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河洛文化论文
河洛文化浅析(一)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
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
关于它的具体范围,可界定为:以洛阳为中心,西到潼关、华阴,东到郑州、开封,南到汝州、禹州,北到济源、晋南。
这个地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或称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疑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
(二)什么是河洛文化?就是孕育、发展、繁荣、传承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关于河洛文化的定义,史学界有以下界定。
其一,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区域性文化,狭义指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游伊洛地区的文化,广义指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
其二,河洛文化的概念,即中原文化的泛称,狭义指中原腹地伊、洛、河三川平原的远古文化。
其三,河洛文化是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河洛文化的本质是地域文化,是产生、发展于河洛这块土地上的一切文化现象,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各个层面。
关于河洛文化的起迄时间,学术界已有基本认定:这一区域文化时间跨度长,其上限可上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其下限则一直到今天。
河洛文化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阶段,河洛文化经历了数十万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属起始期;第二阶段是重要的发展阶段,大致从夏、商、周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属成长期;第三阶段是繁盛阶段,主要是隋、唐、宋时期,属成熟期;第四阶段是衰落期,也就是金、元、明、清、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河洛文化进入复兴时期。
总而言之,河洛文化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延续于其后的历朝历代,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
她不仅是地域性的文化,还是延续千年的帝都文化,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载体。
(三) 河洛文化树大根深,内涵极为丰富。
它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深植于河洛地区的文明土壤,生长得枝叶茂盛,其文化枝干起码有十几个。
一是史前考古学文化。
从这一地区发掘的遗址看,主要有石器和陶器,说明河洛地区史前经济以农业为主,并饲养猪、狗,从事渔猎和采集。
对河洛文化的理解
对河洛文化的理解
1、河洛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2、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是指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又不是一般的中国古代区域文化,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区域文化中的“核心区域”文化,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根文化”。
3、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4、河洛文化,是指存在于黄河中游洛河流域,以伊洛盆地(亦称为洛阳盆地或洛阳平原)为中心的区域性古代文化。
5、河洛文化精神,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以汉魏唐宋为内容,以古都洛阳所凝聚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以“河洛郎”为特征。
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河洛文化之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河洛文化之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作为地域文化,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文化。
区别在于地域范围、文化内涵、存在时间都表现出各自的不同。
因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存在时间在北宋以前部分重叠、地域范围也有重合之处,导致其文化内涵有相似之处,因此河洛文化在某个时段是中原文化的核心。
众所周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人文现象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之后而形成的,是一个地区所独有的,因而文化有地域的差异;文化还渗透在一个地域社会群体的行为系统之中,并支配着社会群体的价值体系和观念体系,所以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精神内涵的差异。
弄清了文化的基本特征之后,对于我们分析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的区别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的区别首先在地域范围上。
作为地域文化,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地域范围,不同地域范围内所产生的文化因地域范围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
所以,对这两种文化的理解的前提,就是要首先弄清中原地区与河洛地区的地域范围的区别,只有弄清了两种文化的地域范围,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两种文化因地域范围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据了解河洛地区是指以洛阳为中心,东至郑州、中牟一线,西抵潼关、华阴,南以汝河、颍河上游的伏牛山脉为界,北跨黄河以汾水以南的济源、焦作、沁阳一线为界。
这属于两种文化在地域范围的区别,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大多数人认可。
而且,河洛地区的地理概念从司马迁以后就基本形成定论的。
其次,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因为存在时间的部分相同,也使我们能够总结出两者的相同之处。
如果从先秦时期算起,中间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王朝,到北宋时期,两种文化的发展发展所经过的时间也是一致的。
这种时间的一致性,使两种文化在同一地域必然会产生彼此联系和相互一致性。
再加上上述地域范围的重叠,两种地域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一致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也是部分学者认为河洛文化就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原因。
华夏文明与河洛文化的关系
华夏文明与河洛文化的关系华夏文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文明,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河洛文化则是中国古代文明黄河流域的代表文化之一。
两者之间既存在紧密联系,又有着较为独立的发展演化。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基础和影响等方面探讨华夏文明与河洛文化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华夏文明和河洛文化的发展背景与时间相似。
在古代中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黄河流域的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代表之一,而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居民群体已经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已经出现了多个较为发达的文化,如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这些文化的出现和演化,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文化基础华夏文明和河洛文化在文化基础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
在古代,黄河流域文化的影响范围很大。
有史料记载,商朝时期的商王武丁曾补天、除伐、兴商,宣扬武德,使得中原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诸侯国逐渐接受商王的国王地位,商王权力逐渐集中,文化统一标准逐渐建立起来,而这种文化标准并不是单一的河洛文化,而是包括了河洛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传统。
