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精华版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
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④要多观摩、多揣摩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二章历史课程论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
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
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编纂历史遵循原则: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④全面展示历史发展⑤促进学生认识历史3、历史课程设计的模式P30(一)学科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课程是以学科作为编制的基本依据。
24版于友西 《中学历史教学法》高分笔记参考书目
24版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高分笔记参考书目《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一本教材,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于友西老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笔记则是本教材的补充,对于学生在备考中取得高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参考书目,供大家参考使用。
1. 《辅助教材》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辅助教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丰富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推荐的辅助教材有《中学历史辅助读物》、《通俗历史读本》等,这些书籍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整体认识。
2. 《历史教育研究丛书》这是一套由多位著名历史学家编写的丛书,内容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
这些书籍不仅涵盖了教材中的知识点,还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推荐的书目包括《中国古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等。
3. 《历史教学案例集》历史教学案例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学习中,学生也可以借鉴这些案例,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推荐的案例集有《中学历史教学案例集》、《历史教学案例大全》等。
这些案例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4. 《历史学习方法指导书》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历史学习方法指导书》就是一本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历史的参考书。
它介绍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如何有效记忆历史知识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5. 《历史名著欣赏》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历史名著欣赏》就是一本帮助学生欣赏历史名著的书籍。
这些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的背景和社会环境,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要求,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P49①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
突出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的性质,明确中学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范畴。
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全面阐释课程目标。
心课程提出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对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③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
④精选历史教学内容。
⑤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
力图将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为中学历史学习体系。
避免教学内容上的成人化和专业化倾向。
⑥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
⑦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动手动脑,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第三章历史教育目标伦1、史学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宗旨:1.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认清国情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2.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能3.史学与生俱来的鼓舞教育作用,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
4.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5.吸纳消化古今优秀文化,增加知识2、历史学科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政治、经济、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功能3、历史课程功能转变: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学生得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只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精华版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④要多观摩、多揣摩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二章历史课程论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
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
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课程编制原则:囊括性、连贯性、可行性。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系统、完整的开设历史教法课是20世纪的20年代。
我国第一部《历史教法》专著是192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何炳松先生翻译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亨利•约翰森的著作。
最早确定的是美国式的历史教学论。
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论》。
1956年,《我们所看到的苏联学校中的历史教学》,把苏联的教学经验概括为:第一:要使学生获得系统巩固的历史知识,教师首先要遵循教学大纲,掌握教材中心思想,有重点地处理教材,生动地进行讲述;第二:是要经常系统地进行复习;第三: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己作出结论;第四:要布置历史课的家庭作业;第五:是开展历史课外或校外活动。
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完全变成苏式的了。
苏式的教学法对我国历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苏联的经验促使了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即“重视系统的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严格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解放初期的历史教学,“秩序良好”“扎扎实实”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由我国学者编写并出版的第一部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科书,即《历史教学法概论》。
