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书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类实验指导书(下)蛋白酶产生菌活力测定及果酒酵母分离纯化

微生物学类实验指导书(下)蛋白酶产生菌活力测定及果酒酵母分离纯化

实验一产酶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选育酶是生物体内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生物体中已发现的酶有2500多种。

由于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安全无毒,环境污染少,在洗涤剂、皮革、纺织、造纸、诊断、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目前,能由工业生产的50多种酶制剂包括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异构酶等,这些酶大部分是由霉菌、细菌、链霉菌和酵母菌产生的。

通过本实验项目,使学生学会从自然界中分离产酶微生物的方法,菌种的纯化技术及其高产菌的选育技术。

2.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与纯化2.1 实验目的学习从自然界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并纯化。

2.2 实验原理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蛋白酶,细菌中的芽孢杆菌是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

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或其他样品)悬液加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后进行划线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将其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根据酪蛋白平板的水解圈作初筛。

也可直接将细菌或霉菌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分离筛选其他蛋白酶产生菌。

2.3 实验仪器与材料土壤样品或其他富含蛋白质的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酪蛋白平板、无菌水(带玻璃珠)、芽孢染色液;显微镜、恒温水浴锅、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管、无菌试管、量筒等。

2.4 实验方法与步骤2.4.1 分离1)采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制备1:10土壤悬液;2)取1:10土壤悬液5ml,注入已灭过菌的试管中,将此试管放入75-80 ℃水浴中热处理10 min,以杀死非芽孢细菌;3)取加热处理过的土壤悬液100-200 μL,涂布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将平板倒置,于30-32 ℃培养24-48 h;4)对长出的单菌落进行编号,选择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的菌落,挑取少许菌苔涂片,做芽孢染色,判断是否为芽孢杆菌。

2.4.2 筛选1)从判定为芽孢杆菌的菌落处,分别挑取少许菌苔,先接种含酪蛋白的斜面培养基,再点接于含酪蛋白的平板,30-32 ℃培养24-48 h,测定平板上菌苔直径和水解圈直径。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教材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教材

微⽣物实验指导书-教材微⽣物学实验指导书⽬录实验⼀玻璃器⽫清洗、包扎与常⽤灭菌技术 (3)实验⼆培养基的配制 (8)实验三从⼟壤中分离微⽣物及纯化 (11)实验四微⽣物的接种技术 (14)试验五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形态观察 (17)实验六细菌的简单染⾊和⾰兰⽒染⾊ (20)实验七⼤肠杆菌⽣长曲线的测定 (23)实验⼋实验室环境和⼈体表⾯微⽣物的检查 (25)实验九乳酸菌的检测 (28)实验⼀玻璃器⽫清洗、包扎与常⽤灭菌技术【⽬的要求】1. 学习并掌握棉塞制作的⽬的、原理及⽅法;2. 学习并掌握玻璃器⽫清洗及包扎⽅法;3.掌握⾼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法。

4.了解其它常⽤消毒灭菌技术原理及技术【基本原理】棉塞的作⽤有⼆:⼀是防⽌杂菌污染,⼆是保证通⽓良好。

因此,棉塞质量的优劣对实验的结果有较⼤的影响。

微⽣物学实验所⽤的器⽫,⼤多数要进⾏清洗、消毒、灭菌,才能⽤来培养微⽣物。

玻璃器⽫的包扎⽅法正确合理,在使⽤过程中才能有效防⽌杂菌的污染。

玻璃器⽫包扎好后,⼀般⽤⾼压蒸⽓灭菌法进⾏灭菌。

⾼压蒸⽓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沸腾⽽产⽣蒸⽓。

待⽔蒸⽓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从排⽓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不能溢出,⽽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从⽽使沸点增⾼,得到100℃以上的⾼温,导致菌体蛋⽩质凝固变性⽽达到灭菌的⽬的。

