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理学中的地表形态变化分析
地理学中的地表形态变化分析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地貌形态,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形态随着地球的演变、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在地学研究中,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预测未来的地质现象,及时应对地球的自然灾害。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类: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变化、气候变化、水文变化、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化等环境污染和人类开发等活动。
地质构造变化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地质构造变化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这些自然灾害都会造成地表形态的显著变化。
地壳运动和地震使山脉和平原形成,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山脉和地形也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火山喷发会形成火山岩、熔岩块和火山灰等地质剖面。
气候变化是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第二个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会改变植被分布、河流泛滥、海岸侵蚀等,从而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气候变化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会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冰雪融化、地表沉降和海洋酸化等现象,从而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带来深远影响。
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农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增加了建筑用地、采矿、造林、河流工程等活动,都会影响地球系统的平衡,改变自然地貌和造成地表形态的分布。
例如,农业化会导致土地土壤侵蚀、流失、贫瘠,森林砍伐会导致河流水位下降、水洼化严重等。
地表形态变化的分析方法地表形态变化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主要依靠测量、模拟和计算的手段,记录、描述和预测地球表面各个部分的形态变化。
比如,采用GPS、卫星遥感等技术可以记录和计算海平面和山体的高度和变化值,采用数字地形模型可以模拟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计算出变化速率和趋势,以便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专题4 地表形态变化
知识 整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ZHISHI ZHENGHE
22
(4)判断断层的特定情况。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 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完全剥蚀;三是因当时、当 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 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 围岩(围岩指矿物或矿石周围的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 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图示
应用
1.利用边界类型可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地中海地 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2.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3.分析某 些自然资源分布与形成的原因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6
2.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六大板块构造
相撞 板块运动 张裂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 碰撞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知识 整合
▶
发的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
解析
考点 探究
KAODIAN TANJIU
11
下图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质剖面示意图。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 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黄石湖通过黄石河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相 通。读图,回答1~2题。
地貌特征参数
地貌特征参数
地貌特征参数包括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1. 高程:表示地形地貌的起伏高度,通常用米或英尺等单位表示。
它可以用来描述山脉、丘陵、平原等地形地貌的起伏状况,以及地面上各点相对于某个参考水平面(如海平面)的高度差。
2. 切割密度:表示一个区域内谷地长度与面积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它可以用来描述地貌的复杂程度和地表的破碎程度,以及河流、山谷等地貌特征的分布情况。
3. 切割深度:表示区域内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通常用米或英尺等单位表示。
它可以用来描述地貌的起伏幅度和地表的侵蚀程度,以及山脉、峡谷等地貌特征的高度变化。
4. 地表起伏度:指地表形态的变化程度,可以用起伏高度指标来表示。
例如,中国陆地地貌的起伏度分级指标为平原、台地、丘陵、小起伏山地、中起伏山地、大起伏山地和极大起伏山地7级。
5. 地表坡度:表示地表倾斜度的指标,是地貌分类的重要依据。
根据坡度指标,可以将地表形态分为平坦的、倾斜的和起伏的等类型。
此外,还有凹坡、凸坡、狭长坡、宽缓坡等坡型指标,以及阴坡、阳坡等坡向指标。
6. 营力:是指影响地貌形成的各种外力和内力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块体运动、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等。
营力是地貌分类的基本指标之一,对于形成独特的地貌类型起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地貌特征参数是描述地表形态和地貌类型的多个指标,它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地表形态的特征和变化。
这些参数在地理学、地质学和地貌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2019版)_同步训练《地表形态的变化》(解析版)
第二单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课时一、选择题1.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C.地质作用D.变质作用【答案】1.C【解析】1.此题考查对概念的掌握,正确把握“自然界的原因”,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2.有关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C.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D.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变质岩【答案】2.B【解析】2.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就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形成目前地表形态。
