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一、需求分析1.学习系统需求分析的第一步是了解用户的需求,这包括学习系统用户的背景、目标、需求、期望和问题。

通过能力分析和任务分析,可以确定用户的需求和困难点。

2.功能需求功能需求是指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和特点,包括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概括和在系统设计阶段实施。

可采用的方法包括需求收集、需求分层和需求筛选。

3.非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是指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特点,用户希望系统具有这些特点。

4.验证技术和技术求证管理验证需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确保系统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环节。

技术验证包括元数据编制、系统功能建模、正交实验设计等。

二、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综合考虑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因素,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

2.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对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处理和存储等方面的详细设计。

3.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如何从用户角度设计系统的界面,以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系统。

4.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如何设计和组织系统中的数据库,以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5.系统安全性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是确保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护用户的信息和资源的重要方面。

三、系统实施1.编码编码是根据详细设计将所需软件系统的功能实现的过程。

2.测试测试是指对软件系统进行验证和验证,以确保系统满足用户需求。

3.部署部署是将软件系统在计算机环境中安装和配置,以便用户可以使用系统。

4.系统文档系统文档是指对系统进行记录和介绍的文档,包括系统的需求、设计、实施和维护等方面的文档。

四、系统维护1.故障排除故障排除是指在系统使用中,根据用户报告的问题,找到并解决系统中出现的故障。

2.更改请求管理更改请求管理是指管理对已开发软件系统进行更改的请求的过程。

3.系统更新系统更新是将软件系统的新版本应用于现有系统的过程。

4.性能监视和优化性能监视和优化是通过对系统进行监控和分析,以发现系统中的性能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最新整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题答案

(最新整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题答案

(完整)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题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题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题答案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信息系统导论一、名词解释1.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决策或行为具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2.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3.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数据业务、管理和决策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

4.决策支持系统:这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交叉管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控制论等学科运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等理论和方法,辅助支持企业,决策活动的信息系统。

二、选择题1.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是(D)A.信息输入与输出 B信息处理 C信息控制 D信息循环2.决策的基础(C)A管理者 B客户 C 信息 D规章制度3.下列是分布式系统缺点是(D)A难于发挥用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B应变能力差C系统难于扩展 D安全控制难度大4.集中式系统的缺点是(C)A不利于安全控制 B应变能力差C不利于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D不利于人员素质的提高5.以下不是B/S结构特点的是(B)A 客户端统一 B速度快C开放性强 D 易于管理和维护6.系统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调节自身的行为,达到与环境平衡和适应,这是指系统的(A)A 动态性B 目的性C 整体性D 相关性三、简答题1.简述信息与数据的区别.答: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于接收者的决策或行为具有现实或潜在意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九章习题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九章习题答案

第九章课后习题一、简答题1.详细设计和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包括哪些基本工作? 答:详细设计是在体系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深入到各子系统内部的细节设计工作。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之后,需要着手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的工作包括(1)业务对象模型设计(2)功能逻辑设计(3)类的设计,类关系的设计(4)类的优化2.功能逻辑设计包括哪几部分的工作?答:第一,提取功能用例涉及的类;第二,绘制功能逻辑类图;第三,分析交互信息,得出功能逻辑交互图 。

3.数据库设计分为哪几个步骤?信息需求系统特性业务需求处理需求4.什么叫持久型类?答:持久型实体类一般需要数据库技术实现。

采用对象数据库最直接,关系数据库最成熟。

系统中的一个实体类,与数据库中的一个关系表相对应。

5.什么叫用户界面?用户界面设计包括哪些工作?答:是人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操作方式,即用户与机器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介,其中包括输入和输出,也叫人机界面。

工作包括界面需求分析、输入设计、输出设计、屏幕界面设计和编写用户手册等工作,二、填空题1.业务对象模型设计、功能逻辑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

2.对象的属性设计、关系设计3.批输入、联机输入。

4.注册界面、主控界面、数据处理界面、信息查询界面三、选择题1 C2 D3 C4 B四、思考题1.简述业务对象模型在系统设计中的作用。

答:业务对象是从业务领域中提取的业务实体,这些业务对象将作为信息系统中软件的基本构成元素,并作为信息系统中公用的实体类。

业务对象是功能逻辑设计的基础;业务对象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业务对象模型设计的工作有提取业务对象;对象属性设计;对象基本操作设计;对象关系设计;建立业务对象模型。

在系统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2.简述功能逻辑设计与需求分析阶段的功能分析的关系。

答:功能逻辑设计是对在需求阶段确定的用用例描述的系统功能,设计它的实现逻辑。

一个子系统能够完成它所跟踪的用例的功能。

完成用例功能,实现其操作,就是信息系统中若干个类中的对象,通过操作的执行和相互之间消息发送来实现用例的功能。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系统?系统是一些相互作用的元素为某种目的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整体。