我们所采用的教材是于友西主编的《历史教学法》。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的内容: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三:中外教法研究的异同共同之处:教学体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考核、教师进修等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一章绪论一、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法1、什么是中学历史教学法2、为什么要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掌握和运用历史教学法是历史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搞好历史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学习和研究历史教学法是师范院校历史专业的一项基本任务;学习历史教学法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与任务1、研究对象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设备和手段;2、历史教学法的研究任务通过历史教学法的全过程研究来揭示中学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第二章中学历史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一、中学历史最新课程设置与新课堂标准1、最新课程设置2、中学历史最新课程与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中学历史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一)、学习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1、历史基础知识的含义和内容2、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真实具体生动史论结合(二)、学生智能的开发和培养1、开发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3、培养能力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创造能力(三)、思想政治教育1、历史意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教育)2、国家意识(爱国主义教育)3、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教育)4、国际意识(国际主义教育)5、社会意识(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注意:史实为依据结合实际师德6、公民意识(如何做人)第三章中学历史教科书与教师教学参考书一、中学历史教科书1、教科书的作用学生、老师都是以教科书为蓝本的历史认识的中介和客体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思维能力主体自学功能主体自我检测功能复习巩固功能2中学历史教材的结构课文主题部分课本的辅助部分3、使用教材对应以教育部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把握好教材的整体内容和结构用活教材和补充教材一定要处理好几种关系:正文与辅助文之间的关系;子目与子目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与老师讲述内容的关系;课堂与课后的关系;二、教师教学参考书1、参考书的分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的读物;专门与教科书配套的;2、教师用书的内容;第四章历史知识的特点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一、历史知识的特点1、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史与论的统一)2、过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3、具体性与规律性的统一4、广博性与专业性的统一二、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1、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原则3、直观性原则语言直观4、系统原则5、巩固性组织复习注意方法随堂复习单元复习6、量比性7、理论联系实际8、因材施教人本原则发现性原则寓教于乐合作学习关注个性第五章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一、中学历史的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的功能教学过程的功能(历史性、周期性、整体性、个性)功能(现实教育教学目标、维持团体活动、发展智能、发展个性)2、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三因素说:老师、学生、教材五因素说: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三因素说3、中学历史的教学过程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感知历史知识的阶段(第一节课讲导言、讲完课设置问题、组织课外活动)理解历史知识的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阶段运用阶段检查阶段二、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1、做好学习的准备工作2、接收、储存知识信息3、对储存的信息进行加工4、反思学习情况第六章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一、教学模式论1、定义: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于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相对系统稳定的一组策略和方法;包括以下因素:指导思想;典型稳定有示范性;是一种教学活动2、组成部分:主题目标程序策略评价3、新课程下对教学模式功能的要求能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多互动)构建新课堂的目标体系(目标:由知识中心变为教材中心;由教师讲授知识变为由自己发现知识;由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变为关注学生的生命与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创新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用性(看对学生有没有用;是不是符合教师的个性;是否符合学科特性;)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二、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1、讲解接受模式(直接模式)主要通过老师讲、写,借助多媒体传授知识;特点:老师是主导优势:能较好地传授知识劣势: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导学习动机;感知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反馈(通过布置作业)2、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发现式)定义及作用特征: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自由选择、自由探究、自我反思、自主创造)优势: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劣势:学生耗时多,课时要连在一起;主要步骤:选择探究内容(适度、兴趣、可操作性)制定探究过程实践探究过程3、合作教学模式(小组协同教学制)定义与作用优势: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增加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劣势:耗时实施原则和步骤:明确学习目的或任务;正确决策(科学分组;建立评价与奖励机构)适当监控:介入向课外延伸拓展4、范例教学模式定义与作用:通过范例教学以获得“类”知识为目的教学模式优势: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基本步骤:范例性地讲好“个”;范例性阐明“类”;范例性地掌握规律与范畴的相互关系;范例性地获得实践与生活的经验;第七章中学历史课堂类型与方法一、中学历史课堂类型1、综合课2、单一课导言课、复习课、考查课二、中学历史综合课的一般构成(步骤)1、组织教学开头组织2、导入新课事物、现象;文艺作品;景物;成语;直观教具;3、讲授新课内容要紧扣教材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保证三大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方法、技巧要恰当,注意师生间的互动,尤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理清重点、突出重点;4、小结巩固5、布置作业三、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一)、讲述法1、叙述法:按年代先后顺序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过程有情节的讲述;(1)、什么情况下运用?历史事件发展过程、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2)、运用的时候应注意的问题过程要有系统性和情节性;史料要具有科学性和典型性;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有感染力;2、描述法:就是对某些重要的人物、重大的场面作绘声绘色的讲述;(1)、什么情况下用?