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化管理

合集下载

农村部工作人员如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农村部工作人员如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农村部工作人员如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农村社区是农村基层组织,也是农村居民共同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场所。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对于推动农村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农村部工作人员应担负起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责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工作。

一、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农村社区的组织建设是农村社区管理的基础。

农村部工作人员应积极推动社区居民自治,引导居民建立健全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以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此外,工作人员还应对社区组织建设进行督导和指导,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确保社区组织的健康运行。

二、加强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是保障农村社区功能发挥的重要环节。

农村部工作人员应积极推动农村社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确保社区规划与农村发展目标相协调。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还要注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和服务农村社区的治理和服务是保证社区稳定有序运行的关键。

农村部工作人员应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制度和机制,推动社区法治建设。

在社区服务方面,工作人员应积极提供居民所需的各项服务,如就业创业指导、法律咨询、文化活动等,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加强农村社区宣传和文化建设农村社区宣传和文化建设是加强农村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效途径。

农村部工作人员应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农村发展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文化水平。

同时,还要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加强农村社区环境保护与风险防控农村社区环境保护和风险防控是保障农村社区健康发展的关键。

农村部工作人员应强化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管理方案下的农村社区治理

管理方案下的农村社区治理

管理方案下的农村社区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优化农村社区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效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组织构建、资源整合、社会参与、问题解决等多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管理方案下的农村社区治理。

一、组织构建农村社区治理以社区居民为主体,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机构来协调各方面力量。

首先,应当设立农村社区委员会,由居民代表组成,负责开展社区治理工作。

此外,还可以设立志愿者团队,发挥志愿者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可以形成农村社区治理的合力。

二、资源整合农村社区治理需要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政府可以通过引进社会组织和企业来提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资源整合,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通过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可以实现农村社区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参与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社会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社区居民应当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形成自治、自治、自治的良好局面。

同时,社会组织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加强社区居民的组织和培训。

通过社会参与,可以提高农村社区治理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四、问题解决农村社区治理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如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引入街道办事处、村民理事会等组织,形成协同治理的格局。

同时,还可以借鉴城市社区警务室的经验,建设农村社区巡防队伍,维护社区的安全和秩序。

五、社区文化建设农村社区治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行为,还应当注重社区文化的建设。

社区可以通过举办文艺活动、开展传统文化传承等方式,弘扬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同时,还可以加强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的素质和知识水平。

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可以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六、信息化建设农村社区治理还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可以建立社区信息中心,开通网上社区服务平台,提供各类便民服务。

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社区治理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农村工作社区治理实践案例

农村工作社区治理实践案例

农村工作社区治理实践案例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匮乏、社会服务能力有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工作社区治理实践应运而生。

二、农村工作社区治理的模式农村工作社区治理是一种由村民自主组织、自治、自我管理的机制。

它建立在尊重村民的意愿、发挥村民自治的力量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社区的良好治理。

三、农村工作社区治理的特点1.社区化管理。

农村工作社区以村庄为单位,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实施社区治理,实现基层民主决策。

2.多元化运作。

农村工作社区最大特点是多元化运作,包括农业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社区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

四、农村工作社区治理的意义1.促进农村发展。

农村工作社区治理能够有效整合农村资源,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村经济水平。

2.增强社区凝聚力。

通过村民自治参与社区决策管理,能够增强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

五、农村工作社区治理的案例某乡村建立起农村工作社区治理实践经验。

由于村庄基础设施老化,交通出行不便,乡村振兴愿景曾一度落空。

然而,在相关创新政策的引导下,村民积极参与,成立了乡村工作社区,通过多元化运作,逐渐改善了村庄的基础设施水平,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六、农村工作社区治理的过程1.识别问题。

农村工作社区治理的第一步是识别问题,包括基础设施是否满足需求、资源分配是否公平等。

2.制定计划。

在识别问题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农村工作社区的治理计划,明确治理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3.组织实施。