在后来周朝时期,周武王和周文王施行均田制、铸大鼎等改革,让贵族和农民关系逐渐合理化,文化传统也再次统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此时期,华夏文明逐渐成为霸主,日渐强盛,最终取代了商王朝成为中国首都文化的代表。
三、影响华夏文明和河洛文化互相影响,成为相互促进的力量。
在河洛文化中,一些重要的文化符号、技术和思想对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制度,古代的田制、金石文和书法等技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哲学思想。
华夏文明也同样对河洛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商朝时期,商贾之间贸易繁荣,使得三千多年前的那个阶段已经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商业经济体系。
随着华夏文明的兴盛,黄河流域的商业繁荣也得到加强,阶级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汉字的通行也进一步推广了河洛文化的影响力。
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民俗传承
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民俗传承河洛文化是指中国历史发展中,以河南、洛阳为中心的文化体系。
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河洛文化凝聚了中原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内涵。
本文将从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和民俗传承两个方面入手,介绍河洛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一、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古代社会时期和近现代社会时期。
1.原始社会时期河洛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殷商时期,河洛地区的四个大都会,分别是陈、郑、鄢、宋。
正在积极发展着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生产,人口增长也呈现出明显的趋势。
同时,古籍中记载的黄帝、尧、舜、禹、汤、文、武等帝王和众多的文化名人,也在这里诞生和生活过。
2.古代社会时期从周代开始,河洛地区的典章制度和文化传承更加充实。
周朝时期,河洛地区的文化活动十分活跃,成为了古代中原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
古代河洛文化以礼仪、音乐、文学、铜器、陶瓷等为主要代表,汇聚了各个时代、各个领域的优秀文化精华。
3.近现代社会时期清代到民国时期,河洛文化进一步地繁荣了起来,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才。
新洛学派在洛阳兴起,雷家鼓书在郑州广为流传,吕氏春秋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
这些文化成果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中,悄然地成为了中原地区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二、河洛文化的民俗传承河洛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
这些民俗,在一代代河洛人的传承中,成为了他们心灵中根深蒂固的文化情感。
1.传统节日习俗河洛地区有着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在这些节日里,河洛人有着对于祖先和古代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他们喜庆、欢乐的心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民间故事传说在河洛地区,有着许多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河洛地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传统。
华夏文明则是指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的文化,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等方面探讨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之间的关系。
历史背景上,河洛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文明之一。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河洛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华夏文明则是指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文化传统。
中原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华夏文明源自于这片土地上的古代部落联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和王朝,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文化内涵来看,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
两者都以中原地区为核心,都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中心。
两者都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表达。
两者都崇尚礼仪之邦的理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社会秩序的维持。
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河洛文化更注重个体的发展和追求,强调个体的个性和创造力,而华夏文明更注重社会集体的整体利益和道德规范。
河洛文化在艺术表现上更加自由奔放,多样性和独创性更加突出,而华夏文明则更加注重传统的延续和稳定性。
在艺术表现方面,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河洛文化以神话传说、祭祀仪式和神崇拜为主要表达方式,它的艺术形式富有想象力和神秘感,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界和宇宙的敬畏和崇拜。
而华夏文明则更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它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注重技艺和技术的运用,强调实用和功效。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河洛文化是中原地域的一种历史遗存,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历史上,河洛地区曾是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河洛文化是指在黄河中游的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华夏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
华夏文明又称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和代表。
华夏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标准。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相互交融、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础。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注重崇尚天地灵气、礼仪、文明,强调先祖和家园的重要性;同时,两者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如发源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不同等等。
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的结合产生了各种文化遗产,如商代的龙山文化、西周的鸟兽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楚剑、汉代的陶俑、唐代的洛阳瓷、宋代的开封木版年画和民间工艺品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的交融,也反映在宗教、哲学、文学、诗歌等多个领域上。
例如,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的兴起,都是在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而成的。
古代的文人墨客们,也在对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的体察和把握中,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庐山谣》、《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等,这些作品当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也是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交融和碰撞的产物。
