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1377-2013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2013消防系统技术规范(技术规格说明书)

2013消防系统技术规范(技术规格说明书)

消火栓系统装置 ................................................................................................................................... 5 第一节 总则.................................................................................................................................... 5 第二节 产品.................................................................................................................................... 6 第三节 实施.................................................................................................................................... 8 自动喷淋系统装置 ............................................................................................................................... 9 第一节 总则.................................................................................................................................... 9 第二节 产品.................................................................................................................................. 10 第三节 实施.................................................................................................................................. 11 气体灭火系统装置 ............................................................................................................................. 12 第一节 总则.................................................................................................................................. 12 第二节 产品及实施...................................................................................................................... 12 便携式灭火器...................................................................................................................................... 18 第一节 总则.................................................................................................................................. 18 第二节 产品.................................................................................................................................. 18 第三节 实施.................................................................................................................................. 18 自动和手动火灾报警系统 ................................................................................................................. 20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总则.................................................................................................................................. 20 需报送之文件.................................................................................................................. 20 系统说明.......................................................................................................................... 21 设备规格.......................................................................................................................... 23 实施.................................................................................................................................. 31

GBZ 130-2013医院放射防护基本要求

GBZ 130-2013医院放射防护基本要求

• X射线设备机房防护设施的技术要求−

【解读】
明确机房所指范围
明确一机一室
提出有效使用面积、
最小单边长度要求
X射线机房(照射室)使用面积及单边长度
X射线设备机房屏蔽防护应满足的要求:
【解读】
增加了可不使用带有屏蔽防护机房的条件,应是或/且关系
不同类型X射线机房的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
2.5μSv/h
2.5μSv/h
0.25mSv
【解读】
增加了机房外剂量率和累积剂量的控制指标


置动力通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患者和受检者不应在机房内候诊;非特殊情况,检查过程中
【解读】
明确提出观察窗或摄像监控装置要求
明确提出应设置动力通风装置(排风扇、送风功能的空调等均可)
明确提出不能室内候诊

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应设警示语句;机房门应有闭门装置,且工作状态指示灯和与机房相通的门能有效联动−
【解读】
明确提出防护设
施要求
明确提出模拟定
位设备机房的防
护设施要求
类要求的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
0.25mmPb
0.5mmPb
【解读】
明确提出配备防护用品的种类(最低要求,注意或的
选择和使用)
明确提出配备防护用品的铅当量要求(成人、儿童)
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置要求
或可调节防护
或可调节防护选配:铅橡胶帽
或铅防护屏风
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置要求(续)
选配:铅橡胶颈套、或铅防护屏风
选配:铅橡胶颈套、
选配:铅橡胶手套选配:移动铅。

安防施工技术规范2013

安防施工技术规范2013

安防施工技术规范第一章安全防范工程施工一、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符合下列要求方可进场施工:1. 施工对象已基本具备进场条件,作业场地、安全用电等均符合施工要求.2. 施工区域内建筑物的现场情况和预留管道预留孔洞、地槽及预埋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3。

使用道路及占用道路(包括横跨道路)情况符合施工要求。

4。

允许用杆架设的杆路及自立杆路的情况清楚,符合施工要求。

5. 敷设管道电缆和直埋电缆的路由状况清楚,并已对各管道标出路由标志。

6. 当施工现场有影响施工的多种障碍物时,应提前清理。

二、对施工准备进行检查,符合下列要求方可施工:1。

设计主体和施工图纸齐全。

2。

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包括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质量标准及验收标准。

3. 设备、器材、辅材、工具、机械以及通讯联络工具等应满足连续施工和阶段施工的要求.4. 有源设备应通电检查,各项功能正常.第一节工程施工工程施工应按正式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若确需局部调整和变更的,须填写更改审核单或监理单位提供的更改单,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施工中应做好隐蔽工程的施工验收,管线敷设时,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会同设计、施工单位对管线敷设质量进行随工验收,并填写“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或监理单位提供的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

