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通用17篇)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通用17篇)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通用17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知道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

2.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制作海报的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分工合作等。

3.能掌握制作主题海报的方法,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

科学态度目标1.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乐于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适合人类的居住。

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难点:收集和整理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海报资料、双面胶、彩色笔、卡纸、剪刀、计算机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海报及海报设计说明。

聚焦1.引入:太阳、月球和地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之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图片。

)每个天体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让你用不同颜色代表太阳和月球,你会选择什么颜色?(预设:太阳温度高,是个大火球,用红色;月球的光比较柔和,可以用黄色。

我要给太阳涂上黄色或红色,因为太阳是火的星球,温度很高;我要给月球涂上银灰色,因为从照片来看,月球灰蒙蒙的。

)3.揭题: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等。

今天,我们就来给地球做一张海报。

(板书:太阳、月球和地球)【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颜色表现对太阳和月球的认识,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能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探索与研讨探索一: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1.交流: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太阳和月球的颜色。

2.活动:指导学生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让学生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有利于学生表现对二者的认识,同时能方便教师进行评价。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动植物1. 课时一:认识可食用的植物课时一:认识可食用的植物- 目标:让学生了解可食用的植物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可食用植物,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的可食用植物,让学生触摸、尝试、认识它们的形态和口感2. 课时二:观察花的特点课时二:观察花的特点- 目标:让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颜色-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花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展示不同种类的花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和形态,讨论花的功能和花的重要性3. 课时三:观察昆虫课时三:观察昆虫- 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教学重点:认识昆虫的外形和触角等特征- 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并描述它们的外形和动作,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的生活性4. 课时四:认识动物体的不同部位课时四:认识动物体的不同部位- 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体各个部位的功能-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头、身体、四肢和尾巴等部位-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研究认识不同动物体部位的名称和功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第二单元:自然界1. 课时一:认识四季的变化课时一:认识四季的变化- 目标: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天气和自然景观-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四季的图片和描述,让学生了解每个季节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四季的变化2. 课时二: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课时二:观察天空中的云朵- 目标:让学生了解云朵的形态和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的云朵和它们的特征-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让学生描述云朵的形态和变化,并了解不同类型的云朵所代表的天气3. 课时三:认识地壳的变动课时三:认识地壳的变动-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壳的变动和地震的发生- 教学重点:认识地震的原因和对人们的影响-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模型,向学生展示地壳的变动和地震的发生过程,让学生了解地震对人们的危害和防范措施4. 课时四:认识植物的繁殖方式课时四:认识植物的繁殖方式- 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方式-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自然繁殖方式如种子和花粉的传播,以及人工繁殖方式如扦插和嫁接等第三单元:物质与能量1. 课时一:认识常见的物质课时一:认识常见的物质- 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物质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不同的物质,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常见应用2. 课时二:认识身边的能源课时二:认识身边的能源- 目标:让学生了解身边的能源和能量转化-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能源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身边不同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电能等,引导学生了解能源的利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3. 课时三:认识常见的材料课时三:认识常见的材料- 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铁、铜,以及非金属材料如木材和纸张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4. 课时四:观察物质的溶解和凝固课时四:观察物质的溶解和凝固- 目标: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溶解和凝固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溶解和凝固的条件和特征-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在冷却过程中的凝固,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和凝固的条件和特征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的内容。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身体;第二节植物的生长过程;第三节植物的生长环境。

2.第二章《动物的生活》: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特征;第三节动物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1.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2.认识常见动物及其特征,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征及行为。

2.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实物展示。

2.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1)植物的身体:教师展示植物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

(2)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讲解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等过程,结合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3)植物的生长环境:讨论植物生长需要的水、阳光、空气、土壤等环境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常见的动物:教师展示动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