系统由5个要素构成,即输入、输出、处理、控制和反馈。

系统的评价指标包括: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楚、能观能控。

2、什么是信息和数据?信息具有哪些属性?信息是指数据经处理后形成的对特定的使用者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形式数据是事物或事实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即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包括数字、字符、文字、图形等的符号。

3、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其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通过输入、处理、输出三个基本活动,将原始数据转变为有用的信息。

第二章1、什么是生命周期法?使用生命周期法建立信息系统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该方法假设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像任何生命机体一样,具有周期性,即有开始、成长、成熟、衰退、结束的过程.按照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过程,把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5个阶段,即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运行管理。

优点:文档资料完备缺点:死板、排斥个性发挥、过早定义需求而不能改变、不适用于用户界面开发。

2、什么是原型法?说出原型法的思维过程.原型法的基本做法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生成原型,然后把原型交给用户使用,然后把原型交给用户,让用户评价,在此基础上再修改原型,逐渐达到用户需求。

定义需求、设计原型、交给用户使用并评价,这个过程是不断反复的循环过程,知道用户满意为止。

步骤:〈1〉确定用户基本需求。

系统分析员初步调查用户的系统,找到用户的基本需求。

<2>设计原型。

系统设计者使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具,快速创建系统工作的原型。

<3〉使用原型。

把原型交给用户使用。

<4>用户评价.用户使用原型之后,就能够评价原型的好坏,以及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从而启发用户的进一步需求。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答案第3章: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答案第3章:信息系统建设

第3章:信息系统建设一、简答题1. 简述信息系统建设涉及到的因素。

答:信息系统建设涉及到:社会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知识和组织管理等因素。

2. 简述信息系统建设的概念。

答:信息系统建设是调动各种因素,创建和完善信息系统的漫长过程。

3. 信息系统建设都包括哪些基本工作?答:包括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管理等四项工作。

4. 什么叫信息系统的生存周期?信息系统生存周期中包括哪些过程?答:信息系统生存周期是指从提出信息系统建设的设想开始,历经规划,开发,演化等过程,一直到被其它信息系统所替代的全过程。

在信息系统生存周期中存在规划、开发、演化、管理和支持五个过程,其中演化过程中又包括运行和维护两个子过程。

5. 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系统开发有什么区别?答:信息系统建设是创建和完善信息系统的全过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

信息系统开发是根据信息系统规划的目标,对某一建设阶段的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过程,信息系统开发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一项工作。

6.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都需要做什么工作?答: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分为:初始、细化、构建和移交四个阶段。

需要做的工作有:领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测试等。

二、填空题1. 信息系统(建设)是调动各种因素,(创建)和完善信息系统的漫长过程。

2. 信息系统建设涉及到(社会文化)因素、科学技术因素、(领域知识)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

3.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建设划分为起步、(扩展)、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六个阶段4. 信息系统建设包括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系统维护)四项工作。

5. 信息生存周期中共包括:规划过程、(开发过程)、管理过程、(演化过程)和支持过程。

6.从时间顺序上,可以把信息系统开发划分成为:初始、(细化)、构建、(移交)四个阶段。

7.(结构化方法)可以分为:SA,(SD),SP三个部分。

(完整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推荐文档第一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系统1.系统的定义及理解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三个方面理解:1) 系统由若干元素组成元素。

2) 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3) 系统有一定的功能,特别是人造系统总有一定的目的性。

2.系统的思想1) 突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 等级等级层次结构是复杂系统最合理的组织方式3.系统的分类1) 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框架结构、钟表机构、控制装置、开放系统、低级有机体、动物、人社会文化系统、超越系统。

底层三级是物理系统,中间三级是生物系统,高层三级是最复杂的人类社会及宇宙系统。

2) 按系统的起源分类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人工物理系统、人工抽象系统和人类活动系统)3) 按系统的抽象程序分类实体系统、概念系统、逻辑系统4)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开放系统(指与其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的系统)、封闭系统(是与环境没有任何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4.系统的特性1)系统的整体性2)系统的目的性3)系统的稳定性4)系统的突变性5)系统的自由组织性6)系统的相似性第二节信息1.信息的定义1)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2) 信息与数据可看作原材料和成品的关系2.信息的基本属性1) 事实性2) 扩散性3) 传输性4) 共享性5) 增值性6) 不完全性7) 等级性8) 滞后性3.人进行信息处理的特点1) 人需要反馈2) 人需要一些多余的信息3) 人们需要信息的压缩4) 人们需要的口味各异5) 人需要非口语的信息输入4.信息对管理的基础作用,可以由管理基本职能中信息的重要作用来说明1) 信息是制定计划的基本依据2) 信息是组织实施的保证3) 信息是调节控制的指示器4) 信息是激励职工的依据5) 信息是领导指挥的基础6) 信息是决策的关键因素5.西蒙建立的决策过程的基本模型的三个阶段1) 情报阶段 2) 设计阶段 3) 抉择阶段6.结构化决策的定义结构化决策,是指建立在清楚的逻辑基础上的决策。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总结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总结

