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生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
对小学科学活动实践课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对小学科学活动实践课题的研究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活动实践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科学活动实践课题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择一些小学科学活动实践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课堂实验、观察和调查等。
研究将采用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等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改进小学科学活动实践课题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研究结果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
4. 研究计划和预期结果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选取适合的小学科学活动实践课题,进行文献综述和背景调研。
- 阶段二:设计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案,进行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
- 阶段三:分析和整理数据,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
- 阶段四: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学术交流和分享。
预期结果包括:- 对小学科学活动实践课题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 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 为小学科学活动实践课题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
5. 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问题本研究可能存在以下局限性和问题:- 样本选择的局限性: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研究样本可能无法代表全国范围内的小学科学活动实践课题。
- 数据收集的限制:由于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的局限性,数据收集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 研究结果的普适性:由于地域和环境的差异,研究结果可能不具有普适性,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将根据具体研究内容进行整理和引用。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题开题报告我校申请的教研课题《农村小学自然(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已通过市级立项,现进入全面、深入的研究阶段。
现就本课题的有关问题作如下的报告。
一、课题的选题与论证“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进行了旨在培养学生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教学改革。
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现在,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在自然课变为科学课的同时,我们的立足点已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科研部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来。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学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是人综合素质发展的最终体现。
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农村小学自然(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和预期突破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等国重视并起步较早。
受历史和如今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国家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中很少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
虽然有一些研究,但也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注意到课外活动或兴趣活动一个方面,多以描述已有事实、观察现象、仿制手工作品为主,没有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不多。
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些突破:1、自然(科学)课课堂教育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尝试,研究在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搜集分析事实,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项目类别:编号: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2011.7.22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填报须知
1、按照《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
课题负责人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应行政职务),而且课题组中又无高级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同行高级科研人员推荐。
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
3、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过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已结题;B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但未结题;C参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未参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报人只须在“课题完成情况”栏上填上序号“A、B、
C、D”即可。
4、课题论证应充分。
5、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明确。
6、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7、申报书一律A4双面打印,侧装订。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推荐人意见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四、评审意见。
创客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通过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研究开题报告课题负责人:工作单位:通过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
创客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对人才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增强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并且为当前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探索路径,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结合现行的小学教育教学,让学生通过创客教育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创新的能力。
最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
二十一世纪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竞争,其核心是科技创新的竞争。
要培养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在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已迫在眉睫。
创客教育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现状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二十一世纪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竞争,归根结底要培养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在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已迫在眉睫。
而我国的课程设置对科学教育重视度不够,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热潮中科学的大纲、教科书、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
《小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小学老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在创造力培养方面已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如美国提出的“创造力教育2020计划”等。
国内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涌现出大量关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成果。
然而,目前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创造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创造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包括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小学老师提供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有助于指导教学实践。
四、教学目标与策略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创造力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课题提出以下教学策略: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上,本课题倡导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创新平台。
六、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本课题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七、预期成果与评估预期成果包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阶段创造力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评估方法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水平和教学效果。
