黄河颂》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黄河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二、教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态,采用了多种引导方式,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

教师主要采取以下引导措施:1. 提问引导:教师使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例如:“你们看完片段后,对黄河有哪些新的认识?”2. 示范演示:教师利用教学素材进行示范朗读和情感表达,鼓励学生模仿并尝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分组活动和群体朗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

三、学生的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以下是学生的部分反应:1. 学生A:“这首诗歌真是太美了!我从来没想到黄河还有这么多的神奇之处。

”2. 学生B:“在课文分析的过程中,老师的解读非常到位,让我对《黄河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黄河颂》课堂实录与反思

《黄河颂》课堂实录与反思

参考文献
• - 具体明确
• 在反思《黄河颂》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具体明确地指出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例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等。同时,教师还需要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 - 深入透彻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课堂小结
重点难点回顾
重点
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主 题思想,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难点
深入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和爱国情感,以及诗歌所运用的 象征手法。
学生表现评价
优秀表现
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准确回答问题,表现出对诗歌的深刻理解。
需改进
部分学生在朗读和讨论环节中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加强课堂参与和思考。
• - 详尽全面
• 在《黄河颂》的课堂实录中,教师需要全面地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的反应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课堂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 供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 - 客观真实
• 在记录《黄河颂》的课堂实录时,教师需要保持客观真实的态度,不夸大也不缩小事实,尽可能还原课堂的真实情况。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反应和表现进行真实记录,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 况和需求。
在教授《黄河颂》时,可 以进一步挖掘作品背后的 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创新教学方法
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参与度。
拓展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 视频、音频等,丰富学生 对《黄河颂》的感知和理
解。
对学生发展的展望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黄河颂》的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3. 提高学生对于中国河流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黄河颂》的深刻意境;
2. 领会作者对黄河的独特感悟。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黄河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激发学生对《黄河颂》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
(1)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刘禹锡的生平,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了解。

(2)朗读课文
教师朗读《黄河颂》,指导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3)理解诗歌
教师分段解释《黄河颂》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意境。

(4)诗歌分析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黄河颂》的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韵律美。

(5)讨论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黄河颂》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于黄河的独特赞颂。

3. 拓展延伸
(1)学生朗诵
组织学生进行《黄河颂》的朗诵比赛,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综合表现
以《黄河颂》为话题,开展绘画、黏土、摄影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展现学生对于黄河的独特情感和理解。

(3)黄河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黄河文化知识竞赛,拓展学生对于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河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国河流文化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热爱。

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黄河颂》教学实录与点评

《黄河颂》教学实录与点评
表达能力。
04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学生表现评价
01
参与度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热 情参与讨论,表现出浓厚的学
习兴趣。
02
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测试和课后作业,发 现大部分学生对《黄河颂》的 背景、主题和表达方式有了深
入理解。
03
表达能力
学生们在朗诵和讨论环节,能 够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和情 感表达,展现出良好的语言表
06
教育理念探讨与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课堂活动。
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如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以 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同事互评及建议
教学设计
同事们认为该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重点突出,但在部分环节上可 进一步细化,如增加对诗歌创作
背景的介绍。
教学方法
同事们肯定了该教师运用多种教学 方法的尝试,同时建议在引导学生 自主思考和表达方面可进一步加强 。
教学效果
同事们认为该堂课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们对《黄河颂》有了深入理解 ,同时建议在后续教学中可继续加 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我反思等方 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尝试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01
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施
02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使用PPT、视频、音频等教学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一、教学背景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小学音乐课教学的内容,具体针对的是中国民歌《黄河颂》。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文化内涵;2.了解《黄河颂》这首民歌的历史背景和演唱方式;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1. 音乐欣赏首先,老师播放一段《黄河颂》的录音,让学生聆听。

然后,老师简单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调与其他国家的音乐有何不同?•歌词中有哪些对黄河的描写?•你对歌词中的“壮志凌云”、“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诗句有何感受?2. 学唱《黄河颂》接下来,老师逐句教唱《黄河颂》,并带领学生一起唱。

在学唱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以下教学方法:•唱跟读:老师先唱一遍,学生跟着一起唱;•分段教唱:老师分段唱,学生跟唱,并逐步组合;•逐字逐句教唱:老师逐字逐句教唱,学生跟着一句一句唱。

