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报告管理制度doc
肿瘤、心脑报告
![肿瘤、心脑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ed92ea9b89680203d82584.png)
报告单位: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均为肿瘤登记报告的责任单位,包括省部属医院、教学 医院、部队医院、专科医院(肿瘤、结核、传染、妇幼、儿童医院)、企业职 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肿瘤登记报告工作的责任报告人。
三、 报告程序
7、数据存储、转换和交流
第三部分:肿瘤报告工作要点
一、报告范围及报告病种 二、报告单位与报告人
三、报告程序
四、填报要求 五、肿瘤登记专业知识摘录 六、资料管理 七、质量控制
肿瘤报告工作要点
一、报告范围及报告病种 二、报告单位与报告人 三、报告程序
四、填报要求
五、肿瘤登记专业知识摘录 六、资料管理 七、质量控制
1.ICD-0-3编码范围是C00-C80.9 2.ICD10编码为:(C00-C96)和D类编码(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包括以下编码(D32-D46): D32-33中枢神经良性 D43中枢神经良性未定
D45真性红细胞增长症
D4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二、报告单位与报告人
动态编码:描述肿瘤是恶性或者其他。
分化程度编码:描述肿瘤是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
解剖部位编码结构 C __ __ . __ 主部位 亚部位 例如:C34.2
肺, 中叶 C34.2 肺、中叶
解剖部位编码的结构
形态学编码结构 M__ __ __ __ / __ __ 组织学 动态 等级 例如:低分化鳞癌 M-8070 / 3 3 肿瘤/细胞类型 动态 分化/免疫显型 [鳞-] [癌] [低分化]
心脑血管登记报告制度
![心脑血管登记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d641b7f763231126fdb1124.png)
心脑血管登记报告制度一、填报病种: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报告病种。
二、填报范围:1、门诊、住院病人确诊为上述病种,均须报告。
凡居住本镇的心脑血管事件,均须报告。
2、确诊为新发病例报告一次即可,以后不必再报,若经过治疗后,又有复发不必再报,但已在外院确诊后来我院治疗,仍须填写报告卡,再要填写外院首次诊断的日期。
三、填报方法:1、门诊、住院病人,确诊的病例,在门诊明确诊断的应由门诊诊治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在住院部明确诊断的应由床位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并在科内登记簿内登记。
2、填写报告卡,在应该填写的各项内均须完整、正确、清楚地填写,不能遗漏填写项目3、放射、化验、心电图等医技科室发现患者也应及时登记,并填卡。
四、填卡说明:1、填写病人的姓名地址等,必须正确详细清楚,如有住院号码也要填写,一律不能用圆珠笔填写。
2、“年龄”应填写实足年龄,不能填写“成”字来代表成人的年龄。
3、填写工作单位,须注明单位性质及工种类别。
4、“诊断日期”指患者首次被确诊的日期。
5、诊断根据小方格内用“√”号代表。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1、医院门诊、急诊的首诊医生发现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病例应在明确诊断后10天内填写《海安县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死亡报告卡》,并交由本单位防保科医生汇总整理。
2、住院病例发病死亡信息由病案室人员根据出院登记信息每月收集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病例,并交由本单位防保科医生汇总整理。
3、防保科医生应将属于本辖区的常住患者分发到各社区,并及时对社区医生填报的社区调查部分进行复核,每月10日前上报到所在镇卫生所。
4、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应每月定期查阅病案室或者索引脑卒中、心梗等病种进行漏报补报,填写《****县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报告卡》。
5、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的病例,在年终应进行统一补报;在年报上报截止日后所发现的漏报病例也应做好相关记录。
6、对原始纸质资料使用统一档案盒进行分类归档,盒面标识完整易辨,并明确专人负责保管。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本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496b4b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d.png)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居民心脑血管发病的报告和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控制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居民心脑血管发病的报告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和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公开透明、依法行政的原则。
第四条基层卫生机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是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和管理的责任主体。
第五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和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
第二章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第六条完成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所在行政区域的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通过信息系统定期向卫生健康部门报送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数据,包括病种、人数、发病地点等。
第八条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加强对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评估,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第三章心脑血管发病管理第九条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制定心脑血管发病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指导医疗机构开展管理工作。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心脑血管发病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完善心脑血管发病收治、随访、康复等工作流程。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心脑血管发病病例分析会议,总结经验,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条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心脑血管发病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四章心脑血管发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第十三条卫生健康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心脑血管发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将心脑血管发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纳入日常诊疗工作中,开展健康体检、健康讲座等活动。