八、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期望能够得出以下结论:在小学阶段实施有效的创造力培养方案,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创造力的培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以适应创造力培养的需求。
小学科技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小学科技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小学科技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尤为重要。
科技教育作为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
然而,如何在科技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科技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与策略,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问题1. 小学科技教学中存在哪些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2. 如何通过科技教学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 教师在科技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评价,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五、研究阶段1. 开题阶段:确定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阶段。
2. 实施阶段:收集文献资料,分析现有研究成果;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开展行动研究,实践创新教学策略;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创新能力相关数据。
3. 总结阶段:分析研究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1. 揭示小学科技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
2. 提出有效的科技教学活动设计策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3. 探索教师如何在科技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4. 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小学科技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进展1. 文献资料收集与分析:已收集相关文献100余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已选取10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科技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策略。
3. 行动研究:已开展4次科技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整,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4. 问卷调查:已设计完成问卷,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对1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创新能力现状。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扬州市仙女镇双沟小学翟鹏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当前,“自主学习”方兴未艾,但如何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如何使创意意识的培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本课题试图以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以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特点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小学创新教育的体系,着力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通过研究,更新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重组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探寻与探究能力的生成相关联的因素,建立探究学习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品质,形成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科学课程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取科学的知识,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从理论层面上讲,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的指导思想。
如今,科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能力正逐步提高。
但是各地科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实施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本课题把实验研究的重点定位在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关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一种新的课题研究思路,将有助于新课程改革向前的进一步发展。
从现实层面上讲,当今社会需要创新人才,而一切创新源于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通过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师的探究式教学满足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获得对身边世界的理解;提高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得到科学精神与态度培养。
小学生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科学课题开题报告1. 引言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课程,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实验、推理和沟通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创造力。
本课题旨在探索小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通过实践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执行力。
2. 课题背景传统的科学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因此,有必要改变科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通过实践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3. 课题目标本课题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小学生自主进行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执行力。
具体目标如下:•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包括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假设等;•增强小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造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水平;•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课题内容本课题将采用项目制学习的方式来改进小学生的科学教育。
每个学生将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学课题进行研究,然后自主设计和进行实验。
以下为具体的课题内容:4.1 选择课题小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学课题,例如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浮沉原理等。
在选择课题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4.2 设计实验学生将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来回答自己的疑问。
实验设计应包括以下要素:•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实验材料: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实验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4.3 进行实验学生将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际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学生还需要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中小学创意创新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中小学创意创新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意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中的重要素质。
在中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中小学的教育模式普遍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灌输和笔记记忆上,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有所欠缺。
因此,研究中小学创意创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小学创意创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创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此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中小学创意创育为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中小学创意创育的定义和内涵;- 中小学创意创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中小学创意创育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探讨;- 中小学创意创育的评价体系构建。
研究方法将采取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教育学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分析。
4.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通过研究中小学创意创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本研究将具有以下意义和预期成果:- 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 为中小学创意创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指导。
5. 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第一阶段:文献资料分析和现状调研,预计耗时2个月;- 第二阶段: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讨和设计,预计耗时3个月;- 第三阶段: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预计耗时2个月;- 第四阶段:研究成果总结和撰写论文,预计耗时1个月。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以上是本研究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和安排,欢迎指导和建议。
