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
![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60a9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b.png)
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维持呼吸,导致氧气供应不足的一种紧急情况。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复苏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方案,包括急救前准备、急救步骤、急救设备和复苏药物的使用等内容。
急救前准备在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确保急救环境安全:将新生儿放置在干燥、安静的地方,确保空气流通,减少干扰和感染的风险。
2. 召唤专业医生或护士:窒息复苏是一项专业技巧,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如果可行,及时召唤相关急救人员。
3. 准备急救设备:确保急救设备如呼吸器、脐带夹、面罩等准备充足,且工作正常。
检查并确保急救设备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急救步骤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建立空气道:轻轻清除新生儿口中的异物,将新生儿放在背部仰卧位上,头和颈部处于中性位置。
2. 通气:如果新生儿没有自主呼吸,可先通过面罩及呼吸囊向鼻孔或口腔通气,每次通气约为1-2秒,频率约为30次/分钟。
3. 心肺复苏:如果新生儿心跳停止,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按压点位为胸骨下部1/3与上部2/3交界处,使用双指按压,每分钟100-120次,每次按压深度约为1.5-2厘米。
4. 异物清除:如果新生儿出现阻塞呼吸道的异物,可采取拍背和胸部按压的方法进行清除。
急救设备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以下器械设备是必备的:1. 呼吸器:用于给新生儿通气,可通过气囊或面罩进行通气。
2. 脐带夹:用于及时夹住新生儿脐带,防止进一步失血。
3. 面罩:用于新生儿通气时的氧气输入。
复苏药物在窒息复苏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以下药物:1. 血管活性药物:如血管加压素,可用于提高心排血量。
2. 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促进心脏收缩和血压上升。
3. 静脉注射药物:如氨茶碱,可用于扩张支气管和促进呼吸。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或护士的指导,并严格控制剂量。
新生儿窒息的初步复苏步骤
![新生儿窒息的初步复苏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f2cffad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6.png)
《新生儿窒息的初步复苏步骤》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全身多脏器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及时、正确地进行新生儿窒息的初步复苏,对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至关重要。
一、引言新生命的诞生总是充满着喜悦和希望,但有时也会面临风险。
新生儿窒息就是其中一种可能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紧急情况。
在这种关键时刻,医护人员的正确操作和迅速反应可以为新生儿赢得宝贵的生存机会。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初步复苏步骤,不仅对医护人员至关重要,对于准父母和家庭成员来说,也能增加对新生儿健康的认识和保障。
二、初步复苏的准备1. 人员准备组建专业的复苏团队,包括儿科医生、助产士、护士等。
团队成员应熟悉复苏流程和操作技能,能够密切配合,迅速有效地进行复苏。
2. 物品准备准备好复苏设备和药品,如保暖设施、氧气源、复苏气囊、面罩、吸引器、气管插管设备、肾上腺素等。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药品在有效期内。
三、初步复苏的步骤1. 保暖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暖台上,以减少热量散失。
保持新生儿的体温在36.5℃-37.5℃之间,这对于维持新生儿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2. 体位将新生儿置于轻度仰伸位,即“鼻吸气”位。
这种体位可以使气道通畅,便于清理呼吸道和进行正压通气。
3. 清理呼吸道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用吸球或吸管清理其口腔、鼻腔和咽部的黏液和羊水。
先吸口腔,再吸鼻腔,避免过度吸引导致黏膜损伤。
吸引的压力应适中,一般不超过 100mmHg。
4. 刺激清理呼吸道后,用手轻拍或摩擦新生儿的足底或背部,以刺激其呼吸。
如果新生儿仍无呼吸或哭声,应立即进行正压通气。
四、正压通气1. 选择合适的面罩和气囊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和面部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罩和气囊。
面罩应覆盖新生儿的口鼻,边缘与面部贴合紧密,无漏气。
气囊的容量应适中,能够提供足够的压力和潮气量。
2. 正确的操作方法将面罩紧贴新生儿的口鼻,用拇指和食指按压气囊,使空气进入新生儿的肺部。
新生儿窒息复苏
![新生儿窒息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e0cc849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7.png)
目录
1 复苏准备 2 初步复苏(A,气道) 3 正压通气(B,呼吸) 4 胸外按压(C,循环) 5 药物治疗(D,药物)
3/68
一、复苏准备:
人员和设备 • 每个新生儿出生时,都必须有至少一名受过培训 熟练掌握复苏技能旳医务人员在场专门负责新生 儿。假如有更进一步旳需要,还应该有另外掌握 • 复苏技术旳人员参加,构成复苏团队。 准备必要旳设备 – 打开辐射暖箱电源 – 检验复苏器械和用具
新生儿窒息复苏
妇产科 xxxxx 2023年6月13日
序言
▪ 新生儿窒息是指因为产前、产时或产后旳多种病因,使胎 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 碍,造成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 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旳 疾病。
▪ 新生儿窒息是出生后最常见旳紧急情况,必须主动急救和 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
• 脉搏氧饱和度仪旳应用有利于在不断止按压旳情况下 评估心率。
59/68
胸外按压:并发症
• 肝脏受损
• 肋骨骨折
60/68
效果评估
在45-60次/分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后测心率。如心率是:
▪ 1、>60次/分,则停止按压,45-60次/分呼吸频率继续 正压通气。
▪ 2、>100次/分,则停止按压,如新生儿有自主呼吸,逐 渐停止正压通气
47/68
胸外按压: 指征
• 经过30秒有效旳正压通气,心率仍低于 60次/分,在进行正压通气旳同步,进行 胸外按压。
• 尽管在气囊面罩正压通气时可进行胸外 按压,此时改为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可使 通气更有效。
48/68
胸外按压:给氧浓度
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