1.一个计算机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描述是否正确8.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9.系统的特性(选择):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层次性系统的目的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突变性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的相似性10.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各种软件技术,各种理论和方法于一体,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11.信息系统功能(5个)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提供12.信息系统与软件区别:信息系统一定是面向企业的,即使是同类型的企业,所建立的信息系统也有很大的差别;软件则可能面向一类企业或者一类问题。

这直接导致了信息系统工程与软件工程的差异。

13.评价信息系统标准(5个):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的效率信息服务的质量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系统是否易于改动14.常见的CASE工具:ERwin、PlayCASE、Rose2000、Visio2003、Power Designer15.诺兰模型1)初装:企业购买计算机用于管理部门。

特点:数量少、未联网、无系统2)蔓延:管理部门大量使用计算机。

特点:数量多、小范围联网、无系统3)控制:管理部门有意识规划全单位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并引入专项信息管理系统4)集成:企业整体有规划的建设全方位的整体信息系统,来辅助全企业提高管理效率5)数据管理:针对数据进行协调一致和深入使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6)成熟:满足组织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16.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由IBM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

它将信息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进行规划。

17.BSP方法的特点:采用了企业过程的概念,将任何一种企业从逻辑上定义出一组过程。

过程只与产品和服务有关,与企业机构和组织结构无关。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九章习题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九章习题答案

第九章课后习题一、简答题1.详细设计和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包括哪些基本工作?答:详细设计是在体系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深入到各子系统内部的细节设计工作。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之后,需要着手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的工作包括(1)业务对象模型设计(2)功能逻辑设计(3)类的设计,类关系的设计(4)类的优化2.功能逻辑设计包括哪几部分的工作?答:第一,提取功能用例涉及的类;第二,绘制功能逻辑类图;第三,分析交互信息,得出功能逻辑交互图。

3.数据库设计分为哪几个步骤?信息需求业务需求处理需求4.什么叫持久型类?答:持久型实体类一般需要数据库技术实现。

采用对象数据库最直接,关系数据库最成熟。

系统中的一个实体类,与数据库中的一个关系表相对应。

5.什么叫用户界面?用户界面设计包括哪些工作?答:是人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操作方式,即用户与机器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介,其中包括输入和输出,也叫人机界面。

工作包括界面需求分析、输入设计、输出设计、屏幕界面设计和编写用户手册等工作,二、填空题1.业务对象模型设计、功能逻辑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

2.对象的属性设计、关系设计3.批输入、联机输入。

4.注册界面、主控界面、数据处理界面、信息查询界面三、选择题1 C2 D3 C4 B四、思考题1.简述业务对象模型在系统设计中的作用。

答:业务对象是从业务领域中提取的业务实体,这些业务对象将作为信息系统中软件的基本构成元素,并作为信息系统中公用的实体类。

业务对象是功能逻辑设计的基础;业务对象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业务对象模型设计的工作有提取业务对象;对象属性设计;对象基本操作设计;对象关系设计;建立业务对象模型。

在系统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2.简述功能逻辑设计与需求分析阶段的功能分析的关系。

答:功能逻辑设计是对在需求阶段确定的用用例描述的系统功能,设计它的实现逻辑。

一个子系统能够完成它所跟踪的用例的功能。

完成用例功能,实现其操作,就是信息系统中若干个类中的对象,通过操作的执行和相互之间消息发送来实现用例的功能。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

1、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IS)是特指在经济或社会的组织中,以满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设备、技术、人员与机构在内的综合系统。

信息系统是各种类型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信息决策系统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总称。

2.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答:(1)从概念上来看: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管理者、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存储器和信息传输通道6个部分组成(2)从企业信息管理角度来看:按照企业信息管理职能或管理层次,可以将信息系统从纵向和横向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关,共同作用构成了复杂的信息系统。

①基于管理层次的组成,一般来说,管理层次从纵向角度大体可以分为战略规划,战术管理和业务处理3层②基于管理职能的组成,从企业管理职能角度看,可以将信息系统横向划分为不同子系统,主要包括市场销售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物资供应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研究开发子系统。

4.当代信息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他和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1)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2)经济全球化3)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7.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有何关系?企业的决策者们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应该将信息系统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

信息系统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使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与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一致。

企业管理者应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以企业长期利益实现为目标,结合企业当前的计划指标,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更深层次地考虑信息系统规划中的问题,要注意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组织战略规划之间的协调关系。

