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文《空城计》全程导读《三国演义》概述

合集下载

(完整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完整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意气用事 头脑简单


蒋干中计

黄盖苦肉计
面如美玉 唇若点朱 赤壁之战
姿质风流 仪容秀丽
街亭失守后,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乘胜杀
往西城。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
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
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
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不得私自外出以
北拒曹魏
收二川: 收取东川、排西八川阵:
摆设八阵图
物性格与作品特色。 4.整理:积累语文知识,撰写读后感,交流体会。
略读小说
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 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 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 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 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 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 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 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 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 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孙权和 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西晋先后 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6.下面的一幅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
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 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六出祁山 七擒: 七擒孟获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介绍范文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介绍范文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介绍范文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介绍范文《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短介绍1名著《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

作品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在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而成,其取向是现实主义的。

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东汉灵帝时,十常侍专权,朝败,张角发动黄巾起义。

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参与镇压黄巾军。

灵帝死,大将军何进扶立少帝,诏外兵入京,诛杀宦官。

宦官杀死何进,袁绍等尽灭宦官。

董卓趁机拥兵人京,废少帝,立献帝,把持朝政。

曹操谋刺董卓不成,逃到陈留,发矫诏联合诸侯共讨董卓。

关、张加人联军,关羽温酒斩华雄,三人又合力击败董卓骁将目布,董卓逼献帝迁都长安城,火焚洛阳,曹操率兵追击,中伏兵败,诸侯各怀异心,联军随之分散,彼此攻伐。

董卓在长安城愈益骄横暴虐,司徒王允巧设连环计,先将府中歌女貂蝉许嫁吕布,后又献与董卓,离间二人。

吕布与王允合谋杀死查卓,但被董卓余党李催、郭汜等击败;王光被杀,李、郭执掌大权。

曹操击破青州黄巾军,占据充州,招贤纳士,势力大增。

因徐州刺史陶谦部下杀死曹操之父曹嵩,曹操兴兵攻打徐州。

刘备救援掏谦,陶谦欲以徐州相让,刘备力辞,陶谦死。

刘备方领徐州牧。

吕布谋夺充州,被曹操打败,到徐州投奔刘备,屯驻小沛。

李健、郭汜自相残杀,李健劫持献帝,郭汜劫持百官,于是,长安城城中大乱。

扬奉、董承护驾还东都,遭到李、郭追杀,死伤惨重,好不容易回到洛阳,又逢灾荒,处境极为狼狈。

曹操采纳苟或之谋,率军迎奉献帝,移驾许都,自封为大将军,朝廷大权从此归其掌握。

三国故事《空城计》

三国故事《空城计》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空城计。

诸葛亮因错用马谡失街亭,司马懿乘势引十五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则不慌不忙,安排一番便带着两个小书童到城楼上燃起香,悠闲地弹起琴来。

司马懿带领部队到达城下,见城门大开,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城门内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扫街,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沉思片刻,便令前军做后军,后军变前军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西城已是一座空城,父亲为何不进城活捉诸葛亮?”司马懿说:“诸葛亮生性谨慎,从不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计。

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退兵走了。

诸葛亮望见魏兵走远,这才松了一口气。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故事概括[整理版]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故事概括[整理版]

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朝廷发榜文四处招兵买马以平乱。

刘备见了榜文长叹一声,刚好张飞听见,说“大丈夫不去为国出力,在这里长叹什么。

”刘备说力不从心,所以长叹。

张飞说他卖猪肉颇有积蓄,可招兵。

刘备非常高兴。

两人就去喝酒,刚好关羽也正要去应募,也进来喝酒。

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机,于是结拜为兄弟,共图大事。

)2、七禽孟获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

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

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七擒孟获: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

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气,其间诸葛亮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孟获,孔明都放了他。

孟获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

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

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3、空城计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

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疑心有伏兵。

调头就撤兵。

诸葛亮躲过一劫!(空城计: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

《三国演义》整体简介

《三国演义》整体简介

一、《三国演义》总体概述《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雄人物。

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和关羽。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

自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始,便立刻成为蜀汉——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刘备曾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不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付以几乎全部的军中大事,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成为蜀国的最高决策人。

