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
病毒性肝炎是产科常见的传染病,对母婴的影响均较大。
妊娠期间孕妇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
也易使原有的肝病加重。
病毒性肝炎是好妮期妇女肝脏疾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
其中乙型肝炎最为常见。
(二)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多摄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食物。
2.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体力劳动。
3.按照医务人员的要求定期产检,防止交叉感染。
并每天自我监测胎动。
若有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4.急性重症肝炎需遵医嘱给予保肝药物治疗。
注意保证大便的通畅,并观察有无性格、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前驱症状。
5.产后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若出血超过月经量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6.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勒换内衣内裤。
7.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
8.不宜母乳喂养者,可口服生麦芽冲剂或乳房外敷外芒硝退
奶。
临床医学理论备考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临床医学理论备考: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产科常见的传染病,对母婴的影响均较大,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深入,从而使该病对母婴的影响,如母婴垂直传播、母婴死亡以及母乳喂养等方面更受到关注。
临床表现1.妊娠合并甲型肝炎甲肝产妇在孕中期与孕晚期的妊娠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2.3‰和125‰,即孕晚期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升高。
2.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乙肝对妊娠的.影响:乙肝孕产妇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此与妊娠晚期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特别是重症甚或暴发性肝炎有关。
暴发型肝炎的死亡率孕妇较非孕妇为高。
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尤易发生暴发型肝炎。
诊断1.妊娠合并甲型肝炎其症状与非孕妇者相同,发病较急,除有消化道症状及黄疸外,血清学检查中抗HAV-IgM阳性则可确诊。
2.妊娠合并乙型肝炎(1)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及乏力、黄疸等,起病急,血清ALT升高。
(2)血清学检测指标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为最常用的乙肝感染指标。
在感染潜伏期,血清ALT升高之前HBsAg即可阳性;当HBsAg为高滴度时,则e抗原(HBeAg)也同时为阳性。
临床只以单项HBsAg作为感染指标是不够的,应与临床表现及其他指标结合判断之。
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为有保护性的抗体。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时,经过一段时间,出现抗HBs提示机体获得了免疫力。
③乙肝e抗原(HBeAg) 是HBcAg的降解产物,急性感染时HBeAg的出现稍晚于HBsAg。
e抗原的亚型e1、e2更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活性。
④乙肝e抗体(抗HBe) 一般当HBeAg在血中消失,而后出现抗HBe,提示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病情多渐趋稳定。
⑤核心抗体(抗HBc) 在急性感染时,HBsAg出现后2~4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可检出。
所以抗HBC-IgM多见于感染早期或慢性感染的活动期。
⑥乙肝病毒DNA(HBV-DNA) HBV-DNA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的直接证据及传染性指标。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01
02
03
04
定期产前检查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 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肝炎。
避免接触感染源
孕妇应避免与肝炎患者接触, 尤其是急性期患者。
疫苗接种
孕妇在孕前应接种甲肝和乙肝 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
孕妇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勤洗手、不共用餐具等。
肝炎病毒引起肝脏代谢紊 乱,表现为肝功能指标异 常,如转氨酶、胆红素等 升高。
肝脏结构改变
肝炎病毒可引起肝脏结构 改变,如肝细胞水肿、脂 肪变性等,影响肝脏的正 常生理功能。
03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 肝炎的治疗方法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肝炎病毒所 引起的肝炎。该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 及时治疗。