第十五条居民应当加强对心脑血管发病的认知,积极参与预防和控制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五章责任追究第十六条对未按照规定报告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情况的医疗机构,卫生健康部门可以进行警告、罚款等处理。
第十七条对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失职行为,卫生健康部门可以进行通报、通报批评、调离岗位等处理。
肿瘤监测报告制度
![肿瘤监测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fba884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4.png)
肿瘤监测报告制度篇一:肿瘤报告制度肿瘤监测记录报告制度为进一步增强慢病监测报告管理,提高慢病监测报告率、及时率和报告质量,为上级提供科学真实的监测数据,制定本制度。
一、单位门诊、病房医生依照首诊负责制的原则,在发现肿瘤病例时,应及时填写报病卡片;住院医师在检查入院肿瘤患者时应注意是不是填报,未填报者应当即补报。
住院后才确诊的肿瘤病例应当即补报。
住院后才确诊的肿瘤病例应当即填写报告卡。
各科门诊和病房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每日报卡搜集、整理和质量检查,将科内肿瘤病例记录在《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册》后,把卡片及时交防疫科。
二、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搜集所在村或辖区的新发肿瘤病例,重点排查辖区居民中直接去县外就医的那部份肿瘤病病例,及时记录在本村的《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册》上,填写报告卡并及时将报告卡上报到宁阳县第二人民医院防疫科。
3、防疫科设专职人员负责全院报卡的搜集、申核。
通过按期查阅病历和病历索引,以发此刻门诊和病房漏报的病例,并及时帮忙或催促补报;每一个月与新农合查对肿瘤病例报销信息,核实发现的漏报病例,补填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
将全院报卡记录在《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册》后于每一个月10日前将上月报告卡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二:肿瘤记录报告管理制度肿瘤记录报告管理制度肿瘤记录报告是一项按必然的组织系统,常常性地搜集、贮存、整理、统计分析,并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制度。
肿瘤记录报告作为肿瘤防治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探索肿瘤病因及其流行规律,制定和落实各项综合防治办法的重要依据。
一、记录报告(一)报告单位和报告人1.报告单位:淮南市范围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报告人:执行职务的所有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范围本市辖区内的常住人口(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符合下述条件的,均需填写“淮南市肿瘤病例报告卡”:1.在门诊、住院诊治时,经本院临床诊断及通过生化、病理、CT、B超、内窥镜、手术、尸检等检查手腕确诊的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患者。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5篇)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51591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0.png)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____年____月____日公布的《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精神分裂症等____种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已发生危害他人安全行为或有危害他人安全危险的,应实行发病报告。
我院作为责任报告单位,拟定报告制度:第一条: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范围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____个病种,且符合《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之情形,即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第二条。
国家建立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各临床治疗部门是院内的责任报告部门;精神科执业医师是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人;科主任对本部门的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负有管理责任;精防科接到相关报告后按《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逐级报送)。
第三条。
精神科执业医师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诊后____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报告精防科,精防科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当在____个工作日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的,责任报告部门在患者出院后____个工作日内将出院信息书面报送精防科,精防科应当在____个工作日内将出院信息录入信息系统(逐级报送)。
责任报告部门发现已报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精神卫生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情形,经再次诊断或者鉴定不能确定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应当在下月____日前报送精防科,精防科在本月____日前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修正,并逐级报送。
第四条:为保护患者隐私,各部门和人员应严格保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不得向其他机构和个人透露。
第五条。