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诸葛亮身上,集聚了许多政治家的美德和超人的智慧。

他的足智多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像博望坡用兵,草船借箭。

不仅如此,他还能随机应变,如“空城计”的运用。

总之,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人人喜爱的人物。

全书通过错综复杂的斗争,提示了宫廷内部、集团与集团之间,同一集团的不同势力之间,以权术和机变为手段的政治斗争,以利欲和霸权为目标的军事争夺,再现了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现实。

书中描写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描写的特点是侧重于表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战略战术的运用。

赤壁之战是该书描写得十分出色的一次战争。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运用火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的敌人。

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

《三国演义》还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和派别为达到一己私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尽阴谋诡计,广泛地运用谋略权术,进行的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

孙权为从刘备手中取回荆州,不惜以自己的亲妹妹为诱饵,使用“招亲”把戏,企图将刘备囚禁。

《三国演义-空城计》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三国演义-空城计》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三国演义-空城计》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国演义-空城计》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在《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的绝顶智慧和奇谋妙计的精采片段如明珠贯连,层见迭出。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导读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导读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面如冠玉, 挥泪斩马谡 借东风

眉清目朗, 空城计 三气周瑜
纶巾羽扇, 智取汉中 七擒孟获
鹤氅皂绦。 六出祁山
三十九回(初出茅庐)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因“继母不能相容,性命 只在旦夕”问计于刘备,刘备让他问诸葛亮, 诸葛亮借故推托。到了第二天,刘琦又两次请 求诸葛亮给他出主意,又遭到了拒绝。于是刘 琦对诸葛亮有一古书请他一观。乃引孔明登一 小楼,孔明曰:“书在何处?”琦泣拜见求他 相救,孔明作色而起,便欲下楼,只见楼梯已 撤去。又见刘琦连哭带跪,甚至还“掣剑欲自 刎”,只好让他效仿“重耳在外而安”的例子, “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 。
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们 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尊刘贬曹 倾向。
情节梗概
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起,至晋武帝太康 元年(280)止,其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 旋涡。全书以蜀刘政权为中心,写出了魏、蜀、吴三国的盛衰 历史。
全书分四大部分: 一、群雄逐鹿(1-30回)
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 了自己的威望。
四十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 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 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 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 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 大败而归。
诸葛亮三气周瑜 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 在南郡与曹仁大战中了毒箭,诸葛亮趁机占领南
郡等地,周瑜火气攻心,箭伤破裂。 (五十一)
二气:周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准备把刘备扣下, 逼诸葛亮交出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周瑜 “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再次病发。 (五十四、五十五)

三国演义 空城计简介

三国演义 空城计简介

三国演义空城计简介一、背景介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小说以东汉末年末年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乱世的政治、军事和人物的故事,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精彩的战略谋略,其中之一就是“空城计”。

空城计是刘备在战争中所使用的一种独特的计策,通过虚张声势来迷惑敌人,以达到阻止敌军进攻、稳定军心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空城计的原理、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

二、空城计的原理空城计是一种以虚假的军事形势来迷惑敌人的计谋,通过故意营造出一种敌军进攻将面临巨大困难和风险的假象,从而使敌军望而却步,停止进攻。

这一计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各种手段,让虚张声势的城市给人一种强大、凶险的印象,以便迷惑敌人,阻止其进攻。

三、空城计的过程1.准备阶段在空城计执行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刘备要以自己的统帅身份,通过事前的准备,使得空城计可以圆满成功。

准备工作包括情报的搜集、城防的加固和士兵的训练等。

2.营造假象在空城计的执行过程中,关键是要营造出一个虚假的军事形势,以迷惑敌人。

刘备派人在城墙上兜鞋,制造出一种胆怯、被困的氛围,使得进攻城市的敌军觉得自己面临的是一个强敌。

3.谣言的散播接着,刘备安排人散布一些谣言,声称城中的士兵严阵以待,埋伏在各个角落,随时准备反击。

这样,敌军会更加害怕进攻,担心自己会陷入困境。

4.留下一位人质为了更加增加虚张声势,刘备派出一位重要的将领留在城中,以示坚守决心。

这位将领将化装成一个老百姓,深藏在城中的人群中,观察敌军的动向,同时可以在关键时刻起到示敌以弱的作用。

5.迷惑敌军在敌军开始进攻之后,刘备派出一支小部队,与敌军到达半路时展开迎战,但绝不采取主动进攻,而是采取防守为主的策略,进一步迷惑敌军,使其相信刘备军队实际上并非只有这么少人。

