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 (1)

合集下载

自噬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自噬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自噬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进展陈伟1,龚茂迪2,吴义坤2,文饶2,洪光毅2,江克华2,徐述雄1,21 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贵州遵义563003;2 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摘要:草酸钙肾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复发率高,防治困难。

自噬是机体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代谢机制,可通过溶酶体途径维持细胞稳态。

研究表明,草酸钙诱导自噬通过影响细胞氧化损伤参与草酸钙肾结石的发生、发展。

自噬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保护性或破坏性的双重作用。

适度自噬有助于减轻草酸盐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晶体沉积,而自噬过度激活则可加重相应的损伤、促进草酸盐沉积。

基于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氧化应激、外泌体等途径调控自噬,有望成为防治草酸钙肾结石的新方法。

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多为基础研究,其临床转化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自噬;氧化应激;外泌体;草酸钙;肾结石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0.020中图分类号:R6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0-0080-05肾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最常见的是草酸钙结石,其中50%的患者在结石初次治疗后5 ~ 10年内再次复发[1-2]。

目前研究认为导致肾结石形成的机制主要包括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纤维化、自噬等[3-5]。

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内源性细胞蛋白聚集物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在肾损伤、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6-7]。

当肾小管上皮细胞受到高草酸、高钙尿等刺激时,将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及炎症因子,导致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损伤,促使晶体与肾小管上皮细胞黏附、聚集并形成肾结石。

由此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是肾结石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8-9]。

通常在生理条件下,自噬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外稳态,但在高草酸尿症等病理情况下,自噬过度激活则会加重细胞氧化损伤。

肾结石的形成原因与基本治疗方法

肾结石的形成原因与基本治疗方法

肾结石的形成原因与基本治疗方法一、肾结石的形成原因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1. 尿液成分异常:尿中溶解物质浓度过高是导致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尿液中的草酸、草酸盐、尿酸、钙、镁等溶解物质超过了饱和状态时,就会形成结晶。

这些结晶逐渐积累并聚集形成肾结石。

2. 尿液排流障碍:如果尿液排出受阻,如输尿管堵塞、膀胱颈部梗阻或尿道狭窄等情况会导致尿液停滞在肾脏或输尿管中,使其成分逐渐凝聚并沉积下来,促进了肾结石的形成。

3.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代谢异常(如高草酸血症和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可以增加肾结石的患病风险。

家族中有肾结石的患者,其后代也容易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4. 饮食习惯:长期高盐饮食、高蛋白饮食,以及不足的水分摄入都是导致尿液浓缩和结晶形成的危险因素。

同时,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氧化剂(如碳酸饮料)会增加肾结石形成的机会。

5. 其他因素:气候、环境污染、地理区域等也可能与肾结石发生相关。

例如,在干旱或高温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减少水分摄入,尿液浓缩从而增加了肾结石形成的风险。

二、肾结石的基本治疗方法针对肾结石患者,基本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指通过使用药物来溶解或排出存在于尿路中的结石。

一般而言,药物治疗适用于小型或局限性的肾结石患者。

(1)利尿剂:利尿剂能刺激尿液的产生,增加排尿次数和排尿量,从而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并有助于淋洗碎石术后结石碎片的排出。

(2)药物溶石剂:某些特定药物可以溶解部分结晶成分,帮助肾结石被尿液稀释或直接溶解。

例如,柠檬酸盐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尿液pH值,减少或阻止钙盐、草酸盐等类型结晶的形成。

2.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小孔镜手术、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和膀胱造影导管取石等方法。

(1)小孔镜手术:通过将细长而灵活的纤维镜插入输尿管并进入到肾脏中进行检查,在发现肾结石后使用激光或超声波技术将其粉碎,并将碎片经尿道取出。

肾结石的成因

肾结石的成因

肾结石的成因昨天早上5时,一阵拉扯的巨痛从左侧小腹传来,痛得冷汗直淌。

因为去年有做B超检查时,肾上发现了0.3CM的结石,在那时,我意识到是肾铰痛,忍着痛和妻到医院就诊,百般敲门找医生,在州医院“慢整科”的折磨下,于7点终于输上了液,打了针杜冷丁才觉得好些。

对于肾结石的好奇心,驱使我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如下:肾结石的形成,主要原因就是饮食。

它是由饮食中可形成结石的有关成分摄入过多引起的。

再细一点解释是:草酸积存过多。

体内草酸的大量积存,是导致肾尿结石的因素之一。

如菠菜、豆类、葡萄、可可、茶叶、桔子、番茄、土豆、李子、竹笋等这些人们普遍爱吃的东西,正是含草酸较高的食物。

医生通过研究发现:200克菠菜中,含草酸725.6毫克,如果一人一次将200克菠菜全部吃掉,食后8小时,检查尿中草酸排泄量为20-25毫克,相当于正常人24小时排出的草酸平均总量。

嘌呤代谢失常。

动物内脏、海产食品、花生、豆角、菠菜等,均含有较多的嘌呤成分。

嘌呤进入体内后,要进行新陈代谢,它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

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盐沉淀。

如果,一次过多地食用了含嘌呤丰富的食物,嘌呤的代谢又失常,草酸盐便在尿中沉积而形成尿结石。

脂肪摄取太多。

各种动物的肉类,尤其是肥猪肉,都是脂肪多的食品。

多吃了体内脂肪必然增高,脂肪会减少肠道中可结合的钙,因而引起对草酸盐的吸收增多,如果一旦出现排泄功能故障,如出汗多、喝水少,尿量少,肾结石很可能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