此外,常见灭菌⽅法还有⼲热灭菌、灼烧灭菌、紫外线灭菌、过滤除菌等。

对空间灭菌常使⽤甲醛加⾼锰酸钾熏蒸、喷洒消毒灭菌药剂等消毒灭菌⽅法。

【实验⽤品】棉花,试管,培养⽫,纱布,三⾓瓶,棉线,量筒,⽜⽪纸(或旧报纸),LDZX-50KBS ⽴式⾼压蒸⽓灭菌锅,常⽤灭菌⽤具、药剂等等。

【⽅法步骤】⼀、棉塞的制作正确的棉塞要求形状,⼤⼩,松紧与试管⼝(或三⾓瓶⼝)完全适合,过紧妨碍空⽓流通,操作不便;过松则达不到滤菌的⽬的。

制作过程见图1,包括取棉花、整理、折⾓、卷紧、成形、塞试管等步骤。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1-5)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1-5)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2)实验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 (5)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 (12)实验四放线菌和真菌的制片、染色和形态观察 (16)实验五酵母菌形态观察与死活细胞鉴别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20)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编写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微生物以其微小的形体广泛地分布在自然环境的各个角落,包括空气、土壤、水、动植物、人体的体表和某些脏器。

在有人群活动的场所,特别是人口密度相对大的一些地方,如:商场、影剧院、会议室、教室、实验室等都会散落着细菌的营养体、芽孢和霉菌的孢子。

只不过因为它们体积太微小(细菌的大小在1~10μm之间),远远低于人肉眼的分辨极限(人眼的正常分辨能力一般为0.25mm,即250μm),而看不见它们,但它们确实真实存在。

由于空气、器具、器皿、人体体表等处缺乏微生物进行繁衍所需要的足够水分和营养物,它们只是“暂居”于此。

一旦满足它们的营养要求,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它们将迅速地生长、繁殖,其“子孙后代”将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人眼可见的群体——菌落。

不同微生物形成的菌落差异很大,人们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质地、颜色对它们进行表观的判断和认识。

不同环境条件中栖息的微生物有所不同,有些是对人无害的腐生菌,有些是致病菌,有些则是改变条件才可致病的条件致病菌。

本实验是对初学者的入门实验,通过从实验室内空气、实验者的头发、皮肤、手指、钱币等处取样,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37°C培养1~2天,可验证微生物的存在,并观察微生物菌落的形态和数量。

一、实验器材1.培养基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

3.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湿棉签,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镊子,废物缸等。

二、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确证在实验室内的空气、器、物和人体体表上存在着微生物。

2.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微生物实验指导

微生物实验指导

二零零六年十月目录实验一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 ------------------------------------ 3实验二细菌形态的观察 ---------------------------------------------------- 4实验三细菌简单染色法及口腔微生物的观察 -------------------- 5实验四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7实验五细菌的芽胞染色 ---------------------------------------------------- 8实验六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 10实验七霉菌的形态观察 --------------------------------------------------- 12实验八细菌大小的测定 --------------------------------------------------- 14实验九细菌数量的测定(血球板计数) -------------------------- 16实验十培养基的配制------------------------------------------------------- 19实验十一消毒与灭菌------------------------------------------------------- 21实验十二稀释平板计数及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观察 ------------ 27实验十三紫外线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30实验十四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 ------------------------------------- 30实验十五比浊法测定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 --------------------- 31实验十六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的分离与计数(附划线分离法)33实验十七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计数 ---------------------------- 35实验十八土壤中真菌的分离与计数-------------------------------- 36实验十九纤维素分解试验 --------------------------------------------------- 37实验一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一、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目的: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内容: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2、用油镜观察细菌三型和放线菌染色装片二、实验材料和用具细菌三型、放线菌的染色装片,香柏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

微生物学类实验指导书(下)

微生物学类实验指导书(下)

实验一产酶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选育酶是生物体内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生物体中已发现的酶有2500多种。

由于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安全无毒,环境污染少,在洗涤剂、皮革、纺织、造纸、诊断、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目前,能由工业生产的50多种酶制剂包括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异构酶等,这些酶大部分是由霉菌、细菌、链霉菌和酵母菌产生的。

通过本实验项目,使学生学会从自然界中分离产酶微生物的方法,菌种的纯化技术及其高产菌的选育技术。

1. 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与纯化1.1 实验目的学习从自然界中分离淀粉酶产生菌,并进行分离与纯化。

1.2 实验原理淀粉是由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构成的直链淀粉和α-1,6位有分支的支链淀粉组成的。

按照水解淀粉方式的不同,主要的淀粉酶可分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解枝酶(或异淀粉酶)4大类。

产淀粉酶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利用淀粉遇碘液变为蓝色的特性,将分离的芽孢杆菌(或其他微生物)接种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利用滴加碘液后菌落周围出现的透明圈判断该菌是否产生淀粉酶及初步判断淀粉酶活力的高低。