发病机制
病毒复制与肝损伤
肝炎病毒在肝脏内复制,引发免疫反应和炎症,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异常 。
妊娠生理变化
妊娠期孕妇的生理变化,如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影响肝脏对病毒的 清除能力和损伤的修复能力,加重病情。
病理变化
肝细胞损伤
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 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使 肝脏功能受损。
肝功能异常
分类
根据肝炎病毒类型,可分为甲型 、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
临床表现
01
02
03
症状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乏力、黄疸、肝区疼痛等 。
体征
肝肿大、肝区压痛、黄疸 等。
病程
病程长短不一,取决于感 染的病毒类型和个体差异 。
诊断标准
病史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PPT课件精品医学课件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一般治疗原则
80%
休息与营养支持
患者需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同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 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以维持良 好的营养状态。
100%
保肝治疗
选用适当的保肝药物,如还原型 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等,以减 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修复。
80%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黄 疸等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措施,如止吐、退黄等。
病毒载量
检测产妇体内病毒载量,了解病毒复制情况,判 断病情发展趋势。
影像学检查
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肝脏形态、大小 及结构变化,评估肝脏受损程度。
针对远期影响采取干预措施
抗病毒治疗
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 治疗,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受损程度。
保肝治疗
采用保肝药物,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改善肝 功能。
要点二
上消化道出血
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坏死,凝血因子 合成减少,加上胃酸侵蚀胃黏膜血管 ,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处理措施包 括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止血药物和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等。
要点三
肝肾综合征
严重肝病时,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和内 毒素血症等因素导致肾功能受损。表 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等。处理 措施包括积极改善肝功能,应用利尿 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改善肾脏血流 灌注,以及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等治 疗。
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 种类型。轻型患者症状轻微,肝功能损害较轻;中型患者症 状较重,肝功能损害明显;重型患者病情严重,可出现多种 并发症。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及检查方法
临床表现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症 状。部分患者可有发热、黄疸等表现。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课件
妊娠期肝脏组织学、大小及形态无明显变化。胎盘循环出现→肝血流量相对↓。
孕晚期:血液稀释→约半数病人血清总蛋白<60g/L。白蛋白↓,球蛋白轻度↑,白/球蛋白↓。碱磷酶↑。凝血因子II、V、VII、VIII、IX、X均↑,纤维蛋白原约↑50%。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脂质、磷脂及α、β脂蛋白均↑。妊娠期雌激素↑→部分孕妇出现肝掌、蜘蛛痣,分娩后4~6周消失。
产科处理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01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目前
03
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妊娠任
05
感染最常见。
02
已经确定肝炎病毒有5种:甲型(HAV)、乙型(HBV)
04
何时期都有被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
妊娠期肝脏的生理变化
妊娠对病毒肝炎的影响
妊娠的某些生理变化可增加肝脏负担→原有肝损害↑。如: 1、妊娠期代谢率↑、营养物消耗↑→糖原储备↓。 2、孕期食欲不振、营养物相对不足、蛋白质缺乏→肝脏抗病能力↓。 3、孕期肾上腺皮质、卵巢、胎盘等产生多量雌激素在肝内灭活, 妨碍肝对脂肪的转运和胆汁的排泄。 4、胎儿代谢产物需经母体肝内解毒。 5、分娩体力消耗、缺氧、酸性代谢物↑、产后出血→加重肝脏负 担。 6、并发PIH肝损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急性脂肪肝时,极易 与急性病毒性肝炎混淆使诊断治疗难度↑。