3.下列地形区中,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A.华北平原 B.长江三角洲 C.喜马拉雅山 D.珠江三角洲【答案】3.C【解析】3.地壳水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4.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相碰撞形成了()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马里亚纳海沟 D.日本群岛【答案】4.B【解析】4.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碰撞形成巨大山脉、高原。
5.下列火山位于太平洋火山带的是()A.意大利维苏威火山 B.日本富士山 C.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D.夏威夷岛的火山【答案】5.D【解析】5.太平洋火山带位于大洋中脊。
6.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B.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是弱小而不普遍C.“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判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的方法之一D.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答案】6.D【解析】6.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山岭。
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是强大而普遍的。
由于外力作用的影响,地形往往倒置,因此,“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无法判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
7.地球表面虽然经百万年的风雨侵蚀,但地面仍然是不平的,对此现象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海洋水位不断升降 B.地壳运动不断发生C.时间还不够漫长 D.侵蚀不够强烈【答案】7.B【解析】7.地球表面虽然经百万年的风雨侵蚀,但由于地壳运动不断发生,地面仍然是不平的。
地表形态的变化教案湘教版
《地表形态的变化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地表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 学生掌握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其表现。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地表形态变化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视瓶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使学生认识到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其表现。
-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地表形态变化现象。
2. 教学难点- 理解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地表形态变化的综合作用。
-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表形态的概念、类型和内、外力作用的基本原理。
2.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视瓶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 课堂练习法:设计适当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地表形态图片,如雄伟的山脉、壮观的峡谷、广袤的沙漠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地表形态变化的探究欲望。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些美丽的地表形态,想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表形态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1. 地表形态的概念和类型(1)讲解地表形态的概念,即地球表面的各种起伏形态,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形态。
(2)展示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图片,如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地表形态的变化教案湘教版
地表形态的变化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2.掌握地表形态的变化类型,如:侵蚀、沉积、构造等。
3.掌握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地表形态的变化类型。
2.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掌握不同类型地表形态变化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理解不同类型地质作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和机制。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述历史事件或现象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图示法:通过图片或动画等方式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并理解知识点。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1.地表形态的变化类型(1)侵蚀作用:指水、风、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物质的剥蚀和磨蚀作用,包括河流侵蚀、海岸侵蚀、风蚀和冰川侵蚀等。
(2)沉积作用:指水流、风力等自然力量把岩石碎屑或有机物质运输到某一地点并沉积下来的过程,包括河流沉积、湖泊沉积、海洋沉积和风成沉积等。
(3)构造作用:指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地表形态变化,包括山岭隆起、断裂带形成和火山喷发等。
2.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气候因素:气候条件对侵蚀和沉积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干旱气候下,风力侵蚀比较严重;多雨气候下,水流侵蚀和泥石流灾害比较常见。
(2)物质因素:不同类型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对侵蚀和沉积作用的抵抗力也不同。
(3)人类活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如开采矿产、建设工程等,也会对地表形态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4)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地表形态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例如,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3.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展示不同类型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一、重要知识点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定义:内力作用指来自地球内部的力(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所起的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侵入等)、变质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定义:外力作用指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如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所起的作用。
-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能,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3. 地表形态的类型-山地: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和断层形成,包括背斜山、向斜山、断块山等。