所以,医生们常讲,为了预防得结石病,热天要多喝点水,吃了油水多的食物时,也要多喝点水,以促进排尿畅通,稀释尿液成分,就减少了得结石的危险。

糖分增高。

糖是人体的重要养分,要经常适量增补,但一下子增加太多,尤其是乳糖,也会使结石形成创造条件。

专家们发现:不论正常人或结石病人,在食用100克蔗糖后,过2小时去检查他们的尿,发现尿中的钙和草酸浓度均上升,若是服用乳糖,它更能促进钙的吸收,更可能导致草酸钙在体内的积存而形成尿结石。

肾结石形成原因及防治新进展

肾结石形成原因及防治新进展

肾结石形成原因及防治新进展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递增。

肾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饮食习惯、遗传因素、代谢紊乱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对肾结石的防治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肾结石的形成原因1. 饮食习惯:高盐、高蛋白质和高胆固醇等不良饮食习惯是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摄入过量的钙、草酸盐以及氧化物质会增加尿液中钙离子和草酸盐的浓度,从而促进结晶体形成。

2. 代谢紊乱:由于某些疾病或体内某些物质的异常分泌,导致尿液中某些化学物质超过正常范围,也会导致肾结石形成。

例如,尿液中草酸盐、尿酸和胱氨酸过多都是可能引发肾结石的因素。

3.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以及个体遗传易感性也是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特定基因突变会增加尿液中结晶体形成和血液中某些物质的浓度,从而促使肾结石的发生。

二、肾结石的防治新进展1. 饮食调整:饮食习惯是预防肾结石的首要措施之一。

戒除高盐、高蛋白质和高胆固醇的饮食,适量增加蔬果摄入可以有效减少草酸盐和钙离子在尿液中的积累。

同时,足够的水分摄入可以稀释尿液,降低结晶体形成的概率。

2. 药物干预:药物干预是肾结石防治中重要的辅助手段。

对于某些代谢紊乱导致的肾结石患者,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使用药物来纠正代谢异常。

例如,在草酸盐代谢紊乱导致肾结石的患者中,可使用抑制草酸合成的药物减少草酸盐在尿液中的生成。

3. 物理疗法:随着技术的进步,肾结石的物理疗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使得手术创伤减少、碎石效果更好。

此外,激光碎石等新技术也为肾结石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4. 高科技手段:近年来,纳米技术和生物基因学等高科技手段在肾结石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纳米材料可以增加药物在结晶体表面的吸附和抑制效果,从而有效防治肾结石。

同时,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引起的肾结石患者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和治疗,实现个性化防治策略。

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肾结石可分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尿酸盐)结石、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及嘌呤结石六类。

大多数结石可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

各种结石的特点如下:(1)草酸钙结石占结石中80%~84%,常呈黄褐或石铜色,表面平滑(单水草酸钙)、粗糙(双水草酸钙),男性发病为多见,多有家庭史,在x线片上清晰可见。

尿沉渣内常有草酸钙结晶。

(2)磷酸钙结石:占结石中6%~9%,结石为白色,表面粗糙,常呈鹿角状,质地较硬。

常在碱性尿中形成。

以青壮年男性为多见,多有家庭史,在x线片上清晰可见。

(3)尿酸(尿酸盐)结石:占结石中6%—10%,表面光滑,常呈鹿角形,色黄或棕褐色,质地较硬,在x线片上模糊不清或不能出现。

以男性多见,尤以痛风病人更常见,通常有家庭史。

尿沉渣内可见尿酸结晶。

(4)磷酸铵镁结石:占结石中6%-9%,结石色黄或污灰色,呈树枝状或鹿角状,质地较软。

以女性为多见,尿路感染的病人较多,不能透过x线。

尿沉渣内可见磷酸铵镁结晶。

男性得肾结石的原因是什么?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1、从饮食习惯来说,男人口味重,爱吃偏咸、多肉类的食物。

动物蛋白很快会在尿液中产生尿酸和钙,导致结石形成。

同时,蛋白质食物中的嘌呤降解后,也会形成尿酸。

,因此从这方面来看,就增加了肾结石发生在男性身上的概率。

2、从生活中来看,男人普遍喜欢运动量大的活动,如篮球、足球等,但是却不重视主动喝水。

许多男人却喜欢喝饮料、咖啡、啤酒来解渴。

特别是有些饮料里添加了大量的合成维生素C。

致使有些男人尿液中草酸盐浓度已经过高。

当每天摄入维生素C超过3000毫克后,对于易患肾结石的男性来说,多余的维生素C有可能转变成为草酸盐,增加泌尿结石的风险。

3、从女性的优势来说,在女性的雌性激素有预防肾结石的作用。

但是无论怎么说,男性易得肾结石,和男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如果男人们把生活习惯稍微改变一下,也可避免泌尿结石发作,减少肾结石的发病。

通淋化石丹预防肾结石形成的临床研究

通淋化石丹预防肾结石形成的临床研究
35 Hz。 .M
经 检 验 :z O 2 ,P>O 5 2 . 7 = 0 . ,治疗 组和 对照 组在 性别 方 面无显著 0
差异 ,具 有可 比性
1 _ 3检查方法
采 用 日本 阿洛 卡 c7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诊 断 仪 ,探 头 频 率 为 【型
患者取俯卧位 、侧 卧位 ,对双 肾进行多方位扫查 。超声所见 : 肾 双 形态、大小正常 ,包膜完整光滑 ,肾实质 回声光点均匀 ,双肾或一侧肾
速 ,对机体 内环境干扰少 ,奏效快捷 ,是一种非创伤治疗方式”】 。 。 参考 文献