![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8164ad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0.png)
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一、每次分娩时有一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二、复苏一名严重窒息儿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一名。
三、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由专人负责。
四、复苏小组每个成员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
五、检查复苏设备、药品齐全,同时功能良好。
高危妊娠治理制度1、严格执行浙江省卫生厅高危妊娠治理方法,提高对高危妊娠的监护手段,开设高危门诊,高危病房,负责对高危妊娠诊断、处理及难产会诊、转诊、抢救工作,同意乡村转送高危孕妇待产,必要时请市级以上医疗保健单位会诊或转送上级医院治疗。
2、开展县域内的孕产妇系统化治理及高危妊娠筛查。
内容包括:早孕检查、建立孕期档案〔建册〕;产前检查;高危妊娠筛查及一般高危妊娠治疗、治理,重度高危妊娠转诊;鞭策孕15—20周孕妇到医院进行产前筛查、有异常孕产史或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产后访视;健康教育。
3、建立孕产妇系统化治理登记簿、一般高危妊娠治理登记薄、重度高危妊娠转诊登记簿、优生咨询登记薄。
正确掌握“孕产妇保健〞报表的上报数据,报表齐全、完整、实行档案化治理,月报,每月5日前报县妇幼保健站。
4、大夫掌握高危妊娠诊疗常规,指导孕妇到医院住院分娩。
5、门诊建立高危妊娠专案登记、高危系统监护、追踪治理。
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一、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转诊接诊原那么上按本制度第三条执行。
二、有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并需转诊者,原那么上应转往金华市人民医院。
三、转院前应先通知接收医院产房或妇产科重症病房,并简要表达病情;同时要有熟悉病情的大夫或护士护送,携带转院记录等相关资料;护送人员应在介绍完病情并办理好相关转诊手续前方可离开。
四、接诊医院应及时告知转院方拟接收病人的具体地点,并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接诊。
五、本县医疗单位间的会诊转诊按本制度执行。
孕产妇急危重症会诊制度一、一般会诊时,按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治理暂行?执行。
二、急诊会诊时,除按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治理暂行?执行外,邀请医疗机构可同时向会诊医疗机构产科病房联系,简要表达病情及要紧困难所在,以便专家预备抢救物品或再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同往会诊。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b417b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7.png)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或呼吸困难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
对于新生儿窒息,及时采取应急预案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挽救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包括呼吸道通畅、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五个部分。
一、呼吸道通畅:1.1 采取头后仰姿势:将新生儿的头部轻轻向后仰,使气道开放。
1.2 清除气道异物:使用吸引器或把手指放在婴儿嘴巴内侧,轻轻擦拭气道,清除异物。
1.3 确保颈部保持自然伸直:在抬起头部的同时,轻轻抬起颈部,保持气道通畅。
二、人工呼吸:2.1 采取口对口呼吸:将自己的嘴巴完全覆盖在新生儿的嘴巴上,用鼻子呼气,将空气吹入婴儿的肺部。
2.2 控制呼吸频率:每分钟进行30次呼吸,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
2.3 观察胸廓起伏:注意观察新生儿胸廓的起伏情况,确保呼吸正常进行。
三、心肺复苏:3.1 寻找心脏压迫点:将手指放在新生儿胸骨下方的中央位置,找到心脏压迫点。
3.2 进行心脏按压:用两个手指按压心脏压迫点,每分钟进行120次心脏按压,每次按压深度约为1.5厘米。
3.3 结合人工呼吸:每进行30次心脏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保持心肺复苏的连续性。
四、急救呼叫:4.1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4.2 提供详细信息:向急救人员提供详细的情况描述,包括新生儿的年龄、窒息的持续时间等。
4.3 跟随急救指示:接听急救人员的指示,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急救操作。
五、预防措施:5.1 孕期保健:孕期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保持良好的孕期保健,减少窒息的风险。
5.2 安全睡眠环境:为新生儿提供安全的睡眠环境,避免窒息的发生,如避免婴儿仰睡、确保睡床平整等。
5.3 学习急救知识:作为家长或者照顾新生儿的人员,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总结: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采取应急预案来挽救生命。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ab4597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0.png)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1、在临产时,如果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或宫内窘迫,应立即向家属说明病情,并通知二线值班医生采取适当措施纠正缺氧状态,并根据具体情况尽快结束分娩。
二线值班医生应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到场。
2、在分娩准备接生时,应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医生。
新生儿科医生接到通知后5分钟内到场,并做好窒息复苏准备工作。
3、如果在剖宫产术中预计新生儿会发生窒息,应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医生。
新生儿科医生应在接到通知后5分钟内到达手术室,并做好窒息准备工作。
4、新生儿科医生到达产房或手术室后,应立即组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小组,并做好备用。
抢救小组应由至少3人组成,包括新生儿科医生,并应分工,由新生儿科医生领导。
5、如果病房发生窒息,护士应立即抱入产房进行初步复苏,并同时通知产科值班医生及新生儿科医生。
6、如果发生新生儿窒息,应严格按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实施抢救。
如果新生儿出生5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应立即通知新生儿科主任到场指挥抢救,并再次向家属说明病情。
7、如果窒息复苏10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组织我院抢救小组到场,并再次向家属说明病情。
必要时,应联系转院。
8、窒息复苏后,新生儿应转入儿科进一步诊治。