总之,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两者的相互影响和交融,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于今天的我们继承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浅谈河洛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河洛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河洛文化”顾名思义,是黄河与洛河交汇地区的文化,并且有学者认为,它是“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
关于河洛地区的具体范围,从宏观上看,河洛“就是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因此,这里说的河洛文化即是中原文化”。
由此可见,“河洛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它与“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等等文化大致属于同一级的概念。
但河洛文化又不是一般性的地域性文化,它是古代中国的国家文化、统治文化,在古代中华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对当代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华文明,即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一脉相传。
华夏文明与河洛文化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华夏文明是贯通古今的古今文明,而河洛文化主要是一种古代文明;华夏文明是一种国家文明,河洛文化是一种区域文明。
此外,两者也相互联系,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主要源泉和文化内核,而华夏文明是河洛文化的扩展与放大,两者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今天中国的传统文化。
对于河洛文化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河图洛书”,“河图洛书”仅仅是它的一种文化符号,或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
河洛文化的真正内涵应该包括河洛地区的政治文化元素、地理文化元素、宗教文化元素和民俗文化元素等等内容。
由此看看出,河洛文化对华夏文明影响是全方位的。
另外,在史前,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早期人类文明发祥地,但河洛地区的先民在大约5000年前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率先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王权文明时代,河洛文化相较其他区域文化对华夏文明的形成贡献更大。
河洛文化与齐鲁文化,吴越、闽台文化,荆楚文化河洛文化培育了华夏文明。
但从另一方面看,也正是华夏文明成就了河洛文化。
因为正是河洛文化融入了华夏文明,并借助于这一文明载体才从一般性的地域文化中脱颖而出,广为世人所知,广为世人所爱,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如果说华夏文明的形成像一个漩涡,那么河洛文化就是这个漩涡的中心,河洛文化凭借其强大的吸收力、包容力、凝聚力把周围的文化吸纳过来,然后融合后形成了华夏文明;如果说华夏文明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这棵大树是根在河洛大地,冠盖中华。
复兴河洛文化辉煌促进中原经济腾飞
复兴河洛文化辉煌促进中原经济腾飞洛阳市龙门第一实验学校申卓琦辅导教师申红伟中国共产党的全国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中国经济的倍增计划——到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
我们河南人一定会借着这股春风,在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我们河南的事情做好,从而,促进河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认知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核心。
她伴随着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生生不息。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勤劳善良的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殷墟文化”、“裴李岗文化”、“二里头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更有无数的充满智慧的河洛故事,曾激励着中原人们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
““悬梁刺股”河图洛书”“程门立雪”“孔子问礼”“孙庞斗智”……每每读到这些闻明华夏的河洛故事时,我总会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总会满怀自豪,如沐春风;总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原人而激动不已……我们知道,中原作为“中国的历史博物馆”,不仅有享誉世界的龙门石窟,华夏释源祖庭之称的“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更有开创华夏文明的皇帝、炎帝,以及创建道家、儒家、法家、墨家……思想的老子、孔子、荀子、墨子……河南地处中原,人杰地灵,文化名人层出不穷。
中原地脉不仅孕育了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还滋养出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苏秦、岳飞;更有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以及文学家、诗人杜甫、韩愈、白居易、司马光和佛学家玄奘等,他们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绝贡献,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原人的骄傲。
河南是戏曲大省,其中豫剧、河南坠子、曲剧等剧种享誉华夏,让多少炎黄子孙如醉如狂。
戏曲名家有常香玉、马金凤,曲剧有皇后张新芳……他们为河南的戏曲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豫剧《程婴救孤》更是夺得了2005 年全国戏剧十大精品工程榜首的荣誉,促进了豫剧发展。
二、促进中原经济发展我们知道,经济的发展曾推动文化事业的进步,反过来,丰厚的文化底蕴又必然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洛文化_精品文档
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河洛文化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和特色几个方面介绍河洛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地方文化。
河洛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南。
河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文化流派在此蓬勃发展。
早在三皇时期,中原地区就有古人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宝藏的一部分。
而河洛地区也是中国最早的王城,许多古代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古文化遗迹和重要文化遗产。
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成为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窗口。
河洛文化的传承是河洛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河洛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至今仍有很多古老的传统和习俗得以保留和延续。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豫剧和太极拳。
豫剧作为中国四大传统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并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而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形式,也在河洛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除了这些,河洛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唢呐、踩高跷、歌边花等,这些传统文化形式在河洛地区的村落和农田中得以保留,展示了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风貌。