剂 ,患者伴有 尿频 、尿急、尿痛等症 状可加入木通 lg O ,滑石2g 0。
助于杀菌 。
4 . 肾阴虚 2肝
6 要保持 良好地 精神状态 ,避免精神 紧张等不好 的情 绪刺激 ,要 经 . 3
常锻炼身体 , 加免疫 能力和抵 抗能力。 增
生地 1 g 、山药 1 g 山芋 肉2 g 5 、 5 0 、丹 皮 1g 0 、丹 参 1g 0 、蛇床子
阴道 炎对女性的健康 带来很大 的困扰 ,所 以,阴道炎的在 日常生 活 中的控制是 很重要的 ,这样 不仅可 以预 防阴道 炎的发生 ,还可以防
止其他病变。 61平时要注意个 人的卫生情 况 ,要保持 外阴的干燥 和清洁 ,不要随 . 便使用清洗剂 ,要按照 医嘱使用药物进行 清洗 ,在清洗 时不 要清洗 阴 道 内里 ,这样会破坏人 体 自然状态 和酸碱 平衡。 6 要穿宽松透 气的 内裤 ,内裤的材质选 用棉质 的,不要选用 化纤维 . 2
须是消炎杀菌 、去腐生肌 的中草药配伍 ,内治。
51柴胡 、黄芩 、车前草 、当归 、木 通、百部 、生地 、枝子 、甘草各 . 1g 0 ,一 副服 一天 ,连续服5 1副 。 ~O

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可能会患肾结石。

那么大家知道肾结石其实是怎样形成的吗?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肾结石的形成原因1、肾结石的病因很多,有遗传性因素、代谢性因素、感染性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解剖因素、药物因素等等。

其发病机制也非常复杂。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尿液的成分,简单介绍肾结石的形成。

2、排尿的主要作用是排出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各种废物。

人每天排出约1500ml尿液,带走了大约30克-50克废物。

这些废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酐、各种酸性物质(氢离子、乳酸、葡萄糖醛酸、β—羟丁酸、草酸、枸橼酸等)、各种盐分(钙、磷、镁、钾、钠、氨、氯等)。

这些物质在尿液中的浓度较高,但人的肾脏可以使这些物质保持平衡,以溶解状态排出体外。

如果尿液太少的话,这些物质中溶解度较小的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磷酸镁铵等物质就会形成结晶——就是微小结石。

通常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这些微小结石排出。

3、上述结石形成的原因,就是改变了尿液中的某些成分、打破了尿液的平衡,先形成微小结石,在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结晶不断长大,最终发展成有临床意义的肾结石。

肾结石的中药治疗方法1、清热利湿行气:常用的清热利湿药有金钱草、车前子、海金砂、滑石、泽泻、木通、通草、地肤子、石苇等;淡渗利湿药有:猪苓、茯苓、赤小豆、薏苡仁。

行气解郁药有:木香、乌药、厚朴、青皮、香附、枳实、莱菔子等。

主要用于无嵌顿、直径小于0.8cm的小结石,能提高自然排石率,减少手术率,改善肾功能。

2、气滞行瘀:以化瘀行气软坚药三棱、莪术、桃仁、枳壳等组方,它可使磷酸盐部分脱失,草酸颗粒结晶变圆钝,结构破碎。

金钱草、石苇、茯苓、玉米须等组成的中成药还能减少上尿路含钙结石患者尿中的大晶体的比例,提高尿液对草酸钙晶体生长和聚集的抑制活性,具有防止含钙结石形成、降低尿石复发的作用。

3、破血破气加益气药促使结石移动排出,解除梗阻:缓解结石梗阻性肾输尿管积水,减少手术率。

结石形成的生理与化学机制

结石形成的生理与化学机制

结石形成的生理与化学机制结石(尤其是肾结石、胆结石和胰腺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结石的形成涉及复杂的生理和化学机制,包括物质超饱和度、结晶核心、物质结晶和结晶聚集等过程。

结石形成的第一步是物质超饱和度。

当体液中的某种物质(例如钙、尿酸、胆固醇等)的浓度超过了其在该体液中的饱和点时,就形成了超饱和状态。

这可能是由于摄入过多该物质、溶解该物质的物质减少、尿液的浓缩等原因所致。

物质超饱和度之后,结石形成的第二步是结晶核心的形成。

结晶核心是结晶体生成的起始点,需要存在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

例如,在尿液中,结晶核心可以是细菌、红细胞、粘蛋白或尿中的小结石等不溶性物质。

接下来,物质结晶和结晶聚集是结石形成的关键步骤。

在结晶核心存在的情况下,超饱和度的物质开始结晶,并逐渐聚集形成结石。

这一过程涉及到结晶种类、结晶速率、结晶生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肾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许多因素可能影响上述机制,导致结石的形成。

例如,尿液的pH值、尿液的浓缩程度、细菌感染等因素都可能改变结石形成的机制。

同样地,在胆结石的形成中,胆汁成分的改变,例如胆固醇的过多沉积,也会影响结石的形成机制。

除了生理因素外,化学因素也在结石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结石由于成分的不同,其形成机制也有所区别。

以钙结石为例,其主要成分是钙和氧化物或磷酸盐。

钙结石形成的机制可能涉及体液中钙和磷的溶解度、血液中甲状旁腺素(PTH)的水平、尿液中溶解物和抑制物的浓度等因素。

总而言之,结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化学过程,涉及物质超饱和度、结晶核心形成、物质结晶和结晶聚集等多个步骤。

理解这些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结石病非常重要。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索结石形成的生理和化学机制,为结石疾病的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肾结石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肾结石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肾结石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肾结石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肾结石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1. 传统治疗方法传统的肾结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尿路镜手术和微创手术。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和抑制结石形成来缓解症状。

尿路镜手术通过器械将结石取出或破碎,适用于较小的结石。

微创手术则是通过腹腔镜或者胸腔镜手术进行肾结石的切除。

2. 激光碎石技术激光碎石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治疗肾结石的新方法。

该技术利用激光对结石进行破碎,并将其分解成小颗粒,从而方便排出体外。

与传统的尿路镜手术相比,激光碎石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3. 超声波碎石技术超声波碎石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肾结石治疗方法。

