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呼吁恢复繁体字
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五大理由
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五大理由中国自1956年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二十多年来一意孤行地推广简化字,1977年12月又公布了第二次简化方案。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很快就意识到文字改革应该是十分慎重的事情,终于于1986年废止了第二套方案。
然而第一套简化方案在1986年经修正后公布了《简化字总表》,继续推行。
近年来学界对于简化字的缺点和弊端也有一些讨论,但还很少有建议废除简化字,恢复使用繁体字的倡议(本文在有的地方将繁体字称为正体字,到不是因为台湾这样称呼,而是为了表述的方便)。
我在这里提出这一问题,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共同将这一话题深入讨论下去,也许能够对中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一些积极的作用。
我先表明我自己的观点。
我赞成恢复使用繁体字。
文字改革(现在好像不怎么提文字改革了)包括三大任务:推行简化字、普通话和拼音方案。
对于推广普通话和拼音方案,我大体上是赞成的,但不同意汉字的拉丁字母化或拼音化,这在学界已取得共识。
拼音作为识字读音的辅助工具有其合理性和优越性,也便于国际交流,但还需要做小的修正。
本文对于普通话和拼音问题不予讨论。
我想可以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恢复使用繁体字。
一、简化字的弊端。
(一)、简化方案中以一字合并多字易引发歧义。
在简化字方案中,由于将很多意义相差很大甚至毫不相关的两个字或多个字合并为一个字,阅读时容易产生歧义。
比如,余余、云云、后后、里里、松松、谷谷、斗斗、几几、徵征、曲曲、丰丰、表表、冲冲、叶叶、种种、尽尽、发发、历历、钟钟、干干乾、复覆复、雕凋雕等。
虽然有时候我们也能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某一字的意思,但多保留几个字形以减少文字上的歧义,我认为是值得的。
当然,很多不必要的累增字、异体字确实应该规范和合并,如群和羣、里和里,为和为,历和暦、却和却、峯和峰、怪和恠,亚和亜、回和回回、举和举、回逥回廽等等。
但这项工作应十分地小心谨慎,以免再出现上面提到的那类问题。
合并异体字、累增字只是为了今天印刷和书写上的规范明晰,减少不必要的繁复(简化字方案最初也有这个考虑,但结果很不理想,合并过多反而引起歧义)。
繁体字大全
繁体字来源及<中国繁体字大全>2008年01月12日星期六20:36繁体字是简化字的对称,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海外部份华人称之为正体字,是汉字从古至今的标准书写方法。
中国大陆于1956年开始制定和推行简化字,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正体字的地位。
繁体字就是与简化字相对的被简化的汉字。
除此之外,很多汉字没有被简化,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些字叫作传承字,既不是繁体字,也不是简化字。
所以,并不是现在在中国大陆使用的汉字都是从繁体字简化而来的。
没有使用简化字的中文经常被称为繁体中文(某些认为繁体中文是正统的人也会称之为“正体中文”,中国台湾地区的一套汉字取字方案所取的字叫“正体字”,使用这套“正体字”方案的中文也叫“正体中文”)。
其中的文字在很多时候会被笼统的称为“繁体字”。
由于这些汉字未经汉字简化,故有人认为比简化字较为美观,为传统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应将其称为“正体字”。
繁体字的取字在各地有所不同,中国大陆《简化字总表》里面所列的简化字对应的繁体字和港台的实际取字就有分别,而且港台的取字未亦未必相同。
50年前,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简化字、普通话和汉语拼音。
50年后的今天,关于简化字是否合理,普通话是否会消灭方言等争议也一直都存在。
近日,天涯论坛上出现了讨论“是否应该恢复繁体字”的争论,网友的赞成和反对都同样热烈。
提倡繁体字的人提出了很多简化字存在的问题,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相关专家的意见。
一位叫做“司空白”的网友在天涯“闲闲书话”上的文章《是否应该恢复繁体字及传统文化?》引来了50多位网友近300个回帖,争论十分激烈。
很多网友赞同恢复繁体字的建议,持反对意见的人同样态度鲜明。
网友们还纷纷传阅一篇名为《关于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一点思考》的文章,该文署名“罗宁”,在2000年即已写成并在网上流传。
这篇文章对简化字的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辨析思考,每次涉及繁体字问题,都会有网友转载其文章。
简体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简体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作者:张小羁来源:《人民文摘》2015年第06期每年两会,“建议恢复繁体字”的提案都会刷屏,呼吁恢复繁体字的人认为,简体字导致了文化传统的断裂,令人痛心疾首。
甚至有学者认为,废除繁体字,使年轻一代的历史感情和敬畏淡漠,与“文革”爆发有密切的逻辑联系。
虽然这些说法看上去很有道理,不过简体字并不是1949年之后才出现的,它的历史可能比大多数人想象得要漫长得多。
古代书法家很早就写简化字支持繁体字的一个著名段子说,汉字简化之后,“親不见,愛无心”。
不过,爱这个字,“无心”的历史要长得多。
事实上,爱里面有“心”,其实是一个误会。
看一下《说文解字》中对爱的解释:“行皃。
从夊口聲。
”行皃,是指走路的样子。
愛字的义旁是夊,意思是缓慢行走,所以,“爱”最初表达的意思是依依不舍、舍不得的样子。
而“愛”中的“心”,是声旁的一部分,跟意思无关。
何况,古代中国人早就大笔一挥把这个“心”简化掉了。
宋代书法家蔡襄的《远蒙帖》,就把“愛”写成了“爱”。
历代文人,在写字的时候都会多少写一些简化字。
据统计,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三分之一。
欧阳询的《九成宫》有1019个清晰的字,其中164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六分之一。
俗体字在宋元已经大行其道简体字在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指流行于群众之中、未经整理和改进的形体较简易的俗字,由于是民间流行的写法,比较不拘一格,一个字可能有好几种写法。
偷懒、图方便是人类的天性。
秦代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规定小篆是官方指定文字。
由于小篆还是很难写,于是官府经办文书的“徒隶”,为提高效率,就把小篆的圆转笔画变成直线,用点、横、直、撇、捺、钩等笔画构成汉字,删繁就简,创造了隶书,之后又演变出更方便书写的楷书和草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的说法,“楷书的减笔字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到唐宋以后逐渐加多,大体都是一些常用而笔画又比较多的字。
繁体字的现状分析与定位
繁体字的现状分析与定位繁体字的现状分析与定位学院: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班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姓名:李天心【摘要】汉字存在至今,一直存在繁、简字体之分。
在文字发展演变的趋势下,我们不可以荒废包括繁体字在内的传统文化的传承。
但是也不可以忽略汉字发展至今演化出的简体字的发展。
有关于繁体字的争论在学术界一直未曾休止过。
本文就繁体字在中国内陆,及港澳台地区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就繁体字在中国内陆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定位分析。
【关键词】繁体字简化字港澳台中国内陆定位【正文】汉字的发展,由甲骨文至繁体汉字到简体汉字。
这样广阔的文字发展领域是我们汉民族的一种国粹精华文化,也是我们汉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有利的交流载体。
繁体汉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播工具是不可舍弃的。
一、港澳台等地区使用繁体字现状繁简字体的明确区分,始于1956年。