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时,母乳HBV-DNA出现 率100%。
的HCV-RNA(超过106拷贝/ ml)时,才发生母婴传播。
起肝炎。传播途径与HBV相同。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避免感染风险
D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肝炎病毒感染
C 接种肝炎疫苗,提高免疫力
B 避免接触肝炎病毒携带者,减少感染的风险
A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
04
监测病情:定期 检查肝功能、血 常规等指标,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利巴韦林等,用于抑制病毒复制 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等,用于保护肝脏 免疫调节药物:如胸腺肽、卡介苗等,用于调节免疫功能 降酶药物:如双环醇、联苯双酯等,用于降低转氨酶水平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B等,用于补充营养,促进肝脏修复 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用于缓解疼痛 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用于缓解恶心、呕吐 补液治疗: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于补充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心理治疗:如心理咨询、支持性治疗等,用于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胎儿感染:肝炎病毒可能通过胎 盘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感染
早产:肝炎病毒可能导致孕妇早 产,增加胎儿风险
胎儿死亡:严重肝炎可能导致胎 儿死亡,影响母婴健康
对分娩的影响
增加分娩难度: 肝炎可能导致
1 孕妇体力下降, 分娩过程更加 困难。
影响胎儿发育: 肝炎可能导致
3 胎儿发育迟缓, 增加早产、低 体重儿等风险。
增加产后出血 风险:肝炎可
2 能导致凝血功 能异常,增加 产后出血风险。
增加母婴传播 风险:肝炎病
4 毒可能通过母 婴传播,影响 胎儿健康。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保 证充足的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
01
药物治疗:根 据病情,使用 抗病毒药物、 保肝药物等
03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处理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处理摘要】目的讨论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处理。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妊娠早期患急性肝炎若为轻症,应积极治疗,可继续妊娠。
【关键词】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处理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多种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及输血传播型肝炎7种类型,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
可发生在妊娠的任何时期。
孕妇患肝炎的发生率约为非孕妇的6倍;而患急性重型肝炎则为非孕妇的66倍。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约为0.8%-17.8%。
急性重型肝炎多发生肝坏死,而且多发生在妊娠晚期,病死率极高。
【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1.对母体的影响妊娠早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可使妊娠反应加重,妊娠中、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者,易发展为重型肝炎,病死率高,同时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患者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易导致产后出血,重者分娩时常并发DIC,出现全身出血倾向,威胁母儿生命。
2.对胎儿影响肝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故妊娠早期患肝炎时胎儿畸形发生率较正常孕妇高2倍,并易造成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
上海资料报道,肝功能异常孕妇的同生儿死亡率高达46K。
3.母婴传播病毒的种类不同,传播方式也不同。
【诊断】1.病史有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有输血、注射血制品等有关病史。
2.临床表现多数有不能用妊娠反应解释的食欲减退,与普通肝炎患者一样表现为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痛及乏力。
有的起病急,病情较重的还有畏寒、发热、皮肤及巩膜出现黄染、全身皮肤瘙痒等。
妊娠晚期患病者病情发展快,如起病急,中毒症状明显,黄疸严重等。