-盆地:地壳运动后形成的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区,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谷地: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和断层形成的低洼地区,如向斜谷地。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平原:海拔较低、地形平坦的地区,如华北平原。
4. 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冲积扇的形成:河流流出山口时,因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背斜和向斜的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背斜和向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断裂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地。
-断层山与断层谷地的形成:岩体断裂并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流水堆积而成断层谷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二、记忆点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种主要力量,它们共同作用使地表形态变得复杂多样。
2.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则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3. 山地、盆地、谷地、高原和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密切相关。
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变化(二轮专题复习)
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图1示意
该河流中游地区图,图2为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
D 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
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 A.3月、5月 B.9月、7月
B C.8月、6月 D.5月、9月
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微专题:地质作用(名题汇:专题过关验收卷P29)
广义的峰林是指在基岩上发育形成的聚峰成林的景观。湖南省是
我国峰林景观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峰林、花岗岩峰林、丹霞
峰林以及石英砂岩峰林,应有尽有精彩纷呈,下图示意宁远县九嶷
C 山南部“三分石”花岗岩峰林景观。据此完成 3~4题 。
3.湖南省集齐多种峰林地貌的主要条件是( ) ①不同岩层集备 ,且厚度均较大 ②岩层水平节理裂隙发育
①沙丘位置 ②沙丘坡形 ③沙丘面积 ④沙丘高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微专题3:地表形态的影响与地质灾害(二轮资料:P49)
(2022·湖南选考)某地位于太行山南段东
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
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
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
A 局(下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
A 12.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地区( )
①O1与J之间发生过地壳抬升与外力侵蚀
②妖魔山是推覆体被侵蚀的残留物
③下伏地层被侵蚀形成构造窗
④北侧O1、O2为连续地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微专题:地质作用(名题汇:专题过关验收卷P32)
广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岗岩组成,山体 垂直方向的节理(岩石裂隙)发育。雪山多呈塔状,山峰 的崖壁近乎垂直 ,如一根根针维插在山上,尖峭挺立。 其中位于人迹罕至的菲茨罗伊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 雾”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海拔3359米,相对 高度1951米),成为无数登山爱好者、攀岩者的圣地。 近年来,巴塔哥尼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塔状尖峰和冰原景 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图甲示意巴塔哥尼亚 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图乙示意菲茨罗伊峰景观和岩 石节理结构 。 (1)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说明巴塔哥尼亚雪山塔状尖峰形成的过程。 (2)分析菲茨罗伊峰常年“云雾”缭绕的原因。 (3)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 (4)分析巴塔哥尼亚冰原地区游客的增加对当地的影响。
地表形态的变化
图是某区域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8 ~10题。
8.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印度洋南部海区 B.澳大利亚北部海区 C.太平洋东部海区 D.亚洲、非洲、欧洲交界处 9.图示区域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资源是( ) A.有色金属 B.煤炭 C.石油 D.铁矿 10.图中四点地震频度与强度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壳比较活动,多火山地震.
•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 张裂形成地表基本面貌.
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
板块边界分两类: 两板块张裂分离叫生长边界;
两板块相撞挤压叫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形成哪些地貌?
岛弧 喜马拉亚山脉
海岸山脉
红海 东非大裂谷
马里亚那海沟
从形态 上看
向上 拱起
向下 弯曲
从岩层新老 关系上看
岩层中心 老、两翼新 岩层中心 新、两翼老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 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 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 蚀反而成山岭
断层:岩层受力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
断层线
断层
相对上升, 多形成山峰:地垒
庐山、华山、峨眉山等
相对下降, 多形成盆地或谷地:地堑
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等
断层面 断层线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EA
B
C D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__D_______。 (2)从地形上看,C处是___山__岭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
___向__斜__槽__部__因__受__挤__压__,__不__易__被__侵__蚀_。 ((34))泰图山中的CD成两因处类宜型修与建图地中下_A_隧__道一的致是。D___,良好的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版)
1.从近年高考看,考查内容上,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
以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循环规律、过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
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类型、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考点,结合工程建设,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
