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案(3篇)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案1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一)学科:语 年级:四 主备人:何艳 初审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播放国歌课件,听了国歌,你有什么感受?只要是个中国人,无论你身处何方,一听到这歌声都会激动起来,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因为这歌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国歌有关的文章,齐读课题——《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一、成功学习1、成功目标(1)我能正确认读生字词,并理解意思。
掌握多音字:弹。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国歌的创作过程。
(3)我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目标已经明确,方法前来导航,带上聪明才智,开始自学之旅吧!2、成功自学(1)快速地朗读课文,划出重点词语(四字词语和带有生字的词)理解其意思。
(2)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划出介绍《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的句子。
(3)用“﹏﹏”划出描写聂耳创作时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4)我能读准下列字音,并能正确书写。
h áo zh àc ízh ân t án y óu 豪 占 词 振 弹 尤 3、成功合作 (友好同桌,快乐合作)(1)同桌合作解决成功自学中的第②③题,拼读课后生字,并口头组词。
认字格内生字组一个词语,田字格内生字组两个词语。
观察字形,说说这些字的字形有什么特点?(2)同桌说说《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4、成功量学 (你说我讲,共同探讨,齐心协力,最终胜利!)⑴小组合作朗读并解释词语油然而生 振奋人心 倾注 高昂激越 占领 振奋 尤其万众一心 勇往直前 居安思危 自豪 歌词 弹琴 鼓舞警钟长鸣逮(dài)捕豁(huò)然开朗魔爪(zhǎo) 简陋嫉(jí)恨抛头颅(lú)洒热血⑵《义勇军进行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⑶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成功示学★你言我语探讨忙,收获多少量一量,展风采,齐亮相,看看哪组是最棒!三、成功测学★小结:“最强音”指最强有力的声音。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案

2.田汉编写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
3.聂耳为歌词谱曲
《义勇军进行曲》影响大,是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
《》确定为代国歌的经过。
(1)国歌确定的经过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知名学者、爱国志士推荐;
国家领导人支持;统一认识一致通过为代国歌;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为什么说〈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学生分析:国歌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每周进行升旗时他们都会歌唱。但是同学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诞生过程却很陌生,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要求学生把国歌诞生的经过进行梳理,列出简单的发言提纲,从而了解国歌诞生的经过。
设计理念:本篇课文是略读文章,要求学生根据课后问题进行自学,可以初步列出简单的发言提纲。学生写的提纲要求不要高,只要意思明白即可,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归纳、概括、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生: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及创作过程和影响
(学生可能存在:“抛头颅洒热血”怎样理解;为什么田汉将歌词写在一张香烟的包装纸上?为什么说《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国歌的诞生过程到底是怎样的?)
二.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把国歌诞生的经过梳理一下,列出简单的发言提纲
学生进行自学
进行交流: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过程:
课件设计:投影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字
2.了解国歌诞生的经过,并能讲一讲。
3.体会到国歌代表祖国的尊严,它使我们不忘祖国被侵略、受压迫的历史,不忘前辈们抛头颅撒热血、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它使我们能居安思危,振奋精神,为保卫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不止。
教学重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经过
《中华XX的最强音》语文教案范文

《中华的最强音》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品味作品中的优美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作品背景,掌握文化常识。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4.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探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7.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课文《的传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的传说故事,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
2. 课文《的历史》: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的历史发展,认识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课文《的艺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艺术的种类、特点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文《的传说》:(1)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中华民族最强音教案

中华民族最强音教案《中华民族最强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民族最强音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国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猜测歌曲的名称。
(2)引出课题——《中华民族最强音》,即《义勇军进行曲》。
2、知识讲解(1)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田汉和聂耳。
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剧作家、诗人。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聂耳,中国著名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革命激情和力量。
(2)讲述《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在这个背景下,田汉和聂耳创作了这首鼓舞人心的歌曲,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外敌侵略。
3、音乐欣赏(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的音频,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
(2)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4、歌曲分析(1)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歌曲节奏明快、有力,采用了进行曲的风格,使歌曲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推动力。
(2)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旋律激昂、高亢,采用了上行的旋律走向,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3)分析歌曲的歌词内涵歌词简洁、明了,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等词句,激发了人们的抗争意识和爱国热情。
5、演唱实践(1)带领学生学唱歌曲,逐句教唱,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问题。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案: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案: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课程简介《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案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探索和发现自己音乐潜能的机会,通过欣赏和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曲目,学生将了解到中华民族音乐的文化基础以及中华民族音乐的美妙传统,理解音乐的种类和音乐的属性,提升音乐技能和音乐鉴赏能力。
课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了解中华民族音乐的文化基础和美妙传统;2.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曲目,理解音乐的种类和音乐的属性;3.提升音乐技能和音乐鉴赏能力,掌握基本的音乐乐理知识;4.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和表现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和音乐展示中华民族音乐的魅力,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好奇心和兴趣。
2.互动教学:通过欣赏和讨论,扩宽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感知,激发学生表现兴趣和互动参与,提高课堂的参与和成就感。