对上述六种重性精神疾病符合本制度第一条情形的,必须进行发病报告;不符合本制度第一条规定情形的按《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规范》规定的知情同意原则,进行出院信息报告。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制度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3668d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1.png)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制度慢性病管理制度篇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预防和控制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加强我镇慢性病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成立由中心主任、预防保健部和医疗服务部人员组成的慢性病管理小组,负责全中心慢性病管理工作。
组长:童世杰副组长:张国安胡磊组员:陆勇毅乐明伟史旭东虞锋华郑康军周科位张金伦二、报告对象辖区内有常住户口的居民三、报告单位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报告内容:1、糖尿病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例;2、高血压病例(单指原发性高血压);3、冠心病急性发作病例(非致死性);4、脑卒中发作指非致死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及慢性脑动脉硬化。
5、肿瘤确诊为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病例。
五、病例个案收集方法1、医疗机构报告①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发现的'冠心病急性发作、脑卒中发作病例、确诊新发糖尿病病例、高血压病例。
②在区外医疗保健机构已经确诊,但在我区医疗机构为初次就诊的五种慢性病病例。
2、漏报调查通过医院漏报调查发现的漏报病例应及时填写发病报告卡补报。
3、主动搜索与体检发现结合我区三年为一周期的参保农民健康体检,发现病例及可疑病例,应做好报告登记或劝其及时诊治。
六、报告程序及报告要求1、门诊医生发现糖尿病病例、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发作、肿瘤(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四种病例,由接诊医生填写相应的发病报告卡,并在门诊病卡上签上相应的慢性病已报印章,在24小时内向疾病防制科报告。
疾病防制科收集报告卡,检查填写质量,于7个工作日内输入到相应的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
发病报告卡输入后10天内报送区疾控中心。
将不在本辖区的病例从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中筛选出来,每周用Email发送到患者现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
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报告管理制度doc
![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报告管理制度doc](https://img.taocdn.com/s3/m/3bea908fbb68a98271fefa99.png)
临卜中心卫生院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死因报告工作管理领导小组组长:高尚奇院长副组长:刘保芳防保站站长成员:赵敏公共卫生办公室主任马波公共卫生办公室成员李玉江公共卫生办公室成员死因、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报告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同时了解医疗机构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病例的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后,须填报《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病例报告卡》,对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案例进行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医学证明书》。
2、医务科组织医生对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
3、诊治医生在开具肿瘤、脑卒中、冠心病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肿瘤、脑卒中、冠心病证明书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信息: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日期、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原因(直接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根本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与传染病相关的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及不明肿瘤、脑卒中、冠心病)。
对于不明原因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病例,要在《医学肿瘤、脑卒中、冠心病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例会制度》1、公共卫生科每月向院领导汇报本月填报卡片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心脑血管登记报告制度
![心脑血管登记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39fd961ce2f0066f4332252.png)
心脑血管登记报告制度精品文档心脑血管登记报告制度一、填报病种: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报告病种。
二、填报范围:1、门诊、住院病人确诊为上述病种,均须报告。
凡居住本镇的心脑血管事件,均须报告。
2、确诊为新发病例报告一次即可,以后不必再报,若经过治疗后,又有复发不必再报,但已在外院确诊后来我院治疗,仍须填写报告卡,再要填写外院首次诊断的日期。
三、填报方法:1、门诊、住院病人,确诊的病例,在门诊明确诊断的应由门诊诊治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 在住院部明确诊断的应由床位医生负责填写报告卡; 并在科内登记簿内登记。
2、填写报告卡,在应该填写的各项内均须完整、正确、清楚地填写,不能遗漏填写项目3、放射、化验、心电图等医技科室发现患者也应及时登记,并填卡。
四、填卡说明:1、填写病人的姓名地址等,必须正确详细清楚,如有住院号码也要填写,一律不能用圆珠笔填写。
2、“年龄”应填写实足年龄,不能填写“成”字来代表精品文档成人的年龄。
3、填写工作单位,须注明单位性质及工种类别。
4、“诊断日期”指患者首次被确诊的日期。
5、诊断根据小方格内用“ ?”号代表。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1、医院门诊、急诊的首诊医生发现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病例应在明确诊断后10 天内填写《海安县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死亡报告卡》,并交由本单位防保科医生汇总整理。
2、住院病例发病死亡信息由病案室人员根据出院登记信息每月收集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病例,并交由本单位防保科医生汇总整理。