4.流水地貌、风力地貌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命题点。
考向1 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命题趋势专题 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B【解析】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
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
总体难度适中。
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地理 专题训练(四)地表形态的变化
专题训练(四)地表形态的变化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2017·山东师大附中模拟)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砂砾岩则是陆相碎屑沉积岩。
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如图为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A.海退、海进、海进B.海进、海进、海退C.海进、海退、海退D.海退、海退、海进2.与③→④时期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是() A.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B.沿海陆地被淹没C.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减轻D.咸潮危害减轻解析:1。
D 2.B第1题,根据材料中岩层形成与海水深浅的条件关系分析,图中①岩层形成时是深海环境,②岩层形成时海水变浅,说明海退;③岩层是陆相沉积,仍为海退;④岩层为浅海环境,为海进,故选D.第2题,③→④为海进,海岸线移向陆地,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沿海陆地被淹没;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加重;咸潮危害加重。
(2017·牡丹江月考)科学家在我国安徽发现一具23亿年前陆上胎生鱼龙化石,如图为鱼龙化石照片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鱼龙化石所属的岩石类型是()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花岗岩4.鱼龙化石所属岩石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对应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解析:3.C4。
B第3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
第4题,化石是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丁为岩浆岩。
①为变质作用,②为固结成岩,③为重熔再生,④为冷却凝固.(2017·天津和平区质量检测)沘江是澜沧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流域内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区,是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读沘江及周围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5~6题。
5。
在沘江流域实施了梯级开发,其主要目的是()A.增强通航能力B.增加发电量C.保障农业用水D.促进旅游业6.沘江谷地的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沘江谷地为断裂下陷后流水沉积而成B.沘江谷地为背斜隆起后外力侵蚀而成C.沘江河道分布在地堑构造中D.甲岩层为沘江泥沙沉积形成解析:5.B 6.C第5题,从题干中可知,沘江流域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是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因此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发电量,为有色金属冶炼提供充足电能。
主题4 地表形态的变化2(课件)高二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沪教版2022)
风力侵蚀
干旱区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等风蚀地貌;
海浪侵蚀
基岩海岸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 海蚀崖、海蚀洞等海蚀地貌;
流 水 地 貌 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河流的峡谷,导致曲流中的凹斯特地貌
V形谷
曲流
搬运作用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产生的碎屑或溶解物质,在风力、流水、 冰川、海浪等外力的作用下,离开原处,被搬运到其他地方的 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地形: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 互相影响
地 表 形 态 与 人 类 活 动 的关系
农业、工业、服务业、人口、聚落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农业生产
工程建设
城市发展
海拔影响农业生产类型。热量和水分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本因素,海拔变化会造 成热量与水分条件的变化。湿润地区随着海拔上升,农业生产可出现种植业、林 业、畜牧业依次分布的现象。
沉积作用
沉 积 作 用
三角洲和冲积平原
地貌 冲积扇
流水沉积
沙洲
规律:先重后轻,先大后小
风力沉积
地貌:上风向往下风向依次是戈壁—沙
漠—黄土;沙漠内部为沙丘、沙垄
沙丘:流动和静止沙丘
地貌:冰碛丘陵和冰碛湖 冰川沉积
规律:无规律,杂乱无章
海水沉积:海滩、沙洲、泻湖等
11
➢ 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的 作用是对立统一的。内力 作用往往使地表变得凹凸 不平、高低起伏,外力作 用则削峰填谷,使地球表 面的起伏趋于平缓。
地表形态制约着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发展规模
北京市五环内主要道路
兰州的城市建设沿黄河狭长的谷地扩展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如平整土地、开挖河渠、修建 水库、开采矿石、填海造陆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 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类活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地表形态变化
面流水侵蚀形成细沟
★河流流水侵蚀
• 河流流水会侵蚀河流的谷底和两岸,形成河 流侵蚀地貌。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石柱
石笋
钟乳石
流水化学侵蚀地貌
瀑 布
河流 沟谷 峡谷
流水冲刷 水流冲刷侵蚀 侵蚀作用 作用
3、其他侵蚀作用
• ★风力侵蚀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不仅能将地 表的松散积沉物或风化产物吹走,所携带 的沙土还能对地面进行磨蚀。
返回
2、侵蚀作用及流水侵蚀
• 流水、风力、冰川和波浪等外力,不断对 风化产物或露出地表的岩石进行破坏,这 种作用称为侵蚀作用。 流水能带走地表松散物,溶蚀可溶性岩石, 所携带的泥沙在流动过程中还能对岩石进 行磨蚀。
★坡面流水侵蚀
• 坡面流水在沿坡向下流动过程中,形成许 多小股细流,冲刷着坡面,形成浅而细的 沟槽。坡面流水侵蚀使沟槽不断下切,形 成沟谷流水侵蚀。沟坡还会发生崩塌、滑 坡等重力作用,沟谷便不断加宽、合并, 最终坡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三、地表形态的变化
1、风化作用
• 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在地面温度变化、水、 大气和生物等影响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和化 学变化。
机械崩解是物理作用下的变化。
• 岩石在水、水溶液、空气等作用下,可发 生溶解、水解和氧化等化学变化。 • 生物能通过物理或化学途径使岩石风化。 • 风化作用的产物有的溶解于水,随水流失; 不溶解于水的,则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 壳,为侵蚀作用创造了条件。
台
湾
野 女柳 王 风 头 石景 区
风蚀蘑菇为什么下部细,上部粗?