3. 听评其他版本在完成《黄河颂》的学唱之后,老师播放不同演唱者的版本,让学生聆听并比较不同的演唱方式。

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不同演唱版本中体现出的情感有哪些不同?•你更喜欢哪个版本?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哪个演唱者的表演更能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四、教学点评《黄河颂》是一首非常传统的民歌,旋律优美,歌词沉郁,表现了对黄河的深深怀念和崇敬之情。

通过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在学唱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唱跟读、分段教唱和逐字逐句教唱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学习。

学生也能够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和表现力,音乐欣赏和演唱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同时,学生们还能比较不同演唱者的版本,并从中获得不同的启示和体验。

这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增加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老师们可以在教学中注重以下方面: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2.教唱《黄河颂》,结合唱跟读、分段教唱和逐字逐句教唱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3.听评不同演唱者的版本,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黄河颂》教学实录与反思

《黄河颂》教学实录与反思
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 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阅 读等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提
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生学情分析
引入课题
通过简短的导语,将学生的注意 力引向本课的主题——《黄河颂 》,并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讲解环节:深入剖析作品内涵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 朗读,注意读出感情,通 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分析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 创作背景、主题、艺术手 法等,深入理解作品的内
涵和价值。
讲解重点难点
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 点评和补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 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04
学生表现与反馈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
1 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黄河颂》的主题 、情感和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认真听讲并做笔记
学生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对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以便课后复习和巩固。
3
主动思考和提问
学生们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对不理解或感兴趣的 问题积极向教师提问,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和 探究精神。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分析
01
作业完成质量较高
学生们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对《黄河颂》的背景、主题、情感等方面
反思教学实践并持续改进

《黄河颂》课堂实录及点评

《黄河颂》课堂实录及点评

《黄河颂》课堂实录及点评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同学们,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魂之所在,历来为人们所歌咏。

同学们到过黄河没有?生:没有。

师:好,咱们先来看看黄河,好吗?点击多媒体课件,师生欣赏黄河壶口瀑布影音片段。

老师结合画面内容配以影视同期声:这就是黄河。

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

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苍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

黄河就以它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战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点击课件,出示光未然、冼星海及《黄河大合唱》乐章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这组歌随后唱过(着)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

今天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乐章《黄河颂》。

既然是一部音乐作品,是一首著名的歌曲,那咱们就先来听歌,好不好?生:好!(点击课件,播放歌曲《黄河颂》。

老师提示:同学们可以在歌声当中体会歌词的内容,体会作品的情感。

)三峡桥夫点评:借助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象,配以背景解说,以音、画、文的综合让学生直观体验黄河之景,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距离,又把现代教育技术灵活地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使之成为文本解读的有力支撑,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充分调动、优化配置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师:听了歌,同学们在歌声中体会到了作品要表达的感情是怎样的?请你说说。

三峡桥夫点评:听歌之后即让学生说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这个问题提得有点“拗脑”。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黄河颂》是一首以中国黄河为主题的古典诗歌,在《史记》中有记载。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景色和历史的感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将《黄河颂》作为教材使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理解古典诗歌的内涵,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下面是一份《黄河颂》的教学实录,用于教师教学参考。

【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3.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型的造诣【教学难点】:主旨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1.导入新课通过投影仪或其他方式呈现黄河风光的图片,让学生们感受黄河的雄浑和壮美,引导学生们回忆起自己对黄河的印象和了解。

2.课文讲解(1)背景和作者介绍通过发放资料或口头讲解,简单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韩愈。

让学生们了解韩愈的历史地位和文学成就,并了解他为什么写这首诗歌。

(2)诗歌理解学生分组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理解思路和观念,让学生在表达中思维、交流,同时也可以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和帮助。

3.课后作业安排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同时选择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和句型,做一些课内外练习。

3.讨论法4.分组展示法1.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2.考察学生应用课文知识的能力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黄河颂》是一首讴歌黄河的名篇,通过对黄河壮观景色的描绘,抒发作者由衷的感慨。

在教学中,通过对课文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加了解黄河,并掌握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和句型,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生动有趣而又充分展示学生文化素养的语文课。

《黄河颂》教学实录(精选12篇)

《黄河颂》教学实录(精选12篇)