河洛文化的独特特色也是其吸引人的魅力之一。
河洛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凝聚了多个民族的文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河洛文化的特色在于它融合了华夏文明和中原文化的精华,并结合了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
河洛地区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背景,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风格。
无论是建筑、绘画、音乐、舞蹈还是传统手工艺品,河洛文化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审美理念。
河洛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珍宝之一,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
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概念。
河洛文化主要指的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是指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传统;华夏文明则是指中国古代的主要文化体系和思想观念,是炎黄子孙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独特文化。
河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文化中心是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
古代的中原文明是以农耕为基础的,黄河的泛滥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也促进了水利工程和灌溉农业的发展。
在早期的中原文明中,人们崇拜自然力量和祖先精神,形成了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和宗教信仰。
这些信仰和习俗在后来的华夏文明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华夏文明是古代中国的核心文化,形成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基础上。
华夏文明的核心是礼、乐、仁、义、智、信等道德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强调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道德规范,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华夏文明中,人们还相信天命和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这种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在中国的历史中非常重要,对后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虽然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但也有着一些区别。
河洛文化更注重自然的力量和祭祀的仪式,更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华夏文明更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规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虽然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价值观念。
河洛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根
中华民族文化之根:하락문화: 중화민족문화의 뿌리河洛文化,是指存在于黄河中游洛河流域,以伊洛盆地为中心的区域性古代文化。
它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为核心,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
由于该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地位,自古夏代开始,河洛文化长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京都文化,是5000年华夏文明的源泉与主脉。
하락문화(河洛文化)는 황하 중류 낙하 유역에 존재하며, 이락(伊洛)분지를 중심으로 하는 지역적 고대문화를 말한다. 오늘날 허난성의 서부 지역을 핵심으로 하여, 대략 북위 34°에서 35°, 동경 110°에서 114° 사이의 지역을 포함한다.이 지역은 중국 역사에서 13개 왕조의 고도(古都)가 자리했다는 역사적 위상을 가지고 있다. 그래서 옛날 하(夏)나라 시절부터 하락문화는 중국 고대 역사에서 오랫동안 명성이 자자했던 수도문화이자, 5천 년 화하문명의 원천 그리고 주맥이었다.07하락지구의 남쪽은 외방산(外方山) 복우산(伏牛山) 산맥이고, 북쪽은 황하, 서쪽은 진령(秦岭)과 관중(关中)평원이며, 동쪽은 예동(豫东)대평원이다. 북쪽은 유연(幽燕, 하북성 북부와 요녕성 남부)과 통하며, 남쪽은 강회(江淮, 장강과 회수)에 이르므로, 고대에는 중원에 웅거하여 ‘천하의 가운데’, 즉 이른바 ‘중국’ 이 되었다. 하락문화는 천하의 한 가운데에 위치했다는 지리적 이점, ‘하도낙서(河图洛书)’ 로 대표되는 수많은 물질문화가 창조된 근원, 하·은·주 3대에 제도(帝都)가 자리한 지역이라는 정통적 지위, 유구하고 중후한 역사의 축적, 넓고 깊은 문화적 함의로 중화 민족문화의 모체이자 집결지가 되었다.전설 속의 ‘삼황(三皇, 수인씨燧人氏·복희씨伏羲氏·신농씨神农氏)’ 과 ‘오제(五帝, 황제黄帝·전욱颛顼·제곡帝喾·요尧·순舜)’ 는 모두 하락 지역과 밀접한 관련이 있다. 예를 들어, 복희는 하락 지역에서 오랫동안 활동하다가 그 딸이 낙수에 빠져 죽어 낙신(洛神)으로 변했다. 지금의 신정시(新郑市)는 황제(黄帝)의 고향이다. 염황(炎黄) 두 황제의 모족이 모두 평봉산 일대(낙양·신안·민지·맹진지역을 경유한다)에서 생활하고 활동했다.‘하도낙서’ 는 하락 지역으로부터 나왔다. 지금의 낙양시 맹진구에 옛 하천이 있는데, 현지에서는 도하(图河)라고 부르며 전체 길이는 약 20㎞이다. ‘용마부도(龙马负图)’ 가 도하와 황하가 만나 합류하는 지점에서 발생했다고 전해진다. 복희가 이 그림에 따라 팔괘를 그린 것이 이후 등장한 『주역』(周易)의 유래다. ‘하도낙서’는 함의가 풍부한 문화 현상으로, 그것은 낙하 유역에서 자양분을 받아 생장하여 ‘하락문화’ 로 확대되었고 마침내 중화문명의 근원이 되었다.유가 학설, 도가 학설, 불가 학설, 위진 현학(玄学), 송명 이학(理学)의 5대 학설 또는 학파는 모두 하락과 관련되었다. 또는 낙양에서 창시되거나 낙양으로 처음 전해졌다. 이런 학설이나 학파는 중국 사회, 중국 사상 문화, 중국 역사에 깊은 영향을 미쳤다. 예를 들어, 유가의 ‘제례작악(制礼作乐)’ 이라는 위대한 프로젝트는 바로 주공(周公)이 낙양에서 완성한 것이다. 주공이 노(鲁)나라에 봉해져 주공의 후손이 노나라를 다스렸기 때문에, 노나라는 서주의 전적과 법리, 제도를 가장 많이, 가장 풍부하게 보존하는 국가가 되었다. 불가의 학설도 낙양에 처음 전해졌다. 중국 역사에서 처음으로 서천취경(西天取经)하고, 중국 불교의 개산비조(开山鼻祖) 두 사람을 맞았으며, ‘중국 제일의 고찰’ 낙양 백마사(白马寺)를 창건함으로써 불교는 중국에 널리 전파되고 널리 알려지게 되었다.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即所谓“中国”。
河洛文化的源流与演化
河洛文化的源流与演化河洛地区,是指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和河北省南部的一片地方。
其历史悠久,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文化和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代,这里已经有了人类的踪迹。
充分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夏代、商代、周代等历史时期,河洛地区的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人们在这里创造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物,比如说兵器铸造、丝绸织造、青铜器制作等等。
随着历史的变迁,河洛地区的文化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河洛文化。
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和合”思想,即一种既包容开放又有章法有度的态度。
河洛文化的人们善于沟通协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同时,河洛地区的物产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这里盛产黄河鲤鱼、香菇、香葱等特色食品,这些食品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在唐朝时期,河洛文化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河洛地区成为了当时中原文化的中心之一。
文化人才辈出,诗文、书画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和突破。