(6)动物的行为:讲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如捕食、繁殖、迁徙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身体:根、茎、叶、花、果实(2)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3)植物的生长环境:水、阳光、空气、土壤2.动物的生活:(1)常见的动物:猫、狗、鸟、鱼等(2)动物的特征: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3)动物的行为:捕食、繁殖、迁徙等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画出你最喜欢的植物,并注明其生长过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生命物体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植物展开研究,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的主题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课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了解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并能说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利用“认识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行寻找一个“增长点。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很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能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科学知识: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难点: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前了解学校里的各种植物,学校里的植物的照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先给大家欣赏几副图片,(出示学校植物的照片)这些图片漂亮吗?漂亮在哪?2.师:这些图片看上去,满眼都是绿色,非常漂亮,那你们有没有觉得图片中的这些景色有点眼熟呢?是哪里的呢?对了,这些图片显示的就是我们学校各个地方的绿化,我们学校的植物可真多啊,今天我们就象科学家一样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边这些植物,好吗?(板书)(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1.整体认识植物:(1)提问: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比一比谁说得最多?(2)明确提出观察任务: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植物长得有什么特点?(要求从高矮、外形困扩等方面描述植物)(3)交流后让学生按照由矮到高的顺序给这些植物排序,说说矮的、高的植物各有什么特点。

(4)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2.局部观察植物(1)明确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仰望天空【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

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

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⑤月球会发“光”。

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冀教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篇

冀教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篇

冀教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篇冀教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预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熟悉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熟悉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二、活动一:做小鼓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练习为重点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学生动手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制定小组计划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冀教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矮、茎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意识。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板块二】互学一、云量的划分1.下面几幅云的图片,你会像天气预报那样描述它们的云量吗?2.你是根据什么来描述云量的?小结: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

这种方法叫作四分法。

气象学家将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内云量的天气称之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称之为“多云”,四分之三以上的称之为“阴天”。

如图所示:3.视频:如何判断云量(播放视频)4.实践应用:判断下面几张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天气?5.云量是按照云遮蔽天空的程度来估算。

室外观测云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结:①一般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观测。

②当天空部分被障碍物(如山、房屋)遮挡时,云量应从未被遮挡的天空部分中估计。

二、云量和雨量的关系1.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云的多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请问天空中出现什么样的云会下雨呢?2.哪一张图片上的天气更容易下雨?小结:从云的颜色和云量两个因素来判断,左边天空出现的情况可能会下雨。

3.判断下列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时刻拍摄的。

(将照片和对应的时刻连线)我发现:下雨后与下雨前相比,天更亮了、云少了,能见度更好了。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播放视频)你还知道哪些呢?5.通过看云,可以大致判断天空是否会下雨。

生活中,下雨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场雨下得有多大?6.仅凭生活经验来判断是不够的,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阅读“天气预报中关于24小时的降水强度有界定标准”,你读出哪些对你有帮助的信息?小结:气象学家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这样一个雨量等级表。

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晴天、多云和雨天。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3. 掌握衡量温度的方法,如使用温度计。

4. 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和变化。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本。

2. 教具:温度计、图片资料、天气卡片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天气现象的观察与描述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晴天、多云和雨天的画面,激发学生对不同天气现象的兴趣。

2. 观察实验:分组观察校园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用简洁语言描述。

3. 讨论研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并概括归纳。

4. 教师示范:教师用明确的语言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鼓励学生模仿和表达。

5. 小结概括:向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复不同天气现象的描述。

第二课时:温度的衡量方法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温度的概念。

2. 教学展示:使用温度计向学生展示温度的衡量方法,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亲自测试不同地点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4.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在小组内进行温度的比较和讨论。

5. 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温度的比较方法。

第三课时:季节与天气的关系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四个季节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季节和天气关系的注意。

2. 季节分析:学生自由讨论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和变化,并记录在活动表上。

3. 活动展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个季节的天气特点,如温度、降水等。

4. 小结总结:教师对各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梳理季节与天气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针对三年级下册科学的内容编写了一份教案。

通过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衡量温度的实践操作以及季节与天气关系的讨论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天气现象和季节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能够简洁明了地描述和比较天气和温度。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第一章:认识固体和液体1.1 学习目标:了解固态和液态的基本特征。

能够区分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固体和液体,感知它们的不同状态。

通过实例讲解固态和液态的特征,如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有固定的体积但无固定形状等。

1.3 教学活动:准备不同种类的固体和液体,如球体、积木、瓶装水、牛奶等。

让学生观察和触摸这些物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状态。

引导学生发现固体和液体的不同之处。

第二章:固体的特征2.1 学习目标:了解固态的基本特征。

能够举例说明固态的特征。

2.2 教学内容: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固态的特征。

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固态的特征,如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固体不易被压缩等。