1周内血清胆红素≥171μmol/L(10mg/dl),每日升高≥17.1μmol/L(1mg/dl),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较正常值增加0.5-1倍,甚至更长;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肝臭,则意味着孕妇合并重型肝炎,还可表现为黄染加深,嗜睡,烦躁,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妇女护理操作常规要点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妇女护理操作常规要点一、妊娠期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对母儿的影响病毒性肝炎在早期可加重妊娠反应,晚期则使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高,分娩时因肝脏功能受损并发出血、感染、极易诱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
妊娠早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围生儿死亡率高达4.6%,围生期感染的婴儿,部分转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易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二、治疗原则肝炎患者原则上不宜妊娠。
如若妊娠应保肝治疗、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三、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评估有无肝炎家族史及密切接触史,治疗情况。
(二)身心状况临床上孕妇常出现原因不明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厌油腻、肝区叩击痛等消化道症状;重症肝炎多见于妊娠末期,起病急,病情重,表现为发热、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食欲极度减退、呕吐频繁、腹胀、腹水、肝臭气味、肝脏进行性缩小、急性肾衰竭及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症状,如嗜睡、烦躁、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孕妇由于担心感染胎儿,会产生焦虑、矛盾及自卑心理。
还应注意孕妇及家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完善。
(三)相关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清病原学检测可确诊病毒类型;凝血功能及胎盘功能检查可帮助判断孕妇及胎儿整体状态。
四、护理措施(一)加强卫生宣教,普及防病知识重视高危人群,婴幼儿疫苗接种,开展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重视围婚期保健,提倡生殖健康,夫妇一方患有肝炎者应使用避孕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已患肝炎的育龄妇女应做好避孕。
患急性肝炎者应于痊愈后半年,最好2年后在医师指导下妊娠。
(二)妊娠期1.妊娠合并轻型肝炎者护理内容与非孕期肝炎患者相同,更需注意以下内容:(1)保证休息,避免体力劳动:加强营养,增加优质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的摄入。
保持大便畅通。
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减缓孕妇的自卑心理,提高自我照顾能力,评估孕妇在妊娠期母亲角色获得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4.加强教育①讲解不宜喂哺的原因。②指导选 用对肝无损害的避孕措施。③接种乙肝免疫球 蛋白(HBIG),即刻获得被动免疫或乙肝疫苗 ,出生后6h内接种乙肝疫苗,出生后,1个月及 6个月各接种乙肝疫苗1次,一般可阻断90%的 母婴传播率。 5.产妇若不喂母乳,忌用雌激素退奶,可采 用皮硝外敷,或生麦芽冲饮。
生。
2.加强孕期保健①讲解肝炎与母婴的相互影响转归及预 后,帮助孕妇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监护措施。② 预防交叉感染,按传染科处理,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措施。 3.落实孕期监护,定期产前检查,与传染科共同监护, 预防早产,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轻度病人给与 适当休息,要把补充足够营养视为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鼓励孕妇摄入足够热量的食物。
3.凝血功能检查 检查出、凝血时 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 小板数目。 4.B超和胎儿电子监护仪检查,了 解胎儿发育和宫内安危状况。
五、治疗原则
肝炎病人原则上不宜妊娠。处理原则与非 妊娠期肝炎病人基本相同。 1.妊娠期 (1)轻型肝炎: ①妊娠早期,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行 人工流产术。
• 4.预防妊高征及贫血,以免病情发展,若 发现孕妇皮肤、巩膜黄染加深,尿色黄,皮肤 瘙痒等,即按医嘱作进一步检查。若血压升高 、贫血等,应及早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5.加强入院病人的护理①专人护理。严密监 测生命体征。②宜进食低脂肪、低蛋白、高糖 类食物,保证足够热量并补充大量纤维素。 6.预防交叉感染,按传染病科处理,严格执 行消毒隔离措施。
能与肝脏对醛固酮的灭活能力下降有关。肝功能
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容易发生产后出血,
重者并发凝血功能障碍。
2.对围生儿的影响
妊娠合并肝炎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流 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等。围生儿 病毒感染,部分转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 以后可能诱发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2013妇产科主治医师辅导: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妊娠期轻症肝炎