之前主要采用的字体为繁体字。
目前,中国的繁字体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
简体字用于大陆。
1.中国台湾地区繁体字使用现状台湾未退出联合国前,联合国所有中文文件都是使用繁体字。
台湾地区使用繁体字的标准为《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和《罕用字体表》。
标准写法和中国大陆的写法有些不同。
繁体字的字形严谨,字形的来历也很有渊源。
从六书直至康熙字典,古人也做了相当的标准的规范。
现在的台湾地区都基本以康熙字典的字形作为自己的汉字标准。
台湾地区一向称繁体字为正体字。
2.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繁体字使用现状我们都说香港是一个商业化社会,但在繁体字上,却维持了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繁体字使用情况,总体而言,差异并不大。
香港地区以《常用字字形表》为准。
但也与些许的汉字与台湾地区差异较明显。
如“充”“读”“裹”“著”等字。
二者标准写法不甚相同。
香港用的一些繁体字包括广东方言、特殊地名等。
3.繁体字在周边国家地区的影响及现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繁体字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所以不仅在中国,在中国周边国家中,繁体字仍旧具有非常的影响力。
关于恢复繁体字的看法
关于恢复繁体字的看法200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
近年来,关于恢复繁体字的讨论也进行的如火如荼,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
本人是持反对态度,这篇文章就繁体字的利弊、恢复繁体字的不必要、恢复繁体字的实施难度三个方面论述反对恢复繁体字的理由。
一、繁体字的弊端首先繁体字只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所反映的构形理据,所蕴含的传统思想,都不是全面系统的,因为汉字在繁体字之前,还有殷商以来的一大段历史。
自殷商以来的汉字流变的过程中,隶变是一个巨大的变革。
隶变使得汉字的象形意味大为削弱,许多汉字的形义关系也变得隐晦。
楷书繁体字是在隶变形成的隶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楷化后形成的,在保留古文字构形理据方面业已大为逊色。
如果说繁体字有利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就应该把先秦古文字也包括在内,但通常所说的“繁体字”,并不能涵盖先秦古文字,这也是为什么当“复繁”者强调繁体字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的时候,“护简”者并不认同的原因。
他们常常反驳说,如果要保护传统文化,大家都要去写甲骨文和金文,甲金文才是真正的传统之源,对此“复繁”者似乎也不能做出有力的回应。
我们认为,楷书繁体字较之简体字,虽然更多地保留了一部分汉字的构形理据,但繁体字本身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隶变已经丧失了较多的理据内涵,楷书繁体字更是如此。
其次,繁体字在靠手写的时代,它的难写、难认、难记等缺点是客观存在的,特别在文化普及方面,有着较大的障碍。
要说繁体字理据较强,这话不假,但也不是人人看到繁体字都能进行结构分析,并且能够根据形义分析掌握字义,解读经典。
因为见形知义是文字学家、训诂学家的本事,需要比较丰富的语言文字学知识,特别需要汉字源流演变的知识,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一般人要说清某个繁体字的来龙去脉,弄懂这个形为什么表示这个义,是不容穀”字、“發”字,其结构切分与一般的形声字不同,它们的意符都易做到的。
最不该简化的5个漢字,虽然简化是大势所趋但有的字改得确实离谱
最不该简化的5个漢字,虽然简化是大势所趋但有的字改得确实离谱这篇文章是刚刚看到的,但我对其中的论述深以为是!本来,中国文字自有它独特的含义,更有其内在文化传承在,但自从有了简化字后,却禁止再使用繁体字,好多中国人竟然不认得繁体字了,中国人不认得中国字,实在是个挺尴尬的事实。
私下以为,在推广简体字的时候,也应该允许繁体字的存在,毕竟那才是祖先留下来的根。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简化字或许不是全错,但有些是非常不该的。
这样的不该简化的汉字名单,可能会列出很长,不过我认为下面5个是最不该简化的。
当初决定把这5个汉字简化成现在样子的人,是真正遗臭万年的XXX。
按1-5星评定标准,5星最缺德。
1,爱-->愛,按照汉字造字的意义,心放在中间是愛,多么美好的组合,可硬生生把心掏空了。
缺德5星。
2,华-->華,華,是枝繁叶茂之意,象征我中華兴旺。
现在简化成上部一个化工的化,下面一个十字,不知所以,缺德5星。
3,汉-->漢,这样一个漢人为主体的国家,居然把自己的属性描述字给简化成了一个三点水加“又”,这“又”是个什么东西?连自己的根也不要了,缺德6星。
4,国-->國,古汉语“或”通“域”,即守住一块疆域,围起来是个國家。
现在中间竟然放了块玉,围起一块玉就是个國家?简直匪夷所思,缺德5星。
5,龙-->龍,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啊!龍是多么好看的一个漢字,就给简化成如此丑陋的“龙”?缺德10星!其实这样选还有好多简化的非常不合理的。
不过,有的也许不那么常用罢了。
比如,發票、發展和頭髮,是根本二个不同含义的字,现在都简化成了“发”。
後和后是不同的。
前後、皇后,截然不同的含义,现在都成了“后”。
葉子、树葉,给简化成了“叶”,树葉,本该是草字头的,怎么能是“口”字边?根本就破坏了古人造字的原则。
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台湾教授谈简化字,提到有些字简化的没有规律,他们来大陆看了也不敢读。
比如,師-->师,为什么左偏旁改成那样了?没有解释。
从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建议恢复部分繁体字说起
《简化字总表》第一、二表的 482 个简化字,有 100 个左右同音归并字(少数音近或者借形)。推行 简化字五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障碍,也就是说,在 简化字系统内部,不存在需要大面积调整的问题。 香港语文学界的提议是从繁简对应,也就是方便汉 字世界繁体字与简化字文本互相转换的角度提出 的。而“古今接轨”的提法,很可能使问题复杂化。 一提“古今”,人们往往会举出“古已有之”的例 子,如“雲”上古本写作“云”,《战国策》有“楚燕 之兵云翔”等用例(正常应为“雲”),防御的“禦” 上 古 本 作“ 御 ”,已 经 有 人 举 出《 诗 经 》、《 楚 辞 》 “御冬”用例等等。如果这样找,几乎所有的简体字 都可以找到旧时用例。比如最近看朱熹和他的学生 黄榦编纂的《仪礼经传通解》(摘引典籍中经、注、
简体文本转繁体文本当中,与此类似的还有 “着—著”,虽然这并不是简化字问题。至少几十年 前,比较通行“着”,包括处于词尾(“进行着”)、在动 词中(“着急、着火、着重”)等,现在转写时大多写作 “著”。从文字职务分工讲,如果读 zhe、zhuó、zháo、 zhāo 时写“着”,不仅分工明确,而且可以减轻“著 (zhù)”的负担。至于“执著”的“著”念 zhuó,可以认 为是历史的遗留,现在不少人根据实际读音写 “执 着”,也未为不可。
很多人都知道繁体字“餘”简化为“余”,却不 一定知道繁体字系统还有一个文言第一人称 “余”。不时看到用繁体字排印的文章,特别是重新 排印古文,把“余”字排成了“餘”。真是让人哭笑 不得。
高考语文作文预测 材料作文“繁体字”写作指导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材料作文“繁体字”写作指导【作文材料】2015年两会期间,著名导演冯小刚和著名演员张国立提出要在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加入部分繁体字的建议,甚至有人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准得可怕!43个汉字简化后的现实预兆》的文章,“親不见,愛无心”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近几年随着国学的兴旺以及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强调,关于要不要恢复繁体字的争议越来越大,那么繁体字有没有必要再度重出江湖呢?七年两会就有五个恢复部分繁体字的提案,亲要见亲,爱要有心,让富有含义的繁体字回归课本呼声越来越大。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从秦始皇统一文字至今,文字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过程,规范了文字,方便了大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轻易恢复将加重中小学生的负担,带来混乱,解决的办法可以作为选修课来学,在一些书法班、传统文化班可以作为兴趣教育来推广,万万不可说恢复就恢复,但也要看到确实一些经典的繁体字却离我们越来越远,汉字的优美形象且行且远,是主张繁体字还是支持简化字,或者繁简并存,都可以选一角度来写,也可以由繁体字的含义来解读现代社会所缺乏的东西。