成立村民自治组织,积极推动计划的实施,借助多种资源实现村庄的改善。

4.评估调整。

定期对治理行动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农村工作社区治理实践更加科学有效。

七、农村工作社区治理的挑战1.村民参与度不高。

农村工作社区治理需要村民的积极参与,但由于一些村民对治理缺乏信任或相关知识不足,导致参与度不高。

2.社区资源不足。

农村社区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限制了农村工作社区治理的发展和实施。

农村社区各项管理制度

农村社区各项管理制度

农村社区各项管理制度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农村治理工作的重要依托。

社区管理制度是社区组织、管理和协调各项活动的基本规则,是落实党的领导、政府管理、群众自治的载体。

建立健全的农村社区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能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维护农村社区的稳定农村社区是农村管理和服务的基本单位,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健全的农村社区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协调社区内部关系,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水平,增强社区管理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

2. 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农村社区管理制度不仅是维护社区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规范社区内部管理行为,规范农民群众的行为规范,有利于推动社区内部资源配置优化,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促进农村社区的民主决策农村社区管理制度是促进社区民主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社区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社区管理机构的作用,推动社区事务的公开透明,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治意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

二、农村社区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农村社区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应当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立足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法律、制度、经济手段等多种手段,解决农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具体内容包括:1. 村规民约的完善村规民约是农村社区管理的基本法规,是村民行为和社区关系的约束规范。

村规民约应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规范村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村民在社区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维护社区秩序。

2. 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社区公共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生产资料、劳动力、信息资源等,是促进农村社区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服务的措施

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服务的措施

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服务的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农村社区居民的权益,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服务措施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如何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服务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一、提升农村社区管理服务的意识农村社区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深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关切,关心他们的生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社区管理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增强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结合。

二、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应该加大对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提供便利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三、完善农村社区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的农村社区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站、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等,以满足农村社区居民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四、加强农村社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水平,加强对农村社区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增强农村社区管理的有效性和主动性。

五、加强农村社区居民自治能力提倡和支持农村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与管理,建立和完善居民自治组织和自治制度,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性。

六、推动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农村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广农村社区网上办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七、强化农村社区创新发展鼓励农村社区创新,培育农村社区特色产业,提供就业和发展机会,推动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八、加大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力度多举办农村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农民画展等,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增进农村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凝聚力。

九、保障农村社区环境卫生加强对农村社区环境卫生的管理,提高居民对环境保护和清洁的意识,建立农村社区垃圾分类和处理制度,确保农村社区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十、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如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完善农村社区组织的选举和管理制度,加强农村社区居民的权益保护。

武胜县农村社区化管理实施方案

武胜县农村社区化管理实施方案

武胜县农村社区化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武胜县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我们决定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

本方案的目的是确保农村社区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二、实施步骤与措施1. 组建社区化管理工作小组:成立由县政府相关部门、乡镇政府和农村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工作。

2. 制定社区化管理方案:根据农村社区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的社区化管理方案,包括社区规章制度、管理流程、人员配置、资源保障等。

3. 推进社区自治:加强农村社区居民自治意识,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和决策,推动社区自治发展。

4. 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确保社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5.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加大对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更好的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6. 加强社区安全管理:完善农村社区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安全监测、报警、防范机制,确保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7.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增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营造和谐友好的社区氛围。

8.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对农村社区化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各级干部履职情况的检查与考核,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预期效果与保障措施1. 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预计能够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 保障措施:政府将加大对农村社区化管理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财政和人力资源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营造良好的社区管理氛围。

四、评估与调整我们将定期对农村社区化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方案,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五、总结与展望农村社区化管理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举措。

农村管理方案的社区治理模式

农村管理方案的社区治理模式

农村管理方案的社区治理模式导语: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管理方案的社区治理模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促进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有效的社区治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农村社区治理的意义、特点、主体主导等角度展开分析,探讨农村管理方案的社区治理模式。

一、农村社区治理的意义社区治理是一种底层治理方式,可以在本地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居民的参与和满意度。

对于农村社区而言,社区治理意味着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并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农村社区治理的特点与城市社区治理相比,农村社区治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人口分布广泛: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社区治理面临着统筹整合不易的问题。

2. 自然环境复杂: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复杂,社区治理需要考虑地质、水文等因素的影响。

3. 社会经济基础薄弱:相比城市,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社区治理需要注重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三、农村社区治理的主体主导1. 村委会:村委会作为基层组织,负责农村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是农村社区治理的主要主体。