《黄河颂》教学实录(精选12篇)《黄河颂》篇1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

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

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

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

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

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

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黄河颂》课堂实录与点评

《黄河颂》课堂实录与点评

学生回答
学生积极参与提问环节, 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能 够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思 想。
教师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 及时反馈和点评,肯定了 学生的思考成果,同时也 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小组讨论
小组划分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 学生组成,以便相互学习 和交流。
讨论内容
小组内成员针对《黄河颂 》的主题、写作手法等方 面展开讨论,互相分享自 己的看法和感受。
04
课堂总结
内容回顾
黄河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 《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点评与建议
9字
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有所提高,但在语言表达上 还需加强。
9字
对于诗中的难点和重点,教 师可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 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课文背景
《黄河颂》是一首诞生于 抗日战争时期的诗歌,通 过歌颂黄河来表达对中华 民族的赞美和对祖国大好
河山的热爱。
课文结构
诗歌分为三个部分,分别 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象、 黄河的历史地位以及黄河
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主题思想
通过赞美黄河,激发读者 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呼吁人们为保卫祖 国、保卫民族尊严而奋斗
《黄河颂》课堂实录与点评
汇报人:
2023-12-28
CONTENTS
• 课堂导入 • 课文解析 • 课堂互动 • 课堂总结 • 教师反思
01
课堂导入
背景介绍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 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 有重要地位。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黄 河精神的歌曲,歌词中充 满了对黄河的赞美和敬仰 之情。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黄河颂》是中国著名诗人兰陵笑笑生创作的一篇长诗。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录的形式,介绍了教师上课的整个过程。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兰陵笑笑生的《黄河颂》这篇诗。

这首诗是全篇描写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黄河精神。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诗,能够感受到黄河的伟大和壮丽,也能够启发到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师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同学们齐声朗读《黄河颂》)教师:很好,大家的朗读很有感情。

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

这首诗共分为七节,接下来我们来分段进行学习。

教师依次将每一节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

教师:第一节是描写黄河的起源和出发的场景,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学生1:这里描写了黄河如何从源头溪流奔腾而出,这种场景很壮观。

教师:对,这里通过描写河水奔腾流动的景象,展现了黄河的雄韬。

接下来是第二节,描写黄河经过险峻山岳的情景。

学生2:我感受到这里黄河的势头很大,充满力量。

学生3:这里的描写使我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浩渺的景象。

教师:没错,黄河水流宽阔汹涌,正是因为这股磅礴气势,才能够滋润万物,也象征着黄河精神的伟大。

接下来是第四节,描写黄河的流经和滋养。

学生4:这里描写了黄河流经各地,滋养万物,真是伟大的母亲河啊。

教师:是的,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滋养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它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伟大。

接下来是第五节,描写了黄河的决堤和肆虐的情形。

教师:黄河作为波折故事的见证者,也曾多次决堤肆虐,这是自然力量的表现,也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接下来是第六节,描写了黄河的伤心和呐喊。

学生6:这里黄河好像在与人类交流,表达着它的心声和希望。

学生7:黄河的寄语让我觉得黄河不仅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的河。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兰陵笑笑生的《黄河颂》有什么新的感受?教师:很好,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的河。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更加了解了黄河的精神和伟大。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实录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评点/余映潮
教学实录----湖北石首市文峰中学/张慧莲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

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

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

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

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

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
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

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田”。

师: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

滚滚黄河东逝水,又怎能不令人诗兴大发呢?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佛大的血脉和精神。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

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

(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一说?
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说得好。

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

(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

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

那应怎样读呢?
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

师:好,你来试一试。

(生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

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
师:这就很好了。

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
华民族三个层次。

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

(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生:我觉得第2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读,同学们自发地鼓掌)
生:第3小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轻重缓急把握得很好。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拨动了。

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

(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屏幕出示话题)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

(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贡献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真是一语中的。

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

生:豪情万丈。

生:勇敢无畏。

生:博大宽广。

生:保卫祖国。

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
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

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评点----湖北荆州市教研室/余映潮
张慧莲老师的案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有力度的优秀案例。

从教学全程看,全课教学思路开阔,选材精致,步骤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样。

“话说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

“吟诵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申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

“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

“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这样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咀嚼。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