6.敌军退却在看到被围绕的城池时,敌军对于城中守军的实力产生了质疑和恐惧。

此时,刘备在城墙上发出号令,与假装的百姓一起高呼口号,进一步增强敌军的恐惧感。

《三国演义》之空城计

《三国演义》之空城计

孔明将人马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尘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军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玄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三国演义》每回故事梗概-三国梗概

《三国演义》每回故事梗概-三国梗概

《三国演义》每回故事梗概-三国梗概
第一回《两个义和团》:
曹操与吕布在赤壁大战后签订和约,欢乐地回到家中,然而在外面却发生了一场惊天
动地的事件,在陶谦、许褚的带领下,来自不同势力的百姓组成了两个义和团,号召百姓
痛斥贪污腐败的政官,甚至痛骂各方领主,曹操对此非常愤怒,于是出动大军,把义和团
给解散,将义和团的头目陶谦等人抓起来,吓得全国和平。

第二回《空城计》: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打败吕布后,称王称霸,为了讨伐蜀汉,率三十余万大军进入荆州,赶走向刘备的先锋军,再使用“空城计”,让刘备的大军痛苦挣扎,处境艰难。

然而刘备
深谙兵法,他故意让关羽在阵前发起一番愤慨的谴责,为此他将关羽令他离开连长,使曹
操以为是他的激昂演说感化了关羽,以致回到自己麾下。

而实际上,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
空城计,造成曹操返回主公府,最终被刘备击败。

第三回《桃园三结义》:
曹操被刘备击败后,进而投效刘备,又让其弟弟曹丕负责为他管理荆州的行政事务。

刘备随后遇见了关羽、张飞、赵云三人,他们聊起家国大义,认为天下大乱,只有携手同心,才能夺取大局,于是结义成兄弟,号称“桃园结义”。

为了确保三国相安,他们更制
定了“和为贵”的政策,并且为此彼此互许诺言,展开惊天动地的变局,终于缔成了联盟,把曹操拖入其中。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

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翻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为了使以后的教学再上新台阶,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结合本课的教学环节,谈谈自己教学本课后的一些感受。

(一)教学资源运用的时机与效果的关系为了对课文内容及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我下载了一个关于《空城计》司马懿退兵的视频,意在让学生能通过直观的形象情境,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和角色之中,理解课文内容。

如在理解司马懿的性格特征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诸葛亮在笑容中施计,在笑声中取胜,但诸葛亮的取胜还取决于一个人,他是谁啊?马上学生回答说司马懿,为什么说取决于司马懿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因为他没有直接攻打进去,反而中计啦!”“哦!是这么回事,我听出来了,假如此时领兵的是你,当眼前看到西城这样一幅景象时,你是选择进还是选择退呢?别忙着告诉我,你们先和同桌讨论讨论。

”于是学生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

在汇报时,有的选择了进,也有选择了退兵,还有的选择先去探个虚实在攻打进去…….都得到了我的肯定。

借此机会,我说司马懿究竟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段录像(播放录像)。

此时有的学生边看边笑了起来,我趁机问,你们笑什么啊?(因为司马懿中计了)是啊,不光我们在笑他,连诸葛亮也在抚掌而笑啊。

紧接着介绍司马懿的有关资料,最后请同学们想想司马懿退兵是草率之举还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司马懿退兵的理由?就这样让学生来感受司马懿谨慎多疑,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调动积极性与参与意识的关系由于我上课的时间在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学生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这是课前让我最苦恼的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想到了,我的课以分析诸葛亮的笑为切入点,为什么我不以笑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上课前几分钟我让学生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课件出示“会心一笑、捧腹大笑、抚掌而笑、哭笑不得、回眸一笑”让学生表演。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经典的一部小说,是由明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

小说描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各个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

它融合了历史、文学、哲学、道德等多种元素,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是中国东汉末年,弱国动荡的局面下各个豪强并起,展开了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战争。

整个三国时期被分为三个阶段:黄巾起义、群雄割据、三国鼎立。

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等人都在小说中出现,并以深厚的情感和浓重的人物性格塑造,让人难以忘怀。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曲折激烈,充满了斗智斗勇、谋略争雄的情节。

比如,诸葛亮通过七星灯赚了草船借箭、亮山烽火夜放空城计等等,这些计谋让人咋舌。

除此之外,还有刘备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赤壁之战等著名故事,都让《三国演义》成为了一部脍炙人口、被广泛传诵的文化名著。