一、线缆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机械损伤的电缆或改扩建工程使用的电缆可采用沿墙明敷方式.2)在新建的建筑物或要求管线隐蔽的电缆应采用暗管敷设方式.3) 下列情况可采用明管配线:a)易外部损伤。

b) 在线路路由上,其它管线和障碍物较多。

c)在易受电磁干扰或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

4)电缆和电力线平行成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

3米,电力线与信号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5)敷设电缆时,多芯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6倍,同轴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15倍.6) 电缆沿支架式在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牢固固定:a) 电缆垂直排列或倾斜度超过45°时每一个支架上。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SL714-201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SL714-2015

SL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714-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afety Protection Facility forConstruction of Water and Hydropower Projects2015-05-22发布2015-8-22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ICS 93.160P59根据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的安排,按照SL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11章,主要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及使用的相关要求。

本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有:3.2.10条、3.3.6条、3.5.3条、3.7.3条第6款、3.7.4第7款、3.10.10条、3.12.5条、4.1.4条第9款、4.2.4条第1款、4.2.5条第4款、4.3.2条第1款、6.1.1条第3款、7.1.14条第4款、7.2.1条第7款、8.1.2条第3款、10.1.2条、10.1.7条第10款、10.1.11条、11.1.2条、11.1.7条、11.2.6条、11.3.1条。

以黑体字标识,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安全监督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安全监督司本标准主编单位:三峡大学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心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霞忠蔡启龙王甲谭华郑平龙月林晋良海马照云朱忠荣李福生张玉莉梅骏范仁华刘洋王建平向玉华吴新霞朱波张东海魏峰涛汪金生蒋文龙苏孝敏裴金勇傅夏冰汪静姚祖兴本标准技术内容审查人:郭潇钟卫领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陈昊1总则 (3)2术语 (4)3基本规定 (5)3.1施工区域 (5)3.2作业面 (6)3.3通道 (9)3.4临建设施 (10)3.5施工设备、机具 (11)3.6施工支护 (12)3.7施工供电 (13)3.8施工供风 (16)3.9施工供、排水 (16)3.10施工载人的提升机械与装置 (17)3.11施工环境与职业卫生 (18)3.12安全防护用品 (21)3.13季节施工 (21)4工地运输 (22)4.1水平运输 (22)4.2垂直运输 (23)4.3缆机运输 (24)4.4大型起重机械安装与拆除 (25)5土石方工程 (26)5.1土石方明挖 (26)5.2土石方填筑 (27)5.3洞室开挖 (27)5.4砌筑工程 (29)6基础处理 (30)6.1灌浆 (30)6.2桩基础、防渗墙和振冲加固 (30)7砂石料与混凝土生产 (32)7.1砂石料生产 (32)7.2混凝土生产 (33)7.3输送 (34)8混凝土工程 (36)8.1模板工程 (36)8.2钢筋工程 (37)8.3混凝土浇筑 (37)8.4锚固工程 (39)9疏浚与吹填工程 (40)9.1施工设备 (40)9.2疏浚 (40)9.3吹填 (41)9.4水下爆破 (41)10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制作与安装 (44)10.1金属结构制作 (44)10.2金属结构安装 (47)10.3启闭机设备安装及调试 (49)11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50)11.1电站主机设备安装 (50)11.2电气设备安装 (51)11.3机电设备调试 (52)标准用词说明 (53)条文说明 (54)1总则1.0.1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水平,实现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促进行业发展,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实际,制定本标准。

2013年3月起实施的标准

2013年3月起实施的标准

1 6 GB / T 1 5 6 2 3 . 3 — 2 0 1 2 1 7 GB T i 1 6 6 3 0 — 2 0 l 2
l 8
1 9
G B T i l 6 9 4 0 - 2 0 1 2
G B , r 1 7 4 7 7 — 2 0 l 2
滚动轴承套筒型直线球轴承外形尺寸和公差
GB / T 6 0 7 5 . 1 - 2 0 1 2 G B / T 7 6 3 1 . 1 3 — 2 0 1 2 GB / T 8 9 2 6 — 2 0 1 2 GB 7 1 "9 7 9 3 — 2 0 1 2 GB 厂 I 'l 0 7 1 6 — 2 0 1 2
热强钢焊条
机械振动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评价机器的振动第 1部分 :总则 润滑剂 、工业用油和有关产品 ( L类) 的分类第 1 3部分 :A组 ( 全损耗系统) 在用 的润滑油不溶物测定法 热喷涂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锌 、铝及其合 金 同步带传动汽车 同步带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 8部分 :用紫外荧光光度法测定 总硫含量 金属及其它无机覆盖层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镉 电镀层 天然气取样导则 机械 冲击试验机性能特性 液压传动 电调制液压控制阀第 3部分 :压力控制 阀试验方法 冷冻机油
2 0 G B T i 1 9 8 6 9 . 2 — 2 0 1 2 2 l 2 2 2 3 2 4 2 5 2 6 GB , r 1 9 8 7 6 — 2 0 1 2 G B / T 2 8 7 6 6 — 2 0 l 2 GB / T 2 8 7 6 7 — 2 0 1 2 GB T i 2 8 7 6 8 — 2 0 1 2 GB T i 2 8 7 6 9 — 2 0 1 2 G B i T 2 8 7 7 0 — 2 0 1 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安全)2013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安全)2013年版
3、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9.0.14
安全使用
当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开挖脚手架基础下的设备基础或管沟时,必须对脚手架采取加固措施。
标准名称
条款及其
关键词
条 文 内 容