该技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将结石震碎,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超声波碎石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等特点,适用于中小型的肾结石。

4. 激光+超声波联合治疗近年来,激光和超声波的联合治疗在肾结石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激光碎石技术可以将大型结石分解成小颗粒,而超声波碎石技术则可以进一步将小颗粒碎石排出体外。

激光+超声波联合治疗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彻底地清除结石,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5. 药物治疗的创新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药物治疗手段。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某些草药或者中药可以有效预防结石的形成,并减少结石的复发率。

此外,一些新型药物也正在研发中,通过改变尿液的化学成分来阻止结石的形成。

6. 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应用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肾结石治疗方法。

该技术利用人工培育的生物反应器产生的特定物质来溶解结石,并促进结石的排出。

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治疗效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肾结石治疗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激光碎石技术、超声波碎石技术以及激光+超声波联合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肾结石的治疗更加安全和高效。

肾结石形成的学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肾结石形成的学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肾结石形成的学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病因复杂,引起患者疼痛和不适。

肾结石的形成机制一直备受关注,不同的学说对其形成原因有不同的解释。

本文将对肾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和不同的学说进行探讨,并总结目前对肾结石形成的认识。

同时,还将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肾结石。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肾结石的定义和不同类型,以帮助读者对肾结石有更深入的了解。

接着,将探讨肾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

然后,将详细介绍不同学说对肾结石形成的解释,比较各种学说的优缺点,帮助读者理解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最后,将总结肾结石形成的学说,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并提出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肾结石形成的学说进行系统的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一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肾结石形成的学说,深入分析肾结石的定义、类型以及形成的主要因素,比较不同学说对肾结石形成的解释,以期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对肾结石形成学说的总结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有助于加深对肾结石这一常见疾病的理解,促进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正文2.1 肾结石的定义和类型肾结石是一种在肾脏或尿路中形成的硬结晶物质,可以造成明显的疼痛和不适。

它们通常由尿液中超过饱和度的矿物质和盐类结晶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结晶物质逐渐凝聚成固体结石。

根据结石的成分和结构特点,肾结石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1. 钙结石:占所有肾结石的70-80,主要由草酸钙和磷酸钙组成。

它们在尿液中超饱和度高、尿液酸性增加或者钙排泄增加等原因下形成,是最常见的肾结石类型。

2. 草酸结石:主要由草酸钙和草酸铵组成,通常形成于尿液过酸性的环境中。

草酸结石容易引起剧烈的疼痛和排尿困难。

肾结石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讲解

肾结石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讲解

肾结石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讲解一、肾结石的形成原因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尿路疾病,多数情况下由于尿中溶质浓度异常高或者有尿液渗透压增高导致尿中溶质过饱和而形成。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肾结石的形成原因。

1. 尿中溶质异常增多:当尿中含有过多的草酸钙、草酸铵、草酸和尿素等物质时,其容易在尿液中聚集形成沉淀,进而发展为结晶体。

2. 尿pH值异常改变:当人体内部环境超出正常范围,例如血液变得过酸性或过碱性时,会导致造成体内无机盐离子代谢紊乱。

这些离子不容易溶解并会沉淀在肾脏里,最终形成结晶并逐渐发展成结石。

3. 尿液渗透压升高:当身体缺水或者排尿量减少时,尿液中的溶质浓度会增加。

这会使得溶质在尿液中含量过饱和,尿液中的结晶体形成的风险也会增加。

4.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一些肾结石疾病具有家族遗传性。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肾结石,那么其他亲属也很可能会出现此类问题。

5.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导致肾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高盐、高蛋白质、高胆固醇和高草酸钙等饮食会增加结晶体在尿液中沉淀的几率。

二、肾结石的治疗方法了解了肾结石形成的原因后,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肾结石的治疗方法。

根据肾结石大小、位置和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1. 保守治疗:对于小型且无明显排尿问题或疼痛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法。

这包括足够多的水分摄入(至少每日2升)、适当运动以促进排尿和肾结石的排泄、避免高盐饮食,降低结晶体形成的风险。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于控制症状、预防复发或辅助碎石手术后康复。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刺激尿转移剂、抑制钙结晶生成和增加尿液pH值的药物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促进肾结石的自然排出,并减少再次发生。

3. 利用外科手段除石:对于较大且引起明显排尿问题或者伴有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肾结石,外科手段通常是必需的。

主要方式包括以下几种:a. 快速碎石:通过将超声波能量或激光引入体内,使肾结石迅速碎裂为小颗粒,从而容易通过尿路自然排出。

肾小管细胞膜的损伤与草酸钙肾结石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肾小管细胞膜的损伤与草酸钙肾结石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性缺血损伤 、 间质性肾炎 、 急性 肾小管坏死 等 , A的表 达升高且 H
出现在从未有过 H 的地方 , A 例如肾小管的腔面 。
的样式结合 到细胞 膜 骨架 相关 元 素上 。N P源 于 鼠的核 仁 蛋 R 白, 且有 相应 的肽 域 , 并 这两 种形 式 都通 过抗 核 抗体 制剂 检测 出. 核仁素是主要的核仁 蛋 白, 以指数形式增长 的细胞 中高 表 在
酶处 理肾小管 上皮 细胞清除草酸 引起 的氧 自由基 , 或用 N D H A P
2 .细胞 内的活性氧( O ) 细胞损 伤过程 中的作 用 : R S在 细胞
D I 1 . 8 7 e . .s . 6 4 0 8 . 0 2 0 . 7 O :0 3 7 / ma jis 1 7 -7 5 2 1 . 9 0 9 n
二、 肾小管细胞 损伤后 的分子结构变化
1 .透 明质酸 (ylr i ai H : A是 由一 ha o c c u n d, A) H D 葡萄糖 醛酸
只有磷酸化的 O N才能有抑 制结 晶聚集作用 。研 究显示 , P 草酸
可 以明显刺激。 肾脏产生 O N, P 当细胞受 到损 伤后 ,P O N在细胞外 的基质中表达增加 , 这种 增加是 由于 细胞受 到损伤后 产 生活性 氧 自由基团而引起的 , 且抗 氧化剂 可 以阻断这种 草酸 引起 的 而 肾脏 ( N的表达 。总之 , P ) P O N的高表达在草 酸引起细 胞损伤导 致结石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量的增加 . 中脂质过氧化物 的水 平也随之增加 . 肾组织 中抗 尿 而
长、 聚集等三方 面的研究报道较多 , 但尿路 细胞膜损 伤后微结 构 的变化 及其与结石微晶体黏附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 。