1.3实验仪器与材料土壤样品或其他富含淀粉质的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淀粉培养基平板、无菌水(带玻璃珠)、芽孢染色液;显微镜、恒温水浴锅、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管、无菌试管、量筒等。

1.4 实验方法与步骤1.4.1分离1)采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制备1:10土壤悬液;2)取1:10土壤悬液5 ml,注入已灭过菌的试管中,将此试管放入75-80 ℃水浴中热处理10min,以杀死非芽孢细菌;3)取加热处理过的土壤悬液100-200 μL,涂布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将平板倒置,于30-32 ℃培养24-48 h;4)对长出的单菌落进行编号,选择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的菌落,挑取少许菌苔涂片,做芽孢染色,判断是否为芽孢杆菌。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03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阐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重要性。

01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02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

微生物学概述01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守则、危险标识识别、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

02实验操作规范介绍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实验后清理等注意事项。

03生物安全阐述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级别的划分及相应防护措施。

实验室安全与规范介绍显微镜的种类、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显微镜介绍离心机的类型、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离心机阐述培养箱和摇床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培养箱与摇床包括分光光度计、电泳仪、PCR 仪等设备的简要介绍和使用方法。

其他常用设备常用仪器与设备实验报告格式包括标题、作者、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的撰写要求。

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介绍数据处理的方法、图表的制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阐述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讨论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实验报告提交与评审说明实验报告的提交方式、评审标准及相关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03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类型,如营养琼脂、马丁氏琼脂等。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分,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加热溶解后调整pH 值。

配制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培养皿等容器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分装与灭菌培养基制备与灭菌微生物接种与培养接种前准备准备好无菌操作台、无菌接种环、酒精灯等接种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接种采用划线法、倾注法等方法将待测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设置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设置好培养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观察前准备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观察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记录并描述观察结果。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熟悉土壤中微生物种类。

2、学会用稀释平板技术确定土壤样本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数目。

二、实验原理: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藻类和病毒。

尽管有如此多样性,细菌,包括霉菌样防线菌和真菌乃是最占优势的。

必须记住,土壤环境随地点不同而不相同;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土壤环境也不一样。

这样,像湿度、PH值、温度、氧气含量、土壤中有机和无机组成在确定特定样本的特定微生物中将是决定性的。

就像土壤不同一样,用于分析土壤的微生物学方法也不同。

一个单一的技术是不能用来对所给的土壤样本中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的。

本实验中确定的仅仅是细菌、防线菌、和真菌的相对数目。

所用的方法是系列稀释平板法。

为培养这三类微生物的生长,采用了不同的培养基:甘油醇母琼脂培养基用于防线菌分离;Saboruaud 琼脂培养基用于真菌的分离;为了抑制细菌的生长,两种培养基都补以每毫升培养基10微克的金霉素。

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细菌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土壤:1克充分碾碎的肥沃的花园土样本,放入装有99毫升无菌水的烧瓶中,标记为瓶1:1:100稀释度(10¯²)。

培养基:每个实验组:1瓶75毫升保持在45℃熔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1瓶75毫升45℃甘油醇母琼脂培养基;1瓶75毫升45℃Sabouraud琼脂培养基。

2瓶99毫升无菌水。

器材:酒精灯,计数器,无菌1毫升吸管,无菌培养皿,记号笔。

四、实验步骤:1.按下法标记每组的四个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104-,105-,106-,107-(用于细菌计数)。

甘油醇母琼脂培养基:103-,104-,105-,106-(用于放线菌计数)。

Sabouraud琼脂培养基:102-,103-,104-,105-(用于真菌计数)。

2.用笔标记二瓶99毫升无菌水为瓶2和瓶3。

3.用力摇动1:100(102-)稀释度的土壤样本大约30分钟。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生物技术教学部初立业编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2003年12月30日前言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医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甚至地质学、太空学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与技术。

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无菌操作技能和无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微生物学实验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与微生物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1.教学要求1)注重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克服盲目追求新颖而忽视基础的倾向;2)实验课前要预习,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与基本步骤;3)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4)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包括学生与老师、班与班、组与组、组长与组员之间的密配合。

2.教学方法1)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老师在适当时间予以提示;2)对实验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多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它们学会分析结果,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3)根据实验的进行程度,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逐步树立他们的创新意思;4)严格要求使操作技能规范化,老师作示范,强调其要点学生自己练。