︵JGJ
162
︱2008

5.1.6
杆件长细比
1、受压构件长细比:支架立柱及桁架不应大于150;拉条、缀条、斜撑等联系构件不应大于200;2、受拉构件长细比:钢杆件不应大于350:木杆件不应大于250。
9.0.3
架体荷载
门式脚手架与模板支架作业层严禁超载。
9.0.4
架体荷载
严禁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混凝土泵管、年糕平台等固定在门式脚手架上。
9.0.7
架体基础
在门式脚手架使用期间,脚手架基础附近严禁进行挖掘作业。
9.0.8
安全使用
满堂脚手架与模板支架的交叉支撑和加固杆,在施工期间禁止拆除。
9.0.14
1架体的拆除应从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杆件必须按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顺序进行拆除;

2013标准规范

2013标准规范

GB2894-2008
2008-12-1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GB5725-2009 GB6095-2009 GB3787-2006 JGJ46-2005 JGJ146-2004 GB8978-1996 GB3838-2002 GB3095-1996 GB15618-1995 GB 3096-2008 GB 10070-88 GB18597-2001 GB18599-2001 CJ 3082-1999 GB16297-1996 GB50325-2010 JGJ46-2005
2002.1.1 2002.1.1 2010.6.1 2002.1.1 2012-10-1 2009-10-1 2009-9-1 2008-12-1 2008-12-1 2010-7-1 2009-12-1 2010-6-1 2010-7-1 2010-12-1 2008-2-1 2008-11-1 2010-6-1 2009-5-15 2012-7-1 2012-7-1 GB12523-90、GB12524-90 2010.7.1 2009.6.1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30 13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用胶黏剂中有 GB 18587-2001 2001.12.10 害物质释放限量 GB 18588-2001 2001.12.10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限量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水性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用外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 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高处作业分级 GB24410-2009 GB6566-2001 GB50618-2011 GB50496- 2009 GB50497-2009 JGJ160-2008 JGJ162-2008 JGJ190-2010 JGJ180-2009 GB24408-2009 JGJ196-2010 JGJ215-2010 HJ/T393-2007 GB50444- 2008 JGJ184-2009 JGJ59-2011 GB12523-2011 GB3068-2008 2009.9.30 2001.12.10 2011-4-2 2009-5-13 2009-3-31 2008-8-11 2008-8-6 2010-1-8 2009-6-18 2009-9-30 2010-1-8 2010-6-12 2007-11-21 2008-8-13 2009-11-16 2011-12-7 2011-12-5