3.课堂表演: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才艺,展示自我特长,提高学生表现能力和自信度,增强学生积极上进的态度。
4.团体合作:通过分组合作完成课堂任务和活动,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5.结果展示:通过成果展示和总结,提高学生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的学习和表现信心,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教学内容一、中华民族音乐的文化基础和美妙传统1.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基础2.中华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传承3.中华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和曲目二、不同类型的音乐曲目1.传统的中外音乐曲目2.时下热门的音乐曲目3.广泛使用的教育性音乐曲目三、音乐的种类和音乐的属性1.音乐的类型和风格2.音乐的基本属性和规律3.音乐的特征和鉴赏方法四、音乐技能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1.锻炼音乐感知和乐理能力2.培养音乐表现和演奏技巧3.提高音乐鉴赏和欣赏能力五、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1.积极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表现2.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和表达的权利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给予学生一定的音乐自我表现和创意发挥空间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学生将会增强自我音乐素养、激发学习和表现兴趣,同时也构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四年级上册语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词句。
3.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强烈情感和愿望。
重点难点: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学生搜集国歌的相关资料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法学法:导读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导入揭题质疑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1.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中华XX的最强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中华的最强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的最强音》这篇文章的基本信息,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文化背景。
2.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1. 课文:《中华的最强音》2. 相关资料:关于中华文化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文章的《中华的最强音》,让学生猜测文章可能讲述的内容。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老师讲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文化背景。
4.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5. 总结并强调本章重点内容。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起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掌握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2.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1. 课文:《中华的最强音》相关部分2. 相关资料:关于中华文化起源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1. 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章学习。
2.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老师讲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一些有趣的文化故事。
4.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起源的认识和感受。
5. 总结并强调本章重点内容。
第三章:中华文化的瑰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掌握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2.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1. 课文:《中华的最强音》相关部分2. 相关资料:关于中华文化瑰宝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1. 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章学习。
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中华民族的最强音word教案4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目标:1.能够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从整体来理解《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理解、感悟、扩充文本,让学生加倍了解关于国歌的历史,并体会到这真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3.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设计,师生之间一路交流感悟,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国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够鼓励中国人前进,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部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教学重、难点:多种形式阅读文章,体会“最强音”的深刻内涵,通过朗诵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而且增强自己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之感,振奋精神,为祖国谱写新的乐章。
教学时刻:第二课时教学进程:一、聆听感悟1.这节语文课,老师想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
(放音乐)2.这是什么歌?(国歌名为《义勇军进行曲》)能说说听到它你眼前浮现出如何的画面?(学生自由谈。
)教师:是啊,《义勇军进行曲》曲调高亢,振奋人心,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板书课题)为何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带着那个问题,让咱们继续深切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能按照老师的问题来读读课题吗?哪里的最强音?(重读“中华民族”)《义勇军进行曲》是咱们中华民族的——(重读“最强音”)小结:看来,重音的落脚点不同,所强调的内容也不同,通过不同的朗诵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
二、整体把握课文1.昨天咱们已初步读了这篇课文,请你再来读一读课文,试探:咱们将课文分成几部份?每一部份写了什么?2.为何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你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有力的依据?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你找到的依据。
找到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三、品读感悟文章汇报找到的句段。
第一部份:作曲进程凝聚心血,是咱们的最强音。
找到读,并谈理解。
假设你就是聂耳,读了田汉的歌词你会怎么想?看来你们已经身临其境了,老师把课文中第三人称换成了第一人称“我”,谁愿意把你满腔的热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中华民族最强音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课设计教课目的:学会12个生字,理解要点词语。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累积出色词句。
领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觉“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激烈感情和愿望。
要点难点:领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感觉“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课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生收集国歌的有关资料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法学法:导读法小组合作沟通法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建导入揭题怀疑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很多,比方: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此刻就让我们大声歌唱国歌。
学生合唱国歌。
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觉?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觉。
师:这么雄伟、激动的歌曲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此刻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学生自读课文。
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阻碍后,同桌接力朗诵课文,而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同桌互读课文,沟通领会。