重要人物、重大场面(2)、描述的分类描述人物;战争惨烈的场面;描述器物;特殊工艺品;(3)、描述时应注意的问题一定要放在教材的重点部分;要发现描写对象的典型特点;选用有特色的材料;利用直观教具;3、概述法:对教材中的次要部分做概况性的讲述;(二)、讲解法定义:就是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或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那些理论性较强的历史知识做深入浅出的解释说明;1、什么情况下运用?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成因与影响;深奥难懂的词句;对人物事件的评价;政治、经济制度;2、运用讲解法的方式先论后述;先述后论;边述边论;3、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三)、谈话法1、谈话法及其作用2、什么情况下使用(1)、前提:学生对相关问题已有基本了解;(2)、方式:导入式;比较式;分析式;巩固式;3、运用时应注意问题问题要课前准备好;问题一定要明确、答案要单一;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连续性和逻辑性,要适当控制问题的数量;必须面向全体同学;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四)、直观教具演示法定义:就是教师通过演示直观教具,并适当讲解说明,使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得到知识的方法;1、作用:再现历史形象,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2、种类实物或模型;图片;图表;现代电化教具;3、应注意的问题不要滥用;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演示的时间和位置要恰当;(五)、讲读法会议内容;条约内容;历史文献、领袖的著作;第八章中学历史教师的备课与授课一、历史教师的备课(一)、备课的意义与形式1、意义备课是讲好课的先决条件;反应了教师对教育的责任感;是完成教育教学的基本保证;是提高教学水平重要途径之一;2、形式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二)、备课前的准备工作1、学期开学前的准备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科书;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制定学期工作计划;2、课时教学前的准备工作(1)、第一步:钻研教材:细读教材;钻研教材(确定本课在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抓住本课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仔细参考阅读教师参考用书;阅读一些经典著作,了解学术界的动态与成果);(2)、第二步:确定教学目的(3)、第三步:组织教材(4)、第四步:选择教法(5)、第五步:编写、熟悉教案二、教师的课堂语言(一)、教师的口语1、课堂口语的基本要求(1)、规范性(语言、语法)(2)、思想性(3)、趣味性(4)、可接受性2、历史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语言能力(1)、多看优秀史学著作,重视对史料的收集,积累和精选;(2)、有选择性地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3)、学习演讲技巧,平时多练习口才,学会控制声音;(二)、教师的板书1、板书的功用(1)、它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获得教学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2)、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复习;(3)、好的板书能给人以美感,给学生美的熏陶和引导;2、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1)、板书内容正板书、副板书(强调某个概念;突出学生没听清、没理清、没听懂、没听说的字词句)(2)、历史课堂板书的基本形式主要布局形式:提纲式、结构式、表格式;板书时应注意的问题:语言要精炼、准确;布局要合理、美观;书写要规范清楚;板书要与讲解相结合;(三)、教师的体态语1、体态语的功用2、体态语的分类及其运用(1)、教态:躯体与四肢的态势(站姿、走姿、手势);头部动作与面部表情;(2)、服饰第九章乡土教学一、乡土史教学的作用1、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4、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乡土史资料的搜集1、查阅历史文献(地方志、报刊资料、现在出版的文史资料)2、参观考查3、访问调查三、如何进行乡土史教学1、以统编教材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补充、穿插乡土史2、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还有与学习相结合的实际参观遗存,以史激情;新旧对比,以物激情;专题讲座,以人激情;观看影视,以画激情;3、编写乡土史教材,开设乡土史选修课,系统进行乡土史教学第十章怎样讲解人物、地点、时间一、怎样讲历史人物1、历史人物的地位与作用地位: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杰出人物;讲述历史人物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高尚品德、情操教育;对学生进行真理追求、远大理想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严谨治学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传统教育;以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对学生进行启迪,借鉴教育;从反面人物身上接受历史教训;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教育;2、讲授历史人物的方法以事带人;以人带事;3、讲述历史人物时应注意讲述事实,做出评价;懂得时势造英雄;应有情节、突出重点;适应引用历史人物的原话;要抓住历史人物的服装、发饰等特点;适应利用直观教具;二、怎样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1、为什么要讲空间概念2、怎样讲:用文字描述地理环境的形象;科学地理揭示地理与历史发展的关系;科学的使用历史地图(位置恰当、把握好时间、由面到点看图、点图准确、要与讲解相结合);用图示法表现空间概念;3、中学历史课堂常用的地图种类教学挂图;小黑板地图;随堂手绘;粘贴式;幻灯或投影;课堂插图;多媒体;三、怎样形成学生的时间概念(一)、讲述时间概念的基本方法1、注意形成学生的时间概念;2、要严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历史3、绘制和使用历史年表,来形成学生的时间概念(大事年表、朝代年表、时间段、对照年表)(二)、指导学生记忆历史时间的方法1、理解记忆2、机械记忆牢记“路标性”年代;找出时间特征来记忆(本身有外在特征、年代有等距离特征、联想记忆、谐音或押韵记忆)第十一章教育实习一、教育实习的重要性1、教育实习是对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全面性的检查;2、教育实习是一次极好的能力和品质的锻炼培养机会;3、是检验和改进师范院校教学质量、办学方针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教育实习的过程1、准备阶段2、见习阶段3、实习阶段4、总结阶段三、教育实习的任务1、课堂教学上课、听课、制作教具2、班主任工作熟悉班级情况,制定工作计划;组织一次主体班会;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处理班级日常工作;3、课外活动与教育调查。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一、名词解释角色扮演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教学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从而产生移情、明理的效果。
并在些基础上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效地掌握知识,并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了一个组成部分。
情境复现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情境的再现,使学生有较地获得历史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形象丰富的内容,如艺术品的欣赏、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的政治改革和气势辉煌的建设。
导读自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用于讲授新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用于对线索明朗、条理清晰的教材进行解剖。
导读自学模式力图使学生手和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以亲身实践的体会来验证历史知识。
问题研讨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研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启发或争辩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人际组织方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增强参与意识的历史教学模式。
