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2.1 流水地貌(第一课时)导学案
2.1流水地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流水侵蚀地貌教学设计课题流水侵蚀地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的第一课,对之后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等的学习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基础地貌类型经有了基本认识,但是对于典型地貌的类型、分布及形成过程缺少科学认知,只停留于表面的特征区分;对于不同地貌的区域分布差异,内在的形成机理认识不足。
本节内容的安排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地貌景观图入手,让他们观察其典型特征,推理其地理形成过程,并分析该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这样不仅更好地促进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形成,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人地协调观。
学情分析在第一章学生已经知道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初中具备一定的区域地理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旅游、纪录片等形式,接触过大量典型的地貌景观,对风力、流水作用有基本认识。
学生已经具备通过观察模拟真实环境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能够借助工具模拟真实环境,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1.通过对怒江河流地貌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2.理解不同河段的外力作用方式及不同河段的分布的侵蚀地貌类型及能描述常见的侵蚀地貌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3.通过通过模拟实验和课堂探究,帮助学生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类型及其与河谷的发育过程;2.常见的河流侵蚀地貌(V形谷、河漫滩、河流阶地)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河漫滩及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视频《在怒江大峡谷,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叫溜索》,让学生注意观察视频中的地形,提出问题:怒江大峡谷两岸的人们为什么要选择溜索这样的交通方式?【承转】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了,怒江两岸山高谷深,交通极其困难,加之怒江地区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两岸的人们为了加强联系,不得不采用溜索这样的原始交通方式。
2.1流水地貌(第1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基础,对地貌的概念和分类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流水地貌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学生在流水地貌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及与人类活动关系等方面的理解可能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流水地貌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向新知识过渡,搭建知识框架。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流水地貌知识的掌握。
2.教学方法:采用个别提问、集体回答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步骤:
(1)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流水地貌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特点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集体讨论答案,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1.培养学生对流水地貌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流水地貌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地貌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流水地貌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学生在地理分析与评价能力上的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任务,使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提高。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流水地貌的奥秘。
4.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掌握流水地貌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1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题目包括:
(1)判断题:关于流水地貌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机制。
(2)选择题:关于滑坡、泥石流的成因、特点及危害。
(3)简答题:谈谈你对滑坡、泥石流防治措施的理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讲解流水地貌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滑坡、泥石流的成因、特点及危害。
1.教师讲解流水地貌的定义、分类及形成机制。
2.பைடு நூலகம்对滑坡、泥石流两种流水地貌,教师详细讲解其成因、特点及危害,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做好笔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选择一个身边的流水地貌实例,如滑坡、泥石流等,分析其成因、特点及危害,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考察报告。要求报告中包含以下内容:
(1)流水地貌的地理位置、基本情况描述;
(2)流水地貌的成因分析;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了地貌、气候等基本概念,能够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然而,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特点及危害等方面,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本章节教学时,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流水地貌的认识较为浅显,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案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流水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1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川汶川地震后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汶川地震后会发生大量的滑坡、泥石流?”引导学生思考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的成因。
3. 设计模拟实验,如:用沙土、水等材料模拟流水侵蚀和滑坡、泥石流发生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相关知识。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 通过对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川汶川地震后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流水地貌的形成过程,掌握滑坡、泥石流的基本概念、成因和特点。
2. 能够分析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3. 学会运用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流水地貌及滑坡、泥石流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流水地貌》导学案
第一节流水地貌【学习目标】1. 通过视频、图片识别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 分析描述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在不同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
3. 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说明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 运用景观图与示意图,了解滑坡、泥石流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5.说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防灾减灾措施,提高遇到地质灾害时的生存能力。
【重点、难点】重、难点:1.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
2.滑坡和泥石流。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翻阅资料法、直接记忆法、圈划标注法、列表归纳法等。
【自学引导】活动一:流水侵蚀地貌阅读课本第38-39页“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思考:什么是“流水地貌”?它分为哪两种主要的类型?1、流水是地表常见的作用形式,一般来说,可分为和。
2、在山区,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河谷横断面大多呈字形。
3、特点: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
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活动:(1)尝试画出河谷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2)说出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活动二:流水堆积地貌阅读课本第41页流水堆积地貌,思考:流水堆积地貌的成因和主要类型。