而且在唐朝时期,河洛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繁荣,使之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河洛文化的地位逐渐下降。
尤其在现代,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河洛地区的文化也面临一定的危机。
为了保护河洛文化的遗产,当代社会加大了文化保护力度。
在这方面,河洛地区也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如发掘历史遗迹,开设文化主题博物馆,打造文化旅游等等。
河洛文化正在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重要的文化资源点。
总之,河洛地区拥有着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的文化企业可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通过社会共同努力,河洛文化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中国文化的亮点之一。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
河洛文化又称为中原文化,主要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古代华北地区的文化。
河洛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代表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化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黄河流域是一个灌溉良好、土地肥沃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居。
这些人们开始耕作、种植和养殖,渐渐形成了稳定有序的农业社会。
由于地形条件适宜,黄河流域也成为了各个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的中心地带。
在河洛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他们崇尚勤劳、勇敢、正直、孝顺、守信等美德,注重家族和亲情的纽带,重视社会道德。
在宗教信仰方面,河洛文化崇拜天地万物,崇尚自然和地方神灵,倡导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河洛文化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创造者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河洛地区的居民就发明了陶器、石器和织布等工艺制品,开启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之路。
华夏文明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广义上是指的古代中国的整个文明体系,狭义上是指的黄河流域的文明。
华夏文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距今更远的远古时期。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国古代人类的最早文化遗址出现在黄河流域的土地上,这些遗址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等古代文明遗存。
华夏文明的特点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系统之一——中国古代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汉字具有形象化、象形化、意符化的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汉字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华夏文明在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和经济发展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政治制度方面,华夏文明以封建制为基础,建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体系。
在社会组织方面,华夏文明注重家族和社区的组织,形成了严密的父权制度和等级制度。
在经济发展方面,华夏文明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农业生产逐渐发展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部门。
河洛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
河洛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河洛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
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
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河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区气候类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为7个月左右,1月平均温度为-2℃—2℃,7月平均温度为24℃—27℃,年平均温度为12.2℃—14.6℃,在古代可能还要暖和些。
雨量适中,年平均降雨量为550—700毫米,集中于6至9月,适宜干旱地农作物粟类的生长。
河洛地区的土壤主要是第四纪冲积次黄土(褐土),黄土土质疏松,易于使用水、石工具进行开垦与浅种直播,利于开挖水井及水渠进行农田灌溉。
黄土并具有自然节理,有利于毛细现象生成,可把下层的肥力及水分带到地表,有“自然肥效”,肥力高,对于古代初期的农业是十分有利的条件○1。
总之,河洛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宜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适宜于农业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期对于社会发展的速度与内涵有着重大的影响。
根据考古发现,河洛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居住与生产,河洛文化从此伊始。
在卢氏县横涧乡锄沟峪发现了距今10万年左右的更新世晚期的4块智人头骨残片及2枚牙齿化石。
在三门峡市会兴镇会兴沟及水沟(水磨沟)发现了砍斫器、大尖状器、石球、砾石石核及石片等旧石器,其时代与北京周口店第1地点下层相当,属于旧石器时代初期,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2。
此外,在陕县张家湾与赵家湾○3、灵宝弘农涧河沿岸的朱阳镇北○4,渑池县黄河南岸的任村和青山村○5等地也发现了旧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河洛文化通常指的是中国历史上黄河流域地区的文化,而华夏文明则指的是整个中国各地的文明。
尽管两者地域范围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有重要意义。
河洛文化作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其遗存和文化传承是中华文化内涵和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漫长历史中,河洛文化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西周时期,黄河流域已经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地带,并且在春秋战国时期,河洛文化逐渐融合了楚韩文化、齐鲁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
河洛文化最为著名的文物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中华文明起源的玉器和陶器,如大汶口、龙山、良渚、台州和崧泽文化等,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经典,也是反映中国古代和中华文明奠基期的优秀的文化,因此享有着极高的价值。
而华夏文明则是指的全面的中国历史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核心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民族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
它是在千百年的思想演进、社会变革和历史沉淀中形成的。
华夏文明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美学、道德、艺术和科技知识。
在图腾崇拜、礼俗制度、文化创造和政治治理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深刻的内涵。
华夏文明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传承下来的文化,包括汉字、诗歌、音乐、绘画和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也体现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经济制度以及社会风俗习惯中,更增添了中华民族这一文明古国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全面性。