应急预案及程序:1、立即通知医师,组成抢救小组进行抢救。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如果心率小于100次/分,应给予正压人工通气;如果心率小于60次/分,应进行胸外按压30秒;如果心率小于60次/分,应遵医嘱给予药物复苏;如果心率大于60次/分,应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通气。
同时,应评价皮肤颜色、四肢青紫或红润,观察紫绀、给氧、病情变化。
3、准备各种抢救药物器械。
4、复苏后,应严密观察生命征及病情变化,加强保暖,并做好记录。
程序:1、发现患儿呼吸暂停或心率小于100次/分。
2、检查,呼叫医生,摆好体位,垫高头肩部1.5—2cm,置于鼻吸气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3、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先口后鼻。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规范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bac528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d.png)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规范
1.确认窒息情况:观察新生儿是否有自主呼吸,若无自主呼吸,确定
为窒息情况。
2.快速报警:立即向医护人员发出报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赶到现场。
3.快速评估:迅速评估新生儿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指标。
4.开放气道:采取正确的气道开放方法,抬头向后仰,使气道保持通畅。
5.观察呼吸:重新观察新生儿是否有自主呼吸,若无自主呼吸,进入
下一步操作。
6.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操作人员捏住新生儿鼻孔,用嘴对婴儿口
唇进行包住,进行连续的口对口吹气。
7.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吹气的同时,操作人员用手掌放在新生
儿胸骨下方,以固定点按压方式按压,每分钟进行120-140次。
8.接通氧气:尽快接通氧气,为新生儿提供氧气供应,保证高浓度氧
气输入。
9.恢复自主呼吸: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吹气,直至新生儿恢复
自主呼吸或医护人员赶到接手,调动新生儿的家属协助。
10.检查循环功能:新生儿恢复自主呼吸后,立即检查新生儿的心跳、血压等循环功能,确保循环正常。
11.及时抢救:如果新生儿的循环功能还没有恢复,应立即考虑进行深部按压、气管插管、给药等抢救措施,及时转送至专科医院。
12.记录数据:及时记录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整个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指标,包括开始时间、复苏时间、复苏方式、复苏药物等。
13.术后处理:复苏过程结束后,对新生儿进行仔细观察和监测,保持温暖,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支持。
14.家属安抚:对新生儿的家属进行及时安抚,告知复苏情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规范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2a9adb3f78a6529657d530e.png)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成功率,同时尽量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二、评估要点1、分娩前评估胎儿宫内情况,是否有发生窒息的可能。
2、早产儿、高危儿均应行复苏准备。
三、用物准备新生儿辐射台、新生儿喉镜、各种型号气管套管、金属芯、胶布、剪刀、氧源、吸引设备(吸引器、吸痰管)、复苏气囊及面罩、听诊器、大浴巾、必要时备保鲜膜。
四、操作要点1、防止热量散失置新生儿于辐射热源保暖区;消毒浴巾擦干身体及头部,移去湿毛巾。
2、建立通畅呼吸道(1)迅速摆正体位:仰卧,头部略后仰,颈部适度仰伸,可放肩垫。
(2)清理呼吸道:先吸口腔痰液,后吸鼻腔痰液。
(3)粘稠颗粒状羊水污染时,行气管插管吸净下呼吸道胎粪。
3、诱发呼吸进行触觉刺激:轻拍足底或足跟,按摩背部。
4、上述措施 20 秒内完成。
5、评估新生儿,观察呼吸、心跳、皮肤颜色三项指标。
进行决策。
6、面罩气囊人工呼吸(新生儿无呼吸或心率<100 次/分钟)。
(1)取复苏囊接氧气源(100%浓度氧)。
(2)选择合适面罩。
(3)上面罩,检查通气。
(4)人工呼吸 15-30 秒检查心率,数 6 秒乘10。
7、胸外按压100%浓度氧正压呼吸15-30 秒。
心率<60 次/分钟,或介于60-80 次/分钟之间且无上升趋势(口述)。
(1)摆正体位,仰卧于硬垫上,颈部适度仰伸。
(2)按压(拇指法及双指法)部位:胸骨下 1/3。
压力:使胸骨下陷 1.3-1.8cm。
速率:120 次/分钟。
(3)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100%浓度氧正压呼吸,40-60 次/分钟,比率 3 :1。
8、气管插管(1)摆体位:同上。
(2)插入喉镜找声门:右手稳住胎头,左手握镜,喉镜叶片沿舌面滑入,顶端达会厌部。
轻轻上抬,将舌头抬起,暴露声门。
(若20 秒不能插入,退出叶片,面罩人工呼吸后再插)(3)插入气管套管:右手持管沿口腔右侧导入管子,看准声门将管子推入,直到管子上的声带线达声门水平,右手将管子固定于患儿唇部,左手小心退出叶片及金属芯。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758c4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f.png)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标题: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
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挽救新生儿的生命,因此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如何应对这种紧急情况。
一、判断新生儿是否窒息1.1 观察呼吸情况: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次数在40-60次,若呼吸次数明显减少或呼吸急促,可能是窒息的表现。
1.2 观察面色:窒息的新生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或发紫的情况,需及时处理。
1.3 观察嘴唇和指甲床:若出现发绀现象,可能是窒息的征兆。
二、急救处理步骤2.1 立即通风:将新生儿置于平坦硬表面上,清除口腔内的异物,采用人工呼吸进行通风。
2.2 胸外按压:若新生儿无呼吸或心跳,可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胸骨下1/3处。
2.3 寻求医疗帮助:在进行急救处理的同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将新生儿送往医院急救。
三、注意事项3.1 避免过度通风:通风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通风导致肺损伤。
3.2 避免过度按压:胸外按压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按压导致肋骨骨折。
3.3 保持冷静:急救处理时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造成处理不当。
四、复苏成功后的护理4.1 观察呼吸和心跳:复苏成功后要继续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和心跳情况,确保稳定。
4.2 保持体温: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避免出现低体温情况。
4.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确保康复情况良好。