村委会可以通过成立各类委员会、开展公民参与和补偿激励等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2. 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农村社区居民自组织的基层民主组织,可以代表居民利益,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3. 专业机构:为了提高农村社区治理的效果,可以引入专业机构参与社区治理,如农业服务中心、农村科技推广站等,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

四、促进农村社区治理的途径为了促进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 加强农村社区自治: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推动农村社区自治,让居民参与决策和管理。

2. 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健全农村社区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责任。

3. 提升农村社区管理能力:通过培训和培养农村社区干部,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推动社区治理的发展。

农村社区化管理

农村社区化管理

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社区化管理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体上已进入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在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新形势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

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生产得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就须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发挥土地的最大潜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但长期以来,人们不注重土地利用效率,采取粗放经营方式,严重浪费土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

但土地尤其是耕地的供给是有限的,原来的粗放经营的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只有实行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土地的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新的理念被提了出来——农村社区化管理。

关键词:新农村;社区化管理;土地合理利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

所以,加大农村社区建设力度,为广大农村居民创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既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也是建设农村美好家园、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所谓的农村社区化管理就是着眼于科学的编制村镇规划、合理对居民点和企业进行布局,促进产业和人口的积聚,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农村社区化管理不仅仅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压力。

我们选择了南通市如皋县搬经镇,在这边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调查,本次活动正是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情况以及居民对这种社区生活的满意程度。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社区化管理的不足,经过整理分析后给当地政府提供一点建议,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一唐僧西游搬经晒,岳飞行军来加力5号,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美丽的的搬经镇。

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内蒙古察右前旗平地泉镇一村社区化管理实践案例内蒙古察右前旗旗委常委、组织部长赵建军平地泉镇一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全村现有农户930户,2790口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有130户,415人。

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直管党员61名,非直管党员59名。

近年来,随着城镇扩容、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还有G6、G7、110高速以及集张铁路等建设土地征用,因该村地域位置的特殊性,全村9880亩耕地被征用后剩4260亩,人均耕地仅有1.5亩。

由于耕地的减少,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大部分农民到辖区内的伊利、蒙牛、双汇食品等企业务工,身份也悄然由农民向市民转变,为此,从今年开始,平地泉镇一村党支部运用城镇社区管理的理念与农村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提出了党建工作区域化,农村工作社区化的工作思路。

一是重心转移促服务平地泉镇一村积极探索走农村社区化管理的新路子,在不改变村级组织责、权、利和隶属关系的前提下,成立平地泉镇一村社区党支部,这个社区党支部对村级党组织社区化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协商、监督,形成共驻共建,共建共享格局。

近年来,辖区单位组织的活动村支部都经常派员参加,村党支部每年召开的重大决策会议以及“七一”党员大会和民主生活会都会邀请这些单位的负责人参加,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强化了社区组织的领导能力。

过去村支部工作重点是为农民的种养业提供服务,现在逐步转变为提供综合服务,帮助解决居民的就业、文体活动、日常生活和矛盾化解等各方面问题。

为了搞好这些社区服务工作,村级社区党支部带头在辖区内党员中开展了“亮身份、定承诺、比奉献”活动,呈现出党支部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的生动局面。

农村社区化管理以来,该村已为村民办理失地低保1447人,失地社保220人,为15个院外五保户每户盖起了一间砖房,办理8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33人,为3个村民小组配套机电井9眼。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区服务与管理创新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区服务与管理创新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区服务与管理创新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也迅猛起来。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和管理创新。

本文将介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服务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二、农村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农村社区服务是农村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

传统农村社区存在服务不到位、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加强农村社区服务的创新至关重要。

三、建立多元化服务网络为了提供更优质的农村社区服务,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服务网络。

这包括建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建设社区教育中心,提供教育培训等服务。

通过多元化的服务网络,可以满足农村居民不同方面的需求。

四、加强社区管理能力农村社区服务的提供离不开有效的社区管理。

要加强社区管理能力,可以采取培训社区工作人员,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让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决策。

五、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至关重要。

可以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农村社区服务和管理,通过与政府合作共建社区设施和提供服务。