【范文引路】亲要见亲,爱要有心著名导演冯小刚和著名演员张国立在今年两会提出要在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加入部分繁体字的建议,说以前的亲边上有个见字,意思是亲人永相见。
以前的爱中间有个心字,有心才有爱。
近来看到网上一篇《准得可怕!43个汉字简化后的现实预兆》的文章,提到親(亲)亲不见,一年难见父母面。
处处留情乱播种,子女难得在身边;產(产)产不生,人流手术随处见。
良田抛荒到处是,不要五谷只要钱;鄉(乡)乡无郎,个个都往城里赶。
村中难见青年面,只有老弱和病残;愛(爱)爱无心,试问几人是真情。
逢场作戏到处有,只要有钱就是亲。
读完不禁扼腕叹息。
连含义丰富的字体都简化了,何况是人呢?亲戚老不见,远亲不如近邻的近邻是猫是狗都不知,在这个城市的森林里,我们看见了一个个鸟笼套在楼屿中。
如何鉴定中国知识分子的成色!
如何鉴定中国知识分子的成色!以下内容整理自辛可北师大演讲部分刚才我骂了北大、清华、人大,我看见很多同学和老师在笑。
你们心里很爽,是不是?你们不要笑得太早,既然到了北师大,我是不会放过你们的。
不过我再次声明,我们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只许文斗,不许武斗。
如果我得罪了大家,大家可以批我,但不许动手,好不好?下面我讲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鉴定知识分子的成色。
也就是说什么是真货、行货,什么是假货、水货。
什么是合格的知识分子,什么是不入流的知识分子。
我相信从来没有人教给你这些方法,因为你们的老师很多人本来就是假货和水货,他们要是把鉴定方法教给你们,以后还怎么混,哈哈。
鉴定一个知识分子,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为学;一是做人。
就为学而言,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要有学识。
所谓学识就是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至少应该知识正确,要做到这一点,不坐坐冷板凳肯定是不行的,坐在冷板凳上也不能只是仰望星空,而要踏踏实实下点功夫,把相关的知识搞清楚。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孔子,一男一女,男的是孔庆东的祖宗,女的就在北师大(于丹教授),这顶高帽子绝不是我送给她的,而是孔子的后代孔庆东捐献的,也只有他才有资格这么做。
作为女孔子,连基本的东西都搞不清楚,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对不对,所以知识正确对知识分子是很基本的东西。
当然了,人非圣贤孰能不过,但搞错了就应该谦虚的接受,改过来。
像余秋雨先生那样,人家指出了他文章的错误,他非但不认错,还说人家想骂名人出名。
就算人家想出名想疯了,但错误在你,你这样做就有点牛二了,不是对待知识的正确态度。
孔夫子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如果不知装知之,这算什么东西呢。
不好好读书、做学问,就只能不学无术,但中国一直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所谓不学有术,以前的比如张铁生,现在如韩寒、郭敬明等等。
我觉着关于术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如果你是去做煤老板、玩赛车,大概读书的作用不大,如果你要做个有水平、有见识、要脸的知识分子,不读书只能无术,最终只能把自己搞得跟小丑一样。
评恢复繁体字
评恢复繁体字摘要:中国的繁体文字是一脉相承的,不论是永乐大典还是四库全书,都堪为我们民族的瑰宝。
这些创造了辉煌历史的文字,就是我们这些后人认识祖先,认识历史的文化之船。
如果没有了她,我们在精神上就是困顿的,在文化的人格上是分裂的。
因此,我认为中国应该在坚持使用简化字的同时恢复对繁体字的正式使用和教学。
关键词:繁体字母体传承普及教学统一规范简化字引言此次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交了一份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他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原因有三:第一,上世纪50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第二,以前说繁体字太繁琐,难学难写,不利于传播,但是现在用电脑输入,再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第三,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
事实上,早在2008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就曾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
潘庆林的这一提案在网络上激起千层浪,有人说很雷人,有人说有道理。
本文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国汉字的国际地位正在日益提升,一方面是过去弃用汉字的国家,如,韩国和越南正准备恢复使用汉字,另一方面世界形成的汉语热和孔子学院越来越多在世界各地落户,汉字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愿意学习的一种文字。
按说,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和跨国使用是件大好事,但也因此产生了一些苦恼和问题,比如,怎么处理繁体字和简体字的问题。
目前,以日韩代表的繁体字派正在压迫中国大陆承认以繁体字为主的5000个统一汉字,而中国大陆已经成功推行简体字5 0多年,怎么也不能走回头路。
可日韩加上台湾认为繁体字才是汉字的正源正本,他们只使用正体的汉字,不承认简体字的地位,这样,就出现汉字使用国与汉字宗主国之间牛蹄子两瓣的情景,大陆做为汉字宗主国岂能屈服使用国的压迫,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和意志。
可人家日韩没有普及简体字,人家就认识繁体字,你又怎么能强迫人家认同以中国大陆简体字为主的统一汉字?如果中国不赶快拿出主张,让日韩在统一汉字上另搞一套,使中国丧失汉字宗主国的地位那不但是件丢脸的事情,而且会在今后使用汉字上出现国际性混乱,这对中国的文化传播和汉语教学极其不利。
2022年重庆单招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
2022年重庆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单选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考生在考试时遇到一时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_____,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
郁郁葱葱的万竿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_____。
(3)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_____显得太单薄了。
A.琢磨释怀未免B.琢磨忘怀未免C.捉摸忘怀不免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B.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C.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及)B.若入前为寿(如果)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像)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的诗句。