• 由于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 强烈。如再加上基岩岩性的差异,风蚀柱常被 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称风 蚀蘑菇。其主要形成原因为风力的侵蚀作用。 当其经风蚀较严重时会倒塌。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
第四课《地表流水的力量》知识梳理1.地球上有高山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
这些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他们是一成不变的吗?自然界的什么力量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形态呢?答:地表形态的形成概括的说是因为地球的内力作用。
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地表形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作用的地球内力发生改变时,地表形态也会随之改变。
内力作用集中体现为地壳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形态。
2.水在地球上不断的循环产生了雨雪等天气现象,降水或冰雪融化时形成的流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3.降雨时形成的水流对地表会产生什么影响?答:1、下雨形成的河流会把地表的土壤带走,土地会受到侵蚀.2、侵蚀会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4.用沙子和泥土堆成一个土堆,观察在同样的降雨量下,土堆的不同位置受到水流冲刷影响的情形。
答:较陡坡度上的土壤会随着降雨形成的水流而流失,而较缓坡度的土壤流失量较少。
5.降水汇集成河流,流水在地表的流动会对不同部分的地表产生怎样的作用?答:降雨开始后,平原表面出现了很多小坑,山地斜坡出现了类似河道一样的浅沟,悬崖则是被冲垮了,说明降雨对不同的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不一样的6.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水流速度有什么不同之处?河床上的堆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答:河流的上游,河道比较窄,坡度很大,水流很湍急。
河流的中游,河道比较宽,落差减小了,水流没有上游湍急,相对缓慢了。
下游又平又宽,水的流速是最慢的河流经过河道后,河道两侧有明显的被水流侵蚀过的痕迹,河道的两边有轻微塌陷。
上游的水流速度是最快的,带下来很多的泥沙。
水流经上而下流淌,速度越来越慢,从上游、中游冲下来的泥沙都堆积在了下游。
7.流水对地表物质有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作用,地表长时间受到流水的作用,会形成不同的地形景观。
8.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对地表物质产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答:地球表面每天都在受着各种不同外力的影响,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
1. 内力作用可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大功臣啊!你想想看,地震不就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嘛,那大地一阵摇晃,山河都能改变模样,多厉害呀!像汶川地震,就让那里的地形发生了巨大变化。
2. 火山喷发也不容小觑呀!那滚烫的岩浆喷出来,堆积成山,这不就是改变地表形态嘛。
富士山不就是这样形成的嘛,多神奇!
3. 地壳运动难道不是地表形态变化的重要推手吗?板块的挤压、拉伸,造就了高山低谷。
喜马拉雅山不就是这样慢慢长高的嘛!
4. 外力作用也功不可没呀!风的吹拂,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点点地塑造着地貌呢。
沙漠里的那些沙丘,不就是风的杰作嘛!
5. 水流的力量也超级强大好不好!河流的冲刷,能冲出峡谷来,长江三峡不就是这样的嘛,多壮观呀!
6. 冰川的移动也很厉害呀!就像个大力士,能推动巨石,改变地形。
那些有冰川的地方,地貌不都很特别嘛!
7. 生物的活动也会影响地表形态呀!蚂蚁挖洞,植物扎根,天长日久,也会有点小变化呢。
想想草原上那些被动物踩踏出来的小路。
8. 人类活动也不能忽视呀!挖矿、修路,不都在改变着地表嘛。
那些被开采过的矿山,不就是明显的例子嘛!
9. 温度的变化也会起作用呢!热胀冷缩,岩石也会因此破裂,这不也是一种改变嘛。
北方冬天的水管不就容易被冻裂嘛!
10. 化学作用也在悄悄改变着地表呀!一些物质的侵蚀,让石头都变了样。
那些被酸雨腐蚀的建筑,不就是证明嘛!