《三国演义》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它还对世界文学、电影、电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三国演义》以宏大的场面、精彩的情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小说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也成为了人们探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发生在诸葛亮领导的蜀汉军队与曹魏的军队对峙时期,故事如下:
诸葛亮领导的蜀汉军队攻打曹魏时,曹魏将军夏侯惇率领一支大军分散攻击蜀汉军队。

诸葛亮派遣的统领马谡,意图迎击夏侯惇的军队,但未能阻止其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决定使用一种特别的计策:空城计。

他命令所有的士兵都撤离城池,将城门敞开,然后自己坐在城楼上弹琴。

夏侯惇看到城门大开、城墙上无人守卫,以及诸葛亮坐在城楼上弹琴,非常惊奇。

他怀疑有伏兵,于是派人侦查城内。

但是,曹魏的侦查队一无所获,城内也没有一人露面。

夏侯惇认为一切安全,于是率领军队进入城中。

正当曹魏军队进入城中时,城门突然关闭,炮声大作。

此时,蜀汉的士兵从四面八方发起突袭,全军覆灭。

夏侯惇脱险,但丧失了大批士兵。

这一计策被后人称为“空城计”,表明了智者用无力来制胜的精髓。

空城计概述20字左右

空城计概述20字左右

空城计故事概括20字
空城计故事用20字概括如下:
司马懿率兵攻城,诸葛亮无兵迎敌,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

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空城计详细故事:
在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诸葛亮驻西城,得街亭失守之讯,又知司马懿乘胜来攻,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危急中,定空城之计,令将城门大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

司马懿兵至城下,见状大疑,又素知诸葛谨慎,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调来赵云,惊退司马。

其他应用:
1、张守圭接替战死的王君焕,正在修筑城墙,敌兵又突然来袭。

城里没有任何守御的设备,大家惊慌失措。

守圭说:“敌众我寡,又处在城池刚刚破坏之后,光用石头和弓箭是不对退敌的,应该用计谋。


他让将士们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饮酒奏乐,若无其事。

敌人怀疑城中有备,只有退兵。

2、齐祖铤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他的做法比张守圭又多一招:等贼兵以为人走城空,不设警备时,突然命士兵大声叫唤,更将贼兵搞得糊里糊涂,只得退兵。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变化无穷。

在敌乘我虚之时,当展开心理战。

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主
帅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切切不可轻易出此险招。

况且,此计多数情况下,只能当作缓兵之计,还得防止敌人卷土重来。

所以还必须有实力与敌方对抗,要救危局,还是要凭真正实力。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主要如下:
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名军士驻守在西城县。

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15万,往西城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

众位官员听到这个消息,个个大惊失色。

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用20个军士,扮为百姓,打扫街道。

如果魏军到时,不可乱动,我自有计谋对付。

”传令下去后,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来到城头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演奏。

司马懿来到城下看了许久,听了很长时间,无论从对方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诸葛亮所弹出的琴声中,都看不出丝毫破绽。

其子和其他将士纷纷要求进兵攻城。

可司马懿凝然不动,仍静静谛听。

忽然他神色一变,露出紧张模样,忙下令:“后队改作前锋,先锋变为后队,马上撤退!”西城中的诸葛亮,见司马懿带兵疾忙退去,轻轻长吁一口气,用手拭了额上的冷汗,笑了起来。

司马懿得知中计后不觉由衷叹赞:“诸葛孔明之才,我不如也!”。

《三国演义》读后感空城计

《三国演义》读后感空城计

《三国演义》读后感空城计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书中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许多著名名场面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其中,《空城计》是这部小说中最经典的章节之一。

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为了防御敌军的进攻,采取了一种聪明的战略,就是先撤退把一座城给烧了,再在城边上摆上椅子弄起了茶。

当敌军到来时,他斥责自己没遵守军令严禁喧哗,让敌军却怀疑这座城是涉及大计的,纷纷撤退,从而成功防御了敌军的进攻。

在阅读《空城计》这一章节的时候,我深受其中的启发和感动。

首先,在这个战术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人性中某种程度的懦弱和贪婪使得敌军的头领一开始就没有把握去攻打这座城。