3、防保科医生应将属于本辖区的常住患者分发到各社区,并及时对社区医生填报的社区调查部分进行复核,每月10 日前上报到所在镇卫生所。
4、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应每月定期查阅病案室或者索引脑卒中、心梗等病种进行漏报补报,填写《**** 县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报告卡》。
5、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的病例,在年终应进行统一补报在年报上报截止日后所发现的漏报病例也应做好相关记录。
慢病、肿瘤死因监测制度
![慢病、肿瘤死因监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37feaa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5.png)
某人民医院脑卒中、冠心病病例监测登记报告制度1、主管医生为病例第一报告人。
2、公共卫生科为本院脑卒中和冠心病监测工作负责部门并明确总负责人,必须明确一名人员负责登记报告卡的收集、核实、登记、上报工作。
3、由各科门诊或住院医生填写《报告卡》和《登记册》;各科门诊和病房设专人负责每日报告卡的收集、整理和质量检查,将报告卡片及时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负责全院报告卡的收集、编号、审核、登记卡片到《脑卒中、冠心病病例登记册》,同时通过山东省慢病监测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发病和死亡报告卡报送山亭区疾控中心慢病科。
4、开展查重工作。
公共卫生科根据数据库信息,确认为相同的病例时,将重复上报的病例及时予以剔除。
5、定期开展医院漏报调查。
每季度分别查阅各科室门诊登记簿、住院登记簿,确定所有就诊脑卒中、冠心病病例并填写漏报调查表与上季的监测数据库逐一进行核对,对确认漏报的病例调查后登记补报。
6、质量控制。
要保证卡片填写规范,信息无误,字迹清晰,易于辨认,保证数据信息一致性。
数据报告及时率≥98%、报告率≥90%、录入准确率≥95%、死亡病例同时具有发病报告的比例≥90%、漏报率≤10%。
每年利用上述指标,结合日常的登记工作来评价自身登记资料的质量。
7、档案管理。
遵从医学资料保密性原则,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翻阅和利用登记数据,如确需查阅及利用需取得相关授权方可查阅和利用,无论何种渠道得到的病例信息,在资料利用过程中依然必须遵从资料保密性原则,不得将资料内容外泄。
8、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积极派员参加上级业务培训,并每年2次对本院责任报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知识培训,确保及时、准确上报。
山亭区人民医院肿瘤病例监测登记报告制度1、门诊或住院医生为肿瘤登记报告的责任报告人。
对首次确诊的肿瘤病例,由各科门诊或住院医生填写《报告卡》和《登记册》,及时将规范填写的《报告卡》上报公共卫生科,并在其门诊或住院病历首页加盖“新病例已报”或“更正诊断已报”印章。
医院各类报卡工作规定
![医院各类报卡工作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38560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a.png)
医院各类报卡工作规定为加强各类报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一)报告卡种类:1.传染病报告卡:包括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和性病报告卡(丙类传染病包括: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感及流感样疾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及感染性腹泻)。
2,慢性病报告卡:包括冠心病急性发作和脑卒中病例报告卡,确诊的新发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全部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发病报告卡。
3.各类中毒卡:包括农药中毒、特殊中毒和食物中毒。
4.职业病报告卡。
5.《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含婴儿《死亡医学证明书》。
(二)报卡方法和要求:1.院各科医疗保健工作人员,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6小时内向医院防保院感管理科或市疾控中心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绝对不能迟报、漏报。
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包括疑似病人),应在1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医院防保院感管理科。
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所有报卡由防保院感管理科专职人员报告市疾控中心,不得迟报、漏报。
2.经发现脊髓灰质炎、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甲肝、食物中毒、生产性有机磷中毒,应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科并报出病例报告卡,以确保及时规范采样和个案调查。
3.慢性病报告卡:凡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急性发作(急性心肌梗塞、心性猝死)、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确诊的新发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含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均应在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送防保院感管理科,不得迟报、漏报。
4.《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应在3天内填写并送防保科。
5.职业病报告卡:急性职业病由最初接诊医生在24小时之内发出《职业病报告卡》,农药中毒填写《农药中毒报告卡》上报。
凡有死亡或同时发生三名以上急性职业性中毒的,接诊医生应立即电话报医院防保科。
6.各类报告卡均应按要求及时认真详细填写,字迹清楚,不得缺项或杜撰。
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制度
![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d01272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b.png)
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制度通过收集心脑血管事件病例,建立心脑血管事件网络登记报告系统,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为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对策,开展防控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报告制度。
一、报告科室和责任报告人登记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
各临床科室为报告责任科室,执行职务的全体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病种(-)确诊的脑卒中: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卒中(160-16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慢性脑动脉硬化。