三. 教学学时分配与安排本课程按每周3学时安排,共6个实验,总学时18。

目录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3)实验二根霉、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4)实验三培养基制备 (6)实验四灭菌与消毒 (9)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12)实验六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14)实验七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19)实验八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21)实验九细菌的芽胞染色 (22)实验十微生物菌种保藏 (24)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实验目的: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食品微生物实验技术指导书

食品微生物实验技术指导书

实验一普通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观察1 目的(1)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复习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原理微生物的最显著特点是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结构。

熟悉显微镜和掌握其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实验将介绍目前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样品制作。

的在于使同学们通过实验,对光学显微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重点掌握明视野通光学显微镜中油镜的使用。

3 材料3.1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 aureus)及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染色玻片标本。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及青霉菌(Penicillium sp.)的水封片。

3.2 溶液或试剂香柏油、二甲苯。

3.3 仪器及其他用品显微镜、擦镜纸等。

4 流程安置一>调光源一>调目镜一>调聚光器一>镜检(低倍镜一>高倍镜一>油镜)一>擦镜一>复原5 步骤5.1 观察前的准备5.1.1 显微镜的安置置显微镜于平整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l0cm。

镜检时姿势要端正。

5.1.2 光源调节安装在镜座内的光源灯可通过调节电压以获得适当的照明亮度,若使用反光镜采集自然光或灯光作为照明光源时,应根据光源的强度及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选用凹面或凸面反光镜并调节其角度,使视野内的光线均匀,亮度适宜。

5.1.3 双筒显微镜的目镜调节根据使用者的个入情况,双筒显微镜的目镜间距可以适当调节,而左目镜上一般还配有屈光度调节环,可以适应眼距不同或两眼视力有差异的不同观察者。

5.1.4 聚光器数值孔径值的调节正确使用聚光镜才能提高镜检的效果。

聚光镜的主要参数是数值孔径,它有一定的可变范围,一般聚光镜边框上的数字是代表它的最大数值孔径,通过调节聚光镜下面可变光阑的开放程度,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数值孔径,以适应不同物镜的需要。

5.2 显微观察在目镜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及放大率都是不同的。

微生物实验指导

微生物实验指导

实验一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培养基是将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各种营养基质。

它具有微生物正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养料和适宜的环境条件:(1)适当组分和比例的营养物质;(2)适宜的pH值;(3)合适的渗透压;(4)保持无菌状态。

所以培养基是培养微生物所必需的最主要材料。

培养基的配制是微生物工作者的主要技术操作之一。

一、实验目的与耍求: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掌握其配制过程。

2.了解几种灭菌方法,掌握干热灭菌法和加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熟悉分离、培养微生物前的有关准备工作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一) 培养基的种类根据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可将培养基分为三类:合成培养基:由各种纯化学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半合成培养基:由一部分纯化学物质和另一部分天然物质配制而成。

天然培养基:利用天然来源的有机物配制而成的。

从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分: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2%左右的凝固剂。

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2%一0.5%凝固剂。

微生物最常用的凝固剂为琼脂(其次为明胶),又叫洋菜、冻粉。

它不是一种营养物质,只能被极少数种类的细菌分解利用。

琼脂是从海藻中(主要是石花菜)提取而制成的。

是一种多糖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复杂的多糖硫酸酯钙盐,琼脂是一种可逆性胶体,在常规浓度下加热到96℃以上即成溶胶状态,融化的琼脂,当温度下降到42℃以下,又凝固为固体。

表3-1 琼脂与明胶特性比较(二)实验材料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马铃薯,蔗糖;可溶性淀粉、K2HPO4、KN03,MgS04·7H20、FeSO4·7H20、等。

2.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干热灭菌箱、细菌过滤器、紫外线杀菌。

3.其它:天平、牛角匙、电炉、1N HCl、1N NaOH、pH试纸、刻度搪瓷杯、量筒、漏斗、漏斗架、玻棒、带玻璃珠的三角瓶、带棉塞的无菌试管、无棉塞的空试管、培养皿、吸管、各种包装纸、防水纸、绳索、棉花、标签等。

微生物学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学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学作业指导书第一部分:引言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小生物的研究。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微生物学的作业任务。

通过本指导书,读者将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验技巧,以及如何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2.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微生物是一类在肉眼下不可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 分类: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生态特征、生物化学特性等进行分类。