处理与非孕患者相同。
有黄疸者应立即住院,按重症肝炎处理。
2.妊娠期重症肝炎
保肝治疗;预防及治疗肝性脑病;防治凝血功能障碍。
3.产科处理
(1)妊娠期:早期患急性肝炎,轻症积极治疗,继续妊娠。
慢性活动性肝炎,适当治疗后应终止妊娠。
中、晚期患急性肝炎,尽量避免终止妊娠,避免手术、药物对肝脏的影响。
加强母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2)分娩期:经阴道分娩增加胎儿感染病毒几率,主张剖宫产。
经阴道分娩尽量避免损伤和擦伤,宫口开全后可行胎头吸引术或产钳术助产,缩短第二产程。
重症肝炎,经控制24小时后剖宫产终止妊娠。
(3)产褥期:不宜哺乳者应及早回奶。
回奶禁用雌激素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可口服生麦芽或乳房外敷芒硝。
第二节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据全国监测资料报道,本病占孕产妇间接死因的第2位,仅次于妊娠合并心脏病。
按病原分为甲、乙、丙、丁、戊型5种肝炎,.以乙型肝炎多见。
[妊娠时肝脏的生理变化]妊娠期肝大小形态不变,组织学正常。
肝糖原稍增加。
部分正常孕妇的肝功能,于妊娠晚期轻度超过正常值,于分娩后多能迅速恢复正常。
1.血清蛋白血清总蛋白值因血液稀释,约半数低于60g/L,主要是白蛋白降低。
2.血清酶活性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多在正常范围内,少数在妊娠晚期稍升高。
碱性磷酸酶(AKP)在妊娠前半期轻度升高,妊娠7个月后可达非孕时2倍,其升高主要来自胎盘。
3.凝血功能检查妊娠晚期时,血浆纤维蛋白原较非孕时增加50K,,凝血因子Ⅱ、V、Ⅶ、Ⅷ、Ⅸ、X均增加0.2~0.8倍,凝血酶原时间正常。
[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妊娠加重肝负担,易感染病毒性肝炎,也易使原有的肝炎病情加重,重症肝炎的发生率较非孕时明显增加,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妊娠期新陈代谢明显增加。
营养消耗增多,肝内糖原储备降低,不利于疾病恢复。
②妊娠期产生多量雌激素需在肝内灭活并妨碍肝对脂肪的转运和胆汁的排泄。
③胎儿代谢产物需在母体肝内解毒。
④并发妊高征时常使肝脏受损,易发生急性肝坏死。
⑤分娩时体力消耗、缺氧、酸性代谢物质产生增加,加重肝损害。
[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1.对母体的影响妊娠早期可使早孕反应加重。
妊娠晚期易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这与肝炎时醛固酮的灭活能力下降可能有关。
分娩时。
因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产后出血率增高。
若为重症肝炎,常并发DIC,出现全身出血倾向,直接威胁母婴生命。
有资料报道病毒性肝炎孕妇病死率为18.3%,明显高于非孕期肝炎对照组的 5.6%,其中重症肝炎14例,发生于妊娠晚期的8例中死亡7例。
国内另一资料报道病死率为1.7%~8.1%。
2.对胎儿的影响妊娠早期患病毒性肝炎,胎儿畸形发病率约高2倍。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妇女的护理要点解答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妇女的护理要点解答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在孕妇中较常见,是妊娠期妇女肝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
肝炎病毒包括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等,其中以乙型最常见,我国约8%的人群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妊娠、分娩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妊娠期某些生理变化可使肝脏负担加重或使原有肝脏疾病病情复杂化,从而发展为重症肝炎。
1.妊娠本身并不增加肝炎病毒的易感性,但妊娠期由于早孕反应,母体摄入减少,体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相对不足;孕妇新陈代谢率增高,营养物质消耗增多,肝内糖原储备降低,故使肝脏抗病能力下降。
2.妊娠期孕妇体内产生的大量内源性雌激素需经肝脏灭活,胎儿代谢产物也需经母体肝内解毒,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
3.妊娠期某些并发症,分娩时体力消耗,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和产后出血等均可进一步加重肝损害。
(二)病毒性肝炎对妊娠、分娩的影响1.对孕妇的影响①病毒性肝炎发生在早期可使早孕反应加重,妊娠晚期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高,可能与体内醛固酮的灭活能力下降有关。
②孕产妇的死亡率高,分娩时因肝功能受损致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易发生产后出血。
同时重症肝炎的发生率高,为非孕妇女的66倍,在肝功能衰竭的基础上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如发生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极易诱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
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①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增高:妊娠早期患病毒性肝炎、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的2倍。
肝功能异常的孕产妇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
近年来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与唐氏综合征(Downsyndrome)的发生密切相关。