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小学实践创新课开题报告
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小学实践创新课开题报告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小学实践创新课开题报告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门实践创新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能够提出独特的创新想法。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创造力等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承担责任、互相帮助等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科学精神。
三、课程内容1.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植物培育、动物饲养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创新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如设计发明、创作故事、解决问题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 团队合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如团队游戏、小组项目等,让学生学会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 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策略1. 学生主体性原则: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实践和创新活动中进行探索和尝试。
2. 问题导向原则:课程设置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3. 多元评价原则:课程评价方式多样,注重综合考察学生在实践和创新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将在课程结束后填写问卷,评价自己在实践和创新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小学生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
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且首先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按照中小学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内容。
”我们不能不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中小学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科技素质尤其薄弱,科学素养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强化他们的科技意识,培养他们对科技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校近年来在科技教育方面成绩斐然,具有鲜明的教育特色。
结合实际,开展了以小学生科技教育系列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通过发明、创造、论文、制作、种植、饲养、科学实验、环境保护、计算机操作、科学技术信息传播等科技方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以及对社会活动和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造意识,以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创造精神,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在价值取向上与其他专业教育有所不同,不是着眼于培养科学家或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而是把提升以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为内涵的科学素养作为其价值定位。
基于这一定位,紧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成员剖析了当前小学生科技教育和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强调,科技教育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使之在探究的情境中通过实践获得感悟和发现,进而建构知识体系。
小学科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面临着教学方法单一、资源匮乏等问题,限制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为此,本课题拟对小学科学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探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 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4. 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教育模式的探讨。
3. 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研究。
4.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和实践。
5. 实证研究:在某小学开展实验,验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实证研究:在某小学进行实验,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
3.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小学科学教育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对比研究:对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小学的科学教育现状,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
5. 总结归纳:在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框架,撰写开题报告。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开展实证研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案例分析、对比研究,总结研究成果。
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
六、预期成果1. 揭示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 提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培养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研究 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界定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获取的过程、方法,尤其是“应试教育”,以功利性为价值取向,以传授、灌输为特征,以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即知识记忆为重点,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依据,强调师道尊严,课堂教学死板,学生被动接受,师生双方都不能也不敢“标新立异”,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学生缺乏个性。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构建小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式,并不断完善教学目标,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互动、交往的教学过程,形成自主、探索、发现的教学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选择正确的途径去思维、去创新的习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个人生存需要的人才。
目前,在我国很多学校仍然在走应试教育,改革观念淡薄,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课题中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就是要有创意、要出新,克服原来教学方式的弊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把注入式教学改变为启发式教学,使数学教学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2、研究动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民族世界之林。
”作为以基础性、工具性为特征的数学学科教育,更要求改革创新,以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就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学目标不够全面,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重动脑轻动手,重学习轻应用。
在教学中还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由此可能导致师生关系冲突对立;另外,教学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题报告田林三小崔莹一、课题背景当前,世界各国小学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改进科学教育已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国认为,“美国的未来越来越取决于能否向全体美国儿童提供有质量并具有本国特色的科学教育”,并对小学科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要;韩国把培养儿童的科学研究能力作为基本措施来抓,制定了有关科技教育法规;英国在教育改革中采取了鲜明的科技取向策略,要求通过学校课程来强化小学科学教育……等等。
国外发达国家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和采取的有效措施,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科学教育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小学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组成部分。
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中国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扎实,而国外先进的教育考虑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力,是离开了老师也能够学习、思考的能力,而我们的科技教育还不能完全使学生有效地产生问题,进入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要有效的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创造地学习。