2013年新标准规范

2013年新标准规范

2013年最新工程质量检测标准、规范目录汇编标准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GB 18445-2012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自2013年11月1日实施GB 8624-2012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自2013年10月1日实施GB/T 2542-2012 砌墙砖试验方法自2013年9月1日实施GB/T 11944-2012 中空玻璃自2013年9月1日实施GBT 29059-2012 超薄石材复合板自2013年09月01实施GB/T 29060-2012 复合保温砖和复合保温砌块自2013年9月1日实施GBT 29061-2012 建筑玻璃用功能膜自2013年9月1日实施GB/T 29062-2012 蒸压泡沫砼砖和砌块自2013年9月1日实施GB/T 14902-2012 预拌砼自2013年9月1日实施GB/T 50784-2013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自2013年9月1日起实施GB/T 8077-2012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自2013年8月1日实施GB/T 29417-2012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干燥收缩开裂性能试验方法自2013年8月1日实施GB 18173.1-2012 高分子防水材料第1部分:片材自2013年6月1日实施GB/T 28887-2012 建筑用塑料窗自2013年6月1日实施GB 28635-2012 混凝土路面砖自2013年6月1日实施JGJ 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自2013年6月1日实施GB/T 28900-2012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自2013年5月1日实施JG/T314-2012 聚氨酯硬泡复合保温板自2013年4月1日实施GB 5237.6-2012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6部分:隔热型材自2013年4月1日实施DGJ32-TJ 145-2012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自2013年3月1日实施GB/T 28289-2012 铝合金隔热型材复合性能试验方法自2013年2月1日实施JGT 334-2012 建筑外墙用铝蜂窝复合板自2013年01.01 已实施GB 12952-2011 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GB 27789-2011 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自2012年11月1日起实施GB 50618-201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GB 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GB 50207-201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JGJ 120-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15229-2011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GB/T 50152-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GB 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7690-2011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JG/T 116-2012 聚碳酸酯(PC)中空板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JG/T 342-2012 建筑用玻璃与金属护栏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JG/T 347-2012 聚碳酸酯(PC)实心板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JG/T 358-2012 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及表示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JG/T 359-2012 建筑用泡沫铝板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QGW1799.1-201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无附录【范本模板】

QGW1799.1-201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无附录【范本模板】

目录前言 (2)1 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4)4总则 (4)5高压设备工作的基本要求 (5)6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12)7 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20)8 线路作业时变电站和发电厂的安全措施 (25)9 带电作业 (26)10 发电机、同期调相机和高压电动机的检修、维护工作 (39)11 在六氟化硫(SF6)电气设备上的工作 (41)12 在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导线上的工作 (43)13 二次系统上的工作 (43)14 电气试验 (47)15 电力电缆工作 (50)16 一般安全措施 (53)17 起重与运输 (63)18 高处作业 (70)前言本规程依据《关于委托补充修订〈安规>的函》(安监一函[2008]12 号)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试行)》进行修订补充形成.本规程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和高压设备工作的基本要求,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线路作业时变电站和发电厂的安全措施,带电作业,发电机同期调相机和高压电动机的检修、维护工作,在六氟化硫(SF6)电气设备上的工作,在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导线上的工作,二次系统上的工作,电气试验,电力电缆工作,一般安全措施,起重与运输,高处作业等十五部分.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K附录N 附录O、附录P、附录Q 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的附录I、附录J、附录L、附录M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提出并解释。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运行分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雷、陆懋德、戴克铭、葛乃成、刘亨铭、聂宇本、方旭初、吴濡生、罗耀国、胡翔、李智勇、孙鹏、刘凯、刘庭、杨振强、韩学军、张印虎、刘昊、肖关荣、张健、杨光亮、张继明、周忠浩。

劳动安全强制性条文(水利水电工程)

劳动安全强制性条文(水利水电工程)
B.4仪器非工作期间,应将仪器手柄置于安全位置。核子水分-密度仪应装箱上锁,放在符合辐射安全规定的专门地方,并由专人保管。
B.5仪器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时,应佩戴射线剂量计,监测和记录操作人员所受射线剂量,并建立个人辐射剂量记录档案。
B.6每隔6个月按相关规定对仪器进行放射源泄露检查,检查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仪器不得再投入使用。
6.6.1
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2支护前应检查硐壁、硐顶岩体稳定性,松动岩石应挖除。
5支护应一次架好。靠近工作面的支护应采取加固和保护措施,及时修复放炮打坏的支护。
6使用中的探硐,应经常检查支护的牢固性、安全性,及时加固、更换变形移位及腐朽折断的支护。
7恢复或加固、加深旧硐时,应首先检查支护,必要时进行更换。
2采用上述方法处理无效时,可在瞎炮旁约400mm处平行凿眼,装药起爆处理。
3当班瞎炮应由当班炮工亲自处理。瞎炮未经处理,不应进行正常作业。
4禁止使用压缩空气吹出炮眼中的炮泥和炸药雷管。
6.4.9
露天爆破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相邻地区同时放炮,应统一指挥,统一信号,统一时间。
3应控制爆破安全距离。炮眼直径为42mm以内,平地水平距离为200m,山地水平距离为300m。
8破碎松散岩(土)体应及时进行支护。必要时可采用超前临时支护。
6.7.1
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2开挖工作面的氧气体积应不低于18%。
4有瓦斯(CH4)和其他有害气体探硐工作面,人均供新鲜空气量不应低于5m3/min,通风风速不应低于0.25m/s。
5硐深超过300m时,应进行专门通风设计。按同时在硐内工作的总人数计,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应少于4m3/min,工作面回风风流中,氧气、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本条第2款及6.8.2条的规定。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安全)2013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安全)2013年版