社会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深入社会所进行专题采访、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它是历史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拓展性的教学组织活动。
知识竞赛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运用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历史知识,通过知识竞赛方式进行教学组织模式,它是历史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竞争性的教学组织模式。
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客观存在的客观反映。
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34课时开课单位:政史学院授课对象:历史学本科二年级一、课程的性质、目标课程性质:《中学历史教学法》是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
它以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特点,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它是历史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来自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又服务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应用教育学科。
学习好这门课程,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
教学目标: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运用教育科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历史教学特点、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智能的一门学科。
这门课程探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综合了历史学和教育学科理论,包括中学历史教学的地位任务、历史教学的原则和实质、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历史教材的内容、历史教师的备课、历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具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历史教学论的理论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它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研究,揭示其特殊规律,提出中学历史教学适用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特殊方法,使高师学生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学习,必须以掌握历史学各门基础课的理论和知识及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为基础,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也必须处理好本课程与历史学各门专业课程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
这门课程是完成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任务的“最后一道工序”。
本课程是为历史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在已修完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历史教育类主干课程。
其教学目的为: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历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一、名词解释1、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人类对自然、人类自己在时间长河中发展变化现象与本质的认识。
人类的历史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认识能力。
这种能力逐步发展为继承历史、创造历史的能力。
正是这种特有的认识历史、继承历史、创造历史的能力,使人类自己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愚昧向文明进步。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自然、成为自然界的精灵,是从历史意识的萌芽开始的。
3、教材从广义上讲,教材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材料都是教材。
可以分为两类:1.以文字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学生练习册和自学指导书、历史文献材料、当代的历史著述、有关历史理论的著述和涉及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等)。
2.以形象化材料为特征历史教材(包括图象教材、音像教材、实物教材、实地教材等。
)这些材料,构成了历史教材的整体,在历史教学中有着各自的作用。
1、讲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他既适用于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用于复习巩固旧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讲述法又包括叙述法、描述法和概述法。
3、教学重点:是指体现教学目的,要求最本质的部分的教学内容是集中反应教材中心思想地部分,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要影响,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教学内容。
4、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的观念。
具体地说,它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
5、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德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4、特殊认识论是当前我国对教学本质问题的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种观点。
中学历史教材分析
中学历史教材分析看透教材(史实)+理论(理论背景)、认识教材和理解教材参考书目: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叶小兵《历史教育学》杜芳《新理念历史教学论》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材料(教师指导学生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分类:一是:呈现方式或者载体划分(物化材料)1、文字类:⏹教科书(常用的基本的历史教材)、⏹教辅用书(讲义、教师用书、练习册、地图册、绘图册、学习指导书、习题集)、⏹历史文献资料(官私档案、家谱、方志、正史、日记、报刊、碑刻)、⏹历史著作及读物(故事、小说、论文、专著、剧本等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
2、电子音像类:图片、图表、地图、录像、录音、影视、计算机软件3、实物类:文物、模型二是:使用状况/重视程度基本教材(常规教材)、辅助材料教材的功能与作用:呈现资料(信息载体)、解释资料、启发刺激思维的工具、帮助学生从历史求证现实,从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历史认识的中介和客体的功能、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范围推荐读物: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从教学论、课题论的角度:✧是历史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是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凭借、✧是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
历史教材的编写➢与史学著作的区别:适用对象的不同、指导思想不同、取材标准不同(选材取材依据课程标准)、编著类别不同(编为主)、内容呈现方式不同(教科书对史学专著的转化方式、较为简单易懂,史著为引人新材料、专业知识)➢编写的制约因素:符合国家立场、受制于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受制于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发展水平、从传统“教本”转到“学本”、挑选一些基础的,学生需要了解又能掌握的历史知识➢编写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取向: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真实、符合事实、真实可靠、非史学家少用、多用权威大家公认的、图片视频选取要著名出处)教育性原则(具有教育意义、哲学意义、体现主流意识、符合教育客观规律(掌握学生思维规律))基础性原则(基本史实需要学生掌握了解、面大不是专题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基础上)结构性原则(结构优化、知识结构的讲解、并非专业化展示)可读性原则(利于学生理解、难度与容量适当,难度适中)适用性原则(可接受性高、章节之间、课与课之间尽量均衡)内容取向:●教师取向:一般选择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勾勒基本的知识框架,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备课方便,如人教版教材。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系统、完整的开设历史教法课是20世纪的20年代。