所谓“科学研究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创造性的知识人才,要让学生习惯自主地研究、解决问题,只有从小学开始抓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我校总结了几年来开展科技普及活动的经验,认为依托小学科技教育,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强调发现并获得知识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很有促进作用。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各种科技活动方案的积累,形成一套富有本校科技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田三科技活动的系列化;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进一步进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养成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二、课题实施的过程与方法(一)现有的研究基础与外部条件1、本校已有的科技教育成果:被授予徐汇区科技教育实验校、科技特色学校、绿色学校、上海市“生物和环境”先进校;科研课题“推广《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成果的实践”荣获徐汇区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二等奖;《小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与认识》被列为区重点研究课题,即将结题;进行了“田林三小节水大行动”、“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系列科普活动、“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小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一、课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科学课程的引入,为小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科学的机会。
然而,目前小学科研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以及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
因此,本课题旨在开展小学科研课题的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以及加强科学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1. 研究目标:本次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开展小学科研课题,促进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主要内容:- 设计小学科研课题的教学模式;- 编制小学科研课题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开展小学科研课题的实践活动;- 分析和评估小学科研课题教学的效果;- 提出针对小学科研教育的改进措施。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和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评估小学科研课题的实际效果。
2. 研究步骤:a) 文献调研:对小学科研教育的现状及相关理论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科研教育的最新进展。
b) 设计教学模式:根据研究目标,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的科研课题教学模式,并编制相应的教学材料。
c) 实施科研课题:在一所小学开展小学科研课题的实践活动,记录学生的科研过程和成果。
d) 数据分析与评估:采集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实验观察数据及教师的评价,进行数据分析,评估小学科研课题的教学效果。
e) 提出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小学科研教育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1. 预期成果:- 科研课题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方案;- 小学科研课题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学生的科研成果和报告;- 小学科研课题教学效果评估报告;- 小学科研教育改进措施的提出。
2. 创新点:- 设计符合小学生特点的科研课题教学模式;- 编制针对小学生的科研课题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小学科研课题实践活动;- 综合评估小学科研课题教学的效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薛城区实验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教育和培养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发展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之际,开展创造性活动,倡导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素质,是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也是新世纪的主导教育思想。
人的创新素质培养要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素质尤为重要。
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通过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小学科技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探究,学会做人为目的。
小学科技教育的实施,真正赋予了学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
开展科技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10、11连续两年我校获得枣庄市“小哥白尼”杯创新实践大赛优秀组织奖,学生的多件科技作品在省、市、区级比赛中获奖。
当前,我校正面临着如何保持并提高科技教育的质量,如何创造性地实施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以本校科技教育现有优势和资源作为生长点,充分借鉴外部经验,博采各家之成果,确立了我校研究的课题《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
该课题研究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科技教育实施为核心和突破口,以培养小学生创造力为重点,探索小学科技创造教育新路。
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题报告摘要: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的方法,探讨目前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分析现有课程的问题,并提出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报告提出了研究的目标、方法和计划,并对预期结果做出了初步的推测。
1. 引言科技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和应用。
然而,目前小学科技教育的课程多数是以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课程为基础,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因此,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来提高小学科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成为必要的任务。
2. 现状分析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显示,现有的小学科技教育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 科技教育与实际应用的联系较弱;- 缺乏足够的实践性活动和实验机会;- 教师缺乏相关教学资源和培训。
3. 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 探索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满足个性化发展;- 促进科技教育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升学习的实践性;- 提供更多实践性活动和实验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有效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4.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开发一套针对小学科技教育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 分析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结合实际应用情境,制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和培训方案,支持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5.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开展研究:- 文献综述:对已有研究和实践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国内外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经验和成果;- 实地调研:走访校园,观察学生学习现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访谈:与小学科技教育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期望和需求;- 教育资源调查:调查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场地设施,为课程开发提供支持。
6.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总结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了解学生需求和教师期望;- 第二阶段: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任务;- 第三阶段:开发课程的教学资源和实验活动,准备实施实验;- 第四阶段:与教师进行培训,提供支持并反馈;- 第五阶段:进行实验课程的实施和评估;- 第六阶段:总结实验结果,修订课程和教学策略。
《论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开题报告
核心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原则与方法。创 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 有的思考,对已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指 对人们熟悉或已认识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新 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 而对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 创造性的。
七、参考文献
张景焕,陈泽河.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 研究口).心理学报,1996,(8) 赵丽敏,罗玲玲,等.创造教育新模式的 实验研究[Z].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 研讨会论文,1994 吉尔福特.创造性才能[M].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1989 丁纲.《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 吉尔福特.创造性才能[M].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1989
二、选题缘由