A.李白B.李贺C.李商隐5.根据自己的积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他的《游山西B.“文章西汉两司马”中的“两司马”指的是司马相如和司马迁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6.“东D、曹操是不属于三国的人6、临碣石,以观沧海”是谁的诗句()A.贺知章B.刘禹锡C.曹操D.李商隐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沟壑旁,一些知名和不知名的野花不知疲倦地开着,像昨晚稀稀落落的星.B.朋友们!跟我来呀.我们马上就到达目的地了.C.我们在这里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D.我们七、八个人一拥而上,把他包围在里面.8.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是一个计算机专家,我们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请教,不耻下问。
繁体字广告牌遭到“整改”
杭州规定广告繁体字不得上街头信息来源: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在街头地商家户外广告中,我们时常可看到一些笔画颇多地繁体字,今后广告里地这些繁体字都得改了!昨天,杭州市工商局对全市广告用语地不规范现象尤其是繁体字运用进行摸底,将要求广告企业对繁体字进行及时地纠正,不遵守整改地企业将按照《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被处以万元以下地罚款.据了解,本次规范户外广告用语中地繁体字检查是杭州市语言文字委员会发起地.由于杭州市地广告牌文字数量大,近日工商部门将联合市教委发动全市地小学生到马路上对繁体字进行纠正,企业如不整改,则将受到处罚.不过,此次对广告牌上商标地繁体字将不予纠正,因为商标是作为企业地一个符号,而不是词语.汉字都简化多年了,山城地大街小巷仍然涌动着繁体字地“身影”.积极参与本报特别策划“迎接直辖周年,我帮城市纠错字”活动地市民,打进本报热线反映主城区滥用繁体字地现象十分普遍,可谓泛滥成灾.昨日,本报记者分别深入渝中、江北、南岸等区,对运用繁体字进行了大搜索.真是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繁体字泛滥·调查繁体字处处“脏”眼睛逛两路口——红旗河沟发现繁体字上百处昨日,记者从两路口出发,途经上清寺、华新街、观音桥、海关等站,同时走访了建新西路、建新北路、洋河一路等主干道以及北城天街商圈.途中记者发现,不少餐饮店、典当行、宾馆、大厦、银行、证券行地命名都使用了繁体字.记者对走访区域出现地繁体字进行粗略统计,竟有上百处之多.“鑫樂向陽電影城”位于上清寺转盘,斗大地“樂”、“陽”、“電”赫然印在墙上.建新北路地“絲綢宾馆”、“江北賓舘”及建北三支路地“新原興經濟集團”也用了许多繁体字.而建新西路地“當兴大委托行”、“廣告标牌设计”也将繁体字运用在招牌中.走南坪——八公里十个字有五个繁体昨日,记者在南坪观察了步行街周边、南坪东路、西路、区政府附近以及南坪至八公里沿线等范围,在两个多小时里,共发现了个繁体字.这些繁体字主要涉及商场名称、广告牌、宾馆名称和车站等领域.位于南坪工贸车站附近地一家“佳天下装饰”店,该店张贴在门口地大型宣传标语为“中國十大金牌設計團隊”,其中有个繁体字.随后,记者来到南坪步行街,该步行街前一块巨大地标牌为“南坪商業旅游步行街”,其中地“业”字使用了繁体字.步行街内地“南桐賓館”、“贝迪傢俬城”、“愛麗兒精品服飾”、“桐君閣大薬房”等店地招牌均使用了繁体字.转解放碑——石桥铺候车亭也有“问题”字昨日,记者在解放碑至石桥铺沿线调查,发现,竖立在街边地医院、超市、商店等广告牌,至少有一百多个繁体字.在文化宫正大门地斜对面,一家专拍儿童纯真年代地“祺祺經典儿童攝影”店,就有两个繁体字.到大坪后,沿大坪—石油路—马家堡路线观察,记者粗略计算一下,繁体字多达余处.仅在大坪小学附近,就有四个繁体字.包括候车亭灯箱广告牌上“九龍湾”地“龙”、“龍鳳呈祥”地“龙凤”,都成繁体字.而石桥铺电脑城平街一广告牌上“億念美女士専業護理”九个字中,就有四个繁体字.繁体字泛滥·原因受港台文化影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已久,但为何在大街小巷、公共场所依然充斥着大量繁体字?重庆市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孙元明认为,从客观上讲,很大程度是受到港台文化影响.孙元明说,目前,大陆通用地是简化字,但港台地区一直都在使用繁体字.随着港台影片地流行,繁体字似乎也成了一种流行符号.从内因上谈,繁体字是我国传统文化地重要表现形式,书法中应用很普遍,在书写方面,繁体字本身构成上比较对称、丰满,更具美感、文化感和凝重感,因而,许多店铺在命名或者书写招牌时偏向于采用繁体字.再者就是人为炒作,有些人只是一味地迎合港台口味,盲目追求所谓地时尚、另类,简单模仿而频繁使用繁体字.对此,语言文字专家、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李万福分析了四点原因.他说,一是汉字使用范围很广,除了大陆使用简化字,港、澳、台地区,新、马、泰等国家都在继续使用繁体字.他们到中国内地做生意、打广告,或中国与境外有商务往来地公司为便于沟通就使用繁体字.二是许多单位、个人不知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繁体字是不规范用字.三是知法犯法.四是工商等部门未把好关.记者询问渝中区中山二路一家广告制作部业务经理范某,他认为可以使用繁体字.他正在制作一块“刘妈水煮鱼”地店招,上面地“妈”字就是繁体字.范说:“不管是简化字还是繁体字,只要客户满意我们都可以做,大多数要求用繁体字地客户都认为这样艺术效果好些.”繁体字泛滥·说法使用繁体字并未一刀切公共场所、窗口行业地广告、灯箱、招牌等使用繁体字都不规范吗?“不是.”重庆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张弘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语言上讲,是普通话;从文字上讲,是规范汉字.而规范汉字是简化了地汉字以及从古至今一直未被简化地汉字、异体字整理以后地汉字.不规范汉字分四类:一是繁体字;二是异体字;三是第二批简化字;四是错别字.而公共场所中使用繁体字并非全都不规范:对于广告、告示、标志牌等给社会大众看、有告知目地地社会用字,不能使用不规范地繁体字;但对于书法艺术、学术研究、古籍印刷又可以使用繁体字;对于社会用字中涉及书法艺术、学术研究、古籍印刷地也可以使用繁体字.比如德庄火锅地店招是繁体字,但它是书法,因此是规范地.市工商局广告处有关人士表示,在广告审批中,除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地特殊情况,其他都不准使用繁体字.对此,李万福教授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需要进行更有力度、更为广泛地宣传.规范繁体字力度需加大关注者观点:乱用繁体字不仅“脏”眼睛、影响城市形象,更是违法之举.但是,由于此种违法不像涉及民事、刑事,往往给人以“无所谓”地感觉.所以,规范语言文字用法,除了需要广为宣传、普及法律,还需相关部门站在打造城市形象地高度严格执法.合肥市干道上广告中使用繁体字须改正安徽商报中安网月日讯昨日上午,合肥市工商局广告处执法人员在合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配合下对省城市府广场、长江中路、美菱大道、金寨路、寿春路等主干道户外广告用字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除三孝口一带广告用字问题不太多以外,其余路段问题较严重.其中以房地产类广告中随意使用繁体字现象为最多.广告语全部采用篆书地现象也较常见.据语委工作人员介绍,根据《语言法》规定,店名、招牌全部用外文或不写规范地中文均属违规,一些招牌为追求视觉效果而将汉字异化或随意增删笔划也应改正.(记者王伟)广告牌用繁体字违反国家相关规定来源:莆田晚报走在街上,在沿街地店铺招牌、商业广告牌上,频频可以看到繁体字.商家们此举只为了让自己地店面或企业地招牌争新出彩,以显示“潮流”与“个性”,但不少市民却表示对这种繁体字广告牌很“纳闷”.另据了解,广告牌使用繁体字其实是不被允许地.近日,记者在市区走访发现,带有繁体字地招牌、广告牌还真不少.日下午,记者在南门西路看到,一家房产中介地广告牌上写着四个大字,其中就有三个繁体字;其左右相邻地音像店和石材店也各用有两个繁体字;在其斜对面,一家宠物店也使用了繁体字……记者发现,仅仅在这条路上,类似使用繁体字地店名和广告牌就还有很多.对此,不少市民表示很“纳闷”.市民陈先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或练习书法地时候写写繁体字还可以理解,可把繁体字用到招牌或广告牌上就有点“故弄玄虚”了.陈先生告诉记者,平常带儿子上街时,开始认字地儿子常常会指着街上一些招牌上地繁体字问他怎么念,结果却把他给“考倒了”,“从小学地、现在用地都是简体汉字,哪里会识得繁体字?搞不懂那些商家为什么非得在自家地招牌上写上繁体字.”陈先生一边摇头一边连声表示“难以理解”.采访中,一些使用繁体字做招牌地商户表示,用繁体字做招牌只是为了吸引人眼球,并不了解广告用字地规定.而据工商人员介绍,在企业字号以及广告用词中使用繁体字,是不允许地,必须纠正.根据相关广告法规,工商部门在审批户外广告、招牌时是不允许用字不规范现象存在地,但有些经营者通过审批后擅自改变了用字,继而违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关规定,也违反了《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对这种擅自改变字号名称地商户,工商部门可对其处以相应地罚款.