②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妊娠期内,胎儿由于垂直传播而被肝炎病毒感染,以乙型肝炎病毒多见。
围生期感染的婴儿,部分将转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容易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概述:
妊娠时肝脏的生理变化:
CONTENTS
01. 肝组织学:
02. 二.
肝功能:
○
凝血功能
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0 1
0 2
易感性不增加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易重:原有肝损害加重,易患重症肝炎
原因:妊娠的某些生理变化加重肝脏负担,某些妊娠并发症史肝炎病情复杂化。
03
03
HBeAg 血中有大量 HBV存在,传染性较强
04
04
HBeAb
血中HBV减
少,传染性较弱
05
05
HBcAb-IgM
乙肝
病毒复制阶段,肝炎早期
06
06
HBcAb-IgG
慢性持
续性肝或既往感染
鉴别诊断
•妊娠剧吐所致肝损害:肝炎病毒 ○ 血清标志物阴性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肝损害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
202X
妊娠合并急性病 毒性肝炎 妇产科教研室
医学课件园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肝炎病毒 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型。甲、戊型肝炎以 肠道途径传播为主其他三型主要通过输血、注射、皮 损、性接触等肠道外途径感染。孕妇在妊娠任何时期 都可被感染,以乙肝最常见。孕妇肝炎的发病率为非 孕妇的6倍, 而重症肝炎为非孕妇的66倍,是孕产妇死 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乙肝: 妊娠前:急性肝炎痊愈后半年,最好2年以上怀孕
妊娠期:宫内阻断治疗
分娩后:新生儿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联合免疫
甲肝: 有接触史孕妇,7日内丙球2~3ml im
新生儿出生及生后1周各注射丙球一次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当前已明确的病原有5种: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肝炎病毒。
甲型、戊型肝炎以肠道途径传播为主,其他三型主要通过输血、注射、皮肤破损、性接触等肠外途径感染。
孕妇在妊娠任何时期都可能被感染,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
孕妇肝炎的发生率约为非孕期6倍,而暴发性肝炎为非孕妇的66倍,是我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临床上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7周;乙型肝炎为1~5个月。
甲型肝炎起病较突然,病程较短,2~3周内完全恢复;乙型肝炎起病缓而病程长,恢复期可持续3~5个月,易迁延成为慢性。
无黄疸型肝炎症状轻,易被忽略,黄疸型肝炎常先有厌食、恶心、腹胀及肝区疼痛,然后出现黄疸,小便深黄色,大便偶呈灰黄色。
普通型肝炎症状典型,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隐痛,或有低热、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肝区有叩压痛。
妊娠时易发生重型肝炎,尤以妊娠晚期多见,且多为急性重症肝炎(暴发型)。
重症肝炎多在发病7~10天后病情突然加剧。
黄疸进行性加深,伴有高度乏力及持续性呕吐,继之出现神志障碍及扑翼样震颤,往往来不及抢救迅速陷入昏迷。
【诊断要点】本病有流行病史及典型的消化道症状,诸症状不能用妊娠反应来解释,肝酶及血胆红素均异常升高,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处理】(一)妊娠合并普通型肝炎的处理1.积极护肝治疗注意休息,保证营养,补充蛋白质、葡萄糖及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1,应用护肝药物。
孕期密切监护,警惕病情恶化。
2.避免应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避免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以免引起急性脂肪肝及死胎。
3.预防感染产时严格消毒,并用广谱抗生素预防产道及肠道中细菌扩散,一旦发生内源性感染,可诱发肝昏迷甚至直接致死。
4.防止产后出血观察凝血功能变化,当有血小板下降或凝血因子减少时,宜及早补充。
如未及时纠正,即使应用大量富缩剂,也不易控制产后出血。
(二)妊娠合并急性重症肝炎的处理1.预防及治疗肝昏迷重症肝炎时蛋白质代谢异常,出现高血氨及高芳香类氨基酸。
产科 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课件
避免高脂肪食物,以降低脂肪肝的风险,同时减轻肝脏负担。
日常护理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病情恢复。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03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 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病毒治疗
根据肝炎病毒类型选择合 适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 素、拉米夫定等,以抑制 病毒复制和传播。
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或乙型)。
案例分析
护理措施
评估病情、监测肝功能指标、隔 离措施、心理支持等。
并发症处理
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及时处 理异常情况。
药物治疗