指名回答。
三、合作研究,精讲点拨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应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指名回答。
《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何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四人小组议论沟通。
全班沟通。
激励着中华子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其中华民族抗争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军号。
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信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期间的最强音。
雄伟的乐曲,激励了人们的斗志,表现了人民的信念。
师:你感觉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有触动?为何?指名回答。
《中华XX的最强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中华的最强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特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2. 中华文化的魅力:诗词、书画、戏曲、建筑等。
3. 民族自豪感与价值观: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难点1. 中华文化魅力的深入理解。
2. 培养学生自豪感和正确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 讨论法:让学生交流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3. 写作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传承中华文化。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展示中华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等。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一、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节共计4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步骤逐一进行。
二、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中华文化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3. 讨论:让学生交流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一、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 搜集有关中华文化的资料,进行阅读和分享。
二、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
2. 课后作业: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程度和表达水平。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新《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之时,《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唱出了中华民族的音。
下面就是笔者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精品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精品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识字12个,写字12个,理解、积累部分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3.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的音”的深刻。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三、教学难点通过研读文本来体会“中华民族的音”。
(一)激情导入1.师生共听《义勇军进行曲》。
2.每当听到这雄伟、激昂的国歌时,你会想到什么?3.自由发言,引入课文学习。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①强调“逊、豁”的读音和“奴隶、简陋、催人奋进、抗日救亡、政协、力荐、豁然开朗、抛头颅”等词语。
②学习生字“聂”,相机了解国歌曲作者聂耳,词作者田汉。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交流)2.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
说说读了课文,你对国歌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3.教师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各方面进一步了解国歌。
(三)学习一、二、三自然段1.师轻声唱国歌前两句,“每当听见国歌,就。
”学生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理解“油然而生”)2.国歌的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读读自己划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3.学生汇报,相机理解“魔爪”、“催人奋进”。
4.教师小结: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之时,《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唱出了中华民族的音。
5.齐读第三自然段,加深体会。
(四)学习四~七自然段1.这首歌不仅迅速传遍全国,而且又传遍了世界,为什么一首歌有如此之大的感召力呢?自读4、5自然段。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第一时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
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题,生齐读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同桌互读,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三、精读、自读自悟
1、师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
(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学习过程:一、歌曲导入:(课前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同学们,这是我们的国歌,它的歌词和曲调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学生自主发言,初步体会歌曲激动人心的力量。
)这样的感觉奏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内心的强烈情感,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练习资料整合:1、对于国歌,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基本资料,请大家自读课文,把你认为重要的时间、人物、有关国歌意义的词句用横线勾画下来。
(学生自主读文)2、尝试把自己所勾画的主要内容连缀起来,说成一段话,简要说说国歌的基本资料。
3、谁来简单介绍一下文中所讲的国歌,让我们比较清晰、完整地了解一下。
(指名交流,检查资料筛选情况。
)4、大家的介绍顺序和内容都来自课文,我们选择了具体的资料进行说明。
其实,我们还可以为课文设计一个结构图,了解国歌的产生过程。
从国歌的名称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义勇军进行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请大家快读默读课文,找找不同的段落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国歌?(学生自读概括。
)交流:1、2自然段抒发人们听到国歌的感受。
第3自然段写《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第4、5自然段写《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
第6、7自然段写《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联系筛选主要资料,并进行语串讲,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对国歌有初步的了解,为后文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词读句,体会国歌力量:1、请大家再读课文,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重点的词语用三角标注,重点的句子下划波浪线。
(学生自读勾画。
)2、和同桌交流你所画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同桌交流学习)3、老师也找了一些词句,看看和你的选择一样吗?(课件出示本课重点词句,交流学习。
)(1)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见这歌声,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激动起来,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2)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
《中华XX的最强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中华的最强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的最强音》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华的最强音》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篇文章被称为《中华的最强音》。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华文化的特点,如汉字、诗词、书法、绘画等。
分析文章中提到的具体例子,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文章中的例子,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第三章:中华文化的传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是如何传承的。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华文化传承的方式,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