(二)确诊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121—122)和心源性碎死(146.1),作为报告病种。
三、报告内容(一)患者一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电话、身份证号等。
(二)患者疾病信息:如诊断、确诊时间、是否首次发病、诊断依据等。
(三)患者死亡信息:如死亡日期、死因等。
(四)诊断的单位、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转归。
(五)填报单位、日期、报卡医师签名。
四、填报范围(-)凡居住在甘州区的心脑血管事件,均须报告。
(二)门诊、住院病人根据CT、MRk血管造影、腰穿、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升高、心脏缺血症状、心电图、手术、尸检或病理、死亡补发等确诊为上述病种,均须报告。
确诊为新发病例28天内报告一次即可,若经过治疗后,又有复发不必再报,但已在外院确诊后来我院治疗,仍须填写报告卡。
五、报告要求(一)主管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公共卫生科由专人负责报告的审核、整理、汇总等,并及时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二)各科主任为科室第一责任人,按照本制度要求督促科室医务人员及时、完整填写心脑血管病例报告卡并进行网络上报。
(三)临床科室制定专人负责本科室心脑血管病例登记报告工作。
专职人员需加强相关专业的学习。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2)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2)](https://img.taocdn.com/s3/m/429f7a397375a417866f8fbb.png)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一、填报病种以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并较容易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心脏性猝死I46.1、脑卒中I60-I64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心脑血管事件作为报告病种。
二、填报范围1、门急诊、住院病人确诊为上述规定的病种均须报告。
凡居住本市的心脑血管事件均须填报。
2、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发病期限均定为急性发病后28天,28天内如有新发展或第2次急性发作均不作登记;如28天后有新发展或急性发作则按另一病例报告1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8天后无新的发作即算作慢性冠心病。
脑卒中急性发作28天后无新的发作,但留有后遗症者均算作慢性脑血管病)。
死亡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发生在急性发病28天以内的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在发病28天以后的(如无再次急性发作),不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而列为冠心病死亡。
脑卒中死亡发生在发病28天以内的为脑卒中死亡,在发病28天以后死亡的(如无再次急性发作)不列为脑卒中死亡,而列为慢性脑血管病死亡。
如死亡与冠心病或脑血管病不相关则均按其它主要死亡原因统计。
三、填报方法1、市级医疗机构门诊、各镇办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按照首诊负责制的原则,在发现心脑血管病例时,应及时填写报病卡片。
住院后确诊的心脑血管病人应立即填写报告卡。
将科内新发病例登记在《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后,每月25号汇总后交疾控中心慢病科。
2、填写报告卡在应该填写的各项内均须完整、正确、清楚地填写不能遗漏填写项目3、疾控中心慢病科设专职人员负责全市报卡的收集、审核及年度分析。
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制度
![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c21eae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2.png)
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制度是指通过收集心脑血管事件病例,建立心脑血管事件网络登记报告系统,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为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对策,开展防控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一、报告科室和责任报告人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
各临床科室为报告责任科室,执行职务的全体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病种(一)确诊的脑卒中: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卒中(160-16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慢性脑动脉硬化。
(二)确诊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121—122)和心源性碎死(146.1),作为报告病种。
三、报告内容(一)患者一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电话、身份证号等。
(二)患者疾病信息:如诊断、确诊时间、是否首次发病、诊断依据等。
(三)患者死亡信息:如死亡日期、死因等。
(四)诊断的单位、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转归。
(五)填报单位、日期、报卡医师签名。
四、填报范围(一)凡居住在甘州区的心脑血管事件,均须报告。
(二)门诊、住院病人根据CT、MRI、血管造影、腰穿、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升高、心脏缺血症状、心电图、手术、尸检或病理、死亡补发等确诊为上述病种,均须报告。
采用电子报告卡和纸质报告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报告。
电子报告卡通过心脑血管事件网络登记报告系统进行填报和提交,纸质报告卡由责任报告人填写后,交至指定地点进行汇总和上报。
六、报告流程(一)责任报告人在接诊心脑血管事件患者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确诊患者是否为报告病种。
(二)若确诊为报告病种,责任报告人应立即填写电子报告卡,并提交至心脑血管事件网络登记报告系统。
同时,责任报告人还需填写纸质报告卡,并在规定时间内交至指定地点。
(三)指定地点收到纸质报告卡后,进行汇总和上报。
同时,心脑血管事件网络登记报告系统对电子报告卡进行汇总和上报。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88c060ba0116c175f0e48d9.png)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一、报告内容(一)报告对象凡是清新区户籍居民,经清新区的医疗机构诊断,为本方案报告范围的新发病人。
(二)报告单位和报告人1、报告单位:全区各医疗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2、报告人:所有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为责任报告人。