比如,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养老院、幼儿园等社区设施,为农村居民提供便利。

六、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社区服务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其在农村社区服务中的应用也是一种创新。

可以建设农村社区服务APP,方便居民查询和享受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农村商品和服务信息交流,拓宽农村居民的消费渠道。

七、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可以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提供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农村卫生院,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与健康服务。

八、促进农村居民素质的提升农村社区服务不仅仅包括基本的物质需求,还应注重农村居民素质的提升。

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规范化建设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十个不同角度逐一探讨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首先需要优化基础设施。

包括改善道路、电力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以确保农村社区的正常运转。

此外,还需加大对农村社区公共设施的投资,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文体设施,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二、加强组织管理规范化建设农村社区服务管理需要加强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社区委员会、居民议事会等组织机构,通过选民选举方式,让居民参与决策,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化建设农村社区服务管理还需要提升服务质量。

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居民对服务的评价和需求,积极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保证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社区服务。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规范化建设农村社区服务管理过程中,加强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整合。

通过建立网上服务平台和手机APP等方式,方便居民获取信息和办理业务,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

五、加强卫生环境管理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还需要加强卫生环境管理。

加大对农村社区环境的整治力度,确保居民生活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加强对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六、促进社区文化建设规范化建设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也应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加强对农村文化的传统和历史的保护和宣传。

搭建起居民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增进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七、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化建设农村社区服务管理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农村管理方案的社区治理优化

农村管理方案的社区治理优化

农村管理方案的社区治理优化近年来,农村管理方案的社区治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优化农村社区治理,提高农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农村社区治理优化的方案。

一、提高基层组织的能力农村社区治理优化的关键在于提高基层组织的能力。

通过组织农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与管理,培养村民自治的意识,加强村民自治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提高社区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治理优化需要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是农村社区治理优化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组织、社会团体、农民合作社等,加强社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支持和协助,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四、推进乡村治理体制改革乡村治理体制改革是优化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的乡村治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制度和机制,提高农村社区治理效能。

五、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干部队伍是农村社区治理优化的重要力量。

加强农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提高农村治理水平。

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优化农村社区治理的必然要求。

通过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村社区的财力,为社区治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优化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公益事业,提高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八、推进农村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推进农村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是优化农村社区治理的关键。

通过加强农村卫生院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九、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优化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农村社区的环境品质。

农村社区化工作制度

农村社区化工作制度

农村社区化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农村社区化工作,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村社区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农村社区化工作以服务农民、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三条农村社区化工作制度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包括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区管理等各个方面。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将农村社区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化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资源,形成推进农村社区化工作的合力。

二、农村社区建设第五条农村社区建设应结合当地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保护农村特色风貌,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第六条农村社区建设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

第七条农村社区建设应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托幼等,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第八条农村社区建设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三、农村社区管理第九条农村社区管理应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组织,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第十条农村社区管理应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第十一条农村社区管理应加强社区安全稳定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第十二条农村社区管理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四、政策支持与保障第十三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区化工作的投入,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社区建设。

第十四条政府应优化农村社区化工作政策环境,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第十五条政府应加强农村社区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熟悉农村情况、具备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

五、监督与评估第十六条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化工作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管理制度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管理制度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管理制度人们常说,一个社区的繁荣与安定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农村社区作为城乡发展的重要一环,其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管理制度。

一、加强组织与领导体系建设组织与领导体系是农村社区管理的基础,其建设应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完善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力。

同时,应高度重视农村社区民主自治的原则,充分发挥居民代表大会和居民委员会的作用,确保民意参与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完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对于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社区信息库,将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和需求进行全面、系统地记录和管理,以便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

三、加强农村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和社区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使农村社区居民享受到与城市相当的生活水平。

四、加强社区服务和管理农村社区服务和管理是提高社区整体治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应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的作用,提供居民常用的办事服务和咨询服务。

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巡回巡防制度,加大社区治安防控力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五、推进农村社区精细化管理农村社区管理制度的精细化是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可以通过建立村规民约、设立公共秩序防控措施、制定社区发展规划等方式,实现对社区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有序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长期的管理和执行。

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活力的重要方式。

应鼓励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立社区图书馆和文化交流中心,充分挖掘和宣传社区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七、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其建设对于推进农村社区管理制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农村社区管理方案