五、预防措施5.1 定期产检:孕期定期进行产检,确保胎儿健康,减少窒息的发生。
5.2 学习急救知识: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学习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
5.3 定期培训:定期参加急救培训课程,提升急救处理能力,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结论: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挽救生命。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了解窒息的症状和急救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确保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77b697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19.png)
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1. 简介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对新生儿窒息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复苏措施,确保新生儿在窒息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抢救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生命垂危风险。
2. 责任与权限•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由儿科医生和护士共同负责。
•儿科医生具有制定诊断和治疗计划的权力。
•护士负责对新生儿实施窒息复苏操作,同时负责及时向医生报告。
3. 窒息复苏流程3.1 窒息发现和报告•新生儿窒息的征兆包括呼吸暂停、呼吸困难、发绀等。
•发现新生儿窒息后,护士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同时进行基础抢救措施。
•报告内容包括新生儿窒息的症状、体征和发病时间等详细信息。
3.2 基础抢救措施•护士应迅速判断新生儿的意识状态、心率和呼吸情况。
•如意识状态不稳定、心率低于60次/分钟或呼吸暂停等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按压胸骨、人工呼吸等。
3.3 高级抢救措施•若基础抢救措施无效,护士应按医生的指示启动高级抢救措施。
•高级抢救措施包括喉咙吸引、气管插管、心脏按压等。
•护士在实施高级抢救措施时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反应,及时调整处理措施。
3.4 抢救成功评估•当新生儿恢复呼吸和心跳时,应评估其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如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时把新生儿转移到儿科病房继续观察和护理。
•如生命体征不稳定,应保持抢救状态,继续实施必要的抢救操作。
4.保密与培训•医院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信息及患者隐私进行严格保密。
•医院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救治技能和知识水平。
•医护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从事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
5.总结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是保障新生儿窒息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重要工作制度。
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将有助于提高医院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处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婴儿生命安全。
同时,医院也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技术水平的要求。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ce8f6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0.png)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标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及时有效的复苏措施对挽救新生儿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
一、识别窒息症状1.1 呼吸困难:新生儿窒息时呼吸急促、浅表、无规律。
1.2 皮肤颜色变化:窒息时新生儿皮肤可能变得苍白或发紫。
1.3 氧饱和度下降:使用氧饱和度监测仪可以帮助确认窒息症状。
二、紧急处理措施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新生儿平躺,清除口腔内异物,头部稍后仰。
2.2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在呼吸暂停情况下,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100-120次。
2.3 人工呼吸:使用面罩或气管插管进行人工呼吸,每分钟20-30次。
三、使用AED除颤仪3.1 AED除颤仪操作:在窒息引起心脏骤停时,使用AED除颤仪进行除颤。
3.2 除颤仪电极安放:将电极粘贴在新生儿胸部,按照AED仪器指示进行操作。
3.3 遵循AED提示:根据AED仪器提示进行心脏除颤操作,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四、就医转诊4.1 及时就医:在进行紧急处理后,及时将新生儿转至医院急救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4.2 医护人员协助:在转诊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处理方案。
4.3 专业医疗团队:在医院急救科,新生儿将得到专业医疗团队的全方位救治。
五、预防措施与复查5.1 家庭安全教育:家长应接受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培训。
5.2 定期复查: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
5.3 预防措施: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原因,如窒息性疾病、窒息性意外等。
结语: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情况,正确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新生儿在窒息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指导。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bb8df5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3.png)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为了有效应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工作,制定以下工作制度: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工作1.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训制度,确保每位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接受培训。
