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教案中的合作学习与小组活动设计
教案中的合作学习与小组活动设计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合作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而小组活动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更是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要探讨教案中的合作学习与小组活动设计。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实现知识建构和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案设计中,合作学习可以帮助教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案中的合作学习设计1.明确学习目标教案中的合作学习设计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的目标与个体学习的目标有所不同,它更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在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前,教师应先确定学习目标,然后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通过小组活动来达到这些目标。
2.分组策略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选择合适的分组策略非常重要。
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可以采用固定小组、随机分组、师生组合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
合理的分组策略能够使小组内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优势,有助于学习成效的提高。
3.任务分配在小组活动中,任务的分配是关键。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设计适合各个小组成员参与的任务,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参与度和贡献。
任务的分配要合理,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习效果。
4.角色明确在小组活动中,角色的明确有助于各个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可以指定一个小组长来组织活动,一个记录员来记录小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等等。
明确的角色分工能够提升小组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5.评价策略在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中,评价策略也是不可忽视的。
合理的评价策略能够激励学生的参与,并为后续的活动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方向。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小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互评或者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小组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在设计小组活动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时长的控制:合理的活动时长能够保证活动的充分进行,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长或过短,以免引发学生的疲劳或活动效果不理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孩子们愿意讨论争辩了,乐于合作交流了,主动进行探究了。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繁华”的背后,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有的教师就认为所有的课都应该有学生的讨论,所有的知识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告知学生现成的知识就是与新课程理念相悖。
因此新课程在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时候,非常强调合作学习,在我们太谷县“二十四字”模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二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进行合作学习。
尤其是在复述巩固环节二人小组先让学习困难的学生给学习好的复述已学知识,如有困难及时解决,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效果。
而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不一定各种课型都适用合作学习解决,所以硬是合作时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新的内容又没掌握。
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好,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状态,也就是对学习投入的情感与态度的品质以及思维的深刻性上。
一味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都给予表扬,应有选择地加以鼓励。
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
还有评价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设立问题驱动学习模式,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引导,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鼓励学生独立研究历史资料,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问题驱动学习、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独立研究、历史资料、历史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
1. 引言1.1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能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探究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历史学习中,探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实和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
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探究性学习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提升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建立扎实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1.2 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包括多层次性、跨学科性、系统性和深度性。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单元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排列问题教学反思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
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生存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往”等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中我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
主动主动学习非常重要,它是一切有意义学习的前提。
首先学生要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要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
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来组织教学。
创设“游数学乐园”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游数字宫——选择路线——拍照一系列真实生动的情境。
内容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排列组合的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学生非常乐意学习,也很投入。
在课堂中表现也来的热情是令人惊叹的。
学生不仅获得了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还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探究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体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所说的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比如3、5、7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三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
因此安排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佳方案再汇报。
目的是要给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从中发现一种重要的规律和思想。
第一环节搭配衣服,学生们通过摆一摆,发现如果先确定穿什么上装,再选定下装,可以有6种搭配方法。
老师并不满足状,而是趁热打铁追问到:“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这种发散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
合作新课程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幼儿活动教案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幼儿活动教案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展各种活动和学习的地方,幼儿园教师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案来帮助孩子们学习,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探讨幼儿活动教案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与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与合作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有着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孩子们能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拓展思维。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促进孩子们的社交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原则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知道自己的任务;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让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鼓励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支持,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参与学习。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并将任务适当分配给每个小组成员;然后,教师要监督小组成员的学习进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需要设置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合作;最后,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反馈给学生,促进其进一步提高。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案例以下是一例幼儿活动教案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以帮助幼儿学习数字概念。
首先,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成员组成;然后,教师向每个小组发放一些数字卡片,并告诉他们要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排序;接着,小组成员开始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任务;最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展示和总结,激励孩子们思考数字的规律和特点。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以下是一些促进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式:1. 提供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
这样的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讨论、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数学探究。
让学生在计量实验室中进行体积的测量实验。
4. 网络资源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实例、模拟实验和数学游戏等,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6. 使用探究性教学材料: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探究性的教学材料,如数学实验箱、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7. 老师激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和让学生互相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8. 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实验、数据采集和图形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发现数学规律。