2.3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固体材料,如积木、橡皮泥等。

让学生尝试改变这些固体的形状,观察是否容易改变。

引导学生发现固体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改变,不易被压缩等特点。

第三章:液体的特征3.1 学习目标:了解液态的基本特征。

能够举例说明液态的特征。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液态的特征,如液体有固定的体积但无固定形状,液体易于流动等。

3.3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液体材料,如水、牛奶、果汁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液体的形状,发现它们没有固定的形状。

引导学生尝试将液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观察液体易于流动的特点。

第四章:固体和液体的转化4.1 学习目标: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可以发生转化。

能够举例说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如冰融化成水,水结冰成冰等。

4.3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固体和液体材料,如冰、水、盐等。

让学生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发现固体可以转化为液体。

引导学生尝试在水中加入盐,观察水结冰成冰的过程,发现液体可以转化为固体。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学习目标:总结固体和液体的特征。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

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

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2、师: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3、揭题:摆的研究。

(板书课题)二、玩摆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

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

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

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

猜想: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师: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我们的研究方案第()小组我们研究的问题:摆摆动的快慢与是否有关。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质活动一: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变化的特点,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等。

-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活动二: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的性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性质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表现。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物质性质的特点。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性质的规律,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纸等。

-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力活动一:力的作用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作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现象,引起学生对力作用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效果。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力作用的特点。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力作用的基本原理,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气球、小车、绳子等。

- 实验仪器: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

活动二:力的转换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转换。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转换现象,引起学生对力转换的兴趣。

三年级下册科学《弹簧里的学问》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弹簧里的学问》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弹簧里的学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的基本特性,如弹性、伸缩性等。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弹簧的基本特性,能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弹簧现象。

难点:掌握弹簧的弹性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弹簧实验。

三、教学准备:1. 弹簧若干个,不同长度、直径的弹簧各一个。

2. 测力计、尺子、剪刀、胶带等实验器材。

3.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弹簧,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探究弹簧的弹性:让学生用测力计测量不同弹簧的弹力,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3. 观察弹簧的伸缩性:让学生拉伸和压缩弹簧,观察其变化,探讨伸缩性与弹性的关系。

4. 学习弹簧的弹性原理:讲解弹簧的弹性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弹簧为何能恢复原状。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设计弹簧实验,验证弹簧的弹性原理。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2. 观察生活中的弹簧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3. 家庭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的重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性、观察细致程度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思维导图的绘制、生活现象的观察以及家庭实验的报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如学生参与度、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等,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弹簧知识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弹簧的原理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弹簧生产工厂,实地了解弹簧的制作过程。

3. 开展弹簧创意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将弹簧应用于生活中。

青岛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三下科学学案1.小车的运动主编人高辉学校【学习目标】1、晓得推和扎可以并使恒定的物体运动出来,推和扎都会产生力,升力和拉力都存有大小和方向。

2、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3、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

【自学轻、难点】探究力的大小可以影响小车的运动。

【课前准备工作】1、玩具小车、木板、线绳、米尺、秒表、螺丝帽(大小一样)。

2、观察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过程】探究1.使恒定的小车动起来。

我的玩法:用手推或拉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我的辨认出:推和扎都会产生,和都会并使物体运动出来。

探究2.小车过桥。

我的玩法:。

我的发现:推力和拉力有和。

探究3.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我的悖论:。

我的方案:可以参考课本第3页的图。

第一步:用1个螺丝帽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所使用的时间。

第二步:用3个螺丝帽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所使用的时间。

第三步:用5个螺丝帽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所使用的时间。

我的记录:螺丝帽的拉力第一次小车运动的时间(秒)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时间审查人班级彭向阳时间姓名等级小组1个螺丝帽3个螺丝帽5个螺丝帽我的辨认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有关。

越大,小车运动得就越快。

实验时,维持维持不变的条件就是、,须要发生改变的条件就是,这样的实验叫作。

【课堂合格】1、画龙点睛(1)推和拉都会产生,和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

(2)推力和拉力也有和。

(3)通过实验辨认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有关。

拉力越,大车运动得就越快。

(4)通过实验晓得: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发推或。

加一桶水时,可以深感良序的拉力,推小车时升力是往的,由此我辨认出升力和拉力都存有。

2、当好法官(1)不同的小车从同一座桥上往下滑,滑出去的距离是一样的。

()(2)做实验时,需要多做几次,得出的数据才更科学。

()(3)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而且方向和大小都是一样的。

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三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