肾结石成因的相关研究

肾结石成因的相关研究

肾结石成因的相关研究摘要】目的:了解肾结石患者肾脏是否存在氧化应激损伤,探讨泌尿系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促进因素。

方法:比较肾结石患者和健康人24H尿液生化以及尿液中的单核细胞驱化因子(MCP-1)、生长转化因子(TGF-β)和脂质过氧化产物8-异前列腺素(8-IP)、丙二醛(MDA)的含量。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石组尿液中细胞因子MCP-1、TGF-β和脂质过氧化产物 8-IP、MDA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4H尿钙、磷排泄量增加,p<0.05,24H 尿镁、枸橼酸排泄量减少,p<0.05。

结论:肾结石患者肾脏不存在氧化应激损伤,氧化应激损伤可能不参与肾结石形成过程中集聚和生长阶段,高钙、磷排泄和结石抑制因子减少可能是肾结石集聚和生长的促进因素。

【关键词】肾结石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因子脂质过氧化【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012-02泌尿系结石形成过程可分为:成核,集聚,生长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有那些因素发挥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对比肾结石患者和健康人24H尿液生化和尿液中脂质过氧化产物8-IP、MDA和细胞因子MCP-1、TGF-β的含量,明确肾结石患者肾脏是否存在氧化应激损伤,探讨肾结石形成集聚和生长阶段中主要由那些因素发挥作用,进而为防止结石发展以及预防复发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结石组来为2012年3月1日-2012年10月30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泌尿系结石患者,排除存在泌尿系感染,肾功不全的患者,共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44.77±12.2岁。

对照组为住院患者家属,体检无泌尿系结石和其他泌尿系疾病,不存在泌尿系感染和肾功不全,共45例,男27例,女18,年龄45.34± 11.7。

检测两组血生化和24H尿液生化。

1.2血生化及24 h尿液分析统一生化仪器测定患者空腹血液生化指标。

巨噬细胞极化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中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极化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中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症反应来减轻肾脏损害[23-24]。

然而,肾内发生炎症应激会破坏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其排泄和分泌功能障碍,造成CaOx 晶体长期滞留于肾小管,增加了患肾结石疾病的风险。

Taguchi 等[25]的研究显示,M2型巨噬细胞与M1型巨噬细胞相比具有更强的吞噬和降解晶体的能力,可以有效阻止CaOx 晶体的形成。

巨噬细胞极化在免疫调节中的生物学作用,为CaOx 肾结石的防治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关注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研究似乎更易于推动肾结石治疗的发展。

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来减轻炎症应激对肾脏组织的损伤,是未来防治CaOx 肾结石的重要策略。

3.1 M1型巨噬细胞极化防治CaOx 肾结石的机制探索 Yu 等[26]对CaOx 肾结石患者的血样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显示,M1相关促炎性趋化因子(如TNF -α、IL -1和IL -1β)的表达显著上调,且M1/M2比值升高,提示M1型巨噬细胞在促进氧化应激诱导的肾脏损伤中起关键作用,增加了CaOx 肾结石的患病风险。

这种现象可能与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有关。

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发生后,在NADPH 氧化酶或NAD 氧化酶的作用下会产生ROS ,用于消灭病原菌,但ROS 产生过剩会增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protein 3, NLRP3)炎症小体受体的表达,从而通过启动NF -κB 炎症通路,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

这些事件最终导致肾脏损害,并促进了Ran‐dall 斑块的形成,以及CaOx 晶体的沉积和聚集[27-30]。

CaOx 晶体与烯醇化酶1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促进单核细胞迁移,通过抑制NAD +依赖性脱乙酰酶Sirt3的表达或激活NLRP3炎症小体,引起促炎介质的增加,从而促进肾脏内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9]。

在使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 ROSI )治疗后,肾小管损伤、晶体黏附性及氧化应激反应等明显减轻,同时M1型极化明显减少,M2型极化显著增加;ROSI 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氧化应激及减轻炎性损伤的作用通过Nrf2/HO -1信号通路介导[31-32]。

肾结石成分分析报告

肾结石成分分析报告

肾结石成分分析报告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成分种类多样。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肾结石成分分析研究,旨在了解肾结石的成分构成,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建议。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成果及分析结果:一、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对肾结石样本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首先,我们通过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肾结石样本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其次,我们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观察了肾结石样本的形态特征;最后,我们利用红外光谱(IR)技术,对肾结石样本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

二、分析结果通过对肾结石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该样本中存在以下几种主要成分:1. 钙结石钙结石是肾结石的常见成分之一,占样本总量的45%。