合理使用保肝药物,避免药物对胎 儿的影响。
案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该案例中,患者经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和药物治疗,成功度过危险期,顺利分娩。
启示
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提高对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提高对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疗和护理水平;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和能力。
分类
根据肝炎病毒类型,可分为甲型、 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病因是感染肝炎病毒,如乙型和 丙型肝炎病毒。此外,药物、酒精、 化学物质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肝炎。
病理
肝炎病毒在肝脏内复制,引起肝脏细 胞损伤和炎症,导致肝功能异常。随 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肝衰竭、肝硬 化等严重并发症。
保肝治疗
使用护肝药物,如甘草酸、 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以保 护肝脏功能,促进肝脏修 复。
免疫调节治疗
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 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护理(产科护理)
4.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 ①减少产道损伤 ②仔细检查以防胎盘残留 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防止肝肾衰竭 密切注意血压、神志和尿量变化。
① 密切观察新生儿有无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 不论体重多少,都应按早产儿护理,预防新生儿低血糖 的发生。
②出生后1h喂25%葡萄糖液10~30ml,以后每4h 一次, 连续24h,必要时静脉给葡萄糖酸钙。
3. 预防及治疗DIC:DIC往往是重症肝炎病人的致死原因,故 应积极预防DIC的发生
除提供常规的产科护理外: 1.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 ①在隔离的产房内,为产妇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②增加与产妇交谈,加强沟通,通过观察,周全服务,满足产妇 对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消除紧张和孤独情绪。
2.预防凝血功能障碍 ①分娩前按医嘱肌注、口服维生素K制剂,配新鲜血备用及监测 凝血功能。 ②分娩过程中,在严密观察产程时注意产妇有否出血倾向。 3.减少产时体力消耗,应缩短第二产程 ,予以阴道助产
3.加强孕期保健 ① 讲解肝炎与母婴的相互影响转归及预后,帮助孕妇消除顾虑,
树立信心,积极配合监护措施。 ② 预防交叉感染,按传染科处理,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措施。 4.预防妊高征及贫血 以免病情发展,若发现孕妇皮肤、巩膜黄染 加深,尿色黄,皮肤瘙痒等,即按医嘱作进一步检查。若血压升 高、贫血等,应及早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正确答案:D
4.25岁,孕34周,1周前开始有些乏力,食欲差,3天前病
情加重,伴呕吐,巩膜发黄。神智欠清而入院,血压
135/90mmHg,SGPT254u,胆红素170mmol/L,尿蛋白
(-)。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B.妊娠脂肪肝
C.妊高征肝损害
D.妊娠并重症肝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产科处理 1、妊娠早期:如肝炎为轻症可继续妊娠;慢活肝对母儿威胁较 大,需适当治疗后终止妊娠。 2、妊娠中、晚期:尽量避免终止妊娠,避免手术及药物对肝脏 的损害。加强胎儿监护,防治PIH,避免妊娠延期。 3、分娩期:分娩前数日肌注维生素 K1,备新鲜血,宫口开全 后胎头吸引或产钳助产以缩短第二产程,产后立即注射缩宫 素减少产后出血。 对重症肝炎,积极控制24小时后迅速终止妊娠,以剖宫产为 宜。 4、产褥期:肝损害小的广谱抗菌素控制感染是防止肝炎恶化的 关键,不宜哺乳者用生麦芽或芒硝回奶。
预 防
治
疗
一、妊娠期轻症肝炎:处理原则与非孕期相同。注意休息,加强营 养,高维生素、高蛋白、足量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积极进行 保肝治疗。 二、妊娠期重症肝炎: 1、保护肝脏:高血糖素-胰岛素-葡萄糖联合应用能改善氨基酸及氨 的异常代谢,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人血白蛋白促进肝 细胞再生;新鲜血浆促进肝细胞再生补充凝血因子。 2、预防治疗肝昏迷:蛋白质摄入量<0.5g/kg,以控制血氨,增加 碳水化合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及毒素的吸收;六合氨基酸加 等量葡萄糖稀释静滴能调整血清氨基酸比值,使肝昏迷者清醒;辅DIC: DIC是妊娠期重症肝炎的主要死因。凝血 功能异常应补充凝血因子,如新鲜血、凝血酶原复合物、纤 维蛋白原、抗凝血酶III和维生素K1。有DIC者,在凝血功能 监测下,酌情应用肝素治疗,但产前4 h~产后12h内不宜应 用肝素,以免产后出血。 4、肾衰的治疗:每日入液量为500ml加前一日尿量。利尿、 多巴胺扩肾血管。防治高血钾,避免损害肾脏药物。
3、丙肝:潜伏期2~26周,目前无HCV抗原检测方法,如出现HCV 抗体可诊断HCV感染。 4、丁肝:潜伏期4~20周,急性感染时抗HDV-IgM 阳性,持续1~2 周,慢性感染时持续阳性。抗HDV-IgM 阳性不仅有助于早期诊 断,其滴度下降或增高往往表示疾病的缓解或进展。 5、戊肝:潜伏期2~8周,急性期血清内可检测出高滴度的HEVIgM,恢复期可测出低滴度的HEV-IgG。