理论价值: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培养新一代高 素质人才的核心。在小学阶段,儿童创造力处于萌芽阶段, 抓住小学生关键时期培养创造力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而小 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是小学生学习 语言文字的基础工具学科,也是开发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 能力不可缺少的广阔领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今社会 发展的需要。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 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尺。 实践价值:现阶段,中国小学生的创造力不够,导致创造 力从小被弱化,只记忆书面知识,而不会把知识灵活运用 于实践。中国小学生的创造力在21个被调查的国家中是倒 数第一。此研究报告的策略帮助缓减这一情况,使小学生 大胆提出自己的新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再创造理论。
五、研究方法
文献法为主要方法。
中小学创新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中小学创新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背景中小学创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已成为教育的迫切需求。
然而,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创育理念的引入、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师能力的提升等。
因此,通过对中小学创育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小学创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关因素对创育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提高中小学创育的质量和效果。
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小学创育进行研究。
首先,将系统性地调查当前中小学创育的实施情况,包括教学模式、教材设计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深入剖析中小学创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包括教育政策的调整、教师培训的加强和教学资源的优化等。
预期成果与意义通过进行这项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中小学创育的全面了解,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通过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可以促进中小学创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指导。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 调研阶段: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中小学创育的背景和现状。
2. 数据收集阶段: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中小学教育的实施情况和相关数据。
3. 数据分析阶段: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
4. 结果呈现阶段:编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结果和建议,并进行学术交流和分享。
5. 改进措施阶段: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进中小学创育的措施和建议。
预期困难及解决方案在进行中小学创育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数据收集困难、样本选择偏差等。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们将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技巧,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计划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预计将在X年X月至X年X月期间完成,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 调研阶段:X年X月-X年X月2. 数据收集阶段:X年X月-X年X月3. 数据分析阶段:X年X月-X年X月4. 结果呈现阶段:X年X月-X年X月5. 改进措施阶段:X年X月-X年X月以上是本课题的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得到支持和指导,以顺利开展后续的研究工作。
【开题报告】2019小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2019小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课题名称:小学数学“学困生”发展策略的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将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成为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根本任务。
当前义务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不良的环境和不健全的后天教育致使大批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
在相当多的地方,“学困生”的比例要超过学生总量的三分之一。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生源覆盖面大,但部分学生家庭环境复杂,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
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
这些带着或学习困惑、或品行困惑、或心理困惑的学生从不同的教学点涌进了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上三维目标的实现。
研究“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引导,让老师爱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特别关爱“学困生”,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对于探索和完善我国“学困生”健康教育实现的途径和模式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绩效中有爱迪生。
”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等生。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期实现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有助于每位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有助于培养教师教育智慧并实现专业化成长。
人们对“学困生”的研究也有不断的发展和深入,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可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自20世纪中期以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备受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
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且首先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按照中小学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内容。
”我们不能不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中小学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科技素质尤其薄弱,科学素养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强化他们的科技意识,培养他们对科技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校近年来在科技教育方面成绩斐然,具有鲜明的教育特色。
结合实际,开展了以小学生科技教育系列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通过发明、创造、论文、制作、种植、饲养、科学实验、环境保护、计算机操作、科学技术信息传播等科技方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以及对社会活动和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造意识,以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创造精神,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在价值取向上与其他专业教育有所不同,不是着眼于培养科学家或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而是把提升以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为内涵的科学素养作为其价值定位。
基于这一定位,紧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成员剖析了当前小学生科技教育和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强调,科技教育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使之在探究的情境中通过实践获得感悟和发现,进而建构知识体系。
但在实践中,仍有不少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总是摆脱不了直接传授客观规律、原理和结论的教学套路,无法让学生亲历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重视知识结论的直接传授(或变相传授),轻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其过程中的感悟、发现和生成性知识的获得。
2.重陈旧的学科体系,轻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虽然我国科技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随着国际大背景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但总不能突破过于注重科学知识教学的怪圈。
也正是因为过于重视科技教育的学科体系,我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不能及时地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3.重成果,轻过程。
科学研究是经历多次甚至无数次的困难和失败后才成功的。
成功地开展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专业的科学知识,更需要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完整地介绍科学研究的真实背景。
小学科学素养教育只重视科学研究的实用价值,轻视科学研究的真实历程,也就无法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发现的真实过程,更不能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研究中存在的矛盾及研究的局限性、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这又怎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探究科学未知的原动力?4.学校重语数英,轻科学。
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着优秀教师担任语数英课的教学,年老、弱师担任科学课的教学。