农村社区管理方案

农村社区管理方案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社区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农村社区管理方案的制定不仅关乎村庄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是对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村庄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和居民参与等方面提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农村社区管理方案。

一、村庄规划管理农村社区管理方案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村庄规划,为村庄的发展提供依据。

在规划管理方面,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 统筹规划:根据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包括村庄的整体结构、土地利用和村民居住环境等。

2. 合理用地: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科学布局村庄内各个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农田、公共设施和生态保护区等。

3. 保护传统文化:注重保护和传承村庄的历史文化,结合实际情况,挖掘和利用村庄的传统文化资源,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村庄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 道路交通:加强农村道路的建设,提高乡村公路的硬化率,改善交通条件,方便居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2. 水电供应:改善农村的供水和供电条件,确保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需要的基本供应。

3. 垃圾处理:建立合理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保护农村环境。

三、社区服务提供丰富的社区服务是农村社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社区服务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 公共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社区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2. 社区医疗:加强农村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优质的家庭医生服务,保障居民的健康需求。

3. 文化活动:举办多样化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四、居民参与农村社区管理方案的成功实施需要广泛的居民参与和支持。

在居民参与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 引导居民参与: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村庄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服务与管理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服务与管理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服务与管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社区服务与管理也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农村社区服务和农村社区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实施农村社区服务与管理。

一、农村社区服务农村社区服务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和管理的工作,旨在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农民的需求。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服务必须从基础设施建设出发,增加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和改善,比如完善道路、供电、供水和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确保农村居民能够方便地使用各项公共服务。

2.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的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农村居民的就医条件。

3.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机会,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育质量,同时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

4.完善公共文化活动:农村社区服务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化。

新农村建设需要组织各种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社区凝聚力。

比如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农民技术培训等。

二、农村社区管理农村社区管理是指对农村社区内的事务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以保障社区内的秩序和稳定。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管理是实现农村社区服务的重要手段。

1.健全社区组织建设:农村社区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的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委员会或居民理事会等。

这些组织负责协调社区内的各项事务,代表农民的利益,促进社区内的和谐稳定。

2.加强法制建设:农村社区管理要加强法制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法规制度,明确农村社区管理的权责边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对农村社区规则的宣传普及和执行力度。

3.推动居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管理要鼓励和推动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区管理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区管理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区管理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农村社区管理作为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福祉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区管理进行探讨。

第一,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区管理要从组织上进行改革。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制度,推行社区居民自治,构建自治组织和居民自治机制等方式来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建设。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的生活和发展。

第二,完善农村社区管理制度。

农村社区管理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并加强对农村社区管理的监督和考核。

同时,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第三,加强对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农村社区管理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水电供应、环境卫生等。

只有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条件。

第四,推动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

农村社区管理不仅仅是管理,更是要促进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进入农村社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就业增加。

第五,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农村社区管理要注重培养和传承农村社区的传统文化,激发农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建立农村社区文化中心等方式来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第六,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

农村社区管理要引导农民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教育活动,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等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第七,加强农村社区管理与城市社区的交流与合作。

农村社区管理可以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的先进经验,加强与城市社区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城乡交流活动、经验分享等方式,促进农村社区管理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第八,推进信息化农村社区管理。

农村社区化管理

农村社区化管理

农村社区化管理农村社区化管理是现代农村社会管理的一种新思路,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以及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农民要求改善现实生活状况的推动下,使得社区化管理在我国农村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如何使这一新的管理方式在我国农村顺利推行,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对社区化管理实现途径的探讨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标签:农村;社区化;管理长期以来,农村社会管理水平一直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公共服务的享受程度、生活水平、文明程度等都与城市有很大的差距。

多年的实践发现,农村的落后与农村社会管理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探索新的农村社会管理方式是改变农村发展现状的出路之一,农村管理社区化正适应了这一要求。

一、农村社区化管理缘起我们通常所说的社区即行政区域意义上的社区,是指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物、与行政村同一级的行政区域。

从概念可以看出,社区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在我国,社区最早被用来划分城市的行政区划,农村则以行政村或自然村来划分。