其晶体结构呈现出钙胞外盐和钙草酸钠等成分,形态特征为较大的针状晶体。

钙结石的形成可能与钙代谢异常、尿液中草酸盐的浓度升高等因素有关。

2. 草酸盐结石草酸盐结石是本次研究中的另一主要成分,占样本总量的30%。

其晶体结构呈现出草酸盐、草酸钙和草酸铵等成分,形态特征为颗粒状晶体。

草酸盐结石的形成可能与饮食习惯、遗传因素以及草酸盐在尿液中的浓度等因素有关。

3. 尿酸结石尿酸结石是肾结石的另一常见成分,占样本总量的15%。

其晶体结构呈现出尿酸和尿酸铵等成分,形态特征为棘球状晶体。

尿酸结石的形成可能与高尿酸血症、饮食中嘌呤含量过高等因素有关。

4. 氧化镁结石氧化镁结石在样本中占比较小,仅占样本总量的5%。

其晶体结构呈现出氧化镁和氢氧化镁等成分,形态特征为类似球状的晶体。

氧化镁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尿液中镁离子浓度的异常升高有关。

5. 合成结石合成结石是我们研究中的另一类特殊结构,占样本总量的5%。

其晶体结构呈现出草酸、尿酸等多种成分的复合体,形态特征具有多样性。

合成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尿液中多种物质的相互作用等。

三、治疗建议根据对肾结石样本成分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治疗建议:1. 钙结石患者可适量摄入高钙食物,但应限制高草酸盐食物的摄入,并饮用足够的水以增加尿液排泄量。

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在临床过程中,作为常见问题之一,肾结石往往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合理感染,则该病会对患者肾脏组织造成损害,同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大量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对于肾结石是如何形成的缺乏足够了解,基于此其难以有效结合自身生活习惯合理实现对于肾结石风险因素的充分鉴别并加以规避,其对于患者肾脏功能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大量研究资料,对于肾结石的有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解读,希望帮助广大患者充分实现对于该病的有效了解与清晰认识。

一、什么是肾结石在了解肾结石是如何形成的之前,我们应当先对肾结石这一疾病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医疗人员表示,肾结石是由人体尿液中的部分成分在肾脏中积聚而诱发的一种疾病。

在临床过程中,其可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泌尿系统症状,继而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该病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30~50岁是该病的高发期。

在临床过程中,肾结石主要分为肾盂结石与肾上、中、下盏结石等类型,进而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临床过程中,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肾脏绞痛与血尿等症状,进而对患者身体健康水平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肾结石的形成原因(一)泌尿系统因素在临床过程中,泌尿系统因素是诱发肾结石的常见诱因。

在这一问题上,部分研究资料表明,尿路中存在异物、尿路梗阻以及感染等病变因素往往是诱发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诱因。

与此同时,肾结石问题的出现会导致患者上述症状的进一步加剧,从而使患者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中,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充分保障与合理维系。

(二)代谢机能异常部分研究资料表明,代谢机能异常也有可能导致肾结石问题的出现。

针对这一问题,大量研究报道指出,由于肾结石大多是由人体代谢的产物所构成,因此,不同的结石成分可以对于患者体内成分代谢异常情况进行充分反映。

针对这一观点,临床过程中常见的结石成分包括胱氨酸、尿酸草酸以及钙质等。

浅谈草酸钙肾结石在大鼠实验领域的研究进展

浅谈草酸钙肾结石在大鼠实验领域的研究进展

浅谈草酸钙肾结石在大鼠实验领域的研究进展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确切研究其发病机制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从大鼠实验领域做了大量关于草酸钙肾结石基础研究,包括造模、抑制药物、治疗药物等,抗氧化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一大热点。

标签:草酸钙肾结石;大鼠实验;研究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的常见病。

结石种类中,以代谢性结石最为常见,草酸钙结石约占70%~80%。

酸钙结石形成原因是由于体内或肾内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增加,大量草酸与钙结合而导致[1]。

确切研究大鼠泌尿系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原因过程、以及机制,对于人类结石的预防保健、疾病诊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目前泌尿系草酸钙肾结石在大鼠实验领域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描述。

1大鼠草酸钙肾结石模型建立动物实验模型是研究尿石形成及防治结石药物筛选的重要手段,模拟研究人类尿石发病的原因和评价解释生长[2],研究促进或抑制因子在尿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肾小管细胞损害利于晶体滞留和生长[3]。

因此,设计肾结石动物模型不仅要能形成高草酸尿,而且要使草酸钙晶体滞留在肾脏。

1978年Robertson提出了尿石形成6项危险因子:尿钙、尿草酸、尿pH、尿酸、尿量及尿酸性黏多糖[4]。

草酸钙结石,危险因子主要为尿钙和尿草酸。

目前研究的诱石法主要集中在增加尿草酸排泄量和肾毒性药物上,相对忽视了增加尿钙排泄这一机制[5-6]。

国内关于肾脏草酸钙结石的造模传统采用0.75%乙二醇饮水8 w。

乙二醇是草酸的前体,乙二醇进入体内后变成羟乙酸,后者既可在羟乙酸氧化酶的作用下直接转化成乙酸,也可通过乳酸脱氧酶的催化转化成乙醛酸,乙醛酸又可在非酶作用下直接转化成草酸,生成的草酸从肾脏分泌排泄,增加尿液中的草酸浓度[7]。

正常情况下体内尿浓度中尿钙为草酸的5~10倍,因此,尿草酸浓度的增加对于草酸钙结晶的生成要明显高于尿钙浓度的增加。

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肾结石模型草酸钙晶主要在肾髓质锥体集合管和肾乳头处生成晶体,符合人类肾结石生成的病理过程,研究学者通过肾脏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结晶数量,即可得到造模效果。

氧自由基、炎症反应与肾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

氧自由基、炎症反应与肾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

氧自由基、炎症反应与肾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刘鑫;陈洁;粟宏伟【摘要】肾小管上皮细胞暴露于钙盐晶体中会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及炎症蛋白/因子,同时诱导细胞自噬活动增强,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损伤,为钙盐晶体提供了黏附点,有利于结石的形成。