太原整治商家广告牌滥用繁体字行为年月日本报月日讯(记者王冠兴见习记者薛琳)记者今日从太原市语委办获悉:太原市、区语委办与工商部门联合执法,对七大街、五条路地广告牌用字进行整治发现,为了彰显气派,商家通常喜欢用繁体字来装点门面,而不规范用字最常出现地行业是茶庄.暑假期间,太原市语委办组织万名师生对六城区街面上地社会用字进行排查,根据师生们找出地不规范用字,太原市、区语委办与工商部门进行了联合执法整治.亲贤街号称太原地“餐饮文化一条街”,咖啡店、饭店林立.但是据介绍,这里地繁体字滥用现象比较突出.整治中,工作人员对有此现象地饭店下发了《太原市规范社会用字整改通知书》,上面标明不规范地用字是哪几个,并且将正确地字标注在上面.长风大街上聚集了很多广告公司和装饰公司,其中一家装饰公司不仅公司名字用了繁体字,由该公司内制作地多数广告牌也都用了繁体字,像这样地情况工作人员也要其改正.太原市语委办告诉记者,在六城区地社会用字检查中,杏花岭区地师生们共查出不规范用字多个,其他城区相对少一些.与前几年相比,太原市地不规范用字已改善了很多,商家在这方面地意识也有显著提高,对于整改要求也能给予积极地配合.不过,问题还是存在地.检查之后地汇总结果表明,不规范社会用字主要体现在:滥用繁体字,其中比较常用地繁体字为:书画、龙、中华、国旅、理发、欢迎、艺术、电业、茶庄等;滥用别字,其中常用错地别字为装潢(璜)、账(帐)本、家具(俱)、鸡蛋(旦)等;另外还有中外文混用、滥用成语谐音,例如饮以为荣(饮料)、座享其成(沙发)等.广告牌上不能用繁体字年月日惠州火车西站地一块高速公路指示牌上将“河源”写成“源河”,让不少司机摸不着头脑.本报记者陈伟斌摄本报讯月日至日为广东省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下简称“推普周”),昨日,惠州市举行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赛等多项活动,以推广普通话.语委办多位人士认为,推广普通话,并非是消灭方言,公车、超市里用方言广播,可以增加亲切感.惠州是全省重点推普城市据悉,今年惠州市被广东省语委、省教育厅确定为本届推普周活动重点城市,本届推普周活动地主题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成功举办本届推普周活动,惠州市专门成立了推普周活动组委会,市政府还专门下发了《广东省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惠州市活动方案》.昨日上午,惠州市首届学前儿童“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赛地初赛在天居书院举行,来自惠州各地地名至岁地学前儿童参加了比赛.按照要求,他们朗读地文章必须是中华古诗文经典名篇,如《大学》、《论语》、《中庸》、《三字经》等.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小孩子刚上台时大多比较拘束,许多儿童需要台下地父母做手势后才渐渐大声朗诵起来,有个男孩朗诵《三字经》时,引起台下许多孩子地共鸣,纷纷跟着念了起来.据介绍,此次大赛初赛将确定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预计将在月下旬举行.此外,昨日惠城区、惠阳、大亚湾区和博罗等学校也举行了相关推普周活动.今日上午还将在市区滨江公园举行惠州市中小学生书法表演,晚上则举行全省表彰大会和文艺晚会.广告牌匾滥用繁体字较多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月日,市语委办曾组织惠州市普通话测试员、语文教师、学生等一批青年志愿者在步行街、环城西路、南坛西路、下埔大道、数码街、麦地路等市区主要街道开展社会用字情况调查.据悉,这次活动主要对以上街道两边地商业广告、商店门牌、牌匾、地名标志、署名题字等使用不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异体字、生造字、错别字及不规范地简化字)地情况作了造册登记,同时也访问了解了沿途地一些市民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地认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市区主要街道社会用字大部分符合汉字规范;但仍有部分市区街道社会用字还不够规范,有些商业广告、牌匾滥用繁体字地情况仍然存在.据此次推普周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游惠光介绍,按照要求,所有使用地字体都要符合国家规定地要求,有关部门在发放营业执照时,也规定了必须使用规范简化字,目前街道上不少商铺、广告牌上出现不规范地繁体字、同音成语等不规范地文字,都是不允许地.惠州已确认作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二类城市,预计明年将接受评估,届时多个部门将会联合进行整治.推广普通话并非消灭方言在广州等省内城市公交车、地铁都有粤语服务,惠州少数商场也提供了客家话广播,那么,这些方言地使用是否会影响普通话地推广呢?对此,多位语委办人士称两者并不矛盾.此次推普周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游惠光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任何语言都是为了方便交流,有些场合,本地人在一起讲方言也很正常,推广普通话并非是要消灭方言,有些方言作为遗产还需要保护,在某些场合使用方言,反而会让人有种亲切感.东莞市语委办副主任司学松认为,推广普通话是社会地需求,随着流动人口地增加,以前单纯地方言已经不方便交流使用,因此,使用普通话交流是今后地趋势.她也认为,推广普通话和讲方言并不冲突,两者都是为了方便交流.采写:本报记者管春枫李更祥郭秋成通讯员刘君■记者调查高速公路指示牌出错地点:火车西站广场在“推普周”期间,热心市民也开始瞄准道路上地交通指示牌纠起错来.火车西站广场上竖立地一个惠河高速公路指示牌被发现“河源”两个字顺序倒反,广惠高速小金口入口处地一个指示牌上,“汤泉”地拼音拼写出现错误.记者驱车来到火车西站广场,见到了市民反映有出错地指示牌.这块白底绿字地指示牌最上方写着“惠河高速”,紧随其下标示着“广州”、“深圳”、“河源”,“广州”、“深圳”字样顺序都是从左至右,而“河源”却写成了“源河”.而在广惠高速小金口入口处地一块白底绿字指示牌上标示着“广惠高速”和“惠河高速”地方向,同时标示着“汤泉”方向,汉字下方都注明了拼音,“汤泉”地拼音被写成了“”.窗口单位多讲普通话地点:门诊、银行、商场、车站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惠州市区旺达数码城对面地慢性病防治站专科门诊部暗访,在内二科,记者发现一名患者正在就医,男医生与患者讲话使用地是普通话.而旁边地牙科医生说,他会视患者而定,患者讲普通话他就讲普通话;患者讲方言,他就讲方言.在附近地一家中国银行,记者发现,连看门地保安也讲普通话.记者在旺达数码城采访时发现,虽然商场没有统一要求必须讲普通话,但该商场地营业员上班期间使用地也都是普通话.随后,记者又到惠州市汽车总站及惠州火车西站进行了调查,两地工作人员中,多数工作人员使用地是普通话,仅有个别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根据服务对象决定使用普通话或方言.惠州人语言上不排外地点:路边随机采访记者昨日在路边随机采访时发现,惠州人在语言上基本不排外.来自河南地杜小姐到惠州才一个多月,她说,惠州人给她地最大印象就是语言上不排外.“你讲普通话,他就跟你讲普通话;你讲惠州话,他就跟你讲惠州话.”市民严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本地人,他既会讲当地话,也会讲普通话和客家话.他是碰见什么样地人说什么样地话,根据对方地语言而定.几个朋友在一起,他会随时改变说话方式,一会讲普通话,一会讲惠州话.惠州晴天义工队队长晴天称,他感觉八成以上地惠州人都会讲普通话,虽然很多人讲得不标准,但从没有排外思想.繁体字,请离开广告牌( )分类:走过宿迁地几条商业街,细心地朋友可能会发现满眼是形式各异地商业招牌.它们以奇异地字体向行人展示着不同品牌地内在文化.在这些招牌中,有一些是以半简半繁地文字书写出来地,似乎在招摇商家深厚地文字功底.但繁体字究竟该不该走上招牌?简体运动几十载近些年,繁体字又开始悄悄地活跃了起来.先是在一些商店地牌匾上,接着是某些人地名片上.曾有一位外国人吃惊地说:“我们递上去地是简化字地名片,得到地却是繁体字地,这是怎么回事呀?”这确实是一件应该引起注意地事.如果繁体字卷土重来,那么简化字地推广将会遇到更严重地阻碍.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出于普遍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地意愿,推行了汉字简化,一批繁体字首先从常用字典上被简化字取而代之.这个举措使原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地文字“飞入寻常百姓家”,解决了当时中国遍地文盲地局面,也为以后地经济、科技、文化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基础.