毕竟,人心里面的贪婪和怀疑总是很难被避免的。

而正是因为这种人性使得诸葛亮的计谋能够成功的保住了城池,保护了自己的族民。

另一方面,从《空城计》这一章节可以看到,诸葛亮对于他的敌人有着充分的了解和认知。

他知道敌军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利用这一点巧妙地将敌人挟持,从而成功地得到了胜利。

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敌人的能力,是军事领袖必备的必备素质。

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需要关注和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才能做出正确和明智的决策。

这个故事也教育了我,只要走得很谨慎并且依靠细致入微的分析思维,就可以在困难的情况中获得成功。

总之,《空城计》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灵魂之一,描绘了一个智者的思想和战术。

这种智慧和睿智,对于今天的人们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阅读它,理解它,从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国演义空城计读后感400字

三国演义空城计读后感400字

三国演义空城计读后感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在关于诸葛亮的诸多故事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空城计》。

司马懿带大军来攻打西城,但城内只剩两千残兵弱将,根本抵挡不住司马懿的进攻。

诸葛亮凭借着对司马懿的了解,设下计谋。

他在城头上淡定弹琴,故意露出破绽,让司马懿以为城内有埋伏,仓促撤退。

与其说是诸葛亮故意露出破绽,将司马懿吓退,倒还不如说司马懿疑心太重,不够大胆,自己把自己吓退。

有时候过于谨慎不够大胆,也会失去机会。

正如《三国演义》里,曹操因为过于谨慎而白白送了诸葛亮十万支箭,不知在吴蜀两国得意大笑的时候,曹阿瞒是否气急败坏。

反观我们的国家,因为领导者的大胆尝试才得以发展壮大。

秦始皇大胆统一文字、度量衡,才有后面的大一统发展;唐朝大胆开放国门,欢迎国外使者和文化,才有了欣欣向荣的世界大国景象;新中国,因为领导人大胆支持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快速发展…...还有许多许多。

如果他们当时循规蹈矩,不敢创新尝试,也许就不会有如今繁荣昌盛的中国。

读罢《空城计》我希望能像诸葛亮那样,危机时大胆尝试创造新生,而不再束手束脚,过于谨慎,丢了机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讲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讲稿

《三国演义》导读《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更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

这部小说的编纂者为罗贯中,他的籍贯有太原、东原、钱塘等不同说法;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一、历史渊源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本身是一个龙腾虎跃,蜂起云涌的时代,而这一时期英雄豪杰的传奇性经历与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很早以来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陈寿的《三国志》和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时裴松之的注就包蕴着无数生动的故事,为文学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而在民间,又不断流传和丰富着三国的故事。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辑录了一些民间传说中的三国故事。

隋代,文艺表演中已有“三国”的节目,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看水上杂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内容。

李商隐的《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描写的是一个小孩模仿当时说书艺人讲说的三国故事情态,可见到晚唐,连儿童也熟悉三国的故事,这说明三国故事在九世纪的晚唐已广为流传了。

宋代“说话”艺术的“讲史”中有专说“三分”的艺人。

在北宋苏轼《东坡志林》中记载,“王彭曾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可见当时“说三国”的艺术效果很好,而且“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也十分鲜明了。

五代十国以后,在九至十三世纪的宋元间,戏曲、杂剧大为流行。

以三国故事为内容的剧目有《赤壁鏖战》、《襄阳会》、《骂吕布》等(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宋以后到元明之际杂剧中的三国戏见于著录的有六十余种,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单刀会”、“白帝托孤”等。

