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中的映衬美

合集下载

诗词衬托举例 诗词中的衬托手法

诗词衬托举例 诗词中的衬托手法

诗词衬托举例诗词中的衬托手法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衬托举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词中的衬托手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古诗中的几种衬托手法古诗中的几种衬托手法以阔大的环境作为背景,卑小的人物只是沧海一粟,两相衬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生出无限感慨和惆怅。

声寂相衬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动静相衬。

它是指两种“动”的景或境况和“静”的景或境况相互衬托,目的上是突出、强调其中的一种景或境况。

其形式可分为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其中以动衬静是诗人常用的手法。

衬托,在古诗词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起到“烘云托月”作用的表现手法。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衬托手法有如下几种。

用衰败之景衬托愁苦之情情随事迁、情随景迁,面对衰败、萧飒之景,人们通常会引发出伤感愁绪。

诗词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这些:【渲染】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在古典诗词中也经常能看到。

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

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哪部文学作品中使用了反衬法举个例子?哪部文学作品中使用了反衬法举个例子?用美好之景衬托欣喜之情美好之景通常给人愉悦诗词衬托举例的感受诗词衬托举例,诗词中也常用美好的景物来烘托美好的心情。

诗词衬托举例我们来看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词衬托举例:孤山寺北贾亭西诗词衬托举例,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以衰衬兴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荑花尽杏花飞。

可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反衬是古诗常用的写作反法之一。

所谓反衬,就是运用某些意象从反面来衬托意境,并揭示主旨的一种技法。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之对比衬托法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之对比衬托法

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

对比衬托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

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往往通过今昔对比反映盛衰变化。

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对越宫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总结:王伟的鸟鸣涧是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增添文章的吸引力。

五种古诗词中常用的描写手法

五种古诗词中常用的描写手法

五种古诗词中常用的描写手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的意境深远、凝练隽永是最为打动孩子的心。

当然这一块也是部编版教材改革中最突出的部分,文言文、诗歌将大幅度提高内容比例,这也是希望现在的学生能学习古人的诗歌之美,而不仅限于白话文的表达方式。

当然,学好古文,不仅仅在于提高自己语文中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还在于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因为在古文中,有不少经典的表达手法,是非常值得学生去学习的,用这些方法在自己的作文中,则可以提升整篇文章的层次。

1、正衬和反衬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衬托是通过描写一个事物来使另一个事物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

2、动静结合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寂静。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动衬静。

3、虚实结合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象别后凄凉景象,眼前断人肠的离愁跃然纸上。

写景古诗中讲究对比映衬美的诗句

写景古诗中讲究对比映衬美的诗句

写景古诗中讲究对比映衬美的诗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水村渔市对愁眠。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王安石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在这里写的是山路。

首联两句由描写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转而抒写思乡之情,其中“暮”、“残”两字用得极妙。

它们不仅渲染了天气的阴沉,而且还烘托出诗人内心的阴郁和感情的低落,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首联两句由描写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转而抒写思乡之情,其中“暮”、“残”两字用得极妙。

它们不仅渲染了天气的阴沉,而且还烘托出诗人内心的阴郁和感情的低落,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颔联两句借以江水、青山、绿水和红花、白草、黄叶等景物,形成色彩绚丽、纷繁多姿的画面,使人产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的感觉。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王昌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

首联两句从“竹喧”、“莲动”写到“月升”,展现了由外及内的动态过程,并且伴随着一个“喧”字、一个“动”字,这就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声色俱备的艺术境界之中。

互相映衬的写景古诗

互相映衬的写景古诗

互相映衬的写景古诗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其简练、优美、意境深远而脍炙人口。

下面是一组描述互相映衬的写景古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这些诗歌选自唐代、宋代等时期,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1. 唐代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秋天的夜晚为背景,通过银烛、画屏、小扇等描绘细致的元素,表达了秋夕的清冷和宁静。

诗人巧妙地以“天阶夜色凉如水”为对比,使得织女星和牵牛星在夜空中的明亮成为画面的亮点,形成了明暗、冷暖的鲜明对比。

2.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四行诗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白日、黄河、千里目、楼四个景物的层层叠加,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向往。

尤其是“更上一层楼”这句,形成了自然景物的上下层次感,使整个描绘充满了层次感和深度感。

3. 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首诗以元夕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东风夜放花、星雨、宝马雕车、凤萧声等瑰丽的景象,展现了元宵之夜的热闹喜庆。