我国第一部《历史教法》专著是192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何炳松先生翻译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亨利•约翰森的著作。
最早确定的是美国式的历史教学论。
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论》。
1956年,《我们所看到的苏联学校中的历史教学》,把苏联的教学经验概括为:第一:要使学生获得系统巩固的历史知识,教师首先要遵循教学大纲,掌握教材中心思想,有重点地处理教材,生动地进行讲述;第二:是要经常系统地进行复习;第三: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己作出结论;第四:要布置历史课的家庭作业;第五:是开展历史课外或校外活动。
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完全变成苏式的了。
苏式的教学法对我国历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苏联的经验促使了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即“重视系统的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严格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解放初期的历史教学,“秩序良好”“扎扎实实”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由我国学者编写并出版的第一部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科书,即《历史教学法概论》。
我们所采用的教材是于友西主编的《历史教学法》。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的内容: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三:中外教法研究的异同共同之处:教学体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考核、教师进修等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
差异性:首先、在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上,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高度统一的,即是单一的。
中学历史教学论大纲
《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HISTORY INHIGH SCHOOL TEACHING学时数:48学分数: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执笔者:审核人:编制日期:20XX年3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是专门研究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的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它通过对中学历史学科的认识、对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过程、原则、形式、方法等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方法、技能。
本课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课,又是一门方法、技能课。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既使学生将中学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融合起来,又使他们将融合的理论知识付诸应用。
因此本门课程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程的基础内容和要求1、绪论(2学时)了解教学与教学法对象和任务;学习掌握中学政治课教学法的意义和方法重点:中学历史课教学法的研究对象2、中学历史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3学时)重点与难点:中学历史课的性质和地位3、当代中学生(4学时)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掌握重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难点:中学生思想的双重性4、中学历史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7学时)掌握初中历史课教科书的特点及使用建议;掌握高中历史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特点及使用建议重点:初中历史课新课标的设计背景及新特点难点:高中历史课新课标的设计背景及特点5、中学历史课教学的组织形式(4学时)了解教学的组织形式;了解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难点:课堂教学的类型与结构的关系6、历史课的教学方法(5课时)掌握启发式是基本教学方法;掌握历史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重点:启发式教学难点:启发式教学的应用7、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准备工作(8学时)掌握中学历史教师的备课掌握板书设计与教具准备重点:中学历史教师备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8、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说课和听课(7学时)掌握中学历史课的说课掌握中学历史课的听课重点:中学历史课的说课9、中学历史课的练习、复习和考核工作(4学时)掌握中学历史课的复习与作业掌握中学历史课的命题与考试掌握中学历史的成绩评定重点:中学历史课的命题与考试难点:中学历史课学业成绩评定的改革10、中学历史课的课外辅导(4学时)掌握中学历史课的学习方法指导掌握“第二课堂”辅导重点:历史课“第二课堂”的形式与做法难点:中外典型学习方法三.能力培养要求(一)使学生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二)使学生掌握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三)使学生完成由学生向教师转变的基本训练,为培养合格的历史课教师做好知识上和技能上的必要准备。
中学历史教学法--
• 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
•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教学研究在我国已经取 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在具体的研究领域也还存在一 些分歧,关于历史教学法学科性质的认定便存在几种 不同看法。有些研究者认为他是一门“边缘学科”,也 有些人认为是“艺术学科”,还有的人认为式“历史学科” ,而比较普遍的认识是教育学中应用教育学的一个分 支。
资治通鉴》和为幼学专门编写的《纲鉴易知录》,那
更是漫长封建社会里的主要历史教学内容。
(二)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的历史教学法教学
清末,美欧的学校教育传到我国,我国的学校
才开始独立开设历史课。民国时期,我国开始创办师 范院校才有了学科教学法的内容。
自从戊戌变法以后,清政府开始废科举,兴学堂, 有了近代意义的各类学校;接着于1902年颁布了“ 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该学制的课程设 置中规定有“史学”一科。次年,又颁布“奏定中学 、小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把“史学”改为 “历史”。自此以后,历史在中、小学成为一门正式 的独立学科。辛亥革命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 教育部拟定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中学为四年制 , 后有小的变化,至 1922年, 实行 “新学制”即 “壬戌学制”,规定中学改为三·三制,共六年。此 后,我国的学制虽不断变化,但基本上以1922年颁 布的——新学制作为基础。自此以后,初一至高三各 年级都设前夕。
第一章 绪论
• 此外, 还在原始社会里,一些氏族、部落在祭祀 祖先的仪式上,就往往以颂歌的形式,向氏族、部落 成员传授有关先民的历史知识。《诗经》中的《玄鸟 》、《长发》里明确地讲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和“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的先商部落的历史情况。 《生民》、《公刘》等篇则叙述了周部落的历史情况 :“厥民初生,时维姜嫄,……履帝武敏歆,……时 维后稷”以及公刘迁豳,发展了周族的过程,如果加 上 《大雅》和《鲁颂》等篇,就基本上勾勒出了先 周的一部发展史。 这些诗篇大部分属于“颂”的部分, 是《诗经》中祭祀祖先的赞歌。这就是历史教学的起 源。 由此可以看出,在文字创造之前的原始社会, 历史教育现象就存在了。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第四版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第四版