(三)报告病种和内容1、报告病种:冠心病、脑卒中。
2、报告内容:填写《中国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
二、信息收集方法(一)医疗机构报告各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病房等就诊发现的首次确诊的新发病例,或在其他(包括监测区外)医疗机构已经确诊,但在本区指定报病为初次就诊的病例。
(二)死亡补发病通过居民死亡报告系统核对本辖区死亡病例,如发现有上述需要报病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病例,经与国家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核对为未报病例,需组织医疗机构补报相应的报告卡。
三、报告程序报告人接诊报告病种(冠心病、脑卒中)后填写《中国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经科主任审核后送社区卫生科,由社区卫生科专人负责报告。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后报告信息统一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上报,具体上报程序如下:(一)医疗机构报病程序医疗机构可根据信息化程度,选择手工填报或信息交换程序。
(二)死亡补报病例社区卫生科兼职医师在收集、审核《死亡医学证明书》时,对于因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病例,应及时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系统核对,发现未报病例应及时与主管的临床医师联系,若为需要报告的病例则补填发病报告卡;在调查死亡原因过程中发现存在上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应及时核实,如为需报告的病例应及时补填发病报告卡,登记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册》,并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病例随访社区卫生科兼职医师根据户籍地址,将属于本区户籍的病例经核实户籍与信息内容,并于每年年底对辖区所有脑卒中、冠心病报告病例进行随访,将结果登记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册》,并反馈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报告要求(一)报告规则1、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发病28天为期,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天以后,若再次急性发作,应按又一新发病例填报卡片。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文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0f889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6.png)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根据《公共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地区、各单位对居民心脑血管发病进行报告、记录、分析和控制的工作。
第三条心脑血管发病指居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高血压、中风等。
第四条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的目的是及时获取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信息,进行疫情监测、分析和预警,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疾病发生和传播风险。
第五条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健康、保密、公正、廉洁的原则。
第二章报告范围和要求第六条心脑血管发病的报告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一)居民在医疗机构确诊或初步诊断为心脑血管疾病。
(二)居民在监测机构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体检、检查或筛查,发现有疑似病例或高危人群。
(三)居民在卫生健康部门进行的心脑血管疾病调查、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的病例。
第七条心脑血管发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等。
(二)发病时间和地点。
(三)主要症状和体征。
(四)诊断结果和治疗情况。
(五)疫情信息,包括发病情况、疫情动态等。
(六)报告单位和上报人员的信息。
第八条医疗机构、监测机构和卫生健康部门应建立健全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的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确保报告内容的完整、准确和及时性。
第三章报告、记录和分析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及时将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情况报告给所在地的卫生健康部门。
第十条监测机构应及时将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情况报告给所在地的卫生健康部门,并定期向上级监测机构汇报报告情况。
第十一条卫生健康部门应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定期向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汇报报告情况。
第十二条监测机构和卫生健康部门应建立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的统一数据库,进行报告数据的录入、存储和管理工作,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肿瘤报告管理制度模板
![肿瘤报告管理制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f708b8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4.png)
肿瘤报告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规范肿瘤报告的编写、审核、发布和存档流程,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参与肿瘤报告编写、审核、发布的医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
三、职责分工1. 临床医生:负责收集患者信息,编写初步肿瘤报告。
2. 病理医生:负责对病理切片进行分析,提供病理诊断意见。
3. 审核医师:负责对肿瘤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
4. 信息管理人员:负责肿瘤报告的电子化录入和存档。
5. 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评估。
四、报告编写规范1. 报告应包含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等)。
2. 临床资料应详细记录,包括病史、体检发现、辅助检查结果等。
3. 病理资料应包括病理切片的观察描述、病理诊断及分期。
4. 报告应明确诊断意见,并提出后续治疗建议。
五、报告审核流程1. 临床医生完成初步报告后,提交给病理医生进行病理分析。
2. 病理医生完成病理诊断后,将意见反馈给临床医生。