8.信息系统规划的实施方法具体包括哪些?答:(1)业务系统规划法(BSP)是通过全民调查、分析组织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重点问题及相应解答 重要解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重点问题及相应解答 重要解析

实体之间的关系有几种?举例说明 实体集间的联系: 1:1 1:m 举例 一个学生一个学号 举例 一个班级多个学生
m:n 举例 一个运动员可以参加多个项目 一个 项目可以多个运动员参加。
有人这样说:“并不是技术创造了竞争优势, 而是应用技术的管理流程创造了竞争优势”, 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 法。
信息系统的研究要素有哪些?目标是什么? 信息系统的研究要素包括三个方面:信息、信息 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和人。 目标是沟通人与信息之间的桥梁。
五力模型
五力模型是用来分析一个行业的吸引力的模型。 其包括五个方面,新竞争者的威胁、买方的议 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 的威胁以及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1
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特征有哪些?
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的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 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特征为1、载体依附性 2、价值性 3、时效性 4、共享性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信是一个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适应于战略层管理者的信息系统的目标在于帮 助高层管理者进行长期战略制定
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流程 ,技术只是手段。
5
结合下面的关系数据库表,阐述关系数据库的 基本要素
学号 9602001 姓名 黄丽萍 王少颂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8.01.04
9602002
9602003
王百灵


1979.05.06
1977.06.08
基本要素是实体、字段、记录、主键和约束 实体就是数据表 、字段就是每个列名、记录就 是横向数值、主键就是学号 约束就是格式
用ER图来描述如下场景:学生选修课程 实体:学生(学号,姓名) 实体: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关系:选修(学生,课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重点整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重点整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重点整理第1章系统思想1.系统的定义:2.系统结构:3.功能:4.系统的分类:(1)(2)(3)(4)5.系统整体性:6.怎样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7.系统的层次性:8.系统目的性:9.系统的稳定性:10.系统工程方法的基本思路是:11.系统突变性:12.系统的自组织性:13.怎样理解系统的自组织性:14.系统的相似性:15.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者之间的关系:16.系统工程方法的内容:17.软系统:18.方法论:19.为什么说硬件系统不能很好的解决软件系统问题:20.W SR方法论的7个步骤:第2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信息的定义:2.数据:3.信息具有哪些基本属性:4.信息和管理的关系:5.根据管理的层次,关系信息可以划分为哪三类?6.怎么理解信息管理的狭义和广义概念:7.信息系统就是()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8.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9.按照技术发展,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哪几类:10.M RP:11.E RP:12.C RM:第3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1.信息系统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比一般技术工程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这是因为:2.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过程,表现在:3.系统模型:4.列举常用的信息系统模型:5.信息系统建模的目的:6.信息系统为哪些方面建模:7.UML:8.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9.信息系统的研制可以划分为哪5个阶段:10.信息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11.信息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12.基于生命周期的开发方法及他们各自适用于什么类型的项目:13.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14.为什么说项目失败时领导原因占主要:15.系统开发的开方方式,及各自适用的场景:16.C ASE:1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4章系统规划1.为什么要进行系统规划:2.系统规划的任务:3.系统规划具有哪些特点:4.系统规划的原则:5.信息系统战略规划:6.战略目标集转移法:7.企业系统规划法:8.企业中的资源可以分为哪三类:9.关键成功因素:10.关键成功因素的步骤:11.价值链分析法的基本步骤:12.I T治理:13.为什么要进行IT治理:14.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过程划分:15.什么是“可行性”:16.可行性论证的内容:第5章系统分析概述1.系统分析:2.系统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3.系统分析员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4.系统分析的困难主要来自哪三个方面:5.对现有系统的问题分析包括哪些内容:第6章流程建模1.过程和流程的区别:2.业务流程图:3.BPR:4.BPM:5.BPR和BPM的区别:6.BPM的五个生命周期:7.如何提高数据流图的易理解性:8.数据字典:第7章用例建模1.用例的概念:2.参与者:3.主要参与者和次要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第8章领域对象建模1.面向对象方法的发展:2.类是实例的关系:3.封装:4.使用封装的好处:5.消息:6.“消息”带来的好处:7.继承带来的好处:8.多态的优点:9.识别领域对象的方法:10.理解类,抽象类,接口,类和实例间有什么关系:第9章系统设计概述1.系统设计包括:2.系统设计:3.系统设计的目标:4.良好的结构设计有什么特点:5.结构化设计方法,面向对象设计方法,面向服务设计方法的共同点:6.对系统设计师的素质要求:7.总体设计:8.总体设计包括的内容:9.详细设计:10.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如何体现:第10章系统总体设计1.架构的概念:2.架构模式:3.分层的含义:4.MVC架构:5.软件架构:6.包:7.层,包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8.构件:9.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10.结构图的主要成分:11.模块间的耦合:12.影响模块间耦合程度的因素:13.模块间的内聚:14.根据架构设计的类有哪些:15.顺序图:16.顺序图的基本元素:17.服务:18.S OA:19.设计原则:20.设计模式:第11章系统详细设计1.详细设计的任务:2.数据输入的三种模式:3.自动识别技术有哪些:4.UI设计:5.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6.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详细设计可以使用什么模型或工具:7.数据库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8.选择计算机系统的依据:第12章系统实施1.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有哪些:2.结构化实现方法有什么好处:3.版本的划分需要考虑哪些问题:4.一般认为好程序应具备哪些素质:5.怎么提高程序的可读性:6.7种测试用例的设计技术:7.系统转换有哪几种方式,每种方式的优缺点:第13章系统维护与管理1.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维护:2.系统维护的内容:3.系统维护的类型:4.对系统的修改应执行哪些步骤:5.系统的可靠性:6.系统的安全性:7.影响信息系统的因素:8.系统监理和监理工作的分类:9.审计的基本方法有哪4种:10.系统评价包括哪些内容:第14章信息系统工程新进展1.云计算:2.云计算的基本特征:3.云计算的关键技术有哪些:4.IaaS:5.SaaS:6.Paas:7.云计算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和面临的挑战:2020年7月23日guyue 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1章一、填空题1. 整体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目的性自组织性相关性2. 整体性二、选择题1. A2. C三、问答题1. 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 统的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目的性、自组织性以及相关性。