分析文章中提到的传承例子,了解中华文化在各个领域的传承情况。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华文化传承的看法和建议。
第四章:中华文化的魅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华文化在不同领域的魅力,如文学、艺术、哲学等。
分析文章中提到的具体例子,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文章中的例子,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华文化魅力的认识和感受。
第五章:中华文化的影响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在国际地位的认识。
5.2 教学内容:介绍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如汉字、儒家思想、中国艺术等。
分析文章中提到的具体例子,了解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中华XX的最强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中华的最强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的最强音》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
2.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2. 准备与中华文化相关的故事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文章的主题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文化。
2. 阅读: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深层含义。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1. 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华文化特点的深层含义。
2.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之情。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中华文化的特点。
2. 准备与中华文化特点相关的故事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华文化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文化。
2. 阅读:学生自读相关材料,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
3. 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中华文化特点的深层含义。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第三章:中华文化的传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是如何传承的。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1. 掌握中华文化传承的方式。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华文化传承方式的深层含义。
2.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认同之情。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中华文化传承的方式。
2. 准备与中华文化传承方式相关的故事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讨论。
《中华XX的最强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中华的最强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中华的最强音》。
(2)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中华的最强音》的内容简介。
2. 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3. 课文中所描述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中华的最强音》。
(2)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1)对中华文化中的某些概念和传统习俗的理解。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出课文《中华的最强音》的内容。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3. 讨论与分享:(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特点和魅力的理解。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所学的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2)让学生反思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
3. 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课文《中华的最强音》、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填空、选择、简答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
4.学生进行互评、自评,总结自己在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收获。
5.设想五:课后作业设计。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富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6.设想六: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哪些事件和人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3.重难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所传递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是本节课的一大挑战。
设想: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情境导入。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1.பைடு நூலகம்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四年级学生仍需加强字词积累,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记忆生字词,为阅读课文打下基础。
2.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句子、段落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四年级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所传递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中华XX的最强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中华的最强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1.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等。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如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独特性等。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2.2 教学重点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和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等。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第三章: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化传承意识。
3.2 教学重点分析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实践和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
3.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等。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第四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
4.2 教学重点分析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贡献。
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如何与世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
4.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等。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第五章: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三维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交流、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会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法:启发引导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2分)1、复习生字词。
自豪油然而生侵占歌词简陋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尤其豁然开朗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3、回顾课文内容,板书:谱写、传唱、定为国歌过程二、出示三维教学目标:(1分)1、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三、自主学习(7分)(一)1、这首中华民族的强音是如何谱写的?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有体会的句子,读一读,谈体会。
2、学生自读,谈体会。
3、汇报:“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4、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体会谱写的激情。