河洛文化承载着中国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夏文明则是代表着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演化和文化沉淀,并且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这两种文化都对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撼动的影响力。
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需要我们更加珍视和传承。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都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本文将分别从两个方面对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进行介绍。
河洛文化是指中国古代黄河流域一带的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洛文化的主要代表是华夏族,因此也被称为华夏文化。
华夏文化是中国现代民族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家园。
华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爱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公德。
华夏文化崇尚礼仪,强调家庭观念,重视孝道和家谱文化。
华夏文化还重视教育,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远古时代人们勤劳智慧的结晶。
河洛文化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河洛文化的代表是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等。
这些文化古迹的发掘和研究为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都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传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现代民族文化的源头。
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
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洛文化指的是黄河流域的古代文化遗产,而华夏文明则是指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两者之间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合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河洛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河洛文化,包括彩陶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长离文化等。
这些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彩陶文化是黄河流域最早的彩陶器文化,是中国早期的村落社会。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陶器,并且在陶器上用彩绘技术进行装饰,展现了他们的人类智慧和艺术才华。
而龙山文化则在中原地区形成,是中国早期村落社会的一个代表。
它与彩陶文化一样,同样是先民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创造和智慧的结晶。
至于仰韶文化和长离文化,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两大重要文化。
它们在河南地区和河北地区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点,为后来的华夏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这些古代文化的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堪称中华民族的骄傲。
华夏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起源于黄河流域。
在黄河文化的基础上,华夏族人在黄河流域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土地,创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节点。
华夏文明的形成离不开古代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等帝王的开拓和治理,他们在中原地区创建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础。
在华夏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商、周等朝代先后兴起,中国古代文明也逐渐成熟和完善。
商朝商纣王统治下,由于残暴暴政,社会动荡,周文王在商纣王统治下得以恢复,商朝被周朝所取代,周武王统治下国家稳定,社会安定,材料丰富、农业发达、手工业水平高。
至西周时期,周公制定的《周礼》,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的交融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文明。
初学河洛文化的体会
初学河洛文化的体会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植根于中原地区。
作为初学者,我对河洛文化的体会是它的独特魅力和悠久历史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印象。
河洛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我。
河洛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融合了中原文化、华夏文化与周鲁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神话、传说、民间传统与宗教信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
丰富多样的传统乐器、舞蹈、美食等使我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
河洛文化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河洛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道德伦理和家庭传统。
人们崇尚中庸之道,追求内在的修养和精神的提升。
河洛文化还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崇尚劳动和勤俭节约。
这些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个人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初学河洛文化让我深刻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河洛文化的独特之处需要我们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河流,每一个人都可以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初学河洛文化让我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卓越性。
通过学习和体验,我有机会了解到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了解河洛文化,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河洛文化的发展
河洛文化的发展
河洛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具有极高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它孕育了华夏民族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 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河洛文化中的思想、观念、礼仪等,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核心
其次,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 容,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河洛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 形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数字化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河洛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确保其历史信 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创新性发展: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对河洛文化 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出符合现代审美和价值观的文化产品 国际交流与传播:加强河洛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河洛文化 ,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教育普及:将河洛文化纳入各级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普及河 洛文化的知识,提高公众对河洛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河洛文化的发展