9. 数学故事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这样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10. 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
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在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
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思想与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中,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合作与沟通能力。
本文将从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的定义、优势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的定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享资源、交流知识与经验的学习方式。
而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方式,通常由3-5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能,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的优势1.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学习,还可以利用合作性学习工具和资源,如小组分享、讨论、角色扮演等,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
4.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使他们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的应用1.任务分工与合作探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在小组内协作完成,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剧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小组分享与合作反馈: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分享和合作反馈的方式,互相学习和帮助。
教学中的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中的学习小组合作在教学中,学习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小组可以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共同建构,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学习小组合作的优势以及如何组织和引导学习小组,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合作的作用。
一、学习小组合作的优势学习小组合作有许多优势。
首先,学习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学习小组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协调和共同解决问题,这使得学生能够培养出团队合作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带来积极影响。
其次,学习小组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相比于传统的单人学习方式,学习小组可以提供一种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这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学习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学习小组的合作要求学生集中精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习小组合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小组中与他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这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组织和引导学习小组为了确保学习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合理组织和引导学习小组。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
一个高效的学习小组应该具备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潜力,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其次,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学习小组合作目标和任务。
这有助于规范学习小组的工作,使得学习小组合作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良好的合作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同时也需要适度地设定挑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另外,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在学习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浅论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方法
浅论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方法【摘要】:随着新目标的开展,初中课堂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探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着力于研究更加切合初中学生的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自主合作探究为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而且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起到培养初中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
新课标明确综合性学习是为了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
所以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特征就体现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师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案,但是在实践的操作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几个方面的把握应该做到松弛有度,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做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在未来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所以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切忌喧宾守主,越俎代疱。
但也不是让学生自发的学习活动,以至于放任不管,所以教师在执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教学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想还处在朦胧阶段,贪玩的心比较中,教师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每一章节中,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就需要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自我的学习思考中,去完成任务。
这样教师在前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引导作用,为他们制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并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合作、相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搭建合作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
1. 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小组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互相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2. 合作与竞争并存:小组合作学习既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又保留了个体之间的竞争。
学生在小组中既要与组内成员合作,协同完成任务,又要与其他小组比较成绩,争取更好的表现。
3. 互帮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学生可以互相协助、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彼此的个人发展。
4. 共同思考与合作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共同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寻找新的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 组建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小组成员应该互补、互相促进,确保小组内成员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2. 设立学习任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给每个小组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应该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3. 分工合作:小组成员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分工合作,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每个成员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
4.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活动。
每个成员负责自己的任务,同时与组内成员积极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5. 总结分享: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每个小组要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分享。
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展示、讨论等方式互相交流和评价,从中得到反馈和启发。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一. 活动背景说明探究性学习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从而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本方案对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高孩子的探究能力、创造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 活动目标1. 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2. 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科学知识;4. 培养孩子积极探索、实践和创新的态度。
三. 活动内容1. 活动主题:探究自然2.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探究3. 活动步骤:第一步:讲解教育(1)指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自然生物和环境,观察有哪些积木和玩具模仿它们的形状。
(2)以“蛇”为例进行教育,介绍蛇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食物来源和行走方式等相关知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主题探究(1)利用积木和玩具模仿生物形状,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将每个孩子分为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己感兴趣的生物。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生物,通过模仿和搭建积木,还原出生物形状,从而深入了解该生物的生存环境、习性和食物来源等相关知识。
第三步:分享展示(1)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搭建模型,并进行精彩的分享展示。
分享展示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说出展示模型相关知识,并进行相应的展示。
(2)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交流,促进孩子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 活动成果1. 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和创造力;2. 提高孩子的探究能力,促进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增强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4. 引导孩子们积极探索、实践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活动注意事项1. 为孩子们提供安全保护,特别是在搭建时防止意外;2. 活动要体现多元化,有利于孩子们充分发挥创造力;3. 激励和鼓励孩子的自己想象,引导孩子们探究性思维;4. 孩子们的成果可以拍照记录,通过班级秀展示出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学科。