2.2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分解有机物、维持生态平衡和参与营养循环等。

2.3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温度、pH值、营养物质和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芽孢形成和性繁殖等。

第三部分:实验方法与技巧3.1 微生物培养方法- 常用培养基:如营养琼脂、血琼脂和选择性培养基等。

- 培养技巧:包括无菌操作、接种方法和培养条件的控制等。

3.2 微生物染色技术- 常用染色方法:如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等。

- 染色技巧:包括染色时间、染色剂的选择和染色结果的观察与解读等。

3.3 微生物鉴定方法-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鉴定。

- 生理生化鉴定:通过检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

- 分子鉴定:通过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微生物的特定基因序列进行鉴定。

第四部分: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4.1 统计学方法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常用统计学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

- 数据处理与结果解释:包括数据整理、图表绘制和结果分析等。

4.2 实验结果的科学解释-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探讨可能的原因和机制。

- 结果的合理解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第五部分:常见问题与解答5.1 常见微生物实验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污染问题?- 如何控制微生物培养条件的稳定性?5.2 微生物鉴定中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鉴定微生物时如何减少误差?- 如何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第六部分:参考资料- 提供相关微生物学领域的专业书籍、期刊论文和在线资源等参考资料。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本实验以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为主线,综合包括了培养基的配制、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等内容,在给定的时间内由学生自主完成。

包括以下知识内容。

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不能照抄袭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实验过程,在别人看完你的实验报告后,能够知道你是怎样做的,能够重复你的实验过程。

一、目的要求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2.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学习、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稀释分离、划线分离等技术.4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5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及霉等种类的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二、原理培养基是将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各种营养基质。

其中除含有水分、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无机盐类。

此外,微生物还必须在最合适的酸碱度范围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因此,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应将培养基调节到一定的PH值范围.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将培养基制成固体、半固体和液体三种形式。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2%的琼脂作凝固剂,半固体培养基则加入0.5~0.8%的琼脂.有时为了特殊目的,也可用明胶或硅胶等作为凝固剂。

由于微生物营养类型不同,应提供不同种类的培养基。

在分离、培养异样微生物时,对一般细菌常用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放线菌常用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培养酵母菌、霉菌则用麦芽汁或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有时也常用马丁培养基分离霉菌。

马丁培养基除含有霉菌所含需的各种营养物外,还有孟加拉红染料,能抑制放线菌和细菌,链霉素可杀死或抑制细菌,但对霉菌均无害,所以这种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灭菌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加压蒸汽灭菌法。

此法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

在每平方厘米为一个大气压(即15磅/时2)的压力下,温度可达121℃,一般只要持续15~20分钟后,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它们的各种孢子.由于加压蒸汽灭菌是通过提高蒸汽压力而使其升高温度以杀死微生物的,所以,该法只有当灭菌锅内的空气完全排尽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大全,考研必备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大全,考研必备

目录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实验二消毒与灭菌实验三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实验四细菌形态的观察实验五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八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九细菌数量的测定(设计性实验)实验十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学习和掌握配置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内容:1、牛肉膏蛋白胨的配制2、高氏1号培养基的配制3、马丁氏培养基的配制二、实验材料和用具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可溶性淀粉、葡萄糖、孟加拉红、链霉素、1mol/l NaOH、1mol/l HCl、KNO3、NaCl 、K2HPO4*3H2O、MgSO4*7H2O、 FeSO4*7H2O。

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牛角匙、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线绳、纱布三、操作步骤(一)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遍的细菌基础培养基。

其配方如下: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5g,琼脂15~20g,水1000ml,pH7.4~7.61、称药品按实际用量计算后,按配方称取各种药品放入大烧杯中。

牛肉膏可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解后倒入大烧杯,牛肉膏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2、加热溶解在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待药品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

若配制固体培养基,则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解的药品中,再加热融化,此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最后补足所失水分。

3、调pH 检测培养基的pH,若偏酸,可滴加1mol/l 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检测,直至达到所需pH范围。

若偏碱,则用1mol/l HCl进行调节。

PH的调节通常放在加琼脂之前。

应注意pH值不可调过头,以免调回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4、过滤液体培养基可用滤纸过滤,固体培养基可用4层纱布趁热过滤,以利结果的观察。

但是供一般使用的培养基,这步可以省略。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维护一、实验目的: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性能。