在农村,经济、政治活动分散,工商业等不发达,再加上某些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导致农村的行政区划不能像城市一样集中。

再加上社区对人口居住、政治经济活动、工商业活动等各方面要求的集中性等特点,导致社区在农村没有实现的条件。

二、农村社区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农村社区化管理是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趋势,目前就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来看,已经逐渐具备发展农村社区化管理的条件。

1.农村社区化管理适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国家为此还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如何把这些政策及措施及时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户,让亿万农民群众真正受益,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农村社区治理活动方案

农村社区治理活动方案

农村社区治理活动方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社区治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农村社区治理活动方案的制定对于有效解决农村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农村社区治理活动方案进行探讨。

一、目标和原则1.目标:建立健全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促进农村社区的持续发展。

2.原则:依法治理、全民参与、依靠科技、促进和谐。

二、活动内容1.建立农村社区委员会:成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农村社区委员会,在决策、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作用。

2.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文化体验活动,提升农民文化素质。

3.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社区的生活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保障村民生活品质。

4.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活动:开展各类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农民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

5.加强农村社区环境保护:开展环境保护意识宣传活动,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6.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支持和引导农村社区开展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7.加强农村社区安全防范: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提升农民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农村社区安全稳定。

8.加强农村社区卫生保健:加强农村社区卫生保健宣传,提高农民健康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三、实施步骤1.制定农村社区治理活动方案:根据农村社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内容、目标和实施计划。

2.成立农村社区委员会:农村社区委员会由村民代表组成,负责组织和协调农村社区治理活动。

3.开展农村社区活动: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开展各项农村社区活动,促进农村社区的健康发展。

4.监督评估:对农村社区治理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5.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对农村社区治理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活动方案。

四、预期效果1.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水平:通过开展农村社区治理活动,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2.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促进农民参与社区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农村社区化管理是现代农村社会管理的一种新思路,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以及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农民要求改善现实生活状况的推动下,使得社区化管理在我国农村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如何使这一新的管理方式在我国农村顺利推行,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对社区化管理实现途径的探讨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社区化;管理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077-02长期以来,农村社会管理水平一直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公共服务的享受程度、生活水平、文明程度等都与城市有很大的差距。

多年的实践发现,农村的落后与农村社会管理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探索新的农村社会管理方式是改变农村发展现状的出路之一,农村管理社区化正适应了这一要求。

一、农村社区化管理缘起我们通常所说的社区即行政区域意义上的社区,是指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物、与行政村同一级的行政区域。

从概念可以看出,社区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在我国,社区最早被用来划分城市的行政区划,农村则以行政村或自然村来划分。

在农村,经济、政治活动分散,工商业等不发达,再加上某些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导致农村的行政区划不能像城市一样集中。

再加上社区对人口居住、政治经济活动、工商业活动等各方面要求的集中性等特点,导致社区在农村没有实现的条件。

二、农村社区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农村社区化管理是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趋势,目前就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来看,已经逐渐具备发展农村社区化管理的条件。

1.农村社区化管理适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国家为此还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如何把这些政策及措施及时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户,让亿万农民群众真正受益,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农村社区化管理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化的途径,适应了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农村社区化管理实现后,一方面,居住形式上,农民从原先的散居改变为相对集中的社区,这样一来大大方便了公共服务的集中提供。

另一方面,社区化管理可以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提升村级组织的管理水平。

农村社区化管理首先是借鉴城市社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式,再从农村的具体实际出发,不断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先进管理方式的,所以,在这种机制之下对农村实施管理和服务,必然会不断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提升村级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

2.农村社区化管理是城镇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而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农村管理社区化也是城镇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客观上导致了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人口的主体已经转变为“老弱病残妇”这样一种状况。

社区化管理方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比如,在农村社区化管理实现后,“留守儿童”将会有统一的管理和教育机构,其不会再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辍学或者出现其他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其一方面解决了城镇化给农村管理带来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对城镇化的进程进行了补充,进一步促进了城镇化的实现,可以说农村社区化管理是城镇化在农村的雏形,这对顺利实现城镇化是至关重要的。