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彼此合作、互助学习、交流和分享的有效方式。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搭建合作学习环境1.组织座位。
教室座位可以围成几个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面对面交流合作。
座位布置可以灵活调整,根据学生的合作习惯和搭档关系进行安排。
2.制定合作规则。
制定明确的合作规则,例如互相尊重、鼓励合作、共同努力、倾听他人意见等。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3.提供合作工具。
为学生提供一些合作工具,例如白板、计算器、尺子、图形模型等,帮助他们在合作中更好地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组建合作小组1.多元组队。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进行多元化组队,既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又能够保持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促进互相学习和成长。
2.形成固定小组。
在一段时间内形成固定小组,例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这样可以让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了解、信任和适应的关系,促进彼此的合作效果。
3.大、中、小型小组。
根据具体的任务和学习目标,灵活安排组内人数。
大型小组适用于探索性学习,中型小组适用于较为熟悉的知识再现,小型小组适用于巩固和复习。
三、开展合作学习活动1.探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欲望,让学生共同讨论、实验和总结,最终得出结论。
2.问题解决任务。
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小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协作解决问题。
可以根据不同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享和讨论。
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相互讨论和改进。
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和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从而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和方法:1. 分组策略:小组组成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进行平衡。
可以采用随机分组、按照学生的能力分组或者是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优势,建立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
2. 探究性学习任务: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
给学生一些举一反三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观察规律和合作讨论找到解决方法。
3. 信息共享: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过程和答案,以及学习到的新知识。
4. 规划和组织:在进入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规划好任务的目标和步骤,并告诉学生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任务。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组织工具,如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帮助学生组织和整理他们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5. 引导和激励:在小组实施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给予学生一些引导和激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和赞扬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6. 总结和评价:在合作探究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可以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和学习体会,并鼓励他们互相评价和给予建议,以促进他们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和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不仅可以建立起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时要注重引导和激励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共同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哪些在一些课堂上,小组合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
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1)合作重形式,轻实质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
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
从上述现象中可知,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
(2)探索重主体,轻主导本次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
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探索伙伴可自己选,想与谁就与谁。
在时间的调控上也是随心所欲。
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这是一种随意的、毫无组织的学习方式,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
(3)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小学语文六年级——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应用。
在小学语文六年级的教学中,我们积极尝试和推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六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班级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组内成员的共同学习、合作与交流,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六年级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与组内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相互协作、互相帮助,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通过组内讨论、交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促进课堂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增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实现差异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践在小学语文六年级的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组织和实践小组合作学习:1.分组与分工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我们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同时,我们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1.教师引导与调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和调控至关重要。
我们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1.任务设计与呈现为了更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
这些任务既有知识性的,也有能力性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科学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原理、方法和具体技巧等方面进行探析,旨在为幼儿园科学教学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中,将幼儿分为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给予幼儿充分的合作机会,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旨在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原理1. 激发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它能够培养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合作精神,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2. 促进思维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因为它能够通过交流和合作的过程,激发幼儿的思维潜能,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强化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强化幼儿的学习效果,因为它能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和角度,让幼儿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学习,有效地加深和巩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1. 组建小组: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性别、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因素,合理地组建小组。
同时要注意确保每个小组的人数适中,以便于每个成员都能够充分参与和发挥作用。
2. 给予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给予幼儿一些具体的任务,既可以是操作性任务,也可以是讨论性任务。
通过任务的设置,可以引导幼儿在合作中进行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提供资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实物、图片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幼儿进行信息搜集和交流,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4. 提供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技巧1. 灵活分组: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如随机分组、兴趣分组、能力分组等,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在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方面,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主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互相鼓励和支持,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阅读一篇短文,然后进行讨论和分享。
这样,学生们既可以通过互动提高理解能力,又能够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解题思路,并在小组中交流和讨论。
这样,学生将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培养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模拟学习活动情境模拟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社会科学课上,可以模拟一次班级选举的过程,让学生扮演选民、候选人和裁判员等角色。
学生需要主动收集信息、做出选择,并就候选人的政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情境模拟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
四、个性化学习活动个性化学习活动是将学习内容与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上,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学习项目,让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学习研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并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
数学课程心得体会(通用6篇)
数学课程心得体会数学课程心得体会(通用6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课程心得体会(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课程心得体会13月14日,我接受学校安排,有幸在市实验小学参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会。
在这次解读会中,秦院长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这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的给予一些建议。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制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
这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与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另外,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
学生课堂参与方式
学生课堂参与方式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方式也逐渐得到重视。
学生课堂参与方式的多样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生课堂参与方式的多样性。