3. 临床医生根据病理诊断完善报告,并提交给审核医师。
4. 审核医师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无误后签字确认。
六、报告发布与存档1. 审核通过的肿瘤报告应由信息管理人员负责电子化录入系统。
2. 报告发布前,应再次确认患者信息无误,保护患者隐私。
3. 报告发布后,应按照医院规定进行存档,便于日后查询和复核。
七、监督与改进1. 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肿瘤报告的编写、审核流程进行检查。
2.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肿瘤报告编写规范的认识和能力。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医院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根据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 本制度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更新,应及时修订。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以符合具体医院或医疗机构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报告工
作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XXX 疾控中心主任
副组长:XXX 疾控中心副主任
成员:XXX 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
XXX 疾控中心慢病所科员
XXX 疾控中心慢病所科员
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报告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同时了解医疗机构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病例的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后,须填报《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病例报告卡》,对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案例进行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肿瘤、脑卒中、冠心病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肿瘤、脑卒中、冠心病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肿瘤、脑卒中、冠心病证明书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信息: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日期、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原因(直接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根本肿瘤、
脑卒中、冠心病、与传染病相关的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及不明肿瘤、脑卒中、冠心病)。
对于不明原因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病例,要在《医学肿瘤、脑卒中、冠心病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例会制度》
1、中心慢病所每月向中心领导汇报本月填报卡片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中心慢病所每季最后一周星期三上午召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例会,通报本季填报卡的情况,并组织学习相关知识。
3、中心慢病所防制人员每月要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了解医生填报卡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填报技术上的指导。
4、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人员要积极参加疾控中心举办的多种相关的例会及培训班,在实际工作中有不能自己解决的及时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
《档案管理制度》
1、中心慢病所将收集到的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卡进行
审核并详细登记要求填报规范,指出填报质量。
2、中心慢病所接收卡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整理、归档。
3、中心慢病所报告卡要按年整理保存,按要求规范存放。
《人员培训制度》
1、中心每年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人员就填报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卡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一次。
2、中心慢病所为了提高填报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卡的
理论水平,把填报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卡的相关知识融入“三基”考试中,使之能更好掌握填报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卡的理论及相关知识。
《工作考核通报制度》
1、中心慢病所防制人员每月底需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检
查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人员的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报告卡的填报情况,发现漏报、迟报及时督促进行补报。
2、对于迟报、漏报的相关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并分析
原因及时整改。
3、对于迟报、漏报相关人员名单输送中心慢病所。
《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卡审核验收制度》
1、中心慢病所防制人员收到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卡后
应对卡面进行认真细致的查阅。
2、对漏项、错项或者存在逻辑错误的,督促报卡的各级
医疗卫生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人员及时整改。
3、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确认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卡
内容填写完整,正确无误后方能网络直报,网络直报时限不能超过一周。
《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1、中心慢病所每周将本周内所发现的肿瘤、脑卒中、冠
心病卡在网上再检查一遍,发现网络直报内容有漏项、错项及时订正。
2、因系统问题引起信息资料丢失,应及时补报,以防因
客观原因引起漏报。
3、中心慢病所协助县卫生局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年内开
具《肿瘤病例登记卡》《脑卒中、冠心病病例登记卡》进行督导、检查、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