3 Xtt 设计3901安全生产常用相关规范、标准强制性条文可调托抹受压承载力设汁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 mm.主节点处必须设g-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扌[|件扌[|接且严禁拆除C 脚于•架立杆基础不在同-•商度上时.必须将商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 定・《低差不应大于im 。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

敢、双排脚于•架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境件必须随脚于•架逐偿拆除,严禁先将连增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于•架:分段拆除商差大于2步时,应 《钢管脚于•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扌【I 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扣件式钢管脚于•架安装与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架子工应持证上岗。

3.43 托挥6.23上岗可调眸冰 63363.5立杆帕权双排与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处.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扌II 件连接长接。

6,4.4开口型脚于•架的两端必须设S 连墳件,连增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岛••并且不 应大于4m 。

6.63 商度在24m 及以上的双排脚于•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4m 以下的 剪刀撑 敢.双排脚于•架•均必须在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 的立面上,各设a-道剪刀抹,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665横向开口型双排脚于•架的两端均必须设g 横向斜掠。

7.4.2 架体 6J 拆除 增设连墻件加固。

3020117・4・5 架体拆除 &1.4 卸料时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査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扣件 质量线的严禁使用0 持证9,0.4钢管打孔905架体荷裁907架体荷載9013安全使用9.0,14安全使用钢管上严禁打孔作业层上的施.1:荷載应符合设il要求.不斜超载。

不御将模板支架.缆风縄、泵送混凝上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架体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严禁拆除或移动架体上安全防护设施。

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

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DL 5162-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04-27批准 2002-09-01实施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综合管理司“关于下达1997年制定、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综科教[1998]28号)的计划安排编制的。

编制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加强我国水电水利工程施工行业安全文明生产,保障施工生产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障企业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施工生产秩序,为水电水利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科学地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提供依据。

本标准的编制,总结了我国水电水利工程施工行业多年来在安全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施工现场多发事故与重大事故的教训,并对近期建设的安全文明生产设施较好的我国大中型水电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和作业现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经多次征求全国各水电工程局和有关单位的意见,通过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三个阶段的编写、讨论、修改与审定,完成了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中国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福生、熊成辽、杜鸿镇、郑霞忠、郑根保、王景忠、贺永利。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1 / 7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水电水利建筑安装工程中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及其附属工程,其他水电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及其附属工程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893—2001 安全色GB 3787—1993 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4053.1—1993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2—1993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3—199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 4387—1994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 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722—1986 爆破安全规程GB 7059.1—1986 移动式木直梯安全标准GB 8196—1987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2 / 77GB 8918—1996 钢丝绳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0055—1996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GB 12348—1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3329—1991 建筑卷扬机安全规程GB 50034—1992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 50156—1992 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GBJ 16—19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L/T 5037—1994 轴流式水轮机埋体安装工艺导则DL/T 5148—2001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JGJ 33—198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46—198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 80—19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SD 267—1988 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D 287—1988 水轮发电机定子现场装配工艺导则SDJ 5—1985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定3 总则3.0.1 为在大中型水电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及其附属工程的建设中,防止安全事故与职业性危害的发生,实施安全生产,设置标准明确、技术可行、经济实用的安全防护设施,特制定本标准。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技术规范与无损检测安全防护规程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技术规范与无损检测安全防护规程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技术规范与无损检测安全防护规程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技术规范1.总则1.1本技术规范是为用户工程提供额定电压0.6/___kV交联聚乙烯绝缘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而作的规定。