诗中的花、星、车、舞等元素互相映衬,构成了一幅繁华瑞光的画面。

4. 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二首》之一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以元夕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云母屏风、烛影、长河、晓星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于嫦娥奔月的怀念和思考。

夜晚的云母屏风和烛光形成明暗对比,长河与晓星的沉浮也构成了诗歌中的互相映衬。

5. 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茅檐暗度破,斜风细雨寒。

野阴山晓钟,带箭春秋还。

这首诗通过描绘茅檐、斜风、细雨、山钟等景物,展现了秋夜将晓的清凉之感。

檐下的暗度破与斜风细雨相映衬,山钟的悠扬则在夜晚中形成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这些古诗通过对比、映衬,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的美妙和多彩,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敏感洞察。

古诗中的衬托手法

古诗中的衬托手法

5、以人物衬人物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析:这首词为了烘托英雄人物周瑜不仅用滚滚长江、 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来衬托,而且用英雄群像及小 乔这样的美人来突出他的形象。
d)
数量反衬
主要是通过大小数额的事物之间形成鲜明对照和 巨大反差来反衬、强调某种情思。 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 析:听过极多的曲子都无动于衷,唯有这一首曲 子才会这样激起人的强烈共鸣。 君莫问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析:“一将”与“万骨”反衬。 一行书不读,身封万户侯。 析:“一行书”与“万户侯”反衬。
c)
今昔反衬(时空反衬)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析: 越王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灭吴,胜 利归来,复仇义士得到官爵赏赐,艳丽如花的宫 女布满春殿,前三句写古人之壮之美,正是为了 反衬“只今唯有鹧鸪飞”的当前之景的凄凉,往 事历历,前程好梦,封建帝王的荣华富贵难于久 驻,抒发了吊古之情,伤今之感。
6、 以虚衬实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鱼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析:诗人借助联想——用“洞庭春水色” 衬托咸阳雨景(以虚拟之景衬托现实之 景)。
反衬:在古典诗歌中,为了突出正面的人物或事物, 常以其反面的人物或事物作陪衬,借助二者的不协调 性以形成鲜明的对照,造成巨大反差,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

对比映衬美的写景古诗

对比映衬美的写景古诗

对比映衬美的写景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韦应物《咏露珠》
5、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1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古典诗词的十种衬托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的十种衬托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的十种衬托艺术手法在诗词创作中,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一、冷暖相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是李白的一首古体诗。

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

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虽离奇,但不做作。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这一部分内容,描写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岩震动,清泉叮咚,深林战栗,峰峦抖动。

乌云滚滚,雨点将落;水面蒙蒙,烟雾缭绕。

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峰峦崩裂,大地摇动。

作者极力铺陈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勾画出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而天门一打开,景象就为之一变,天空青色透明,一望无际,太阳月亮一齐大放光明,金楼银台悬空而起,真是光辉灿烂,耀眼夺目,一片暖亮色调。

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二、动静相衬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其中,“照”“流”“喧”“动”四个动词,描绘了山间清新自然、明丽如画的动态景色: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黑影,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轻轻流过,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

正面衬托或反面衬托的诗句

正面衬托或反面衬托的诗句

正面衬托或反面衬托的诗句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中,衬托这种手法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不同情感和意境的大门。

不管是正面衬托还是反面衬托,诗人们都运用得炉火纯青,让我们这些后人读来,不禁拍案叫绝。

先来说说正面衬托吧。

就像一群好朋友里总有那个最耀眼的存在,正面衬托就是用美好的事物来让另一个美好的事物更加出众。

我记得读杜甫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里啊,那美妙的乐曲仿佛已经不是人间之物了,“此曲只应天上有”,这是用天上的仙乐来正面衬托花卿府上音乐的美妙。

我就想啊,杜甫当时听到那曲子,肯定是被震撼到了,才会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

要是我在现场,估计也会像个小粉丝一样,眼睛放光,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哇塞,这曲子也太好听了吧”。

这就是正面衬托的魅力,它把音乐的美妙抬高到了一个近乎神话的境界。

还有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啊,他可真是个浪漫的家伙。

他把杨贵妃的美貌用云、花、群玉山、瑶台这些美好的意象来正面衬托。

云都想成为她的衣裳,花都想拥有她的容貌,这得是多美啊!我仿佛能看到李白在宫廷里,眼睛里满是惊叹地看着杨贵妃,心里想着“这天底下怎么会有如此美貌的女子呢”。

这时候,正面衬托就像给杨贵妃的美貌加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让我们隔着千年的时光,都能感受到那种倾国倾城的美。