2、纯熟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3、初步了解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显微镜的实验原理:普通光学显微镜运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

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

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配置的几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

与其他物镜相比,油镜的使用比较特殊,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这重要有如下二方面的因素:①增长照明亮度②增长显微镜的分辨率。

2、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原理: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的载玻片,其上由四条竖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的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9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为计数室。

计数室的刻度有两种规格即16×25或25×16的。

现在常用25×16的,即计数室(一个大方格)提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由分为16个小方格。

1、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牙签、血球计数板2、材料:擦镜纸、元葱四、实验环节:(一)显微镜练习:1、制片:用牙签挑少许元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加盖盖玻片。

2、观测:低倍镜高倍镜(二)血球计数板的练习:先用低倍镜查找中方格,再用高倍镜查找小方格,按照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中心格练习。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法一、目的规定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革兰氏染色反映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

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建的。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不仅能观测到细菌的形态并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映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达;染色反映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达。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书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书

实验须知普通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微生物学理论。

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作风。

为了上好微生物学实验课,并保证安全,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1.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2.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3.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勿高声谈话和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时小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试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

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

必要时用灭火器。

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

对消耗材料和药品等要力求节约,用毕后仍放回原处。

7.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有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擦净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时,可用3%来苏尔液或5%石碳酸液覆盖0.5小时后擦去,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凡带菌之工具(如吸管、玻璃刮棒等)在洗涤前需浸泡在3%来苏尔液中进行消毒。

8.每次实验需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标明姓名、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教师指定的仪器内培养。

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携出室外。

9.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报告表中,力求简明准确,认真回答思考题,并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10.实验结束后,整理桌面,物归原处,留人打扫室内卫生。

11.离实验室前,将手洗净,注意关闭火、煤气、灯、水管等。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器皿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后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对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生物技术教学部初立业编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2003年12月30日前言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医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甚至地质学、太空学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与技术。

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无菌操作技能和无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微生物学实验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与微生物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1.教学要求1)注重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克服盲目追求新颖而忽视基础的倾向;2)实验课前要预习,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与基本步骤;3)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4)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包括学生与老师、班与班、组与组、组长与组员之间的密配合。

2.教学方法1)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老师在适当时间予以提示;2)对实验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多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它们学会分析结果,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3)根据实验的进行程度,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逐步树立他们的创新意思;4)严格要求使操作技能规范化,老师作示范,强调其要点学生自己练。

三. 教学学时分配与安排本课程按每周3学时安排,共6个实验,总学时18。

目录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3)实验二根霉、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4)实验三培养基制备 (6)实验四灭菌与消毒 (9)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12)实验六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14)实验七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19)实验八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21)实验九细菌的芽胞染色 (22)实验十微生物菌种保藏 (24)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实验目的: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须知普通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微生物学理论。

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作风。

为了上好微生物学实验课,并保证安全,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1.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2.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3.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勿高声谈话和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时小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试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

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

必要时用灭火器。

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

对消耗材料和药品等要力求节约,用毕后仍放回原处。

7.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有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擦净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时,可用3%来苏尔液或5%石碳酸液覆盖0.5小时后擦去,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凡带菌之工具(如吸管、玻璃刮棒等)在洗涤前需浸泡在3%来苏尔液中进行消毒。

8.每次实验需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标明姓名、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教师指定的仪器内培养。

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携出室外。

9.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报告表中,力求简明准确,认真回答思考题,并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10.实验结束后,整理桌面,物归原处,留人打扫室内卫生。

11.离实验室前,将手洗净,注意关闭火、煤气、灯、水管等。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器皿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后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对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

玻璃器皿一般要求硬质玻璃,才不受高温和短暂的烧灼而不至破裂;玻璃器皿的游离碱含量要少,否则会影响培养基的酸碱度;玻璃器皿的形状和包装方法要求能防止污染杂菌为准;洗涤玻璃器皿的方法不当,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目前国外微生物学实验室中,有些玻璃器皿(如培养皿、吸管等)已被一次性塑料制品所代替,但玻璃器皿仍是重要的实验室用具。

本节将主要对玻璃器皿做详细介绍,同时也对接种或转移微生物工具做相应的说明。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与应用1.试管(test tube)微生物学实验室所用玻璃试管,其管壁必须比化学实验室用的厚些,这要在塞棉花塞时管口才不会破损。