中国学校的历史课程一般是以书本阅读和主讲教师的讲解为主,
但是在友西第四版中,学校历史教学法更具体,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学
习更多实用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友西第四版也探讨一种更有效的教
学方式来促进历史教学。
首先,友西第四版主张学生们要充分发挥历史事件的思考能力。
不仅要准确记住和理解历史事件,还要能够对其进行深思熟虑。
只有
赋予事件意义,学生才能认识到历史对今天的影响和趋势。
另外,在
历史的学习中也要有讨论环节,让学生们互相之间探讨交流,从而加
深印象。
其次,友西第四版也建议采用实际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学
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参加和组织一些实用的实践活动,比如考察,历史
志愿者等,既可以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们洞察力,并
且形成更加立体的历史素养。
最后,友西第四版认为,要把课堂教学与外部环境相结合,让学
生学习到历史焦点的综合能力,全面掌握历史知识。
比如学生可以去
博物馆、历史中心参观,让学生直观、参与的感受历史文化,加深印象,并理解历史的内涵。
友西第四版以实用性为基础,提出了非常有实践价值的历史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
且其以实际实践与学习叠加,让学生们对历史记忆更深刻,可靠,对历史文化启发新思想,洞察深刻。
中学历史教学法第四版于友西赵亚夫课后题答案
中学历史教学法第四版于友西赵亚夫课后题答案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单选题] *A. 鸦片战争B. 北伐战争C. 抗日战争(正确答案)D. 解放战争2、63.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后完成于[单选题] *A.隋朝时期B.唐朝时期C.宋朝时期(正确答案)D.南北朝时期3、64.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单选题]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正确答案)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4、7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279年,当宋朝末代皇帝死于一次海战时,宋朝终于灭亡。
一个全新的蒙古王朝,从此开始了它的统治,直到1368年。
”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单选题] *A.铁木真B.忽必烈(正确答案)C.朱元璋D.努尔哈赤5、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在()?[单选题] *A. 洋务运动期间B.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正确答案)D. 抗日战争时期6、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
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唐朝()[单选题]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正确答案)B.对外水陆交通发达C.对外开放,兼容并包D.经济文化世界领先7、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
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下列史实不能在《资治通鉴》中查阅的是()[单选题] *A.千古一帝秦始皇B.一代明君唐太宗C.黄巢起义D.陈桥驿兵变(正确答案)8、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单选题] *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刘邦项羽之争(正确答案)D.陈胜吴广起义9、84.《史记》记载的历史时期是()[单选题] *A.西周到战国时期B.夏朝到汉武帝时期C.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正确答案)D.西汉到东汉时期10、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
念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一、名词解说1、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度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度的总和,它包含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人类对自然、人类自己在时间长河中发展变化现象与实质的认识。
人类的历史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认识能力。
这类能力逐渐发展为继承历史、创建历史的能力。
正是这类独有的认识历史、继承历史、创建历史的能力,令人类自己不停地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由愚笨向文明进步。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之所以能够离开自然、成为自然界的精灵,是从历史意识的萌芽开始的。
3、教材从广义上讲,教材是赐教课活动中所利用的全部素材和手段,凡是承载教课内容和信息的物化材料都是教材。
能够分为两类:1.以文字资料为特色的历史教材(包含历史教科书、历史教课参照书、学生练习册和自学指导书、历史文件资料、今世的历史著述、相关历史理论的著述和波及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等)。
2.以形象化资料为特色历史教材(包含图象教材、音像教材、实物教材、实地教材等。
)这些材料,构成了历史教材的整体,在历史教课中有着各自的作用。
1、叙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教授知识的一种教课方法。
他既合用于教师向学生教授新知识,也合用于复习稳固旧知识,是历史讲堂教课的主要方法。
叙述法又包含表达法、描绘法和概述法。
3、教课要点:是指表现教课目标,要求最实质的部分的教课内容是集中反响教材中心思想地部分,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对历史发展进度有重要影响,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教课内容。
4、价值看法:是指人们脑筋中相关价值追求的看法。
详细地说,它是人们心目中对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见解、总的看法。
5、教课模式:在必定的教课思想德指导下,环绕教课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固的,系统化的和理论化的教课范型。
4、特别认识论是目前我国对教课本责问题的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看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读后感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读后感工作一年有余,在这期间里我不断地思考:教给学生什只是单纯的书本知识?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应试教育如何结合?这个寒假我读了叶小兵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一书。
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师成长的专业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很多问题,感触颇深.历史教学是什么是职业、是事业、是生命历史教学是什么?职业乎?事业乎?生命乎?对于大多历史教师来说,历史教学首先是谋生的职业。
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
历史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我们会与很多专业问题碰撞。
只有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潜心于深刻的阅读与思考,才会收获荣誉,收获地位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神圣感,在这个基础上オ会致力于历史教育事业。
这个时候,我们对历史教学的认识已经从职业上升到事业阶段。
这个阶段还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教学。
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当我们的教学技能非常精湛了以后,又该出现新的追求。
将跳出传统的枷锁,在历史教学海洋中苦修'、遨游深刻体味着经典之精髓和学术之精粹,才能做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对历史教学由平淡到热爱乃至珍爱,将自身自然地融入历史教学中。
此时,又达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即将历史教学视为自已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历史便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
又说:历史是一种经验,是一个生命。