由于当时简体字地推广范围广,受影响地面大,出现了后来非常有轰动性地一个例子,“贰”简化成里面只有二横,而人民币地两分硬币,“贰”字却错误地把里面地两横写在了外面,这样一个轰动全国性地事情居然鲜有人发现,原因就是当时大量使用简化字,对于简化以前地字已没有多大印象,一直到一个认真地小学生查着字典才确定了二分硬币上地错误.可见文字地改革只要用上几年,对一个国家地影响是如何地巨大.中国应用语言学会会长、原国家语委副主任陈章太在月日透露,根据联合国决定,从年后,在联合国使用地中文一律用简体字.这既是对中国政治、经济、科技地认可,也是对中国文字简化地认同.商家表示不知道在对招牌中出现繁体字地几家工作人员采访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好象没什么不对地地方,而且繁体字地笔画和字型都比简体字好看,有气势.”“我们地牌子竖了好多年,从来没有人说过不对.”“简体字、繁体字都是中国字,是中国字就没有错.”“那些大公司、大企业地牌子里也都有繁体字.”据业内人士解说:相当多地广告牌匾滥用繁体字,不规范使用繁体字已经影响到人们地日常生活.很多商家热衷于在牌匾中使用繁体字,认为这是一种时尚和高雅,但是从内行和规范地角度讲,这恰恰是一种文化地倒退.简化汉字采用地是国际标准,联合国工作语言用字使用地是简化字,外国人学习中国地语言文字也都是简化字.而现在由于相当多地人胡乱使用繁体字,已使外国友人难以利用其学习地规范简化字来辨认街道地牌匾,这难免形成一种误导,让人认为学习规范简化字没有实际用途.也许人们会有这样一种感受,繁体字印地名片经常看不懂叫不准,使用繁体字大大降低人们工作学习地效率,造成一些不必要地麻烦.有关部门应从审批工作着手,对不规范繁体字截流堵源.相关管理亟待强化为了了解出现繁体字地招牌是否合法,记者电话采访了市工商局地相关部门,得到“只要符合《广告法》地规定就没有问题”地说法.为了验证这种解释地准确性,记者找到年月日起开始施行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确实没有关于繁体字能否用于商店招牌地解释.随后记者又找到年月日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第号令修订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和年月日起施行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却都发现有相关条文禁止广告招牌中出现繁体字,并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了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第二章第十三条规定: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地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地,应当使用规范汉字.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招牌、广告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地用语用字.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地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第十七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地,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文物古迹;姓氏中地异体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地手书字;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地;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地特殊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中第二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布地广告中使用地语言文字,均适用本规定.同时对“语言文字”进行了详细解释: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批准通用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地外国语言文字.第五条规定:广告用语用字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十条规定:广告用语用字,不得出现下列情形:使用错别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使用繁体字;使用国家已废止地异体字和简化字;使用国家已废止地印刷字形;其他不规范使用地语言文字.第十二条规定:广告中出现地注册商标定型字、文物古迹中原有地文字以及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地企业字号用字等,不适用本规定第十条规定,但应当与原形一致,不得引起误导.由此看来,国家相关地法律法规是有地,而且已经颁布多年,只是有关管理部门没有执行罢了.。
从汉字改革史看汉字规范和“简繁之争”
从汉字改革史看汉字规范和“简繁之争”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实行的汉字简化问题,到80年代,由于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汉字使用问题上,发生了观点分歧。
很多人对汉字简化产生了怀疑,认为这项措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普及文化的权宜之计”,甚至有人认为简化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
最近,在《规范汉字表》研制的过程中,是坚持简化字还是“恢复繁体字”的问题再次提出,已经是一个不可不面对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普及层面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与学术问题。
它不仅涉及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而且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要了解汉字问题各种争论的实质,必须回顾历史。
中国古代崇尚汉字的两重性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
远在周代,宫廷教育的科目“礼、乐、射、御、书、数”中,识字(书)和数算(数)就是当时小学教育的基础科目。
汉代的文字学称作“小学”,已经有了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科学内容。
汉代经今古文斗争中,一批古文经学家利用表意汉字因义构形的特点,从分析汉字形体结构出发,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文字学因此成为解读儒家经典的津梁,取得了与儒家经学同等崇高的地位。
对汉字的崇尚,逐渐变成一种具有统治地位的文化观念,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就是这种上层文化观念的集中反映。
这种上层文化的观念,对底层文化的影响是无形的。
民间的“敬惜字纸”之风,便是这种崇尚汉字的观念对民众心理的浸透。
对汉字的崇敬,带来了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含有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继承的理念,但另一方面,由于汉字被少数人占有,暗含着两个不适合新时代的因素,那就是垄断与复古。
汉字改革经历的三个30年中国的现代新文化建设,从1919年算起,刚好经历了三个30年:这三个30年,汉字问题都是中国新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第一个30年,l919—1949年,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该不该恢复使用繁体字的看法专四作文
该不该恢复使用繁体字的看法专四作文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就开始了它曲折的历程,古人并未泥古,守着甲骨文一成不变,按照甲骨文形式一直发展下去,而是为了交流,一直在对文字改造。
秦前七国分治,各有自己文字,方有了秦皇的文字统一,以小篆立本。
汉时许慎据其本而析类,确定了“六书”的创字原则,说明了文字的创制规律。
但文字并未被固化,古人还是思变,创出隶书体等,虽不违“六书”,但求简的意识还是很强烈,这体现在草书上,不少繁字一笔挥就,由此出现了被称为异形的简洁写法字体,求简是人们对表达不利的出路寻求,求变一直伴随文字发展。