1.2本规范规定了供货方遵循的标准、电缆的技术要求、试验、包装及储运。

1.3供方提供的0.6/___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均通过型式试验和鉴定,并经长期实践运行证明产品质量优良、安全可靠。

1.4本技术规范是合同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效力。

2.执行标准GB/T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T699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GB/T8170 《数字修约规则》GB50217 《电力电缆工程设计规范》JB/T8137 《电线电缆交货盘》GB/T3956 《电缆的导体》GB/T19216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GB/T18380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GB/T12706 《额定电压1~___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GB/T17650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1 页共7 页GB/T2951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GB/T17651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3.使用条件3.1运行条件系统标称电压U0/U 0.6/___kV系统最高运行电压Um ___kV系统频率50Hz系统接地方式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或小电阻接地或消弧圈接地3.2运行要求电缆导体的额定运行温度90℃短路时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250℃短路时间不超过5s电缆弯曲半径单芯:无铠装类电缆不小于___倍的电缆外径多芯:无铠装类电缆不小于___倍的电缆外径3.3运行环境条件海拔高度:≤___m环境温度-15℃~+45℃相对湿度≤___%3.4敷设条件敷设环境有直埋、沟槽、排管、沟道、桥架等多种方式。

敷设时最低环境温度在0℃。

4.技术条件4.1导体4.1.1导体采用符合GB/T3956的规定的___类导体(___mm2)或___类导体(___mm2及以上),其中多芯大截面(___mm2及以上)电缆其导体允许采用异形结构。

QJM J1.0007-2013栅栏构筑标准

QJM J1.0007-2013栅栏构筑标准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JM J 1.0007—2013栅栏构筑标准2013 - 03 - 26发布2013 - 05 - 01试行晋煤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Q/JM J 1.0007—2013目次前言....................................................................................................................................................................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设置地点 (1)4 构筑要求 (1)5 其它要求 (1)I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起草编写。

本标准由晋煤集团专家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晋煤集团通风安全专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晋煤集团通风处、长平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立州、李海涛、刘九员。

IIQ/JM J 1.0007—2013栅栏构筑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井井下使用栅栏的设置地点和构筑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晋煤集团所属矿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3 设置地点以下地点应设置栅栏:——瓦斯超限区;——无人工作巷道;——回采工作面专用排瓦斯巷巷口;——井下临时抽放瓦斯泵排瓦斯管道出口上风侧5m,下风侧30m处;——所有的挡风墙前;——其它需要设置栅栏的地点。

4 构筑要求4.1 在建栅栏前,要在巷道中部打设固定栅栏的立柱,立柱要用木楔背紧背牢。

4.2 栅栏采用木条构筑时,木条宽度不小于3cm,厚度不小于1cm,木条横竖间距不超过20cm,要留设供人员进出的栅栏门,栅栏门处于常闭状态并用铁丝与栅栏捆绑。

DB11!~971-2013重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治安防范系统规范 (1)

DB11!~971-2013重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治安防范系统规范 (1)

ICS13.310A 90备案号:38216-2013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 971—2013重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治安防范系统规范Code of public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site ofkey construction project2013-06-21发布2013-10-01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体要求 (2)5 治安管理要求 (2)6 人力防范要求 (5)7 物理防范要求 (6)8 技术防范要求 (7)附录A(资料性附录)重点防范部位基本信息记录表 (8)附录B(资料性附录)施工现场常驻人员登记表 (9)附录C(资料性附录)现场施工人员培训记录表 (10)附录D(资料性附录)治安保卫工作检查记录表 (11)附录E(资料性附录)治安、刑事案件记录表 (12)前言本标准5.1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公安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公安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公安局内部单位保卫局、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协会、北京蓝盾世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栗萍、阎俊、赵欣、汪捷、李春燕、石磊。

II引言本标准总结了北京市重点建设工程治安防范工作的基本情况,参考了国内安全防范领域的相关法规和国家标准,并在广泛征求行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重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治安防范系统规范》这一地方标准。

本规范主要对北京市的重点建设工程治安防范系统的人防、物防、技防及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基本要求和规定。