实验及科技活动器材配备投入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再就是,诸多学校只是把科学课正常开设作为目标,很少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技实践活动,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5.学校开展零碎的科技班队活动,缺少系统的挖掘和整合。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国外:当今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力及国际地位。
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培养必须扎根于教育,尤其是科技教育。
今天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技素质、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
所以,从目前来看,科技教育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当今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在西方,创造教育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自1950 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创造力的概念引入科学研究领域以来,创造力问题在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引起强烈反响,迅速引起了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创造力研究对教育科学及其应用领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美国80 年代的教育改革把创造性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出现了一系列创造教育和教学的模式和策略,前苏联从6O年代开始,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反映论为指导提出了创造性教学体系。
甚至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写入了宪法。
日本从80 年代初开始,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引入创造教育,进行普及性实践,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更是把创造力当作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明确把培养创造力的创造教育作为2 1 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和根本目标。
纵观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加强科学教育。
1985 年,当哈雷慧星飞临地球的时候,美国开始了一项改革科学技术教育的国家计划,这就是举世瞩目的“ 2061 计划”。
1989年,“ 2061 计划”的第一份重要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正式发表。
1995 年12 月,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教育标准正式出台。
在英国,《1988 年教育改革法》首次把科学课程作为全国学校的核心课程,并增设技术课作为中小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努力加强中小学的科学教育。
日本在80 年代提出新科技立国的战略,并以此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1997 年7 月,欧洲联盟发表的《2000 年议事日程》中明确提出要将知识化发展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同年底,发表了《走向知识化欧洲》的研究报告,再次强调加强欧洲教育和培训,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
国内:近年来科教兴国已成人们的共识,各地中小学普遍加强科技教育,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普遍得到重视,但是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的课程设置对科学教育重视度不够,虽然在以刘默耕先生提出的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中,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
大部分的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农村小学较为突出,教师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低,很多科学教师都以进行完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的要求为标准,学生拓展面小,学生活动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和课内活动,科技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二)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各国对于科技教育、创造力培养的高度重视和丰厚的研究成果,给予我们创新教育以极大的启示和借鉴,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国外的做法我们不能完全照搬。
国内许多学校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已经开展并初见成效,但是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各类活动的衔接有待提高,不能形成一套理论系统。
所以我们有必要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这个有着极其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
预计有如下突破: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资源。
探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创造教育活动目标层次和实践模式。
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科技创造教育活动体系、活动方法和评价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一)实践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深刻的改革、根本性的改革。
中央明确指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科技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教育过程、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不仅应大力加强小学科技教育,更要深化科技教育改革,从科技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教育途径、教学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本课题是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 年度课题,它具有针对现实和面向未来的改革研究,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我校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在科技教育和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仅仅停留在活动班队这个层面上,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有一定的差距,更缺少系统性的挖掘和全面整合。
因此,借课题规划,开展“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课题研究。
对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非常必要。
(二)理论价值: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教育一直把传授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放在首位,从科学的本质来看,没有反映科学的全貌。
进行科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在科技教育中,我们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育方式,反映科学探究的本质,还科学的本来面目。
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实践,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主要的是使他们形成关于自然的基本观点,获得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课题组师资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
学校现为省级规范化学校,是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山东省教研室科学学科实践基地。
被评为市科研型骨干校长,都曾主持省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负责人老师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杰出科技教师和沂蒙名师,获春晖奖和沂蒙大众科普奖,曾主持国家级子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是市区级教育骨干,业务精、素质好,勤于钻研,乐于奉献,有开拓创新精神,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实施小组成员对科技教育有较深入的研究,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方面成绩突出,是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
2.课题研究基础扎实。
学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全校教师人人参与教改行动,现已有多项课题结题。
由于教育科研成果突出,学校被评为市级教科研先进单位。
3.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氛围浓厚。
学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全力打造创新型校园,多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科学科讲课比赛中获奖。
我校有几十人次的教师获国家级、省市级优秀辅导奖。
我校学生先后在青少年科技大赛、劳技制作、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电脑作品创作中获单项奖近500 项,团体奖22 项。
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硬件建设及研究经费满足研究需要。
五、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科技教育:科技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理论为依据的,包括科学教育、社会教育、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五个因素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其科技素质的教育活动。
本研究的“科技教育”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教学设施及传播媒介,通过一系列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在学生了解和学习科技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上,有机结合人文素质教育,训练和培养青少年创新素质。
创造能力主要指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它具有非常规性和积极主动性两个根本特点。
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创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形式。
创造技能是反映创造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
创造技能的形成与其它技能一样,只有通过训练和实践才能获得。