更透彻一点讲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
"是的,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生命,只有把历史教学视作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才能真心去呵护它,珍惜它,发扬它,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时时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生命的色彩,理性的灵光。
历史教学为什么为书、为史、为学生历史教学为什么?为书乎?为史乎?为学生乎?对于所有的老师来说,在教学之初,一般都认为教材是开展教学最根本的依据,学生要掌握的一切都囊括在教材中。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论第一章:绪论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定义:以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以历史教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
二、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对象: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价)内容:探究性教学:1、探究历史教学原理(为什么教和学);2、探究历史教学内容(教材)教什么学什么。
3、探究历史教学模式(怎么教、怎样学);4、探究历史教学的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
专题式教材,贯通古今中外,一定要充实学科知识,这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以马列主义,毛思,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学科性质一认为:应用教育科学范畴;二认为:理论教育科学的范畴(都应属于应用教育的范畴,是综合科学)。
四、研究现状五、学习的意义和要求p12-16:要提高认识;态度端正(按老师要认真去做);充分的理论功底;注重实践(观摩、操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二章: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一、中学历史课的地位和作用1、历史和历史学: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历史学:对历史的研究。
2、地位:是实现中学培养目标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按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并为高一级院校培养、输送人才,坚持社会主义与教育相结合,教育为人民服务。
3、作用:(1)、是现实中学教育目标的一门基础科学:工具类课程:语文、英语、数学知识类课程:历史、物理、化学技术类课程:计算机、体育、音乐。
政治类课程:法律、哲学、思想政治(2)、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课程。
(3)、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识宝库。
二、制定任务的依据:p63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体现历史学科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3、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全面发展)三、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1、教学目标:课改的“三维目标”p71(1)、知识与能力—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中学历史教学法__于友西(教材整理)_精华版
中学历史教学法__于友西(教材整理)_精华版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④要多观摩、多揣摩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二章历史课程论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
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
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④要多观摩、多揣摩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二章历史课程论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
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
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课程编制原则:囊括性、连贯性、可行性。
编纂历史遵循原则: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④全面展示历史发展⑤促进学生认识历史3、历史课程设计的模式P30(一)学科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课程是以学科作为编制的基本依据。
(二)学习者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取向,以学习者的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础(三)问题中心设计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作为编制课程的出发点。
4、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的主要类型P32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设计方案类型:通史式、主题式、课题式的历史课程5、中学历史课程的类型P34①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②历史学科课程与社会综合课程③历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6、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P46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本科学位、科目众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要求,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7、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P49①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
突出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的性质,明确中学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范畴。
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全面阐释课程目标。
心课程提出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对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③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
④精选历史教学内容。
⑤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
力图将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为中学历史学习体系。
避免教学内容上的成人化和专业化倾向。
⑥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
⑦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动手动脑,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第三章历史教育目标伦1、史学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宗旨:1.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认清国情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2.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能3.史学与生俱来的鼓舞教育作用,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
4.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5.吸纳消化古今优秀文化,增加知识2、历史学科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政治、经济、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功能3、历史课程功能转变: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学生得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只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发展。