重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治安防范系统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总体要求、治安管理要求、人力防范要求、物理防范要求、技术防范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重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治安防范系统建设与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Q/GDW 1377 — 2013
3. 6 明文 plain text 待加密的数据。
3. 7 密文 ciphertest 加密后的数据。
3. 8 加密 encryption 对数据进行密码变换以产生密文的过程。
3. 9 解密 decryption 加密过程对应的逆过程。
3. 10 密钥 Key 控制密码变换操作的关键信息或参数。
4.1 总体要求 ·················································································································································· 3 4.2 安全防护框架············································································································································ 5 4.3 边界防护 ·················································································································································· 5 4.4 网络环境安全防护 ····································································································································· 8 4.5 主机系统安全防护 ····································································································································· 8 4.6 应用安全防护············································································································································ 9 编制说明 ························································································································································· 13
3. 14 公钥基础设施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 用公钥密码技术建立的普遍适用的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证书管理和密钥管理等安全服务。
3. 15 认证机构 Certification Authority(CA) 产生、签发和注销数字证书的第三方机构,也可以为用户生成密钥。
3. 11 消息鉴别码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MAC) 为鉴别消息数据的完整,由密钥参与对其进行运算后产生的代码。
3. 12 分散因子 diffusion factor 与本级特征有关的业务代码。
3. 13 密钥信息 Key Information 与密钥相关的一些信息标识。
II
Q/GDW 1377 — 2013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要求,主要从边界、主站、采集信道、 采集设备、应用和密钥管理方面规范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功能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各环节的安全防护、信息传输和身份认证。
ICS 29.020 K 41 备案号:36400-2012
Q/GDW 212 — 2008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1377 — 2013
代替 Q / GDW 377 — 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power user electric energy data acquire system safety protection specification
与原标准相比,本次修订做了如下重大调整和修订: ——公开密钥密码技术采用的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推荐选用国密 SM2 算法。 Q/GDW 377—2012 实施后代替 Q/GDW 377—2009。 本标准是《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之一,本标准规定了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西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有限 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兵、翟峰、杜蜀薇、杜新纲、葛得辉、彭楚宁、郑安刚、吕英杰、陈刚、王 一蓉、李建新、李连兴、张松 Q/GDW 377 于 2009 年 12 月 7 日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ESAM 模块 ESAM module 嵌入在设备内,实现安全存储、数据加/解密、双向身份认证、存取权限控制、线路加密传输等安全 控制功能的硬件电路模块。 3. 2 密码机 cryptography machine 能够独立完成加/解密和密钥管理功能的设备。 3. 3 密码算法 cryptographic algorithm 描述密码处理过程的一组运算规则或规程。 3. 4 国密 SM1 算法 SM1 cryptographic algorithm 经国家密码管理局审批的一个商用密码分组算法。 3. 5 认证 certification 验证一个称谓的系统实体身份的过程。
3. 16 证书注册中心 Registration Authority(RA) 接收公钥证书的申请、注销和查验申请材料的机构。
3. 17 数字证书(或证书) Digital Certificate 经一个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机构证书认证中心(CA)数字签名的包含公开密钥拥有
者信息以及公开密钥的文件。
GB/T 17903.3—200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抗抵赖 第 3 部分:使用非对称技术的机制(ISO/IEC 13888−3)
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Q/GDW 365—2012 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 Q/GDW 376.1—2012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 1 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导意见》(电监信息[2007]44 号)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安全防护总体方案(试行)》
I
Q/GDW 1377 — 2013
前言
Q/GDW 377—201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安排,对 Q/GDW 377—2009《电力用户用 电信息采集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的修订。
3. 24 对称密码算法 Symmetric Cryptographic 加/解密使用相同密钥的密码算法。
3. 25 非对称密码算法 asymmetric cryptographic algorithm 加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算法。其中一个密钥(公钥)可以公开,另一个密钥(私钥)必须保密,且
由公钥求解私钥是计算不可行的。 3. 26
2
Q/GDW 1377 — 2013
3. 20 公钥 Public Key 非对称密码算法中可以公开的密钥。
3. 21 私钥 Private Key 非对称密码算法中只能由拥有者使用的密钥。
3. 22 随机数 Random Number 不可预测的时变参数。
3. 23 椭圆曲线密码算法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ECC)Alogrithm 基于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密码算法。
2013-03-21 发布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2013-03-21 实施
Q/GDW 1377 — 2013
目次
前言 ··································································································································································Ⅱ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安全技术要求··············································································································································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