举例略。

3. 略。

第2章一、填空题1. 信源信宿载体2. 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3. 客观性传递性时效性时滞性共享性二、选择题1. C2. A3. B三、问答题1. 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客观性、传递性、时效性、时滞性、共享性。

2. 信息系统的开发经历了以处理为中心、数据为中心、以对象为中心和以模型为中心的四个阶段。

以处理为中心的阶段,数据与程序是一体的,没有独立的数据库,主要用于完成特定的任务,数据各自孤立,无法共享。

这个阶段出现了结构化设计方法和模块化技术。

以数据为中心的阶段,数据与程序分离,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应用程序通过访问数据库,获取所需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各种应用程序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数据的可重要问题。

以对象为中心的阶段,它把信息系统中所有要素看作对象,对象由数据(属性)和处理(方法)构成,持久性对象的数据存贮在数据库中,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影射(Mapping)转换为软件对象。

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本阶段强调软件的可重用。

以模型为中心的阶段,基于信息模型开发软件产品。

UML作为一种标准的建模语言,用于建立软件及信息系统的信息模型,并利用软件工具实现软件开发的正向工程(Forward Engineering)和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乃至知识库的管理。

这一阶段强调模型和解决方案(模式)的可重用。

3.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及其机理为对象,研究系统的类型、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系统科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概念,即关于系统的一般思想和理论。

四川自考02134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及重点总结第七章

四川自考02134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及重点总结第七章

第七章用例建模如何理解用例和参与者?业务流程图中的活动是否都可以理解为系统用例?要正确的识别参与者,最有效的方法是分析系统与外界的交互。

除把直接使用系统的人员确认为参与者外。

凡是与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包括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交换)的外部事物均可以被确认为参与者。

外部事物指的是:人员、设备、外部系统、事件。

识别用例有两种方法(1)根据与参与者有关的服务请求或事件。

(2)根据参与者的职责,是系统应完成的任务,帮助我们识别系统的用例基于用例的需求分析步骤:1,例举出候选需求。

2,理解系统的语境。

3,捕获功能性需求。

4,捕获非功能性需求用例:是对于一组动作序列的描述,系统执行这些动作会对特定的参与者产生可观测的,有价值的结果。

用例就是需求,通过用例名称可以表达系统要完成的工作。

对于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用例和用例模型有什么意义?1,用例是对系统需求(主要是功能需求)的规范化的描述,用例模型是面向对象分析的关键输入。

2,用例图及用例的事件流描述集中体现了系统责任。

3,通过用例建立交互图。

交互图是用例的具体实现。

什么是参与者,怎么确定参与者?参与者是系统之外与系统进行交互的任务事物,在UML中用小人表示。

根据职责重要程度,参与者分为主要参与者和次要参与者。

开发用例的重点是要找到主要参与者。

确定参与者的方法:1,考虑使用系统的人。

2,考虑系统所连接的外部硬件。

3,考虑与该系统进行通信的其他信息系统。

只有在执行系统功能时与信息系统进行实时交互的人员才能被当做参与者,而不是所有与功能相关的人员。

参与者的泛化:某些情况下,参与者的角色可以共享,一种角色可以拥有另一种角色的全部行为。

这两个参与者在系统功能中有明确的区分,所以不能合并为一个参与者,它们之间构成的关系称为参与者的泛化。

UNL用例图描述用例,参与者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用例主要的内容是文本(用例体),而不是图表(用例图)。