2.产房和手术室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设备,设备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并保持设备无损,处于功能状态。
3.产房和手术室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药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短缺时应及时补全。
4.产房和手术室应张贴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5.产科和儿科应密切协作,做好新生儿娩出前的准备工作,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抢救结束后及时转诊和治疗。
6.做好抢救现场记录工作,认真详实填写复苏现场记录表,记录抢救过程。
7.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程序。
危重婴儿转诊时应备转运车,新生儿医生护送,携带抢救设备及药品,并做好转诊记录。
8.危重新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
二、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协作1.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儿科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儿科联合查房,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即将分娩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新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3.儿科医生参加XXX产妇分娩或手术前讨论。
4.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
5.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理和抢救。
6.危重新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儿科监护病房,由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7.产科和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讨论。
8.产科和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
三、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考核1.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纳入科室质量考核管理。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6563b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5.png)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进行呼吸和氧合的一种紧急情况。
窒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婴儿的生命。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
正文内容:1. 窒息复苏前的准备1.1 确保场地和环境安全:确保复苏场地干净、宽敞,避免危(wei)险物品存在,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1.2 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药品:准备好新生儿复苏车、呼吸机、吸引器、氧气瓶等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作。
同时,备好必要的药品,如肾上腺素、红细胞悬液等。
2. 窒息复苏的基本步骤2.1 评估婴儿情况:观察婴儿是否有呼吸难点、发绀等症状,并检查心率和呼吸频率。
2.2 清除呼吸道阻塞物:采取适当的方法,如头后仰法、吸引法等,清除婴儿呼吸道中的阻塞物。
2.3 进行人工呼吸:使用面罩或者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保持适当的频率和压力。
2.4 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在确保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维持血液循环。
3. 特殊情况下的窒息复苏3.1 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心脏骤停:若婴儿心脏骤停,应即将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并及时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
3.2 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低血糖:对于低血糖的婴儿,应及时补充葡萄糖溶液,以提高血糖水平。
3.3 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低体温:对于低体温的婴儿,应迅速采取措施升温,如使用温热毯等。
4. 窒息复苏后的监测和护理4.1 监测生命体征:对于窒息复苏后的婴儿,应密切监测其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
4.2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婴儿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阻塞物。
4.3 提供适宜的护理:提供温暖、肃静的环境,避免刺激,定期观察婴儿的情况,并及时提供营养和药物支持。
5. 应急预案的演练和更新5.1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摹拟演练,以提高应对窒息复苏的熟练度和协作能力。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28d01fb102de2bd960588ca.png)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一)初步复苏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
2、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3、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
4、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5、必要时给氧。
6、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措施。
(1)如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分,肤色青紫,立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二)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1、选择气囊,接上氧源,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
2、检查气囊(压力、减压阀、性能等)。
3、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部,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
4、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用正确压力通气2-3次,观察胸廓扩张情况)。