肾结石患者或大鼠肾结石模型中均可检测到高浓度的氧化应激反应标志物、炎性标志物及肾脏损害因子。

炎症反应、氧自由基与肾结石的形成存在紧密联系。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6(056)033【总页数】3页(P111-113)【关键词】肾结石;氧自由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自噬【作者】刘鑫;陈洁;粟宏伟【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4肾结石形成过程包括钙盐晶体的黏附、聚集、成核和生长。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后引起细胞膜结构发生变化,为钙盐晶体的黏附提供有效位点,促进了钙盐晶体的黏附。

研究发现,在钙盐晶体形成的情况下,尿液中的钙离子、草酸盐、磷酸盐及草酸钙/磷酸钙晶体将会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和炎症蛋白/因子,致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炎症和损伤,同时诱导细胞自噬活动增强。

现就氧自由基、炎症反应与肾结石的形成的关系综述如下。

1.1 氧自由基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与草酸钙晶体的沉积有关,而这种损伤是由细胞内烟酰胺脲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激活产生氧自由基介导[1~3]。

氧自由基可以催化氨基磷脂移位酶(APLT),而APLT可以使细胞膜上的磷脂酰胆碱外翻,改变了细胞膜磷脂选择性,促进膜表面的草酸钙晶体选择性成核[4]。

其次,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主要成分是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氧自由基对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不饱和键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从而产生过氧化反应。

肾小管上皮细胞微结构在氧自由基作用下发生改变,使细胞发生干瘪收缩,胞膜表面粗糙,鞭毛、突触大部分断裂脱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basement membranes of thin
tients with loops
nephrolithiasis begins Clin
ofHenle[J].J
Invest,2003,111(5):607-616.
6尿石症的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复杂疾病的一种方法。尿路结石 成分各不相同,而且致病机制较复杂,使得动物模型在肾结 石的研究中极其重要。兔子、大鼠和猪都被用于结石的研 究。但大多数文献都优先使用大鼠模型,可能是因为实验诱 导大鼠肾结石的模型与人类肾结石的模型相似。老鼠有一 个几乎与人类相同的草酸代谢途径,可以诱导形成高草酸尿 的草酸钙肾结石模型,并可以在肾乳头表面形成与人类相似 的有机水晶体结构的肾结石。所有这些特点使大鼠成为一 个理想的肾结石动物模型Ⅲ’1 8|。但是大鼠模型的劣势在于 饲养和繁殖较困难。目前许多大鼠模型的建立主要靠喂养 乙二醇来诱发结石的形成,但这不能代表正常结石形成的病 理生理机制。近来,也有学者应用黑腹果蝇建立。肾结石模 型。这种模型的可行性在于黑腹果蝇肾小管与人类肾小管 具有一样的矿物质转运功能,如对钙、尿酸、磷的排泄¨…。 黑腹果蝇模型被Chen等¨副首次报道,研究组通过电镜和x 线光谱分析对黑腹果蝇的马氏小管进行实验,发现在肾小管 中有大量草酸钙晶体存在。此外,应用抗结石药物如柠檬酸 钾后,也能够发现一些晶体结晶的变化。目前,许多研究机
[5]
Evan AP,Bledsoe
S,Worcester EM,et a1.Renal inter-a-trypsin
inhibitor heavy chain 3 increases in calcium oxalate stone・fornaing
patients[J].Kidney Int,2007,72(12):1503—1511. [6]
参考文献
[1]
Kim
YJ,Kim CH,Sung EJ,et a1.Association of nephrolithiasis
and i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components[J].Metabolism,
2013,62(6):808413. [2]Peptan IA,Hang
蛋白,维生素D受体等。钙敏感受体能够阻止钙的吸收,这 个基因的突变与原发性钙石形成以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
亢进有关。骨桥蛋白基因解码尿结晶阻滞剂,其多态性参与 钙盐结石的形成。很多学者一直认为惰性基因的多态性可
作者单位:150086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 尿二科 通信作者:张春影,Email:cyzhanghlj@souhu.COB
泌尿系统结石历史悠久,古埃及时代就曾有文献记载结 石的形成。《黄帝内经》也曾记录过泌尿系结石,称之为石 淋或砂淋。目前,尿石症的患病率、复发率仍居高不下,但是 尿石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通过研究。肾结石的发病机制 可以有效预防、治疗肾结石。本文主要探讨肾结石形成的 机制。

3血流与肾结石
目前Randall学说仍有争议,通过对草酸钙结石患者的 肾脏进行研究发现,肾乳头的基底处损害已经深入到了肾小 管间隙。有学者利用显微镜研究发现,Randall斑仅局限于 肾乳头,并不聚集在。肾小管内H o。另一项研究发现,。肾小球 基底膜的表面附着有小的矿物质结晶,说明结石有可能起源 于此‘5 J。从尸检报告研究发现,这种斑块可能延伸到集合小 管内。6j。这些研究表明,Randall斑处的血管受到损伤,导致 钙盐沉着,进一步发展导致血管壁的硬化,这种变化往往深 入肾乳头处的组织间隙。Randall斑血管学说有三个理论依 据支持:第一,。肾乳头处的血管血流湍急,这可能导致血管损 伤或炎症,进而形成动脉硬化。有些患者可同时发现伴有髂 血管的动脉硬化斑块川。血流经过。肾乳头时流速发生紊乱, 对血管会产生损伤,导致斑块的形成。第二,肾乳头处于高 渗透压的肾盂内,容易受到损伤呻o。在高渗透压的环境中, 细胞损伤因子和蛋白质聚集,促进了肾乳头斑块的形成,进 一步导致血管损伤。由于肾血管的损伤,导致肾皮质供氧量 的降低’91,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乳头坏死或感染病灶。第 三,动脉硬化可能导致动脉周围炎,促使Randall斑块形成。 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有不少学者对含 有胆固醇的草酸钙结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草酸盐结石中 含有较高的游离胆固醇‘1…。在研究血管病变和肾结石的关 系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肾脏灌注量与睡眠时体位有 一定关系,同时也发现结石多发于睡眠侧。其原因可能是睡 眠侧肾血流增加,肾乳头处血流稳流,长期积累导致斑块形 成,继而产生结石’1“。这种肾血流增加可能导致肾滤过物 质增多,形成结石的盐类可能增多,导致结石的发生。