试管的形状要求没有翻口(图Ⅰ-1,A),不然,微生物容易从棉塞与管口的缝隙间进入试管造成污染,也不便于盖试管帽。

有的实验要求尽量减低蒸发试管内的水分,则需要使用螺口试管,盖以螺口胶木塞或塑料帽(图Ⅰ-1,B,C)。

培养细菌一般用金属(如铝)帽或棉塞(图Ⅰ-1,D,E)。

也有的用泡沫塑料塞。

试管的大小可根据用途的不同,准备下列三种型号:(1)大试管(约18mm ³180mm),可盛倒平板用的培养基;亦可作制备琼脂斜面用(需大量菌体时用)和盛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荡培养;(2)中试管(约13-15mm³100-150mm),盛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作琼脂斜面用,亦可用于细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3)小试管(10-12mm³100mm),一般用于糖发酵或血清学试验,和其他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2.德汉氏小管(Durhamtube)观察细菌在糖发酵培养基内产气情况时,一般在小试管内再套一倒置的小套管(约6mm³36mm),(图Ⅰ-2,A)。

此小套管即为德汉氏小管,又称发酵小套管。

3.小塑料离心管,又称Eppendorf管(图Ⅰ-2,B)。

有1.5ml和0.5ml两种型号,主要用于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小量菌体的离心、DNA(或RNA)分子的检测、提取等。

4.吸管(pipette)(1)玻璃吸管(glass pipette)和吸气器(aspirator)①玻璃吸管微生物学实验室一般要准备1、5、10ml的刻度玻璃吸管。

这种吸管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称之为血清学吸管(serological pipette),这种吸管刻度指示的容量包括管尖的液体体积,使要将所吸液体吹尽(图Ⅰ-3,A);另一种类型称之为测量吸管(measuring pipette),这种吸管刻度指示的容量不包括管尖的液体体积,使用时不能将所吸液体吹尽,而是到达所设计的刻度为止(图Ⅰ-3,B)。

除有刻度的吸管外,有时需用不计量的毛细吸管,又称滴管(图Ⅰ-3,C)来吸取动物体液和离心上清液以及滴加少量抗原、抗体等。

②吸气器在使用刻度玻璃吸管时,一般可采用几种不同的吸气器。

图Ⅰ-4中的三种类型目前都有市售。

使用时,将吸管插入吸气器下端,通过旋动转盘键(图Ⅰ-4,A中的a),或按图Ⅰ-4,B中的不同部分(b、c、s),或按图Ⅰ-4,C中的d、e 键来吸取或释放液体。

如果嘴吸,则一定要在吸管上端塞有棉花。

用刻度吸量管取液体的体积时,以液体的凹面为准(图Ⅰ-3,D)。

(2)微量吸管(micropipette)又称微量加样器,主要用来吸取微量液体,规格型号很多,图Ⅰ-5表示其中的一种型号。

每个微量吸管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几个体积,并都标有使用范围,例如:0.5~10μl、2~10μl、10~100μl、100~1000μl等。

使用时:①将合适大小的塑料嘴(tip)牢固地套在微量吸管的下端;②旋动调节键(图Ⅰ-5,A),使数字显示器上(图Ⅰ-5,B)显示出所需要吸取的体积;③用大拇指按下调节键(图Ⅰ-5,C),并将吸嘴插入液体中;④缓慢放松调节键,使液体进入吸嘴,并将其移至接收试管中;⑤按下调节键,使液体进入接收管;⑥按下排出键,以去掉用过的空吸嘴或直接用手取下吸嘴。

除了可调的微量吸管外,也有不可调的,即一个吸管只固定一种体积。

因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所以一般用得较少。

5.培养皿(petri dish)常用的培养皿(图Ⅰ-6),皿底直径90mm,高15mm,皿底皿盖均为玻璃制成,但有特殊需要时,可使用陶器皿盖,因其能吸收水分,使培养皿表面干燥。

例如测定抗生素生物效价时,培养皿不能倒置培养,则用陶器皿盖为好。

在培养皿内倒入适量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可用于分离、纯化、鉴定菌种,活菌计数以及测定抗生素、噬菌体的效价等。

6.三角烧瓶(erlenmeyer flask)与烧杯(beaker)三角烧瓶有100、250、500和1000ml等不同的大小,常用来盛无菌水、培养基和振荡培养微生物等。