01
总之,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源 头之一,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河洛文化在
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
03
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河洛
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河洛文化 的发展
-
1 河洛文化的起源 3 河洛文化的发展 5 总结 7 河洛文化的未来发展
2 河洛文化的形成 4 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6 河洛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8 河洛文化的未来展望
河洛文化的发展
河洛文化的起源
河洛文化,又称河图洛书文化,是中华文 化的源头之一,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因其 地域在古代为中原地区,故称"河洛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12-20[作者简介]薛瑞泽(1962) ),男,河南省灵宝市人,河南科技大学河洛文化研究所、郑州大学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博士,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6主编。
2006年3月第22卷 第3期学习论坛TR I BUNE O F STUDYM ar 12006V o l 122 N o 13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薛瑞泽(河南科技大学河洛文化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3)[摘 要]作为地域文化,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文化。
其区别从地域范围、文化内涵、存在时间都表现出各自的不同。
因为两种文化存在的时间在北宋以前部分重叠,地域范围也有重合之处,导致其文化内涵有相似之处,河洛文化在某个时段是中原文化的核心。
[关键词]中原文化;河洛文化;地域范围;内涵[中图分类号]G 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06)03-0052-03 近年来,河南乃至全国学术界研究和宣传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学者颇多,两种文化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是否是一种文化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学术界虽然有人提出了这一问题并做过回答,但是,并未完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根据近年所从事的研究,笔者认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是两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文化。
众所周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人文现象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之后而形成的,是一个地区所独有的,因而文化有地域的差异;文化还渗透在一个地域社会群体的行为系统之中,并支配着社会群体的价值体系和观念体系,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精神内涵的差异。
弄清文化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分析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区别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区别首先在地域范围上。
作为地域文化,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地域范围,不同地域范围内所产生的文化因地域范围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
所以,对这两种文化理解的前提,就是要首先弄清河洛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地域范围的区别,只有弄清了两种文化的地域范围,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两种文化因地域范围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大凡学术界或者普通的文化传媒,对于中原文化的地域范围并没有人做过论证,那么,中原地区的地理范围到底有多大,为了弄清这一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引用学术界相对权威的/中原0概念的解释。
/中原0一词5辞海6中有两种解释,其一是指平原之地;其二/谓中国也,别于边疆而言0,/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0[1]。
5辞源6在解释作为地域名的/中原0时,也说:/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
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0[2]两部权威的辞书对中原文化地域的解释,在中国古代史籍中也得到印证。
汉景帝时期所发生的七国之乱,主父偃评价说:/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0,是因为/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0[3]。
这里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陆游的5示儿6诗中所说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0,这里说的/中原0显然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我们所论及的中原地区主要是以此种解释为主。
这样看来,在中国历史上,关于中原地区的地理范围也大小有别,并随着中心地区影响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
这就说明中原地区的地理范围包括了今天河南省和周边一些省份的一部分,甚至扩展到黄河中下游地区。
这就是说,中原地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近年来学术界论述的比较多,据笔者研究,河洛地区是指以洛阳为中心,东至郑州、中#52#牟一线,西至潼关、华阴,南以汝河、颍河上游的伏牛山脉为界,北跨黄河以汾水以南的济源、焦作、沁阳一线为界。
虽然说这一看法目前仍然有争议,但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大多数人认可。
而且,河洛地区的地理概念从司马迁以后就基本形成定论,凡是古籍中出现/河洛0一词,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是指河洛地区[4]。
而中原地区的地域概念的形成则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
大约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中原地区作为地理意义上的概念,但是并没有被人们所接受。
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中原一词仍然是原野和地理概念相互出现,这就是两汉时期的史书中,中原一词不能完全指中原地区的原因。
到了六朝时期,由于西晋王朝覆亡,黄河流域被少数民族占领,大批居民南迁,这些离乡背井的人虽然漂泊在异乡,但仍然时时刻刻不忘故土,因而已往不被人们提起或看重的/中原0开始作为一个地区频频出现在人们的口头上[5]。
由此可见,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所产生的地域概念的形成不同。
从中原地区和河洛地区中心城市的变化也反映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因时代的变迁,中原文化地域概念的中心城市,随着封建王朝以及以后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如秦汉以至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的中心在洛阳,而到了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中心则转移到了开封,到了中华民国乃至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原地区的中心城市则逐步转移到了郑州。
这就是说,中原文化的中心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动,一味地固守某一座城市是不科学的。