反面衬托呢,就有点像先给你看一个很糟糕的东西,然后再让你看到好的东西,这样你就会觉得那个好的东西更好了。

比如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你看啊,本来蝉噪和鸟鸣都是很吵闹的声音,可在诗人笔下呢,这吵闹的声音反而衬托出了树林的幽静和山谷的深邃。

这就好比在一个很安静的房间里,突然有一点小动静,你就会觉得这个安静更加明显了。

我有一次和朋友去山里玩,本来山里很安静,突然听到几声鸟叫,我朋友就说“哎,你听这鸟叫,这山显得更静了呢”。

这时候,反面衬托就像一个巧妙的魔术师,把安静这种感觉变得更加生动可感了。

运用衬托手法的古诗佳句

运用衬托手法的古诗佳句

运用衬托手法的古诗佳句1. 运用衬托手法的古诗句有哪些送友人年代:【唐】作者:【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

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

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

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

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

班马,离群的马。

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修辞手法】映衬(映射)

【修辞手法】映衬(映射)

【修辞手法】映衬(映射)
映衬(映照)
映衬是把两类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意思并列在一起,使之互相对照,井水不犯河水。

或者说,叙写相反或相对的两个客体(有时用上相反或绝对的词语),解释某个情理,记述某种情形,称为映射。

故映衬又叫照射,它分反衬与对衬两类。

例如:
[1]别看这老同道年纪不轻,干劲可真不小,明摆着铲土比抬土轻些,他却偏偏要拣重的干。

(初中语文第六册十八课《一般劳动者》)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诗》)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小雅•采薇》)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持之以恒,金石可镂。

(韩愈《劝学》)
例[1][4]为对衬,即用统一观点并叙两件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使它们相互映照。

[1]以(年事不轻)烘托(干劲不小)。

[4]以(舍之)则(朽木不折)跟(不舍)则(金石可镂)两个相反方面进行对比,来阐明居心一也。

[2] [3]为反衬。

即用相反或相异的事作背景,衬托主体。

[2]以蝉鸟的鸣声反衬山林的安静;[3]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美景反衬士兵出征的愁苦;又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苦景,反衬士兵回家的快活。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卷上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映衬与陪衬都有比较的意思,但差别显明:映衬在句子的情势上无侧重、无倾向,靠对照自身显示意思;衬托有着重、有偏向,即众陪一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修辞美、语言美、映衬美——《荷塘月色》美点赏析

修辞美、语言美、映衬美——《荷塘月色》美点赏析

修辞美、语言美、映衬美——《荷塘月色》美点赏析导读:修辞美、语言美、映衬美——《荷塘月色》美点赏析《荷塘月色》美点赏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教材的保留篇目。

这篇散文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典雅华丽,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以及对现实的苦闷与怅惘之情。

文章美点很多,择要赏析如下:一、修辞美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荷塘的景物。

有鲜明的比喻。

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使人联想到荷叶一旦翩翩起舞那种婆娑婀娜的丰姿;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贴切传神;月光如“流水”一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光流动而明净的特点。

有生动的拟人。

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写出了叶子的密,也写出了叶子诱人的风致。

有深邃的通感。

通感是感觉之间互相沟通、移用的修辞手法。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把幽微的香气比作是渺茫的歌声,可见这香气飘忽不定,忽浓忽淡,时断时续。

又因为楼高且远,微风在吹动,所以楼上的歌声有渺茫的感觉,听起来似有似无,很不连贯。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作者把黑白相间的光和影构成的画面比作和谐的旋律,小提琴的名曲,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语言美1、动词的锤炼美。

在动词的选择上,作者绞尽脑汁,颇费了一番心机。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泻”一“浮”,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充满了动感。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个“挨”字,活画出了田田荷叶像一群光彩照人的少女妩媚多姿的形象。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中的“画”字,仿佛一位淡青妙手在展纸描绘,自然贴切地写出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美、之真。

2、数量词的点缀美。

数量词被一般人所忽略,但在朱自清的笔下却能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性,为被修饰的成分增添丰富的审美内涵,成为语言中的一个亮点。

古诗手法之“衬托”

古诗手法之“衬托”

古诗手法之“衬托”1、冷暖相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

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动静相衬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3、乐哀相衬贾至的《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用了以乐景写哀的手法,前两句春天的绚烂春光,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愁恨。

4、大小相衬杜甫的《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以天地之大来衬沙鸥之小,以广阔的天地反衬自己像一只孤零零的“沙鸥”一样无依无傍的落寞惆怅,传达出在现实与长河中无力自主的无奈。