用例建模的主要工作是书写用例规约(use case specification).用例规约至少包含:用例名,参与者,目标,前置条件,事件流,后置条件。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习题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习题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习题第一章: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哪些特征?信息、数据、知识有何区别?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

信息具有客观性、等级性、时效性、价值性、共享性、传递性。

区别:在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信息,在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数据是信息的起源,信息是知识的原料,知识是信息加工提炼的结晶。

2、简述系统的含义及特征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的若干相互联系和相h作用的要素组成并成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特征:集合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3、简述信息化和信息资源的含义信息化: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信息资源:广义指信息资源及其有关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狭义指信息内容本身所构成的信息有序化集合、是广义的信息资源的基础和主要构成。

4、简述什么是信息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意义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意义:信息管理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信息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信息管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信息管理是人类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必要基础。

5、简述标准化及其在信息工程中的作用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现高效率的社会生产的一项重要保证。

作用: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标准化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而标進化正是这种交流和共享的基础》标准化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保证了在网络建立.系统开发、设备生产和资源共享等方面能促进相互一致或协调。

6、简述组织中信息系统的类型及其联系事务处理系统、知识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经理信息系统联系:TPS直接与外界进行最基础的数据交换,是企业基本运行数据的直接输入,TPS是组织中其他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EIS 则是下层信息的接收者,其他类型的系统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的信息交换。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题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信息系统导论一、名词解释1.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决策或行为具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2.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3.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数据业务、管理和决策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

4.决策支持系统:这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交叉管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控制论等学科运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等理论和方法,辅助支持企业,决策活动的信息系统。

二、选择题1.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是(D)A.信息输入与输出B信息处理C信息控制D信息循环2.决策的基础(C)A管理者B客户 C 信息D规章制度3.下列是分布式系统缺点是(D)A难于发挥用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B应变能力差C系统难于扩展D安全控制难度大4.集中式系统的缺点是(C)A不利于安全控制B应变能力差C不利于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D不利于人员素质的提高5.以下不是B/S结构特点的是(B)A 客户端统一B速度快C开放性强 D 易于管理和维护6.系统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调节自身的行为,达到与环境平衡和适应,这是指系统的(A)A 动态性B 目的性C 整体性D 相关性三、简答题1.简述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答: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于接收者的决策或行为具有现实或潜在意义。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指数字,而且还包括文字、图形、声音等。

数据本身没有意义,具有客观性。

数据要经过处理和解释才有意义成为信息。

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2. 决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答:决策系统分为情报阶段、设计阶段、抉择阶段。

3.简述信息系统的功能。

答:1)、信息处理:这是信息系统必备的基本功能,它一般包括信息的收集和输入、传输、存储、处理及输出。

2)、业务处理:这是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

信息系统分析与开发设计(梁昌勇主编)课后习题总结

1、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IS)是特指在经济或社会的组织中,以满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设备、技术、人员与机构在内的综合系统。

信息系统是各种类型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信息决策系统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总称。

2.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答:(1)从概念上来看: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管理者、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存储器和信息传输通道6个部分组成(2)从企业信息管理角度来看:按照企业信息管理职能或管理层次,可以将信息系统从纵向和横向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关,共同作用构成了复杂的信息系统。

①基于管理层次的组成,一般来说,管理层次从纵向角度大体可以分为战略规划,战术管理和业务处理3层②基于管理职能的组成,从企业管理职能角度看,可以将信息系统横向划分为不同子系统,主要包括市场销售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物资供应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研究开发子系统。

4.当代信息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他和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1)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2)经济全球化3)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7.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有何关系?企业的决策者们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应该将信息系统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

信息系统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使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与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一致。

企业管理者应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以企业长期利益实现为目标,结合企业当前的计划指标,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更深层次地考虑信息系统规划中的问题,要注意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组织战略规划之间的协调关系。

8.信息系统规划的实施方法具体包括哪些?答:(1)业务系统规划法(BSP)是通过全民调查、分析组织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总结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总结

1.一个计算机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描述是否正确2.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3.系统的特性(选择):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层次性系统的目的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突变性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的相似性4.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各种软件技术,各种理论和方法于一体,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5.信息系统功能(5个)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提供6.信息系统与软件区别:信息系统一定是面向企业的,即使是同类型的企业,所建立的信息系统也有很大的差别;软件则可能面向一类企业或者一类问题。

这直接导致了信息系统工程与软件工程的差异。

7.评价信息系统标准(5个):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的效率信息服务的质量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系统是否易于改动8.常见的CASE工具:ERwin、PlayCASE、Rose2000、Visio2003、Power Designer9.诺兰模型1)初装:企业购买计算机用于管理部门。