河洛文化的中心城市只能是洛阳而不会是其他城市,而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成为其他城市。
这可以说是两种文化中心的鲜明差异。
近年来,学术界有一种为了符合当前的需要而将河洛地区的中心城市移往其他城市的观点,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的第二个区别是存在时间上的不同。
我们知道,作为区域文化,这两种文化所存在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虽然说其起始的时间有重叠,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中原文化所存在的时间较之于河洛文化的时间要长,河洛文化在宋代以后就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关于宋代以后河洛文化衰落的趋势,戴逸先生曾经作过论述,这种衰落的趋势对于当时中心城市洛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中心城市的衰落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文化现象走向终极。
而中原文化在宋代以后则呈现出鼎盛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中心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6]。
这就是在目前的状况下,中原文化的发展较之于河洛文化明显处于优势的原因。
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的第三点区别是内涵上的不同。
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相比较,其内涵具有各自的特点,以中原文化而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原文化的发展以其灵活多变的文化品质,不断地吸取周边地区其他区域文化的优长之处,使其自身不断升华,形成了今天的特色,这就是包容万象、海纳百川的文化品格。
而河洛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在其发展的早期,特别是在隋唐以前,河洛文化尚具有上述中原文化的特色,而到宋代以后,特别是元明清时代,因为政治中心的变迁,河洛地区因为不再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河洛文化未能及时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形势,因而形成了文化的衰退现象,这充分体现了文化必须适应时代的变迁而适时进行调整,才能保证文化永远常新。
这就牵涉到文化的适应性问题,前者适应性较强因而延续下来,而后者则没能这样。
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内涵的第二点不同在于这两种文化一种是以社会大众文化为基调,而另一种是以社会上层为依托。
中原文化因为地域范围的广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植根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普通民众中间,因而不断地汲取文化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营养,才能够代代延续下来,而河洛文化因为地域范围相对狭小,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也具有容纳八方的文化精神,但因为文化的融合主要依靠社会上层来完成,所以当时世变迁以后,社会上层文化坍塌以后,河洛文化迅速衰退,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然也有一个文化的变异性问题,因为随着南迁移民的增多,河洛文化在南方以及海外所呈现出的遍地开花的现象,说明了河洛文化的外传和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这也是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的河洛文化与南方客家文化的关系问题。
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内涵的第三点区别在于存在的时间不同所产生的差异。
虽然在隋唐以前,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都是中国社会的晴雨表,但是到了宋代以后,中原文化所显现出的历史功能继续存在,而河洛文化则没有了这种功能。
司马光所说的/若问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0,说的实际上是宋代以前的事情,到了宋代以后,中国社会政治中心的不时变动,导致河洛地区中心城市洛阳的历史地位较之于以前有所下降。
北宋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移至开封,虽然说洛阳仍是重要的政治中心之一,但是,其地位明显要较开封低得多,而到了明清时期,洛阳的政治地位已经大大下降,虽然明代在洛阳分封了王子进行管辖,但其与东部一些城镇相比已经明显落后,到中华民国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封所具有的地位明显比洛阳高。
这就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原文化的继续发展较之于河洛文化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深厚的发展基础。
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内涵的第四点不同在于中原文化在后期几乎容纳了河洛文化的内涵,也就是说到了宋代以后,河洛文化已经融入了中原文化的发展序列之中。
这不是因为洛阳重要地位的失去,而是因为中原文#53#化以强大的发展势头取代了河洛文化在历史上所曾经发挥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论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时,应当看到中原文化在宋代以后对于河洛文化的包容性问题,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到宋代以后仍然强调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我们说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有其必然的差异,但是,作为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共生、共存的文化现象,其联系是必然的,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因为地域范围的重叠,从而其文化现象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原地区与河洛地区的重合之处,并且,这些重合的地区恰恰是当时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这就说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河洛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主导作用。
或者可以说,河洛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原文化的核心,这不仅仅从地域范围表现出来,而且从文化的内涵、特色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第二,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因为存在时间的部分相同,使得两种地域文化有诸多相同之处。
如果从先秦时期算起,中间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王朝,到北宋时期,两种文化的发展所经过的时间也是一致的。
这种时间的一致性,使两种文化在同一地域必然会产生彼此联系和相互一致性。
再加上上述地域范围的重叠,两种地域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一致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也是部分学者认为河洛文化就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原因。
其实,两种文化之间因为部分时段和地域的相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其共性多于差异性,从而导致人们的这种认识。
第三,从文化发展的内涵来看,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中的精华和典型代表。
笔者在前面提到了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精华。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两种不同名字的地域文化,可以发现其内涵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学者们在论及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的内涵时都提到了两种地域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即因所处的天下之中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成为各种文化交融、汇合的中心。
赵芝荃先生将中国早期文化分为六个文化区,即黄河上、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辽河流域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