5. 100%氧开始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评价:(1)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并给予触觉刺激,使其大声啼哭后,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肤色青紫,需要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三)胸外心脏按压1、手的正确位置在胸骨下1/3处(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2、双指法(用中指和食指或无名指指尖,垂直压迫)3、拇指法(两拇指可并排放置或重叠,拇指第1节应弯曲,垂直压迫,双手环抱胸廓支撑.4、压迫深度为前后胸直径1 /3,放松时指尖或拇指不离开胸骨,下压时间应稍短于放松时间,节奏每秒按压3次呼吸1次,频率为120次/分.s. 30秒胸外按压后,评价:(1)心率>80次/分,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人工呼吸,如有自主呼吸,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改为常压给氧,送入新生儿病房继续护理,与当班护士交接、记录.(2)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肤色青紫,重新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并进行气管插管和使用药物。
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合作制度
![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合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9cd22ef9e314332396893d0.png)
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协作制度
一、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二、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科、新生儿科联合查房,新生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即将分娩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新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三、新生儿科医生参加高危产妇分娩或手术前讨论。
四、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新生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
五、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新生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理和抢救。
六、危重新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新生儿科监护病房,由新生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七、产科、新生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讨论。
八、产科、新生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工作
1、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训制度,确保每位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均接受培训。
2、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设备,设备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保持设备无损,处于功能状态。
3、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药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短缺时应及时补全。
4、产房、手术室均张贴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5、产、儿科密切协作,新生儿娩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抢救结束后及时转诊和治疗。
6、做好抢救现场记录工作,认真详实填写复苏现场记录表,记录抢救过程。
7、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程序。
危重婴儿转诊时应备转运车,新生儿医生护送,携带抢救设备及药品,并做好转诊记录。
8、危重新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
二、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协作
1、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儿科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儿科联合查房,儿(新生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即将分娩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新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3、儿(新生儿)科医生参加高危产妇分娩或手术前讨论。
4、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儿(新手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
5、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儿(新生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理和抢救。
6、危重新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儿(新生儿)科监护病房,由儿(新生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7、产、儿(新生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讨论。
8、产、儿(新生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
三、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考核
1、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纳入科室质量考核管理。
2、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工作考核和评定。
3、每年对产、儿(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参与复苏的麻醉人员等考核一次,不合格者予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停岗学习,直至合格后方可上岗。
补考不合格者,其本人及所在科室本年度内取消优秀个人及科室的评选资格。
4、对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及药品每月至少抽查一次,抽查不合格者扣相关责任人绩效考核分。
5、建立健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记录、病人登记记录、死亡记录及病例随访记录,缺失或登记不全者扣科室本年内医疗质量管理分,相关负责人予以相应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