我觉得呀,地表形态的变化就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相互交织,才让我们的地球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地表形态的变化范例剖析1.下列事物哪些是地质作用的结果?a.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b.大寨的梯田 c.褶皱山d.荷兰的围海造田工程 e.石灰岩变成大理岩 f.岩石断裂、错位2.写出下列地形形成的主导因素,以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为例,说明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1)台湾海峡(2)喜马拉雅山(3)华北平原(4)长江三角洲(5)几千年来渤海的形状一直未变(6)塔克拉玛干的沙丘(7)西北地区风蚀蘑菇[解析]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区别如下表格)。
答案1。
a.不是,因为它不发生在地球上。
b.不是,因为它不是自然界的原因形成的。
c.是,因为它的形成是发生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的变化。
d.不是,因为不是自然界原因形成的。
e.是,因为它是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的变化。
f.是,因为它是发生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壳内部结构的变化。
2.(1)内力作用(2)内力作用(3)外力作用(4)外力作用(5)内外力共同作用(6)外力作用(7)外力作用。
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挤压而形成的巨大的褶皱山系,在它受内力不断隆起的过程中,外力也在不断地对它风化、侵蚀、使之不断变低,内、外力作用同时进行。
但内力作用很强大,在同一时间内地壳隆起的高度大于风化、侵蚀降低的高度,使得喜马拉雅山形成为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之一。
所以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既有内力作用,又有外力作用,而内力起主导作用。
3.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是:()A. 风化作用B. 沉积作用C. 搬运作用D. 侵蚀作用[解析] 外力作用主要有五种作用,即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是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侵蚀作用是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搬运作用是风化、侵蚀后产物,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沉积作用是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可以导致物质的逐渐沉积的过程。
固结成岩作用是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的过程。
[答案] D能力检测一、填空题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作用、作用、作用、作用和作用。
2.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搬运作用很大,在干旱半干旱及滨海地区,的搬运作用强烈。
3.在流水和风力沉积过程中,比重小、颗粒小的沉积,比重大、颗粒大的沉积。
4.风化作用形成的,为进行作用提供了条件。
5.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的流水的和作用形成的。
6.沙漠地区基本的地表形态是。
二、选择题1.长江口崇明岛的形成原因是( )A.火山喷发 B.泥沙沉积 C.地壳断裂下陷 D.地壳隆起2.下列地形中,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A.“u”形谷 B.向斜成谷 C.“v”形谷 D.背斜成谷3.下列地形的形成与风力作用有关的是( )A.风化壳 B.溶洞 C.冲积平原 D.黄土高原4.喀斯特地形形成的原因是( )A.风化作用 B.流水作用 C侵蚀作用 D.波浪作用5.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在一起的是( )A.风力沉积物 B.流水沉积物 C冰川沉积物 D.·海浪沉积物6.下列地形中,由冰川作用造成的有( )A.汾渭谷地 B.北美五大湖 C.长江三角洲 n挪威西海岸的峡湾7.下列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能趋利避害的是( )A.兴修水库 B.大面积砍伐森林 C.开垦草原 D.围海造田探究拓展1.下左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
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上右图表示一种重要的地貌形态。
读图回答2~4题:2.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3.一工程队在A处建桥墩时,挖掘出的剖面物质自下而上可能是( )A.砾石、粗砂、细砂、粘土 B.粘土、细砂、粗砂、砾石C、粘土、砾石、细砂、粗砂 D.砾石、细砂、粗砂、粘土4.关于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并不是所有河流的人海口处都形成这种地貌 B.B处可能为岩质河岸C.①②③④四点中,建设港口条件最好的是③处 D.该河所在流域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 右图为我国西北某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
读图回答5、6题:5.该河流量、流速最小的时期是( )A.I时期 B.Ⅱ时期C.Ⅲ时期 D.Ⅳ时期6.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该城被遗弃的原因可能是( )A.战争破坏 B.瘟疫流行C.水源不足 D.水土流失7.读褶皱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处是比较好的储油构造B.乙处受张力挤压而成山C.丙处不容易受外力侵蚀而成山D.甲处是比较好的储水构造8.a、b两地距c地分别为200km和300km。
当c地地下15km处发生地震时,可能存在的现象有: A、a、b两地烈度不同 B、a、b两地烈度相同C、c地居民先感觉到水平摇动,后上下颠簸D、地震波传播到a地时,方向垂直于地面丁丙乙甲①◆a②◆b9、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是( )A、aB、bC、cD、d10、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中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1.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 D.流水沉积作用四、地表形态的变化陆地的主要地貌类型划分依据:地表形态的主要特征1.主要类型:台地与平原:相对高差小于50米丘陵:起伏比较和缓、没有明确的山脉走向、相对高程为50—200米山地:相对高程大于200米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演化流水作用:主要表现:流水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溶蚀作用等形成的主要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风力作用:主要表现: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的主要地貌:风蚀地貌、风积地貌冰川作用3.地表形态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高考命题趋势分析1、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