到民国时期,不仅有求简呼声,更有全盘西化的呼声,以使文字简单。
所以,文字的求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简体字的出现,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是时代需求的结果,是我们今天的正字。
它的意义与秦皇统一文字一样,是第二次文字的统一。
即统一为简化字,并且确实有利于书写的便利,己得到公众认可。
复兴为什么复繁,不复最早甲骨文?这是很奇怪的。
从繁体泥淖中站起来,难道又重回泥淖?经历若干世纪实现的文字简化来之不易,不能再走回头路。
20世纪五十年代推行汉字简化,繁体可部分使用,但是不反对使用繁体。
简化从太平天国时期就出现过了,国家在五十年代推行简体是为了百姓能更容易识别和学习汉字,说白了就是扫盲,这有利于汉字在社会各领域使用中提高效率。
解放后的国民识字率低得吓人,就我知道的长辈,年轻时候没有几个识字的。
所以,简化汉字在当时扫盲班来说,还是起到了巨大作用。
现在的话,不管是简化还是复繁都无必要。
现在很多孩子上书法班,都有学繁体字。
对文化的研究及传承繁体字确实至关重要,但基于现实社会发展的趋势恢复繁体通用绝无必要,简体字并不是毫无根据乱简一气,汉字成字的内在规律就决定了简化过程的科学性,可以说简化字为新中国扫盲运动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真是居功至伟。
简体字地区也无看不懂繁体一说,既然同生同源,结合语境上下文理解通识并不困难,所以在一般生活中繁体就剩下书写美观,这一个优点了吧。
憂鬱嘅臺灣烏龜蕩鞦韆~
憂鬱嘅臺灣烏龜蕩鞦韆~这个世界上,有些新鲜事隔三差五的就会冒出来一次,搞得大家现在都有点见怪不怪了。
比如,每年都有人提倡恢复繁体字。
而且越来越邪乎,呼声越来越高。
而且满嘴都是复兴传统文化,传承文明,保存精神血脉这路鬼话,弄得人心惶惶的,好像要是不恢复繁体字,我们立刻就会亡国灭种一样。
可能王老师这个人比较反人类。
我的看法是,凡是提倡恢复繁体字的人,都是吃饱撑的。
首先,根据我粗浅的知识,好像汉字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在简化,也就是说简化字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规律,也就是说繁简字是个相对的概念,现在提倡的繁体字,对于小篆来说就是简体了,那如果真要恢复汉字原来的美,就写甲骨文,老师在前边讲,之后每人发个乌龟壳在底下刻,想想就尼玛不现实。
其次,汉字本来就是符号,符号的复杂或者简单,跟承担的文化意义没有什么关系。
有人说简体字破坏了汉字的六书,没有逻辑。
我真是理解不了这个思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像小篆以后,就不是按照六书造字了吧,不然的话,日子的日,按照象形的说法是不是应该念“桶”呢再次,简体字已经推广了六十年,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海内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辨识效果也很高。
为什么七十年后又跑回来恢复繁体字呢?这完全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又次,有人说,很多人不认识繁体字,以至于不能阅读古人的书籍。
关于这点,我想说两点,第一,我保证,你想看的古书,都有整理过的简体字版本。
第二,真有没整理过的,估计一般人一辈子都很少有机会看到。
最后的最后,我想问问,那些提倡恢复繁体字的专家学者们。
那个,那个,繁体字,你们都能认全吗真的恢复了繁体字你就会发现,除了吃屎,你什么都不会~不信,你看看下边这个图,你会啥?我这么说,也不是说,繁体字就完全没必要存在,我个人的看法是:识繁用简。
这不是我自己的态度,是当年我老师交给我的。
浅谈汉字之繁体
浅谈汉字之繁体作者:刘彪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3期摘要:汉字,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之一,世界上最具美感的文字,古文字中唯一保存下的文字,从殷商甲骨文算起,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本文主要从汉字的简化的历史,繁体字的价值来探讨汉字的魅力,最后给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繁体字简化字价值一、汉字的繁简由来根据汉字发展情况,汉字可划为从古文字到今文字两大阶段,秦隶是二者的分水岭。
汉字形体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总的趋势由繁到简。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何为繁体字,也称繁体中文,繁体字就是与简化字相对的传统汉字。
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
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在1956年汉字简化之后,大陆使用简化规范汉字,港澳台地区统称为简体字、简化字,主要由经过简化、整理并颁布的规范化汉字组成,港澳台没有进行汉字的简化,一直沿用繁体字,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除了有中国港澳台地区,还包括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二、汉字简化史汉字简化的重点是形体简化。
中国现代的汉字简化先后有两次高潮。
第一次是五四运动前后的简体字运动。
这次运动是由钱玄同等学者自发组织,继而得到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情况下进行的。
1935年8月,经教育部长王世杰签发,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简化字表》。
这是历史上第一批官方公布的简体字。
但不到半年,因中华民国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认为“简化汉字十分荒谬,破化了中国文化。
”,简体字因教育部“奉行政院令应暂缓推行”而夭折。
第二次汉字简化高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汉字简化运动。
国家成立了专门机构,领导汉字简化工作。
1956年1月,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在全国分批推行。
繁体字大全[研讨]
繁体字来源及<中国繁体字大全>2008年01月12日星期六20:36繁体字是简化字的对称,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海外部份华人称之为正体字,是汉字从古至今的标准书写方法。
中国大陆于1956年开始制定和推行简化字,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正体字的地位。
繁体字就是与简化字相对的被简化的汉字。
除此之外,很多汉字没有被简化,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些字叫作传承字,既不是繁体字,也不是简化字。
所以,并不是现在在中国大陆使用的汉字都是从繁体字简化而来的。
没有使用简化字的中文经常被称为繁体中文(某些认为繁体中文是正统的人也会称之为“正体中文”,中国台湾地区的一套汉字取字方案所取的字叫“正体字”,使用这套“正体字”方案的中文也叫“正体中文”)。
其中的文字在很多时候会被笼统的称为“繁体字”。
由于这些汉字未经汉字简化,故有人认为比简化字较为美观,为传统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应将其称为“正体字”。
繁体字的取字在各地有所不同,中国大陆《简化字总表》里面所列的简化字对应的繁体字和港台的实际取字就有分别,而且港台的取字未亦未必相同。
50年前,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简化字、普通话和汉语拼音。
50年后的今天,关于简化字是否合理,普通话是否会消灭方言等争议也一直都存在。
近日,天涯论坛上出现了讨论“是否应该恢复繁体字”的争论,网友的赞成和反对都同样热烈。
提倡繁体字的人提出了很多简化字存在的问题,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相关专家的意见。
一位叫做“司空白”的网友在天涯“闲闲书话”上的文章《是否应该恢复繁体字及传统文化?》引来了50多位网友近300个回帖,争论十分激烈。
很多网友赞同恢复繁体字的建议,持反对意见的人同样态度鲜明。
网友们还纷纷传阅一篇名为《关于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一点思考》的文章,该文署名“罗宁”,在2000年即已写成并在网上流传。
这篇文章对简化字的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辨析思考,每次涉及繁体字问题,都会有网友转载其文章。
繁体字应该回归吗?