常用的烧杯有50、100、250、500和1000ml等,用来配置培养基与各种溶液等。

7.注射器(injector)一般有1、2、5、10、20、25ml不同容量的注射器。

注射抗原于动物体内,可根据需要使用1、2、5ml的;抽取动物心脏血或绵羊静脉血可采用10、20、50ml的。

微量注射器有10、20、50、100μl等不同的型号。

一般在免疫学或纸层析、电泳等实验中滴加微量样品时应用。

8.载玻片(slide)与盖玻片(coverslip)普通载玻片大小为75mm³25mm,用于微生物涂片、染色、做形态观察等。

盖玻片为15mm³18mm。

凹玻片是在一块较厚玻片的当中有一圆形凹窝(图Ⅰ-7),做悬滴观察活细菌以及微室培养用。

9.双层瓶(double bottle)由内外两个玻璃瓶组成(图Ⅰ-8),内层小锥形瓶放香柏油,供油镜头观察微生物时使用,以瓶盛放二甲苯,用以擦净油镜头。

10.滴瓶(dropper bottle)用来装各种染料、生理盐水等(图Ⅰ-9)。

11.接种工具接种工具有接种环(inoculating loop)、接种针(inoculating needle)、接种钩(inoculating hook)、接种铲(inoculating shovel)、玻璃涂布器(glass speader)等(图Ⅰ-10)。

制造环、针、钩、铲的金属可用铂或镍,原则是软硬适度,能经受火焰反复灼烧,又易冷却。

接种细菌和酵母菌用接种环和接种针,其铂丝或镍死直径以0.5mm为适当,环的内径为约2-4mm,环面应平整。

图Ⅰ-11表示一个简易地制作接种环的方法。

接种某些不易与培养基分离的放线菌和真菌有时用接种钩或接种铲,其丝的直径要粗一些约1mm。

用涂布法在琼脂平板上分离单个菌落时需用玻璃涂布器,是将玻璃棒弯曲(图Ⅰ-12)或将玻璃棒一端烧红后压扁而成。

二、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清洁的玻璃器皿是实验得到正确结果的先决条件,因此,玻璃器皿的清洗是实验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清洗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器皿的种类、所盛的物品、洗涤剂的类别和玷污程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现分述如下:1.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新购置的玻璃器皿含游离碱较多,应在酸溶液内先浸泡数小时。

酸溶液一般用2%的盐酸或洗涤液(见附录Ⅶ)。

浸泡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1)试管、培养皿、三角烧瓶、烧杯等可用瓶刷或海绵沾上肥皂或洗衣粉或去污粉等洗涤剂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干净。

热的肥皂水去污能力更强,可有效地洗去器皿上的油污。

洗衣粉和去污粉较难冲洗干净而常在器壁上附有一层微小粒子,故要用水多次甚至十次以上充分冲洗,或可用稀盐酸摇洗一次,再用水冲洗,然后倒置于铁丝框内或有空心格子的木架上,在室内晾干。

急用时可盛于框内或搪瓷盘上,放烘箱内烘干。

玻璃器皿经洗涤后,若内壁的水均匀分布成一薄层,表示油垢完全洗净,若挂有水珠,则还需用洗涤液浸泡数小时,然后再用自来水充分冲洗。

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器皿应先将其刮去,然后洗涤。

带菌的器皿在洗涤前先浸在2%煤酚皂溶液(来苏水)或0.25%新洁尔灭消毒液内24小时或煮沸0.5小时,再用上法洗涤。

带病原菌的培养物应先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将培养物倒去,再进行洗涤。

盛放一般培养基用的器皿经上述方法洗涤后,即可使用,若需精确配置化学药品,或做科研用的精确实验,要求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再用蒸馏水淋洗三次,晾干或烘干后备用。

(2)玻璃吸管吸过血液、血清、糖溶液或染料溶液的玻璃吸管(包括毛细吸管),使用后立即投入盛有自来水的量筒或标本瓶内(量筒或标本瓶底应垫有脱脂棉花,否则吸管投入时容易破损),免得干燥后难以冲洗干净,待实验完毕,再集中冲洗。

若吸管顶部塞有棉花,则冲洗前先将吸管尖端与装在水龙头上的橡皮管连接,用水将棉花冲出,然后再装入吸管自动洗涤器内冲洗,没有吸管自动洗涤器的实验室,可用冲出棉花的方法多冲洗片刻,必要时再用蒸馏水淋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