学生个性发展,而不是一个模式发展,学生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终身发展。
2、历史课程功能转变:①历史课程从强调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的社会本位,转向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②历史课程从注重“专业知识”转向“通识知识”。
③历史课程从关注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要求4、历史学科教育目标的依据:1.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2.社会发展的需求3.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4.历史学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5、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是通过中学历史课程力图促进中学生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达到的国家所期望的要求和水准。
四个要点:一是时限。
二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是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发展状态与最终的发展水平。
四是国家的期望,即符合一定的社会需求。
6、学习历史基本要求:1、历史基础知识。
2、历史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特点:1.积极吸纳当代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徕构建目标体系。
2.对以往的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继承发展和创新3.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8、以学生发展为本表现:1.从学生学习历史的全过程学生人格发展的视角确立2.目标确立的全面性,从健全人格发展的需要出发。
3.目标具有针对性,对时代需求和教育实际,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9、历史教育目标的世界性发展趋势:1.注意健全人格发展2.强调学会学习历史、学会做人。
3.关注人文精神的铸造第四章历史教材论1、历史教材的含义P88历史教材是师生为了达成历史教学目的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其中历史教科书居于核心地位。
历史教科书主要有两大类型:通史教材和专题史教材。
2、制约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因素P92①要符合国家立场。
编纂收到政府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的约束,又必须接受政府教育部门的审查,因而从内容选材到观点论述都要体现国家政权或者主流社会的立场②受制于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
第一历史研究领域不断开拓深入,改变了对整个历史的看法。
第二,更新了一些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看法。
第三:考古学研究取得许多重要进展。
第四,历史教材论及历史教育研究的新成果。
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程度的发展。
第一、必须从传统的“教本”向“学本”发展,穿插生动故事,利于学生的思维和学习。
第二,不宜编入艰难涩懂的知识或者不成熟的学术观点。
总的来说,历史教科书编纂第一、内容要难易程度、叙述深度、分量大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二,表达方法和语言文字要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要采用学术界成熟的观点和看法。
第四,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叙述的史料依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历史学习方法。
3、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原则P99科学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规定性原则、工具性原则、渐进性原则。
4、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择P112①注意选择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内容②注意选择体现基础性特点的内容③注意选择体现时代性特点的内容5、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P116①编排力求生动活泼②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③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④加强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6、历史教科书的功能与作用①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②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③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④历史课堂教学的凭借和基本工具7、如何有效运用教科书P125①要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②要吃透教科书,并适当充实教学内容③要分清主次,把握教科书的教学重点④要以教科书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第五章历史教学论(上)1、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表现P129认识的目标、主体、对象、条件、活动具有特殊性2、历史教学过程特征P130间接性、多维性、导向性、互动性、发展性3、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结构)P133激发动机、感知历史、理解历史、运用知识、巩固知识、评估反馈4、教学原则的含义P138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教学的各项活动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及实施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5、中学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原则P140①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原则②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③系统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④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⑤掌握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⑥接受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⑦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6、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P147(一)信息传递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二)情境复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三)资料研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五)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第六章历史教学论(下)1、历史课堂讲授方法P152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谈话法、图示法、演示法教学方法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所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
2、谈话法的含义P155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3、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因素P157①是否适于历史的教学特点②是否适于教学目标的完成③是否适于教学内容的特点④是否适于学生的学习⑤是否适于教师本人的教学⑥是否适于教学实践的要求4、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P162讨论、辩论、史料研习、角色扮演、竞赛、制作5、历史课堂讨论应该注意的问题P163①对于讨论的问题学生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实现有一定的准备②讨论的问题应是学习的重点,使讨论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重点③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发言,并把讨论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