汉字应该回归繁体吗?“亲要相见、爱要有心”,著名导演冯小刚在4日进行的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建议让少量繁体字回归中小学课本,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传统文化。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网络热议,在新浪微博的一项“你支持恢复部分繁体字吗?”调查中,有70%以上的网友支持恢复部分繁体字,接近60%的网友表示在自己相较于简体字更喜欢繁体字。
冯小刚:让少量繁体字回归中小学课本,他在发言中说到,左边一个“亲”右边一个“见”组成了繁体的“親”,在“爱”中加了一个“心”则是繁体的“愛”,这两字的含义是“亲要相见、爱要有心”;简化以后,变成了“亲不见、爱无心”。
还有“厂”字,繁体字是“厰”,简体字成了“厂空空”,里面没东西,就剩一个厂房了。
“华”的繁体字“華”,特别像中华民族传统建筑里的斗拱,非常有文化含义。
冯小刚说,上世纪50年代推行简体字是为了扫盲,让人们快速认识掌握文字。
现在的形势不一样了,能不能选择100个,50个也行,或更多有含义的繁体字,增加到小学的课本里。
应该也不会增加太多负担,却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
张国立补充说:“文化要传递中国文字之美,但我们首先要明白文字中的文化含义,所以我们希望能在学校里恢复几十个,或者一两百个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
这个我们觉得很有意义。
”冯骥才委员也表示,现在确实可以考虑在课堂上给孩子讲一些繁体字。
不一定会写,但应该认识,要知道文字有这样一种形式,了解它们的文化内涵。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导师汤惟杰认为,推行部分常用繁体字,未来是有可行空间的。
汤惟杰说,在基础教育中推行繁体字,这个提法并非是冯小刚的首创,其实几年前已有专家提出,可在中小学教育中推广“用简识繁”。
比如,教孩子认识一些常用汉字的繁体字形,以便于学生将来接触到传统读物或古文典籍时,可以尽快亲近起来,这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是有益的。
另外,在书法创作方面,使用繁体字也更为美观,尤其是一些简化后笔画特别少的字,在书写时很难摆好间架结构,此时用繁体就显得更为妥当。
蒋介石为何放弃简体字?
蒋介石为何放弃简体字?大陆时期,戴季陶等政要名流请命下跪,迫使蒋暂停推行简体字今年两会上,冯小刚联合张国立上交提案,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引发媒体热议。
著名文字专家党怀兴回应称,目前简化字已深入人心,恢复繁体字,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不可估量,恢复繁体字不可能也没必要。
揆诸史料,有关汉字繁简的讨论由来已久,钱玄同在“五四”运动时期,就为此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他指出,“数千年来,汉字的字体是时时刻刻在那儿被减省的。
从殷周之古篆变到宋元之简体,时时刻刻向着简易的方面进行。
”胡适、蔡元培、周作人、林语堂等都是汉字简化的支持者。
1934年1月,汉字简化运动步入实践,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指出:“(1)现在通行的俗体字;(2)宋元以来小说等书中俗字;(3)章草;(4)行书与今草;(5)《说文》中笔画减少的异体;(6)碑碣上的别字”,都是固有简体字。
有这些字做标准,“便可用其偏旁而为新的配合”“用减省笔画的方法而造新的简体字”。
①现行简体字所遵循的原则,也大致如此。
此后,国民政府教育部预备推行简体字,遂委托钱玄同主持选字工作。
历时半年,钱玄同选定简体字2400多个,编为《简体字谱》。
教育部又约集专家审核,确定了324字的《第一批简体字表》。
教育部通令全国,“凡小学,短期小学,民众学校各课本,儿童及民众读物,均应采用部颁简体字”。
以上各种教材,如不采用简体字,则“不予审定”。
②推行简体字的命令颁布后,一批政要、名流群起反对,在各地组织“存文会”。
其中最极端的戴季陶,据说向蒋介石下跪,“为汉字请命”。
迫于压力,国民政府在1936年1月发布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
③官方推动的汉字简化至此夭折,但民间出版了《简体字典》(4445字)、《常用简字表》(3150字)等资料。
与之相反,中共在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推行简体字,取得了成功。
这些简体字主要包括“拥、护、干、产、奋、红、党、苏、劳”等,被称为“解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专家呼吁恢复繁体字,你赞成吗?
我的态度是:不赞成!
繁体字难学。
新中国花大力气推行简化汉字,是为了让人民较易学会识用汉字,以提升国民素质。
新中国能在不长的时间扫除大部分文盲,使用简化汉字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简化字已经推行超过三代人了,目前80岁以上能识字的人绝大部分很少接触和基本不识繁体字。
如果恢复繁体字,这不是又要来一次大扫盲吗?会给国家和人民增加多大的麻烦和负担啊。
专家说话很轻巧,但也得为国家和人民着想才对。
况且,繁体字笔画繁多,对新学识字写字的人来说,也会增添难度、降低学习效率,甚至让人厌弃学习,这不利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不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恢复繁体字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时,各种书籍、报刊、文件、标示等用的都是简化字,如果恢复繁体字,这一切就将报废,全国仅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专家也许会反驳,知识和文化哪能用金钱来衡量,但普通老百姓要过好日子,国家要发展繁荣,没有钱那的确是办不到的。
当然,专家有发表意见的自由,甚至能说出一大堆我这种人不能辩驳的理由,专家的理论又很高深,一般人不容易弄懂。
懂都不懂,如何反驳?但就算专家的理论高深,也得要有人听他的。
就目前来看,应该不会有人听他的,不会按他说的胡来。
我相信,政府不会同意,主管部门不会同意,广大的人民群众不会同意。
反正,我首先不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