学生准备:直尺、叶子、水杯。

教学过程:一、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1、提出问“只凭我们的感觉可靠吗?”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观察教材第68页上的一幅可造成视觉错误的图片,说说图中两条直线直吗?它们一样长吗?揭示: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

3、出示准备好的纸盒,请学生掂一掂,能否判断轻重。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测量树叶的长和宽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三、测量容积(体积)1、认识量杯和量筒2、指导学生使用量杯3、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四、测量温度1、认识各种温度计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五、测量时间1、秒表练习2、测一测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六、认识各种各样的测量仪器1、认识教材中出现的测量仪器,请学生谈谈它们的用途。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测量仪器。

七、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测量仪器。

三年级科学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1mi←、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四、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五、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1、小车的运动教科书说明: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谈就“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理由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的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于什么有关;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小车、用来大斜坡的硬纸板、软尺、木块。

(每组一套)三、教学过程:(一)欣赏片断,谈话导入1、欣赏一段运动中的汽车片断2、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行驶在马路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而快,时而慢,在他们身上好象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些它们的小秘密?3、揭示课题:小车的运动(二)引出问题,提出假设1、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2、过渡:怎样是一辆小车跑得快些?3、引出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会与什么有关呢?4、猜测与坡度会有怎样的关系?5、提出假设:与坡度有关。

坡度越大,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三)设计计划,实验验证1、我们的假设究竟成立不成立?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

小组讨论:(1)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2)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3)你们小组准备怎样进行实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的计划?2、小组汇报,教师综合意见,分配实验任务3、开始实验、汇报结果、及时点评4、小结结论:通过同学们的实验验证,我们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说明我们刚才提出的假设是成立的。

【实用】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篇)

【实用】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篇)

【实用】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科学知识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二.活动物体怎样传热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测量变化的水温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二):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范文参考☆观察:观察对象果实的特点推测传播种子的方式油菜果荚鬼针草果实番茄果实蒲公英果实☆填一填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靠________传播,如油菜等;靠________传播,如槭树等;靠________传播,如鬼针草等;靠________ 传播,如椰子等。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的生命周期,了解如何保健,了解生命的宝贵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组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态度2.教学内容《我们的生命周期》3.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即先引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通过教师讲解简要介绍人的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问题解决等方式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周期。

4.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段子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重要性;2、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生命吗?最好需要简答的词语表达;3、哪些东西会死去,哪些东西不会死去?(二)探究生命周期1、教师介绍基本概念(生命的起点、终点、生命的成长和发展过程等等)2、学生观察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考察一种生物或植物,观察它们的特点、唯一之处等。

学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拍照、绘图等方式加深对生命生命周期的认识。

3、问题解决:学生根据观察结果,以问题为驱动,解决生命的各个阶段带来的问题。

(例如,怎样去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怎样预防老年痴呆等)4、优秀展示:学生根据手中所得到的资料,以科普修辞的形式展示在课堂上,让全班同学进一步了解生命怎样关心生命。