特点:数量少、未联网、无系统2)蔓延:管理部门大量使用计算机。

特点:数量多、小范围联网、无系统3)控制:管理部门有意识规划全单位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并引入专项信息管理系统4)集成:企业整体有规划的建设全方位的整体信息系统,来辅助全企业提高管理效率5)数据管理:针对数据进行协调一致和深入使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6)成熟:满足组织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10.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由IBM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

它将信息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进行规划。

11.BSP方法的特点:采用了企业过程的概念,将任何一种企业从逻辑上定义出一组过程。

过程只与产品和服务有关,与企业机构和组织结构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IS)是特指在经济或社会的组织中,以满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设备、技术、人员与机构在内的综合系统。

信息系统是各种类型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信息决策系统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总称。

2.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答:(1)从概念上来看: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管理者、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存储器和信息传输通道6个部分组成(2)从企业信息管理角度来看:按照企业信息管理职能或管理层次,可以将信息系统从纵向和横向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关,共同作用构成了复杂的信息系统。

①基于管理层次的组成,一般来说,管理层次从纵向角度大体可以分为战略规划,战术管理和业务处理3层②基于管理职能的组成,从企业管理职能角度看,可以将信息系统横向划分为不同子系统,主要包括市场销售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物资供应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研究开发子系统。

4.当代信息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他和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1)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2)经济全球化3)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7.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有何关系?企业的决策者们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应该将信息系统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

信息系统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使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与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一致。

企业管理者应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以企业长期利益实现为目标,结合企业当前的计划指标,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更深层次地考虑信息系统规划中的问题,要注意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组织战略规划之间的协调关系。

8.信息系统规划的实施方法具体包括哪些?答:(1)业务系统规划法(BSP)是通过全民调查、分析组织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

(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就是要识别联系于系统目标的主要数据类及其关系,与BSP 方法想相反,CSF方法的思路不是全面分析,而是重点突破。

(3)战略目标急转化法(SST)就是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等组成。

第二章2.生命周期法开发流程有哪些环节?答:(1)信息系统规划(ISP)是信息系统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信息系统的建设往往投资大、耗时长,规划不好不仅对自身造成损失,由此引起企业运行不好的间接损失就更加巨大。

内容包括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和可行性分析(2)系统分析是应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对已选定的对象与开发范围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际调查和科学分析。

(3)系统设计,该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做什么”,即明确系统的功能组成,这一阶段建立了系统的逻辑模型。

(4)系统实施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要把物理模型装换为可时间运行的为物理系统,交付用户使用。

(5)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运行指信息系统业务过程和应用程序逐日、持续的运行,直至生命周期结束,被新的信息系统所代替,维护的内容主要包括程序的维护,数据的维护,设备的维护和系统恢复。

3.常见的信息系统开发模型有哪些?答:(1)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6个基本活动。

(2)螺旋模型:采用一种周期性的方法来进行系统开发,这回导致开发出来总众多的中间版本。

(3)增量模型:从何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和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该模型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个线性序列产生软件的一个科发布的“增量”。

(4)喷泉模型:是一种用户需求为动力,已对象为驱动的模型,主要用于描述就面对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5)快速原型模型:快速原型是利用原型辅助软件开发的一种思想,经过简单快速分析,快速实现一个系统原型,用户与开发者在使用原型过程中加强通信与反馈没通过反复评价和改进原型,减少误解,弥补漏洞,适应变化,最终得到高质量的软件。

5.比较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现代的有什么不同。

第三章6.什么是数据流程图,主要的符号及其意义是什么?用P 表示处理,用D 表示数据流,用F 表示数据存储,用S 表示外部实体外部实体:是系统之外的,又与系统有联系的人或事物。

数据处理:是对数据的逻辑处理,也是数据的变换过程。

数据流:表示流动着的数据,是处理功能的输入和输出。

数据存储:指通过数据文件、文件夹等存储数据。

9.简述数据字典中的条目。

1)数据项数据项又称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用于描述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

3)数据流 数据流是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组成。

4)数据存储数据存储中只描述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而不涉及它的物理组织。

5)处理逻辑处理逻辑的定义仅对数据流程图中最底层的处理逻辑加以说明。

6)外部实体外部实体是信息系统数据的来源和去向。

(a) 外部实体(b) 数据处理(c) 数据流 (d) 数据存储10.按下列文字描述,绘制数据流程图。

11.对下述问题绘制决策树、决策表。

答:(1) 决策树当年考核情况 去年考核情况 应采取行动 优 奖金500元 优其他 奖金400元 优 奖金300元 良 良 奖金250元 其他 奖金200元合格 所有 奖金100元不合格 所有 无奖金第五章1.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总体设计:总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完成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即在目标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把系统分解为若干功能单一、彼此相对独立的模块,形成系统的模块结构,包括模块的组成、模块的功能和模块间的相互关系。