1、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向山麓,因地形急剧,流速,所携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对集体。
2、洪积扇: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多分布于。
3、冲积平原:在河流的,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4、三角洲;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如黄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等。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
()②所有的河流都有三角洲。
()③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④三角洲地貌都出现在河流入海口。
()活动三:滑坡和泥石流阅读课本第44-45页正文部分,思考: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2.1 流水地貌导学案(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第1节流水地貌【学习目标】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2、理解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了解河流堆积貌的形成过程4、理解河流堆积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异同点一、流水侵蚀地貌【学习过程】自学质疑:请大家思考下列问题:1、能否例举河流侵蚀地貌?2、河谷初期、中期及后期的横剖面形态特点及原因?3、如何判断河流的凹岸、凸岸?两岸的外力作用有何差异?自主学习--------内容梳理1、流水侵蚀:流水破坏地表,掀起并带走地表物质的作用称流水侵蚀作用2、侵蚀类型:(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增长)(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增深)(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增宽)3、河流侵蚀地貌合作探究: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二、流水堆积地貌自主学习----------内容梳理1、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下来,就会形成堆积地貌2、流水堆积地貌类型合作探究:1、比较三种流水堆积地貌形成的共同点有那些?三种地貌的形成有哪些差别?2、议一议:黄河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3、《全球三角洲告急》文章中指出,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很多三角洲都在不断萎缩,预计到2100年,某些三角洲的面积可能会消失80%以上。
而另据百度百科介绍,面积仅次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俄罗斯勒拿河三角洲仍在不断拓宽。
那么到底哪些三角洲会萎缩,哪些会扩展呢?根据所学知识能不能分析其中的道理?【当堂检测】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下图(图1),完成1~2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2.阶段③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上升B.断裂下沉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4。
3.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4.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A B C D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
2.1流水地貌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掌握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流水地貌特点及其分布。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流水地貌的分布规律,掌握流水地貌的识别方法。
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流水地貌现象,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情况。
4.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一学生,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较为浓厚,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在流水地貌方面的了解尚浅。此外,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提交一份不少于800字的考察报告,要求图文并茂,详细描述考察地点的流水地貌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小组合作研究:分组研究某一特定类型的流水地貌,如峡谷、冲积扇等,分析其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提交一份小组研究报告,包括研究方法、过程、结论等。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研究能力。
-不同类型流水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流水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交流分享: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学生作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流水地貌的影响,学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1流水地貌导学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
2.1流水地貌一.回归教材(一)概况1.流水塑造的地貌,称为流水地貌.流水地貌是地表常见的_____-形式.2.流水地貌可分_______地貌和________地貌.(二)流水侵蚀地貌1.流水侵蚀地貌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貌,_________,__________,喀斯特地貌等(三)流水沉积地貌1.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冲积岛等.问题1.弯曲河道截弯取直后的影响?问题 2.为什么人们常选河流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作为居住地和耕作的场所?问题 3.河流不同河段的受力不同形成不同的流水地貌,学生绘制河流不同河段的河床剖面图。
问题 4.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发生时,山区人民如何应对?如何防范灾害的发生?在河谷两侧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大江大河的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
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图。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最先形成的是( )A.河漫滩B.一级阶地C.二级阶地D.三级阶地2.图中河流阶地( )A.位置越高,地面越平坦B.组成物质颗粒较粗C.土质较为肥沃D.洪水期被水淹没唐诗《庐山桑落洲》中有这么两句诗:“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读我国某河流域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3.图示四处中,最能反映“古岸崩欲尽”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4.发生“古岸崩欲尽”的原因是( )A.流水下蚀作用强烈B.流水侧蚀作用强烈C.流水溯源侵蚀强烈D.流水堆积作用强烈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6.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1流水地貌(第1课时)说课稿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1流水地貌(第1课时)说课稿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流水地貌(第1课时)”,位于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之后,第二章“自然环境”的第一节。本节课主要介绍流水地貌的形成、分类及其分布规律,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知识点包括:
1.流水地貌的定义与形成过程。
-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生动形象。
-互动式地图软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流水地貌分布规律的理解。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适时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流水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处于青少年时期,年龄大约在15-16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年龄特征: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认知水平: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原理。
2.流水侵蚀作用与堆积作用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流水地貌》(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 (第一课时)(地理)学科“生本课堂”学案学案主备人:日期:学年:授课课题: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第一课时)课前自主学习流水侵蚀地貌1.V字形河谷(1)形成:在____________山区,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河谷横断面大多呈____字形。
(2)特点:河谷两壁险峻陡峭,谷地____,深度通常大于____宽度。
2.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_____ 、洪水期____的部称为河漫滩。
3.河流阶地(1)含义:在河谷两侧分布有________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2)特点: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________ 。
4.牛轭湖: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海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