一、积极发言学生通过积极发言是一种常见的课堂参与方式。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课堂上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尊重和包容的环境。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开放的态度参与讨论,不仅仅局限于答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课堂参与方式的重要一环。
通过组织学生分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创造性的课堂参与方式。
通过扮演其他人物的角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所学的知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实际情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信息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可以通过使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参与课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在线讨论和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六、实践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是一种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性的活动中,如实地考察、实验和社区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
七、拓展阅读拓展阅读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深度和广度的方式。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某一主题或领域。
通过拓展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孩子们愿意讨论争辩了,乐于合作交流了,主动进行探究了。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繁华”的背后,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有的教师就认为所有的课都应该有学生的讨论,所有的知识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告知学生现成的知识就是与新课程理念相悖。
因此新课程在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时候,非常强调合作学习,在我们太谷县“二十四字”模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二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进行合作学习。
尤其是在复述巩固环节二人小组先让学习困难的学生给学习好的复述已学知识,如有困难及时解决,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效果。
而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不一定各种课型都适用合作学习解决,所以硬是合作时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新的内容又没掌握。
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好,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状态,也就是对学习投入的情感与态度的品质以及思维的深刻性上。
一味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都给予表扬,应有选择地加以鼓励。
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
还有评价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
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目前我们采用的捆绑式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是很有效果的。
学生是儿童都有很大的上进心,只要稍微给学生一些压力他们是很下功夫相互帮助提高学习的。
三、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想提高小学合作学习的效果:先要会分组,忌最好的学生和最差的分一组,这样学习差距大沟通困难很难达到共识。
要让最好的和中等的结对;其次要明确学习的目标;最后分工明确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要独立思考,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
这是我的一点认识,希望同仁提出更好的建议。
南席学校小组激励评价方案一、指导思想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促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实现,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创造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加强合作与交流,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要求。
合理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与他人合作,互相交流,积极沟通,促进自身发展。
二、激励竞争机制的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进步,引发、提高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落实到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和小组与小组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同时,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实行过程中,我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反馈表》,对小组成员在课堂的发言情况、课堂探究情况、课堂自学情况、随堂作业的质量以及课外作业及活动等方面进行加分奖励制度,具体做法如下:1、上课认真专注,积极举手发言的小组,每发言一次加1—5分(视发言情况来定);2、受老师表扬视情况一次加1—3分;3、学科考试、测验、听写、作业等表现优异或进步显著的小组,视发言情况而定加1—5分;4、在课堂以及课外活动中,小组成员表现出创意或独特的思维;设计问题等活动中提出独特的问题与建议,与众不同,视情况而定加2—6分;每周一利用班会课进行一次小结、表彰,对达到一定分数的小组进行嘉奖,分为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精神鼓励形式有口头表扬、颁发奖状、颁发奖品等。
(一)学生学习状态评价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分为三个方面:1、学生的参与状态。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
就数量而言,要看学生参与的人数及时间的数量;就广度而言,要看是否各个层面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即全程参与问题;就深度而言,学生参与的是表面的问题还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参与。
2、学生的思维状态。
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交谈;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回答能不能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关注;学生的回答错误或提出的异议有没有人指责,正确的是否得到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
3、学生的达成状态。
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其融会贯通;学生在获得新知识时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投入;学生的技能是否得以训练或提高;学生的情感是否得到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变化;学生的求知欲是否增强;学生是否更喜欢老师。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说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很自然的使人们想到怎么用评价标准去评价他人的课,这只是开展评价工作一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它还具有如何激励教师自己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评价工作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作,而是一个研究工作。
它需要一个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
1、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课改的深入推进,促进了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改变。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推动学校校改的深化。
2、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只有自己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
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评价具有改进功能,可以强化反思与调节为了使教学活动不断接近设定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对活动过程中偏离目标的行为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
教师可以借助于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教学实践状态,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有了再学习、再改进、再实践、再提高的反思过程。
(三)、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
首先是过程评价。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
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
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合作过程中的及时鼓励和评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激励性的语言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当然针对孩子的不足与偏差教师也需及时地给予纠正、指导。
在小组合作和学习中,教师的激励评价不仅要关注每个学生,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团体,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师请小组代表发言时,应少一些“你”,多一些“你们小组”,也要让孩子少一些“我”,多一些“我们小组”。
只有全面地、积极地、发展地看待、分析、评价和鼓励学生,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效应。
建立合作小组后,教师可将学习、纪律、合作等纳人评价范围,并将权力还给学生,由小组成员互评。
这样多方面的评价不仅弥补了老师评价容易囿于学习和纪律的框框、以偏概全的不足,还引导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扬长避短,增强了自信。
在班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当小组接到一个任务的时候,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中的个别成员总是不能够积极地为完成任务思考、想办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一味在那里听,小组发言的时候也不积极的表态,而只是在最后把结果记录下来。
这样使这部分学生总是处在一种接受状态,他们的合作意识没有得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使他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得不到发展。
分析原因主要是这部分同学在合作过程中没有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再加上组长和老师又没有很好的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就其根源还是评价机制没有照顾到这部分同学。
所以使每一个小组的组员能够积极参与,在本组中能够体现其价值,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使建立起来这种小组学习生活方式失去生机和活力。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主要方法就是合理和科学地的评价。
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中的评价要全面而有激励性。
讲课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整个教学的最重要环节,针对当前课改的行进,要求教师根据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基础性,要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基础要求和学生发展的实际,而且要有一定的全面性,不仅要考虑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而且还要考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则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性,做到“保底不封顶”使学生的个性能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要具有结构化,要突出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支撑,结构合理,联系紧密,形成网络。
2、要达到问题化,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和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展示知识再生产,以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其次,对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思辩性,内容呈现层次分明、构成有意义的问题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