此时,《三国演义》中一些重要情节已经成为杂剧的著名剧目了。

宋代张耒《明道杂志》记载:“京师有富家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缓之。

”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创作了《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的典范作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允用“调虎离山” 计终置董卓于死 地。
• 王允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 第47页:贾诩献
“以逸待劳”计 大败西凉军。
• 贾诩
无中生有
• 中生有:制造一种假象,
有意让敌人识破,使之失去 警惕,然后又化无为有,化 假为真,化虚为实;真的攻 击敌人了,而敌人确依然以 为是假的,不作防备,从而 为我所乘,战而胜之。
反间计
• 反间计:识破对方的阴
谋算计巧妙地利用对方 的阴谋诡计进行反击对 方。
• 事例:第四十五回 三江
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 中计——第227页至229 页:周瑜设“反间计” 杀蔡瑁、张允。
• 事例: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
长江孙氏报仇——第 192页:徐氏为夫报 仇。
• 徐氏
树上开花
• 树上开花:弱小的部
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 改变外部形态来让自 己阵容显得充实强大。
• 事例:第四十二回 张
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 州败走汉津口——第 210页至211页:张飞
长坂桥吓退曹操大军。 • 张飞大闹长板桥
• 事例:第十二回 陶恭祖
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
布——第57页:曹操诈 死反击吕布。
• 吕布
趁火打劫
• 趁火打劫:利用对方
不利的局面,果断地 打击对方,谋求利益。
• 事例:第十四回 曹孟
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 乘夜袭徐郡——第71 页至72页:吕布趁张 飞醉酒夺徐州。
• 吕布趁张飞醉酒夺徐州
偷梁换柱
• 第15页至16页:李
肃献“釜底抽薪” 计,吕布转投董卓。
• 董卓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 第20页:曹操刺杀董
卓失败,采取“走为 上计”,立即逃跑。
• 曹操刺杀董卓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 第24页:孙坚用
“金蝉脱壳”得 以脱逃。
• 孙坚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 的国家,从而各个击 破。
• 事例:第二十九回 小
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 坐领江东——第149 页:鲁肃献策孙权取 天下。
• 孙权
釜底抽薪
• 釜底抽薪:两军对垒,
不直接抗击他的锋芒, 从根本上消弱他的战 斗力,用以柔克刚的 办法制服它。
• 事例:第三十回 战官
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
德烧粮——第153页
• 曹操
借刀杀人
•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
不出面,利用别人的 手去害人。
• 事例:第二十三回 祢
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 下毒遭刑——第117 页至119页:曹操借 刀杀祢衡。
• 祢衡
美人计
• 美人计:对于用军事行
动难以征服的敌方,要 使用“糖衣炮弹”,先 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 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 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
以课文《空城计》全程导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空城计】 _flv.avi
空城计
• 空城计属于“三十六计”之一,是处
于败军形势下的计谋,即在敌众我寡 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 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 敌军。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 第一计 瞒天过海
至155页:许攸献计, 曹操夜袭乌巢烧粮草
• 许攸
大败袁绍。
隔岸观火
• 隔岸观火:静观敌方
内部恶变,看准时机 从中获取利益。
• 事例:第三十三回 曹
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 计定辽东——第170 页至171页:曹操听 从郭嘉之计,坐等二 袁首级。
• 郭嘉
瞒天过海
• 瞒天过海:字面意思
是瞒住上天,偷渡大 海。比喻用谎言和伪 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 真实意图,而在背地 里偷偷地行动。
• 第五套 并战计(对付友军反为敌态势之计谋) •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三十六计
• 第六套 败战计(处于败军态势之计谋)
•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 偷梁换柱: 乘友军作
战不利,借机兼并他 的主力为己方所用。
• 事例:第十六回 吕奉
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 师淯水——第84页至 85页:张绣里应外合 打退曹操。
• 张绣
声东击西
• 声东击西:表面上声
言攻打东面,其实是 攻打西面,军事上使 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 战术。
• 事例:第十八回 贾文
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 矢啖睛——第91页: 贾诩看破曹操“声东 击西”计,将计就计 打败曹操。
•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 第4页至5页:曹
操年幼用“假痴 不颠”计欺骗他 的叔父和父亲
• 曹操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 第7页:刘备献
“欲擒故纵”计, 朱隽得以射死韩 忠。
• 刘备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 事例:第二十五回 屯
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
曹操解重围——第127页:
曹操送美女给关羽。
• 关羽
顺手牵羊
• 顺手牵羊:捕捉时机,
伺隙捣虚,变敌方小 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 得利。
• 事例:第二十八回 斩
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 主臣聚义——第141 页:张飞占古城。
• 张飞
远交近攻
• 远交近攻:结交离得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三十六计
• 第二套 敌战计(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
•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三十六计
• 第三套 攻战计(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
•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三十六计
• 第四套 混战计(处于混乱态势之计谋)
•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三十六计
• 第29页:曹洪用
“李代桃僵”计 救曹操。
• 曹洪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 第31页至32页:袁绍
用“反客为主”计占 据了冀州。
• 袁绍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 王允让貂蝉用
“美人计”离间 董卓、吕布。
• 貂蝉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 第42至43页: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