读图回答(1)~(2)题:(1)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2)a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沉积作用 B.湖?白沉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解析:(1)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特点就是呈现球状风化地貌,其形成过程如下:岩块表层风化剥离,棱角最先消失,以后层层风化剥离,而岩石内部尚未风化,部分便留在地表形成球状风化。
(2)从岩层的画法可知,a图为石灰岩地貌景观属于喀斯特地形,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的。
答案为(1)C,(2)D。
2、教材活动答案或提示1.地壳和宇宙间一切物质一样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
2.地壳自形成以来,本身的物质与能量不断地发生循环和转化,地壳的结构和表面形态也不断地发生____。
3.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____的结果。
4.在自然界,有些地质作用进行得很快,如____、____、山崩等。
有些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踌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抨代,却会使地壳发生显著的变化。
2.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例水平运动对地表形态有哪些影响?【解】当地壳岩石相向运动时,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安第斯山脉;当地壳岩石相背运动时,又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3.地质构造(1)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称为____。
它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
(2)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
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叫____。
一系列的____即波状弯曲变形,就叫____。
(3)向斜、背斜的判断方法和向斜、背斜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岩石因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叫____。
(5)地垒与地堑例下列地质构造,哪些仅仅属于地壳变形,哪些则不仅是地壳变形,而且又有了位移?①褶皱②褶曲③向斜④背斜⑤断层⑥地垒⑦地堑【解】①②③④属于地壳变形而形成的地质构造;⑤⑥⑦则是既有地壳变形,又有了位移而形成的地质构造。
背斜在形成初期,常常形成山岭或高地,但是后来不少的背斜成为谷地;向斜在形成初期常常形成谷地或低地,但是后来不少的向斜成为了山岭。
这是什么原因?【解题思路】此题的推理过程应当是:岩石受力(挤压力、张力)的作用→导致背斜与向斜部位的物质坚硬程度不同→又因外力作用对背斜、向斜侵蚀程度不同→造成地形的不同。
【解】读图4-6回答:(1)A部位受____力作用,B部位受____力作用。
(2)A、B二地,何地物质较为坚实?____。
(3)A、B二地,何地物质容易被侵蚀,为什么?____。
(4)造成的结果是:A地原先为山地,现在反而成为____。
B地原为谷地,现在反而成为____。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一般知识1.外力作用表现的主要形式有____作用、____作用、搬运作用、____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2.风化作用过程中不溶性物质如____常残留在原地;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如____岩受水的溶解和冲刷作用形成的。
3.沿斜坡或沟谷,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特殊洪流,叫泥石流。
4.沙漠地区基本的地表形态是____,它是在____力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的。
5.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由于:(1)黄土土层____,(2)由于____破坏严重,(3)当地夏季多暴雨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6.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是____力和____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的概念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____变化、水、____及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做____作用。
(2)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风化产物。
(3)风化对地表的作用①风化对地表有破坏作用和建设作用,从岩石来看,风化对岩石是____作用,从风化产物来看是____作用。
②使岩石只发生机械破坏作用的叫____风化,使岩石或矿物发生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风化;既有机械破坏作用,也有化学风化作用的是____风化。
③化学风化作用常产生哪些新的物质?【解】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等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新的物质:(1)有些可溶性物质,被水溶解,随水流失,再被搬运到别外,形成新物质。
(2)有的不溶性物质(如粘土),则残留在原地,形成____。
2.侵蚀作用(1)侵蚀作用的概念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____产物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
(2)侵蚀作用的类型。
(3)沟谷和河流的流水侵蚀,使谷底和河床加深加宽,应如何理解?【提示】应从流水携带的物质、流水侵蚀的表现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