病毒性肝炎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一、妊娠合并症发生率高:孕早期肝炎使早孕反应加重,孕晚期使 PIH发生率↑。凝血因子合成↓→产后出血。重症肝炎→DIC而威胁母 婴生命。 二、重症肝炎发生率及孕产妇死亡率高:肝功衰竭、凝血功能障碍 →产后大出血、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孕产 妇死亡。 三、围生儿患病率、死亡率高:胎儿垂直传播→流产、早产、死胎、 死产、新生儿死亡率、畸形率均↑。孕期肝炎病毒可垂直传播。围 生期感染的婴儿一部分将转为慢性携带者,以后易发生肝硬化或原 发性肝癌。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目前 已经确定肝炎病毒有5种:甲型(HAV)、乙型(HBV) 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妊娠任 何时期都有被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最常见。
妊娠期肝脏的生理变化
妊娠期肝脏组织学、大小及形态无明显变化。胎盘循环出现→ 肝血流量相对↓。 孕晚期:血液稀释→约半数病人血清总蛋白<60g/L。白蛋白↓, 球蛋白轻度↑,白/球蛋白↓。碱磷酶↑。凝血因子II、V、VII、 VIII、IX、X均↑,纤维蛋白原约↑50%。血清胆固醇、甘油三 酯、总脂质、磷脂及α、β脂蛋白均↑。妊娠期雌激素↑→部分孕 妇出现肝掌、蜘蛛痣,分娩后4~6周消失。
3)、产后传播:与接触母乳及母亲唾液有关。当母血 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时,母乳HBV-DNA出现 率100%。 3、丙肝:母婴垂直传播率4%~7%,仅当母血清中检测到较高滴度 的HCV-RNA(超过106拷贝/ ml)时,才发生母婴传播。 4、丁肝:HDV是一种缺陷性RNA病毒,必需依赖HBV重叠感染引 起肝炎。传播途径与HBV相同。 5、戊肝:已有母婴间传播的报道,孕晚期急性感染母亲的死亡率 可达15%~25%。其抗原检测较困难,抗体出现晚。
五、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诊断要点 1、消化道症状严重 2、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0 mg/dl 3、出现肝臭气味,肝脏进行性缩小,肝功明显异常,酶胆分 离,白/球蛋白比倒置。 4、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出血倾向。 5、迅速出现肝性脑病 6、肝肾综合征出现急性肾功衰
鉴 别 诊 断
一、妊娠剧吐引起的肝损害: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有助于鉴别。 二、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的肝损害:HELLP综合征是PIH肝损害的 一种严重并发症,在PIH基础上伴有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 板降低三大特征。 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晚期特有的疾病,为急性肝细胞脂肪 变性所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多见于30周之后,初产妇居多。临 床与重症肝炎极其相似。 B超:肝区弥漫性的密度增高区,呈雪花状强弱不均。 MRI:肝大片密度减低区,对诊断极有帮助。 确诊:肝穿刺组织学检查。 四、药物性肝损害:有服药史,而无病毒性肝炎史。服药后迅速出 现黄疸及ALT增高,可伴有皮疹、皮肤瘙痒、嗜酸粒细胞增多。 停药后多可恢复。
诊
断
妊娠病毒性肝炎诊断与非孕期相同,但比非孕期困难,因为孕早期 早孕反应干扰;孕晚期伴有其他因素引起肝功异常。 一、病史:与患者密切接触史、半年内输血或血制品。 二、临床表现:妊娠反应无法解释的消化道症状,孕中晚期触及肝 肿大、扣击痛。 三、实验室检查:除外其他原因的血清ALT↑,特别是↑10倍以上, 持续时间较长。血清胆红素>1mg/dl。
妊娠对病毒肝炎的影响
妊娠的某些生理变化可增加肝脏负担→原有肝损害↑。如: 1、妊娠期代谢率↑、营养物消耗↑→糖原储备↓。 2、孕期食欲不振、营养物相对不足、蛋白质缺乏→肝脏抗病能力↓。 3、孕期肾上腺皮质、卵巢、胎盘等产生多量雌激素在肝内灭活, 妨碍肝对脂肪的转运和胆汁的排泄。 4、胎儿代谢产物需经母体肝内解毒。 5、分娩体力消耗、缺氧、酸性代谢物↑、产后出血→加重肝脏负 担。 6、并发PIH肝损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急性脂肪肝时,极易 与急性病毒性肝炎混淆使诊断治疗难度↑。
四、血清病原学检测及意义 1、甲肝:潜伏期2~7周(平均30日),急性期血清中抗HAVIgM在发病第一周可阳性,1~2个月下降,3~6个月消失,对早 期诊断十分重要,特异性高。 2、乙肝:潜伏期1.5~5个月(平均60日) (1)、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其滴度随病 情恢复而下降。 (2)、HBeAg:是核心抗原亚成分,其阳性和滴度反应HBV 复制及传染性强弱。抗Hbe出现,意味着血清中病毒颗粒减少 或消失,传染性减低。 (3)、HBcAg:为病毒核心抗原,其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 制。高滴度抗HBc-IgM见于急性乙肝,抗HBc-IgG见于恢复期 和慢性感染。 (4)、HBV-DNA,DNA多聚酶:阳性为HBV存在的直接标志。
四、母婴传播: 1、甲肝:HAV不通过胎盘,经粪-口途径传播,分娩时接触 母血或受粪便污染也可使新生儿感染。 2、乙肝:母婴传播是HBV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1)、宫内传播:机制不清,可能是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 性增强而引起。 (2)、产时传播: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占 40%~60%。 机制:1)、产时吞咽含HBsAg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 物。 2)、产时宫缩绒毛破裂,母血漏入胎儿血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