当河床弯曲的程度愈来愈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曲流呈“_____”形,出现狭窄的________。
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裁弯取直。
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________,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5. 河流侵蚀类型:(补充)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方向向河流源头垂直于地面垂直于两侧河岸对河谷的影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特别强调______ ______ ______6.河流的不同发展阶段,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发展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以溯源侵蚀和______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______ ”型中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下蚀减弱,______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继续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以______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______型7.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______侵蚀,凸岸______堆积课中合作探究1.读38页图,嘉陵江在这一段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形状呢?2. 想一想,流水能塑造出哪些地表形态?试举例说明。
2.1流水地貌导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流水地貌类型。
2.了解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类型和成因。
3.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
知识导引新知预习一、流水侵蚀地貌1.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流水________切割地面形成峡谷,河谷横断面大多呈____字形。
流水下切作用强烈的地区,往往形成深邃的________。
2.河谷中被水流常年或季节________的部分称为河床。
河床是河流输水输沙的槽状凹地,随________涨落而变化。
河谷中________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
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________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________,土质较为肥沃。
河流两侧常有不同高度的多级________分布。
二、流水堆积地貌1.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________。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________。
2.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________和地形平坦的________。
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________。
三、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概念: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________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滑坡可以掩埋农田和村庄,________道路,________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1)概念: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________物和________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给工农业生产、________、________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助学助记河流左岸、右岸的确定:面朝河流流向方向,左手边为左岸,右手边为右岸。
河流的凹岸和凸岸河流中的河曲由于流水的横向环流,所以在凸岸堆积,在凹岸侵蚀,而不是大家认为的北半球在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如图所示:根据凸岸和凹岸的流速情况来看,凸岸由于流速慢而易被淤塞,所以河床底部不断堆积,逐渐形成河漫滩和河漫滩平原;凹岸由于水流流速急,河床受流水侵蚀,使河床不断加宽。
2.1流水地貌(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3.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将研究成果以PPT、展板等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展示活动,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展示能力。
4.采用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效果。
3.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流水地貌的影响。例如:讲解过度开发导致流水地貌破坏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任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流水地貌案例,分析其形成原因、特点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流水地貌的概念,掌握其形成原因和特点。
2.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流水地貌,了解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4.了解人类活动对流水地貌的影பைடு நூலகம்,以及流水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反馈。
5.掌握地形图的绘制方法,提高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例如:请学生总结流水地貌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3.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例如: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流水地貌》 导学案
《流水地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流水地貌的主要类型,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理解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3、掌握常见流水地貌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地理环境中流水地貌的形成和发展。
二、知识梳理(一)流水侵蚀地貌1、峡谷(1)概念:峡谷是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2)形成过程:在河流上游,由于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下蚀作用强烈,不断侵蚀河床底部,从而形成峡谷。
(3)典型代表:长江三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2、瀑布(1)概念:瀑布是在河流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水流从高处跌落而形成的景观。
(2)形成过程:当河流流经断层或陡坡时,河水垂直跌落,形成瀑布。
在长期的侵蚀作用下,瀑布的位置可能会逐渐向上游移动。
(3)典型代表:黄果树瀑布、尼亚加拉瀑布。
3、河漫滩(1)概念: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2)形成过程:河流在侧向侵蚀的同时,还会发生堆积作用。
在河流凸岸,水流速度较慢,泥沙堆积形成边滩。
边滩不断扩大,在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3)典型代表:黄河下游的河漫滩。
(二)流水堆积地貌1、冲积扇(1)概念: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2)形成过程:当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泥沙和砾石等物质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
(3)典型代表:华北平原西部山前的冲积扇。
2、冲积平原(1)概念: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中下游地区堆积形成的宽广平原。
(2)形成过程:河流在中下游地区,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大量堆积,逐渐形成冲积平原。
(3)典型代表: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3、三角洲(1)概念:三角洲是河流入海口处的三角形堆积体。
(2)形成过程:河流在入海口处,由于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3)典型代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流水地貌》 导学案
《流水地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流水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能够识别常见的流水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地理环境。
3、培养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
二、知识梳理(一)流水侵蚀地貌1、溯源侵蚀(1)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2)作用: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3)典型地貌:瀑布、峡谷。
2、下蚀(1)概念: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2)作用: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3)典型地貌:V 形谷。
3、侧蚀(1)概念: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2)作用:使谷底展宽,河流向横向发展。
(3)典型地貌:U 形谷、曲流。