5、声寂相衬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写的是“寂”,第二句,空山并非一片静默死寂,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这是写“声”。

这两句,声寂相衬,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6、正反相衬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先从正面着手,上面突兀而立的高山,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面曲折回环的河川,冲波激浪。

然后宕开一笔,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千里翱翔的黄鹤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正反结合,极力状写蜀道的难行。

初中文言文写景用到的衬托手法的课内句子

初中文言文写景用到的衬托手法的课内句子

初中文言文写景用到的衬托手法的课内句子在初中文言文中,写景的篇章常常运用衬托手法来增强描写的效果,使景物更加鲜明生动。

衬托手法通过描绘一个景物来突显另一个景物,或通过对比、映衬等方式,使所要表现的对象更加突出。

以下是一些初中文言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写景句子: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

诗中通过描绘日出时江花的红艳和江水的碧绿,相互衬托,表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句诗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

诗人通过描绘两岸青山的巍峨和孤帆的渺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天门山的雄伟壮观。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句诗出自杜牧的《赤壁》。

诗人通过描绘莺啼声和绿树的映衬,以及水边村庄和山边城郭的风光,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卷。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诗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

诗人通过描绘大漠中孤烟的挺拔和长河上落日的浑圆,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突出了塞外风光的苍茫和壮美。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句诗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人通过描绘月光在松树间的照射和清泉在石头上的流淌,形成了静谧与动感的对比,展现了秋夜山居的宁静与美丽。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对南山的眺望,形成了内心的宁静与外在景色的和谐统一。

这些句子中,作者们巧妙地运用了衬托手法,通过对比、映衬等方式,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鲜明生动。

这些句子不仅展现了景物的美丽和特色,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通过学习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衬托手法在文言文写景中的运用,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总的来说,衬托手法在初中文言文写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增强描写的效果,使景物更加鲜明生动,还能够传达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欣赏文言文时,应该注意体会和领悟作者们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来写景的,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词中的映衬之美
乌苏市头台乡中心学校:陈革红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语是说王维的诗不仅意境优美,而且色彩艳丽,犹如一幅幅山水画,让人赏心悦目。

其实,在初中所学的众多古诗词中,不仅有意境优美的诗,更有一些诗借助景物互相映衬,营造出一幅幅色彩鲜艳,意境美妙,让人回味无穷的画面。

一、青山、绿水、翠树、行舟互相映衬。

曹操的《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诗句,写的是海水起伏荡漾,山岛高高的耸立,山岛上的树木葱葱苍翠,百草丰美茂盛。

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互相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以此衬托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犹如大海一般吞吐日月。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句,传达出的是小村庄被绿树围绕着,城外苍翠的山峦依依相伴的美妙意境,那绿树、青山映衬出小村庄的安详静谧,令人无比惬意和舒适。

另有王湾的《次北固山》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诗人途经青山之下,乘船在绿波中前行,那青山、绿水映衬着诗人的行舟,流露出的是诗人行舟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二、色彩明暗的对比映衬。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写的是雨夜中,野外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那暗与明的对比分外分明。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诗句,意思是战局像乌云一样重压过来,想要把城墙摧垮,铠甲在阳光下像鱼鳞般闪烁着光芒。

诗人先用大块的乌云作底色,又用铠甲闪耀着光芒来凸显明亮,黑色与金色的反差,构成一幅色彩对比鲜明的画面。

另有岑参的“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奇异景象:尽管雪大风急,但辕门上的红旗已冻僵了,一动不动。

那冷色基调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的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这一红一白,对比鲜明。

三、多种景物的互相映衬。

诗人通过多种物象的互相组合,使诗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的停泊着。

通过细草、微风、小船、桅杆几种物象的组合,映衬出了诗人的情怀:自己像江岸上的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四、鲜花小草映衬喜悦之情。

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那五颜六色的野花四处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碧绿如茵的青草才刚刚没过马蹄。

诗人在初春见到短短的、青青的绿草喜悦之情尽在不言中。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得诗句:细细的春雨湿润着长安街道,远看草色青青一片,走近了却看不出小草的绿色,这种同一景物远看和近看的不同效果变化,更让诗人惊喜万分!
由此看来,许多诗人在写诗时讲究色彩的搭配,他们或借景物互相映衬,以此营造美的画面;或让景物对比鲜明,分外醒目;或借景物衬托心情,景物在诗人笔下变得神奇而美妙,我们也在景物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享受着诗人带给我们的美好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