1. 模块结构设计将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确定模块间的调用关系;确定模块间的接口,即模块间数据的传递。

2.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DBMS的选择等。

3. 总体数据库设计总体数据库设计是系统开发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系统的质量及一些整体特性基本上是由这一步决定的。

系统越大,总体数据库设计的影响越大。

详细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的任务是在系统总体设计的指导下,对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具体的物理设计,使系统总体设计阶段所作的各种决定具体化。

在详细设计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有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人机界面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

3、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1)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一个多层次的模块化结构2)每一个模块尽可能独立即尽量使每个模块成为一个独立的组成单元,使模块之间的联系降到最低程度。

3)可用直观的工具来表达系统的结构结构化方法为系统开发人员提供了一套简明的图形表达工具,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存储规范化、数据立即存取图以及功能分析的表达方法,包括决策树、决策表和结构式语言等。

4、流程重组与设计的概念及原则。

答:企业流程重组(BPR)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使成本、速度、质量、和服务等企业的关键性能取得根本性的改善,并得到迅速发展而被广泛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

流程重组与设计的原则:①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对企业的管理结构、工作程序、协作关系、经营方向及产品结构等做大规模的调整,以求显著地改善企业的效率。

②注重整体流程最优化的系统思想。

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④实施企业再造,从旧企业组织规则、方法和过程中完成突变需要全新的思维方式。

⑤企业再造还需要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人际关系、激励机制和行为模式等全面的调整甚至根本性的转变。

11、试述模块间耦合和模块内部聚合的几种形式。

答:模块耦合是衡量一个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相互作用程度的指标。

如果你两个模块中的每个模块无需另外一模块的存在而能独立工作,则他们彼此都没有联系和依赖,模块耦合程度为零。

模块耦合包括四种类型: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部耦合。

模块聚合是用来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间整体统一性的指标,他具体描述一个模块功能专一性的程度。

模块内部聚合有七个等级,分别为:功能聚合、顺序聚合、数据聚合、过程聚合、时间聚合、逻辑聚合、偶然聚合。

答:模块聚合:(1)功能聚合;一个模块只完成一个单独的、能够确切定义的功能。

(2)顺序聚合;一个模块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执行几个处理功能,且一个处理功能所产生的输出数据直接成为下一个处理功能的输入数据。

(3)数据聚合;一个模块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处理功能,都使用相同的输入数据或产生相同的输出数据,且其中各个处理功能是无序的。

(4)过程聚合;一个模块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处理功能各不相同,彼此也没有什么关系,但它们都受同一个控制流支配,决定它们的执行次序。

(5)时间聚合;一个模块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处理功能和时间有关,即在同一时间内执行,典型的有初始化模块和结束模块。

(6)逻辑聚合;一个模块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处理功能彼此无关,但处理逻辑相似。

(7)偶然聚合;一个模块由若干个并不相关的功能偶然地组合在一起。

模块耦合:(1)数据耦合;两个模块之间通过调用关系来传递信息,相互传递的信息是数据。

数据耦合联系简单,耦合程度低,模块的独立性强。

(2)控制耦合;两个模块之间,除了传递数据信息外,还传递控制信息。

(3)公共耦合;当两个或多个模块通过一个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时,它们之间的耦合称为公共耦合。

(4)内容耦合;一个模块不经调用直接使用或修改另一个模块中的数据,修改其中一个模块时,必然直接影响到另一个模块,甚至产生连锁反应或波动现象。

第六章系统的面向对象设计2、面向对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面向对象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①设计软件体系结构,定义系统的高层划分,确定主要组件及其接口。

②详细设计类或接口。

对分析模型中获得的概念类的属性和方法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含有数据类型、可见性、方法参数等完整内容的设计类图。

设计用户界面原型,并根据界面绘制程序执行的交互图。

③设计数据库接口,解决面向对象模型到数据库模型的过渡。

3、设计类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根据第4章问题讨论6中建立的选课系统用例图,绘制出设计类图。

设计阶段要讨论的类或对象称为设计类,也叫软件类。

设计类的主要工作是对类属性、方法及类关系等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含有数据类型、可见性、方法参数等完整内容的设计类图。

5、构件图的作用是什么?构件与类的区别是什么?答:(1)组件图用于对面向对象系统的物理方面建模,建模的时候要找出系统中存在的组件、接口以及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

(2)不同:①类表示的是逻辑的抽象,而组件是存在于计算机中的物理抽象。

也就是说,组件是可以部署的,而类不行。

②组件表示的是物理模块,而不是逻辑模块,与类处于不同的抽象级别。

甚至可以说,组件就是由一组类与协作组成的③类可以直接拥有操作和属性,而组件仅拥有可以通过其接口访问的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