(二)流水堆积地貌1、洪积扇(1)形成过程: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和石块。
当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和石块在山前堆积形成扇形堆积体。
(2)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2、冲积平原(1)形成过程: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
(2)特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三角洲(1)形成过程:河流入海或入湖处,由于地势低平,水流速度减慢,加上海水或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三角洲。
(2)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
三、重难点突破(一)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1、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不同类型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态特征。
2、结合示意图,分析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在河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加深对流水侵蚀作用的理解。
(二)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条件1、分析河流的流速、流量、含沙量等因素对堆积地貌形成的影响。
2、比较不同位置(如山区、河流中下游、入海口等)堆积地貌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人类活动对流水堆积地貌的影响。
2.1-流水地貌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的外表形态第1节流水地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取的是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是地形地貌的第一节,包括“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滑坡和泥石流〞三局部内容。
其中“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是重点也是难点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和小组协作学习、探究、讨论,让学生对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定义和特点有个初步了解,并通过比拟河流侵蚀与堆积两个不同地质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差异,从而了解不同的外力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的地理环境,“滑坡和泥石流〞,使学生清楚知道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要以自然地理为根底,因地制宜。
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这两种作用,都属河流外力作用,两者既有相似又有区别,具有可比性和迁移性。
可以先通过文字、图片资料学习河流侵蚀的概念和特征,通过阅读河谷的演化过程的图片学习不同河段不同侵蚀作用的表现各不相同,从而理解三种不同侵蚀概念特征和它们对地貌的影响。
在掌握侵蚀的根底上,可以通过方法的迁移进行自学堆积地貌。
最后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
本节课的设计尽量表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思想。
通过学习,到达指导学生工作生活,将来工作和生活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利用开发河流,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采取正确的开展策略和措施,到达可持续开展。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通过归纳探究地理现象的根本思维规律,学会运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方法去分析、处理人地关系。
综合思维:了解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是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三种;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引导学生熟悉掌握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合作互助、拓展迁移的学习方法区域认知:在学习中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
地理实践力:观察有关地理图片,识别各种流水地貌名称,说明其主要特征,并简单掌握基成因。
引导学生培养通过观察与实验来了解地理现象发现地理规律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
I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授 课 课 题: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 流水地貌(一流水侵蚀地貌)
课前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具体形式。
2.掌握河谷的形成过程。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类型:
影响: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 、 、喀斯特地貌等地貌景观。
2.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
(1)初期:V 形河谷
河流发育初期,多以 和 为主,河流不断变长变深,河谷呈深而窄的
“ ”。
此阶段主要集中于 。
(2)中期:U 型河谷
河流发育中期,下蚀减弱,主要以 为主,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大致呈 型。
此阶段主要集中于河流中游。
(3)后期/成熟期:槽型河谷
河流发育后期(成熟期), 加强,河谷进一步拓宽变弯,演变为 型。
此阶段主要集中于河流 。
3. “河曲”和牛轭湖:V 型河谷形成后,落差减小,流速变慢,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道拓宽,河道出现弯曲。
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道比较弯曲,就会出现凹岸和凸岸。
通常凹岸 ,凸岸 。
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海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
当河床弯曲的程度愈来愈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曲流呈“ ”形,出现狭窄的 。
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裁弯取直。
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 ,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4. 河流侵蚀类型:(补充)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方向 向河流源头 垂直于地面 垂直于两侧河岸
对河谷的影响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
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特别强调 ______
5.河流的不同发展阶段,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
发展阶段 外力作用特点 河流地貌特点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2.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
3.“河曲”和牛轭湖
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
横剖面呈“”型。
中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下蚀减
弱,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
积。
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横剖面呈型。
成熟期继续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以侧蚀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
的型
7.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凸岸。
课中合作探究
1.这些地貌千姿百态,是什么作用的结果?
2.流水侵蚀有哪些类型,分别塑造了怎样的地表形态?试举例说明。
3.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4. 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貌的主要特点。
4.结合新生代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相关知识,查看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讨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课堂巩固提升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2题。
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2.形成图中河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而形成的湖泊。
下图示意江汉平原某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据此回答下题。
3.牛轭湖最易形成于下列何种地形(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4.下列关于江汉平原该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阶段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5.该牛轭湖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的自然作用是( )
①凸岸侵蚀②凸岸堆积③凹岸堆积④凹岸侵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
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
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1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图2)。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