《义勇军进行曲》通过高昂激越的乐曲表达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的”的。
(二)男女生分读,了解传唱的过程“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
”(比喻)写出了这首歌的作用1. (一)定为国歌的过程1. 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定为国歌的过程是怎样的。
2. 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首歌有什么意义?板书:催人奋进、勇往直前四、合作交流(10)1. (二)1、思考:为什么把这首歌定为国歌?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五、质疑探究(7)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六、板书设计: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谱写传唱定为国歌过程催人奋进、勇往直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案(3篇):国歌中国国歌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案第一篇:2一、教材分析:课文详细地记叙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突现了其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社会价值,课文浅显易懂,密切结合实际,切合学生的语言习惯,是一篇介绍经典音乐作品的说明文。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逐渐接近作者的情感。
同时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方式呈现多样化,搜集的资料内容越来越广,量逐渐增大。
教学中教师可紧扣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借助搜集的资料,从多渠道学习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词句。
3.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强烈情感和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五、教学准备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2.学生搜集国歌的相关资料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
放国歌课件。
2.听了国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3.是呀,只要你是个中国人,无论你身处何方,一听到这歌声都会激动起来,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国歌有关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自己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找出读懂和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交流:(1)互相指读生字,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2)交流读懂的地方,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1)开火车读课文,评议朗读情况。
(2)交流已解决的问题,讨论未解决的问题。
(重点问题放入下节课解决)(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讲了哪些内容?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交流研讨1.默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1)从国歌的诞生中体会。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并感情朗读。
②齐唱国歌的最后一句。
从这铿锵有力的旋律中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学生可能会想到影视中所见的英雄人物或某个战斗场面,引导学生谈感受体会,深入领悟国歌催人奋进的力量和反映出的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从而感悟其内涵。
教师相机板书:催人奋进(2)从国歌的传唱中体会①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里可以体会出国歌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重点结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来理解。
什么叫”战斗号角”?为什么说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②还能从哪些句子里看出这首歌的”战斗号角”作用?教师相机板书:战斗号角(3)从定为国歌中体会①默读第六自然段,思考:当有人对国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提出异议时,周总理是怎么说的?你有什么看法?②齐读周总理的话,谈自己对这句歌词的看法。
“警钟长鸣”是什么意思?事实证明它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了吗?③引读最后一段,指导学生认识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
教师板书:警钟长鸣(二)领悟聂耳及每一个中国人对国歌的.感情1.你喜欢国歌吗?为什么?2.文中的人物对国歌怀有一种什么感情?①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聂耳谱曲过程的句子,抓住四个”一会儿”体会聂耳谱曲时的心情及曲子中包含的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这是谱出了他的”心”曲。
②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认识周总理、徐悲鸿、梁思成等对国歌的深厚感情,通过谈周围的人对国歌的感情,感悟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每一个中国人对国歌所特有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国歌、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感情。
(三)整合信息,深入感悟1.引导学生介绍田汉、聂耳的相关资料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2.老师讲关于国歌被传唱、定为国歌的故事,学生讲有关资料。
3.了解了这么多资料,你对《义勇军进行曲》有什么新的认识?4.当你高唱着国歌时,想到了什么?齐读最后一段,领悟国歌的现实意义。
(四)品味赏读,背诵积累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谈谈读后的体会。
2.和小组内的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3.背一背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陋、催、荐”的写法)(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2.全体起立,配乐齐唱国歌,再次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
(七)作业安排:1.把你搜集的与本课有关的其他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
2.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中华民族最强音《义勇军进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警钟长鸣居安思危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案第二篇:(一)总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础性目标: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发展性目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三)学生课前学习:读课文教具、学具义勇军进行曲的录音。
(四)板书设计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歌词(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1、师生欣赏歌曲录音。
2、学生自由说欣赏录音后的感受。
3、导语引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自己看书,听着录音机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的卡片4、同位互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读文整体感知内容。
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1、学生边读边想、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
2、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5、齐读最后一小节6、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7、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四、指导朗读、入境融情1、下面,我们来朗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分组朗读、讨论:在交流自已喜欢的段落的基础上,自已喜欢的这小节谈谈体会。
4、分组齐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依照规律、指导书写1、有共性规律的字: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听写词语。
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案第三篇: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7、指名回答。
8、师: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最后一个自然段)9、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11、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指导朗读、入境融情1、师: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四、依照规律、指导书写1、有共性规律的字: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3、学生提问书写,教师指导。
4、听写词语。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完成《伴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