3.农村社区化管理是当今农村居民现实生活状态的需要。

历史进入21世纪,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上不断创出新高,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的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同时,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活动逐渐向城市靠近,这些条件的具备,使社区化管理在农村有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一方面,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充裕,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而原有的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方式,主要是重管理而轻服务,导致农村社会管理方式严重滞后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这就要求一种全新的农村管理方式来代替原有的落后机制。

农村社区化管理正好可以很好地弥补村民委员会管理下的不足。

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居民生活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改善现有生存状况有着很大的期待。

他们也有改善自己生存状况、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权利。

在农村实现社区化管理,使农民实现集中居住,农民的子女享受到更好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逐渐与城市居民同步等是我们国家的责任,也是我国农民应该受到的待遇。

三、农村社区化管理实现的途径探讨农村社区化管理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实施阶段,各级政府应特别注意对社区化管理实现途径的分析与探讨。

在尽可能多地为农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应特别注意社区化管理实现的方式选择。

1.合理规划社区建设,提高农村社区硬件设施水平。

社区建设是实现社区化管理的前提,因此,合理的规划、扎实的社区硬件设施对农村社区化管理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农村社区。

深入考察,多方了解,科学评估,在社区选址方面,不仅要考虑到社区管理所要求的集中性,而且要考虑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公共服务提供的集中性等因素。

社区的选址应尽可能在交通便利、地形条件良好的地方,这些条件有利于为农民集中提供医疗卫生、教育、农业技术推广等服务,也便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农民集中居住以后,学校、医院以及一些服务行业也将随之集中起来。

这个集中效应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很可观的。

居民集中居住就避免了以前分散居住形式下出现的农民子女被动辍学、农民就医难、购物难等问题。

不仅实现了农村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使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农村的社会管理负担进一步减轻。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社区硬件设施的投入。

社区的硬件设施是实现农村社区化管理的基础,其对于农村社区化管理的意义就犹如鱼对于水的依赖。

社区的硬件设施包括社区通往外界的主要公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用电、自来水、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商业机构,以及社区的休闲娱乐设施等。

在农村社区化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应从农村实际出发,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与农村社区化建设相关的硬件设施完善好,加大对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使农村真正实现社区化管理,使农民真正享受到社区化服务,进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减轻农民负担。

农村社区化管理的实现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

作为这一政策的受益主体的农民,其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尽可能地减轻农民的负担,防止由于此项政策的实施而出现农民再度返贫的现象。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财政投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水平,城乡的差距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因此,在农村实现社区化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加大对其的财政投入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及民生问题的题中之义。

另一方面,要大力吸纳社会资金。

基层政府可以从当地实际出发,招商引资,大力开发特色产业,扩大劳务输出范围等,从各行各业着手为当地的农村社区建设筹集资金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具体来说,各级政府除财政投入外,还应区分各项社区服务的公益程度进行资金支持,农村集体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开展社区内公共服务,鼓励社区内企业或者社区外组织投资筹建和改善社区建设。

总之,要建立系统化的组织网络、多方参与的筹资机制,保障农村社区建设及管理的扎实推进,让人们在乡村也能过上与现代城市社区一样的文明生活。

3.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农村实现社区化管理后,与以前以行政村为基础的乡村管理相比,最重要的不同之一就是社区公共服务这方面。

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中,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因此,在农村社区化管理过程中,政府应不遗余力地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一方面,应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服务范围。

虽然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应包括政府、社会群体以及个人在内,但在当前,保障提供主体仍然是政府,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服务力度。

农村社会保障范围大体包括以下四方面:(1)农村社会救济;(2)农村社会保险;(3)农村社会福利;(4)农村优抚安置。

这四方面是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中重要的部分,对其的完善和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及生活水平,保持农村社会的安定有序。

另一方面,要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公共事务的服务力度。

这包括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农村地域文化、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规划、社会秩序等。

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农村社区公益事业,整治社区环境卫生,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等。

只有将这方面的公共服务与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完善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也只有这两方面一起抓,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

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环境、生活质量真正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农村社区化管理在我国具有得以推行和实施的基础,其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水平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

各级政府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切实推行这一新的农村社会管理方式,使我国农村居民尽可能地享受到这一新的社会管理方式所带来的好处,也使农村居民能够平等地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文明和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