MS,Lim
SW,Kwon HM.Hypertonie stress in the kidney:
necessary
edl[J].Physiology(Bethesda),2009,24(3):186-
4肾结石的基因联系
目前基因研究仍在进展中,各路学者众说纷纭,都提出 了不同的基因学说。肾结石的基因联系建立在某些特定的 遗传病上,如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和AGXT基因,高胱氨酸尿 症和SLC3A1、SLC7A9基因,黄嘌呤尿和XDH基因。一些学 者已经揭示了很多基因编码产物,如钙通道敏感受体,骨桥
DOI:10.3760/cma.j.issn.1008-1372.2015.11.055
史国医盟苤查!Q!!生!!爿筮!!鲞筮!!塑』!!望尘垡£丛!!塑旦!Y堂i塑:堕型!坐!竺!Q!!:y!!:!!。№:!!
・综述・
肾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
邓昊(综述)
曹伟
周力
张春影(审校)
[关键词]
肾结石;综述 这与先前的学者进行的实验结果一致。此理论表面结石起 始于肾乳头斑块,然后逐渐发展,最终脱落下来。这个发现 同样可以证明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与Randall斑学说有关。
5抑制物学说
正常人尿液晶体成分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而正常人不 产生结石的原因在于尿液中存在能够抑制结石生成的抑制 物。生化学家根据分子结构的差别,将抑制物分为大分子和 小分子抑制物。其中小分子抑制物包括:枸橼酸盐、镁、0【.亚 麻酸、焦磷酸盐;而大分子抑制物包括骨桥蛋白、酸性粘多 糖、TH蛋白、间a胰蛋白酶抑制物(IotI)、肾钙素等。目前尿 凝血酶原片断1(uPrrFl)是研究热点。UPTFl是草酸钙结 石基质含量最丰富的基质蛋白之一。而Webber等。1纠学者 对草酸钙结石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测发现uPlFl分子上1-羧 基谷氨酸残基数减少,导致其抑制活性降低,该作者认为羧 基化的UPTFl的异常也许是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Tsuji【16]对结石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尿液骨桥蛋白测 定时发现结石患者的骨桥蛋白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这可能 与骨桥蛋白抑制草酸钙结晶与肾上皮细胞黏附,还能抑制草 酸钙结晶生长和堆积。
万方数据
主国匿坦筮壶!!!!生!!旦笙!!鲞筮!!塑』塑堡生丛gbi!!塑里b迦!匦:盟!!!坐!塑!!!!:!!!:!!:盟!:!! 以增加柠檬酸的重吸收,从而减少抑制结石形成。CLDNl4 基因是从冰岛和荷兰人群中所确定的,这个基因的多态性与 高尿钙症有关【1 2|。钙盐尿石可能不只受到单个基因的影 响,而是受到许多基因多态性的共同作用。 目前有许多学者着力研究白介素18基因(IL-18)在肾 结石形成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L酊等‘1列使用PCR技术对 272例复发性草酸钙结石患者和104例健康人进行检测发 现,结石患者的137位点G/C和105位点C/A表达较对照 组更多,这表明IL.18基因可能在肾结石的形成中发挥较大 作用,其机制可能为第105位A/C基因多态性直接影响基 因转录或RNA的稳定性。此外,TVRP5基因和KLOTHO基 因等也在肾结石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因研究方兴 未艾,是未来研究肾结石的一大突破点。 构正对该模型的有效性做更多的研究。 除了上述学说外,近来很多学者着力于草酸钙结晶与肾 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结石的研究。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 草酸钙结晶可以诱导肾小管细胞释放氧自由基,导致肾小管 上皮细胞的损伤。此外,草酸钙结晶还可通过P38 MARK信 号通路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从而诱导钙盐结晶 的黏附ⅢJ。目前此研究较热门,但是较为复杂,还需进一步 证实。
Stoller ML,Low RK,Shami GS,et a1.High resolution radio-
graphy of eadaverie kidneys:unraveling the mystery of Randall’S plaque
formation[J].J Urel,1996,156(4):1263—1266.
肾结石形成的生化因素
血液流经肾小球形成尿液,经浓缩后进入肾盂。尿液中
含有大量盐类,因过饱和的作用,有的盐类形成结晶,其中一 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在多种结石形成因素和抑制 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尿路结石。尿液流经肾脏大约5~7 min,这不足以使结晶聚集,进而形成结石。很可能有微小结 晶附着在肾盂黏膜上皮细胞,并逐渐增大形成结石。常见疾 病如:磷酸钙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胱氨酸尿,肾小 管性酸中毒,肠道手术。而代谢综合征也是导致结石的重要 病因,例如胰岛素抵抗能够通过影响尿液pH值来改变尿盐 饱和度以及尿液中的磷、草酸、钙的浓度,从而导致结石形 成。1 J。但是结石形成的生化机制现在仍不清楚,很多研究表 明结石的形成是多种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结
目前,很多学者报道经皮肾镜等外科手段治疗肾结石疗
效确切忙1I。但是肾结石的患病率和复发率仍较高,究其原 因可能与结石的产生机制不明确有关。结石的病因极其复 杂,上述学说都只能从某一方面解释结石的产生机制,目前 还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病因学理论。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 的进步,肾结石的研究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JC,et a1.A form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