(三)作业在家回去,学生对自己成长的过程进行事件计划,同时在集体日记里用心记录生命中珍贵的每一天。

5.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这种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激活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教学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的生命在未来的发展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疑自探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有关风的简单常识,一起交流一下你记录的一周内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是怎样描述风的?你是否留心电视或报纸等媒体,连续记录了一星期关于风的预报?展示你的记录。、、、、、、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风的有关常识-----(风的测量)。
(教师板书课题:风的测量)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了解哪些风的常识?
教学目标:
1、知道风的基本概念,能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
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
教学重点:
1、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2、了解仪器的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
器材准备:风向标风车材料。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3、课堂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1猜猜看
方法
依据
选择的问题
作出的猜想
猜想的依据
为什么蜘蛛网不粘蜘蛛?
蜘蛛脚上有油
蜘蛛网不粘有油的东西
杯中的纸团会湿吗?
。。。。。。。
教后记:
1.2猜对了吗
教学目标:
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
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
请同学们打开书,阅读课本第6页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灯。”明确以下问题。
1如何点燃酒精灯?
②酒精灯火焰分几层?哪层温度高?
③如何熄灭酒精灯?
二、解疑合探:
1、指名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灯。师示范安全使用酒精灯。
2、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指名说说自己猜想和根据。
课件出示:在几次猜想中,我的猜想与实验结果:
你们的纸风车转得快吗?解释一下原因。
我们的纸风车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3、回顾所提疑问。
三、质疑再探: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四、运用拓展:
1、根据上面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你试着用适当的题型自编1-2道习题,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以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全班回顾,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
三、质疑再探:
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四、运用拓展:
1、根据上面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你自己试着编个问题,让同桌猜猜看,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
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
我们再来进行两个猜想。
四、运用拓展:
1、根据上面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你试着用适当的题型自编1-2道习题,让同桌猜猜看,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以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
同学们,让我们继续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下一节我们举办一次“恐龙博览会”好吗?
强调: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通过刚才的猜想,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说一说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评判其猜想的合理性,。
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阅读《海洋变成了高山》。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猜猜猜
1.1猜猜看
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
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活动。
教学重点:
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3、学生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开展实践活动,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风力计测风力并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在实践观察后思考合作:
(1)、同学们,我们能测风向了,你有办法知道风的大小吗。
(2)、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况的。
(3)、那么,你估计今天的风是几级,说说依据。说说书上的规定。
问题预设:a、怎样测量风的大小?
b、怎样测量风的方向?风向指的是什么?
C、风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整理、补充学生所提问题,出示自探提示:
(1)、什么是风?
(2)、怎样测量风的大小?风的是大小如何划分等级的?什么叫风力?
(3)、怎样测量风的方向?风向指的是什么?“偏”是什么意思?
(4)、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测量风力或风向的仪器。
汇报交流问题(2)(5)。
教师要提醒学生,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各种猜想和对月亮的猜想、验证与分析,并详细补充科学家的猜想与假设。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全班回顾,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
三、质疑再探: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总是不一样()嘿,没关系!
(2)有时不一样()呵,再努力!
(3)总是一样的()瞧,我真棒!
指名说,师鼓励。
3、实验验证:小组讨论所用实验材料。小组组长到材料超市选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你的猜想正确吗?
4、自主总结
你在猜想与验证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收获?
师: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的,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3、培养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酒精灯、铁架台、纸杯、火柴、水槽、烧杯、镊子、铁棒、纸团、纸条等。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回忆一下你都收集了哪些问题?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
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是怎样描述风的?留心电视或报纸等媒体,连续记录一星期风的预报,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交流。
3、课堂总结:谈谈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实践与操作活动中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2、1起风了

纸风车
风的预报
教后记:
2、2风的测量
全班回顾,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
三、质疑再探
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四、运用拓展
1、根据上面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你自己试着编个问题,让同桌猜猜看,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
2、教师预设习题,在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对某一种现象不理解,自己先做出猜测,然后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老师最后解决问题的经历?说一说你的经历。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有没有寻找到风的存在,说一说你找的风。(自然风、跑的快时有风、骑车时有风、用扇子扇风、、、、、、)
2、学生制作。
我们还有一位好伙伴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风,知道他是谁吗?对,是纸风车。纸风车能帮助我们找到风,它的形状有好多种,尽情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制作时要注意安全。
2、分组竞赛自主探究
3、自探提示:
(1)、明确猜的方法。
(2)、要有猜的依据。
(3)、参照课本第4页,自制表格。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猜想。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游戏活动)
二、解疑合探:
1、集体交流学生的问题及猜想,教师总结点拨。
2、讨论猜想的依据。
3、课堂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2猜对了吗
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与事实并不总是一样
要想知道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实验
酒精灯点燃熄灭外焰内焰焰心
教后记:
1.3猜猜猜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的生活背景,学习怎样进行猜想,了解多重多角度进行猜想。
2、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4)、在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5、回顾所设疑问。
三、质疑再探: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引导学生质疑,并恰当处理学生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根据上面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你试着用适当的题型自编1-2道习题,考考你的同桌,若你认为同桌设计的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以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3、课堂总结。谈谈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猜想与验证活动中有什么感受?
(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的,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板书设计:
1、3猜猜猜
恐龙月亮
神秘女儿
灭绝夫妻
猜想猜想
教后记: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
2.1起风了
教学要点:
感受风的存在,初步练习假设性解释。
教学目标:
3、能理解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恐龙)和儿歌“月亮,你是谁”
2、同学们,请阅读教科书第8页的内容和儿歌,试着提出你的猜想。
预设问题:
1、让学生了解风的初步知识。
2、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
3、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